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樂類
四書類
小學類
詩類
易類
孟子類
書類
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法制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太玄部
續道藏
 时僖十八年宋纳齐孝公纳而胜者也春秋书宋公
 曹伯卫人邾人伐齐战于甗齐师败绩书伐书战书
 败两责之辞也今此秦人以师及晋境不书秦人伐
 晋晋实召 秦非
秦之来寇也败不书败著晋人挟诈
 而胜秦以不疑而败责晋深矣或曰秦晋之得失是
 固然矣当是时立长之为是乎 (第 31a 页)
 (妾母则是常事何须书之且以此为得礼又何以正/陵替乎经文缘是惠公之母故赗之自然须言惠公)
 (仲子而遂云以其可辞受之乃/是天 子之非
礼以为合礼可乎)赗者何也乘焉曰赗
 衣衾曰襚贝玉曰含钱财曰赙 程子曰王者奉若
 天道故称天王其命曰天 …… (第 16b 页)
 僣用夫人礼故亦书薨著其非礼也凡夫人葬皆书

 仲子不书葬者以诸侯不二嫡虽用夫人礼犹不列
 于庙也(别筑宫五年考/仲 子之
宫是也)自文公葬成风之后乃有二
 夫人祔庙非礼也斯言得之矣抑先正恶惠公有昧
 礼再娶之失遂加以妾为妻 …… (第 19a 页)
 嫡庶之分者以当时诸侯不再娶之礼未之讲也夫
 礼一差名一不正而其祸至于篡弑所由兴可不谨
 哉春秋于前书天王归惠公仲 子之
赗于后书考仲
  (第 19b 页)
子之
宫存其实以见夫失之不可掩正其名以见夫
 礼之不可乱岂不深切著明也哉 朱子曰春秋一 …… (第 19b 页)
 僖十九年宋今梁国睢阳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祭侧界反之此/王臣私交 始)
 左传非王命也 杜氏曰祭国伯爵也 榖梁传来
 者来朝也其弗谓朝何也寰内诸侯非有天 子之

 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聘弓镞矢
 不出境埸束脩之肉不行境中有至尊者不贰之也
  程子 …… (第 21a 页)
 皆妾也故春秋书仲子但曰仲子则书声子必不曰

 夫人盖子将不终为君母亦不终为夫人而夫子肯
 书曰夫人以损其实乎声子乃孟 子之
侄娣孟子
 卒后声子以次妃摄行内事谓之继室不得称夫人
 者以于礼无二嫡也不再娶夫人者以诸侯无再娶
  …… (第 29b 页)
 兵书败曰战书灭曰取特婉其辞为君隐也(啖氏曰/公羊云)
 (战不言伐围不言战入不言围灭不言入皆/举重也此说是有与例不合者则随义释之)征伐天
  子之
大权今郑无王命虽有言可执亦王法所禁况
 于修怨乎不书战者程氏以为卫已服也卫服则可
 免矣此义施于伐而 …… (第 30b 页)
 左传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杜注谓欲/诸侯之速)
 (至故远日以赴春秋不书实崩日而书远日/者即传其伪以惩臣 子之
过按此说恐非) 公羊
 传何以不书葬天子记崩不记葬必其时也诸侯记
 卒记葬有天子存不得必其时也曷为或 …… (第 33a 页)
 曰不书葬鲁不会 榖梁传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

 天 子之
崩以尊也其崩之何也以其在民上故崩之
 其不名何也太上故不名也 胡传崩者上坠之形
 春秋历十有二王桓襄 …… (第 33b 页)
 之不书何也王室不告诸侯不赴也(不庆/吊)哀其微也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左/作君)
 公羊传尹氏者何天 子之
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
 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
 王崩诸侯之主也(赵氏曰春秋一字之 …… (第 35a 页)
 周之禾(四月今二月也秋今之夏也麦禾皆未熟言/取者盖足践之温今河内温县成周洛阳县)
 (也/)
秋武氏子来求赙(赙音附此/来求之始)
 左传王未葬也 公羊传武氏子者何天 子之
大夫
 也其称武氏子何讥何讥尔父卒子未命也何以不
 称使当丧未君也(谓天/子也)武氏子来求赙何以书讥 (第 36b 页)

 讥尔丧事无求求赙非礼也盖通于下 榖梁传武
 氏子者何也天 子之
大夫也 (第 36b 页)
子之
大夫其称武氏 …… (第 36b 页)
 不得未可知之辞也交讥之 程子曰武氏王之卿
 士称武氏见其世官天王崩诸侯不供其丧故武氏
 遣其子徵求于四国书之以见天 子之
失道诸侯不
 臣之甚也(家氏曰武氏子仍叔子衔命而出必皆有/位于朝今乃以某氏子书公榖于仍叔之) …… (第 37a 页)
 (子曰父老子代从政世其禄位者也于武氏子乃曰/父卒子未命盖以仍叔尚存武氏已卒谛详经旨皆)
 (父在而子世其官者/耳子者父在之词也) 金氏曰平王于鲁犹归惠公
 仲 子之
赗隐公于周不赙天王之丧于报施之礼且
 犹不可况君臣之际乎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榖梁传诸侯日卒正也 啖 (第 37b 页)
氏曰天子卒曰崩诸侯
 卒曰薨皆臣 子之
辞外诸侯则曰卒卒终也本国不
 言卒故异其文 赵氏曰诸侯不曰薨异外内也名 …… (第 37b 页)
  公羊传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也 胡传
 外诸侯卒国史承告而后书圣人皆存而弗削曷为
 弗削春秋天 子之
事也古者诸侯之交间问殷聘而
 世相朝盖王事相从则有和好之情及告终易代则
 有吊恤之礼是诸侯所以睦邻国 …… (第 38b 页)
 侯王以下当从陆淳例书卒温公以为确论而恨周
 秦汉纪不可请本追改则是已觉通鉴书薨之失而
 悔之矣盖薨乃臣 子之
辞不当施之于国史也今从
 其说 …… (第 39b 页)
 私谥为公(正礼诸侯皆/合请王谥)从而书之以见非礼 胡传
 外诸侯葬其事则因鲁会而书其义则圣人或存或
 削曷为或存或削春秋天 子之
事也传称诸侯五月
 而葬同盟至同盟谓同方岳之盟者其生讲会同之 (第 41a 页)
 (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号至今为陆浑县也) 晋太子圉为质于秦谓
 嬴氏曰与子归乎对曰子晋太子而辱于 秦子之

 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从
 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富辰
 (周大 (第 97b 页)
 战于彭衙更为晋所败晋人谓之拜赐之师(以孟明/言三年)
 (将拜君赐/故诮之)但彭衙不知何地公谷注秦地而杜氏亦
 云冯翊合阳有彭衙城如此则仍是晋伐 秦非
秦伐
 晋矣此必注有误者若晋侯本禦秦而反称晋侯及
 秦者以晋襄有意伺敌身亲帅师虽名为客应而实
 则主 (第 6b 页)
圉养/马者不聘曰妾宦事秦为妾)
二十二年秋晋太子圉为质于秦将逃归谓嬴氏曰与
子归乎对曰子晋太子而辱于 秦子之
欲归不亦宜乎
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从子而归弃君命
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嬴氏秦所妻子圉怀嬴 …… (第 26a 页)
年九月晋惠公卒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
至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冬怀公执
狐突曰子来则免对曰 子之
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
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
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之 …… (第 26b 页)
有稷神/山略定其疆也前狄夺黎氏)
(地故晋/复立之)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
曰吾获狄土 子之
功也微子吾丧伯氏矣羊舌职说是 (第 32a 页)
 而况父雠乎
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

 诸侯五月而葬齐方内乱不暇于行葬礼故越三
 时之久以见臣 子之非
缓也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春秋内战未有书败绩者皆为之讳也今乾时之战
 不讳败则圣人之待 (第 25b 页)
 畏晋也畏楚也
秋滕子来朝
 义同桓二年
秦伯使术来聘
 秦伯使术来聘说者皆以为与楚子使椒吴子使札
 同义吾以为 秦非
吴楚之匹秦盖世与晋婚非若吴
 楚之初通中夏也则术之聘不得与吴楚同前乎此
 穆公之誓圣人盖已取之而列于 (第 52b 页)
 屈而奔丧焉于礼虽非而于情则甚恻矣大之比小
 诚为国之善教春秋之君鲜能有之者定公有之而
 邾人奔丧滕子会葬推此以达天下文王之事也说
 者皆责邾 子之非
而吾于此见定公之仁也
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第 44a 页)
  (不如与之閒晋而取诸杞吾与子桃成反谁敢有/之是得二成也鲁无忧而孟孙益邑子何病焉辞)
  (以无山与之莱柞乃迁于桃晋/人为杞取成注不书 非公
命也)左氏(晋侯有疾梦/黄熊入于寝)
  (门子产对曰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赐子产莒之 (第 26a 页)
 任众者也○浚仪王氏曰禹尽力乎沟洫浚畎浍距
 川遂人五沟五涂之制因乎古也沟洫之成自禹至
 周非一人之力沟洫之坏自 周至秦非
一日之积
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及其六畜车辇辨其老幼废 (第 30a 页)
 宋晋将与楚争则通秦以轧楚可也否则置秦而勿
 问可也而盾族子兴侵崇之谋盾也听之是又启秦
 之争也宋方败于郑而晋复病于 秦非
自致之而谁
 耶按春秋直书自见盾疏于谋以致秦报如此秦以
 问罪为名故书伐非是予秦亦非是诛穿盾上侵弑 (第 10a 页)
归乎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 秦子之
欲归不亦宜乎寡
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从子而归弃君命也
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二十/三年)九月 (第 37b 页)
晋惠公䘚怀公
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
耳在秦弗召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免对曰 子之

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
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
以事君刑 …… (第 37b 页)
乎民不见德而
唯戮是闻其何后之有
 唐风采苓之篇刺信谗也曰人之为言苟亦无信夫
 知为谗而犹信者寡矣父 子之
亲其天性也捧负提
 携畏其不寿而谓信谗以杀之有是理哉嗟乎谗人
 亦多术矣阳誉阴谮以深其谋歌笑流涕以坚 …… (第 38a 页)
 从之丕里之徒所欲援立者也乃惠公乘间许赂幸

 而得入二 子之
志终未惬也惠公固已先察之矣里
 克以弑君正罪丕郑以聘秦获辜两害俱涂惠公之
 意先定之也独是夷吾之所藉 …… (第 39b 页)
 让国众听兴师降雨史氏之词不无侈美二礼委质

 济其狡谋张仪事楚事魏之智实权舆焉邢为姬姓
 周公第四 子之
所封也卫之视邢则为同姓鲁之视
 邢则为同宗灭同姓春秋恶之灭同宗鲁之春秋恶
 之故生而书名春秋仅见未若 …… (第 41b 页)
  王子带之乱
(庄十/八年)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陈妫归于
京师实惠后 (僖七/年)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
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八/年)襄王定位而后发丧

冬王人来告丧难故也是以缓 (十一/年)夏扬拒泉皋伊
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
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 (十二/年)王以戎难故讨
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
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
有司也有天 子之
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
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
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 (第 48a 页)
 雍于秦既而悔之故秦兴兵以纳之晋不谢秦秦纳
 不正两国大夫辄废置人君皆罪也故悉贬而人之
 晋惧秦之不肯已遂击之故书晋及而不书秦败者
  秦非
志乎为此战也所以恶晋也晋赵盾实起此战
 特推为首也以其舍世子而外求君又不能终反自
 将而禦之二三其德 (第 5b 页)
非正也古)
(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 非公)
(
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胡氏传孟子曰耕者)
(助而不 (第 43b 页)
学春秋此意也社氏谓)
(书此释不朝正之义甚非也自公孙于齐已不朝正矣/何待此乎 左氏传不先书郓与乾侯 非公
且徵过也) (第 80b 页)
 温从珂驰入自明唐主责令归第重诲讽冯道赵凤
 奏从珂失守宜加罪唐主曰吾儿为奸党所倾未明
 曲直公辈遂不欲置之人间何邪且此皆 非公
辈意
 也明日重诲自言之唐主曰朕昔为小校家贫赖此
 儿拾马粪以自赡以至今日为天子曾不能庇之邪 (第 11a 页)
羊角也阳以资阴为美今隔四阳故为触藩羸角易去难返之象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易为君子谋今为两端之说教君 子之非
礼弗履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一作辐)
正吉而悔亡全吉象也决破也藩决不羸承三而言 (第 27a 页)
止说在道字一边而又以为形上之事也今曰所以一阴一阳则道体之所为是将道字为本阴阳为用阴阳与道打成两截不唯 非夫子
一阴一阳为道之本义并非一以贯之之旨矣岂知阴阳方由太极而来原在两仪之地此后所成之四象八卦犹不可以形器论 (第 18a 页)
  (愚按左传重耳卒后七年康公即位相去甚远无/缘此时复述其事而著之诗岂亦有慨于令狐之)
  (役谓秦昔日曾以厚施而晋今日竞以薄报乎背/晋之负 秦非
一事矣重耳由秦有晋入晋而即)
  (秦所谓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此其一端也/至襄公后遂与秦世仇使吕相 (第 44a 页)
  百里奚自鬻于秦章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遂往
秦○(臣宗楷)按之本训往古义通用也则当以知虞
公之不可谏而去为一句之秦为一句略一小顿递
下七十句更有神味辨义云考史记所载乃是晋虏

百里奚以为媵于 秦非
百里奚自之秦且无去虞即
往秦之理孙疏遂往之遂字亦非

  注垂棘美玉所出地名疏荀息荀叔也○叔监本讹 (第 3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