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詩類
易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華嚴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一字颖彦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馀
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曰此子必为王者师
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 齐高帝
引述曾为之师 (第 37b 页)
真巡行天下使反荐康之
宜加徵聘不见省康之性清约独处一室希与妻子相
见不通宾客弟子以业传授尤善左氏春秋 齐高帝
为 …… (第 14a 页)
领军时素好此学送本与康之康之手自点定又造礼
论十卷 高帝
绝赏爱之及崩遗诏以入元宫康之以明
帝泰始初与平原明僧绍俱徵辞以疾时又有河南辛
普明东阳楼惠明皆以笃行 …… (第 14b 页)

不就惠明字智远立性贞固有道术居金华山旧多毒
虫自惠明居之无复辛螫之苦藏名匿迹人莫之知明
帝召不至 齐高帝
徵又不至文惠太子在东宫苦延方
至仍又辞归俄自金华轻棹西下乃就路回之丰安旬
日之间唐宇之妖贼入城涂地唯 …… (第 15a 页)
长额耸耳耳孔有十馀毛出外二寸许左膝有数
十黑子作七星文读书万馀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善
琴棋工草隶未弱冠 齐高帝
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
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惟以披阅为务朝仪故
事多所取焉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 (第 52a 页)
胡人豫竹林堂功元徽中封鄂县子发佃夫谋以为清
河太守右军将军升明中 齐高帝
以其反覆赐死寿寂
之位太子屯骑校尉南泰山太守多纳货贿请谒无穷
有一不从便切齿骂詈常云利刀在手何忧不办 …… (第 23b 页)
为必与二人量议文盛为奉朝请
预平桂阳王休范封广晋县男顺帝即位运长为宣城
太守寻还家沈攸之反运长有异志 齐高帝
遣骠骑司
马崔文仲诛之
  南齐
纪僧真丹阳建康人也少随征西将军萧思话及子惠
开皆被赏遇惠开性苛僧真 (第 24b 页)
以微过见罚既而委任如
旧及罢益州还都不得志而僧真事之愈谨惠开临终

叹曰纪僧真方当富贵我不见也以僧真托刘秉周颙
初惠开在益州益州反被围危急有道人谓之曰城围
寻解檀越贵门后方大兴无忧外贼也惠开密谓僧真
曰我子弟见在者并无异才政是 萧道成
耳惠开没僧
真忆其言乃请 (第 25a 页)
高帝
随从在淮阴以闲书题令答远
近书疏自寒官历至 (第 25a 页)
高帝
冠军府参军主簿僧真梦蒿
艾生满江惊而白之 (第 25a 页)
高帝
曰诗人采萧萧即艾也萧生
断流卿勿广言其见亲如此元徽初 (第 25a 页)
高帝
出顿新亭 (第 25a 页)
拒桂阳贼有功除南台御史 高帝
领军功曹 (第 25b 页)
高帝
将废
立谋之袁粲褚渊僧真启曰今朝廷猖狂人不自保天
下之望不在袁褚明公岂得默然坐受夷灭存亡之机
仰希熟 (第 25b 页)
高帝
纳之 (第 25b 页)
高帝
欲度广陵起兵僧真又曰主
上虽复狂衅而累世皇基犹固盘石今百口北度何必
得俱纵得广陵城天子居深宫施号令目 (第 25b 页)
明公为逆何
以避此如其不胜则应北走胡中窃谓此非万全策也 高帝
曰卿顾家岂得逐我行邪僧真顿首称无贰升明 …… (第 25b 页)
元年除员外郎带东武城令寻除给事中 高帝
坐东府
高楼望石头城僧真在侧上曰诸将劝我攻袁刘我意
未愿便尔及沈攸之事起从 (第 26a 页)
高帝
入朝堂石头反夜高
帝遣众军掩讨宫城中望石头火光及叫声甚盛人怀
不测僧真谓众曰叫声不绝是必官军所攻火光 …… (第 26a 页)
阴脩理城得古锡趺九枚
大数尺下有篆文莫能识者僧真省事独曰何须辩此
文字此自久远之物锡而有九九锡之徵也 高帝
曰卿
勿妄言及上将拜齐公已尅日有杨祖之谋于临轩作
难僧真具请上更选吉辰寻而祖之事觉上曰无卿言
亦当致 …… (第 26b 页)
狈此何异滹沱之冰转齐国中书舍人建
元初带东燕令封新阳县男转羽林监迁尚书主客郎
太尉中兵参军兼中书舍人 高帝
疾甚令僧真典遗诏 …… (第 26b 页)
卒于晋熙太守兄弟皆有风姿举止并善隶书僧猛又
能飞白书作飞白赋僧真子交卿甚有解用宋时有道
人杨法持与 高帝
有旧元徽末宣传密谋升明中以为
僧正建元初罢道为宁朔将军封州陵男二年遣法持
为军主领支军救援朐山永明四 …… (第 27b 页)
侍书泰始中为主书以寒宦累至勋品元徽初为奉朝
请兼中书通事舍人员外郎封始兴南亭侯带秣陵令 高帝
废苍梧明旦呼正直舍人虞整醉不能起系宗欢
喜奉敕 (第 28a 页)
高帝
曰今天地重开是卿尽力之日使写诸处
分敕令及四方书疏使主书十人书吏二十人配之事
皆称旨高帝即位除龙骧将 …… (第 28a 页)
选白衣左右百八
十人皆面首富室从至南州得鞭者过半法亮忧惧因
缘启出家得为道人明帝初罢道结事阮佃夫累至
冠军府行参军及武帝镇湓城须旧驱使人法亮求
留为武帝江州典签除南台御史带松滋令法亮便僻
解事善于承奉稍 …… (第 29a 页)

吕文显临海人也升明初为 高帝
录尚书省事累迁殿
中御史后为秣陵令封刘阳县男永明元年为中书通
事舍人文显临事以刻覈被知三年带南清河太 (第 34b 页)
将问罪
焉会献文殂乃止孝文时琏贡献踰前其报赐亦稍加
益时光州于海中得琏遣诣齐使馀奴等送阙孝文诏
责曰 萧道成
亲弑其君窃号江左朕方欲兴灭国于旧
邦继绝世于刘氏而卿乃越境外向交通篡贼守藩之
节当如是邪太和十五年琏 (第 43b 页)
宋文帝遣刺史萧思话代任难当以思话
未至遣将举兵袭梁州法护委镇奔洋州难当遂有汉
中之地寻而思话使其司马 萧道成
先驱进讨所向尅 (第 39b 页)
 拒守窦泰必援之内外受敌取败之道也不如选轻
 锐之卒潜出小关窦性躁急必来决战高欢持重未
 即救之则窦可擒也既擒窦氏欢势自阻回师禦之
 可以制胜 太祖
喜曰是吾心也军遂行果获泰而齐
 神武亦退又说 (第 44b 页)
太祖
进取弘农复克之太祖大悦曰
 君即吾家之陈平也是冬齐神武又率大众度河涉
 洛至于沙苑诸将皆有惧色惟深独 (第 44b 页)
 赐名亮封长广郡公大统十年出为东雍州刺史为
 政清静百姓安之在职三岁卒于州谥襄配享太祖
 庙庭
达奚武字成兴代人为贺拔岳别将同翊戴 太祖
废帝
 元年以大将军出镇玉壁量地形胜立乐昌胡营新
 城三防齐将高苟子以千骑攻新城武邀击之悉虏 (第 48b 页)
 开府都督徐州刺史淮阳公太和初徵为内部大官
 出为使持节镇西大将军开府统万镇都将甚得夷
 人之心三年进淮阳王听乘步挽杖于朝 齐高帝
(第 39b 页)
 围攻之太元四年遂陷襄阳执晋南中郎将朱序
南齐

薛深河东汾阴人安都从子也果敢有气力安都降魏
 亲族皆入 北齐高帝
镇淮阴深遁归自结于 (第 32a 页)
高帝

 元徽末以军功至骁骑将军军主封竟陵侯豫章王
 嶷守东府使领军屯司徒右府分备建邺袁粲据石
 头嶷夜 (第 32a 页)
 晋秦州刺史祖邕自河东居襄阳父顺宗兄叔宝仕
 宋齐有名位叔业少有气干颇以将略自许宋元徽
 末为羽林监 齐高帝
骠骑行参军齐初累迁宁蛮长
 史广平太守明帝辅政以为心腹及即位为给事黄
 门侍郎封武昌县伯魏孝文南次钟 (第 38b 页)
 古冢铭云青州世子东海女郎上问学士鲍照徐爰
 苏宝生并不能悉希镜对曰此司马越女嫁苟晞儿
 检访果然由是见遇敕注郭子升明中 齐高帝
取为
 骠骑参军武陵王国郎中令历大司马司徒府参军 (第 35a 页)
 宋孝武初大使荐康之宜加徵聘不省康之性清约
 独居一室希见妻子绝宾客弟子以业传受河南辛
 普明尤肖之善左氏春秋 齐高帝
尝送本与康之康 (第 11a 页)
 之手自点定又造礼论十卷 高帝
绝赏爱之宋太始
 初徵辞以疾

段恩赵城人隐居南步里草舍三间乡里莫睹其颜面
 敦武校尉仇弦悉其贤为 (第 11b 页)
 夷县公
张远游河东人有道术齐文襄别置馆京师而礼接焉
北周
冀俊字僧俊太原阳邑人也性沈谨善𨽻书特工模写
 太祖引为记室时侯莫陈悦阻兵陇右 太祖
志在平
 之乃令俊伪为魏帝敕书与费也头令将兵助 (第 15a 页)
太祖
 
讨悦俊依旧敕模写及代舍人主书等署与真无异
 太祖大悦费也头已曾得魏帝敕书及见此敕不以 (第 15a 页)
  宝贤堂集古法帖序      朱奇源
予高祖恭王幼好法书初之国时 太祖高帝
赐前代墨
本甚多曾祖定王蒙 (第 22b 页)
高帝
命中书舍人詹希原教字书
故睿翰重于当代是以祖宪王暨父王俱嗜书学数世
以来无问古今但字之佳者兼收并蓄所 (第 22b 页)
 数两事少役稀百姓富实

宋文帝元嘉中始兴太守徐豁上言武吏年满十六课
米六十斛(事见丁/口门)
宋孝武帝大明初山阴县人多田少孔灵符表请徙无
赀之家于馀姚鄮(莫侯/反)鄞三县垦起湖田帝令公卿博
议咸曰夫训农修政有国所同土著之人习玩日久如
京师无田不闻徙居他县山阴豪族富室顷亩不少贫
者肆力非为无处又缘湖居人鱼鸭为业小人习始既
难劝之未易远废之畴方剪荆棘率课穷乏其事弥难

帝违众议徙人并成良业 齐高帝
初竟陵王子良上表言宋武帝时遣台使督郡
县或尺布之逋曲以当疋百钱馀税且增为千故诳质
作尚方寄系东冶百姓 (第 9a 页)

穆帝升平初荀羡为北部都尉镇下邳(今临淮/郡县)屯田于
东阳之石鳖(亦在今之/临淮郡界)公私利之 齐高帝
敕垣崇祖修理芍陂田曰卿但努力营田自然
平殄虏寇昔魏置典农而中都足食晋开汝颍而河汴 (第 10a 页)
  师秋冬亦如之又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
  先师既衅器用币然后释菜则知古人建立学校
  未尝不以祀礼为先也 高皇帝
虽在倥偬犹能修
  其祠于过鲁之日武帝兴太学而独未闻释奠之
  礼焉明帝行乡饮于学校祀圣师周公孔子初 (第 13b 页)
 所不统后汉亦以三公为宰相则司徒本西汉丞相
 也后或为丞相或为相国或为大丞相虽互为之名
 其实一也曹公司马师昭赵王伦王敦王导刘义宣
  齐高帝
梁武帝尔朱荣侯景陈武帝齐献武隋文帝 …… (第 40b 页)
凡诸器用之物及刑狱兵器督录远道
文书章表奏事宋因之而右丞亦主钱榖(虞玩之字茂/瑶宋元徽中)
(为右丞 齐高帝
参政与玩之书曰今漕/藏有阙吾贤居右丞已觉金粟可积矣)皆铜印黄绶齐
左右丞寝庙郊祀吉庆瑞应灾异立作格制 (第 43b 页)
 遂及始祖是以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
 明堂以配上帝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春秋
 谷梁传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 高皇帝
受命
 因雍四畤起北畤而备五帝未共天地之祀孝文十
 六年用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 (第 30b 页)


 祖高皇帝
配日冬至祠泰一夏至祠地祇皆并祠五
 帝而共一牲上亲郊拜后平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
 有司行事孝武皇帝祠雍 …… (第 30b 页)
 配天先妣配地其谊一也天地合精夫妇判合祭天
 南郊则以地配一体之谊也天地位皆南乡同席地
 在东共牢而食 高帝
高后配于坛上西乡后在北亦
 同席共牢牲用茧栗(牛角如茧及栗/者牛之小也)元酒陶匏礼记 …… (第 32a 页)
 祇皆出天地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阴

 阳之别于日冬夏至其会也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
 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以 高帝
高后配阴阳有离
 合易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以日冬至使有司奉祠
 南郊 (第 33a 页)
高帝
配而望群阳日夏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高
 后配而望群阴皆以助致微气通道幽弱当此之时
 后不省方故天子不亲而 (第 33a 页)
遣有司所以正承天顺地
 复圣王之制显 太祖
之功也渭阳祠勿复修群望未
 悉定定复奏奏可三十馀年间天地之祠五徙焉 …… (第 33a 页)
 常以岁之孟春正月上辛若丁亲郊祭天南郊以地
 配望秩山川遍于群神天地位皆南乡同席地差在
 东共牢而食 太祖高皇帝高
后配于坛上西乡后在
 北亦同席共牢而食日冬至使有司奉祭天神于南
 郊 (第 45a 页)
高皇帝
配而望群阳夏至使有司奉祭地祇于北
 郊高皇后配而望群阴天地用牲二燔燎瘗薶用牲
 一先祖先妣用牲一天以 (第 45a 页)
 泽中方丘也礼仪如祭天名泰一旦丘
宣帝神爵元年上幸河东祠后土
五凤三年上幸河东祠后土
元帝即位遵旧仪间岁郊泰畤东至河东祠后土
成帝初即位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等奏请罢雍畤

甘泉汾阴后土祠于长安立南北郊从之(详见郊/祀门)
建始二年正月辛丑上始祠后土于北郊
永始三年复汾阴后土祠
四年上幸河东祠后土
元延二年幸河东祠后土
四年及绥和二年并幸河东祠后土
二年上崩乃复长安南北郊
哀帝即位寝疾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

平帝时王莽奏罢甘泉泰畤复长安南北郊又奏以天
地合祭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
郊以 高帝高
后配夏日至使有司奉祭北郊以高后配
(详见郊/祀门)
光武建武二年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采元始中故
事合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