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樂類
四書類
小學類
詩類
易類
孟子類
書類
孝經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法制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太玄部
續道藏
则无论其不求于气也即使知求于气亦为黝舍之
守气耳岂所语于浩然哉 吴因之曰告子未尝知
义此不重斥告 子之非 只重吾人当以告子为鉴决
不可以义为外而自懈其集义之功亦犹下节举宋
人只重当戒宋人而自防其助长之害 (第 22a 页)
守气耳岂所语于浩然哉 吴因之曰告子未尝知
义此不重斥告 子之非 只重吾人当以告子为鉴决
不可以义为外而自懈其集义之功亦犹下节举宋
人只重当戒宋人而自防其助长之害 (第 22a 页)
与楚争则通秦以轧楚可也否则置秦而勿问可也
而穿兴侵崇之谋盾也听之是又启秦之争也宋方
败于郑而晋复病于 秦非 自取之耶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左传楚斗椒救郑赵盾曰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姑
益其疾乃去之
晋灵 …… (第 10a 页)
而加之大恶系之重罪使人湛思而自省悟以反道
曰吁臣道之大义父 子之 道乃至于此此所由恶薄
而责之厚也他国不讨贼者诸斗筲之民何足算哉
弗系人数而己
赵孟虽非知道纯臣 …… (第 11a 页)
不知犹为贼首此先王所以明臣妾之礼杜弑逆之
原天理人情史书律法俱应尔尔谷梁曰于盾也见
忠臣之至于世子止见孝 子之 至两言阐义殆尽矣
诸儒乃谓四海之外无所逃罪为法受恶非圣人语 …… (第 12a 页)
是而以穿居弑君之名则盾计得矣弑君之罪而容
以计免乎此一狱也欧阳以为手弑赵氏以为意弑
盖谓必以手弑意弑加盾而后可以明君父之伦臣
子之 道圣贤书法之旨予以为必以手弑意弑加盾 (第 13a 页)
而君父之伦臣 子之 道圣贤书法之旨益不明何也
君臣大伦忠孝至德其理非可一端尽其微非可一
义悉夫使天下必推刃于君父者而 …… (第 13b 页)
于君父者而可尽号之曰忠臣孝子乎惟盾非手弑
又非意弑而特加以弑君之罪使其责不可逃而心
不得不服然后天下后世之人皆知为人臣 子之 不
可无礼于君父也若是此乱臣贼子所以惧也故未 …… (第 13b 页)
周鼎人情好异耳援天命国祚以美文辞而世儒遂
蔽楚 子之 罪以附合尊周攘夷之例未见其允也陆
浑害王室为晋私人诸侯不敢问楚子此举无功即
无罪王使人来劳盖亦喜 …… (第 16a 页)
以为去籥之示变不如不绎之为愈也癸酉有事于
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盖叔弓在祭所籥入而
卒缘先祖之心见大臣之卒必闻乐不乐缘孝 子之
心神明已接不可以卑废尊故去乐卒事而可也书
仲遂犹绎志礼之失也书叔弓去乐志礼之变也二 (第 29b 页)
而穿兴侵崇之谋盾也听之是又启秦之争也宋方
败于郑而晋复病于 秦非 自取之耶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左传楚斗椒救郑赵盾曰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姑
益其疾乃去之
晋灵 …… (第 10a 页)
而加之大恶系之重罪使人湛思而自省悟以反道
曰吁臣道之大义父 子之 道乃至于此此所由恶薄
而责之厚也他国不讨贼者诸斗筲之民何足算哉
弗系人数而己
赵孟虽非知道纯臣 …… (第 11a 页)
不知犹为贼首此先王所以明臣妾之礼杜弑逆之
原天理人情史书律法俱应尔尔谷梁曰于盾也见
忠臣之至于世子止见孝 子之 至两言阐义殆尽矣
诸儒乃谓四海之外无所逃罪为法受恶非圣人语 …… (第 12a 页)
是而以穿居弑君之名则盾计得矣弑君之罪而容
以计免乎此一狱也欧阳以为手弑赵氏以为意弑
盖谓必以手弑意弑加盾而后可以明君父之伦臣
子之 道圣贤书法之旨予以为必以手弑意弑加盾 (第 13a 页)
而君父之伦臣 子之 道圣贤书法之旨益不明何也
君臣大伦忠孝至德其理非可一端尽其微非可一
义悉夫使天下必推刃于君父者而 …… (第 13b 页)
于君父者而可尽号之曰忠臣孝子乎惟盾非手弑
又非意弑而特加以弑君之罪使其责不可逃而心
不得不服然后天下后世之人皆知为人臣 子之 不
可无礼于君父也若是此乱臣贼子所以惧也故未 …… (第 13b 页)
周鼎人情好异耳援天命国祚以美文辞而世儒遂
蔽楚 子之 罪以附合尊周攘夷之例未见其允也陆
浑害王室为晋私人诸侯不敢问楚子此举无功即
无罪王使人来劳盖亦喜 …… (第 16a 页)
以为去籥之示变不如不绎之为愈也癸酉有事于
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盖叔弓在祭所籥入而
卒缘先祖之心见大臣之卒必闻乐不乐缘孝 子之
心神明已接不可以卑废尊故去乐卒事而可也书
仲遂犹绎志礼之失也书叔弓去乐志礼之变也二 (第 29b 页)
策晋者谓通吴不如好秦而陈君举曰闇于治吴唐
应德曰失计通吴皆成一儒者议论耳实无当也彼
谓晋当好秦盖望其同心并力尊周攘夷耳而 秦非
其人晋亦非其心也二国壤地同而有欲于我为利
之国也殽构以来接战数四朝夕窥伺惟以启彊广
土为念非晋人 (第 41a 页)
应德曰失计通吴皆成一儒者议论耳实无当也彼
谓晋当好秦盖望其同心并力尊周攘夷耳而 秦非
之国也殽构以来接战数四朝夕窥伺惟以启彊广
土为念非晋人 (第 41a 页)
称人(家氏曰鲁庄忘父之雠及齐为好春秋深责之/晋襄敌父之惠屡战胜秦乃更率三国之师以)
(为此役故四国皆书人以示贬也/○陈氏曰左传云尊 秦非 经意)
公子遂如齐(昭/)纳币(公羊传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丧/娶也娶在三年之外则何讥乎丧)
(娶三年之 …… (第 22a 页)
(擅之则有害于天下大夫擅之则有害于国圣人见/微知著故于此二役皆贬之所以戒威福之不可下)
(移/也)
夏五月王子虎卒(左传王叔文公卒来赴吊如同盟公/羊传王子虎天 子之 大夫也外大夫)
(不卒此何以卒新使乎我也谷梁传叔服也何以卒/之以其来会葬我卒之也或曰以其尝执重以守也 …… (第 24a 页)
何也圣人作易以惩忿窒欲为损卦之象(易大/象)其辞
曰损德之修也(系辞/传)春秋诸侯之知德者鲜(上/声)矣穆
公初听杞 子之 请违蹇叔之言其名为贪兵(左传秦/伯曰诗)
(云大风有遂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是 …… (第 25b 页)
(亡其子由本不正故也殆而呼天不亦晚乎文公之/不能保其后嗣者由无以刑其妻夫人之不能安其)
(位由无以谨于礼也张氏曰圣人严吉凶之辨盖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正以有父 子之 亲而三年之丧) …… (第 30b 页)
(史故不/同也)
(已襄王三/亥十年)五年(晋襄六齐昭十一卫成十三蔡庄二十/四郑穆六曹共三十一陈共十杞桓十)
(五宋成十五秦穆/三十八楚穆四)春王正月王(襄/)使荣叔归含且赗(含/户)
(暗反赗抚凤反公羊传含者何口实也其言归含且赗/何兼之榖梁传含一事赗一事也其曰且志兼也程子)
(传天子成妾母为夫人乱伦之甚失天理矣不称天义/已明称叔存礼也范氏曰荣叔天 子之 上大夫也荣采)
(地叔/字)
珠玉曰含(何氏曰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具春秋之例也)车马曰赗 …… (第 35a 页)
矣再不称天者圣人于此尤谨其戒而不敢略也(高/氏)
(曰再不言天深贬之也蜀杜氏曰薨而赗含尚曰不/可况又使卿会葬乎故复去天以示义家氏曰天 子)
(之
于诸侯有会葬之礼非所以施之妾母也元年书/叔服此年书召伯五年之间后先两会葬或称天王)
(或王不称天比 …… (第 37b 页)
愚按王制诸侯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
(五年一朝文公即位六年君朝于晋者再而贵卿比年/往聘过于事天 子之 礼而京师之朝终其世不见于经)
(盖诸侯知有霸主/而不知有王也)○八月乙亥晋侯驩卒(驩唤官反公/作欢襄 …… (第 39b 页)
(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
(才吾受 子之 赐不才吾唯 (第 40a 页)
子之 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
(蔑而立/灵公)○冬十月公子遂如 …… (第 40a 页)
(都之侧若罔闻知徐徐遣敖方共吊事文具于不至/而亟还以丧考妣之戚而恝然忘情不翅秦越亦不)
(思僖公母 子之 丧王臣将命者至再而至三也经书/乙酉公子遂会雒戎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
(奔莒非独著敖之罪举鲁国 (第 54b 页)
(为此役故四国皆书人以示贬也/○陈氏曰左传云尊 秦非 经意)
公子遂如齐(昭/)纳币(公羊传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丧/娶也娶在三年之外则何讥乎丧)
(娶三年之 …… (第 22a 页)
(擅之则有害于天下大夫擅之则有害于国圣人见/微知著故于此二役皆贬之所以戒威福之不可下)
(移/也)
夏五月王子虎卒(左传王叔文公卒来赴吊如同盟公/羊传王子虎天 子之 大夫也外大夫)
(不卒此何以卒新使乎我也谷梁传叔服也何以卒/之以其来会葬我卒之也或曰以其尝执重以守也 …… (第 24a 页)
何也圣人作易以惩忿窒欲为损卦之象(易大/象)其辞
曰损德之修也(系辞/传)春秋诸侯之知德者鲜(上/声)矣穆
公初听杞 子之 请违蹇叔之言其名为贪兵(左传秦/伯曰诗)
(云大风有遂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是 …… (第 25b 页)
(亡其子由本不正故也殆而呼天不亦晚乎文公之/不能保其后嗣者由无以刑其妻夫人之不能安其)
(位由无以谨于礼也张氏曰圣人严吉凶之辨盖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正以有父 子之 亲而三年之丧) …… (第 30b 页)
(史故不/同也)
(已襄王三/亥十年)五年(晋襄六齐昭十一卫成十三蔡庄二十/四郑穆六曹共三十一陈共十杞桓十)
(五宋成十五秦穆/三十八楚穆四)春王正月王(襄/)使荣叔归含且赗(含/户)
(暗反赗抚凤反公羊传含者何口实也其言归含且赗/何兼之榖梁传含一事赗一事也其曰且志兼也程子)
(传天子成妾母为夫人乱伦之甚失天理矣不称天义/已明称叔存礼也范氏曰荣叔天 子之 上大夫也荣采)
(地叔/字)
珠玉曰含(何氏曰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具春秋之例也)车马曰赗 …… (第 35a 页)
矣再不称天者圣人于此尤谨其戒而不敢略也(高/氏)
(曰再不言天深贬之也蜀杜氏曰薨而赗含尚曰不/可况又使卿会葬乎故复去天以示义家氏曰天 子)
(之
(或王不称天比 …… (第 37b 页)
愚按王制诸侯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
(五年一朝文公即位六年君朝于晋者再而贵卿比年/往聘过于事天 子之 礼而京师之朝终其世不见于经)
(盖诸侯知有霸主/而不知有王也)○八月乙亥晋侯驩卒(驩唤官反公/作欢襄 …… (第 39b 页)
(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
(才吾受 子之 赐不才吾唯 (第 40a 页)
子之 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
(蔑而立/灵公)○冬十月公子遂如 …… (第 40a 页)
(都之侧若罔闻知徐徐遣敖方共吊事文具于不至/而亟还以丧考妣之戚而恝然忘情不翅秦越亦不)
(思僖公母 子之 丧王臣将命者至再而至三也经书/乙酉公子遂会雒戎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
(奔莒非独著敖之罪举鲁国 (第 54b 页)
(秦以轧楚可也否则置秦而勿问可也而盾之族子/兴侵崇之谋盾非病狂何故听之是启秦之争也宋)
(方败于郑而晋复病于 秦非 自致之而谁耶张氏曰/欲求成而反召兵所以深著赵穿之妄动干戈而欲)
(窃兵权诛/其意也)
夏晋(灵/) …… (第 18b 页)
熊蹯不熟公怒杀之使荷畚弃之盾就视之/趍而入諌灵公心怍焉欲杀之伏甲于宫中召盾食之)
(己食公谓盾曰吾闻 子之 剑盖利剑也示我吾将观焉/盾将进剑祁弥明呼之盾躇阶而走公呼獒而属之弥)
(明踆之绝其颔宫中甲鼓而起有起 …… (第 20b 页)
(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去国不/返必如宋子哀洁身去乱然后君臣之义绝)反而讨
贼谓复雠而不释也然后臣 子之 事终(愚按反而讨/贼苟如羽父)
(讨于寪氏不足以逭大恶之诛必如卫石碏之诛不/避亲无一毫阿私之意而竭 (第 21b 页)
力为君复雠然后臣 子)
(之 事/终)不然是盾伪出而实闻乎故也假令不与(音/预)闻
者而纵贼不讨是有今将之心(本公羊何氏/曰今将 (第 21b 页)
欲弑)而意欲
穿之成乎弑矣恶莫惨乎意今以此罪盾乃闲臣 子
之 邪心而谨其渐也盾虽欲辞而不受可乎(蜀杜氏/曰盾知) …… (第 21b 页)
(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赵盾亡而不反可也反而讨/贼亦可也盾能讨穿司马昭能讨贾充则可免弑君)
(之罪矣故曰春秋诛意二人之不讨罪意在于弑君/也家氏曰晋襄托其孤于赵盾曰此子也才吾受 子)
(之 赐不才吾惟 (第 24a 页)
子之 怨其属于盾者为何如盾乃与/诸大夫谋外求君及畏逼不得已而后立灵公则灵)
(公之立非盾意也窃疑盾所以谋 (第 24a 页)
(方败于郑而晋复病于 秦非 自致之而谁耶张氏曰/欲求成而反召兵所以深著赵穿之妄动干戈而欲)
(窃兵权诛/其意也)
夏晋(灵/) …… (第 18b 页)
熊蹯不熟公怒杀之使荷畚弃之盾就视之/趍而入諌灵公心怍焉欲杀之伏甲于宫中召盾食之)
(己食公谓盾曰吾闻 子之 剑盖利剑也示我吾将观焉/盾将进剑祁弥明呼之盾躇阶而走公呼獒而属之弥)
(明踆之绝其颔宫中甲鼓而起有起 …… (第 20b 页)
(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去国不/返必如宋子哀洁身去乱然后君臣之义绝)反而讨
贼谓复雠而不释也然后臣 子之 事终(愚按反而讨/贼苟如羽父)
(讨于寪氏不足以逭大恶之诛必如卫石碏之诛不/避亲无一毫阿私之意而竭 (第 21b 页)
力为君复雠然后臣 子)
(之 事/终)不然是盾伪出而实闻乎故也假令不与(音/预)闻
者而纵贼不讨是有今将之心(本公羊何氏/曰今将 (第 21b 页)
欲弑)而意欲
穿之成乎弑矣恶莫惨乎意今以此罪盾乃闲臣 子
之 邪心而谨其渐也盾虽欲辞而不受可乎(蜀杜氏/曰盾知) …… (第 21b 页)
(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赵盾亡而不反可也反而讨/贼亦可也盾能讨穿司马昭能讨贾充则可免弑君)
(之罪矣故曰春秋诛意二人之不讨罪意在于弑君/也家氏曰晋襄托其孤于赵盾曰此子也才吾受 子)
(之 赐不才吾惟 (第 24a 页)
子之 怨其属于盾者为何如盾乃与/诸大夫谋外求君及畏逼不得已而后立灵公则灵)
(公之立非盾意也窃疑盾所以谋 (第 24a 页)
情使合于中学者克己之事又按本文又有尽其心则知其性之语今朱子节
之也读者详焉则知朱子用意之精切矣)若颜 子之非 礼勿视听言动不
迁怒贰过者则其好之笃而学之得其道也然其未
至于圣人者守之也非化之也假之以年则不日而 (第 34b 页)
化矣今人乃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所以为学者
不过记诵文辞之间其亦异乎颜 子之 学矣(许氏曰心过常
小身过常大颜子虽有心过无身过无身过易无心过难要当制之于心而已○饶氏曰不迁不贰皆是 …… (第 34b 页)
道也末则结之曰其未至于圣人守之也非化之也然则颜 子之 学学为圣人也其学未尝不得其道而
其未至于圣人者不得其年耳天假之以年则过自然无而怒自然不迁又岂不迁怒不 …… (第 35a 页)
毋禁止辞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
为乡五百家为党言常禄不当辞有馀自可推之以
周贫乏盖邻里乡党有相周之义○程子曰夫 子之
使子华子华之为夫子使义也而冉子乃为之请圣
人宽容不欲直拒人故与之少所以示不当与也请
益而与之亦少所以 …… (第 36a 页)
犁杂文骍赤色周人尚赤牲用骍角角周正中牺牲
也(永嘉陈氏曰以其角中程度也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社稷之牛角尺○冯氏曰犁服
耕也古者养牲豢而不以犁凡牛之服耕者不用也郊用骍若乃其母虽犁其子乃色骍而始角不以犁
而可中牺牲○通曰耕犁之说虽不与集注合然其说亦未为无理姑存之)用用以祭也山
川山川之神也言人虽不用神必不舍也(饶氏曰山川诸侯所
祭不言天地宗庙恐亦是可使南面之意也)仲弓父贱而行恶故夫子以
此譬之言父之恶不能废其 子之 善如仲弓之贤自 …… (第 37a 页)
则可进为大夫智愚贵贱其可以类言哉○冯氏曰仲弓之父史传不著其恶但见夫子称犁牛之子以
意逆之○通曰圣贤论 子之 不肖者则归之天至于 (第 37b 页)
子之 胜其父者则每喜谈而乐道之如于舜禹仲弓
之类皆是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己 …… (第 37b 页)
说因孔 子之 言而为文后说则言心在便为仁不在便为不仁其旨尤切当两存而并观之○通曰内外
宾主四字观本文违字至字极分明 …… (第 39a 页)
从政谓为大夫(胡氏曰由求为季氏宰久矣此问从政谓可使为大夫否也盖宰有家事
而已大夫则与闻国政也然康子卒不能与三子同升诸公此鲁之所以不竞也)果有决断
达通事理艺多才能(饶氏曰求也旅泰山而不能救伐颛臾而不能止是不果也由
也以正名为迂是不达也唯子贡达于事理占得地步却阔使其从政必不肯为季氏聚敛为卫辄死难)
○程子曰季康子问三 子之 才可以从政乎夫子答
以各有所长非惟三子人各有所长能取其长皆可 …… (第 39b 页)
闵子骞孔子弟子名损(鲁人)费季氏邑汶水名在齐南
鲁北境上闵子不欲臣季氏令使者善为己辞言若
再来召我则当去之齐(洪氏曰季氏方专鲁不从有祸故从容语其使者而中有
自全之计所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者也○王氏曰善为我辞从容而不迫必在汶上坚守不可夺○通
曰集注不欲臣季氏五字闵 子之 心事白矣)○程子曰仲尼之门能不仕
大夫之家者闵子曾子数人而已谢氏曰学者能少
知内外之分皆可以乐道而忘 …… (第 40b 页)
○曾氏曰孔子如万斛之舟蔽天之帆故航海而无风涛之忧由求则敝舟也维楫未具而亦
欲试焉其不覆溺也几希然则闵 子之 逃之也盖以柳下惠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者也) …… (第 41a 页)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食音嗣乐音洛)
箪竹器食饭也瓢瓠也颜 子之 贫如此而处之泰然
不以害其乐故夫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叹美之○
程子曰颜 (第 42b 页)
子之 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寠(郡羽反)
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故夫子称其贤又曰箪瓢陋
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尔其 …… (第 42b 页)
于天理之中虽箪瓢陋巷不知其为贫万钟九鼎不知其为富此乃颜 子之 乐也程子全然不露只使人自
思而得之朱子又恐人无下手处特说出博文约礼四字令学者从此用力真积力久自然有得 (第 43b 页)
至于欲
罢不能之地则颜 子之 乐可以庶几矣○通曰欲问颜子所乐何事当先问颜子所好何学盖学至夫子
吾弗能己自知夫 (第 43b 页)
子之 乐学至颜子欲罢不能自知颜 (第 43b 页)
子之 乐也)
○冉求曰非不说 (第 43b 页)
子之 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
道而废令女画(说音悦女音汝)
力不足者欲进而不能画者能进而不欲(辅氏 (第 43b 页)
曰欲进而不能
者心欲进而力有所不及也能进而不欲者力能进而心有所不肯也)谓之画者如画
地以自限也(郑氏曰画犹画为界限非无馀地不能辟而充之也)○胡氏曰夫
子称颜回不改其乐冉求闻之故有是言然使求悦
夫 子之 道诚如口之说刍豢(胡惯反)则必将尽力以求
之何患力之不足哉画而不进则日退而已矣此冉
求之所以局于艺 …… (第 44a 页)
乐喜好也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
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动静以体言(语录不是兼仁知而言是各就其一体而言如曾 子之 徒是仁者子贡之徒是
知者此章亦是泛说天下有此两般人尔○仁者虽有动时其体只自静知者虽有静时其体只自动) …… (第 52a 页)
形容夫子太极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又非仁知二字所能形容)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 子之 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馀习鲁则
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但人亡政息不
能无废坠尔道则先王之道 (第 52b 页)
也言二国之政俗有美
恶故其变而之道有难易(或问太公之盛时已必一变而后可以至于周公伯
禽之王道齐俗益坏之后又必一变而后可以及鲁之衰○饶氏曰俗由于政桓公富国强兵故其俗急
功利假仁借义故其俗喜夸诈鲁之周礼尽在其重礼法可知至汉初犹为项羽守城不下其崇信义可
知○通曰先儒云王伯之辩莫如孟子不知夫子此章所以辩王伯者严矣道王道也当孔 子之
时齐有
伯政之馀习变而之王道极难变而仅可如孔 (第 53a 页)
子之 时之鲁耳鲁则犹有先王之馀风一变后可至于王
道集注谓政俗有美恶美者先 王之馀风恶者伯政之馀习即此可见尊 (第 53a 页)
王贱伯之意)○程子曰
夫 子之 时齐彊鲁弱孰不以为齐胜鲁也然鲁犹存
周公之法制齐由桓公之霸为从简尚功之治太公
之遗法变易尽矣故一变乃 …… (第 53a 页)
闵终身
不仕盖以此也)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平声)言以誓之欲
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冯氏曰甚矣君 子之 于小人非礼不见故小人 …… (第 56b 页)
之欲见君子必依乎礼则君子虽欲辞焉而不可得已如阳货南子夫子固不得而绝之也○通曰佛肸
弗扰之召南 子之 见子路皆不能无疑然夫子于佛肸弗扰之召欲往而卒不往者有生物之仁又有知
人之知也于南子请见辞谢不得已而见 …… (第 57a 页)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鲜上声)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辅氏曰集注初本并不偏不倚言中后去之而专言
无过不及者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至子思而始著于书而程子因以发中一名而含二义之说若孔 子
之 教只是即事以明理故集注只以无过不及言中又况己有程子不偏之说于后乎)庸平常 (第 57a 页)
之也读者详焉则知朱子用意之精切矣)若颜 子之非 礼勿视听言动不
迁怒贰过者则其好之笃而学之得其道也然其未
至于圣人者守之也非化之也假之以年则不日而 (第 34b 页)
化矣今人乃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所以为学者
不过记诵文辞之间其亦异乎颜 子之 学矣(许氏曰心过常
小身过常大颜子虽有心过无身过无身过易无心过难要当制之于心而已○饶氏曰不迁不贰皆是 …… (第 34b 页)
道也末则结之曰其未至于圣人守之也非化之也然则颜 子之 学学为圣人也其学未尝不得其道而
其未至于圣人者不得其年耳天假之以年则过自然无而怒自然不迁又岂不迁怒不 …… (第 35a 页)
毋禁止辞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
为乡五百家为党言常禄不当辞有馀自可推之以
周贫乏盖邻里乡党有相周之义○程子曰夫 子之
使子华子华之为夫子使义也而冉子乃为之请圣
人宽容不欲直拒人故与之少所以示不当与也请
益而与之亦少所以 …… (第 36a 页)
犁杂文骍赤色周人尚赤牲用骍角角周正中牺牲
也(永嘉陈氏曰以其角中程度也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社稷之牛角尺○冯氏曰犁服
耕也古者养牲豢而不以犁凡牛之服耕者不用也郊用骍若乃其母虽犁其子乃色骍而始角不以犁
而可中牺牲○通曰耕犁之说虽不与集注合然其说亦未为无理姑存之)用用以祭也山
川山川之神也言人虽不用神必不舍也(饶氏曰山川诸侯所
祭不言天地宗庙恐亦是可使南面之意也)仲弓父贱而行恶故夫子以
此譬之言父之恶不能废其 子之 善如仲弓之贤自 …… (第 37a 页)
则可进为大夫智愚贵贱其可以类言哉○冯氏曰仲弓之父史传不著其恶但见夫子称犁牛之子以
意逆之○通曰圣贤论 子之 不肖者则归之天至于 (第 37b 页)
子之 胜其父者则每喜谈而乐道之如于舜禹仲弓
之类皆是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己 …… (第 37b 页)
说因孔 子之 言而为文后说则言心在便为仁不在便为不仁其旨尤切当两存而并观之○通曰内外
宾主四字观本文违字至字极分明 …… (第 39a 页)
从政谓为大夫(胡氏曰由求为季氏宰久矣此问从政谓可使为大夫否也盖宰有家事
而已大夫则与闻国政也然康子卒不能与三子同升诸公此鲁之所以不竞也)果有决断
达通事理艺多才能(饶氏曰求也旅泰山而不能救伐颛臾而不能止是不果也由
也以正名为迂是不达也唯子贡达于事理占得地步却阔使其从政必不肯为季氏聚敛为卫辄死难)
○程子曰季康子问三 子之 才可以从政乎夫子答
以各有所长非惟三子人各有所长能取其长皆可 …… (第 39b 页)
闵子骞孔子弟子名损(鲁人)费季氏邑汶水名在齐南
鲁北境上闵子不欲臣季氏令使者善为己辞言若
再来召我则当去之齐(洪氏曰季氏方专鲁不从有祸故从容语其使者而中有
自全之计所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者也○王氏曰善为我辞从容而不迫必在汶上坚守不可夺○通
曰集注不欲臣季氏五字闵 子之 心事白矣)○程子曰仲尼之门能不仕
大夫之家者闵子曾子数人而已谢氏曰学者能少
知内外之分皆可以乐道而忘 …… (第 40b 页)
○曾氏曰孔子如万斛之舟蔽天之帆故航海而无风涛之忧由求则敝舟也维楫未具而亦
欲试焉其不覆溺也几希然则闵 子之 逃之也盖以柳下惠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者也) …… (第 41a 页)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食音嗣乐音洛)
箪竹器食饭也瓢瓠也颜 子之 贫如此而处之泰然
不以害其乐故夫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叹美之○
程子曰颜 (第 42b 页)
子之 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寠(郡羽反)
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故夫子称其贤又曰箪瓢陋
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尔其 …… (第 42b 页)
于天理之中虽箪瓢陋巷不知其为贫万钟九鼎不知其为富此乃颜 子之 乐也程子全然不露只使人自
思而得之朱子又恐人无下手处特说出博文约礼四字令学者从此用力真积力久自然有得 (第 43b 页)
至于欲
罢不能之地则颜 子之 乐可以庶几矣○通曰欲问颜子所乐何事当先问颜子所好何学盖学至夫子
吾弗能己自知夫 (第 43b 页)
子之 乐学至颜子欲罢不能自知颜 (第 43b 页)
子之 乐也)
○冉求曰非不说 (第 43b 页)
子之 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
道而废令女画(说音悦女音汝)
力不足者欲进而不能画者能进而不欲(辅氏 (第 43b 页)
曰欲进而不能
者心欲进而力有所不及也能进而不欲者力能进而心有所不肯也)谓之画者如画
地以自限也(郑氏曰画犹画为界限非无馀地不能辟而充之也)○胡氏曰夫
子称颜回不改其乐冉求闻之故有是言然使求悦
夫 子之 道诚如口之说刍豢(胡惯反)则必将尽力以求
之何患力之不足哉画而不进则日退而已矣此冉
求之所以局于艺 …… (第 44a 页)
乐喜好也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
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动静以体言(语录不是兼仁知而言是各就其一体而言如曾 子之 徒是仁者子贡之徒是
知者此章亦是泛说天下有此两般人尔○仁者虽有动时其体只自静知者虽有静时其体只自动) …… (第 52a 页)
形容夫子太极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又非仁知二字所能形容)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 子之 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馀习鲁则
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但人亡政息不
能无废坠尔道则先王之道 (第 52b 页)
也言二国之政俗有美
恶故其变而之道有难易(或问太公之盛时已必一变而后可以至于周公伯
禽之王道齐俗益坏之后又必一变而后可以及鲁之衰○饶氏曰俗由于政桓公富国强兵故其俗急
功利假仁借义故其俗喜夸诈鲁之周礼尽在其重礼法可知至汉初犹为项羽守城不下其崇信义可
知○通曰先儒云王伯之辩莫如孟子不知夫子此章所以辩王伯者严矣道王道也当孔
伯政之馀习变而之王道极难变而仅可如孔 (第 53a 页)
子之 时之鲁耳鲁则犹有先王之馀风一变后可至于王
道集注谓政俗有美恶美者先 王之馀风恶者伯政之馀习即此可见尊 (第 53a 页)
王贱伯之意)○程子曰
夫 子之 时齐彊鲁弱孰不以为齐胜鲁也然鲁犹存
周公之法制齐由桓公之霸为从简尚功之治太公
之遗法变易尽矣故一变乃 …… (第 53a 页)
闵终身
不仕盖以此也)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平声)言以誓之欲
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冯氏曰甚矣君 子之 于小人非礼不见故小人 …… (第 56b 页)
之欲见君子必依乎礼则君子虽欲辞焉而不可得已如阳货南子夫子固不得而绝之也○通曰佛肸
弗扰之召南 子之 见子路皆不能无疑然夫子于佛肸弗扰之召欲往而卒不往者有生物之仁又有知
人之知也于南子请见辞谢不得已而见 …… (第 57a 页)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鲜上声)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辅氏曰集注初本并不偏不倚言中后去之而专言
无过不及者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至子思而始著于书而程子因以发中一名而含二义之说若孔 子
之 教只是即事以明理故集注只以无过不及言中又况己有程子不偏之说于后乎)庸平常 (第 57a 页)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
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
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
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
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夫音扶下
同匍音蒲匐蒲北反)
若保赤子周书康诰篇文此儒者之言也夷子引之
盖欲援儒而入于墨以拒孟 子之非 已又曰爱无差
(又宜反下同)等施由亲始则推墨而附于儒以释已所以
厚葬其亲之意皆所谓遁辞也(语录施由亲 …… (第 32b 页)
子无异也)且人物之生必各本于父母
而无二乃自然之理若天使之然也故其爱由此立
而推以及人自有差等今如夷 子之 言则是视其父 …… (第 33a 页)
若保赤子一句来證爱无差等之说孟子则谓不然信以为人之亲其
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是说夷子差看了若保赤 子之 意信真也彼有取尔也是说周书别有所
取也以下三句却解周书本意又曰一本便有厚薄如木然根干枝叶自有大小次第 (第 33b 页)
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
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
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
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夫音扶下
同匍音蒲匐蒲北反)
若保赤子周书康诰篇文此儒者之言也夷子引之
盖欲援儒而入于墨以拒孟 子之非 已又曰爱无差
(又宜反下同)等施由亲始则推墨而附于儒以释已所以
厚葬其亲之意皆所谓遁辞也(语录施由亲 …… (第 32b 页)
子无异也)且人物之生必各本于父母
而无二乃自然之理若天使之然也故其爱由此立
而推以及人自有差等今如夷 子之 言则是视其父 …… (第 33a 页)
若保赤子一句来證爱无差等之说孟子则谓不然信以为人之亲其
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是说夷子差看了若保赤 子之 意信真也彼有取尔也是说周书别有所
取也以下三句却解周书本意又曰一本便有厚薄如木然根干枝叶自有大小次第 (第 33b 页)
反)○晋大子圉为质于秦将逃归谓嬴氏曰与子归乎
(杜嬴氏秦所妻子圉/怀嬴也○质音致)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 秦子之 欲
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杜婢子妇人之/卑称也林怀嬴)
(谦言秦君使我陪侍执巾栉之贱役巾 (第 13a 页)
帨手栉以理发皆贱役○栉侧已反)以固子也(林盖/欲以)
(安固 子/之 心也)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林不敢从汝而归恐失君臣之义不敢漏/泄此言恐伤夫妇之恩传 …… (第 13a 页)
焉(门官守门者师行则在君左右/歼尽也○陈直觐反歼将廉反)国人皆咎公公曰君
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林言君 子之 用兵敌人被伤者不/忍重伤之杜二毛头白有二色○) …… (第 14b 页)
耳
在秦弗召(杜偃子犯也/○从才用反)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免(杜/未)
(期而执突以/不召之故)对曰 子之 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
委质贰乃辟也(林自 (第 17b 页)
子之 长能仕于君为父者则教其/子以忠于所事此乃古先之法制杜名)
(书于所臣之策屈膝而君事之则不/可以贰辟罪 (第 17b 页)
(杜嬴氏秦所妻子圉/怀嬴也○质音致)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 秦子之 欲
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杜婢子妇人之/卑称也林怀嬴)
(谦言秦君使我陪侍执巾栉之贱役巾 (第 13a 页)
帨手栉以理发皆贱役○栉侧已反)以固子也(林盖/欲以)
(安固 子/之 心也)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林不敢从汝而归恐失君臣之义不敢漏/泄此言恐伤夫妇之恩传 …… (第 13a 页)
焉(门官守门者师行则在君左右/歼尽也○陈直觐反歼将廉反)国人皆咎公公曰君
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林言君 子之 用兵敌人被伤者不/忍重伤之杜二毛头白有二色○) …… (第 14b 页)
耳
在秦弗召(杜偃子犯也/○从才用反)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免(杜/未)
(期而执突以/不召之故)对曰 子之 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
委质贰乃辟也(林自 (第 17b 页)
子之 长能仕于君为父者则教其/子以忠于所事此乃古先之法制杜名)
(书于所臣之策屈膝而君事之则不/可以贰辟罪 (第 17b 页)
备用者莫过于小篆而其间讹谬于后人之
传写者亦所不免今以古文證之悉复其故以古文大
篆更相比究小篆虽出于 秦非 秦创之也但周室既弱
诸侯彊暴书不同文六体变异秦统一之后尽得周史
载籍之正乃削诸侯之纷杂还古文之本原少 (第 14a 页)
传写者亦所不免今以古文證之悉复其故以古文大
篆更相比究小篆虽出于 秦非 秦创之也但周室既弱
诸侯彊暴书不同文六体变异秦统一之后尽得周史
载籍之正乃削诸侯之纷杂还古文之本原少 (第 14a 页)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
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
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
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
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夫音扶下
同匍音蒲匐蒲北反)
若保赤子周书康诰篇文此儒者之言也夷子引之
盖欲援(音爰)儒而入于墨以拒孟 子之非 己又曰爱无
差等施由亲始则推(吐灰反)墨而附于儒以释已所以
厚葬其亲之意皆所谓遁辞也孟子言人之爱其兄 (第 29b 页)
子与邻之子本有差等书之取譬本为(去声)小民无知
而犯法如赤子无知而入井耳且人物之生必各本于
父母而无二乃自然之理若天使之然也故其爱由
此立而推以及人自有差等今如夷 子之 言则是视
其父母本无异于路人但其施之之序姑自此始耳
非二本而何哉然于先后之间犹知所择则又本心
之明有 (第 30a 页)
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
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
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
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夫音扶下
同匍音蒲匐蒲北反)
若保赤子周书康诰篇文此儒者之言也夷子引之
盖欲援(音爰)儒而入于墨以拒孟 子之非 己又曰爱无
差等施由亲始则推(吐灰反)墨而附于儒以释已所以
厚葬其亲之意皆所谓遁辞也孟子言人之爱其兄 (第 29b 页)
子与邻之子本有差等书之取譬本为(去声)小民无知
而犯法如赤子无知而入井耳且人物之生必各本于
父母而无二乃自然之理若天使之然也故其爱由
此立而推以及人自有差等今如夷 子之 言则是视
其父母本无异于路人但其施之之序姑自此始耳
非二本而何哉然于先后之间犹知所择则又本心
之明有 (第 30a 页)
事自不容于不谨矣
吾与回言终日芟一条减二十一字更定次序)
此夫子已明见颜 子之非 愚而后发此言也旧说始而疑其为愚终而决其非愚非也意不相悖谓夫 (第 31a 页)
子之 所谓是者彼亦全不见有未是意夫 (第 31a 页)
子之 所谓非者彼亦全不见有不为非意只管领受而已此盖由其于圣人体段已具故一言点化便都释然而日用之间只管发挥出 …… (第 31a 页)
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虽或不能尽知而何
者为知何者为不知皆了然于吾心之间而无自欺之蔽矣岂不为知乎夫 子之 意谓知与不知自家 …… (第 36b 页)
欲往子路又不悦公山弗扰召子欲往他又不悦在卫闻正名之言辄咈然曰 子之 迂也奚其正此皆气象粗暴而好胜之病岂知夫子于此却各有道理在然其性却直而义子曰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欤子 …… (第 37b 页)
君 子之 学所闻必多多闻言之资也然所闻之中不无可疑者未可以言也则阙之不言其馀所不疑者可以言矣而又未可以易言必慎 …… (第 38b 页)
民心之公民其有不服乎举枉错诸直则举错倒置而无以服乎民心矣如之何使民服也盖是时三家恣横哀公不能错贤人君 子之 在国者哀公又不能举故孔子告之以此圈外谢氏注与本文稍异读者不可不知 …… (第 39b 页)
佾舞于庭章芟三条)
先王制礼辨名分于斯须如佾舞之数自上而下降杀以两不可毫发僣差也而季氏乃以大夫上僣天 子之 八佾以舞于家庙之庭其忍于无君一至于此 …… (第 44b 页)
正意但孔子为政以下非章旨故圈外之当是之时王纲不振其始也诸侯僣天子大夫僣诸侯至其甚也则季氏以大夫而僣天 子之 礼乐矣复何所不至哉贾谊所谓首足易位而可为痛哭流涕者也
三家者以雍彻章芟一条减九十八字) …… (第 45b 页)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雍诗云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诗词如此亦何取于三家之堂亦有辟公之相助乎亦有天 子之 穆穆乎既无此义乌取此辞适见其无知耳雍诗传以为武王祭文王之乐歌仁山曰堂庙堂也上文庭亦是庙庭盖庙制室外为 …… (第 46a 页)
林放问礼之本章芟一条减九十三字)
放意以今世之所谓礼者大抵都是繁文非其本之所在也故试问礼之本意夫 子之 必有所指也集注上云孔子以时方逐末而放独有志于本故大其问此是说夫子所以大之下文云盖得其本则礼之全体无不 …… (第 47b 页)
兮僩兮同美目盻兮目之美黑白分明盼如也此二句指美质而言所谓素也绚是此外物事上二句赋下一句比此诗恐是说女 子之 事故孔子删去 …… (第 51a 页)
籍放逸则所谓文武之政布在方册者何在人才衰落则所谓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何有此夫 子之 所以难于言也又继之曰足则吾能徵之矣今也不足可惜哉夏礼殷礼与子张问十世章有相发者此正所谓制度文为随时损 …… (第 52b 页)
子道正为恐得罪于古人耳日来被诸君诘难窘迫姑发其愚以俟斥正若䆒竟到底祖先之气果是尽了其不死者只是仁人孝 子之 心之所为此盖先儒所谓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者乎曰然然矣曰然 …… (第 57a 页)
也有司备之则生未杀若时君告朔则杀而用之天子诸侯皆告朔而注只言诸侯者此章为鲁事而发也子贡之意在惜小费孔 子之 意欲存大礼存大礼故不惜小费惜小费则反亡大礼于此可见圣贤所见之高下浅深矣子贡爱羊犹是货殖之见
事君尽礼 …… (第 61b 页)
自尽者今也事君尽礼人乃以为謟盖以为謟者不知其为礼之当然也大抵当时君弱臣强人臣事君之礼日趋于简便彼见夫 子之 事君拜必以下过位必色勃入门必鞠躬执圭则如不胜趋进则翼如也君在则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是多少疑骇謟之云不亦宜 …… (第 62a 页)
亦非也此夫 子之 所谨而时人之所惑也要味集注明礼之当然一句又要看孔子于事君之礼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后尽耳二句尤好一说事君尽 …… (第 62b 页)
妇而本文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其词意犹未至此之甚方知其为指宫中之人无疑而小注所载外人做不到此之说益信其非朱 子之 定说矣又按论语本注曰云)云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 …… (第 65a 页)
谓无患夫 子之 丧也其丧亦不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言天运将复而夫 (第 69a 页)
子之 德如是意者其天运之所属乎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用后说应不得何患于丧乎一句若是圣人天地要穷他也不得如 …… (第 69a 页)
集群圣之大成以垂宪乎万世在当时识者已谓其功贤于尧舜自生民以来未之有矣安知二帝三王在天之灵不反有羡于夫 子之 能以万世为位乎 …… (第 69a 页)
路上差了脚则未必其无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取舍之分义利之辨善恶之关也此处一失脚便已自绝于君 子之 路圣门之学以求仁为要求仁以明取舍为先若无终食违仁以下则是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者总是要无时无处不用其力而 …… (第 73b 页)
如颜 子之 见卓尔曾 (第 76b 页)
子之 闻一贯乃可谓之闻道不可浅浅看闻字兼行字言盖既闻道则宜其无悖于道者矣故生顺死安于此观之可见道之不可不闻 …… (第 76b 页)
有闻也何足与议哉
君 子之 于天下也芟五条减十六字末条合二为一)
言君子于天下一切之事初无必为之心亦无必不为之心顾义之所在何如而 …… (第 77a 页)
义之与比事事到面前都元自有一个义在不用外面讨一个义来应他但吾以心制之而已猖狂自恣言放诞而不收拾也盖君 子之 心虽无适无莫而实有所倚靠若佛老之心虽似乎无适莫而实散漫无根著此所以异君子之无心无而有者也何也以义为主 …… (第 78a 页)
面所谓万物各具一太极用也须见得体是用之体用是体之用方为合内外之道曾子随事精察而力行者是就事上讨道理夫 子之 所谓一贯者是就心上讨道理就事上讨道理则道理犹在外在外则道理不同至有千条万绪之多若就心 …… (第 81b 页)
阳昼夜每每相反者也二句平说晓云者知之悉也晓比知为深语录所谓君 子之 于义见得委曲透彻故自乐为小人之于利亦是于曲折纤悉间都理会得故深好之此是惟其深喻是以笃好意圈外注也
见 …… (第 84b 页)
也不善人善人之资此语亦未害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事父母几諌芟一条减一百一字更定次序)
人 子之 事父母也有过不容不谏然不可显然直遂已志必用几諌如见其亲之意有所不从又必致敬而不敢违其又不从虽至于被其 …… (第 85a 页)
圣人意重在惧上盖喜者喜其己有此年惧者惧其将来之日不多也是所喜不足以敌其所惧圣人欲人 子之 知惧者欲其及时奉养而不懈耳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呜呼父母寿日增则衰亦日甚
古者言之不出
古者言之不出耻 …… (第 87a 页)
海上去矣顾吾党小子从我而往者其由也欤盖由勇于义能不以流离困苦而二其心故夫子独与之子路闻夫子此言以为夫 子之 欲浮海不与他人从而独与已遂喜殊不知夫子此叹特伤天下之无贤君而假设之言耳子路闻之喜则是以为实然耳是欠裁 …… (第 93b 页)
子华则言愿为小相乃知夫 子之 所许亦三 (第 94b 页)
子之 所自许也可见三子果有是善则圣人必取其善果未有是善则圣人断不轻许之矣子曰不知也者难其辞也盖不能必其有亦 …… (第 94b 页)
吾许汝弗如之说也盖子贡自以为弗如则自知之明而不难于自屈矣自知之明则不安于己知不难于自屈则不画于己至夫 子之 所以许之者以此观其终闻性与天道不特闻一知二而已则夫子今日之许果不虚矣
宰予昼寝 …… (第 95a 页)
子贡曰夫 子之 文章芟三十四字更定次序)
此章要见圣人教不躐等亦见子贡有独得其味之意性是仁义礼智天道是元亨利贞夫子罕 (第 96b 页)
言之者非中人以上者不语之以上也子贡始亦只是知夫 子之 文章至是方闻 (第 96b 页)
子之 言性道因叹其美如此至论二字于性与天道不甚体贴
子路有闻
惟恐有闻言其急于行也 …… (第 96b 页)
于利害之故者亦仁矣故只曰未知非断其不仁也其曰焉得仁亦曰据其事如此亦未便见得是仁耳且子文文子之为人皆夫 子之 所知者其不许以仁必有以也故后来朱子迹其行事而直断之为不仁盖忠者未必仁也而仁者无不忠清者未必仁也而仁者 …… (第 98a 页)
如此而人之许之亦以此如后之学者言孔孟而行市廛高自标致于稠人之中而背后之疵议有不可胜纪者何益之有看来颜 子之 所以无伐善施劳者盖有见夫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其善与劳都是尽其在我者本无足骄于人故能之颜 (第 103a 页)
子之 志如此其视子路又有间矣至于 (第 103a 页)
子之 老安少怀朋友信便有使 (第 103a 页)
吾与回言终日芟一条减二十一字更定次序)
此夫子已明见颜 子之非 愚而后发此言也旧说始而疑其为愚终而决其非愚非也意不相悖谓夫 (第 31a 页)
子之 所谓是者彼亦全不见有未是意夫 (第 31a 页)
子之 所谓非者彼亦全不见有不为非意只管领受而已此盖由其于圣人体段已具故一言点化便都释然而日用之间只管发挥出 …… (第 31a 页)
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虽或不能尽知而何
者为知何者为不知皆了然于吾心之间而无自欺之蔽矣岂不为知乎夫 子之 意谓知与不知自家 …… (第 36b 页)
欲往子路又不悦公山弗扰召子欲往他又不悦在卫闻正名之言辄咈然曰 子之 迂也奚其正此皆气象粗暴而好胜之病岂知夫子于此却各有道理在然其性却直而义子曰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欤子 …… (第 37b 页)
君 子之 学所闻必多多闻言之资也然所闻之中不无可疑者未可以言也则阙之不言其馀所不疑者可以言矣而又未可以易言必慎 …… (第 38b 页)
民心之公民其有不服乎举枉错诸直则举错倒置而无以服乎民心矣如之何使民服也盖是时三家恣横哀公不能错贤人君 子之 在国者哀公又不能举故孔子告之以此圈外谢氏注与本文稍异读者不可不知 …… (第 39b 页)
佾舞于庭章芟三条)
先王制礼辨名分于斯须如佾舞之数自上而下降杀以两不可毫发僣差也而季氏乃以大夫上僣天 子之 八佾以舞于家庙之庭其忍于无君一至于此 …… (第 44b 页)
正意但孔子为政以下非章旨故圈外之当是之时王纲不振其始也诸侯僣天子大夫僣诸侯至其甚也则季氏以大夫而僣天 子之 礼乐矣复何所不至哉贾谊所谓首足易位而可为痛哭流涕者也
三家者以雍彻章芟一条减九十八字) …… (第 45b 页)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雍诗云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诗词如此亦何取于三家之堂亦有辟公之相助乎亦有天 子之 穆穆乎既无此义乌取此辞适见其无知耳雍诗传以为武王祭文王之乐歌仁山曰堂庙堂也上文庭亦是庙庭盖庙制室外为 …… (第 46a 页)
林放问礼之本章芟一条减九十三字)
放意以今世之所谓礼者大抵都是繁文非其本之所在也故试问礼之本意夫 子之 必有所指也集注上云孔子以时方逐末而放独有志于本故大其问此是说夫子所以大之下文云盖得其本则礼之全体无不 …… (第 47b 页)
兮僩兮同美目盻兮目之美黑白分明盼如也此二句指美质而言所谓素也绚是此外物事上二句赋下一句比此诗恐是说女 子之 事故孔子删去 …… (第 51a 页)
籍放逸则所谓文武之政布在方册者何在人才衰落则所谓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何有此夫 子之 所以难于言也又继之曰足则吾能徵之矣今也不足可惜哉夏礼殷礼与子张问十世章有相发者此正所谓制度文为随时损 …… (第 52b 页)
子道正为恐得罪于古人耳日来被诸君诘难窘迫姑发其愚以俟斥正若䆒竟到底祖先之气果是尽了其不死者只是仁人孝 子之 心之所为此盖先儒所谓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者乎曰然然矣曰然 …… (第 57a 页)
也有司备之则生未杀若时君告朔则杀而用之天子诸侯皆告朔而注只言诸侯者此章为鲁事而发也子贡之意在惜小费孔 子之 意欲存大礼存大礼故不惜小费惜小费则反亡大礼于此可见圣贤所见之高下浅深矣子贡爱羊犹是货殖之见
事君尽礼 …… (第 61b 页)
自尽者今也事君尽礼人乃以为謟盖以为謟者不知其为礼之当然也大抵当时君弱臣强人臣事君之礼日趋于简便彼见夫 子之 事君拜必以下过位必色勃入门必鞠躬执圭则如不胜趋进则翼如也君在则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是多少疑骇謟之云不亦宜 …… (第 62a 页)
亦非也此夫 子之 所谨而时人之所惑也要味集注明礼之当然一句又要看孔子于事君之礼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后尽耳二句尤好一说事君尽 …… (第 62b 页)
妇而本文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其词意犹未至此之甚方知其为指宫中之人无疑而小注所载外人做不到此之说益信其非朱 子之 定说矣又按论语本注曰云)云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 …… (第 65a 页)
谓无患夫 子之 丧也其丧亦不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言天运将复而夫 (第 69a 页)
子之 德如是意者其天运之所属乎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用后说应不得何患于丧乎一句若是圣人天地要穷他也不得如 …… (第 69a 页)
集群圣之大成以垂宪乎万世在当时识者已谓其功贤于尧舜自生民以来未之有矣安知二帝三王在天之灵不反有羡于夫 子之 能以万世为位乎 …… (第 69a 页)
路上差了脚则未必其无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取舍之分义利之辨善恶之关也此处一失脚便已自绝于君 子之 路圣门之学以求仁为要求仁以明取舍为先若无终食违仁以下则是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者总是要无时无处不用其力而 …… (第 73b 页)
如颜 子之 见卓尔曾 (第 76b 页)
子之 闻一贯乃可谓之闻道不可浅浅看闻字兼行字言盖既闻道则宜其无悖于道者矣故生顺死安于此观之可见道之不可不闻 …… (第 76b 页)
有闻也何足与议哉
君 子之 于天下也芟五条减十六字末条合二为一)
言君子于天下一切之事初无必为之心亦无必不为之心顾义之所在何如而 …… (第 77a 页)
义之与比事事到面前都元自有一个义在不用外面讨一个义来应他但吾以心制之而已猖狂自恣言放诞而不收拾也盖君 子之 心虽无适无莫而实有所倚靠若佛老之心虽似乎无适莫而实散漫无根著此所以异君子之无心无而有者也何也以义为主 …… (第 78a 页)
面所谓万物各具一太极用也须见得体是用之体用是体之用方为合内外之道曾子随事精察而力行者是就事上讨道理夫 子之 所谓一贯者是就心上讨道理就事上讨道理则道理犹在外在外则道理不同至有千条万绪之多若就心 …… (第 81b 页)
阳昼夜每每相反者也二句平说晓云者知之悉也晓比知为深语录所谓君 子之 于义见得委曲透彻故自乐为小人之于利亦是于曲折纤悉间都理会得故深好之此是惟其深喻是以笃好意圈外注也
见 …… (第 84b 页)
也不善人善人之资此语亦未害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事父母几諌芟一条减一百一字更定次序)
人 子之 事父母也有过不容不谏然不可显然直遂已志必用几諌如见其亲之意有所不从又必致敬而不敢违其又不从虽至于被其 …… (第 85a 页)
圣人意重在惧上盖喜者喜其己有此年惧者惧其将来之日不多也是所喜不足以敌其所惧圣人欲人 子之 知惧者欲其及时奉养而不懈耳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呜呼父母寿日增则衰亦日甚
古者言之不出
古者言之不出耻 …… (第 87a 页)
海上去矣顾吾党小子从我而往者其由也欤盖由勇于义能不以流离困苦而二其心故夫子独与之子路闻夫子此言以为夫 子之 欲浮海不与他人从而独与已遂喜殊不知夫子此叹特伤天下之无贤君而假设之言耳子路闻之喜则是以为实然耳是欠裁 …… (第 93b 页)
子华则言愿为小相乃知夫 子之 所许亦三 (第 94b 页)
子之 所自许也可见三子果有是善则圣人必取其善果未有是善则圣人断不轻许之矣子曰不知也者难其辞也盖不能必其有亦 …… (第 94b 页)
吾许汝弗如之说也盖子贡自以为弗如则自知之明而不难于自屈矣自知之明则不安于己知不难于自屈则不画于己至夫 子之 所以许之者以此观其终闻性与天道不特闻一知二而已则夫子今日之许果不虚矣
宰予昼寝 …… (第 95a 页)
子贡曰夫 子之 文章芟三十四字更定次序)
此章要见圣人教不躐等亦见子贡有独得其味之意性是仁义礼智天道是元亨利贞夫子罕 (第 96b 页)
言之者非中人以上者不语之以上也子贡始亦只是知夫 子之 文章至是方闻 (第 96b 页)
子之 言性道因叹其美如此至论二字于性与天道不甚体贴
子路有闻
惟恐有闻言其急于行也 …… (第 96b 页)
于利害之故者亦仁矣故只曰未知非断其不仁也其曰焉得仁亦曰据其事如此亦未便见得是仁耳且子文文子之为人皆夫 子之 所知者其不许以仁必有以也故后来朱子迹其行事而直断之为不仁盖忠者未必仁也而仁者无不忠清者未必仁也而仁者 …… (第 98a 页)
如此而人之许之亦以此如后之学者言孔孟而行市廛高自标致于稠人之中而背后之疵议有不可胜纪者何益之有看来颜 子之 所以无伐善施劳者盖有见夫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其善与劳都是尽其在我者本无足骄于人故能之颜 (第 103a 页)
子之 志如此其视子路又有间矣至于 (第 103a 页)
子之 老安少怀朋友信便有使 (第 103a 页)
云他便请事斯语四勿不必分谓防其自外入谨其自内出大抵四者皆身之用而为由中而外者勿则制之于外以养其内也颜 子之非
礼非若他人之非礼略略出天理些便唤做人欲便须克了程子由中而应乎外一句带四者身之用也作一截制于外所以养其 …… (第 42b 页)
愧乎以为有也则非其罪而夫子其教之无忧惧矣以为无也则司马牛已君子乎而此一事便得为内省不疚乎盖夫 子之 言意浑然而尽其在我之意亦在其中牛亦自可意会
司马牛忧曰芟二条减四十九字)
含愁而言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第 49a 页)
用些儿如此方有本末轻重故曰甘受和白受采此语便有轻重当时子贡未解到此子贡之言当时记鲁论者初不知其为非夫 子之 说君子也一句轻驷不及舌重上句起下句耳且有惜乎二 …… (第 53b 页)
字夫 子之 说是以文为可无也若我所见文犹质也质犹文也俱不可无者也且文譬则毛也质譬则皮也文质俱存然后君子小人可以辨 …… (第 54a 页)
人也才把君子对小人说便有分辨单言则泛以德论耳此章当作三样看子成之意去文存质者也子贡之言文质兼存者也朱 子之 意其存质与子成同而不至如子成之甚其兼文质亦与子贡同而意却自有轻重又不至如子贡之混集注末段便是一公案也 …… (第 54b 页)
子不子矣夫子告之以此非不告以政也根本所在一失徒法不能以自行矣故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夫 子之 意良有以也公曰善哉云)云 …… (第 59a 页)
言折狱正以其有无宿诺之操也特辞不及耳故门人遂记之非唯以见子路之所以能片言折狱而亦以见夫 子之 所以以是与子路者良有以也小邾射以句绎奔鲁小邾小邾国也与邾子益来朝之邾不同故言小以别之犹言小琉球之类射 …… (第 61a 页)
叶叶字从草木从世草木一叶上生一叶叶叶相承犹人之父子相纪世也故曰叶
季康子患盗
言民之为盗固有由来矣苟 子之 不欲则廉耻风行虽赏之不窃此假设之言明其必不肯为也季氏窃柄盗于国也康子夺嫡盗于家也此便是鲁之大盗何以责 …… (第 64a 页)
所视效焉用杀故子欲为善则民于子乎视效而皆善矣此欲善欲字重如欲仁而得仁之欲此下是譬喻子欲善而民善之理君 子之 德能感故曰风小人之德应上所感者也故曰草此正所谓以德感德如此说方得 …… (第 64b 页)
二个德字亲切君 子之 德风小人之德草二句且虚说若说杀了便起不得草上之风必偃一句自子为政至草上之风必偃只是一意子欲善而民善矣 (第 65a 页)
只是子为政焉用杀底意君 子之 德至必偃又只是子欲善而民善意又总是前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之意又只是苟 (第 65a 页)
子之 不欲虽赏之不窃意亦只是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之意圣人之所以告康子终始只是一说而无异词虽异词而实未尝 …… (第 65a 页)
之用言然亦可见其能仁且智矣盖本末未尝相离今答樊迟独专举用言使其有所下手耳如其言也讱之例若使樊迟少知夫 子之 答亦必与为之难内省不疚意同矣 …… (第 70a 页)
合仁知说夫子以此告樊迟迟犹未达欲再问则近于渎故不敢而退以质诸子夏曰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云)云盖迟以夫 子之 言专为知者之事故只 …… (第 71a 页)
进德之实行也故曰讲学以会友云)云则德日进讲学固所以明道讲学而以会友则道益明矣为善而得所资则德日进矣曾 子之 意谓夫会友非徒会也以文会之也为仁非独为仁也以友辅之也以文以友字重然看则道益明则德日进字面则会友辅仁亦 …… (第 73b 页)
不仕之不仕固无义仕于出公尤无义也子路昧于义以为可仕而仕之是时孔子居卫子路亦以为将仕卫故问曰卫君有待于 子之 出仕而为政不 (第 76a 页)
子之 出仕其所设施何先为政二字属卫君不属孔子若属孔子不用而字只曰卫君 …… (第 76a 页)
不父其父者何蒯
瞆犹在故也父庙曰祢未死何庙子曰必也正名乎此一句分明是不与辄非惟见卫君之名不正亦以见孔 子之 仕卫不成矣非但答其子将奚先之问亦示以不肯仕卫之意也
子路曰有是 (第 77a 页)
子之 迂也 …… (第 77a 页)
子路一闻正名之言便晓此意知其事之难济而仕之不谐也故曰有是哉 子之 迂也一句读言子乃若是其迂哉夫为政者惟取其今日所宜者而行之可矣奚必拘拘于名之正耶
子曰野哉由也
夫为政 …… (第 77b 页)
出来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芟五条第二三四条凑合)
自名不正至民无所措手足言名一不正则其弊至于此是以君 子之 为政也无所名则己名便要正必可言也无所言则己言便要顺必可行也必字着力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第 79b 页)
以至此陈新安曰此章见无恒者虽贱役不可为且羞辱不可免以见人决不可以无常也
君子和而不同章减二十字)
君 子之 于人也视人犹己泛以爱之和而已矣初非以其合于己而比之是不同小人之于人也不过其合于己而与之比耳是同也何曾 …… (第 100a 页)
实为不善者所恶又可见其无苟合之行斯可谓之君子矣乎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章
事自我事彼而言悦自彼悦我而言君 子之 心公而 …… (第 101a 页)
下二句顺解之也
君子泰而不骄章
泰是从容自在底意思骄是负他才能负他势位作意气相似骄与泰亦相似而不同君 子之 泰非有意于泰也君子循理内省不疚则自然心广体胖所谓坦荡荡也故泰小人一下得志便纵欲逞气而骄矣岂泰耶全是理 …… (第 101b 页)
欲退听矣拔去病根注中有两说一是积渐消磨一是勇猛决去勇猛决去者所谓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颜 子之 克己是也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则原宪 …… (第 105a 页)
子尤难于言矣故孔子不答然适之问虽不可答而适之言则实可取故孔子俟适既出而叹之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盖君 子之 所以为君子者尚德而已故君子必尚德而不尚德者非君子也南宫适之言似问而非问非问而似问也答固当不答亦可若适 …… (第 108a 页)
夫子春秋一布衣耳适之言复何徵乎然不知彼数子者遗臭简编千载有馀戮而夫 子之 累朝褒崇历万世而有光也于此又可见天诛有罪天命有德之深意而适之言终不诬云
君子而不仁者章
君子而不仁者 …… (第 109a 页)
武仲之知虽未可知然必是聪明颖悟人也四者只是才德必文之以礼乐方才全德备浑然
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不然虽兼四 子之 长人犹见是知是廉是勇是艺到文之以礼乐则无智名无勇功而廉与艺皆不见㾗迹矣礼乐中和之德也节之以礼使各适其 …… (第 114a 页)
使之狩书天王狩于河阳罪晋而不得尽为王讳也齐桓葵丘之会见于孟子详矣皆关系纲常首止
之盟所以定三世 子之 位世子即襄王也名郑乃惠王之长嫡王将以爱易太子故桓公特为此举其后葵丘初命之词亦皆以由此义桓公正而不谲亦 …… (第 118b 页)
仲为如其仁者以其相桓公霸诸侯也子路之疑管仲者在彼夫 子之 取管仲者在此子路之疑者记其过而忘其功也夫 (第 119a 页)
子之 取管仲者录其功而不计其过也盖其过小其功大也至于忘君事雠一节则夫子姑置不论初未尝为解释也下章之论亦如此 …… (第 119a 页)
逮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承上文仲之不死其功之在天下后世者如此岂若匹夫匹妇之自经于沟渎而卒莫之知者乎夫 子之 取管仲非以后功赎前罪以前无罪而后 …… (第 120b 页)
再改集注或在所删矣盖司马迁无识多信伪书所谓勤学好问为文则取诸孔文子章而附会之锡民爵位曰文则取诸公叔文 子之 臣大夫僎章而附会之其说殊非周公之旧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减二字第三四五条旧合为一)
大槩谓其彝伦不叙纪 …… (第 122b 页)
而实德则病矣此章先要认个学字然后及于为己为人之辨孔 子之 时学者所学之事尚皆是正学但视其所以则同观其所由则不同也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芟二条更定次序)
使人如云官 …… (第 127a 页)
重美之也大抵此使者所造也尽高了不就事为上说独指他用心处说真可谓知言人但知使者之善于辞令而不知其深知君 子之 心所以为可取也假如伯玉未能如此而使者云)云则夫子未必许他如公明贾之对亦善乎其为辞令矣而反以来圣人之疑 …… (第 127b 页)
适然之误
君子思不出其位
所思不越乎所处也泛说为是不必以此位字当上章位字说上是职位之位曾 子之 位依易象意说与大学或问所谓盖其所居之位不同故其所止之善亦异之位字同曾子只以一人说范氏则有各止其位意故 …… (第 128b 页)
凡耻皆有羞赧退怯之意故以状不敢尽其言者此以君 子之 能如此者言也夫言易至于有馀也而耻之行易至于不足也而过之此君 (第 129a 页)
子之 所以为君子也
君子道者三
曰仁者不忧见其未免于忧也下二句亦然本文绝不可说出成德字子罕章亦不可说出进学 …… (第 129a 页)
此耳以赐观之夫子于此三者盖绰绰乎其有馀矣不可以言字当谦字夫子自以为未能而子贡又以为自道子贡之言是则夫 子之 言非其情矣夫 (第 129b 页)
子之 言果然则子贡之言几于阿矣曰夫 (第 129b 页)
子之 言圣不自圣之心也子贡之言知足以知圣人之智也自责以勉人也此一句不可等闲看有圣人犹忧况学者乎之意盖此三者 …… (第 129b 页)
不从矣好礼该本末言礼达分定字在上好礼之下
子路问君子芟一条减二百二十一字更定次序)
子路问君子是问君 子之 道如何如颜渊问仁意思下文所云)云皆非君子不能也修己以敬此一句 …… (第 139a 页)
反然实所以益之也礼童子当隅坐而此童子吾见其居于正位也礼童子当随行于长者而吾见其与长者并行也夫不止于童 子之 所而自进于成人之列如此然则此童子非求 (第 141b 页)
愧乎以为有也则非其罪而夫子其教之无忧惧矣以为无也则司马牛已君子乎而此一事便得为内省不疚乎盖夫 子之 言意浑然而尽其在我之意亦在其中牛亦自可意会
司马牛忧曰芟二条减四十九字)
含愁而言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第 49a 页)
用些儿如此方有本末轻重故曰甘受和白受采此语便有轻重当时子贡未解到此子贡之言当时记鲁论者初不知其为非夫 子之 说君子也一句轻驷不及舌重上句起下句耳且有惜乎二 …… (第 53b 页)
字夫 子之 说是以文为可无也若我所见文犹质也质犹文也俱不可无者也且文譬则毛也质譬则皮也文质俱存然后君子小人可以辨 …… (第 54a 页)
人也才把君子对小人说便有分辨单言则泛以德论耳此章当作三样看子成之意去文存质者也子贡之言文质兼存者也朱 子之 意其存质与子成同而不至如子成之甚其兼文质亦与子贡同而意却自有轻重又不至如子贡之混集注末段便是一公案也 …… (第 54b 页)
子不子矣夫子告之以此非不告以政也根本所在一失徒法不能以自行矣故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夫 子之 意良有以也公曰善哉云)云 …… (第 59a 页)
言折狱正以其有无宿诺之操也特辞不及耳故门人遂记之非唯以见子路之所以能片言折狱而亦以见夫 子之 所以以是与子路者良有以也小邾射以句绎奔鲁小邾小邾国也与邾子益来朝之邾不同故言小以别之犹言小琉球之类射 …… (第 61a 页)
叶叶字从草木从世草木一叶上生一叶叶叶相承犹人之父子相纪世也故曰叶
季康子患盗
言民之为盗固有由来矣苟 子之 不欲则廉耻风行虽赏之不窃此假设之言明其必不肯为也季氏窃柄盗于国也康子夺嫡盗于家也此便是鲁之大盗何以责 …… (第 64a 页)
所视效焉用杀故子欲为善则民于子乎视效而皆善矣此欲善欲字重如欲仁而得仁之欲此下是譬喻子欲善而民善之理君 子之 德能感故曰风小人之德应上所感者也故曰草此正所谓以德感德如此说方得 …… (第 64b 页)
二个德字亲切君 子之 德风小人之德草二句且虚说若说杀了便起不得草上之风必偃一句自子为政至草上之风必偃只是一意子欲善而民善矣 (第 65a 页)
只是子为政焉用杀底意君 子之 德至必偃又只是子欲善而民善意又总是前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之意又只是苟 (第 65a 页)
子之 不欲虽赏之不窃意亦只是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之意圣人之所以告康子终始只是一说而无异词虽异词而实未尝 …… (第 65a 页)
之用言然亦可见其能仁且智矣盖本末未尝相离今答樊迟独专举用言使其有所下手耳如其言也讱之例若使樊迟少知夫 子之 答亦必与为之难内省不疚意同矣 …… (第 70a 页)
合仁知说夫子以此告樊迟迟犹未达欲再问则近于渎故不敢而退以质诸子夏曰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云)云盖迟以夫 子之 言专为知者之事故只 …… (第 71a 页)
进德之实行也故曰讲学以会友云)云则德日进讲学固所以明道讲学而以会友则道益明矣为善而得所资则德日进矣曾 子之 意谓夫会友非徒会也以文会之也为仁非独为仁也以友辅之也以文以友字重然看则道益明则德日进字面则会友辅仁亦 …… (第 73b 页)
不仕之不仕固无义仕于出公尤无义也子路昧于义以为可仕而仕之是时孔子居卫子路亦以为将仕卫故问曰卫君有待于 子之 出仕而为政不 (第 76a 页)
子之 出仕其所设施何先为政二字属卫君不属孔子若属孔子不用而字只曰卫君 …… (第 76a 页)
不父其父者何蒯
瞆犹在故也父庙曰祢未死何庙子曰必也正名乎此一句分明是不与辄非惟见卫君之名不正亦以见孔 子之 仕卫不成矣非但答其子将奚先之问亦示以不肯仕卫之意也
子路曰有是 (第 77a 页)
子之 迂也 …… (第 77a 页)
子路一闻正名之言便晓此意知其事之难济而仕之不谐也故曰有是哉 子之 迂也一句读言子乃若是其迂哉夫为政者惟取其今日所宜者而行之可矣奚必拘拘于名之正耶
子曰野哉由也
夫为政 …… (第 77b 页)
出来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芟五条第二三四条凑合)
自名不正至民无所措手足言名一不正则其弊至于此是以君 子之 为政也无所名则己名便要正必可言也无所言则己言便要顺必可行也必字着力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第 79b 页)
以至此陈新安曰此章见无恒者虽贱役不可为且羞辱不可免以见人决不可以无常也
君子和而不同章减二十字)
君 子之 于人也视人犹己泛以爱之和而已矣初非以其合于己而比之是不同小人之于人也不过其合于己而与之比耳是同也何曾 …… (第 100a 页)
实为不善者所恶又可见其无苟合之行斯可谓之君子矣乎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章
事自我事彼而言悦自彼悦我而言君 子之 心公而 …… (第 101a 页)
下二句顺解之也
君子泰而不骄章
泰是从容自在底意思骄是负他才能负他势位作意气相似骄与泰亦相似而不同君 子之 泰非有意于泰也君子循理内省不疚则自然心广体胖所谓坦荡荡也故泰小人一下得志便纵欲逞气而骄矣岂泰耶全是理 …… (第 101b 页)
欲退听矣拔去病根注中有两说一是积渐消磨一是勇猛决去勇猛决去者所谓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颜 子之 克己是也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则原宪 …… (第 105a 页)
子尤难于言矣故孔子不答然适之问虽不可答而适之言则实可取故孔子俟适既出而叹之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盖君 子之 所以为君子者尚德而已故君子必尚德而不尚德者非君子也南宫适之言似问而非问非问而似问也答固当不答亦可若适 …… (第 108a 页)
夫子春秋一布衣耳适之言复何徵乎然不知彼数子者遗臭简编千载有馀戮而夫 子之 累朝褒崇历万世而有光也于此又可见天诛有罪天命有德之深意而适之言终不诬云
君子而不仁者章
君子而不仁者 …… (第 109a 页)
武仲之知虽未可知然必是聪明颖悟人也四者只是才德必文之以礼乐方才全德备浑然
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不然虽兼四 子之 长人犹见是知是廉是勇是艺到文之以礼乐则无智名无勇功而廉与艺皆不见㾗迹矣礼乐中和之德也节之以礼使各适其 …… (第 114a 页)
使之狩书天王狩于河阳罪晋而不得尽为王讳也齐桓葵丘之会见于孟子详矣皆关系纲常首止
之盟所以定三世 子之 位世子即襄王也名郑乃惠王之长嫡王将以爱易太子故桓公特为此举其后葵丘初命之词亦皆以由此义桓公正而不谲亦 …… (第 118b 页)
仲为如其仁者以其相桓公霸诸侯也子路之疑管仲者在彼夫 子之 取管仲者在此子路之疑者记其过而忘其功也夫 (第 119a 页)
子之 取管仲者录其功而不计其过也盖其过小其功大也至于忘君事雠一节则夫子姑置不论初未尝为解释也下章之论亦如此 …… (第 119a 页)
逮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承上文仲之不死其功之在天下后世者如此岂若匹夫匹妇之自经于沟渎而卒莫之知者乎夫 子之 取管仲非以后功赎前罪以前无罪而后 …… (第 120b 页)
再改集注或在所删矣盖司马迁无识多信伪书所谓勤学好问为文则取诸孔文子章而附会之锡民爵位曰文则取诸公叔文 子之 臣大夫僎章而附会之其说殊非周公之旧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减二字第三四五条旧合为一)
大槩谓其彝伦不叙纪 …… (第 122b 页)
而实德则病矣此章先要认个学字然后及于为己为人之辨孔 子之 时学者所学之事尚皆是正学但视其所以则同观其所由则不同也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芟二条更定次序)
使人如云官 …… (第 127a 页)
重美之也大抵此使者所造也尽高了不就事为上说独指他用心处说真可谓知言人但知使者之善于辞令而不知其深知君 子之 心所以为可取也假如伯玉未能如此而使者云)云则夫子未必许他如公明贾之对亦善乎其为辞令矣而反以来圣人之疑 …… (第 127b 页)
适然之误
君子思不出其位
所思不越乎所处也泛说为是不必以此位字当上章位字说上是职位之位曾 子之 位依易象意说与大学或问所谓盖其所居之位不同故其所止之善亦异之位字同曾子只以一人说范氏则有各止其位意故 …… (第 128b 页)
凡耻皆有羞赧退怯之意故以状不敢尽其言者此以君 子之 能如此者言也夫言易至于有馀也而耻之行易至于不足也而过之此君 (第 129a 页)
子之 所以为君子也
君子道者三
曰仁者不忧见其未免于忧也下二句亦然本文绝不可说出成德字子罕章亦不可说出进学 …… (第 129a 页)
此耳以赐观之夫子于此三者盖绰绰乎其有馀矣不可以言字当谦字夫子自以为未能而子贡又以为自道子贡之言是则夫 子之 言非其情矣夫 (第 129b 页)
子之 言果然则子贡之言几于阿矣曰夫 (第 129b 页)
子之 言圣不自圣之心也子贡之言知足以知圣人之智也自责以勉人也此一句不可等闲看有圣人犹忧况学者乎之意盖此三者 …… (第 129b 页)
不从矣好礼该本末言礼达分定字在上好礼之下
子路问君子芟一条减二百二十一字更定次序)
子路问君子是问君 子之 道如何如颜渊问仁意思下文所云)云皆非君子不能也修己以敬此一句 …… (第 139a 页)
反然实所以益之也礼童子当隅坐而此童子吾见其居于正位也礼童子当随行于长者而吾见其与长者并行也夫不止于童 子之 所而自进于成人之列如此然则此童子非求 (第 141b 页)
事自不容于不谨矣
吾与回言终日芟一条减二十一字更定次序)
此夫子已明见颜 子之非 愚而后发此言也旧说始而疑其为愚终而决其非愚非也意不相悖谓夫 (第 31a 页)
子之 所谓是者彼亦全不见有未是意夫 (第 31a 页)
子之 所谓非者彼亦全不见有不为非意只管领受而已此盖由其于圣人体段已具故一言点化便都释然而日用之间只管发挥出 …… (第 31a 页)
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虽或不能尽知而何
者为知何者为不知皆了然于吾心之间而无自欺之蔽矣岂不为知乎夫 子之 意谓知与不知自家 …… (第 36b 页)
欲往子路又不悦公山弗扰召子欲往他又不悦在卫闻正名之言辄咈然曰 子之 迂也奚其正此皆气象粗暴而好胜之病岂知夫子于此却各有道理在然其性却直而义子曰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欤子 …… (第 37b 页)
君 子之 学所闻必多多闻言之资也然所闻之中不无可疑者未可以言也则阙之不言其馀所不疑者可以言矣而又未可以易言必慎 …… (第 38b 页)
民心之公民其有不服乎举枉错诸直则举错倒置而无以服乎民心矣如之何使民服也盖是时三家恣横哀公不能错贤人君 子之 在国者哀公又不能举故孔子告之以此圈外谢氏注与本文稍异读者不可不知 …… (第 39b 页)
佾舞于庭章芟三条)
先王制礼辨名分于斯须如佾舞之数自上而下降杀以两不可毫发僣差也而季氏乃以大夫上僣天 子之 八佾以舞于家庙之庭其忍于无君一至于此 …… (第 44b 页)
正意但孔子为政以下非章旨故圈外之当是之时王纲不振其始也诸侯僣天子大夫僣诸侯至其甚也则季氏以大夫而僣天 子之 礼乐矣复何所不至哉贾谊所谓首足易位而可为痛哭流涕者也
三家者以雍彻章芟一条减九十八字) …… (第 45b 页)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雍诗云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诗词如此亦何取于三家之堂亦有辟公之相助乎亦有天 子之 穆穆乎既无此义乌取此辞适见其无知耳雍诗传以为武王祭文王之乐歌仁山曰堂庙堂也上文庭亦是庙庭盖庙制室外为 …… (第 46a 页)
林放问礼之本章芟一条减九十三字)
放意以今世之所谓礼者大抵都是繁文非其本之所在也故试问礼之本意夫 子之 必有所指也集注上云孔子以时方逐末而放独有志于本故大其问此是说夫子所以大之下文云盖得其本则礼之全体无不 …… (第 47b 页)
兮僩兮同美目盻兮目之美黑白分明盼如也此二句指美质而言所谓素也绚是此外物事上二句赋下一句比此诗恐是说女 子之 事故孔子删去 …… (第 51a 页)
籍放逸则所谓文武之政布在方册者何在人才衰落则所谓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何有此夫 子之 所以难于言也又继之曰足则吾能徵之矣今也不足可惜哉夏礼殷礼与子张问十世章有相发者此正所谓制度文为随时损 …… (第 52b 页)
子道正为恐得罪于古人耳日来被诸君诘难窘迫姑发其愚以俟斥正若䆒竟到底祖先之气果是尽了其不死者只是仁人孝 子之 心之所为此盖先儒所谓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者乎曰然然矣曰然 …… (第 57a 页)
也有司备之则生未杀若时君告朔则杀而用之天子诸侯皆告朔而注只言诸侯者此章为鲁事而发也子贡之意在惜小费孔 子之 意欲存大礼存大礼故不惜小费惜小费则反亡大礼于此可见圣贤所见之高下浅深矣子贡爱羊犹是货殖之见
事君尽礼 …… (第 61b 页)
自尽者今也事君尽礼人乃以为謟盖以为謟者不知其为礼之当然也大抵当时君弱臣强人臣事君之礼日趋于简便彼见夫 子之 事君拜必以下过位必色勃入门必鞠躬执圭则如不胜趋进则翼如也君在则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是多少疑骇謟之云不亦宜 …… (第 62a 页)
亦非也此夫 子之 所谨而时人之所惑也要味集注明礼之当然一句又要看孔子于事君之礼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后尽耳二句尤好一说事君尽 …… (第 62b 页)
妇而本文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其词意犹未至此之甚方知其为指宫中之人无疑而小注所载外人做不到此之说益信其非朱 子之 定说矣又按论语本注曰云)云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 …… (第 65a 页)
谓无患夫 子之 丧也其丧亦不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言天运将复而夫 (第 69a 页)
子之 德如是意者其天运之所属乎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用后说应不得何患于丧乎一句若是圣人天地要穷他也不得如 …… (第 69a 页)
集群圣之大成以垂宪乎万世在当时识者已谓其功贤于尧舜自生民以来未之有矣安知二帝三王在天之灵不反有羡于夫 子之 能以万世为位乎 …… (第 69a 页)
路上差了脚则未必其无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取舍之分义利之辨善恶之关也此处一失脚便已自绝于君 子之 路圣门之学以求仁为要求仁以明取舍为先若无终食违仁以下则是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者总是要无时无处不用其力而 …… (第 73b 页)
如颜 子之 见卓尔曾 (第 76b 页)
子之 闻一贯乃可谓之闻道不可浅浅看闻字兼行字言盖既闻道则宜其无悖于道者矣故生顺死安于此观之可见道之不可不闻 …… (第 76b 页)
有闻也何足与议哉
君 子之 于天下也芟五条减十六字末条合二为一)
言君子于天下一切之事初无必为之心亦无必不为之心顾义之所在何如而 …… (第 77a 页)
义之与比事事到面前都元自有一个义在不用外面讨一个义来应他但吾以心制之而已猖狂自恣言放诞而不收拾也盖君 子之 心虽无适无莫而实有所倚靠若佛老之心虽似乎无适莫而实散漫无根著此所以异君子之无心无而有者也何也以义为主 …… (第 78a 页)
面所谓万物各具一太极用也须见得体是用之体用是体之用方为合内外之道曾子随事精察而力行者是就事上讨道理夫 子之 所谓一贯者是就心上讨道理就事上讨道理则道理犹在外在外则道理不同至有千条万绪之多若就心 …… (第 81b 页)
阳昼夜每每相反者也二句平说晓云者知之悉也晓比知为深语录所谓君 子之 于义见得委曲透彻故自乐为小人之于利亦是于曲折纤悉间都理会得故深好之此是惟其深喻是以笃好意圈外注也
见 …… (第 84b 页)
也不善人善人之资此语亦未害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事父母几諌芟一条减一百一字更定次序)
人 子之 事父母也有过不容不谏然不可显然直遂已志必用几諌如见其亲之意有所不从又必致敬而不敢违其又不从虽至于被其 …… (第 85a 页)
圣人意重在惧上盖喜者喜其己有此年惧者惧其将来之日不多也是所喜不足以敌其所惧圣人欲人 子之 知惧者欲其及时奉养而不懈耳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呜呼父母寿日增则衰亦日甚
古者言之不出
古者言之不出耻 …… (第 87a 页)
海上去矣顾吾党小子从我而往者其由也欤盖由勇于义能不以流离困苦而二其心故夫子独与之子路闻夫子此言以为夫 子之 欲浮海不与他人从而独与已遂喜殊不知夫子此叹特伤天下之无贤君而假设之言耳子路闻之喜则是以为实然耳是欠裁 …… (第 93b 页)
子华则言愿为小相乃知夫 子之 所许亦三 (第 94b 页)
子之 所自许也可见三子果有是善则圣人必取其善果未有是善则圣人断不轻许之矣子曰不知也者难其辞也盖不能必其有亦 …… (第 94b 页)
吾许汝弗如之说也盖子贡自以为弗如则自知之明而不难于自屈矣自知之明则不安于己知不难于自屈则不画于己至夫 子之 所以许之者以此观其终闻性与天道不特闻一知二而已则夫子今日之许果不虚矣
宰予昼寝 …… (第 95a 页)
子贡曰夫 子之 文章芟三十四字更定次序)
此章要见圣人教不躐等亦见子贡有独得其味之意性是仁义礼智天道是元亨利贞夫子罕 (第 96b 页)
言之者非中人以上者不语之以上也子贡始亦只是知夫 子之 文章至是方闻 (第 96b 页)
子之 言性道因叹其美如此至论二字于性与天道不甚体贴
子路有闻
惟恐有闻言其急于行也 …… (第 96b 页)
于利害之故者亦仁矣故只曰未知非断其不仁也其曰焉得仁亦曰据其事如此亦未便见得是仁耳且子文文子之为人皆夫 子之 所知者其不许以仁必有以也故后来朱子迹其行事而直断之为不仁盖忠者未必仁也而仁者无不忠清者未必仁也而仁者 …… (第 98a 页)
如此而人之许之亦以此如后之学者言孔孟而行市廛高自标致于稠人之中而背后之疵议有不可胜纪者何益之有看来颜 子之 所以无伐善施劳者盖有见夫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其善与劳都是尽其在我者本无足骄于人故能之颜 (第 103a 页)
子之 志如此其视子路又有间矣至于 (第 103a 页)
子之 老安少怀朋友信便有使 (第 103a 页)
吾与回言终日芟一条减二十一字更定次序)
此夫子已明见颜 子之非 愚而后发此言也旧说始而疑其为愚终而决其非愚非也意不相悖谓夫 (第 31a 页)
子之 所谓是者彼亦全不见有未是意夫 (第 31a 页)
子之 所谓非者彼亦全不见有不为非意只管领受而已此盖由其于圣人体段已具故一言点化便都释然而日用之间只管发挥出 …… (第 31a 页)
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虽或不能尽知而何
者为知何者为不知皆了然于吾心之间而无自欺之蔽矣岂不为知乎夫 子之 意谓知与不知自家 …… (第 36b 页)
欲往子路又不悦公山弗扰召子欲往他又不悦在卫闻正名之言辄咈然曰 子之 迂也奚其正此皆气象粗暴而好胜之病岂知夫子于此却各有道理在然其性却直而义子曰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欤子 …… (第 37b 页)
君 子之 学所闻必多多闻言之资也然所闻之中不无可疑者未可以言也则阙之不言其馀所不疑者可以言矣而又未可以易言必慎 …… (第 38b 页)
民心之公民其有不服乎举枉错诸直则举错倒置而无以服乎民心矣如之何使民服也盖是时三家恣横哀公不能错贤人君 子之 在国者哀公又不能举故孔子告之以此圈外谢氏注与本文稍异读者不可不知 …… (第 39b 页)
佾舞于庭章芟三条)
先王制礼辨名分于斯须如佾舞之数自上而下降杀以两不可毫发僣差也而季氏乃以大夫上僣天 子之 八佾以舞于家庙之庭其忍于无君一至于此 …… (第 44b 页)
正意但孔子为政以下非章旨故圈外之当是之时王纲不振其始也诸侯僣天子大夫僣诸侯至其甚也则季氏以大夫而僣天 子之 礼乐矣复何所不至哉贾谊所谓首足易位而可为痛哭流涕者也
三家者以雍彻章芟一条减九十八字) …… (第 45b 页)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雍诗云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诗词如此亦何取于三家之堂亦有辟公之相助乎亦有天 子之 穆穆乎既无此义乌取此辞适见其无知耳雍诗传以为武王祭文王之乐歌仁山曰堂庙堂也上文庭亦是庙庭盖庙制室外为 …… (第 46a 页)
林放问礼之本章芟一条减九十三字)
放意以今世之所谓礼者大抵都是繁文非其本之所在也故试问礼之本意夫 子之 必有所指也集注上云孔子以时方逐末而放独有志于本故大其问此是说夫子所以大之下文云盖得其本则礼之全体无不 …… (第 47b 页)
兮僩兮同美目盻兮目之美黑白分明盼如也此二句指美质而言所谓素也绚是此外物事上二句赋下一句比此诗恐是说女 子之 事故孔子删去 …… (第 51a 页)
籍放逸则所谓文武之政布在方册者何在人才衰落则所谓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何有此夫 子之 所以难于言也又继之曰足则吾能徵之矣今也不足可惜哉夏礼殷礼与子张问十世章有相发者此正所谓制度文为随时损 …… (第 52b 页)
子道正为恐得罪于古人耳日来被诸君诘难窘迫姑发其愚以俟斥正若䆒竟到底祖先之气果是尽了其不死者只是仁人孝 子之 心之所为此盖先儒所谓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者乎曰然然矣曰然 …… (第 57a 页)
也有司备之则生未杀若时君告朔则杀而用之天子诸侯皆告朔而注只言诸侯者此章为鲁事而发也子贡之意在惜小费孔 子之 意欲存大礼存大礼故不惜小费惜小费则反亡大礼于此可见圣贤所见之高下浅深矣子贡爱羊犹是货殖之见
事君尽礼 …… (第 61b 页)
自尽者今也事君尽礼人乃以为謟盖以为謟者不知其为礼之当然也大抵当时君弱臣强人臣事君之礼日趋于简便彼见夫 子之 事君拜必以下过位必色勃入门必鞠躬执圭则如不胜趋进则翼如也君在则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是多少疑骇謟之云不亦宜 …… (第 62a 页)
亦非也此夫 子之 所谨而时人之所惑也要味集注明礼之当然一句又要看孔子于事君之礼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后尽耳二句尤好一说事君尽 …… (第 62b 页)
妇而本文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其词意犹未至此之甚方知其为指宫中之人无疑而小注所载外人做不到此之说益信其非朱 子之 定说矣又按论语本注曰云)云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 …… (第 65a 页)
谓无患夫 子之 丧也其丧亦不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言天运将复而夫 (第 69a 页)
子之 德如是意者其天运之所属乎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用后说应不得何患于丧乎一句若是圣人天地要穷他也不得如 …… (第 69a 页)
集群圣之大成以垂宪乎万世在当时识者已谓其功贤于尧舜自生民以来未之有矣安知二帝三王在天之灵不反有羡于夫 子之 能以万世为位乎 …… (第 69a 页)
路上差了脚则未必其无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取舍之分义利之辨善恶之关也此处一失脚便已自绝于君 子之 路圣门之学以求仁为要求仁以明取舍为先若无终食违仁以下则是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者总是要无时无处不用其力而 …… (第 73b 页)
如颜 子之 见卓尔曾 (第 76b 页)
子之 闻一贯乃可谓之闻道不可浅浅看闻字兼行字言盖既闻道则宜其无悖于道者矣故生顺死安于此观之可见道之不可不闻 …… (第 76b 页)
有闻也何足与议哉
君 子之 于天下也芟五条减十六字末条合二为一)
言君子于天下一切之事初无必为之心亦无必不为之心顾义之所在何如而 …… (第 77a 页)
义之与比事事到面前都元自有一个义在不用外面讨一个义来应他但吾以心制之而已猖狂自恣言放诞而不收拾也盖君 子之 心虽无适无莫而实有所倚靠若佛老之心虽似乎无适莫而实散漫无根著此所以异君子之无心无而有者也何也以义为主 …… (第 78a 页)
面所谓万物各具一太极用也须见得体是用之体用是体之用方为合内外之道曾子随事精察而力行者是就事上讨道理夫 子之 所谓一贯者是就心上讨道理就事上讨道理则道理犹在外在外则道理不同至有千条万绪之多若就心 …… (第 81b 页)
阳昼夜每每相反者也二句平说晓云者知之悉也晓比知为深语录所谓君 子之 于义见得委曲透彻故自乐为小人之于利亦是于曲折纤悉间都理会得故深好之此是惟其深喻是以笃好意圈外注也
见 …… (第 84b 页)
也不善人善人之资此语亦未害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事父母几諌芟一条减一百一字更定次序)
人 子之 事父母也有过不容不谏然不可显然直遂已志必用几諌如见其亲之意有所不从又必致敬而不敢违其又不从虽至于被其 …… (第 85a 页)
圣人意重在惧上盖喜者喜其己有此年惧者惧其将来之日不多也是所喜不足以敌其所惧圣人欲人 子之 知惧者欲其及时奉养而不懈耳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呜呼父母寿日增则衰亦日甚
古者言之不出
古者言之不出耻 …… (第 87a 页)
海上去矣顾吾党小子从我而往者其由也欤盖由勇于义能不以流离困苦而二其心故夫子独与之子路闻夫子此言以为夫 子之 欲浮海不与他人从而独与已遂喜殊不知夫子此叹特伤天下之无贤君而假设之言耳子路闻之喜则是以为实然耳是欠裁 …… (第 93b 页)
子华则言愿为小相乃知夫 子之 所许亦三 (第 94b 页)
子之 所自许也可见三子果有是善则圣人必取其善果未有是善则圣人断不轻许之矣子曰不知也者难其辞也盖不能必其有亦 …… (第 94b 页)
吾许汝弗如之说也盖子贡自以为弗如则自知之明而不难于自屈矣自知之明则不安于己知不难于自屈则不画于己至夫 子之 所以许之者以此观其终闻性与天道不特闻一知二而已则夫子今日之许果不虚矣
宰予昼寝 …… (第 95a 页)
子贡曰夫 子之 文章芟三十四字更定次序)
此章要见圣人教不躐等亦见子贡有独得其味之意性是仁义礼智天道是元亨利贞夫子罕 (第 96b 页)
言之者非中人以上者不语之以上也子贡始亦只是知夫 子之 文章至是方闻 (第 96b 页)
子之 言性道因叹其美如此至论二字于性与天道不甚体贴
子路有闻
惟恐有闻言其急于行也 …… (第 96b 页)
于利害之故者亦仁矣故只曰未知非断其不仁也其曰焉得仁亦曰据其事如此亦未便见得是仁耳且子文文子之为人皆夫 子之 所知者其不许以仁必有以也故后来朱子迹其行事而直断之为不仁盖忠者未必仁也而仁者无不忠清者未必仁也而仁者 …… (第 98a 页)
如此而人之许之亦以此如后之学者言孔孟而行市廛高自标致于稠人之中而背后之疵议有不可胜纪者何益之有看来颜 子之 所以无伐善施劳者盖有见夫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其善与劳都是尽其在我者本无足骄于人故能之颜 (第 103a 页)
子之 志如此其视子路又有间矣至于 (第 103a 页)
子之 老安少怀朋友信便有使 (第 103a 页)
云他便请事斯语四勿不必分谓防其自外入谨其自内出大抵四者皆身之用而为由中而外者勿则制之于外以养其内也颜 子之非
礼非若他人之非礼略略出天理些便唤做人欲便须克了程子由中而应乎外一句带四者身之用也作一截制于外所以养其 …… (第 41b 页)
用些儿如此方有本末轻重故曰甘受和白受采此语便有轻重当时子贡未解到此子贡之言当时记鲁论者初不知其为非夫 子之 说君子也一句轻驷不及舌重上句起下句耳且有惜乎二 …… (第 52b 页)
字夫 子之 说是以文为可无也若我所见文犹质也质犹文也俱不可无者也且文譬则毛也质譬则皮也文质俱存然后君子小人可以辨 …… (第 53a 页)
人也才把君子对小人说便有分辨单言则泛以德论耳此章当作三样看子成之意去文存质者也子贡之言文质兼存者也朱 子之 意其存质与子成同而不至如子成之甚其兼文质亦与子贡同而意却自有轻重又不至如子贡之混集注末段便是一公案也 …… (第 53b 页)
子不子矣夫子告之以此非不告以政也根本所在一失徒法不能以自行矣故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夫 子之 意良有以也公曰善哉云)云 …… (第 58a 页)
言折狱正以其有无宿诺之操也特辞不及耳故门人遂记之非唯以见子路之所以能片言折狱而亦以见夫 子之 所以以是与子路者良有以也小邾射以句绎奔鲁小邾小邾国也与邾子益来朝之邾不同故言小以别之犹言小琉球之类射 …… (第 60a 页)
叶叶字从草木从世草木一叶上生一叶叶叶相承犹人之父子相纪世也故曰叶
季康子患盗
言民之为盗固有由来矣苟 子之 不欲则廉耻风行虽赏之不窃此假设之言明其必不肯为也季氏窃柄盗于国也康子夺嫡盗于家也此便是鲁之大盗何以责 …… (第 63a 页)
所视效焉用杀故子欲为善则民于子乎视效而皆善矣此欲善欲字重如欲仁而得仁之欲此下是譬喻子欲善而民善之理君 子之 德能感故曰风小人之德应上所感者也故曰草此正所谓以德感德如此说方得 …… (第 63b 页)
二个德字亲切君 子之 德风小人之德草二句且虚说若说杀了便起不得草上之风必偃一句自子为政至草上之风必偃只是一意子欲善而民善矣 (第 64a 页)
只是子为政焉用杀底意君 子之 德至必偃又只是子欲善而民善意又总是前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之意又只是苟 (第 64a 页)
子之 不欲虽赏之不窃意亦只是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之意圣人之所以告康子终始只是一说而无异词虽异词而实未尝 …… (第 64a 页)
之用言然亦可见其能仁且智矣盖本末未尝相离今答樊迟独专举用言使其有所下手耳如其言也讱之例若使樊迟少知夫 子之 答亦必与为之难内省不疚意同矣 …… (第 69a 页)
合仁知说夫子以此告樊迟迟犹未达欲再问则近于渎故不敢而退以质诸子夏曰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云)云盖迟以夫 子之 言专为知者之事故只 …… (第 70a 页)
进德之实行也故曰讲学以会友云)云则德日进讲学固所以明道讲学而以会友则道益明矣为善而得所资则德日进矣曾 子之 意谓夫会友非徒会也以文会之也为仁非独为仁也以友辅之也以文以友字重然看则道益明则德日进字面则会友辅仁亦 …… (第 72b 页)
不仕之不仕固无义仕于出公尤无义也子路昧于义以为可仕而仕之是时孔子居卫子路亦以为将仕卫故问曰卫君有待于 子之 出仕而为政不 (第 75a 页)
子之 出仕其所设施何先为政二字属卫君不属孔子若属孔子不用而字只曰卫君 …… (第 75a 页)
不父其父者何蒯
瞆犹在故也父庙曰祢未死何庙子曰必也正名乎此一句分明是不与辄非惟见卫君之名不正亦以见孔 子之 仕卫不成矣非但答其子将奚先之问亦示以不肯仕卫之意也
子路曰有是 (第 76a 页)
子之 迂也 …… (第 76a 页)
子路一闻正名之言便晓此意知其事之难济而仕之不谐也故曰有是哉 子之 迂也一句读言子乃若是其迂哉夫为政者惟取其今日所宜者而行之可矣奚必拘拘于名之正耶
子曰野哉由也
夫为政 …… (第 76b 页)
出来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芟五条第二三四条凑合)
自名不正至民无所措手足言名一不正则其弊至于此是以君 子之 为政也无所名则己名便要正必可言也无所言则己言便要顺必可行也必字着力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第 78b 页)
以至此陈新安曰此章见无恒者虽贱役不可为且羞辱不可免以见人决不可以无常也
君子和而不同章减二十字)
君 子之 于人也视人犹己泛以爱之和而已矣初非以其合于己而比之是不同小人之于人也不过其合于己而与之比耳是同也何曾 …… (第 99a 页)
实为不善者所恶又可见其无苟合之行斯可谓之君子矣乎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章
事自我事彼而言悦自彼悦我而言君 子之 心公而 …… (第 100a 页)
下二句顺解之也
君子泰而不骄章
泰是从容自在底意思骄是负他才能负他势位作意气相似骄与泰亦相似而不同君 子之 泰非有意于泰也君子循理内省不疚则自然心广体胖所谓坦荡荡也故泰小人一下得志便纵欲逞气而骄矣岂泰耶全是理 …… (第 100b 页)
欲退听矣拔去病根注中有两说一是积渐消磨一是勇猛决去勇猛决去者所谓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颜 子之 克己是也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则原宪 …… (第 104a 页)
子尤难于言矣故孔子不答然适之问虽不可答而适之言则实可取故孔子俟适既出而叹之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盖君 子之 所以为君子者尚德而已故君子必尚德而不尚德者非君子也南宫适之言似问而非问非问而似问也答固当不答亦可若适 …… (第 107a 页)
夫子春秋一布衣耳适之言复何徵乎然不知彼数子者遗臭简编千载有馀戮而夫 子之 累朝褒崇历万世而有光也于此又可见天诛有罪天命有德之深意而适之言终不诬云
君子而不仁者章
君子而不仁者 …… (第 108a 页)
武仲之知虽未可知然必是聪明颖悟人也四者只是才德必文之以礼乐方才全德备浑然
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不然虽兼四 子之 长人犹见是知是廉是勇是艺到文之以礼乐则无智名无勇功而廉与艺皆不见㾗迹矣礼乐中和之德也节之以礼使各适其 …… (第 113a 页)
使之狩书天王狩于河阳罪晋而不得尽为王讳也齐桓葵丘之会见于孟子详矣皆关系纲常首止
之盟所以定三世 子之 位世子即襄王也名郑乃惠王之长嫡王将以爱易太子故桓公特为此举其后葵丘初命之词亦皆以由此义桓公正而不谲亦 …… (第 117b 页)
仲为如其仁者以其相桓公霸诸侯也子路之疑管仲者在彼夫 子之 取管仲者在此子路之疑者记其过而忘其功也夫 (第 118a 页)
子之 取管仲者录其功而不计其过也盖其过小其功大也至于忘君事雠一节则夫子姑置不论初未尝为解释也下章之论亦如此 …… (第 118a 页)
逮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承上文仲之不死其功之在天下后世者如此岂若匹夫匹妇之自经于沟渎而卒莫之知者乎夫 子之 取管仲非以后功赎前罪以前无罪而后 …… (第 119b 页)
再改集注或在所删矣盖司马迁无识多信伪书所谓勤学好问为文则取诸孔文子章而附会之锡民爵位曰文则取诸公叔文 子之 臣大夫僎章而附会之其说殊非周公之旧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减二字第三四五条旧合为一)
大槩谓其彝伦不叙纪 …… (第 121b 页)
而实德则病矣此章先要认个学字然后及于为己为人之辨孔 子之 时学者所学之事尚皆是正学但视其所以则同观其所由则不同也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芟二条更定次序)
使人如云官 …… (第 126a 页)
重美之也大抵此使者所造也尽高了不就事为上说独指他用心处说真可谓知言人但知使者之善于辞令而不知其深知君 子之 心所以为可取也假如伯玉未能如此而使者云)云则夫子未必许他如公明贾之对亦善乎其为辞令矣而反以来圣人之疑 …… (第 126b 页)
适然之误
君子思不出其位
所思不越乎所处也泛说为是不必以此位字当上章位字说上是职位之位曾 子之 位依易象意说与大学或问所谓盖其所居之位不同故其所止之善亦异之位字同曾子只以一人说范氏则有各止其位意故 …… (第 127b 页)
凡耻皆有羞赧退怯之意故以状不敢尽其言者此以君 子之 能如此者言也夫言易至于有馀也而耻之行易至于不足也而过之此君 (第 128a 页)
子之 所以为君子也
君子道者三
曰仁者不忧见其未免于忧也下二句亦然本文绝不可说出成德字子罕章亦不可说出进学 …… (第 128a 页)
此耳以赐观之夫子于此三者盖绰绰乎其有馀矣不可以言字当谦字夫子自以为未能而子贡又以为自道子贡之言是则夫 子之 言非其情矣夫 (第 128b 页)
子之 言果然则子贡之言几于阿矣曰夫 (第 128b 页)
子之 言圣不自圣之心也子贡之言知足以知圣人之智也自责以勉人也此一句不可等闲看有圣人犹忧况学者乎之意盖此三者 …… (第 128b 页)
不从矣好礼该本末言礼达分定字在上好礼之下
子路问君子芟一条减二百二十一字更定次序)
子路问君子是问君 子之 道如何如颜渊问仁意思下文所云)云皆非君子不能也修己以敬此一句 …… (第 138a 页)
反然实所以益之也礼童子当隅坐而此童子吾见其居于正位也礼童子当随行于长者而吾见其与长者并行也夫不止于童 子之 所而自进于成人之列如此然则此童子非求 (第 140b 页)
用些儿如此方有本末轻重故曰甘受和白受采此语便有轻重当时子贡未解到此子贡之言当时记鲁论者初不知其为非夫 子之 说君子也一句轻驷不及舌重上句起下句耳且有惜乎二 …… (第 52b 页)
字夫 子之 说是以文为可无也若我所见文犹质也质犹文也俱不可无者也且文譬则毛也质譬则皮也文质俱存然后君子小人可以辨 …… (第 53a 页)
人也才把君子对小人说便有分辨单言则泛以德论耳此章当作三样看子成之意去文存质者也子贡之言文质兼存者也朱 子之 意其存质与子成同而不至如子成之甚其兼文质亦与子贡同而意却自有轻重又不至如子贡之混集注末段便是一公案也 …… (第 53b 页)
子不子矣夫子告之以此非不告以政也根本所在一失徒法不能以自行矣故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夫 子之 意良有以也公曰善哉云)云 …… (第 58a 页)
言折狱正以其有无宿诺之操也特辞不及耳故门人遂记之非唯以见子路之所以能片言折狱而亦以见夫 子之 所以以是与子路者良有以也小邾射以句绎奔鲁小邾小邾国也与邾子益来朝之邾不同故言小以别之犹言小琉球之类射 …… (第 60a 页)
叶叶字从草木从世草木一叶上生一叶叶叶相承犹人之父子相纪世也故曰叶
季康子患盗
言民之为盗固有由来矣苟 子之 不欲则廉耻风行虽赏之不窃此假设之言明其必不肯为也季氏窃柄盗于国也康子夺嫡盗于家也此便是鲁之大盗何以责 …… (第 63a 页)
所视效焉用杀故子欲为善则民于子乎视效而皆善矣此欲善欲字重如欲仁而得仁之欲此下是譬喻子欲善而民善之理君 子之 德能感故曰风小人之德应上所感者也故曰草此正所谓以德感德如此说方得 …… (第 63b 页)
二个德字亲切君 子之 德风小人之德草二句且虚说若说杀了便起不得草上之风必偃一句自子为政至草上之风必偃只是一意子欲善而民善矣 (第 64a 页)
只是子为政焉用杀底意君 子之 德至必偃又只是子欲善而民善意又总是前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之意又只是苟 (第 64a 页)
子之 不欲虽赏之不窃意亦只是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之意圣人之所以告康子终始只是一说而无异词虽异词而实未尝 …… (第 64a 页)
之用言然亦可见其能仁且智矣盖本末未尝相离今答樊迟独专举用言使其有所下手耳如其言也讱之例若使樊迟少知夫 子之 答亦必与为之难内省不疚意同矣 …… (第 69a 页)
合仁知说夫子以此告樊迟迟犹未达欲再问则近于渎故不敢而退以质诸子夏曰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云)云盖迟以夫 子之 言专为知者之事故只 …… (第 70a 页)
进德之实行也故曰讲学以会友云)云则德日进讲学固所以明道讲学而以会友则道益明矣为善而得所资则德日进矣曾 子之 意谓夫会友非徒会也以文会之也为仁非独为仁也以友辅之也以文以友字重然看则道益明则德日进字面则会友辅仁亦 …… (第 72b 页)
不仕之不仕固无义仕于出公尤无义也子路昧于义以为可仕而仕之是时孔子居卫子路亦以为将仕卫故问曰卫君有待于 子之 出仕而为政不 (第 75a 页)
子之 出仕其所设施何先为政二字属卫君不属孔子若属孔子不用而字只曰卫君 …… (第 75a 页)
不父其父者何蒯
瞆犹在故也父庙曰祢未死何庙子曰必也正名乎此一句分明是不与辄非惟见卫君之名不正亦以见孔 子之 仕卫不成矣非但答其子将奚先之问亦示以不肯仕卫之意也
子路曰有是 (第 76a 页)
子之 迂也 …… (第 76a 页)
子路一闻正名之言便晓此意知其事之难济而仕之不谐也故曰有是哉 子之 迂也一句读言子乃若是其迂哉夫为政者惟取其今日所宜者而行之可矣奚必拘拘于名之正耶
子曰野哉由也
夫为政 …… (第 76b 页)
出来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芟五条第二三四条凑合)
自名不正至民无所措手足言名一不正则其弊至于此是以君 子之 为政也无所名则己名便要正必可言也无所言则己言便要顺必可行也必字着力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第 78b 页)
以至此陈新安曰此章见无恒者虽贱役不可为且羞辱不可免以见人决不可以无常也
君子和而不同章减二十字)
君 子之 于人也视人犹己泛以爱之和而已矣初非以其合于己而比之是不同小人之于人也不过其合于己而与之比耳是同也何曾 …… (第 99a 页)
实为不善者所恶又可见其无苟合之行斯可谓之君子矣乎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章
事自我事彼而言悦自彼悦我而言君 子之 心公而 …… (第 100a 页)
下二句顺解之也
君子泰而不骄章
泰是从容自在底意思骄是负他才能负他势位作意气相似骄与泰亦相似而不同君 子之 泰非有意于泰也君子循理内省不疚则自然心广体胖所谓坦荡荡也故泰小人一下得志便纵欲逞气而骄矣岂泰耶全是理 …… (第 100b 页)
欲退听矣拔去病根注中有两说一是积渐消磨一是勇猛决去勇猛决去者所谓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颜 子之 克己是也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则原宪 …… (第 104a 页)
子尤难于言矣故孔子不答然适之问虽不可答而适之言则实可取故孔子俟适既出而叹之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盖君 子之 所以为君子者尚德而已故君子必尚德而不尚德者非君子也南宫适之言似问而非问非问而似问也答固当不答亦可若适 …… (第 107a 页)
夫子春秋一布衣耳适之言复何徵乎然不知彼数子者遗臭简编千载有馀戮而夫 子之 累朝褒崇历万世而有光也于此又可见天诛有罪天命有德之深意而适之言终不诬云
君子而不仁者章
君子而不仁者 …… (第 108a 页)
武仲之知虽未可知然必是聪明颖悟人也四者只是才德必文之以礼乐方才全德备浑然
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不然虽兼四 子之 长人犹见是知是廉是勇是艺到文之以礼乐则无智名无勇功而廉与艺皆不见㾗迹矣礼乐中和之德也节之以礼使各适其 …… (第 113a 页)
使之狩书天王狩于河阳罪晋而不得尽为王讳也齐桓葵丘之会见于孟子详矣皆关系纲常首止
之盟所以定三世 子之 位世子即襄王也名郑乃惠王之长嫡王将以爱易太子故桓公特为此举其后葵丘初命之词亦皆以由此义桓公正而不谲亦 …… (第 117b 页)
仲为如其仁者以其相桓公霸诸侯也子路之疑管仲者在彼夫 子之 取管仲者在此子路之疑者记其过而忘其功也夫 (第 118a 页)
子之 取管仲者录其功而不计其过也盖其过小其功大也至于忘君事雠一节则夫子姑置不论初未尝为解释也下章之论亦如此 …… (第 118a 页)
逮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承上文仲之不死其功之在天下后世者如此岂若匹夫匹妇之自经于沟渎而卒莫之知者乎夫 子之 取管仲非以后功赎前罪以前无罪而后 …… (第 119b 页)
再改集注或在所删矣盖司马迁无识多信伪书所谓勤学好问为文则取诸孔文子章而附会之锡民爵位曰文则取诸公叔文 子之 臣大夫僎章而附会之其说殊非周公之旧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减二字第三四五条旧合为一)
大槩谓其彝伦不叙纪 …… (第 121b 页)
而实德则病矣此章先要认个学字然后及于为己为人之辨孔 子之 时学者所学之事尚皆是正学但视其所以则同观其所由则不同也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芟二条更定次序)
使人如云官 …… (第 126a 页)
重美之也大抵此使者所造也尽高了不就事为上说独指他用心处说真可谓知言人但知使者之善于辞令而不知其深知君 子之 心所以为可取也假如伯玉未能如此而使者云)云则夫子未必许他如公明贾之对亦善乎其为辞令矣而反以来圣人之疑 …… (第 126b 页)
适然之误
君子思不出其位
所思不越乎所处也泛说为是不必以此位字当上章位字说上是职位之位曾 子之 位依易象意说与大学或问所谓盖其所居之位不同故其所止之善亦异之位字同曾子只以一人说范氏则有各止其位意故 …… (第 127b 页)
凡耻皆有羞赧退怯之意故以状不敢尽其言者此以君 子之 能如此者言也夫言易至于有馀也而耻之行易至于不足也而过之此君 (第 128a 页)
子之 所以为君子也
君子道者三
曰仁者不忧见其未免于忧也下二句亦然本文绝不可说出成德字子罕章亦不可说出进学 …… (第 128a 页)
此耳以赐观之夫子于此三者盖绰绰乎其有馀矣不可以言字当谦字夫子自以为未能而子贡又以为自道子贡之言是则夫 子之 言非其情矣夫 (第 128b 页)
子之 言果然则子贡之言几于阿矣曰夫 (第 128b 页)
子之 言圣不自圣之心也子贡之言知足以知圣人之智也自责以勉人也此一句不可等闲看有圣人犹忧况学者乎之意盖此三者 …… (第 128b 页)
不从矣好礼该本末言礼达分定字在上好礼之下
子路问君子芟一条减二百二十一字更定次序)
子路问君子是问君 子之 道如何如颜渊问仁意思下文所云)云皆非君子不能也修己以敬此一句 …… (第 138a 页)
反然实所以益之也礼童子当隅坐而此童子吾见其居于正位也礼童子当随行于长者而吾见其与长者并行也夫不止于童 子之 所而自进于成人之列如此然则此童子非求 (第 140b 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至)孝思维则此之谓也是说舜无臣瞽瞍之理至末段引祗载见瞽瞍一条又特證咸丘蒙所述父不得而 子之非
亦以见无臣父之理也独解父不得 (第 16a 页)
子之 说而不及君不得而臣者瞽瞍实不善尧不可以并论也可说瞽瞍不得以不 …… (第 16a 页)
条授字旧作受有误)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所答非所问也万章之问只是下章不传 子之 意耳孟子不直答以其事之有无但言其无此理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破头一句实然之理正 …… (第 16b 页)
大之论亿万钧之力也此章之大指尝观之子哙尝授燕国于 子之 矣然非天之所与国终非其有也王莽尝盗汉家之天下矣然非天之所与天下者终非其有也然则舜之有天下非天与之乎故 …… (第 17a 页)
有八载所以为天者即下章所谓历年多施泽于民久而为民心之所归戴而不忍释者故曰天也又其下云舜禹益相去久远其 子之 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 (第 19a 页)
上帝矣是虽未即真而帝位所属已定此亦磊磊落落青天白日事也而何以至此时乃避之南河之南耶殆不类圣人举动岂孟 子之 过辨与或曰古人崇礼让如三让而进似亦频繁圣人以天位之惟艰而诚心逊避有如此难以时人意度推测必待三年之丧毕 …… (第 19b 页)
之所能为也天也一天字外皆归于天视听自我民视听之意及此章天字却全是天意之天何也为该舜禹益摄政之久近与其 子之 贤不肖言正与上章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同乃知其用意之密也 …… (第 21a 页)
一章之大旨也昔者舜荐禹于天至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是言天与贤之事禹荐益于天至吾君之子也是言天与 子之 事其下条丹朱之不肖至施泽于民久是言天所以与贤者也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至施泽于民未久是言天所以与子者也盖 …… (第 21b 页)
敬承继禹之道天意既趋于与子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天意遂归于与子矣舜禹益相去久远兼历年少二意如其 子之 贤不肖例谓历年久远之相去也 …… (第 22a 页)
之意则其不肯枉道自污以要君必矣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章)
于卫主颜雠由条)
盖孔子主于颜雠由弥 子之 讽子路欲其改主也
孔子进以礼止)曰有命减四十二字) …… (第 30b 页)
雠由不肯主弥子于宋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便见得君子小人各从其类矣此一章孟子辩折万章之疑凡三节第一节即孔 子之 不主弥子而安于义命见 …… (第 32a 页)
其无主痈疽之理第二节即孔 子之 当阨难时犹择所主而见其在齐卫无事之时决无主痈疽之理第三节承上言君子小人各从其类既是孔子必不主痈疽既主 …… (第 32b 页)
子则太和元气之运风又不足以尽之矣
孔 子之 去齐接淅而行减七字)
孔 (第 38a 页)
子之 去齐渍米已将炊亦不待其炊而取米以行何速如之
去鲁曰迟迟吾行也
此盖因子路趣行曰夫子可以行矣故夫子言此 …… (第 38a 页)
子而不得为圣之时何也程子曰终是任底意思在何以言之只看五就桀孔子必不如此且看他说话也忒吃力也忒着意
孔 子之 谓集大成条芟一条减十六字) …… (第 38b 页)
以显大成之全且大成亦不过是集众小成而已此解经之法也小成之始终只在其一音之内大成之始终则通八音而言如三 子之 所知所行只在其一清一和一任之内如孔 (第 39b 页)
子之 所知所行则兼乎三 (第 39b 页)
子之 清和任也其说集注已明备大全所引朱 (第 39b 页)
子之 说与此绝不同盖前日未定之说也智者知之所及注谓知之所到处也圣者德之所就 …… (第 39b 页)
注)谓行之结裹成就也智与圣是知行之已成名目知与行却是用工名目集注三 子之 所知偏于一而其所就亦偏于一也此如众音之各自为始终者耳既云偏便只是一音不是三 (第 40a 页)
子之 小成者亦有始终条理也特为众音之纲纪注)不必分大纲小纪当以首末论又金始震而玉终诎然也注)记聘义曰其终诎 …… (第 40a 页)
则所谓建中和之极者内必根于心气之和而有以为五声六律之主外必正其声气之元而有以致其尽善尽美之道此皆自天 子之 一身言之然后 …… (第 41a 页)
上文之圣智若以上文圣智亦兼三子则三子安得有始终条理特一音目为始终与本文始终自不同也故断通主孔子说而三 子之 不得为全者自见于言外况三子乃力 …… (第 41b 页)
而巧不足者孟子分明云其中非尔力也三子安得为有智耶故注云是以一节虽至于圣而智不足以及乎时中也又总注云三 子之 行各极其一偏独以行言见其智有未及也朱子小注曰圣而不智如水母之无虾按韵府水母目虾郭璞江赋水母有足无口眼 …… (第 42a 页)
班爵亦五等子男各一位而无天子一位似王制较长君一位卿一位止)凡六等注云六等施于国中盖兼王朝与侯国言观天 子之 卿受地视侯一段可见不必以无公为泥盖公在五等之列矣
天 (第 43a 页)
子之 制地方千里条芟一条)
地方千里言其地方有千里也方字带下犹云正也非谓地方也观公侯皆方百里文意自见 …… (第 43a 页)
义也谓以附为常也若春秋邾仪父之类是也注)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程子曰附庸之君则称字同王臣也自天 子之 制至附庸班禄之制通于天下者也自天 (第 44a 页)
子之 卿以下四段施之于国中者也又可见上文六等施于国中为兼王朝言矣盖班禄既兼王朝班爵不容不兼王朝也 …… (第 44a 页)
等而不及粪可见如此方与大文契合粪即是人力所为者朱子曰愚按此章之说与周礼王制不同盖不可考缺之可也然则朱 子之 致疑此章云)云)者明矣然却与周礼分土惟三大国次国小国也
者吻合其实不可晓况王制乃汉文帝命诸儒刺六经而 …… (第 46b 页)
子生周之末详已不闻汉文帝时作王制果何为而反得其详汉衰而王制出于王莽家之刘歆恐尤难与孟子较同异也当以孟 子之 说为主而阙 (第 47a 页)
子之 所未详 …… (第 47a 页)
此条不必以献 子之 忘势与五人忘人之势相对说当主献子不挟贵说盖献子所重五人者在于忘人之势此正所谓友其德也则献 (第 48a 页)
子之 不挟其势彰彰矣本文意自明张子注不必拘也小注尤不可信
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条)
举其成语以见其友德 …… (第 48a 页)
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补)杀人而颠越之既杀了则将其尸去掷而弃置之耳闵然顽然也
孔 子之 仕于鲁也鲁人猎较 云减二字)云
猎较未详赵氏以为田猎相较夺禽兽以祭张氏以为猎而较所获之多少也注)依 …… (第 50b 页)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章减三十一字)
此章盖为当时有为贫而苟禄者发首节言君 子之 仕本为行道而亦有为贫者第二节为贫者当知所以自处必辞尊而居卑第三节言辞尊居卑之所宜第四节即孔子事以为法 …… (第 52b 页)
乎其有馀裕矣况其后又举而加之高位则不徒能养而又能举信乎其为王公之尊贤矣后举而加诸上位谓上相之位也非天 子之 位上位犹言高位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章)
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 …… (第 55b 页)
意与后世之姑一言以塞责而遂去者异趣矣异姓之卿可去也贵戚之卿君犹可去宗庙不可去也微 子之 去又所以存宗庙也孟子曰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諌而朱子曰贵戚之卿小过非不諌也但必大过不听乃可易位所以补孟 (第 62a 页)
子之 意按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制也于是諌纣 …… (第 62a 页)
以纣亲戚亦不肯放过而必諌则朱 子之 说信矣易曰履霜坚冰至若必待大过而后諌恐无及也文言曰由辨之不早辨正谓此也三仁贵戚不能行之于纣注)盖三仁 (第 62b 页)
固非阿衡之比且纣才智过人威权自揽此三仁之所以难为权也然使以汤武或孔子处比干箕 子之 位必不终于囚死当废纣而立微子矣圣人无死地邵康节之言精矣微 (第 62b 页)
子之 去抑亦有所嫌耶霍光异姓乃能行之于昌邑注)光虽异姓 …… (第 62b 页)
屈于张林而不自免也按纲目赵王伦之变既废贾后矣执张华于殿前华谓张林曰卿欲害忠臣邪林称诏诘之曰卿为宰相太 子之 废不能 (第 63b 页)
子之 说而不及君不得而臣者瞽瞍实不善尧不可以并论也可说瞽瞍不得以不 …… (第 16a 页)
条授字旧作受有误)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所答非所问也万章之问只是下章不传 子之 意耳孟子不直答以其事之有无但言其无此理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破头一句实然之理正 …… (第 16b 页)
大之论亿万钧之力也此章之大指尝观之子哙尝授燕国于 子之 矣然非天之所与国终非其有也王莽尝盗汉家之天下矣然非天之所与天下者终非其有也然则舜之有天下非天与之乎故 …… (第 17a 页)
有八载所以为天者即下章所谓历年多施泽于民久而为民心之所归戴而不忍释者故曰天也又其下云舜禹益相去久远其 子之 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 (第 19a 页)
上帝矣是虽未即真而帝位所属已定此亦磊磊落落青天白日事也而何以至此时乃避之南河之南耶殆不类圣人举动岂孟 子之 过辨与或曰古人崇礼让如三让而进似亦频繁圣人以天位之惟艰而诚心逊避有如此难以时人意度推测必待三年之丧毕 …… (第 19b 页)
之所能为也天也一天字外皆归于天视听自我民视听之意及此章天字却全是天意之天何也为该舜禹益摄政之久近与其 子之 贤不肖言正与上章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同乃知其用意之密也 …… (第 21a 页)
一章之大旨也昔者舜荐禹于天至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是言天与贤之事禹荐益于天至吾君之子也是言天与 子之 事其下条丹朱之不肖至施泽于民久是言天所以与贤者也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至施泽于民未久是言天所以与子者也盖 …… (第 21b 页)
敬承继禹之道天意既趋于与子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天意遂归于与子矣舜禹益相去久远兼历年少二意如其 子之 贤不肖例谓历年久远之相去也 …… (第 22a 页)
之意则其不肯枉道自污以要君必矣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章)
于卫主颜雠由条)
盖孔子主于颜雠由弥 子之 讽子路欲其改主也
孔子进以礼止)曰有命减四十二字) …… (第 30b 页)
雠由不肯主弥子于宋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便见得君子小人各从其类矣此一章孟子辩折万章之疑凡三节第一节即孔 子之 不主弥子而安于义命见 …… (第 32a 页)
其无主痈疽之理第二节即孔 子之 当阨难时犹择所主而见其在齐卫无事之时决无主痈疽之理第三节承上言君子小人各从其类既是孔子必不主痈疽既主 …… (第 32b 页)
子则太和元气之运风又不足以尽之矣
孔 子之 去齐接淅而行减七字)
孔 (第 38a 页)
子之 去齐渍米已将炊亦不待其炊而取米以行何速如之
去鲁曰迟迟吾行也
此盖因子路趣行曰夫子可以行矣故夫子言此 …… (第 38a 页)
子而不得为圣之时何也程子曰终是任底意思在何以言之只看五就桀孔子必不如此且看他说话也忒吃力也忒着意
孔 子之 谓集大成条芟一条减十六字) …… (第 38b 页)
以显大成之全且大成亦不过是集众小成而已此解经之法也小成之始终只在其一音之内大成之始终则通八音而言如三 子之 所知所行只在其一清一和一任之内如孔 (第 39b 页)
子之 所知所行则兼乎三 (第 39b 页)
子之 清和任也其说集注已明备大全所引朱 (第 39b 页)
子之 说与此绝不同盖前日未定之说也智者知之所及注谓知之所到处也圣者德之所就 …… (第 39b 页)
注)谓行之结裹成就也智与圣是知行之已成名目知与行却是用工名目集注三 子之 所知偏于一而其所就亦偏于一也此如众音之各自为始终者耳既云偏便只是一音不是三 (第 40a 页)
子之 小成者亦有始终条理也特为众音之纲纪注)不必分大纲小纪当以首末论又金始震而玉终诎然也注)记聘义曰其终诎 …… (第 40a 页)
则所谓建中和之极者内必根于心气之和而有以为五声六律之主外必正其声气之元而有以致其尽善尽美之道此皆自天 子之 一身言之然后 …… (第 41a 页)
上文之圣智若以上文圣智亦兼三子则三子安得有始终条理特一音目为始终与本文始终自不同也故断通主孔子说而三 子之 不得为全者自见于言外况三子乃力 …… (第 41b 页)
而巧不足者孟子分明云其中非尔力也三子安得为有智耶故注云是以一节虽至于圣而智不足以及乎时中也又总注云三 子之 行各极其一偏独以行言见其智有未及也朱子小注曰圣而不智如水母之无虾按韵府水母目虾郭璞江赋水母有足无口眼 …… (第 42a 页)
班爵亦五等子男各一位而无天子一位似王制较长君一位卿一位止)凡六等注云六等施于国中盖兼王朝与侯国言观天 子之 卿受地视侯一段可见不必以无公为泥盖公在五等之列矣
天 (第 43a 页)
子之 制地方千里条芟一条)
地方千里言其地方有千里也方字带下犹云正也非谓地方也观公侯皆方百里文意自见 …… (第 43a 页)
义也谓以附为常也若春秋邾仪父之类是也注)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程子曰附庸之君则称字同王臣也自天 子之 制至附庸班禄之制通于天下者也自天 (第 44a 页)
子之 卿以下四段施之于国中者也又可见上文六等施于国中为兼王朝言矣盖班禄既兼王朝班爵不容不兼王朝也 …… (第 44a 页)
等而不及粪可见如此方与大文契合粪即是人力所为者朱子曰愚按此章之说与周礼王制不同盖不可考缺之可也然则朱 子之 致疑此章云)云)者明矣然却与周礼分土惟三大国次国小国也
者吻合其实不可晓况王制乃汉文帝命诸儒刺六经而 …… (第 46b 页)
子生周之末详已不闻汉文帝时作王制果何为而反得其详汉衰而王制出于王莽家之刘歆恐尤难与孟子较同异也当以孟 子之 说为主而阙 (第 47a 页)
子之 所未详 …… (第 47a 页)
此条不必以献 子之 忘势与五人忘人之势相对说当主献子不挟贵说盖献子所重五人者在于忘人之势此正所谓友其德也则献 (第 48a 页)
子之 不挟其势彰彰矣本文意自明张子注不必拘也小注尤不可信
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条)
举其成语以见其友德 …… (第 48a 页)
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补)杀人而颠越之既杀了则将其尸去掷而弃置之耳闵然顽然也
孔 子之 仕于鲁也鲁人猎较 云减二字)云
猎较未详赵氏以为田猎相较夺禽兽以祭张氏以为猎而较所获之多少也注)依 …… (第 50b 页)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章减三十一字)
此章盖为当时有为贫而苟禄者发首节言君 子之 仕本为行道而亦有为贫者第二节为贫者当知所以自处必辞尊而居卑第三节言辞尊居卑之所宜第四节即孔子事以为法 …… (第 52b 页)
乎其有馀裕矣况其后又举而加之高位则不徒能养而又能举信乎其为王公之尊贤矣后举而加诸上位谓上相之位也非天 子之 位上位犹言高位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章)
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 …… (第 55b 页)
意与后世之姑一言以塞责而遂去者异趣矣异姓之卿可去也贵戚之卿君犹可去宗庙不可去也微 子之 去又所以存宗庙也孟子曰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諌而朱子曰贵戚之卿小过非不諌也但必大过不听乃可易位所以补孟 (第 62a 页)
子之 意按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制也于是諌纣 …… (第 62a 页)
以纣亲戚亦不肯放过而必諌则朱 子之 说信矣易曰履霜坚冰至若必待大过而后諌恐无及也文言曰由辨之不早辨正谓此也三仁贵戚不能行之于纣注)盖三仁 (第 62b 页)
固非阿衡之比且纣才智过人威权自揽此三仁之所以难为权也然使以汤武或孔子处比干箕 子之 位必不终于囚死当废纣而立微子矣圣人无死地邵康节之言精矣微 (第 62b 页)
子之 去抑亦有所嫌耶霍光异姓乃能行之于昌邑注)光虽异姓 …… (第 62b 页)
屈于张林而不自免也按纲目赵王伦之变既废贾后矣执张华于殿前华谓张林曰卿欲害忠臣邪林称诏诘之曰卿为宰相太 子之 废不能 (第 63b 页)
且朝礼不成则天下无朝王之实可知也公子遂之
聘也书如京师而不书聘以其遂如晋非专于聘也
成公之朝也书如京师而不书朝以其遂会伐 秦非
专于朝也以朝聘王室为名而其终继以遂事则鲁
无朝聘之实于此见矣伐秦书遂著其恶也郑复从
晋故郑伯会晋 …… (第 4a 页)
胡安国曰婴齐者公子遂之子公孙归父之弟也归
父出奔齐鲁人徐伤其无后也于是使婴齐后之故
书曰仲婴齐此可谓乱昭穆之序失父 子之 亲者以
后归父则弟不可为兄嗣以后襄仲则以父字为氏
亦非矣 …… (第 7a 页)
守国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公子欣时即臧也负
刍与欣时俱曹伯庶子公子欣时逆丧未归之间负
刍杀其太子而自立晋为伯主率诸侯讨弑太 子之
祸执曹成公而归之京师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 …… (第 9a 页)
相会而恃大以却小晋侯之无礼也然则不见公恶
不在鲁而在晋矣讳国恶目 子之 礼也君无失道而
强国以横逆来加非君恶也非君恶则我国何耻焉
故沙随之会书不见公著晋侯之恶也
胡安 (第 19a 页)
国曰臣 子之 于君父扬其美不扬其恶为尊者
讳为亲者讳礼也圣人假鲁史以示王法其于鲁事
有君臣之义故君弑则书薨易地 …… (第 19a 页)
盟失信而莫适守则没公而书会凡此类虽不没其
实示天下之公必隐避其词以存臣 子之 礼然则沙
随之会晋不见公是鲁侯之大辱深可耻焉者矣曷
为直书其事而不讳乎曰春秋伸道不伸邪荣义不
…… (第 19b 页)
之名氏何哉仲尼无私与天为一奚独于赵盾许止
归生楚比陈乞则责之甚备讨之甚严而于栾武子
阔略如此乎学者深求其旨知圣人诛乱臣讨贼 子
之 大要也而后可与言春秋矣
朱熹曰胡解晋弑其君州蒲一段意不分明似是为
栾书出脱曾问胡伯逢云厉公无道但 (第 28b 页)
聘也书如京师而不书聘以其遂如晋非专于聘也
成公之朝也书如京师而不书朝以其遂会伐 秦非
专于朝也以朝聘王室为名而其终继以遂事则鲁
无朝聘之实于此见矣伐秦书遂著其恶也郑复从
晋故郑伯会晋 …… (第 4a 页)
胡安国曰婴齐者公子遂之子公孙归父之弟也归
父出奔齐鲁人徐伤其无后也于是使婴齐后之故
书曰仲婴齐此可谓乱昭穆之序失父 子之 亲者以
后归父则弟不可为兄嗣以后襄仲则以父字为氏
亦非矣 …… (第 7a 页)
守国使公子欣时逆曹伯之丧公子欣时即臧也负
刍与欣时俱曹伯庶子公子欣时逆丧未归之间负
刍杀其太子而自立晋为伯主率诸侯讨弑太 子之
祸执曹成公而归之京师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 …… (第 9a 页)
相会而恃大以却小晋侯之无礼也然则不见公恶
不在鲁而在晋矣讳国恶目 子之 礼也君无失道而
强国以横逆来加非君恶也非君恶则我国何耻焉
故沙随之会书不见公著晋侯之恶也
胡安 (第 19a 页)
国曰臣 子之 于君父扬其美不扬其恶为尊者
讳为亲者讳礼也圣人假鲁史以示王法其于鲁事
有君臣之义故君弑则书薨易地 …… (第 19a 页)
盟失信而莫适守则没公而书会凡此类虽不没其
实示天下之公必隐避其词以存臣 子之 礼然则沙
随之会晋不见公是鲁侯之大辱深可耻焉者矣曷
为直书其事而不讳乎曰春秋伸道不伸邪荣义不
…… (第 19b 页)
之名氏何哉仲尼无私与天为一奚独于赵盾许止
归生楚比陈乞则责之甚备讨之甚严而于栾武子
阔略如此乎学者深求其旨知圣人诛乱臣讨贼 子
之 大要也而后可与言春秋矣
朱熹曰胡解晋弑其君州蒲一段意不分明似是为
栾书出脱曾问胡伯逢云厉公无道但 (第 28b 页)
自肆不至如战国之甚霸者之功不可厚诬故夫子
称管仲之功而以为如其仁如其仁分明是如此当
时管仲虽有此功 非夫子 不能知也自后世观之以
为戎狄自强弱如此后来如刘石弄兵怀悯之时中
国天子反为刘曜驱之青衣行酒使当时 (第 20b 页)
称管仲之功而以为如其仁如其仁分明是如此当
时管仲虽有此功 非夫子 不能知也自后世观之以
为戎狄自强弱如此后来如刘石弄兵怀悯之时中
国天子反为刘曜驱之青衣行酒使当时 (第 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