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小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地理類
類書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信受勤修精进。」
【如前。】
「求一切智。」
【求于一切空寂之智。】
「佛智。」
【求于成佛清净 慧智。 】
「自然智。」
【求自然理无生之智。】
「无师智。」
【不因开示自能解了名无师智。】
「如来 (第 0476c 页)
【如前。】
「求一切智。」
【求于一切空寂之智。】
「佛智。」
【求于成佛清净 慧智。 】
「自然智。」
【求自然理无生之智。】
「无师智。」
【不因开示自能解了名无师智。】
「如来 (第 0476c 页)
如此事身手等者引下合譬云但以神力及智慧
力以释此譬身譬神通荷负手譬智慧提拔依三
昧断德则有神通依智 慧智 德则有说法由智断
之力能成法身此之智断还从劝诫两门而入当
知劝即为人悉檀诫即对治悉檀此二悉檀为第
一 (第 0695c 页)
力以释此譬身譬神通荷负手譬智慧提拔依三
昧断德则有神通依智 慧智 德则有说法由智断
之力能成法身此之智断还从劝诫两门而入当
知劝即为人悉檀诫即对治悉檀此二悉檀为第
一 (第 0695c 页)
。故寻教
诠。终有所归。故究玄理。理非独照。必假智鉴。故真解
起。若如斯。名悟一乘。化度云。要由修福 慧智 慧伴。照
空有智慧境。寻教诠智慧因。究玄理智慧性。真解起
智慧智慧相。由此五种。方悟一乘。贺破金云。 (第 0241c 页)
诠。终有所归。故究玄理。理非独照。必假智鉴。故真解
起。若如斯。名悟一乘。化度云。要由修福 慧智 慧伴。照
空有智慧境。寻教诠智慧因。究玄理智慧性。真解起
智慧智慧相。由此五种。方悟一乘。贺破金云。 (第 0241c 页)
或云。离
有无二相。名无二相。问无有二相。似何物。答犹如虚
空。经云。又见佛子心无所著。以此妙妙慧。 慧智 也。此
一行加行智求二道。真见道。相见道。求无上道者。佛
果菩提涅槃也(上消经了)。
言法施无尽故 (第 0482a 页)
有无二相。名无二相。问无有二相。似何物。答犹如虚
空。经云。又见佛子心无所著。以此妙妙慧。 慧智 也。此
一行加行智求二道。真见道。相见道。求无上道者。佛
果菩提涅槃也(上消经了)。
言法施无尽故 (第 0482a 页)
持业释也。
智慧之门者亦是自行权智为果智之门欲以此法
令众生入故先叹之。
言智慧者决断名智简择称 慧智 慧体是一约义有
殊又智慧门者准玄文第二释云诸法者是所照
境广也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者明能照智深穷边
尽底 (第 0692b 页)
智慧之门者亦是自行权智为果智之门欲以此法
令众生入故先叹之。
言智慧者决断名智简择称 慧智 慧体是一约义有
殊又智慧门者准玄文第二释云诸法者是所照
境广也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者明能照智深穷边
尽底 (第 0692b 页)
不堪。次欲以诫门拟宜。
令诸恶莫作。證大涅槃。而众生不堪。无机息化。故
知念用大乘。秪是劝诫两悉檀定 慧智 断耳(四教善恶。
各有劝诫。今约圆说)。故上文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即
其义也。前叹长者其年衰 (第 0680b 页)
令诸恶莫作。證大涅槃。而众生不堪。无机息化。故
知念用大乘。秪是劝诫两悉檀定 慧智 断耳(四教善恶。
各有劝诫。今约圆说)。故上文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即
其义也。前叹长者其年衰 (第 0680b 页)
体
不住随器不同。若对胜器法深故须审。今
十信解劣不表法深。加劝等准此可知。所
以文殊说三品为平等妙 慧智 住胜境方
显法故。所以文殊说此品为妙慧善达佛
国海故。此文有四。初叹众希有二句可
知。二诸佛子下略牒 (第 0026a 页)
不住随器不同。若对胜器法深故须审。今
十信解劣不表法深。加劝等准此可知。所
以文殊说三品为平等妙 慧智 住胜境方
显法故。所以文殊说此品为妙慧善达佛
国海故。此文有四。初叹众希有二句可
知。二诸佛子下略牒 (第 0026a 页)
悉离觉想始无生」
#+END_VERSE
】
** 超乘證幻分第四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巳。」
【能了识明心。即住于智慧。故曰建立智慧相住巳。】
「能舍跛驴心 慧智 相。」
【谓第七地观三界生死不定心。名跛驴。以不能行
故。】
「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第 0287c 页)
#+END_VERSE
】
** 超乘證幻分第四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巳。」
【能了识明心。即住于智慧。故曰建立智慧相住巳。】
「能舍跛驴心 慧智 相。」
【谓第七地观三界生死不定心。名跛驴。以不能行
故。】
「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第 0287c 页)
正言有
能修学此三相者则于上自觉圣智境界当得之
矣列释中言修行得此巳能舍跛驴心智慧者举
益彰劝也或作 慧智 恐彰倒妄尔二乘于此不能
进步喻如跛驴言最胜子即第八菩萨地不共二
乘故曰能舍若别圆十地始终皆圣不应于此 (第 0147a 页)
能修学此三相者则于上自觉圣智境界当得之
矣列释中言修行得此巳能舍跛驴心智慧者举
益彰劝也或作 慧智 恐彰倒妄尔二乘于此不能
进步喻如跛驴言最胜子即第八菩萨地不共二
乘故曰能舍若别圆十地始终皆圣不应于此 (第 0147a 页)
。净戒菩萨常定菩萨极清净慧菩萨。
赞曰。
此三三学因各得圆备。据实齐修从本愿说。
大福大智对。戒福 慧智。 定通二种。或从于智。
能发智故。
经。坚固精进菩萨心如虚空菩萨不断大愿菩
萨。
赞曰。以三练磨策 (第 0188c 页)
赞曰。
此三三学因各得圆备。据实齐修从本愿说。
大福大智对。戒福 慧智。 定通二种。或从于智。
能发智故。
经。坚固精进菩萨心如虚空菩萨不断大愿菩
萨。
赞曰。以三练磨策 (第 0188c 页)
沙门摩流支宣释梵本)
(中印度王使沙门梵摩兼宣梵本)
(京济法寺沙门战陀译语)
(佛授记寺沙门 慧智 證译语)
(佛授记寺沙门道昌證梵文)
(天宫寺沙门摩难陀證梵文)
(大周东寺都维那清源县开国公 (第 0292b 页)
(中印度王使沙门梵摩兼宣梵本)
(京济法寺沙门战陀译语)
(佛授记寺沙门 慧智 證译语)
(佛授记寺沙门道昌證梵文)
(天宫寺沙门摩难陀證梵文)
(大周东寺都维那清源县开国公 (第 0292b 页)
肇曰。决定审理谓之智。造心分别谓之惠。上
决众生念定诸法相。然后说法故系之以智。
今造心分别法相令入一门故系之以惠也。
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
善业 肇曰。无善不修故无恶不断。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
法 肇曰。一切智 慧智 业也。一切善法即德
业也。助佛道法大乘诸无漏法也。智德二业
非有漏之所成。成之者必犹助佛道法。
如 (第 0472b 页)
决众生念定诸法相。然后说法故系之以智。
今造心分别法相令入一门故系之以惠也。
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
善业 肇曰。无善不修故无恶不断。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
法 肇曰。一切智 慧智 业也。一切善法即德
业也。助佛道法大乘诸无漏法也。智德二业
非有漏之所成。成之者必犹助佛道法。
如 (第 0472b 页)
帝释、梵王等;
汝等各善御,
此无比大乘。
诸波罗蜜多,
谓施、戒及忍,
精进、禅定门,
胜 慧智 神力。
及彼方便行,
所摄真实愿;
纵百千魔军,
此悉能摧伏。
毁戒诸众生,
勤造诸罪业 (第 0505c 页)
汝等各善御,
此无比大乘。
诸波罗蜜多,
谓施、戒及忍,
精进、禅定门,
胜 慧智 神力。
及彼方便行,
所摄真实愿;
纵百千魔军,
此悉能摧伏。
毁戒诸众生,
勤造诸罪业 (第 0505c 页)
「般若。」
【般若者梵语此曰智慧逐诸境界心背真故不知
无我我即愚痴全体也离愚痴谓智有其方便谓 慧智 者慧之体慧者智之用也众生本来具足矣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繇之施妙用现
神通下喝行棒真般若非文字 (第 0802a 页)
【般若者梵语此曰智慧逐诸境界心背真故不知
无我我即愚痴全体也离愚痴谓智有其方便谓 慧智 者慧之体慧者智之用也众生本来具足矣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繇之施妙用现
神通下喝行棒真般若非文字 (第 0802a 页)
四度苦厄。
初照见。】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者能照之智见即所照之境以四智照之一道 慧智 见道实性破诸色相开佛知见故二道种智
知十法界诸道种别解惑之相荡十法界依正之
色示佛知见故三一切智知一 (第 0861b 页)
初照见。】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者能照之智见即所照之境以四智照之一道 慧智 见道实性破诸色相开佛知见故二道种智
知十法界诸道种别解惑之相荡十法界依正之
色示佛知见故三一切智知一 (第 0861b 页)
。温陵曰。
开者。破无明之封蔀。示者。指所迷之真体。悟者。豁
然洞视。入者。深造自得也。又曰。开即道 慧智。 示即
道种智。悟即一切智。入即一切种智也。众生既悟
此智。岂非大有因缘也。】 (第 0747c 页)
开者。破无明之封蔀。示者。指所迷之真体。悟者。豁
然洞视。入者。深造自得也。又曰。开即道 慧智。 示即
道种智。悟即一切智。入即一切种智也。众生既悟
此智。岂非大有因缘也。】 (第 0747c 页)
,末于两京,东西太原寺及西京广福寺译大乘显识经,大乘五蕴论等。凡一十八部,沙门战陀般若提婆译语,沙门 慧智
證梵语,敕诸名德,助其法化沙门道成薄尘。嘉尚圆测,灵辩明恂怀度證义,沙门思元复礼缀文笔,受天后亲敷睿 ……差别论等六部七卷。沙门处一笔,受沙门复礼,缀文沙门,德感慧俨法明恒景等。證义智终年卒,地莫得而闻。 慧智
〈附明佺〉
按《宋高僧传》: 慧智, 其父印度人,婆罗门种因使游此方而生焉。智少而精勤,有出俗之志。天皇时,从长年婆罗门僧,奉敕度为弟子。
按《宋高僧传》: 慧智, 其父印度人,婆罗门种因使游此方而生焉。智少而精勤,有出俗之志。天皇时,从长年婆罗门僧,奉敕度为弟子。
遂偕使者入朝。十一年二月至京,帝即延见,赐藏经、银钞、䌽币、鞍马、茶果诸物,封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 慧智
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赐印诰、袈裟、幡幢、鞍马、伞器诸物
指斥者。奚特聋瞽瘖哑。而其所怨怒。亦奚特醋之酸乎。触人怒犹讳之。况造化之所忌乎。夫为斯之惧焉。则聪明 慧智
之反而自讳之不暇也。世之人无亦指染而齿㳄也夫。噫。
菱洋诗集序
达士无所怪。俗人多所疑。所谓少所见。 (第 108L 页)
菱洋诗集序
达士无所怪。俗人多所疑。所谓少所见。 (第 10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