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小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地理類
類書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差别。建立贤圣补特伽罗。所
依道中作如是说。正见正智名无学支。故于
此中应审思择。为有慧见非智。及有 慧智

见而别建立见智二支。亦有。云何。颂曰。

#+BEGIN_VERSE
「 圣慧忍非智
 尽无生非 (第 0946c 页)
观若
欲推于观生定慧瓮里知见但逐文言曾不思修何
能晓解须知创心修观皆以第六王数为发观之始
岂得便是定 慧智
论云始学凡夫邪心中语受戒发
心亦属妄想故事钞云如是发心尚是邪想戒行成
功业非不起方发定慧初心修观定慧 (第 0089a 页)
闻慧觉即思慧。

△空觉极圆
者空是修慧觉是思慧今空尽思慧修智深显故曰
极圆。

△空所空灭者能空修 慧智
所空思慧境一时
都泯也此之三慧闻则亡言达理思则言理俱亡修
则境智齐泯即證无生故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若 (第 0147c 页)
 智慧无纤默」
#+END_VERSE

(一真理中本无所有世智聪辩妄生推度无纤毫沉
默也法华经云
慧智
明了多闻强识)。】
#+BEGIN_VERSE
「 根本是烦恼」
#+END_VERSE

(体狂 (第 0877c 页)
(昧于忠信者人之痴也差于法度者士之迷也
于事不明唯增自暗)
。】
#+BEGIN_VERSE
「  慧智
岂能开」
#+END_VERSE

(抱乎忠良分于人事乃贤者之用心
愚于济物寡于恤民者则
(第 0943c 页)
慧智
不能开也)。】

#+BEGIN_VERSE
「 真气归何理」
#+END_VERSE

(太古之 (第 0943c 页)
派曰。性
能广达。妙用无方。蕴空实际。祖道崇昌○又万松禅
师后立一枝。(计二十字)

派曰。行从 慧智
立。贯彻入环中。化
统三千界。弘开洞上宗○至智洪禅师。又岔一枝。(计二
十字)


派曰。智信定德宝 (第 0485c 页)
自圣作如是用功證金刚喻定速
得成佛同如来圣是时释迦牟尼世尊共一
切贤圣同声赞叹善哉贤护能以真实无漏 慧智
演诸如来金刚妙性秘密圣教是时舍
卫国大会诸众叹未曾有咸皆悟解欢喜无
尽信受奉行。

其时菩萨众会之中 (第 0528a 页)
来来以无来来去一
如染染染而奚状存亡万化
生生生以无从是故托以言
诠显谈中观龙树大士制本
论而启端安 慧智
雄造末释
而畅理本末互显探赜精微 (第 0199a 页)
(七纸)
右大唐龙朔年玄奘于玉华宫译。出内典录。
* 赞观世音菩萨颂一卷(四纸)
右大周长寿二年 慧智
于佛授记寺译。
* 劝发法王要偈一卷(七纸龙树菩萨造)
右宋代僧伽跋摩译。出长房录。
* 大 (第 0436c 页)
部合七卷沙门战
陀慧智等译语。沙门处一等笔受。沙门复礼
等缀文。沙门德感慧俨法明弘景等證义。

沙门 释慧智。
父印度人也。婆罗门种因使游
此而生于智。少而精锐善梵书语。三藏地婆
诃罗提云若那宝思惟等。所有翻译皆 …… (第 0369b 页)
法中一字心咒经(一卷)。随求即得大
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凡七部合九卷罽宾
沙门尸利难陀译。沙门 慧智
等同證梵文婆
罗门李无谄译语。沙门德感直中书李无碍
等笔受。

沙门释义净齐州人。俗姓张。字文明。髫 …… (第 0370a 页)
。释般若六字三句论(一卷)
已上二十部合三十卷。沙门行感等同译。沙
门战陀婆罗门李无谄译语。沙门 慧智
證译
语。沙门处一等笔受。沙门思玄等缀文。沙门
圆测神英等證义。司宾寺丞孙辟监译。后至
和帝龙兴神龙 (第 0371b 页)
 离垢光明净法身

  慧智
寂静无量身
 普应十方而演法
 如来非以相为体
 但是无相寂灭法
 身相威仪悉具足
 世间随乐皆得见 (第 0153a 页)
 由是我今能演说。」
#+END_VERSE


「唯诸佛子!若有有情,善积善根,善集资粮,
善修诸行,善事诸佛,善聚白法,善友所摄,
善净意乐,随顺广大增上意乐;具妙胜解悲
悯现前,为求佛智,为欲證悟十力之力,为获
如来大无所畏,为得平等佛不共法,为欲救
拔一切世间,为净大悲悯,为悟十方无所馀
智,为以无碍净诸佛刹,为一刹那能知三世,
为无所畏转大法轮,发如是心。菩萨发心大
悲为先导, 慧智
增上方便善巧之所摄受,意
乐及与增上意乐常所辅持,佛力无量以坚
持力及以智力,善择决定无碍智现前,随 (第 0538a 页)

无师自然妙智,能受一切佛法 慧智,
教授诲
示,极于法界尽虚空性,穷未来际。始发此心,
即是菩萨超异生地,證入菩萨正性离生,
生如来家, (第 0538a 页)
多,十
到彼岸中精进到彼岸而得增上,馀到彼岸
随力随分非不修行。

「唯诸佛子!是名略说菩
萨第四焰 慧智
地。菩萨住此第四地中,受生
多作苏夜摩天王,有自在力善化有情,令其
除灭萨迦邪见,能令有情安住正见。 (第 0549a 页)
、宫殿所有光明,一切风轮不
能映夺,亦非风共。唯诸佛子!菩萨住于难胜
地中,于此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 慧智
思惟
观察随所行故,一切声闻、诸独觉等不能映
夺,亦非世间馀善根共。而此菩萨十到彼岸
中,静虑到彼岸 (第 0551b 页)
,以此善根回向无
上正等菩提,殷重承事诸佛如来,恭敬尊重
以希有想听闻正法,闻已受持,以无颠倒等
慧智
光明,修行坚固正行忆持不忘,转更
得入如来法藏。于是菩萨住此第六现前地 …… (第 0554b 页)
此善
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尊重、承事诸佛如来,
恭敬、尊重以希有想听闻正法,闻已受持,以
无颠倒等持 慧智
光明修行,以成就于诸佛
所护持圣教。一切声闻及诸独觉,自现观中
所有问难无能退屈,于彼多分饶益有情法 (第 0557c 页)
。彼于十种波罗蜜多,力到彼岸而为增
上,馀到彼岸随力随分,非不修行。

「佛子!是名
略说菩萨第九善 慧智
地,若广说者于无量
劫说不能尽。此地菩萨,受生多作大梵天王,
具大威势王二千界,最为殊胜无所映蔽,善 (第 0566a 页)
谓加行智。正体智。后得智。复有三种
智。谓实相般若智。观照般若智。文字般若智。
复有三种智。谓闻思修 慧智。
复有五种智。闻
思修證报生善意识智。复有一智。谓真如智。
上来所说。是大乘智。上大小二门智。一乘所 (第 0582b 页)
疾。

得风下喻入见道无漏观力如舡俱疾。

经复说三种见 慧智
者北远云如小乘中见道八忍
是见非智推求名见与疑俱未得决断故不名智尽
无生智是智非见于境决断故得名智是 (第 0495b 页)
灵隐沦潜景庐于此山俗称庐君是故
其山取以为号。

玄畅

齐朝玄畅法师姓赵河西金城人往凉州出家本
慧智
后遇玄高事为弟子乃改名为玄畅也洞
晓经律深入禅要最善华严及以三论由是学者
多所宗仰。

记云易云其臭 (第 0191c 页)
下佛自合譬云。
但以神力及智慧力。以释此譬。身譬神通荷负。手
譬智慧提拔。依三昧断德。则有神通。依智 慧智
德。
则有说法。智断之力。能成法身。以智断二德。还从
劝诫两门入。劝即为人悉檀。诫即对治悉檀。此二 (第 008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