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樂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太清部
太玄部
园东南/天渊池水径观南观古玩翻)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
命也每断大狱常诣观临听之(断丁/乱翻)初魏文侯师 李悝
著法经六篇(悝苦回翻汉艺文志法家者流李子三十/二篇注 (第 22b 页)
李悝
相魏富国强兵今言法经)
(六篇盖其书有经/有解若韩非子也)商君受之以相秦萧何定汉律益为
九篇后稍增至 (第 22b 页)
袭禽/卢漙张本帅读曰率)
(使疏/吏翻) 辛酉燕主盛下诏曰法例律公侯有罪得以金
帛赎(战国时魏文侯师 李悝
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
(其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踰制以为 (第 8a 页)
元末奉朝请孔顗上
(少诗沼翻朝直遥翻顗鱼岂翻史考/异曰齐纪作孔觊今从齐书南)以为食货相通
理势自然 李悝
云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甚贱甚贵其
伤一 (第 13b 页)
(李悝
魏文侯之师韦昭曰/民谓士工商悝苦回翻)三吴国之关奥比岁
时被水潦而籴不贵(比毗至翻/被皮义翻)是天下 (第 13b 页)
  贫民不过一斛景德三年诏于京东京西河北河
  东陜西淮南江南两浙各置常平仓
 文献通考司马光言常平仓者乃三代圣王之遗法
  非独 李悝
耿寿昌能为之也谷贱不伤农谷贵不
  伤民民赖其食而官收其利法之善者无过于此
  比来所以隳废者由官吏 (第 4b 页)
  诸暨劝农文        (元/)黄 溍
古之有民社者必以农事为先拊循劝率具有其法我
朝参稽故典郡邑守令悉以劝农入衔事莫重焉比以
受任之初延登耆年询以风土咸谓是州地产素薄兼
之襟山带湖旱涝相半仍岁凶歉民多阻饥夫不知尽
其在人而一切听之于天乌乎可也昔魏文侯使 李悝
尽地力以方百里之地为田六百万亩理田勤则岁增粟 (第 18b 页)
  (臣/)等谨案马端临作市籴考其于市则始自周官
  泉府之法而迄于宋宁宗嘉泰时其于籴则始自
  齐管仲魏 李悝
粜籴敛散之法而迄于宋宁宗嘉
  定时凡历朝之得失于兹略具已故以市而言宋
  自宁宗以后屡讲求和买而有 (第 1a 页)
  即罄尽不幸有荒年则伐桑枣卖子女流离失所

  凡草芽木皮无不食者是在举 李悝
平籴之法各
  立常平司每司注户部属官三员量地大小借与
  官钱为本岁临所分属县亲验麦熟几分粟熟几 (第 36b 页)
 壅龙门至于底柱(此西河东圮也龙门底柱之间/皆高山崇阜河虽壅不徙流)
(己/巳)十有四年晋魏斯始行平籴法
  李悝(李氏率陶之/后悝魏臣)
为魏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
 百里除山泽居邑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
 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第 36b 页)
 魏主睿常言狱者天下之命因改平望观(水经注平/望观在华)
 (林园/东南)为听讼观每断大狱诣观临听之(初魏文侯师 李悝
著法经)
 (六篇萧何定汉律益为九篇后稍增至六十篇又有/令三百馀篇决事比九百六卷马郑诸儒章句又十) (第 28a 页)
 (馀家至是所当用二万六千馀条七百七十馀万言/乃诏但用郑氏章句 李悝
法经胡三省曰汉志法) (第 28a 页)
 子类
子之类凡十七曰儒家类曰道家类曰法家类曰名家
类曰墨家类曰纵横家类曰农家类曰杂家类曰小说
家类曰天文类曰五行类曰蓍龟类曰历算类曰兵书
类曰杂艺术类曰类事类曰医书类

 (按旧志子类有神农黄帝书数种今考神农二十篇/刘向谓出于 李悝
及商君所说黄帝素问陈氏谓出)
 (于后世依托其他诸书疑皆/伪造者居多兹槩从阙焉)
太公二百三十七篇( (第 1b 页)
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
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吕览作武/侯韩诗作里)
(克/)
汉书 李悝
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
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
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 …… (第 18a 页)
以富彊(韩非子 李悝
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
(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 (第 19b 页)
射日夜不休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李悝
警其两和)
(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 (第 19b 页)
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
(不信患也一曰 (第 19b 页)
李悝
与秦人战谓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又驰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左右和曰上矣皆)
(争上其明年与秦人战秦人袭 …… (第 19b 页)
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
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
苟而已也(○李克当作 李悝
侯邹阳书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 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 (第 20a 页)
国几于亡乎是以忧也楚庄王以忧而君以憙
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新序吴/子同吕览)
(作 李/悝)
吴子武侯问曰愿闻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
曰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
则陈已定矣 (第 11a 页)
(○必/罚二) 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赏誉厚而信者下轻
死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故越王焚宫室而吴起倚车
李悝
断讼以射宋崇门以毁死勾践知之故式怒蛙
昭侯知之故藏弊裤厚赏之使人为贲诸也妇人之拾
蚕渔者之握鳣是以效 …… (第 84a 页)
说在文公之攻原与箕郑救饿也是
故吴起须故人而食文侯会虞人而猎故明主表信如
曾子杀彘也患在厉王击警鼓与 李悝
谩两和也(○右/经) (第 93b 页)

当职官并徒二年(中兴圣政臣留正等曰古今言理财/者必曰轻重敛散也太公行之于周)
(管仲行之于齐其后 李悝
以为平籴耿寿昌以为常平/李彪以为和籴名虽不同其实一也然则和籴之法岂)
(不为甚良而其效岂不为甚著今天 (第 8a 页)
 (秦二世三年刘廙安众人西陵县名/注见周赧王三十六年步骘淮阴人)
冬十月魏立听讼观置律博士
 (魏主睿常言狱者天下之命因改平望观为听讼观/每断大狱诣观临听之初魏文侯师 李悝
著法经六) (第 11b 页)
 (于狱登之厚赂法乘妹夫崔景叔得出因将部曲袭/执法乘囚之启法乘心疾不任视事诏以登之为刺)

 (史/)
齐议铸钱不果行
 (初太祖以南方钱少更欲铸钱奉朝请孔觊上言食/货相通理势自然 李悝
云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三)
 (吴岁被水潦而籴不贵是钱少非榖贱此不可不察/也铸钱之弊在轻重屡变重钱患难 (第 20b 页)
 (地之施也圣王宁损己以益人不损人而益己记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是以兴利之臣鲜不祸)
 (败自桑弘羊以来未有令终者也必若公刘之厚民/管仲之富国 李悝
之平籴耿寿昌之常平不为掊克)
 (上下皆济则身享其荣后嗣蒙其庆/矣吉凶祸福之效如此可不戒哉)集览(釬 …… (第 18a 页)
 (管天下盐铁作平准法赐爵左庶长公刘后稷之曾/孙也能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民以富实乃相土地)
 (之宜而立国于豳之谷焉管仲注见宋孝武帝大明/二年 李悝
注见汉平帝元始三年耿寿昌汉宣帝时)
 (为大司农中丞奏设常平仓增价而籴减/价而粜以利农百姓便之后赐爵 (第 18b 页)
非灼然绩状勿与知州州县官流外出身者非有履
行殊常不拟县令庶分流品用劝士民又三司掌钱刀
笼天下货财古之 李悝
耿寿昌刘晏第五琦之流虽名 (第 5a 页)
而外余更捐金积府廪榖近千积各州县榖
累千为赈备有出无收即预仓义也若社仓易散
难收其弊滋多惟常平仓则魏 李悝
平粜法汉耿
寿昌榖贱增价以利农榖贵减价以利民法也专 (第 30b 页)
  水利田(周魏秦大汉/后 唐) (后汉/) (晋/) (东晋/) (宋/)
魏文侯使 李悝
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
万顷除山泽邑居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理田勤谨
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