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法制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法華部類
華嚴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周霄意在孟子难仕故两设问以探其情孟子指出道
字谓古人汲汲皇皇欲仕之心无非为道却恶不由其
道而仕不由道而仕与钻穴隙之类丑极矣与妾妇以
顺为正者均自负为有本领有神通不知有道之所唾
弃而羞称之也久矣 或曰田非必能不失失田亦未
必即废祀只自心皇皇不自安耳失位不祭须想他孝
不能殚即忠不能伸处使吾亲生我之身无补于世所
以不能宴然若硬说失祭则未仕以前岂无所以致孝

于祭必欲得位而后致祭则终身不仕如颜闵诸人将
遂不得为孝子有是理哉礼王制曰士有田则祭无田
则荐何必专患无田 君子非不欲仕至于道所不可
则虽不敢以祭不敢以宴亦有所不恤盖辱身苟仕虽
不废祭僇亲实甚此识者所当谨也

  彭更问曰章

  彭更疑传食 万章
疑受馈所见极正愚谓有孟子之志
则可无孟子之志则一苏张而已矣孟子曰无伊尹之 (第 9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近指卷十八

  容城孙奇逢撰

   万章
章句上

  舜往于田章

  大舜一生心事孟子以怨慕二字括之怨慕二字不宜
分析看慕即含蓄在怨内如穷 (第 1a 页)
人无所归人悦之好
色富贵无足以解忧是孟子设论以推极其心摹写徘

徊自问负罪引慝一段笃挚情况正所谓怨慕也怨非
正情之发然怨而慕则大舜之独见精微处圣孝所以
淋漓千古耳 存疑曰怨慕二字相因方未得乎亲时
则怨慕两字俱当用及既得乎亲时只当用慕字故孟
子告 万章
始曰怨慕终只曰慕

  娶妻如何章

  孟子只欲发明圣人处变之心故就事论事如此真西
山云使有是事处 (第 1b 页)
之不过如此真善读书按四岳荐舜

曰烝烝乂不格奸益之称舜曰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
则舜之为庶人已能顺其亲使不至于奸矣况尧既举
而用之使百官事舜于畎亩之中岂容象得以杀兄而
使二嫂治其栖乎孟子当日不辩 万章
之失者盖不能
一一辩世俗传讹之迹直有以发明圣人处变之心务
使学者得圣人之心以维天理人情之至则其事之前 …… (第 2a 页)
  何以见为天之所与第观之民之所归而已天民一理
天实以民为视听从来得天下者未有以劫制百姓攘

夺神器而可称为天与者此章虚翻实證却是确然不
易之理 顾泾阳曰此章问答甚奇善读书者当会其
意尧以天下与舜典谟记载经孔子删定何须要问
亦见得做此事非薄其子而厚他人或以为可得而
与则亦将以为可得而取以为可得而取则亦将以为可
得而夺与而取 (第 3b 页)
顺也犹可言夺而与逼也不可言故特
寻这个话柄做个疑端孟子答得却又大奇只说天子
不能以天下与人恰著 万章
心事于 (第 3b 页)
万章
就不能二 …… (第 3b 页)
  此篇书九章多口传无据孟子却都按事考时究情
搜理一一有徵看辩尧舜禹处便消天下后世篡弑
之祸辩伊孔奚处便遏天下后世污辱之风其于世
道人心维系最大

   万章
章句下

  不视恶色章 (第 6b 页)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
(梁惠王下)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离娄下)

  右以理言事物所当然之则也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 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并 万章
上)
富贵在天(颜渊)若夫成功则天也(梁惠王下) 吾之不遇鲁
侯天也(梁惠王下)

  右以分定言 …… (第 2b 页)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中庸十七章) 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贤则
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并 万章
上)

  右以主宰言

  愚谓凡自天意而言者皆以主宰言孔子重言天 …… (第 3a 页)
  愚谓中庸正言理而气在其中语则约举其槩也


  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万章
上)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
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
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尽心上) …… (第 6a 页)
  愚谓颜渊蚤死是得气之短者伯牛恶疾是又于
气之短者之中得其乖戾不和者皆于莫之致而
言命若桓魋作乱而果得死则死于桎梏而非正
命矣子夏亦引夫子之说而以命言固非圣言之
本旨也

  得之不得曰有命 (万章
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尽心上)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
命何(宪问) 赐不受命( …… (第 6b 页)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离娄上)

  右汎以事理言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万章
下)
孔子进以礼退以 (第 46b 页)
(万章
上)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

  之(告子上) 无礼义则上下乱(尽心下)

  右主乎一事而言 (第 46b 页)
  天下大悦而将归已视天下悦而归已犹草芥也惟舜
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
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㡳豫而天下化瞽瞍㡳
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离娄上) 大孝终
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子于大舜见之矣 孝子之至
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
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此之谓也(并 万章
上) 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告子下) 武王
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
也 践其位行其 …… (第 48b 页)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

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
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
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孙丑上) 伯夷圣
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
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
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
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
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

力也 (万章
下)

  右以德行造极言

  愚案孔子之圣以全体言三子之圣以一节言
又案孟子之赞孔子自其知行兼备 (第 55a 页)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

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
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
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中庸三十章) 孔子之谓
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
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
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
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万章
下)

  右兼德行学业言 …… (第 25b 页)
  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
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
知君之犬马畜伋盖自是台无馈也 缪公亟见于子
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
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并 万章)
  右圣贤交际之道 …… (第 36a 页)
  愚案夫子之告子贡者是兼才能德行而言所谓
因其材而笃之也其告子路者是专主人伦而言
所谓因其失而救之也

  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 上士倍中士中士倍
下士(并 万章
下)

  右以爵禄言

  馀如无罪而杀士亦是专指在位者言之与此类 …… (第 51a 页)
  愚谓论其人则皆以资质言也论其事则此以设
施言也

  狂狷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枉者进取狷者有所不
为也(子路)  万章
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 …… (第 52b 页)
  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
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

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
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
乡原也 万章
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
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
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 (第 54a 页)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传二章) 穆穆文
王于缉熙敬止(大学传三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
律天时下袭水土(中庸三十章)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

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
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万章
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
𤼵愤 …… (第 17b 页)
  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
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
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
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
云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
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

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
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
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万章
上) 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吾于武城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尽心下 …… (第 32a 页)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不贰过(雍也)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公孙丑上) 太甲悔过自怨自


  艾于桐 (万章
上)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宪问) 君子之
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见不 (第 47a 页)
  愚谓孟子自教而言故先父子中庸自政而言故
先君臣中庸不言亲义别序信而道之一字足以
兼之矣 又案大学止善之目于五品遗其二则
欲人推类以尽其馀也中庸君子之道四于五品
遗其一则道所当然非所求之闺门妇女也夫妇
之别必君子道之使由之岂待以责彼之道自责



  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
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
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
命矣号泣于旻天于 …… (第 2a 页)
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
信而喜之奚伪焉 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
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
曰舜流共工于
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
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 …… (第 3b 页)
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
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
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并 万章
上) 小弁
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
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 …… (第 4a 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
犹告也(离娄下)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
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
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
告也 万章
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
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第 5b 页)
(万章
上) 汤
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
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 …… (第 5b 页)
也以天下
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
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
(万章
上)

  右以其不可变者言之

  父子(又见孝弟类) …… (第 7a 页)
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
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
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万章
上)

  右专明禅受之义

  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
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 …… (第 11a 页)
殷周继其义一也 (万章
上)

  右兼明继禅之义

  君道(又见治道王道)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 …… (第 12b 页)
  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
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
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
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
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万章
下)

  右以亲疏势分言 …… (第 26a 页)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
(微子) 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

年仲壬四年大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
大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
训己也复归于亳 (万章
上) 伊尹曰子不狎于不顺放大
甲于桐民大悦大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
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曰 …… (第 28a 页)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
善柔友便倿损矣(季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
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君子以

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无友不如己者(学而) 一
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
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
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万章
下)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
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
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 …… (第 32a 页)
其义一也 (万章
下)

  右自交友而言之

  愚谓不可有挟者交友之诚主乎敬信者交友之
本车马不拜者交友之义不可则 …… (第 34a 页)
  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尽心上)

  右明待贤之礼

  愚案此章是君交乎臣所主者在爱敬之实 万章
问交际一章是臣交乎君所主者在礼义之正若
缪公之于子思亟问亟馈鼎肉是知爱敬而不知
所以爱敬之道子思以为 …… (第 42a 页)
  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孟子
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
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
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
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

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
是时孔子当阨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观近臣
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
瘠环何以为孔子 (万章
上)

  右圣人亲贤之实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
也惟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 …… (第 44b 页)
  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
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

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
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
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
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公孙丑下) 士之不
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
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万章
曰君馈之粟则受之
乎曰受之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曰周之 …… (第 55a 页)
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
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
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万章
下) 孟子去齐
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曰非也于崇
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 …… (第 56a 页)
  愚谓仕不受禄与不受万钟则义之中有见几之
智孟子之于齐宋薛子思之于鲁缪公则义之中
见交际之礼传食诸侯一章则言人之有功者我
当食其人主于食人者而言也不素餐兮一章则
言见食于人者必有功于人主于食人之食者而
言也是皆孟子自道之辞所以解门人之惑者如

万章
问交际一章亦兼辞受之义与交际之礼
而言之而阙文疑义居多故不具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 (第 58b 页)
其义也非其
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
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万章
上)
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公冶长) 陈
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 (第 58b 页)
指齐之历山濮之雷夏为舜耕渔之地或又指会稽上虞牛羊村百官渡为舜所居其谬殊甚舜本虞帝之名一徙成市再徙成都 万章
云谋盖都君而皇甫谧遂以都君为舜之字路史云目瞳重曜故曰舜而字 (第 3b 页)
 尝不载特王肃所传本偶轶之耳且北齐颜之推谓
 仲尼门徒颜氏居八若去何则少一人矣至于孟子
 弟子若乐正子 万章公
孙丑之徒亦宜祀之两庑之
 间即宋明诸儒亦多缺略而闽中郡邑好祀文昌魁
 星二宿以为文明之象此出何典然且 (第 17a 页)
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 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
(赵氏曰凡二百六十一章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韩子曰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 (第 5a 页)
没其徒 万章公
孙丒相与记轲所言焉耳愚按二说不同史记近是)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
汤汤以是 (第 5a 页)
饿
死伊尹有莘之处士汤聘而用之使之就桀桀不能用复归于汤如是者五乃相汤而伐桀也三圣人事详见
此篇之末及 万章
下篇)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
民以来未有孔子也(班齐等之貌公孙丑问而孟子答之以不同也)曰然 (第 18a 页)
宾师有事则
王自来见或自往见王若召之则有自尊之意故不往见也答陈代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此以在他国而言
万章
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此以在其国而言也读疑孟辨曰孟子固将朝王矣而王以疾要之则孟子
辞不往其意若曰自我而 (第 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集疏卷九     宋 蔡模 撰

   万章
章句上(凡九章)

   (第 1a 页)
万章
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
曰怨慕也(号平声○舜往于田耕历山时也仁覆䦌下谓之旻天号泣于旻 (第 1a 页)
天呼天而泣也事见虞
书大禹谟篇怨慕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
万章
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
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
舜往于由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 …… (第 1a 页)
山之篇也信诚也诚如此诗之言也怼雠怨也舜父顽母嚚常欲害舜告则不听其娶是废人之大伦以雠怨
方父母也)
万章
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
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妻去声○以女为人
妻曰妻程子
(第 3a 页)
曰尧妻舜而不告者以君治之而已如今之官府治民之私者亦多) 万章
曰父母
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象曰谟
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
二嫂 …… (第 3a 页)
情自有所不能已耳 万章
所言其有无不可知然舜之心则孟子有以知之矣他亦不足辩也程子曰象忧亦
忧象喜亦喜人情天理于是为至)
曰然则 …… (第 4a 页)
集疏曰或问
诸说如何朱子曰程子所谓人性天理于是为至者尤为精切学者所宜反复而深思未易草草领略也其所
万章
之言则林氏论之为详然学者正欲识得舜之心耳此亦不足深论也林氏曰司马公以为是时尧将
以天下禅舜瞽象虽愚亦 …… (第 4b 页)
矣苏
氏以为舜之侧微已能使瞽象之不格奸矣岂至此而犹欲害之哉以此皆疑孟子之误惟程子以为此非孟
子之言乃 万章
传闻之误而孟子有不暇辨耳是数说者恐其皆未安也盖天下之事有不可以常情测度者
使瞽象而犹知利害之所在则亦 …… (第 4b 页)
也得)○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
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放犹置也置之于此使不得去也 万章
疑舜何不诛之孟子言舜实封之而或者误以为放也) (第 5b 页)
万章

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
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
庳有庳之 …… (第 5b 页)
鲧禹父名方命圯族治水无
功皆不仁之人也幽州崇山三危羽山有庳皆地名也或曰今道州鼻亭即有庳之地也未知是否 万章
疑舜
不当封象使彼有庳之民无罪而遭象之虐非仁人之心也藏怒谓藏匿其怒宿怨谓留蓄其怨)
敢问
或曰放者何谓 …… (第 6a 页)
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天下者天下之
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万章
问而
孟子答也)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谆之淳反○万章问也谆谆详语之貌)
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 …… (第 9a 页)
秦被褐食牛期年穆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史记所传自相矛盾如此盖得
之于好事者此正 万章
之所疑也伊尹以割烹要汤百里奚以食牛要穆公皆圣贤出处之大节故孟子不得
不辩或问此章之说朱子曰范氏详且明 …… (第 19a 页)
遇获禽为能甚者敢自诬于圣贤欲借以行其私如伊尹割
烹要汤孔子主痈疽瘠环百里奚自鬻于秦其见愈卑其论愈下虽 万章
之徒亦不知其为非而犹不免于疑 (第 19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集疏卷十     宋 蔡模 撰

   万章
章句下(凡九章)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 …… (第 1a 页)
之为不恭何哉曰尊
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
不恭故弗却也(却不受而还之也再言之未详 万章
疑交际之间有所却者人便以为不恭何
哉孟子言尊者之赐而心窃计其所以得此物者未知合义与否必其合义然后可受 …… (第 9b 页)
也)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
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
以为彼既得之不义则其馈不可受但无以言辞间而却之直以心度其
不义而托于他辞以却之如此可否邪交以道如馈赆 …… (第 9b 页)
之如受阳货烝服之类也) 万章
曰今有禦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
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禦与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
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是不 …… (第 10a 页)
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与平声憝书作
憝徒对反○禦止也止人而杀之且夺其货也国门之外无人之处也
万章
以为苟不问其物之所从来而但
观其交接之礼则设有禦人者用其禦得之货以礼馈我则可受之乎康诰周书篇名越颠越 …… (第 10a 页)
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与平声○
此因孔子事而反覆辩论也事道者以行道为事也事道奚猎较也
万章
问也先簿正祭器未详徐氏曰先以
簿书正其祭器使有定数不以四方难继之物实之夫器有常数实有常品则其本正矣彼 …… (第 11a 页)
质与贽同○传通也质者士执雉庶人执鹜相见以自通
者也国内莫非君臣但未仕者与执贽在位之臣不同故不敢见也)
万章
曰庶人召之役
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 …… (第 15a 页)
诗作砥之履反○诗小雅大东之篇底与砥同
砺石也言其平也矢言其直也视视以为法也引此以證上文能由是路之义)
万章
曰孔子君
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
而以其官召之也(与平声○孔子方仕而任职君以其官 …… (第 16b 页)
解件件
判作两边去孟子平日受用便是得此力今观其所言所行无不是如此初间见梁惠王便劈作两边去)

孟子谓 万章
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
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言已之善盖于一乡然后 (第 17a 页)
獧者行之过模按论语公冶长篇曰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万章
问)曰如琴张曾晰牧皮者孔
子之所谓狂矣(琴张名牢字子张子桑户死琴张临其丧而歌事见庄子虽未必尽然要必有 …… (第 20a 页)
何以谓之狂也 (万章
问)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嘐火交反行去声○嘐嘐志大言大也重言古之人见其 …… (第 20b 页)
故乡里所谓愿人谓之乡原孔子以其似德而非德故以为德之贼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
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万章
又引孔子之言而问也)曰何以是嘐嘐也言
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
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 …… (第 21a 页)
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此是乡原本情又曰乡原为他做得好便人皆称之而不知其有无穷之祸
如五代冯道者真乡原也)
万章
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
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原亦谨原之称而孔子以为德之贼 (第 21b 页)
万章
疑之) (第 21b 页)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
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

   万章


  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 …… (第 27b 页)
  禹避舜之子于阳城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舜禹益相去久远

  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

   万章


  晋平公之于亥唐也

  曰郤之郤之为不恭何哉 (第 28a 页)
  狂士志意嘐嘐然辽远高大顾虽不得其中若圣人
与居亦可以近于道矣然其言不顾行行不掩言欲
与成章传道法则后世则不可也夫子欲成就后学
以传道于来世何用思其狂士乎不得中行之士而
思其次此本孟子荅 万章
之语注文变其文而用之
(第 10b 页)
万章
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
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荅曰 (第 10b 页)
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
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
次盖 万章
所问本无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之语
止以孔子思狂士为问孟子乃是就其所问以荅之
(第 11a 页)
万章
之问与此经文既已不同孟子之荅 (第 11a 页)
万章

亦不可施之于此也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此乃思其狂狷也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
所以裁之却是 (第 11a 页)
  臣无可叛之君子无可离之父舜事瞽瞍虽屡遭捐
阶覆井不测之危宁守死而不去诚无离之之理也
匡章仅能无世俗所指五不孝之名便谓己之所以

待父者为是父之所以待己者为非离而去之终身
不养而又屏弃妻子已亦不受其养雠怨其父以至
于此岂非不孝之大者乎孟子乃与之游又从而礼
貌之又以语言宛转周护之亦岂徒然也哉盖欲渐
摩诱化使之改过迁善而已学者于此宜深味之

   万章


  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注胥相视也

  解胥为相视帝将相视天下而迁之焉不成文理况 …… (第 9b 页)
  孟子言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又言年已七十所指
之事亦已详矣未可谓之无据也注文盖见孟子之
言与史记所载有所不同故有此说史记言晋献公
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姬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
楚鄙人执之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
以五羖羊之皮赎之授以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由是
言之乃是晋虏百里奚以为媵于秦非百里奚自之
秦也孟子言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似与史记

不同其实未尝不同也读此章者当以知虞公之不
可谏而去为句去为去位也之秦年已七十矣则与
晋虏秦赎自不相妨不必言已无所据

   万章


  晋平公之于亥唐也○注阙

  中原古注本无之字有则似为文备宜取集注本为


  曰郤之郤 (第 13b 页)
之为不恭何哉○注郤不受而还之也再言

之未详

  二郤之一必为衍然孟子荅 万章
之问止是言交际
主恭未尝言其有所赐与 (第 14a 页)
万章
便以郤之为问意不
相承必有断简不可考也

  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注 (第 14a 页)
万章
以为彼既得之不义
其馈不可受但无以言语閒而郤之直以心度其不义
而托于他辞以郤之

   (第 14a 页)
万章
一问中二曰字必有一为衍者而注文今为是 (第 14a 页)
有为其国既不得有为与不知朝政同亦得言放也与
放流之放不同者彼困苦拘幽之此乃富贵安佚之也 万章
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章

禹之传子启贤也太甲颠覆则有放桐之训及其悛改
然后以冕服迎之可知传子亦不可 …… (第 4b 页)
万章
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章

割烹要汤自鬻要秦穆凡为此说非是谓古人不肖正
谓此等不足为耻辱不害其为建 …… (第 5a 页)
孟轲所以自道 万章
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章

割烹主痈疽两好事者之说原不以伊孔为非圣人正
谓大人欲速其功迂儒不通世变苟 …… (第 6a 页)
徒四者食八人至五人五等人与
此五等农夫相当故不言其馀四者
又疏云府食八人史食七人胥食六人徒食五人 万章
问曰敢问友章

国语孟献子有斗臣五人韦注捍难之士按孟子称有
友五人疑即此是
路史费今河南缑氏滑都扶味 …… (第 9a 页)
为高是知有尊贤不知有贵贵也既非天理即人
心不服不能夺世主崇高自恃之心适足使尊贤之义
不得伸于天下 万章
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章 …… (第 9b 页)
礼者二句

圣心无迹以礼为之迹迹由圣心而生所谓动容周旋
中礼圣人亦自学礼中心安焉好之乐之表里如一 万章
问曰孔子在陈曰章

既有琴张曾晰牧皮等矣何以言又不可得不可得者
虽有其人而不能身体圣人之教以传道如颜 (第 29a 页)
切亦作□释云食也黄帝始炊谷为之又父远切见阮字韵)
(无贩切亦作万释云十千年诗注万舞千舞也亦州名又姓 万章)
  曼(引也诗孔曼且硕注
长也广也又模官切见欢字韵)
(引车也又武远切见阮字韵)   蔓(葛属诗野有 (第 4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