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法制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法華部類
華嚴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二十五 愿(恩恨同用)(欲也念也思也说文云大头也鱼怨切四)(上同说文)
(云颠顶也)(说文黠也)(敬也善也谨也)○怨(恨也说文恚也于愿切二)(从也说文慰也)
(又于阮切)○贩(买贱卖贵也方原切二)(田畈)○劵(劵约说文契也释名曰劵绻也相约束缱)
(绻为限也去愿切六)(东腰绳也)(奖劝也勉也助也教也又姓)(萌笱又芦牙)(缱绻)
(志盟又去阮切)(曲也又革中辨也说文又九万切)○万(十千又番三字姓二氏西魏有柱国万纽于谨)
(周书唐瑾樊深并旸姓万纽于氏无贩切十八)(万舞字林云万虫名也亦州名自汉及梁犹为䏰县地后魏分置)
(万川郡及鱼泉县武德初割信州南浦置浦州贞观改为万州又姓孟轲门人 万章)
(挽车也亦作挽本又音晚) (第 47b 页)
  集曰荏柔也穿穿壁窬窬墙(孔氏注)外为庄严而内
本柔佞犹小人之有盗心而外饰非盗之状欲以
欺人则一也(勉斋黄氏 东莱吕氏曰小人之为不善有不知其非而为之者唯穿窬
之盗则明知其非而为之将以掩人之不知也色厉内荏者实似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集曰所至之乡推原人情而为意以待之故曰乡
(毗陵周氏)节案孟子 万章
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
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 (第 9b 页)
名自汉及梁犹为朐䏰县地/后魏分置万川郡及鱼泉县武德初割信州南浦置浦州)
(贞观改为万州又/姓孟轲门人 万章)
(挽车也亦作/挽本又音晚)(瓜蔓又姓左传/楚有蔓成然)
(长/也)(螟蛉/虫)(鱼/名/蜀 (第 37b 页)
也遍也今圈)(说文视行貌亦作徇又逡巡却)
(退貌贾谊过秦论作遁巡亦作逡遁平当赞逡遁有耻遁音巡亦作循 万章
逡循甚惧)晃案礼部看详连绵字可以两押或 
(可倒押者许令收入如两字一义若曈昽喔咿涟洏哇咬之类两字一物 (第 71a 页)
  元 袁俊翁 撰

  孟子一

  史记谓孟子与其徒自著书韩子又曰孟子殁后
其徒记之

  史记列传谓孟子退自齐梁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
尼之意作书七篇韩子乃谓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 (第 1a 页)
没其徒 万章公
孙丑相与记轲所言耳二说何不同耶
要之史记谓此书作于孟子退自齐梁之后则是然谓
孟子自与其徒作之则未必然 (第 1b 页)
  观圣贤出处之大节固因其平日之议论以致疑亦因
其议论之详而有以自白于天下后世也或谓孟子之
书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公孙丑曰不见诸侯何
义然孟子见梁惠齐宣皆不远千里何欤吁不特二子
之问为然也 万章
亦尝敢问不见诸侯何义是盖师 (第 5b 页)
弟子讲明之间屡相质问一而再再而三者也合而论
之孟子答三子之问不曰古者不为臣不见则曰庶人
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否则又曰如枉道而从彼
何也信斯言也诸侯诚若不得见也徐而考之其大旨
要各有在答陈代曰不待其招而往何哉是则不招而
往不可也招之而后往则可矣答 万章
曰未闻欲见贤
而召之也然则召之而见不可也就之而后见则可矣
答公孙丑则以踰垣闭门者为已甚迫斯可以见矣是 …… (第 6a 页)
  诸侯征敛之无艺兼并之踰制本皆先王之罪人也律
以王制皆所当罪然征敛之无艺其罪小兼并之踰制
其罪大论者要不可以无别 万章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
民也犹禦也孟子答曰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
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及与慎子论齐鲁 (第 18a 页)
初封
皆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
在所损乎在所益乎论者莫不疑其前说之何恕而后

说之何严乎吁前所谓取民犹禦者征敛之无艺也其
罪较小后所谓鲁五百里者兼井之踰制也其罪较大兼
并之踰制者当损而不损则何取其为王制征敛之无
艺者遽然而加诛则将有不可胜诛者矣由是而论则
后所谓有王者作而在所损者非过严前所谓有王者
作而不即诛者非过恕因其罪大小而别缓急轻重之
宜此其所以为王道也且 万章
所问未免责之苛故孟
子晓之以从恕慎子所答未免言之峻故孟子不得不 (第 18b 页)
恩至此耳
颙问尧舜与人同孟子不亦自任之过乎曰储子言果
有以异于人则为不知孟子矣故孟子不得不自任也 万章


怀仁问孟子言舜竭力耕田以下不几于自伐而非父 …… (第 15b 页)
矣舜有牛羊仓廪不以供父母至使象杀其身而取之
孝子仁兄固如是乎曰此或初受之时舜未得而专也
然孟子直答 万章
而不辨孝子仁兄之心虽父母兄弟 …… (第 16b 页)
视二女九男轻然则孟子何以言幼吾幼以及人幼
曰推恩之仁笃近而及远博爱之仁舍小而谋大
守德问放封之奚异曰 万章
始言则放之者谓舍去也
后问放者何谓如放驩兜之放与有庳之封不相背乎
故问也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者何曰此一 …… (第 17b 页)

万章


何城问孔子圣之时先生曰亦是四时之时此见孟子
善言孔子其原得于子思故曰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
(云) (第 21b 页)
 右离娄其文则史之简
天开于子天之元也日月星辰皆天也有不起于子乎
是故岁月日时皆在甲子七曜于是乎同垣是为历元
历之元非天之元也上而溯乎天之初开亦可得而推
之故虽谓天之元也亦宜

 右离娄天之高也之简
君重于父然有命而违父不若无命而从君故舜娶不

 右 万章
舜不告而娶之简
人喜则气溢故常呼子忧则气反故常呼亲
 右 (第 3a 页)
万章
舜号泣于旻天之简
孟子与门人论舜禹汤武伊尹周公孔子之事盖世之
窃议久矣问焉以尽其疑答焉以发其义援焉以 (第 3a 页)
證其
迹喻焉以白其心所以为万世告也非一时应对之谈

也故七篇曰作
 右 万章
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之简
禹之传子通变于未穷者也不然则变或生矣禹之后
复有禹焉能通其变则岂有升陑之师哉 …… (第 3b 页)
 右万章天与子则与子之简
司城宋官孔子在陈曷为主贞子贞子时为陈侯周臣

也臣云者志其非痈疽侍人之伦也或谓臣孔子为之
考之论语孔子无与陈侯语者他国未尝臣而独臣陈
也哉他日孟子论行可际可公养三仕亦无及陈者
 右 万章
是时孔子当阨之简
 简端录卷十二 (第 4a 页)
后人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
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于是退而论集所与
高第弟子公孙丑 万章
之徒难疑荅问又
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
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罗天地揆
叙万类仁义道德性 (第 2b 页)
如是子)
(果食功也/章指言百工食力以禄养贤脩仁尚义/国之所尊移风易俗其功可珍虽食诸侯不为素餐) 万章
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
而伐之则如之何(问宋当如/齐楚何也)孟子曰汤居亳 …… (第 6b 页)
同诸传记引大誓皆)
(古大/誓也)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
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万章
忧宋迫于齐楚不得行政故孟子为陈殷汤周武/之事以喻之诚能行之天下思以为君何畏齐楚焉)
(章指言脩德无小 (第 8b 页)
孟子卷第九 赵氏注 万章
章句上 (第 1a 页)
(万章
者万姓章名孟子弟子也 (第 1a 页)
万章/
问舜孝犹论语颜渊问仁因以题篇) (第 1a 页)
万章
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
号泣也(问舜往至于田何为号/泣也谓耕于历山之时)孟子曰怨慕也
(言舜自 (第 1a 页)
遭父母见/恶之尼而思慕也) 万章
曰父母爱之喜而不
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言孝/法当)
(不怨如是/舜何故怨)曰长息问于公明高 …… (第 1a 页)
阴气也故/诉于旻天高非息之问不得其义故曰非尔所知)夫公
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恝无愁之貌/孟子以 万章)
(
之问难自距之故为言高息之相对如此夫公明高以/为孝子不得意于父母自当怨悲岂可恝恝然无忧哉)
(因为 (第 1b 页)
万章/
具陈其意)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巳矣父
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我共人子之事而父母/不我爱于我之身独有) …… (第 1b 页)
章指言夫孝者百行之本无物以先之虽当有天下而)
(不能取悦于其父母莫有可/也孝道明著则六合归仁矣) 万章
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
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诗/齐)
(风南山之篇言娶妻之礼必告父 …… (第 3a 页)
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舜父顽/母嚚常)
(欲害舜告则不听其娶是废/人之大伦以怨怼于父母也) 万章
曰舜之不告而
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
(礼娶须五礼父母亢荅以辞是相/告也帝谓尧也何不告舜 (第 3b 页)
父母也)曰帝亦知告
焉则不得妻也(帝尧知舜大孝父母止之舜不/敢违则不得妻之故亦不告)
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
井出从而掩之(完治廪仓阶梯也使舜登廪屋而/捐去其阶焚烧其廪也一说旋阶 …… (第 3b 页)
(臣众汝故/助我治事)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已与 (万章/
言我)
(不知舜不知象之将杀之与/何为好言顺辞以荅象也)曰奚而不知也象忧
亦忧象喜亦喜(奚何也孟子曰 (第 4b 页)
舜何为不知象恶/已也仁人爱其弟忧喜随之象方)
(言思君故以/顺辞荅之)曰然则舜伪喜者与(伪诈也 万/章
言如是)
(则为舜行至诚而/诈喜以悦人矣)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
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 …… (第 4b 页)
舜是亦其类也故诚信之而喜)
(何为伪喜也/章指言仁圣所存者大舍/小从大达权之义也不告而娶守正道也) 万章
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 …… (第 5a 页)
放之何也(怪舜放/之何故)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舜封象于有庳或/有人以为放之) 万章
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
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
之有庳有庳之 …… (第 5b 页)
孟子言仁人于弟不问善恶亲爱之而巳封者欲/使富贵耳身为天子弟虽不仁岂可使为匹夫也)敢问
或曰放者何谓也 (万章
问/放之意)曰象不得有为
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
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象不得施教于其/国 …… (第 6a 页)
岁岁自至京师谓若天/子以政事接见有庳之君者实亲亲之恩也)此之谓
(此常常巳下皆尚书逸篇之辞孟子以告 万章
言此/乃象之谓也/章指言恳诚于内者则外发于事仁)
(人之心也象为无道极矣友于/之性忘其悖逆况其仁贤乎 …… (第 6b 页)

万章
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欲知尧实以/天下与舜否)
子曰否(尧不/与之)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当与天/意合 (第 9a 页)
之)
(非天命者天子不能违天命也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是也)然则舜有天下
也孰与之 (万章
言谁/与之也)曰天与之(孟子言/天与之)天与之
者谆谆然命之 (第 9a 页)
(万章
言天有声/音命与之乎)曰否天不
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孟子曰天不言语但/以其人之所行善恶)
(又以其 (第 9a 页)
事从/而示天下也)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万/章)
(
欲知示/之之意)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 …… (第 9a 页)
子言下能荐人于上不能令上/必用之舜天人所受故得天下也)
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
受之如何 (万章
言天人受/之其事云何)曰使之主祭而百
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 …… (第 9b 页)
自从也言天之视听从人所欲也/章指言/德合于天则天爵归之行归于仁则天下与之天命不)
(常此之/谓也) 万章
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
贤而传于子有诸(问禹之德衰不传于贤/而自传于子有之否)孟子曰
否不然 …… (第 10b 页)
子言)
(禅继其义一也章指言义于仁则四海宅心守正不足/则圣位莫继丹朱商均是也是以圣人孜孜于仁德也) 万章
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人言伊尹负鼎俎/而干汤有之否)孟子曰否不然(否不/是也)伊尹耕
于有 …… (第 12b 页)
之于亳遂顺天而诛也/章指言贤达之理世/务也推正以济时物守巳直行不枉道而取容期于益)
(治而/巳矣) 万章
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
侍人瘠环有诸乎(有人以孔子为然痈疽痈疽/之医也瘠姓环名侍人也卫) …… (第 14b 页)
(指言君子大居正以礼进退屈伸达节/不违贞信故孟子辩之正其大义也) 万章
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
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缪公信乎(人言百/里奚自)
(卖五羖羊皮为人养牛以 (第 16a 页)
孟子卷第十 赵氏注 万章
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
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撗
政之所出撗民之所止不忍居 …… (第 1a 页)
也/章指言圣人制禄上下差叙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诸)
(侯僭越灭籍从私孟子略记/言其大纲以荅北宫子之问) 万章
问曰敢问友(问朋友/之道也)孟子曰不挟长不
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 …… (第 5a 页)
(友贤授之以爵大圣/之行千载为法者也) 万章
曰敢问交际何心也(际接也问交接道/当执何心为可者)
孟子曰恭也(当执恭/敬为心)曰郤之郤之为不恭何 (第 7a 页)
(万章
问郤不受尊者/礼谓之不恭何然也)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
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
故弗郤也(孟子 …… (第 7a 页)
可乎 (万章
曰请无正以不义之辞郤也心/知其不义以他辞让无受之不可邪)曰其交
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 (第 7b 页)
言其)
(来求交己以道理其接待已有礼/者若斯孔子受之矣言可受也) 万章
曰今有禦
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以道其馈也以礼
斯可受禦与(禦人以兵禦人而夺之货如是/而以礼道来接已斯可 …… (第 7b 页)
也于今为烈烈明法如之何)
(受其/馈也)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禦也苟善
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万章/
曰今)
(诸侯赋税于民不由其道履亩彊求犹禦人也欲善/其礼以接君子君子欲受之何说也君子谓孟子)
子以 …… (第 8a 页)
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
况受其赐乎(孟子谓 万章
曰子以为后如有圣人/兴作将比地尽诛今之诸侯乎将教)
(之其不改者乃诛之乎言必教之诛其不改者也殷之/衰 …… (第 8b 页)
(尚以为吉祥孔子不违而从之所以小同于/世也猎较尚犹可为况受其赐而不可也)曰然则
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 (万章
问孔子之仕/非欲事行其道与)曰事
道也(孟子曰孔子所仕/者欲事行其道)事道奚猎较 (第 8b 页)
(万章/
曰孔) …… (第 8b 页)
其旧礼取备于国中不以四方珍食供/其所簿正之器度珍食难常有乏绝则为不敬故猎较)
(以祭/也)曰奚不去也 (万章
曰孔子不得/行道何为不去)曰为之
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
尝有所终三年淹也(兆始也孔子每仕 …… (第 9a 页)
仕者不处大位/章指言国有道则能者处卿相国/无道则圣人居乘田量时安卑不受言责独善其身之)
(道/也) 万章
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托寄也谓若寄/公食禄于所托)
(之国/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
侯礼也 (第 10b 页)
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谓士位轻夲/非诸侯敌体)
(故不敢比失国诸/侯得为寄公也) 万章
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
(士穷而无禄君馈/之粟则可受之乎)曰受之(孟子曰/受之也)受之何义也 (第 10b 页)
(万/章)
(
曰受粟/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氓民也孟子曰/君之于民固当) …… (第 10b 页)
(周其穷乏/况于士乎)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 (万/章)
(
言士穷君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周者谓/周急禀贫民之常科也赐者谓礼赐横加也)曰不
敢也(孟子曰士/不敢 (第 11a 页)
受赐)曰敢问其不敢何也 (万章
问/何为不)
(敢)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
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孟子曰有职/事者可食于 (第 11a 页)
)
(上禄士不仕自以不任职事/而空受赐为不恭故不受也)曰君馈之则受之不
识可常继乎 (万章
曰君礼馈贤臣贤臣受之不知/可继续而常来致之乎将当辄更以)
(君命将/之也)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 …… (第 11a 页)
斯可谓养矣 (万章
问国君/养贤之法也)曰以君命将之再
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
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已仆仆 …… (第 12a 页)
章/指言知贤之道举之为上养之为次不举不养贤恶肯)
(归是以孟子上陈尧舜之/大法下刺缪公之不弘也) 万章
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问诸侯聘/请而夫子)
(不见之于/义何取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
草莽之 …… (第 12b 页)
之人在野野居之人)
(莽亦草也庶众也众庶之人未得为臣传执也见/君之质执雉之属也未为臣则不敢见之礼他) 万章

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
不往见之何也(庶人召使给役事则往供事/君召之见不肯往见何也)曰往 …… (第 12b 页)
当给役故往役义也庶人非/臣也不当见君故往见不义也且君何为欲)
(见之而/召之也)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万章
曰君以/是欲见之也)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
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
(孟子曰安 …… (第 13a 页)
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
哉取非招不往也(巳说于/上篇)曰敢问招虞人何
(万章
问招虞/人当何用也)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
夫以旌(孟子曰招礼若是皮冠弁也旃通帛也/因章曰旃旂旌有 …… (第 14a 页)
(诗小雅大东之篇厎平矢直视比也周道平直君/子履直道小人比而则之以喻虞人能效君子守)
(死善/道也) 万章
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
则孔子非与(俟待也孔子不待驾而应/君命也孔子为之非与)曰孔子
当仕有官职而 …… (第 14b 页)
志于行道不得其礼亦不/苟往于礼之可伊尹三聘而后就汤道之未洽沮溺耦)
(耕接舆佯狂/岂可见也)
孟子谓 万章
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
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
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乡一乡之善者国国/中 (第 15a 页)
所同然礼则不禁曾参至孝思亲异心羊枣之感终身)
(不尝孟子嘉焉故上章称曰/岂有非义而曾子言之者也) 万章
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
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
之狂士(孔子厄陈不遇贤人上下无所交盖 …… (第 15a 页)
之士也简大也狂者进取大)
(道而不得其正者也不忘其初孔子思故旧也周礼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故曰吾党之士也 万章
怪孔子何为)
(思鲁之/狂士也)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 …… (第 15a 页)
道)
(中正之大道也狂者能进取獧者能不为不/善时无中道之人以狂獧次善者故思之)敢问何
如斯可谓狂矣 (万章
曰人行何如/斯则可谓之狂也)曰如琴张曾
晰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孟子言人行如/此三人者孔子)
(谓之 …… (第 15b 页)
也僻故不能纯善而称狂也又善鼓琴号曰琴张曾)
(晰曾参父也牧皮行与二/人同皆事孔子学者也)何以谓之狂也 (万章
问/何以谓)
(此人/为狂)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 …… (第 15b 页)
(憾恨也人过孔子之门/不入则孔子恨之独乡)
(原不入者无恨心/耳以其贼德故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万/章)
(
问乡原之/恶云何)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 …… (第 16a 页)
然大/见爱于世也若是者谓之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
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
德之贼何哉(万子即 万章
也孟子录之以其不解/于圣人之意故谓之万子子男子之) …… (第 16b 页)
(次以 万章
问舜往于田号泣也孝道之本在于情性故/次以告子论情性也情性在内而主于心故次以尽心)
(也尽己之心与天通 (第 19b 页)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孟子答 万章
之问详之矣惟其居之似忠信行之似
廉洁众皆说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故
为贼夫德也

  子曰道听 (第 8b 页)
  性是人物所得以生之理本自难明求其发见之故
则亦不难明也然故则以利顺者为本故之发于
逆者则又非性之本矣求己之故恻隐之发见性
之仁羞恶之发见性之义求人之故则父慈子孝
君仁臣忠求物之故则鸢飞鱼跃山峙渊流皆是
也是皆所谓利也如下文天与星辰之故亦只是
利而已能知此性而利以行之则为智之大禹之
行水不是比喻言禹顺水之性为智之大以例人

循性皆当以利也知者应物若行其所无事则智
亦如禹之大矣智如禹大是亦大禹也下文又以
高远者证故之易见却不是用功

  章内三智者不同上者字是问辞下两者字是用智
之人

   万章
(第 11a 页)
万章
问章

  恝古结反音与戛同集注苦入反误 …… (第 11a 页)
  怼父母言人之常情也为废大伦则虽子亦不免有
雠怨父母之心舜固非怼父母者然告则必废大
伦故不告也此圣人善处变事消弥于未然此等
处正好观圣人

  书四岳举舜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蒸蒸
乂不格奸则尧妻舜时顽嚚傲德已化而改 万章
传闻盖亦野人之语孟子不辨惟欲发圣人处变 …… (第 11b 页)
  鬻语六反四智二贤皆反复明奚之事然各有序第
一总言去虞入秦之智第二第三详言去虞之智
第四详言入秦之智第五以事实言其贤为下节
张本第六专以上文之贤證自鬻之言之妄前后
皆是仿像言之惟第五节为要然不智则不能明
去就之几不贤则不足见其智之正故反复言之
读之但见其文之妙而不知其意之精密如此 万章
下 …… (第 12b 页)
  次一节以射比四圣人能挽强弓射远地此力也能
中其的乃巧也必先知的之所在又知中之之法
然后因力之所至而中之谓知之明然后行之从
容中道三子力量虽到而知有未至故不及孔子

   万章
两篇皆论圣贤之行大率皆以孔子折衷之上 (第 13b 页)
 去秦远矣不合袭秦人讳政音征昭穆之昭去晋久
 矣不合同晋人讳昭音韶易乾卦进退无恒上下无
 常今老于儒学者尚有常常之读何责小学
万章
下孔子亦猎较者何 对曰赵氏以为田猎相
 较夺禽兽以供祭祀孔子亦同于俗集注因之陆氏
 翼孟云较字本作 (第 17b 页)
馀人纡侈袂曳方履訚訚秩秩虽三代之
盛所未闻也

  苟有用我者章

  盖为卫灵公不能用而发(见孟子 万章
下)

  冉子退朝章

  语意与魏徵献陵之对略相似 (第 15b 页)
  春官宗伯职丧掌诸侯(职丧者掌守诸侯之丧礼言诸侯者谓畿内王子毋弟得
称诸侯者)
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丧礼涖其

禁令序其事

   万章
上篇

   (第 7a 页)
万章
问曰舜往于田章

  事见虞书大禹谟篇(见上卷禹拜昌言下)

  史记云二女妻之以观其内九男事之以观 …… (第 7a 页)
  庄子田子方篇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姓孟字百里奚秦之贤士
本是虞人虞被晋灭遂入秦国)
故饭牛而肥(饭犹食之也)使秦穆公忘其
贱与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人(内自
得者外自全也)


   万章
下篇

  孔子之谓集大成章 (第 10b 页)
十矣七篇之书或谓孟子所如不合退而与 万章
之徒为之或谓孟子既没其徒相与记其所言焉耳孟子书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馀岁似在始游齐梁时所言者其云由周 …… (第 13a 页)
孟子所如者不合退而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
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列传)
孟子以儒术游于诸侯莫能听纳其说于是退与弟子
公孙丒 (第 14a 页)
万章
之徒疑难问答又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
(赵岐孟子题辞)
孟子十一篇(汉书艺文志)
孟子十四篇者孟轲之述 …… (第 14a 页)
毕亦惜其不传矣其贾同所谓十四篇者盖赵注以七篇各分上下篇总之为十四篇也韩愈谓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没其徒 万章公
孙丒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与史记之说不同而朱子序说则以史记近是林慎思本韩愈之说 …… (第 14b 页)

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子过矣枉己者未有
能直人者也公孙丑问不见诸侯何义孟子曰古者不
为臣不见 万章
又问孟子曰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
于诸侯礼也显王三十七年齐威王薨宣王立喜文学
游说之士聚稷下者七十六人 …… (第 21b 页)
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
食于诸侯彭更以为泰孟子晓之孟子遇宋牼于石丘
劝以仁义说秦楚之王宋王偃欲兴霸业 万章
问曰宋 …… (第 25a 页)
恣处士横议杨墨之言盈天下孔子之道不
著孟子距杨墨放淫辞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孟子曰予不得已也乃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孔子之
意作孟子七篇娶田氏生子睪字仲子受学于公孙丒
著书论诗毛苌诗传引其语云
元曰余读孟 …… (第 26b 页)
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齐有三驺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 …… (第 27b 页)
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时天下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以谂来世娶由氏生子名仲子今邹县四基山有孟子墓云 (第 32b 页)
元按夏书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乃五子之歌而大禹谟惟兹臣庶期于予治则舜勉皋陶之辞也战国时人牵引为舜与象语 万章
述之如此又孔颖达 …… (第 3b 页)
万章
之问合而史记不同史记秦本纪云秦穆公五年晋献公灭虞虏其大夫百里傒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