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樂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太清部
太玄部
因以为名)(杙也橛也在墙曰楎一曰)
(犁头)○恢(枯回切大也又大之也)(病也忧也悲也大也卫孔悝魏 李悝
又荠韵)(谑也调也)
(嘲也枚皋诙笑类排倡)(斗首四星也后汉志魁方杓曲又魁帅凡为首者曰魁又贿韵俗 (第 20a 页)
病也诗我马虺尵又)
(七尾)○恢(枯回切释大也谓志大)(讥戏释訯谐)(病也亦人名卫孔悝史魏文侯使 李悝
平)
(籴法此是又六止)(释魁师亦北斗一至四曰魁星汉鲍宣传魁垒之士上口贿反下音磊东方朔传魁)
(然 (第 48b 页)
(释料理义理又正也亦治狱官)(聊也释亦)
(鄙俚司马迁赞质而不俚此是)(鱼名)(忧也又灰韵 李悝
孔悝在灰内)(释中里也衣内也字从衣)
(中里作里者非)(释果名亦行李又姓李理二字本不相干然又育同 (第 12b 页)
 时兵卫日多徵求日众故不能五年而以十二年也
郑子产铸刑书

 见左传昭公六年
自唐以前治罪科条止于律令而已
 郑夹漈通志略云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 李悝
撰诸
 国法著法经六篇萧何定律益三篇合为九篇叔孙
 通益律所不及十八篇张汤越宫律二十七篇赵禹
 朝律 (第 12a 页)
地者次之(辟与辟同○善战如孙膑吴起之徒连结诸侯如苏秦张仪之类辟
开垦也任土地谓分土授民使任耕稼之责如
李悝
尽地力商鞅开阡陌之类也○集疏曰案范氏曰天地
大德曰生圣人所以守位曰仁孔子曰断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第 14b 页)
 (廉颇破杀之汉置鄗县属常山郡武帝封敬肃王/子丹为侯邑师古曰鄗读若郭更始二年世祖击)
  (斩王郎将 李悝
于鄗三年世祖自蓟南还群臣劝/进因即位于鄗南更名曰高邑是也晋属赵国后)
  (魏属赵郡北齐天保六年移治 (第 22a 页)
  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注辟开垦也任土地谓分土

授民使任耕稼之责如 李悝
尽地力商鞅开阡陌之类


  开垦田畴分土授民皆王政之先务养民之良制今
乃指为 (第 18b 页)
李悝
尽地利商鞅开阡陌之术同类使与善
战连诸侯者相次伏罪岂不冤哉盖草莱指边鄙荒
废之地而言辟草莱谓开拓边疆 (第 18b 页)
又喧虺诗虺虺其雷陆德明音毁误又尾韵重增)○恢(枯回切大也又大之也)(病也忧也)
(悲也大也卫孔悝魏 李悝
又止韵)(谑也调也嘲也枚皋诙笑类俳倡)(斗首四星也后汉志魁方杓曲)
(又魁帅凡为首者曰魁又贿韵俗 (第 61a 页)
 传曰立权度量可得与民变革今以釜考之周量视
 夏量约减半视商量约四分之一则周量较营造尺
 之量亦约四分之一也又食货志魏文侯时 李悝
(第 22a 页)
耒耜收敛秉穧耞击稿秸以蔽风雨而便
事妇子来馌有所荫息田畯课耕有所次止先王周恤
民情而利其用于此为悉而 李悝
商鞅之流以为閒土 (第 38b 页)
足以为大害且厉王苛虐亦不足以逢其恶也孟子所
指斥亦 李悝
商鞅申不害之流非佞幸也
曾莫我敢葵 葵之为揆于义无取揆音求垒切与葵
字音义县隔按葵草名向日倾而荫其趺 (第 43a 页)
 再拜稽首太史乃藏之于盟府以为岁典此周作九
 刑之事也案其文云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
 盗器为奸其后 李悝
著法经六篇始盗贼次网捕其
 亦师九刑之意乎
饕餮 餮说文引作餮贪也从食殄省声
宣二年传戎昭果毅以听之 (第 23b 页)
 (一断之于敕其约束禁止者皆谓令有等级高下皆/为格有体制模楷皆为式凡四十七门至王安石诸)
 (人用而狱又繁兴刑法两弊故知易/事易知皆在于人而不在于法也)
 (凡刑家始魏 李悝
著法经六篇以盗贼囚捕两篇为/要又以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荡踰制四事为)
 (杂律一篇商鞅傅习以施于秦 (第 8a 页)
萧何定律除参夷株/连之罪增部主见知益事律擅兴厩户三篇合 李悝)

 (
为九篇叔孙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张汤赵禹/增至六十篇傅以令三百篇决事比九百有六卷马)
 (郑诸儒章句 (第 8a 页)
  通鉴汉高帝元年二月项羽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汉中都南郑而三人分关中王秦降将章邯等三人

以距汉路汉王怒欲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
萧何谏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能诎(与屈同)
于一人之下而信(伸同)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
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
天下可图也

  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章

  如 李悝(音恢)
尽地力

  前汉食货志陵夷至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 (第 33b 页)
有而后礼让是时 李悝
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
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
田六百万亩治勤谨则亩益三升(服虔曰 (第 34a 页)
 田则以三等酌其中盖二百亩而名曰百亩今此履
 亩则凡已耕之土尽入税额盖先王虽名什一而实
 二十而一税亩则无土漏于税外以周制较之什而
 二矣此法 李悝
宇文融师之名为清奸敝以裕国而
 殃民甚矣观履亩而税之文则群疑尽释三传之说 (第 9b 页)
 分去一之外皆为田则其说果不可从欤曰然三分

 去一见于王制见于汉书刑法志乃三代畿内外所
 通行食货志述魏 李悝
之言(悝言地方百里山泽邑/居三分去一为田六百)
 (万/亩)且在战国则井田未变此制亦未变岂周家方行 …… (第 25a 页)
 税入几何曰九谷以粟为主(见仓/人注)十斗曰斛(见聘礼/及汉律)
 (历/志)在中地岁常得粟百六十斛也何以徵之曰魏中
 地也(见诗甫/田疏)汉食货志述魏之 李悝
云治田百亩岁
 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按周官中地家六人中/岁人月食食三釜六斗)
 (四升曰釜每月食 (第 27b 页)
 曾孙之稼非唯种之也汤誓云舍我穑事非唯敛之
 也○廛以一夫所居言谓三百户家家皆得取禾非
 谓一夫自有三百廛也 李悝
言于魏文侯曰一夫治
 田百亩亩收粟一石五斗勤者益三斗则百亩之田
 以勤者计之不过收粟一百八十石耳安得 …… (第 15b 页)
 百户论语所谓骈邑三百也一户即一家受一廛而

 为氓是为夫家矣
(二/章)亿十万也以刈禾把数言按 李悝
言于魏文侯曰一
 夫五口治田百亩亩收粟一石五斗为粟百五十石
 治田勤谨亩益三斗损亦如之则百亩之增当为 (第 16a 页)
  善战如孙膑(音牝齐威王臣)吴起(卫人为魏文侯将)之徒连结诸侯
如苏秦(洛阳人)张仪(卫人)之类辟开垦(口本反)也任土地谓

分土授民使任耕稼之责如 李悝(枯回反)
尽地力商鞅
(以两反)开阡陌之类也(前汉食货志 (第 32a 页)
战国时李悝
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
百里提封九万须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勤谨则亩益三升服虔曰与之 …… (第 32a 页)
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诸小乡聚集为一县县置令丞废井田开阡陌路
南北曰阡东西曰陌平斗甬权衡丈尺○问如 李悝
尽地力不过亦教民而已孟子何以谓任土地者亦
次于刑朱子曰只为他是欲富国不是欲为民但强占地开垦将去欲为己 (第 32b 页)
所谓神农之言乃后
世称述上古之事失其义理者(叔子也按汉书艺文志神农二十篇六国时诸
子托之神农刘向云疑
李悝
商君所说班固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勤耕桑以足衣食及鄙者
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 (第 5a 页)
并及苏秦尔岂以苏秦亦
初说秦惠王以连诸侯之策不用而后说六国以从故当时有反覆之讥此所以举仪秦而并言与)
李悝
尽地力(按前汉晋志杜佑通典 (第 4a 页)
李悝
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
居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 (第 4a 页)
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
李悝
之法乃是尽民力以求多粟而增其赋此法商鞅实受之其后遂开阡陌矣)商鞅开阡陌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