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法制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法華部類
華嚴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传卷二十二

  宋 张九成 撰

   万章
章句上

   (第 1a 页)
万章
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
(第 1a 页)
万章
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
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
泣于旻天于 …… (第 1a 页)
十而慕为五䌽之衣为婴儿
匍匐于父母前此心为如何哉欲识舜之为舜当于
婴儿之慕而求之则公明高之说孟子之对 万章

息之问大舜之心于此而决矣夫舜之号泣于天孟
子止以一慕字断之以解天下后世纷纷之疑非其 …… (第 3a 页)
高见远识超出乎众人之上能如是乎

   万章
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
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
室人之大伦也如告 (第 3b 页)
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
告也 万章
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
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第 3b 页)
万章
曰父
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象曰
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 …… (第 3b 页)
之处忧患如此其沛然也至于象有思君之
言舜有分治之命又泰然如平时兄弟家庭之间雍
穆无间此又见舜之心矣而 万章
不识此意乃以为
伪喜呜呼圣人岂有伪哉有一毫之伪乃鬼蜮耳非
天理也夫弟之于兄天理相爱其所以迷罔至于谋 …… (第 6a 页)
圣而见其用心处而造化之子产所不可及也书所
谓蒸蒸乂不格奸者此也此又孟子不言之遗意

   万章
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
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第 7b 页)
万章
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
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
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 …… (第 7b 页)
裕而天下特在其掌握间耳
惜哉止于如此而已矣徒使万世之后知其心者徒
想味风采而愿与之执鞭焉呜呼

   万章
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
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 (第 13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传卷二十三

  宋 张九成 撰

   万章
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昔者舜荐禹于天十 …… (第 1a 页)
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
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
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孟子荅 万章
前问则以行与事皆天今此 (第 2a 页)
万章

问则以与贤与子皆天又言天之造化之妙如使尧 …… (第 2a 页)
之意也学者又当知此意

   万章
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不
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
其道也禄之以天下 …… (第 4b 页)
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
载自亳

  此段大意 万章
问世传伊尹以割烹要汤孟子言汤
三聘伊尹乃起以尧舜之道事汤伐夏救民又言枉
己且不能正人况辱己者能正天下 …… (第 5b 页)
奸耳然而孟子曰
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要之一字不可以后世之
心观也道合则服从不合则去何要之有此语乃解 万章
以割烹要汤之说故力言其以尧舜之道非割 …… (第 9a 页)
烹也以要君为心此春秋所当诛岂君子所当为乎
学者不可不察

   万章
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
诸乎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
弥子之妻与子路之 …… (第 9b 页)
出处岂可不谨乎孟子力为辨
明岂为孔子计哉正为天下后世士大夫计耳余故
首述渐卦以正孔子之出处焉

   万章
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
牛以要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 …… (第 12a 页)
喜又疑舜封象于有庳又疑禹德衰不
传于贤又疑伊尹以割烹要汤又疑孔子主痈疽瘠
环又疑百里奚自鬻于秦皆出于 万章
夫孔子之门 …… (第 14b 页)
群弟子所问不过问仁问孝问政皆切问近思无非
为己之学曾何敢僣论圣人妄毁贤者而 万章
所问
大抵好信闾巷之鄙谈敢疑圣人之大节其所存何
其猥下也余固言之矣孔子门人去三代未远而齐
晏子晋叔向 (第 1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传卷二十四

  宋 张九成 撰

   万章
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 …… (第 1a 页)
典籍所以如此之密者盖天理之自然而非私
意所出也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
作孚可不信哉

   万章
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
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
也有友五人焉乐正 …… (第 7b 页)
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
教孟子宁就庶人之役而不敢就诸侯之召就庶人
之役贵贵也不敢就诸侯之召正其名也因 万章

问乃历言天子诸侯卿大夫之所谓友则孟子之意 …… (第 10a 页)
盖可知矣

   万章
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曰却之却之为
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
后受之以是为不 (第 10b 页)
恭故弗却也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
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
曰今有
禦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
禦与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 …… (第 10b 页)
  观前一章孟子论友及庶人召之役则往役之说又
何其严也今观交际教之不改猎较行可际可公养
之说又何其宽也大抵圣贤存心无非忠厚如元气
埏埴万物皆予生意使小人微起一毫善端圣贤则

自此路而应接矣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是其心
已自善端中来圣人则涵养其心欣然而与之酬酢
齐王有易牛之心孟子三宿而后出昼者眷眷此心
也倘其心不虚其意不下轩然以王公大人自高自
以为尽善则善端蔽障圣贤自何而入哉所以论友
则不挟长不挟贵而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梁惠王
自谓无如寡人之用心孟子一去而不复留恋以是
故也至于其间曲折 万章
之问亦云悉矣请得而详 …… (第 12a 页)
说之 万章
指交际而问曰此何心也其问可谓切矣
孟子直指之曰是恭也呜呼恭者敬之𤼵见也其对
亦切矣 (第 12b 页)
万章
倘识此几省于言下则当如曾子故事
应之曰唯使如此应则不失孟子之几乃不知观省
又问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殊 (第 12b 页)
万章
惜也然且
(第 12b 页)
万章
之意而卒其说夫交际之心孟子直指之为
恭则却其此心者谓之不恭复何疑哉孟子知其失
前所荅之几故就其所问而 …… (第 12b 页)
可也不
是之顾乃指摘瑕疵轩然问之曰尔之所取者义乎
不义乎桀傲如此何恭之有使识其礼意必受其馈
而弗却矣 万章
犹不悟乃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
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夫 …… (第 13a 页)
其交以道其接以礼圣贤见其礼意故涵泳酬酢之
非受其物也受其礼意而已使 万章
悟孟子直指交
际之心为恭则见夫交以道接以礼无不受之唯其
既失此几止用区区私见以却之为是而受之为非
(第 13b 页)
可怜也且人以善心来圣贤无不应荅之儿童如
互乡叛人如佛□嬖宠如南子圣人无不乐之此心
乃天地造化之心也 万章
学不到圣地必欲求世俗
之名遂私见之谬反覆喻之终守其见然受孟子一 …… (第 13b 页)
之也此意颇有圣贤之风
而以心却之之说非圣贤之心也故孟子直指曰斯
孔子受之矣孔子受之汝欲不受乎言至于此 万章
可以已矣 (第 14a 页)
万章
犹未脱然固执私见乃变其端以禦
人交以道接以礼为问孟子乃以康诰罔不憝为对
余窃疑之夫佛□公山皆叛人也其 …… (第 14a 页)
欲往焉使禦人果交以道接以礼有悔过之心圣人
亦将应接之岂有终身不许其改过之理乎孟子如
是而荅岂以 万章
初学未可以语此乎柳宗元刘禹
锡学未望圣门乃与王叔文为偶此亦可以为戒矣
姑留此疑以俟君子且就孟子之意以 (第 14b 页)
说之以为禦
人乃凶盗剧贼岂有圣贤与之酬酢乎 万章
得此语
以为其意遂矣辄以今之诸侯取民犹禦而君子受
其礼际是与受禦同也呜呼 (第 14b 页)
万章
失孟子直指交 …… (第 14b 页)
增广之者谓之义之尽今诸侯取于
民非所谓非其有而取之也乃因其所可有之类而
又增广之耳例谓之盗岂不刻薄乎 万章
之心入于
窄隘如此故孟子以孔子猎较之说以大 (第 15a 页)
万章

未悟也意欲遂其私意又疑孔子之仕观其意欲以 …… (第 15a 页)
以祭祖先祭祖先之心此仁人君子之心也圣
人所以眷恋此心与鲁人游戏使得为善之路以登
大道之中焉非仕道而何 万章
浅陋见其猎较圣人
广大见其善心因其心为祖先而设乃簿正其器取 …… (第 15b 页)
足于猎不以四方之珍异为贵此欲其自尽力于祖
先也其教幽微其义精妙岂凡俗如 万章
者所能知
(第 16a 页)
万章
私意不息犹以孔子其道不行于朝廷乃至
与鲁人猎较奚为不去乎 (第 16a 页)
万章
止知去耳去止去耳
又何功用哉其所以不去必有以也以猎较为兆使
天下皆入于此几则将推此心而广大之凡政事号 …… (第 16a 页)
养贤之礼待孔子此孝公有善心见于养
贤可行道之时也故公养之仕以孝公有善心也善
心之所在孔子之所在也鄙哉 万章
交以道接以礼 (第 16b 页)
尧舜
君民太平一世可也曷可妄据卿相之位乎孟子为
宾师则盘礴于齐一为齐卿不旋踵而致仕盖为此


   万章
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
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第 3a 页)
万章
曰君
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 …… (第 3a 页)
于先王矣由是知孟子之或见或不见或受或不受
盖皆传孔子之心法而世之君子辄疑之非之至詈
之何哉

   万章
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
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
见于诸侯礼也 (第 7a 页)
万章
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
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 …… (第 7a 页)
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
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万章
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
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 …… (第 8a 页)
之道
也然则孟子不见诸侯非自大也不敢犯名分也人
君不知就见之而欲其犯名教而来见是以非礼非
义待孟子也 万章
之疑可以顿释矣故引周道如底
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之诗为證夫底以言 …… (第 9b 页)
直君子所履平直之道故不敢犯名
分以见诸侯小人视君子所履平直以为法故虞人
亦知死于其职不敢妄就大夫之招 万章
不悟乃引
孔子不俟驾为说可谓不类矣夫孟子方与论庶人
及宾师之说非人臣之义也孔子圣人难以庶人为
比矣故 …… (第 10a 页)
大敢忽宾师之名分哉师友一道耳师且
不可以为友而庶人乃得与有官职者同乎深味此
义其大矣哉

  孟子谓 万章
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
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 (第 10b 页)
则天下将亡矣故韩非非尧非禹秦所以敢
烧诗书杀学士而天下亡矣韩非之风已见于孟子
之时夫陈贾以周公为非圣 万章
以舜为伪喜伊尹
割烹孔子主痈疽白圭自谓过于禹陈臻之非孟子
屋庐子之间孟子季孙异孟子子叔疑孟子事至于 (第 6a 页)
  离娄章句上

  卷八上

  离娄章句下

  卷八下

  离娄章句下

  卷九上

   万章
章句上

  卷九下 (第 4a 页)
   万章
章句上

  卷十上

   (第 4b 页)
万章
章句下

  卷十下

  (第 4b 页)
万章
章句下

  卷十一上

  告子章句上

  卷十一下 …… (第 4b 页)
本至于尽心下篇夫子
之设科也注称孟子曰夫我设教授之科云
云则显为予字今本乃作夫子又万子曰句
注称万子 万章
也则显为子字今本乃作为
章是又注文未改而经文误刋者矣其疏虽 …… (第 7b 页)
  孟子题辞 赵氏音义(案本传初名嘉生于御史台因字台卿后改名岐少明经
有才艺公府屡辟为京兆尹延笃功曹先是岐常贬议中常侍唐珩兄玹为京兆尹岐遂避难四方及诸
唐灭乃出仕历并州刺史议郎就拜太常九十馀建安六年卒)
(正义曰案史记云孟轲受业子思门
人道既通所干者不合退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至嬴秦焚书坑儒孟子之徒党
自是尽矣其七篇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汉兴高 …… (第 13a 页)
思续孟子书二卷以谓孟子七篇非轲自著乃弟子共记其言韩愈亦云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没其徒
章公
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今赵氏为孟子之所作故总谓之孟子者盖亦有由尔)其篇目则各
自有名疏(正义曰此叙孟子七 (第 14b 页)
篇各有名目也故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 万章
告子尽心是也)
孟子邹人也名轲字则未闻也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
孟子时改曰邹矣国近鲁后为鲁所并又言邾为楚 …… (第 14b 页)
机曰子废学若吾断机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子思遂成名儒又案史记云孟轲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道既
通所如不合退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故赵氏云尤长于诗书)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
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
大道陵 …… (第 15b 页)
世之治下不能伸夏商周三代之风化自愧没一世而无名闻所以垂法言以贶后人故托慕仲尼周
流忧世既不遇乃退而与 万章
之徒叙诗书而作此七篇也赵氏意其然乃引孔子之言而明孟子载七篇之
意也云苍姫者周以木德王故号为苍姬姬周姓 (第 17b 页)
也云炎刘者汉以火德王故号为炎刘刘高祖之姓氏也)
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 万章
之徒难疑 …… (第 17b 页)
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音义(难乃旦切)(正义曰此叙孟子退而著述篇
章之数也史记云孟子所干者不合退而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云二百六十一章者
合七篇之章数言也据赵氏分章则梁惠王篇凡二十有三章公孙 (第 18a 页)
丑篇凡二十有三章滕文公篇凡十有五
章离娄篇凡六十一章 万章
篇凡十有八章告子篇凡三十有六章尽心篇凡八十有五章总而计之是二百
六十一章也云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者合 …… (第 18a 页)
惠王篇凡五千三百三十三字公孙丑篇
凡五千一百二十字滕文公篇凡四千五百三十三字离娄篇凡四千二百八十五字 万章
篇凡五千一百二 …… (第 18a 页)
  此书孟子之所作也○(臣宗楷)按疏引唐林慎思韩愈
两说俱證孟子之书非孟子所作然考史记孟子列
传孟轲述唐虞三代之德退而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据此自以赵氏之言为正

  长师孔子之孙子思○(臣浩)按疏引列女传云 …… (第 26a 页)
  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


  卷八

  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二章)

  卷九

   万章
章句上(凡九章)

  卷十

   (第 30a 页)
万章
章句下(凡九章)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 (第 30a 页)
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然则公孙氏皆自公子之后为氏也今公孙丑其氏有自来矣
案史记孟子列传云孟子退而与 万章公
孙丑之徒著述作七篇则公孙丑为孟子弟子明矣绖曰弟子
之惑滋甚是也论语第十三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 (第 2a 页)
者也必自正己之道然后可以直人矣是亦杨子所谓诎道而伸身虽天下不可为也同意注招虞人当
以皮冠○正义曰经于 万章
篇云 (第 5b 页)
万章
问孟子招虞人何以孟子曰以皮冠是其文也注赵简子晋卿至工师
也○正义曰案史记世家云赵景叔卒生赵鞅是为简子 …… (第 5b 页)
侯而诸侯所以食之者
亦以孟子有功而已矣注周礼攻木之工○正义曰此盖梁惠王下卷说之矣)
音义(餐七丹切) 万章
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
之何注问宋当如齐楚何也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
葛伯放而不祀汤使 …… (第 14b 页)
与古太誓同诸传记引泰誓皆古泰誓也不行
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
君齐楚虽大何畏焉注 万章
忧宋迫于齐楚不得行政
故孟子为陈殷汤周武之事以喻之诚能行之天下思 …… (第 16b 页)
傒胡礼切匪丁云
义当作篚篚以盛贽币此作匪古字借用下同救字或作救同)
(正义曰此章言修德无小暴慢无强也
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第 17a 页)
万章
问孟子言宋国小国也今将欲行王者之政齐
楚大国恶其行之而欲伐之则宋国当如之何而处之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 (第 17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注疏卷九上

  汉赵氏注 宋孙奭音义并疏

   万章
章句上注 (第 1a 页)
万章
者万姓章名孟子弟子也 (第 1a 页)
万章
问舜孝犹论语颜渊问仁因以题其篇也疏(正义曰前篇论
离娄之明此篇论万章问孝盖以明者当明其行而行莫大于为
(第 1a 页)
孝今 万章
问孝故以 (第 1a 页)
万章
为此篇之题
以次于前篇矣此篇凡十八章赵氏分为上下卷据此上卷凡有九章而已一章言孝为百行之本无物
以先之 (第 1a 页)
虽富有天下而不能取悦其父母也二章言仁圣所存者大舍小从大达权之义不告而娶守正

道也三章言仁人之心四章言孝莫大于严父行莫大于蒸蒸五章言德合于天则天爵归之行归于仁
则天下与之六章言义于人则四海宅心守正不足则圣位莫保者也七章言贤达之理世务推政以济
时物守已直行不枉道以取容八章言君子大居正位以礼进退屈仲达节不违贞信九章言君子时行
则行时舍则舍故能显君明道不为苟合其馀九章分在下卷各有说焉注 万章
至篇也○正义曰 (第 1b 页)
万章
孟子弟子已说在叙段云论语颜渊问仁者盖论语第十二篇首颜渊问为仁孔子曰克已复礼为仁因
以颜渊目其篇盖其文 (第 1b 页)
也孟子于此则而象之尔)

   万章
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注问
舜往至于田何为号泣也谓耕于历山之时然也孟子 (第 1b 页)
曰怨慕也注言舜自怨遭父母见恶之厄而思慕也
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
怨乎注言孝法当不怨如是舜何故怨曰长息问于公
明高曰舜往于田 (第 2a 页)
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
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注长息公明
高弟子公明高曾子弟子旻天秋天也幽阴气也故诉
于旻天高非息之问不得其义故曰非尔所知也已夫
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注恝无愁之猊孟子

万章
之问难自距之故为言高息之问对如此夫公
明高以为孝子不得意于父母自当怨悲岂可恝恝然
无忧哉因以 (第 2b 页)
万章
具陈其意耳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
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注我共人子之事而
父母不我爱于我之身独有何罪 …… (第 2b 页)
馀并如字衣于既切匍音蒲匐
蒲北切)
(正义曰此章言夫孝百行之本无物以先之虽富有天下而不能取悦于父母也 万章
问曰舜
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者 (第 4b 页)
万章
问孟子谓舜往耕于田乃号泣于旻天是何为其号泣于此也旻
天秋天之号也以其情主乎悯也尔雅曰秋曰旻天是也孟子 (第 4b 页)
曰怨慕也孟子答之曰舜所以号泣于田者自
怨遭父母之恶而思慕之也 万章
曰父母爱之至怨乎 (第 4b 页)
万章
又曰父母以慈爱爱息其子子则当喜悦而不敢
忘其父母之所爱父母恶之其子亦当勤劳奉事之而不可怨恨父母今舜若 …… (第 4b 页)
不我爱恤诚于我有何罪哉故自求
责于已而号泣怨慕也帝使其子九男二女至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至此乃继其言而答 万章
言尧帝使其
子九男与二女兼百官及牛羊仓廪皆备具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善士多就归舜而悦之者尧帝又将
胥 …… (第 5a 页)
大孝者则终身思慕父母而不忘也然则孟子言至于五十之岁者而思慕父母而不敢忘者我于大
舜见之矣故历以此答其 万章
之问注耕于历山○正义曰上卷首章已说详矣注尧典至见于经○正义曰
云尧典曰釐降二女不见九男惟丹朱胤嗣之子 …… (第 5b 页)
号莱子莫知所终又云老莱著五䌽五色斑斓之衣出列女传文
今不载)
音义(百行下孟切下行莫之行皆同)

   万章
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
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注诗齐风南山之篇言娶妻
之礼必告父母舜合 (第 6b 页)
信此诗之言何为违礼不告而娶
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
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注舜父顽母嚚常
欲害舜告则不听其娶是废人之大伦以怨怼于父母

万章
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
而不告何也注礼娶须五礼父母先答以辞是相告也
帝谓尧何不告舜父母 (第 7a 页)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注
帝尧知舜大孝父母止之舜不敢违则不得妻之故亦
不告也 万章
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
出从而掩之注完治廪仓阶梯也使舜登廪屋而捐去
其阶焚烧其廪也一说捐阶 …… (第 7a 页)

于予治注兹此也象素憎舜不至其宫也故舜见来而
喜曰惟念此臣众汝故助我治事不识舜不知象之将
杀已与注 万章
言我不知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何为
好言顺辞以答象也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
喜注奚何也孟子曰舜何为不 …… (第 8a 页)
弟忧喜随之象方言思君故以顺辞答之曰然则舜伪
喜者与注伪诈也 万章
言如是则为舜行至诚而诈喜
以悦人矣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
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 …… (第 8b 页)
者大舍小从大达权之义不告而娶守正道也 万章
问曰至何也者 (第 9b 页)
万章
问孟子言齐风南山之诗有云娶妻
如之何必告父母如信此诗之言宜莫如舜信之今舜乃不告父母而娶是如之何也孟子 …… (第 9b 页)
居室是人之大伦也如告之则舜必不得娶也不得娶是废人
之大伦以致怨怼于父母也是以舜为此所以不告父母而娶也 万章
曰至何也者 (第 9b 页)
万章
又问孟子言舜之不
告而娶则我既已得闻教命矣然尧帝而以二女妻于舜而不告舜父母是如之何也故以此问之妻者以 (第 9b 页)

嫁人谓之妻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孟子又答之曰帝尧亦知告舜父母则舜父母止之则不得以妻
之也 万章
曰至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第 9b 页)
万章
又问孟子言舜之父母使舜完治仓廪舜既登仓廪即捐梯而下瞽
瞍不知已下乃焚廪欲因此以烧杀其舜又使舜深浚其井 …… (第 9b 页)
已谋其二嫂故也舜曰惟兹民庶汝其于
予治是舜见象素不来至其宫遂见至宫乃曰念此臣之众汝其来助我治耳如此故 万章
乃问孟子言舜帝
不知其弟象之将欲杀其已与故以此好言而答其象也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孟子又言舜何 …… (第 10a 页)
执郑国之政为郑大夫公子发字
子国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据后而言故称为国侨)
音义(舍小之舍音舍)

   万章
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注
怪舜放之何故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注舜封象于 (第 11b 页)
有庳或有人以为放之 万章
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
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
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 (第 12a 页)
奚罪焉仁
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注舜诛四佞
以其恶也象恶亦甚而封之仁人用心当如是乎罪在
他人当诛之在弟则封之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
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
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

之乎注孟子言仁人于弟不问善恶亲爱之而已封者
欲使富贵耳身既已为天子弟虽不仁岂可为匹夫敢
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注 万章
问放之意曰象不得有为
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
得暴彼民哉注象不得施教于其国天子使 …… (第 12b 页)
间岁岁自至京师谓
若天子以政事接见有庳之君者实亲亲之恩也此之
谓也注自常常以下皆尚书逸篇之辞孟子以告 万章
言此乃象之谓也音义(庳音鼻史记作鼻驩音欢)(正义曰此章言仁人之心如是
(第 13a 页)
万章
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者 (第 13a 页)
万章
问孟子以谓象日日以谋杀舜为事然舜既立
为天子则放象而不诛如之何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孟子答之曰是封象也 (第 13a 页)
或人言放焉 万章
曰至在弟
则封 (第 13a 页)
万章
又问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诛罪此四者而天下于是咸 …… (第 13a 页)
反封之于有庳之国则有庳之国中人何罪也仁人固肯如此
乎在他人之恶则诛戮焉在弟则封之于国故曰仁人固如是乎 万章
之意以谓仁人必不肯如此也孔安国
注尚书云共工象恭滔天足以惑世故流放之幽州北裔水中可居者曰洲驩兜党于共 …… (第 13b 页)
庳者是所以富贵之也如舜身自为天
子而使弟只为之匹夫可谓为亲爱其弟者乎有庳国之名号也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万章
又问孟子或人 …… (第 13b 页)
  孟子注疏卷九上


  孟子注疏卷九上考證

   万章
章句上疏七章言贤达之理世○贤监本讹圣今
改正

  舜往于田章注不见于尧典疏如晋献公九人○此句
下监 …… (第 19a 页)
  孟子注疏卷九上考證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注疏卷九下

  汉赵氏注 宋孙奭音义并疏

   万章
章句上

   (第 20a 页)
万章
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注欲知尧实以天下与舜
否孟子曰否注尧不与之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注当
与天意合之非天命 (第 20a 页)
者天子不能违天命也尧曰咨尔
舜天之历数在尔躬是也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注 万章
言谁与之也曰天与之注孟子言天与之天与之
者谆谆然命之乎注 (第 20b 页)
万章
言天有声音命与之乎曰否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注孟子曰天不言语但
以其人之所行善恶又以其事从而示天 (第 20b 页)
下也曰以行
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注 万章
欲知示之之意曰天子能
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
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 …… (第 20b 页)
子言下
能荐人于上不能令上必用之舜天人所受故得天下
也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
何注 万章
言天人受之其事云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
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
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 …… (第 21a 页)
归恶行皆同此以行亦如字暴步卜切
露也篡楚患切)
(正义曰此章言德合于天则天爵归之行归于仁则天下与之也 万章
曰尧以天下与舜
有诸 (第 22a 页)
万章
问孟子尧帝以天下与舜有之乎孟子曰否孟子答之尧不与之也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言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其人也 (第 22a 页)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万章
又问孟子言如此则舜有天下也谁与之曰天与
之孟子答以为天与之也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第 22a 页)
万章
又问天与之舜者天有声音谆谆然命与之乎曰天
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孟子又答之言天不以言语谆谆然命之也但 (第 22a 页)
以人之所行善恶与其事从而示
之而止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万章
又问以行与事示之者是如之何也曰天子能荐人至示之而已
矣孟子答之言天子者虽能举荐人于上天也又不能使上天 …… (第 22a 页)
上天而天
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我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如何 万章
又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与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是如之何也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也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 …… (第 22b 页)
誓者大会以誓众也又云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而已)

   万章
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有诸注问禹之德衰不传于贤而自传于子有之否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注 …… (第 23b 页)
三年今孟子云外丙二
年盖史记不稽孟子之过也注丹朱商均○正义曰尧舜之子皇甫谧云娥皇无子商均女英生也)
万章
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注人言伊尹
负鼎俎而干汤有之否孟子曰否不然注否不是也伊
尹耕于有莘之野而 …… (第 27a 页)
曰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与此文小异)(正义曰此章言贤达之理世务推政以济时不枉道以取
容期于益治而已者也
万章
问曰至有诸者 (第 29b 页)
万章
问孟子谓世人有言伊尹以负鼎俎割烹之事而干汤有之
否乎孟子曰否至朕载自亳孟子答之曰否不是也伊尹耕于有莘 …… (第 29b 页)
在安邑之西又云汤始居亳
孔安国云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是则亳帝喾之都也今云殷都即因汤居而言尔)


   万章
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
诸乎注有人以孔子主于痈疽痈疽之医者也瘠姓环
名侍人也卫君齐君 …… (第 31a 页)
字阨音厄魋社回切难乃旦切)(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大居正以礼进
退屈伸达节不违贞信故孟子辩之正其大义者也
万章
问曰至有诸乎 (第 32b 页)
万章
问孟子曰或有人谓孔子于卫
国主痈疽之医者于齐国主侍人姓瘠名环者诚有诸此乎否孟子曰否至何以为孔子孟子答 …… (第 32b 页)
卫而归鲁是湣公
八年去陈也由此推之则孔子主于司城是为湣公之臣矣今孟子乃云为陈侯周臣是陈侯周即湣也)
万章
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
牛以要秦缪公信乎注人言百里奚自卖五羖羊皮为
人养牛以是而要秦 …… (第 34a 页)
穆羖音古屈产九勿切乘音剩舍音舍)(正义曰此章言君子时行则行时舍则舍故能
显君明道不为苟合而为正者也
万章
问曰至信乎者 (第 35a 页)
万章
问孟子谓或有人曰百里奚自卖五羖羊之皮于
秦为人养牛以此而干秦缪公为之相今信乃为实然乎否乎孟子曰否至而 (第 3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注疏卷十上

  汉赵氏注 宋孙奭音义并疏

   万章
章句下疏(正义曰此卷即赵注分上卷为下卷也此卷中凡九章一章言圣人由力
力有常也贤者由巧巧可增也仲尼天高
(第 1a 页)
不可阶他人丘陵犹可踰二章言圣人制禄上下差叙三章言
匹夫友贤下之以德三公友贤授之以爵四章言圣人忧民乐行其道不合则去亦不淹久五章言国有
道则能者处卿相国无道则圣人居乘田六章言知贤之道举之为上养之为次不举不养贤恶肯归七
章言君子之志志于行道不得其礼亦不苟往八章言好高慕远君子之道九章言国须贤臣必择忠良

亲近贵戚或遭祸殃凡此九章合上卷九章是 万章
有十八章矣)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 …… (第 1b 页)
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则庶人在官者与下士同禄其多寡之数一视五等农夫为差而
班禄亦不外此)


   万章
问曰敢问友注问朋友之道也孟子曰不挟长不
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注长年长贵贵势兄 …… (第 13b 页)
切张云或作佚误更
音庚妻七计切)
(正义曰此章言匹夫友贤下之以德王公友贤授之以爵大圣之行千载为法者也 万章
问曰敢问友者是 (第 15b 页)
万章
问孟子为朋友之道何如也孟子曰至挟也孟子答之以谓不挟戴年长又不挟戴其
贵势抑又不挟戴其兄弟有富贵者而友 …… (第 15b 页)
  孟子注疏卷十上考證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注疏卷十下

  汉赵氏注 宋孙奭音义并疏

   万章
章句下

   (第 19a 页)
万章
曰敢问交际何心也注际接也问交接道当执何
心为可也孟子曰恭也注当执恭敬为心曰郤之郤之
为不恭何哉注 (第 19a 页)
万章
问郤不受尊者礼谓之不恭何然
也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 (第 19a 页)
以是为不恭故弗郤也注孟子曰今尊者赐己已问其
所取此物宁以义乎得无不义乃后受之以是为不恭
故不当问尊者不义而郤之也曰请无以辞郤之以心
郤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注 万章
曰请无正以不义之辞郤也心知其不义以他辞
让无受之不可邪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
受之矣注孟子言其 (第 19b 页)
来交求己以道理其接待已有礼
者若斯孔子受之矣盖言其可受之也 万章
曰今有禦 …… (第 19b 页)
须辞问也于今为烈烈明法如之何受其馈也曰
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禦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
受之敢问何说也注 万章
曰今之诸侯赋税于民不由
其道履亩强求犹禦人也欲善其礼以接君子君子欲
受之何说也君子谓孟子也曰子以为有 …… (第 20b 页)
孟子谓 万章
曰子以为后如有圣人兴作将比地尽诛
今之诸侯乎将教之其不改者乃诛之乎言必教之诛
其不改者也殷之衰亦犹周 …… (第 21a 页)
小同于世也猎较尚犹可为况受其赐而不可也曰然
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注 万章
问孔子之仕非欲事
行其道与曰事道也注孟子曰孔子所仕者欲事行其
道事道奚猎较也注 (第 21b 页)
万章
曰孔子欲事道如何可猎较
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注孟子
曰孔子仕于衰世不可卒暴改戾故以渐 …… (第 21b 页)
不敬故猎较以祭也曰奚不去也注 万章
曰孔子不得
行道何为不去也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
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注兆始也孔子每仕 …… (第 22a 页)
宿音秀留音
霤)
(正义曰此章言圣人忧民乐行其道苟善辞命不忍逆距不合则去亦不淹久盖仲尼行止之节者
万章
问曰敢问交际何心 (第 22b 页)
万章
问孟子凡交接之际当执何心而交接也孟子曰恭也孟子答之曰但当 …… (第 22b 页)
执恭敬之心也曰郤之郤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
又问孟子言郤去之郤去之而不受是为不恭敬然也何哉者
是何然也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至故弗郤也孟子又 …… (第 23a 页)
受之以此是为不恭敬也但当受之不当问尊长所取不义则郤去之也
谓宜受之故不可郤去也曰请无以辞郤之至不可乎 万章
又问曰如尊长赐己之物其所取之不义但请无
以直言不义之辞郤之但以己心郤去而不受为取民之不义也然后饰以他 …… (第 23a 页)
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又答之曰其以物来交已以道理其接待于己亦以礼度
此孔子受之矣言其如此交接则可受之也 万章
曰今有禦人于国门之外至斯可以受禦与 (第 23a 页)
万章
又问曰假
使今有人以兵禦人于国门之外者而夺得其货物其来交己也以道理交之其既赐己也亦以礼度如此诚 …… (第 23a 页)
下也于今乃窃比圣王之迹而遂以杀人而受物于人为之暴烈如之何可受之言不可受此之
馈也曰今之诸侯至敢问何也 万章
又曰今之诸侯赋税于民不以其道亦如禦人而夺货者也苟善其礼以
交接之斯君子且受之敢问何谓也曰子以为有王者 (第 23b 页)
作至而况受其赐乎孟子又谓 万章
曰子今以为后如
有王者兴作将比今之诸侯无道而尽诛之乎其待教之其不改者乃诛之乎言必待教之不改者也夫所谓 …… (第 23b 页)
子必以此言者其意盖谓今之诸侯虽取于民不以义然而受
教之犹庶几能省刑罚薄税敛为善政也此固在所教而不诛今 万章
乃曰今之诸侯犹禦也殊不知与禦人
之元恶不待教而诛者异矣然则 (第 24a 页)
万章
之所问乃云此者是其缪也宜孟子答之此耳孔子之仕于鲁国鲁国
之人田猎较夺禽兽孔子亦田猎较夺其禽兽然而猎较 (第 24a 页)
而孔子犹尚可为而况受其赐而乃为不可也言此
者但有道礼以交接则可受而不可辞郤也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 万章
又问孟子言如此则是孔子
之为仕也非欲事其道与曰事道也孟子答之以为孔子之仕是欲行其道也事道奚猎较也 (第 24a 页)
万章
又问曰孔
子既以欲行其道何以田猎较夺禽兽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孟子又答之曰孔子所
以猎 …… (第 24a 页)
簿正祭器且不以四方之珍食
者但为四方珍食难常有之恐后人无珍食以供之故又绝其祭之礼所以如此也曰奚不去也 万章
又问曰
言孔子既仕于衰世不可卒暴更变以行其道何为而不去而莫仕也曰为之兆也至淹也者孟子又答之曰
孔子所 …… (第 24b 页)
为司职吏而畜息蕃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是其
事也云诗云彼茁者葭注云茁出也葭芦也笺云言芦之始出者)


   万章
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注托寄也谓若寄公食禄 (第 27b 页)
于所托之国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
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注谓士位轻本非诸侯
敌体故不敢比失国诸侯得为寄公也 万章
曰君馈之
粟则受之乎注士穷而无禄君馈之粟则可受之乎曰
受之注孟子曰受之也受之何义也注 (第 28a 页)
万章
曰受粟何
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注氓民也孟子曰君之于
民固当周其穷乏况于士乎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
(第 28a 页)
也注 万章
言士穷居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周 …… (第 28a 页)
也注孟子曰有职事者可
食于上有士不仕自以不任职事而空受赐为不恭故
不受也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注 万章
曰君
礼馈贤臣贤臣受之不知可继续而常来致之乎将当
辄更以君命将之也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 …… (第 28b 页)
欲有悦贤之
意而不能举用使行其道又不能优养终竟之岂可谓
能悦贤也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注 万章
问国君养贤之法也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
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
鼎肉使已仆仆尔亟 …… (第 29b 页)
刺缪公之不弘者也 万章
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 (第 30b 页)
万章
问孟子言士之不寄公食禄于诸侯是如之何也孟子
曰不敢也至非礼也者孟子答之以为士之所以不托于诸侯者以其不 …… (第 30b 页)
敢臣之也
以宾礼之而已盖为诸侯于诸侯有宾道焉士之于诸侯则臣道也有臣之道故不敢托也如托于诸侯则非
礼也 万章
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 (第 30b 页)
万章
又问孟子士既穷而无禄如国君馈赐之以粟则可受之乎曰受之孟
子以为可受之也受之何义也 (第 30b 页)
万章
又问受之是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孟子又答云君之于民固当
赒其穷乏况为士乎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 (第 30b 页)
万章
又问谓国君周之则受之也君所赐则不受是如之
何曰不敢也孟子又答之以为是不敢也曰敢问其不敢何也 (第 30b 页)
万章
又以此问之曰抱阙击柝者至恭也孟子 …… (第 30b 页)
士者是无常职事若空见赐于君者是
以为不恭故不敢受也以其受与不受特在义之而已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 万章
又问以谓国君
馈之以粟则可以受之不知可以常继续而馈之与曰缪公之于子思至可谓悦贤者乎孟子又答之言鲁缪 …… (第 31a 页)
之贤而不能举而用之又不能以禄养之可谓为能悦贤者乎言不可为悦贤之君也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
如何斯可谓养矣 万章
又问国君今欲养贤如之何可以谓之养也曰以君命将之至王公之尊贤者也孟子 …… (第 31a 页)
时之弊者焉注托寄也谓若寄
公○正义曰案礼记大丧服云君之丧未敛为寄公者是也注九男二女更不复说)


   万章
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注问诸侯聘请而夫子
不见之于义何取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 (第 31b 页)
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
也注在国谓都邑也民会于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
之曰草莽之臣莽亦草也庶众也庶众之人未得为臣
传执也见君之质执雉之属也未为臣则不敢见之礼
万章
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
见之何也注庶人召使给役事则往供役事君召之见
不自往见何也曰往役 (第 32a 页)
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
之也何为也哉注孟子曰庶人法当给役故往役义也

庶人非臣也不当见君故往见不义也且君何为欲见
而召之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注 万章
曰君以是欲
见之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
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注孟子曰安有召 …… (第 32b 页)
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
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
往也注已说于上篇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注 万章
问招
虞人当何用也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 …… (第 33a 页)
履小人所视注诗小雅大东之篇
底平矢直视比也周道平直君子履直道小人比而则
之以喻虞人能效君子守死善道也 万章
曰孔子君命
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注俟待也孔子不待驾
而应君命也孔子为之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 …… (第 34a 页)
贽见音现注及下往见见君皆同如底诗作砥同之履切)(正义曰此章言君子之志志于
行道不得其礼亦不苟往者也
万章
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第 34b 页)
万章
问孟子所以不见诸侯其义谓何孟子曰
在国曰市井之臣至礼也孟子答之以谓凡在都邑谓之市井之臣在郊野谓之草莽 …… (第 34b 页)
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又诸侯世子执纁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卿执羔大夫执
雁士执雉是所以为贽也 万章
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 (第 34b 页)
万章
又问孟子曰庶人
于君召之给役则庶人往就其役事今君欲见召之乃不往者是如之何也 (第 34b 页)
万章
见齐王召孟子孟子不往所
以有是问之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孟子答之曰庶人往应其役是其义当往也以其庶人于君 …… (第 34b 页)
之役故也往而见君者是不义也以其庶人非臣也义不当往见君故也且君之欲见之也者何为也哉孟子
又以此问 万章
言且国君所欲见之者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第 35a 页)
万章
答之曰君之所以欲见之者
是为多闻又为其贤有德也曰为其多闻也至而召之也孟子又曰如是为其多闻也者则虽天子 …… (第 35a 页)
说于上篇矣此更不云曰敢问招虞人何以 万章
见孟子言齐景公招虞人之事遂因问之曰招虞人当用何
物而招之曰以皮冠庶人以旃至贤人乎孟子以答之曰招虞人当 …… (第 35b 页)
贤人所以不往见于诸侯者是所守以义而为众人所矜式耳 万章
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
(第 36a 页)
万章
又问孟子以谓孔子常于君命召则不敢坐待驾而后行如此则孔子诚为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
而以其官召之也孟子又 …… (第 36a 页)
云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此乃国风东方未明之章文也笺云群臣颠倒衣裳而朝人又从君所来而召
之也)


  孟子谓 万章
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
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注乡一乡之善者国一国之 (第 36b 页)
善者天下四海之内各以
大小来相友自为畴匹也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
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

世也是尚友也注好善者以天下之善士为未足极其
善道也尚上也乃复上论古之人颂其诗诗歌相近故
曰颂读其书者犹恐未知古人高下故论其世以别之
也在三皇之世为上在五帝之世为次在三王之世为
下是为好上友之人也音义(好呼报切下同)(正义曰此章言好高慕远君子
之道乐其崇茂者也孟子谓
万章
曰至是尚友也孟子谓 (第 37a 页)
万章
言一乡之中有其善者所友斯亦一乡之善士
者也一国之中有善士所友者亦一国之善士者也天下于四海之内有其善士 (第 37a 页)
  告子章句上注告子者告姓也子男子之通称也名
不害兼治儒墨之道者尝学于孟子而不能纯彻性
命之理论语曰子罕言命谓性命难言也以告子能
执弟子之问故以题篇疏(正义曰此篇首论告子言性所以次于 万章
问孝之
篇者以其为孝之道其本在性也故此篇首以告子之言性遂为篇题次 (第 1a 页)
万章
不亦宜乎此篇凡三十 (第 1a 页)
见削欤故曰削何可得欤盖百里奚知虞公之不可
諌而去之秦而缪公释其囚授之以国政号曰五羖大夫是其事也又说于 万章
首卷之未详矣曰昔者王豹
处于淇上至识之者髡又曰往日卫之善讴咏者王豹居于淇水而河西之人皆善讴齐之善歌咏 (第 18b 页)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

也注不仁得国者谓象封于有庳叔鲜叔度封于管蔡
以亲亲之恩而得国也虽有诛亡其世有土丹朱商均
天下元子以其不仁天下不与故不得有天下焉疏(正义
曰此章言王者当天然后处之桀纣幽厉虽得犹失不为得者也孟子曰不仁而得国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
未之有也者孟子言世有不仁之人而得其国而为君者有之矣不仁之人而得天下而为王者未之有也是
以桀纣幽厉虽得而终亦失之亦且不为者也注象封有庳叔鲜叔度封于管蔡与丹朱商均者○正义曰云
象封有庳孟子于
万章
篇言之详矣云叔鲜叔度者案世家史记云管叔鲜蔡叔度周文王子而武王之弟也
武王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 …… (第 11b 页)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注迟迟接淅说已见上
篇言矣此不复说焉音义(淅先历切解见 万章
章句)(此章盖言孔子周流不遇
则去者也其说俱见上篇)


  孟子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注 …… (第 14b 页)
之者○正义曰此
谓公孙丑疑曾子为非义而乃不知脍炙所同羊枣之所独而曾子之心言之是或一于孝道故云然也)
万章
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
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注孔子在陈不
遇贤人上下无所交 …… (第 36b 页)
子思故旧也周礼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故曰吾党之士
万章
怪孔子何为思鲁之狂士者也孟子曰孔子不
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
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 …… (第 37a 页)
注中道
中正之大道也狂者能进取狷者能不为不善时无中
道之人以狂狷次善者故思之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
矣注 万章
曰人行何如斯则可谓之狂也曰如琴张曾
晰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注孟子言人行如此三人 …… (第 37a 页)
曰师也辟故不能纯善而称狂也又善鼓琴号曰
琴张曾晰曾参父也牧皮行与二人同皆事孔子学者
也何以谓之狂也注 万章
问何以谓此人为狂曰其志
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注
嘐嘐志大言大者也重言古之人欲慕之 …… (第 37b 页)
贼也注憾恨也人过孔子之门不入则孔子恨之独乡
原不入者无恨心耳以其乡原贼德故也曰何如斯可
谓之乡原矣注 万章
问乡原之恶何如曰何以是嘐嘐
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
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 …… (第 38a 页)
故阉然大见爱于世
也若是者谓之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
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注万子即 万章

也孟子录之以其不解于圣人之意故谓之万子子男
子之通称也美之者欲以责之也万子言人皆以为原
善所至亦谓之 …… (第 38b 页)
有科人有等级中道为上狂狷不合似是而非色厉内荏乡原
之恶圣人所甚反经身行民化于已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之谓也 万章
问曰孔子在陈至何思鲁之狂士 (第 40a 页)


问曰孔子在陈国有厄不遇贤人上下无有交者乃叹曰盍归乎来言我党之为士进取于大道而不得其
中道者也亦以不忘 …… (第 40a 页)
应进退者也孔子岂不欲中道者
而与之哉不可以必得中道之人故思念其次于中道者为狂狷者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万章
又问孟子
曰人行当何如则斯可谓之狂矣曰琴张曾晰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孟子又答之曰如琴张曾晰牧皮三
人者 …… (第 40b 页)
进取者也牧皮经传并无所见大抵皆学孔子而行有同于曾晰琴张二人耳此孟子所以皆谓之狂士何以
谓之狂也 万章
又问何以谓此三人为之狂士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至乡原德之贼也者孟子
又答之曰其志嘐嘐然大言乃曰 …… (第 41a 页)
室者是则恨之矣此亦见孔子自非乡原之徒者无不与之也所
以思于中道而不可得则思其狂狷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万章
又问何如则谓之乡原者矣曰何以是嘐
嘐也至是乡原也孟子又答之曰乡原之人其言何以是嘐嘐然若有大也以其言不 …… (第 41a 页)
凉凉而生于今之世无所用之乎以为生斯世也但当取为人所善则
可矣故阉然大见媚爱之于世也者是则谓之乡原者矣 万章
曰一乡皆称原人焉至何哉者 (第 41b 页)
万章
不解孟子
之意故问之曰如一乡皆称为原善之人是无所往而不为善人矣孔子乃以为有贼害于德是为德之贼者
何为 (第 41b 页)
 (声/)

楚人救卫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音注(畀与也畀宋/怒楚使战也)
 (古者觌文匿武修其训典序成而不至于是乎有攻/伐之兵故孟子谓 万章
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
 (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曹伯嬴/者未狎晋政莫知所承晋文不修词 (第 3a 页)
传语證之晚
又得十八占称天子则曰县官尝疑汉杜子夏之学窃
以为卜商但尝言诗未闻明易案钦邺与邓彭祖王商 万章
禽庆之徒皆字子夏二杜于易未闻师授孙氏之 (第 9b 页)
哉如以其志
则是率天下而利也观孟子所以告之者反复曲折
辞气不迫而亦不厌焉亦可窥夫所养之至者矣

   万章
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
之何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
问之曰何为不祀曰 …… (第 40a 页)
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不
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
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万章
之问意者宋之君臣见孟子谈王政而以为迂
阔迟久之事惧王政之利未见而齐楚之祸立至故
以为疑也嗟乎为是说者 (第 4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说卷五       宋 张栻 著

   万章


   (第 1a 页)
万章
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
曰怨慕也 (第 1a 页)
万章
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
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
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 …… (第 1a 页)
对以在邦
无怨在家无怨而易曰乐天知命故不忧舜亦有怨
与忧乎噫明乎此而后知圣人之心天之所为者也

   万章
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
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 (第 3b 页)
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
告也 万章
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
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第 4a 页)
万章
曰父
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象曰
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
朕二嫂 …… (第 4a 页)
然不以
为忧象喜而舜疑之不以为喜则在我之诚先不笃
矣岂圣人之心也哉故周公不知管叔之将叛是大
舜此心也 万章
犹未之识意以为忧或可也喜其伪
乎孟子于是引子产之事子产虽未足以进乎圣贤
之事业然其不以诈待校人之心则 …… (第 5b 页)
南面而已盖此心也

   万章
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
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第 6b 页)
万章
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
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
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 …… (第 6b 页)
   万章
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
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
谆谆然命之乎曰否 …… (第 11b 页)
也朝觐讼狱讴歌之所归是天命之所归也
玩此章则圣人所谓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者殆可得而究矣

   万章
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 (第 13b 页)
禹所荐故终其冢宰之事三年丧毕避启箕山天
下归启益固得其所也而以私意得失轻重圣贤何
其不之思欤

   万章
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不
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
其道也禄之以天下 …… (第 18b 页)
攻也造攻者桀也诛之者天也而伊尹则相汤始
于亳而往征之然则其伐夏也何有哉奉天命以讨
有罪而已矣

   万章
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 …… (第 22b 页)
  众人不知有命故于其无益于求者强求而不止若
贤者则安于命矣知命之不可求也故安之若夫孔
子所谓有命者则义命合一者也故孟子发明之曰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非圣人择礼
义而为进退圣人进退无非礼义礼义之所在固命
之所存也此所谓义命之合一者也然则谓主痈疽
与侍人瘠环者何其不知圣人之甚哉于卫主颜雠
由与夫微服而过宋之时主司城贞子二子盖亦两

国之贤者敬慕夫子而为之主非夫子之求之也观
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此泛言观人之
法岂独为人臣者所当知为人君者尤当明此义也
苟能以其所主观远臣以其所为主观近臣则远近
交见而无蔽于耳目之私矣孟子因论孔子而及于
此实观人之要也

   万章
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
牛以要秦缪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 …… (第 24a 页)
  战国之际好为此论以污贤者此非特疾贤恶善之
意盖其所为类此而欲借贤者以自班耳故孟子反
复详辨以救其流也百里奚虽霸者之佐然不可不
谓之智者也知虞公之不可谏而不谏知虞亡不可
救而去之知秦缪公可与有行而相之相秦而显其
君于天下以是数者观之非智不能也而肯自鬻以
成其君乎成之为言求成之成定交之谓也自鬻之
事虽乡里知自好者不为也使奚为之则其人可见

矣岂复能为前数者哉虽然百里奚不谏虞公而去
之可得谓之忠乎传曰百里奚愚于虞而智于秦盖
百里奚不得用于虞在不必谏之地也故知其不可
谏而不谏亦不忍坐待其亡以为仇雠之民故引而
去之此所以为智也不然百里奚在当谏之地而不
谏则是不忠之臣也而何以为智乎

   万章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 …… (第 25b 页)
云去其籍矣又更秦绝灭之馀周官
之书存者无几矣今之所传先儒以为杂出汉儒一
时之傅会是不可不考也

   万章
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
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
也有友五人焉乐正 …… (第 33a 页)
交而泰治亨矣

   万章
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曰却之却之
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
后受之以是为不 (第 36a 页)
恭故弗却也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
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
曰今有
禦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
禦与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 …… (第 36a 页)
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
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读孟子此章所以荅 万章
者反覆曲折可谓义之精
矣问交际何心则曰恭盖交际之道主乎恭也问却
之何以为不恭则以谓尊者有赐若念其取之 (第 37a 页)
义与
不义而后受则非所以敬事乎其尊者也吾知不虚

其赐我之意而已岂暇问其所自哉若夫 万章
之说
以心却之而以他辞无受则是乃不恭之心而辞何
为乎然而其受也必交以道而接以礼使交之不以
道而接之不 (第 37b 页)
以礼则固有所不受矣于齐馈兼金百
镒而不受是亦尊者之赐也然未有辞则是货我而
已其交也固非道其接也固非礼此所为不受也盖
亦非为其取之不义之故初亦无害乎交除之恭也 万章
于此有疑焉谓有人于此禦人以兵而得货然 …… (第 37b 页)
所谓大憝有国者之所必禁不待教令而诛
者三代之法同不必设辞而可知者居今之世其法
为甚著奈何而可受其馈乎 万章
谓既以为不可则
今之诸侯以非道取民与此何异而君子以善其礼
际而受之可乎孟子谓事固有轻重若以为有王者 …… (第 38a 页)
辞受取与皆天下正理过与不及为失其正理则均
也鲁之习俗必猎较而后以祭孔子仕于鲁亦不违
也而况于受其赐乎 万章
闻是言则又疑孔子之仕
所事者道而何猎较为也孟子以为孔子于宗庙之 …… (第 38b 页)
簿正
盖四方之食非簿正之常典故也然于猎较而供祭
之事犹有所未废盖由簿正之事而正之其施设则
有次第矣而 万章
以为既不能遂尽正之则曷为不
遂去孟子谓为之兆也为之兆者正本开端而为可
继者也圣人之为如天地之化不疾不 …… (第 39a 页)
   万章
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
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第 41b 页)
万章
曰君
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
固周之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曰敢
问其不 …… (第 41b 页)
舜也使
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
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万章
所谓托于诸侯盖以为士虽不得行其道而托 …… (第 42a 页)
   万章
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
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
见于诸侯礼也 (第 44a 页)
万章
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
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
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 …… (第 44a 页)
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
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万章
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
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


   (第 45a 页)
万章
问不见诸侯何义孟子告之以庶人之常分既
不传质为臣则其不敢见宜也 (第 45a 页)
万章
谓既自比于庶
人庶人固有召之役而往役矣岂有君欲见而不往 …… (第 45a 页)
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诗人之意以为大道坦然
君子则能由之而小人亦将视以从也 万章
又以孔
子不俟驾之说为疑孟子谓孔子仕于朝君以其官
而召之是以不俟驾也立其朝而任其事则有常守
固与在草 (第 47a 页)
野异矣不俟驾之义微孟子孰能明之

  孟子谓 万章
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
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 (第 47a 页)
  曾子不忍食羊枣之意爱敬之笃不死其亲者也亲
之所嗜见之而不忍食焉推是一端则凡其日用之
间所以感发于其亲者多矣常人于其亲日远而日
忘矣惟君子则不然亲虽日远而其心不可泯也故
虽事事物物之间亲心之所存者吾亦存之未尝忘
而况于其言行乎此之谓不死于其亲或曰屈到嗜

芰于其终也命家老我死必荐芰而屈建命去之然
则非邪盖于亲之所嗜而不忍食此其爱亲之心也
至于祭祀则有常物事神之礼不可以紊屈建不敢
以私意事其亲而祭之以礼未为失也然使建也而
能体曾子不忍食羊枣之意则其不荐也义固当然
然其精微曲折之间必更有以处者读其命去之之
辞则伤于太劲而于亲爱亦未免为有害也

   万章
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 (第 83a 页)
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
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
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晰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嘐嘐远大之意)曰古之人古之
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
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
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
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踽踽犹区
区凉凉犹栖栖)
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
(阉然顺媚之状)是乡原也 万章
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
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
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 …… (第 84a 页)

为己得其中以为生乎斯世而为斯世之事人以为
善斯可矣故阉然顺于当世使当世悦之以是为中
庸故曰乡原也 万章
疑其既称一乡之善人则无往 (第 86a 页)
又均也遍也见上)
(说文视行貌亦作徇又逡巡却退貌贾谊过秦论作遁巡亦作逡遁平当赞逡遁有耻遁音巡亦作循 万章
逡)
(循甚惧毛晃案礼部看详连绵字可以两押或可倒押者许令收入如两字一义若曈昽喔咿涟洏哇咬之类两字一物 (第 9b 页)
 不以国与人世子母弟非国与人可得而杀也父子

 天性也兄弟天伦也非其父不父兄不兄而谁敢杀
 乎昔者 万章
尝问孟子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
 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以为仁人
 之于弟也不藏怒不宿怨亲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