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樂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太清部
太玄部
台明天子之禁)南阳(齐之南境
汶阳之田)百里(说见前篇班爵禄章下)辟土地充府库(兴利聚敛之臣辟土地如 李悝
尽地力商鞅开阡陌说见前篇辟草莱任土地章)约与国战必克(从衡攻战之臣)白圭
(详见史记货殖传薄敛固美意 (第 12a 页)
汶阳之田)百里(说见前篇班爵禄章下)辟土地充府库(兴利聚敛之臣辟土地如 李悝
尽地力商鞅开阡陌说见前篇辟草莱任土地章)约与国战必克(从衡攻战之臣)白圭
(详见史记货殖传薄敛固美意 (第 12a 页)
稽乱俗
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
葬兰陵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剧子之言
魏有 李悝 尽地力之教楚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焉自
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盖墨翟
宋之大夫善守禦为节用 (第 64a 页)
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
葬兰陵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剧子之言
魏有 李悝 尽地力之教楚有尸子长卢阿之吁子焉自
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盖墨翟
宋之大夫善守禦为节用 (第 64a 页)
寒荀董贾扬诸国 魏文侯时租赋增倍于常文侯
曰今户口不加而租赋岁倍此由课多也是时 李悝
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
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
则亩益三升( (第 17b 页)
曰今户口不加而租赋岁倍此由课多也是时 李悝
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
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
则亩益三升( (第 17b 页)
遗之羹乐羊啜之文侯谓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
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
拔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李悝 魏人文侯时为相尽地力之教富国强兵以地方
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三分去一为田六百
万亩治田勤谨则 (第 25a 页)
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
拔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李悝 魏人文侯时为相尽地力之教富国强兵以地方
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三分去一为田六百
万亩治田勤谨则 (第 25a 页)
楚孔子亦许之欤
魏论
魏文侯非战国之君也内师事卜子夏友田子方段干
木被儒服者身无失德用吴起西门豹 李悝 尽力耕战
民赖以富而敌不敢犯外以礼与信交接诸侯与韩赵
无怨终其身魏人不知战国之患虽非盛德之主使当
平 (第 39a 页)
魏论
魏文侯非战国之君也内师事卜子夏友田子方段干
木被儒服者身无失德用吴起西门豹 李悝 尽力耕战
民赖以富而敌不敢犯外以礼与信交接诸侯与韩赵
无怨终其身魏人不知战国之患虽非盛德之主使当
平 (第 39a 页)
治野者国中贡法当时已行但取之过于什一耳
魏文侯时租赋增倍于常或有贺者文侯曰今户口不
加而租赋岁倍此由课多也譬如彼治冶令大则薄令
小则厚治人亦如之夫贪其赋税不爱人是虞人反裘
而负薪也徒惜其毛而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 李悝
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
除山泽邑居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则亩益
三升(臣瓒曰 (第 21a 页)
魏文侯时租赋增倍于常或有贺者文侯曰今户口不
加而租赋岁倍此由课多也譬如彼治冶令大则薄令
小则厚治人亦如之夫贪其赋税不爱人是虞人反裘
而负薪也徒惜其毛而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 李悝
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
除山泽邑居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则亩益
三升(臣瓒曰 (第 21a 页)
十馀万斤币轻故米贱金多近世患国用不足以
为钱少故夹锡当十等交具卒未尝有补盖钱之
多寡系币之轻重不在鼓铸广狭也
又曰如魏文侯相 李悝 言一夫治田百亩亩收粟
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一夫五口人月食一石半
百亩之入以其十五石为税九十石为 (第 13a 页)
为钱少故夹锡当十等交具卒未尝有补盖钱之
多寡系币之轻重不在鼓铸广狭也
又曰如魏文侯相 李悝 言一夫治田百亩亩收粟
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一夫五口人月食一石半
百亩之入以其十五石为税九十石为 (第 13a 页)
民有常业一家之用自榖米布帛蔬菜鱼肉皆因
其力以自致计其待钱而具者无几止是商贾之
贸迁与朝廷所以权天下之物然后赖钱币之用
如 李悝 平籴法计民一岁用钱只一千以上是时
已为多矣盖三代时尚不及此土地所宜人力所
食非榖粟则布帛与夫 (第 48a 页)
其力以自致计其待钱而具者无几止是商贾之
贸迁与朝廷所以权天下之物然后赖钱币之用
如 李悝 平籴法计民一岁用钱只一千以上是时
已为多矣盖三代时尚不及此土地所宜人力所
食非榖粟则布帛与夫 (第 48a 页)
榖重一也以藏于上者(一其谷价/而收藏之)国榖三分则
二分在上矣(言先贮币于县邑当秋时下令收籴也则/魏 李悝 行平籴之法上熟籴三舍一中熟)
(籴二舍一下熟中分之盖出于此/今言去三之一者约中熟为准耳)泰春国榖倍重 …… (第 2b 页)
以致诸侯之一分也利不夺于天下大夫不得以富
侈以重藏经国常有十国之筴也此以轻重御天下之
道也
魏文侯相 李悝 曰粜甚贵伤人(此人谓/粜工商)甚贱伤农人伤
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
者使人无伤而 …… (第 3b 页)
按古今言粜籴敛散之法始于齐管仲魏 李悝 然
管仲之意兼主于富国 (第 5a 页)
李悝 之意专主于济民管
仲言人君不理则畜贾游于市乘民之不给百倍
其本此则桑孔以来所谓理财之道大率皆 …… (第 5a 页)
谕民毋得与公争籴即官储有乏括索蓄家量存其
所用尽籴入官
按古之国用食租衣税而已毋俟于籴也平籴法
始于魏 李悝 然丰则取之于民歉则捐以济民凡 …… (第 27a 页)
钱既放散而百姓又困竭但使闾胥里长于收督之
际有乞取之资此可以谓之善计乎且常平仓者乃
三代圣王之遗法非独 李悝 耿寿昌能为之也谷贱
不伤农谷贵不伤民民赖其食而官收其利法之善
者无过于此比来所以隳废者由官吏不得 (第 37b 页)
二分在上矣(言先贮币于县邑当秋时下令收籴也则/魏 李悝 行平籴之法上熟籴三舍一中熟)
(籴二舍一下熟中分之盖出于此/今言去三之一者约中熟为准耳)泰春国榖倍重 …… (第 2b 页)
以致诸侯之一分也利不夺于天下大夫不得以富
侈以重藏经国常有十国之筴也此以轻重御天下之
道也
魏文侯相 李悝 曰粜甚贵伤人(此人谓/粜工商)甚贱伤农人伤
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
者使人无伤而 …… (第 3b 页)
按古今言粜籴敛散之法始于齐管仲魏 李悝 然
管仲之意兼主于富国 (第 5a 页)
李悝 之意专主于济民管
仲言人君不理则畜贾游于市乘民之不给百倍
其本此则桑孔以来所谓理财之道大率皆 …… (第 5a 页)
谕民毋得与公争籴即官储有乏括索蓄家量存其
所用尽籴入官
按古之国用食租衣税而已毋俟于籴也平籴法
始于魏 李悝 然丰则取之于民歉则捐以济民凡 …… (第 27a 页)
钱既放散而百姓又困竭但使闾胥里长于收督之
际有乞取之资此可以谓之善计乎且常平仓者乃
三代圣王之遗法非独 李悝 耿寿昌能为之也谷贱
不伤农谷贵不伤民民赖其食而官收其利法之善
者无过于此比来所以隳废者由官吏不得 (第 37b 页)
时节不同孟子所谓苟且之政乃后世所谓善政
且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须必世百年而可行亦未
易及此后之有志之士如 李悝 之平籴法非先王
之政丰年收之甚贱凶年出之振饥此又思其次
之良规到得平籴之政不讲一切趣办之政君 …… (第 22a 页)
(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术为酪酪不/可食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赡宫以廪之吏)
(盗其廪饥死/者十七八)大抵荒政统而论之先王有预备之
政上也使 李悝 之政修次也所在蓄积有可均处 …… (第 22b 页)
其宜于今者大抵天下事虽古今不同可行之法
古人皆施用得遍了今但则举而措之而已今所
论荒政如平籴之政条目尤须讲求自 李悝 平籴
至汉耿寿昌为常平仓元帝以后或废或罢到宋
朝遂为定制仁宗之世韩魏公请罢鬻没官之田
募 (第 24b 页)
且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须必世百年而可行亦未
易及此后之有志之士如 李悝 之平籴法非先王
之政丰年收之甚贱凶年出之振饥此又思其次
之良规到得平籴之政不讲一切趣办之政君 …… (第 22a 页)
(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术为酪酪不/可食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赡宫以廪之吏)
(盗其廪饥死/者十七八)大抵荒政统而论之先王有预备之
政上也使 李悝 之政修次也所在蓄积有可均处 …… (第 22b 页)
其宜于今者大抵天下事虽古今不同可行之法
古人皆施用得遍了今但则举而措之而已今所
论荒政如平籴之政条目尤须讲求自 李悝 平籴
至汉耿寿昌为常平仓元帝以后或废或罢到宋
朝遂为定制仁宗之世韩魏公请罢鬻没官之田
募 (第 2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