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晋高祖天福四年十二月丁巳御便殿谓 宰臣冯道
曰日
大雪害民五旬不止京城之下十八神祠六寺二观悉
令祈祷了无其验得非朕之凉德不储神休者乎道对
曰陛下 (第 22b 页)
御史台明慎详谳勿至冤诬选贤退
愚宜令三铨选部精覈慎选所冀得人新旧制敕令御
史台与三司官员详择以闻
冯道
初仕后唐明帝时平章事长兴时帝御中兴殿
道对奏曰陛下宫中无事游幸近郊则可矣然则御马
涉历山险万一马足差 (第 19a 页)
冯道
初仕后唐长兴中平章事明宗谓侍臣曰 (第 12b 页)
冯道
性纯俭顷在德胜寨所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
刍藁一束其心晏如及以父忧退归田里自耕耘樵采
与农夫杂处略 …… (第 12b 页)
冯道
自后唐至是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
馀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事具宰辅/德行门)
郑仁诲为枢密使为人端 …… (第 21b 页)
萧然四壁病榻弊毡而已
中使具言其事帝曰嘻宰相月俸几何而委顿如此诏
赐绢百尺钱百千帏帐什物一十三事
冯道
为太师中书令显德元年薨道历仕四朝三入
中书在相位二十馀年性廉俭不为受四方之赂未尝
以片简扰诸侯私门之 (第 30a 页)
为限仍以到任日为数其节度
使以山河是托与牧宰有殊系自朕怀难拘常限若频
有除替何暇葺绥宜仍旧馀依所奏 冯道
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天成三年七月帝延宰臣于
便殿道曰数州霖雨虽秋稼以伤时物皆贱边鄙河水
泛涨契丹未可南顾 (第 16b 页)
来远
乡为调鼎乡乐善里为代天里给门戟十二枝开运初
为枢密使中书令诏改维翰本贯河南府章善坊为贤
相坊 冯道
开运初以户部尚书平章事诏改本贯定州安喜
县怀远乡为积善乡万善里为公台里 …… (第 36a 页)
后又诏入朝放朝参赴本司署事仍赐白
藤肩舆二年六月敕榖本贯河南府雒阳县清风乡高
阳里改为贤相乡勋德里 冯道
初仕后唐明宗朝为相长兴初诏改本贯瀛州景
城县来苏乡为元辅乡朝汉里为孝行里晋天福中为 (第 37a 页)
吾将军陈君赏领其徒立望仙
门下曰纵使有贼闭门不难请徐观之至于日晚京城
始定是日微石与君赏已及乱矣
冯道
初仕后唐天成中同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 (第 20b 页)
峘儆密遣人数
憬罪状毁之于朝及憬为相拔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左丞
峘先贬官为别驾又擢为吉州刺史时人多之
冯道
仕晋平章事时奏请徵史圭为刑部侍郎盐铁
副使圭在明宗时为右丞权判铨事道在中书尝以堂
判衡铨司所注官圭怒 (第 7a 页)
事天成四年出为青州节度使
桑维翰高祖时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天福四年七月出
为检校司空兼侍中相州节度使
冯道
初仕后唐天成中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加门
下侍郎左仆射末帝即位出为同州节度使未几入为
司空晋高祖入雒为首 (第 24b 页)
周慕容彦超围杜重威于邺
二师不恊高祖有亲征之意未决会涛上疏请驾征邺
大合上旨遂与贞固同日拜平章事
冯道
仕晋高祖为相时尚书左丞判国子监事田敏 (第 25a 页)
选贤退愚宜令三铨选部精覈慎选所冀得人新旧制
敕宜令御史台与三司官员详择以闻
冯道
初仕后唐明宗时平章事长兴初帝御中兴殿
道奏曰陛下宫中无事游幸近郊则可矣若夫御马涉
历山险万一马足蹉跌 (第 18b 页)
皋殁刘辟
拥兵自擅命滋持节安抚
裴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元和十二年为淮西宣慰处
置使刑部侍郎马总副之
冯道
初仕晋高祖为首相天福二年虏遣使加徽号
于高祖高祖亦献徽号于虏始命兵部尚书王权衔其 …… (第 23a 页)
命权辞以老病晋祖谓道曰此行非卿不 可道
无难色
高祖又曰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道曰陛下受北
朝恩臣受陛下恩何不可之有将达西楼虏长欲自出
迎道 (第 23b 页)
密使中书令长兴元年九月重诲进表乞
解机务帝谓曰朕与卿无间凶辈厚诬寻已诛戮卿此
后更勿在怀翼日宰臣入对 冯道
等奏曰臣窃闻安重
诲乞辞机务此事不可轻议乞陛下特持宸襟以安中
外帝曰朕已面谕之无所改易至是重诲复面奏 …… (第 29b 页)
才力不迨也帝遣促为之因令武德使孟汉琼至中书
宣问宰臣商量重诲事执政疑其对唯 冯道
扬言曰诸
人苟惜安令公纾其祸难则解机务为便也赵凤诤曰大
臣不宜轻动公失言也道等因附汉琼奏曰此断在宸 …… (第 30b 页)
以继有章疏启陈圣眷未容沥恳臣安偃蹇求
便必望圣慈放臣医药幸也
汉李崧晋天福初平章事表让枢密使不允
冯道
初仕晋平章事少帝遣中使就中书赐道生辰
器币道以幼属乱离早丧父母不记生日坚让不受
李谷广顺初平章事以步 (第 31b 页)
及煦归第三司无一人从至第者传所谓盗憎民恶其
可忽诸李愚𥚹急素不悦 冯道
煦与道婚家及道出镇
凡中书积滞事愚指煦云君亲家翁所为煦与之口讼
动至色厉吏俱恶之乃扬言于外二人欲相殴 (第 30b 页)
马胤孙末帝清泰初为中书侍郎平章事胤孙纯儒事
多凝滞遽被畴庸未悉朝廷旧事初 冯道
罢匡国军节
度使拜司空唐朝故事三公为加官无单拜者是时朝
议率尔命道制出或曰三公正宰相便合参大政又云 (第 24a 页)
合受册众言籍籍卢文纪又欲祭祀时便令扫除 冯道
闻之曰司空扫除吾职也吾无所惮既而知非乃止
刘煦为仆射性刚群情嫉之乃共嗾右常侍孔昭序论
行香次第言常侍 …… (第 24a 页)
史台定例同光已来李琪卢质继为仆射识性轻脱不
能守师长体故昭序轻言胤孙以群情不悦刘煦 冯道
欲微抑之乃责台司须检则例而台吏言旧不见例据
南北班位常侍在前属国忌将就列未定胤孙即判台
状曰既有援据 (第 24b 页)
在中书顷性畏慎深密
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
摭其咎
李愚为平章事与刘煦俱在中书时 冯道
已出镇同州
而煦与道为婚家愚性太峻或因旧事不便要釐革
者对论不协愚必曰此公亲家翁所为更之不亦便乎
煦 …… (第 10a 页)
奉敕台司举奏务肃班行若鞫端繇且开饮馔
纵令引證亦是小瑕并放时恊在中书与居俭有私憾
及有是举人亦非之 冯道
初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吏部侍郎刘岳以道形神
庸陋一旦为丞相人士多窃笑道自月华门赴班岳与
工部侍郎任赞偶语 …… (第 28a 页)
密使
安重诲进第三表乞解机务初进第一表上谓曰朕与
兄无间凶辈厚诬寻以诛戮卿此后更无在怀翌日宰
臣入对 冯道
等奏曰臣窃闻安重诲乞辞机务此事不 …… (第 29a 页)
功不可与重诲同年而语臣固才力不逮也帝
遣促为之因令武德使孟汉琼至中书宣问宰臣商量
重诲事执政疑其对惟 冯道
扬言曰诸人苟安令公纾
其祸难则解枢务为便也赵凤争曰大臣不宜轻动公
失言也道等因附汉琼奏曰此断在宸旨然 …… (第 30a 页)
为长者多才博学与物无竞可以相矣书记即 冯道
也尝为庄宗霸府书记帝素款颜偶不记名但云书记
朝退宰臣枢密使休于中兴殿廊舍循不揖拂衣径去
曰天下事一则 …… (第 38a 页)
笑而止然与循同职循日言琪之短协之长月馀下制
冯道
崔恊同平章事物论丑之
范延光明宗时为枢密使长兴中新授许州节度使孟
鹄谢退帝目送之顾谓侍臣曰孟鹄掌三司 (第 38b 页)
能中尉西门重遂书词语诟詈
凌蔑王室
晋景延广高祖时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
太尉镇河阳高祖晏驾与 宰臣冯道
等承顾命以齐王
为嗣既发丧都人不得偶语百官赴临未及内门皆令
下马颇有骄暴之失少帝既嗣位延广独以为己功 (第 29a 页)
峣谓曰郎中行止鄙杂故未敢见宰相知之改楚州
刺史卒于任
赵凤为员外郎充翰林学士会明宗置端明殿学士凤
冯道
俱任其职时任圜为宰相恃明宗旧恩行事无
边幅为巧宦者所倾以至罢相归磁州朱守殷以汴州
叛明宗亲征未及郑州 (第 38b 页)
躁于进取封章言事自比魏徵属明宗郊礼宿斋前一
日百官阅仪于殿前诘旦郡官趋班次 宰相冯道
赵凤
河南尹秦王从荣枢密使安重诲凤翔节度使李曮于
月华门外廊下候班定整衣冠或坐或立希甫与两省
班入赴 …… (第 11b 页)
曾事庄宗
霸府见今上于藩邸时家代重侯累相靖安李氏不在
诸侯之下论才较艺何让众人久置仆于朝行诸君安
冯道
赵凤每怒共谮鏻日生妄动切欲为宰相人望
非允鏻乃引伪吴觇人见枢密使安重诲云吴国执政
徐知诰将举国称藩愿 (第 13a 页)
如水投石不
动圣心臣切虑奸邪潜谋罔惑致其明圣有此二三奈
何陛下不与执政之臣商量而听庸愚之辈掩蔽伏以 宰臣冯道
以下皆忠贞直性辅弼当仁久居调鼎之权
上赞垂裳之理而况晨趋玉陛日面龙颜每于造膝之 (第 28b 页)
违更事耻讳遂奉藩教行焉
后唐卢导明宗长兴末为中书舍人权知贡举明年春
潞王自凤翔拥大军赴阙闵帝奔于卫州 宰相冯道

愚集百官于天宫寺将出迎潞王时军众离溃人情奔
骇百官移时未有至者导与舍人张昭先至 (第 24b 页)
冯道
请导
草劝进笺导曰潞王入朝郊迎可也若劝进之事安可
造次且潞王与主上皆太后之子或废或立当从教令
安得不 (第 24b 页)
禀母后率尔而行 冯道
曰事要务实劝进其可 …… (第 24b 页)

门取太后进止即去就善矣道未及对会京地巡检安
从进报曰潞王至矣安得百寮无班即纷然而去是日
潞王未至 冯道
等止于上阳门外又令导草劝进笺导
执之如初李愚曰舍人之言是也吾辈信罪人矣导之
守正也如是
晋李怿初仕后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