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詩類
易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華嚴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月上辛郊高皇帝受命
因雍四畤起北畤而备五帝未共天地之祀孝文十六
年用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以 太祖高

皇帝
配日冬至祠泰一夏至祠地祇皆并祠五帝而共
一牲上亲郊拜后平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有司行事
孝武皇帝祠雍曰今 …… (第 13a 页)
天下诛锄暴乱兴继
祖宗窃以经义所纪人事众心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
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元年以来宗庙奉祠 高皇
为受命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皆如
旧制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以上尽于舂陵节侯礼
为人后者则为之 …… (第 14b 页)
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
意设不遭王莽而国嗣无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继统者
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昔 高帝
以自受命不由太上
宣帝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
愚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 …… (第 15a 页)
卯公卿奏议世祖庙登歌八佾
舞功名东平王苍议以为汉制旧典宗庙各奏其乐不
皆相袭以明功德秦为无道残贼百姓 高皇帝
受命诛 …… (第 16a 页)
毁孝和以下穆宗威宗之号皆省去五年而再殷合食
太祖
以遵先典议遂施行
魏明帝景初元年夏有司议定七庙冬又奏曰盖帝王
之兴既有受命之君又有圣妃协于神灵然后克 …… (第 21a 页)
今方之既轻重义异又七庙七世之亲
昭穆父子位也若当兄弟旁满辄毁上祖则祖位空悬
世数不足何足于三昭三穆与 太祖
之庙然后成七哉
今七庙之义出于王氏从祢以上至于高祖亲庙四世
高祖以上复有五世六世无服之祖故为三昭三穆 (第 25b 页)
太祖
而七也故世祖郊定庙礼京兆颍川曾高之亲豫
章五世征西六世以应此义今至尊继统亦宜有五六 …… (第 25b 页)
建庙六世祖三昭三穆宣皇帝创基之主寔为 太祖

亲则王考四庙在上未及迁也权虚东向之位也兄弟
相及义非二世故当今庙祀世数未足而欲 (第 26b 页)
太祖
正位
则违事七之义矣又礼曰庶子王亦禘祖立庙盖谓支
胤授立则亲迎必复京兆府君于今六世宜复立此室
则宣皇 (第 26b 页)
未在六世之上须前世既迁乃 太祖
位定耳京
兆迁毁宜藏主于石室虽禘祫犹弗及何者传称毁主
升合 (第 26b 页)
太祖
升者自下之名不谓可降尊就卑也太子 …… (第 26b 页)
心尽崇严乎祖考然后能流淳化于四海通
幽感于神明固宜详废兴于古典循情礼以求中者也
礼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 太祖
而七自考庙以至祖考
五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
去坛为墠有祷然后祭之此宗庙之次亲疏之 …… (第 28a 页)
之礼去祧则有坛墠之殊明世远者其义弥疏也若祧
是文武之庙宜同月祭于 太祖
虽推后稷以配天由功
德之所始非尊崇之义每有差降也又礼有以多贵者
故传称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又云自上以 …… (第 28b 页)
子为天子诸侯祭以天子诸侯其尸服以士服故上及
征西以备六世之数宣皇虽为 太祖
尚在子孙之位至
于敬祭之日未申东向之礼所谓子虽齐圣不先父食
者矣今京兆以上既迁 (第 29a 页)
太祖
始得居正议者以昭穆未
足欲屈 (第 29a 页)
太祖
于卑坐臣以为非礼典之旨所与 (第 29a 页)
太祖

七自是昭穆既足 (第 29a 页)
太祖
在六世之外非为须满七庙乃
得居 (第 29a 页)
太祖
也议者又以四府君神主宜永同于殷祫臣
又以为不然传所谓毁庙之主陈 (第 29a 页)
太祖
(第 29a 页)
太祖
以下 …… (第 29a 页)
先君之主也故白虎通云禘祫祭迁庙者以其继君之
体持其统而不绝也岂如四府君在 太祖
之前非继统
之主无灵命之瑞非王业之基昔以世近而及今则情
礼巳远而当长飨殷祫永 (第 29b 页)
太祖
之位求之礼籍未见
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
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或欲瘗 …… (第 29b 页)
殷祭长无 太祖
之位矣夫理贵有中不必过厚礼与世
迁岂可顺而不断故臣子之情虽笃而灵厉之谥弥彰
追远之怀虽切而迁毁之礼为 …… (第 30a 页)
庙传曰毁庙之主陈于 太祖
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
庙传曰合族以食序以昭穆祭统曰有事于太庙则群
昭群穆咸在不失其伦今殷祠是合食 (第 36b 页)
太祖
而序昭穆
章太后既屈于上不列正庙若迎主入太庙既不敢配
列于正序又未闻于昭穆之外别立为位若徐邈议今
殷 …… (第 36b 页)
同极因殷荐 太祖
亦致盛祀于小庙譬有事于尊者可
以及卑故高堂隆所谓独以祫故而祭之也是以魏之
文思晋之宣后虽并不序于太庙 …… (第 37b 页)
五年四月庚子诏曰昔文德在周明堂崇祀高烈惟汉
汶邑斯尊所以职祭罔愆气令斯正鸿名称首济世飞
声朕皇考 太祖
文皇帝功耀洞元圣灵昭俗内穆四门
仁济群品外薄八荒威憺殊俗南脑劲越西髓刚戎裁
礼兴稼穑之根张乐协四气之 …… (第 38b 页)
奏窃谓可安国学之南地实爽垲
平畅足以营建其墙宇规范宜拟则太庙唯十有二间
以应期数依汉汶上图仪设五帝位 太祖
文皇帝对飨
祭皇天上帝虽为差降至于三载恭祀理不容异自郊
徂宫亦宜共日礼记郊以特牲诗称明堂羊牛吉蠲虽 …… (第 39b 页)

南齐高帝
建元元年七月有司奏郊殷之礼未详郊在
何年复以何祖配郊殷复在何时未郊得先殷与不明
堂亦应与郊同年而祭不 …… (第 41a 页)
记所论
禘祫与时祭其言详矣初不以先殷后郊为嫌至于郊
配之重事由王迹是故杜林议云汉业特起不因缘尧
宜以 高帝
配天魏高堂隆议以舜配天蒋济云汉时奏
议谓尧巳禅舜不得为汉祖舜亦巳禅禹不得为魏之
祖今宜以武皇帝配天晋 (第 41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六
           明 杨士奇等 撰
  治道 南齐高帝
建元元年崔祖思转长兼给事黄门侍郎上
初即位祖思启陈政事曰礼诰者人伦之襟冕帝王之
枢柄自古开物成务必以 …… (第 1a 页)
鲍叔以求夷吾则天下之士不待召而自至矣 高帝
践阼以刘善明勋诚欲与善明禄召谓之曰淮南
近畿国之形胜自非亲贤不使居之卿为我卧治也代
高宗为征虏将军淮 (第 4b 页)
之所
或言语内出或事状外通小人无知因为诈伪有玷盛
德臣望悉出宫内造作付所司其二曰汉文帝身弋绨
足革舄 齐高帝
阑槛用铜者皆易以铁经侯带玉贝剑
环佩以过魏太子太子不视经侯曰魏国亦有宝乎太
子曰主信臣忠魏之宝也经侯 (第 9a 页)
所谓追隆堂构仪形万国者也伏闻朝议以高祖大造
区夏道侔姬文拟祀明堂式配上帝今若基宇不修仍
同丘畎即使 高皇
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 (第 28a 页)
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二
           明 杨士奇等 撰
  礼乐(丧礼/) 南齐高帝
建元四年尚书令王俭采普中朝谅闇议奏
曰权典既行丧礼斯夺事兴汉世而源由甚远殷宗谅
闇非有服之称周王即吉 (第 1a 页)
律以朝廷礼乐多违正典民间竞造新声杂曲时 齐太
辅政僧虔上表曰夫悬钟之器以雅为用凯容之礼
八佾为仪今总章羽佾音服舛异又歌钟一肆克谐女
乐以歌为务非雅 (第 6a 页)
害焉宜加显戮以彰盛化请以见事免竣所居官下太
常削爵土须事御收付廷尉法狱罪上未欲便加大戮
且止免官 南齐高帝
建元四年 (第 30b 页)
太祖
崩掌吏部江谧称疾不入众
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及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
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 …… (第 30b 页)
沈攸之地
胜兵强终当得志委心托身岁暮相结以刘景素亲属
望重物应乐推献诚荐子窥窬非望时艰网漏得全首
太祖
匡饬天地方知远图薄其艰洗之瑕许其革音
之效加以非分之宠推以不次之荣列迹勋良比肩朝
德以往者微勤刀笔小 (第 31a 页)
殴主伤胎虽
律无正条罪合极法并处入死其智寿等二家配敦煌
为兵天慈广被不即诛谴虽恕其命窃谓未可夫律令 高皇帝
所以治天下不为喜怒增减不由亲疏改易案
斗律祖父母父母忿怒以兵刃杀子孙者五岁刑殴杀
者四岁刑若心有爱憎 (第 15b 页)
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馀咎陛下以异于他囚故议
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
帝然之龄之 齐高帝
五世孙由是免死
武后时后称制惧天下不服欲制以威乃修后周告密
之法诏官司受讯有言密事者驰驿奏之自徐敬业 (第 32a 页)
陛下孝思中发诚无已已然君举必书所以慎于礼制
也以为追尊之义宜 齐高皇
而已尚书卫臻与晔议同
事遂施行
明帝悼后崩议书铭旌或欲去姓而书魏或欲两书尚
书令侍中司马孚以为经典正 (第 5a 页)
安邸吏庞师进迎谒学士黄德昭(德昭/未见)侍鋹鋹因问师
进何人德昭曰本国人也鋹曰何为在此德昭曰 高皇
居藩日岁贡大朝辎重皆历荆州乃令师进置邸于
此造车乘以给馈运耳鋹叹曰我在位十四年未尝闻
此言今日始知祖 (第 8b 页)
状元入翰林十五年矣吾故厚待之契丹
国母爱其少子宗元(案辽史帝纪及皇/子表皆作重元)欲以为嗣问拱
辰曰 南朝太祖
太宗何亲属也拱辰曰兄弟也曰善哉
何其义也契丹主曰太宗真宗何亲属也拱辰曰父子
也曰善哉何其礼也既而契丹 (第 7a 页)
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
人宗室子九百馀人徵助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
增秩补吏各有差诏曰惟宗室子皆 太祖高皇帝
子孙
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馀万人虽有王
侯之属莫能相紏或陷入刑罪教训不至之咎也自太
上皇以 (第 103a 页)

军将军巴陵王休若统军东讨壬子崇宪太皇太后崩
二月乙丑以蔡兴宗为尚书右仆射壬申吴兴太守张
永右将军 萧道成
东讨平晋陵丁亥建武将军吴喜公 …… (第 66a 页)
率诸军破贼于吴兴会稽平定三郡同逆皆伏诛辅国
将军 萧道成
前锋北讨辅国将军刘勔前锋西讨刘胡
众四万据赭圻三月庚寅抚军将军殷孝祖攻赭圻死
之以辅国将军沈攸之代为 …… (第 66b 页)
前建安王世子伯融为始安县

二年夏五月壬午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反庚寅
内外戒严中领军刘勔右卫将军 萧道成
前锋南讨出
屯新亭征北将军张永屯白下前南兖州刺史沈怀明 …… (第 73b 页)
戍石头卫将军袁粲中军将军褚渊入卫殿省壬辰贼
奄至攻新亭垒 道成
拒击大破之越骑校尉张苟儿斩
休范贼党杜黑蠡丁文豪分军向朱雀航刘勔拒贼败
绩死之右将军王道隆奔走遇害张 …… (第 74a 页)
庚戍以袁粲为尚书令九月丙辰征西大将军河南王
吐谷浑拾寅进号车骑征西大将军
四年夏六月乙亥加 萧道成
尚书左仆射秋七月戊子
建平王景素据京城反己丑内外纂严遣骁骑将军任
农夫冠军将军黄回北讨 (第 75a 页)
萧道成
总统众军始安王伯
融都乡侯伯猷并赐死乙未克京城斩景素同逆皆伏
诛八月丁卯立皇弟凯为南阳王嵩为新兴王禧 …… (第 75a 页)
辄惨惨不乐内外忧惶夕不及旦领军将军 萧道成

直閤将军王敬则谋之七月戊子帝微行出北湖单马
先走羽仪不及左右张五儿马坠湖帝怒自驰骑刺马
屠割之与 …… (第 77b 页)
  后废帝元徽五年
顺皇帝讳准字仲谟小字知观明帝第三子也泰始五
年七月癸丑生七年封安成王帝姿貌端华眉目如画
见者以为神人废帝即位加扬州刺史元徽二年加都
督扬南豫二州诸军事四年进号骠骑大将军及废帝

萧道成
奉太后令迎王入居朝堂
升明元年秋七月壬辰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徽五年为
升明元年甲午 (第 78b 页)
萧道成
出镇东城辅政荆州刺史沈攸
之进号车骑大将军 (第 78b 页)
萧道成
司空录尚书事以袁粲为
中书监司徒以褚渊为卫将军刘秉为尚书令加中军
将军辛丑以王僧虔为尚书仆射癸卯车驾 (第 78b 页)
谒太庙八
月癸亥司徒袁粲镇石头戊辰崇拜帝所生陈昭华为
皇太妃庚午以 萧道成
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第 78b 页)
录尚书如故九月己酉庐陵王皓薨十二月丁巳荆州
刺史沈攸之举兵不从执政丁卯 萧道成
入守朝堂侍
中萧嶷镇东府戊辰中外纂严壬申司徒袁粲据石头
(第 79a 页)
道成
不果旋见覆灭乙亥以王僧虔为左仆射王
延之为右仆射吴郡太守刘遐据郡不从执政令张瑰
攻斩之闰月辛巳屯骑校 (第 79a 页)
尉王宜兴贰于执政见诛癸
巳沈攸之攻郢城前军长史柳世隆固守己亥中外戒
严假 萧道成
黄钺乙 (第 79a 页)
道成
出顿新亭是岁魏太和元 …… (第 79a 页)
月丁卯沈攸之败己巳华容县人斩攸之首
送之辛未雍州刺史张敬儿克江陵荆州平丙子解严
以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 萧道成
旋镇东府二月辛丑
以王僧虔为尚书令王延之为左仆射癸未 (第 79b 页)
萧道成

授太尉以褚渊为中书监司空丙戍抚军将军扬州刺
史晋熙王燮进号中军将军三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
四月南兖 …… (第 79b 页)
国王武为安东大将军六月己酉以辅国将军杨文弘
为北秦刺史封武都王秋九月乙巳朔日有食之丙午
加太尉 萧道成
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扬州牧
赐殊礼以扬州刺史晋熙王燮为司徒冬十月壬寅立
皇后谢氏十一月立故武昌太 …… (第 80a 页)
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月丙子南豫州刺史邵
陵王友薨丙申地震建阳门三月癸卯朔日有食之甲
辰加 萧道成
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齐公备九锡之礼
庚戍诛临川王绰夏四月壬申进齐公 (第 80b 页)
萧道成
爵为王
壬午安西将军武陵王赞薨辛卯帝禅位于齐壬辰逊
于东邸是日王敬则以兵陈于殿廷帝犹居内闻之逃
于佛 (第 80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十二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南齐纪第十二
   高帝 
武帝 郁林王 海陵王 明帝 东昏
  侯 和帝 (第 1a 页)
太祖高皇帝讳道成
(第 1a 页)
绍伯
小字斗将姓萧氏其先本
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惠帝分东 (第 1a 页)
海郡为邵陵故复为兰陵郡人中朝丧乱皇高祖淮阴
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
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更为南兰陵人也皇曾祖隽
字子武位即邱令皇祖乐子字闺子位辅国参军宋升
明中赠太常皇考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仕
宋为汉中太守梁州之平以功加龙骧将军后为南太
山太守封晋兴县五等男迁右军将军元嘉二十四年
殂梁土思之于峨公山立庙祭祀升明二年赠散骑常

侍金紫光禄大夫 高帝
以宋元嘉四年丁卯岁生姿表
英异龙颡钟声长七尺五寸鳞文遍体旧宅在武进县
宅南有一桑树擢本三丈横生四枝状 …… (第 2a 页)
恚所见之物呼之为帝加以手自磨鋋曰明日当以刃 萧道成
陈太妃骂之曰 (第 7a 页)
萧道成
有大功于国今害之谁
为汝尽力故止 (第 7a 页)
高帝
谋与袁褚废立下皆见从
五年七月戊子杨玉夫等与直阁将军王敬则通谋弑
苍梧王赍首使左右陈奉伯藏衣袖中依常 …… (第 7a 页)
陵停舟与攸之密谋乃下达郢州武帝时为
郢州长史蕴伺武帝出吊因作乱据郢城武帝知之不
出蕴还至东府前又期见 高帝
帝又不出吊再计不行
外谋愈固司徒袁粲尚书令刘秉见帝威权稍盛虑不
自安与蕴及黄回等相结举事殿内主卫主帅 …… (第 8b 页)
都下囚系有差免
元年以前逋责三月庚申召司徒褚渊左仆射王俭受
顾托壬戍皇帝崩于临光殿年五十六群臣上谥曰
皇帝
庙号 (第 15a 页)
太祖
梓宫于东府前渚升龙舟四月丙午葬
于武进泰安陵于龙舟卒哭内外反吉上少有大量喜
怒不形于色深沉静默常有四 …… (第 15a 页)
相属数百里不绝其上常有五色云又有龙出
焉上时已贵矣宋明帝甚恶之遣善占墓者高灵文往
墓所占相灵文先给事 太祖
还诡答曰不过出方伯耳
密白 (第 16a 页)
太祖
曰贵不可言明帝意犹不已遣人践藉以左
道厌之上后于所树华表柱忽有龙鸣震响山谷明帝
寝疾为身后之虑多剪功 (第 16a 页)
臣上亦见疑每云 萧道成
有 …… (第 16a 页)
乘龙上天于下捉龙脚不得及觉叙梦因
谓曰兖州当大庇生灵而弟不得与也奉伯竟卒于宋
世又参军崔灵建梦天谓已 萧道成
是我第十九子我
去年已使授其天子位考自三皇五帝以降受命之次
至帝为十九也及为领军望气者陈安宝见上身上 …… (第 16b 页)
忽见石上有文字凡三处苔生其上字不可识乃
去苔视之其大石文曰此齐者黄石公之化气也立石
文曰黄天星姓萧字 道成
得贤帅天下太平小石文曰 (第 17b 页)
  武帝 简文帝 元帝 敬帝
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
姓萧氏与齐同承淮阴令整整生皇高祖辖位济阴太
守辖生皇曾祖副子位州治中从事副子生皇祖道赐

位南台治书侍御史道赐生皇考讳顺之字文纬于
高帝
为始族弟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与 (第 1b 页)
齐高帝
少而款狎尝共登金牛山路侧有枯骨纵横 (第 1b 页)
齐高帝

皇考曰周文王以来几年当复有掩此枯骨者乎言之
懔然动色皇考由此知 (第 1b 页)
齐高帝
有大志常相随逐 (第 1b 页)
齐高
每外讨皇考常为军副及北讨薛索儿夜遣人入营
提刀径至 (第 1b 页)
齐高帝
卧榻皇考手刃之频 (第 1b 页)
齐高帝
镇军
司马长史时宋帝昏 (第 1b 页)
齐高帝
谋出外皇考以为一旦 …… (第 1b 页)
奔亡则危几不测不如因人之欲行伊霍之事 齐高帝
深然之历黄门郎安西长史吴郡内史所历皆著名吴
郡张绪常称文武兼资有德有行吾敬萧顺之袁粲之
据石头黄回与 …… (第 2a 页)
据朱雀桥
回觇人还告曰朱雀桥南一长者英威毅然坐胡床南
向回曰萧顺之也遂不敢出时微皇考石头几不据矣
齐高帝
创造皇业推锋决胜莫不垂拱仰成焉齐建
(第 2a 页)
齐高帝
从容谓皇考曰当令阿玉解扬州相授玉 …… (第 2a 页)
二州刺史正
封宕昌王壬寅诏以宪纲日弛渐以为俗令端右以风
闻奏事依元熙旧制有司奏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号 太祖皇
妣张氏为献皇后陵曰建陵郗氏为德皇后陵
曰修陵五月乙亥夜盗入南北掖烧神虎门总章观害 …… (第 20a 页)
殿暗室恒理衣冠而坐暑月未尝褰袒虽见内
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历观古昔帝王仁圣恭俭矜庄
艺能博学罕有及焉初 齐高帝
梦屐而登殿顾见明武
二帝后一人手张天地图而不识问之答曰顺子及崔 (第 51a 页)
正月甲戌大赦辛卯诏以灵邱郡土既褊塉又
诸州路冲复其民租十五年癸巳白兰王吐谷浑翼世
以诬罔伏诛乙未诏曰 萧道成
逆乱江淮戎旗频举七
州之民既有征运之劳深乖轻徭之义其复常调三年
癸丑赐王公以下清勤著称者榖帛有差三月 …… (第 13b 页)
武州山石窟寺赐贫老衣服是月 齐高帝
殂夏四月甲
辰赐畿内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粟帛各有差秋七月
发州郡丁万人修灵邱道八月癸未朔分遣大使巡行 (第 14a 页)
毛扇不华因此欲加酖害令太医
煮药左右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作孝子岂得出入狡
狯帝曰汝语大有理乃止顺帝即位 齐高帝
执权宗室 (第 39b 页)
造旧章毕新宜移郊正午以定天位也)大明五年
九月甲子有司奏郊祭用三牛孝武崩废帝以郊旧地
为吉祥移置本处 齐高帝
受禅明年正月上辛有事南
郊而无配牺牲之色因晋宋故事建元四年武帝继位
明年正月祀南郊自兹以后间岁而祀永 …… (第 10a 页)
之说帝曰圆丘自是祭天先农即是祈榖祭昊天宜在)
(冬至祈榖则/必须启蛰)用特牛一祀天皇大帝于坛上以皇考
文帝配五帝天文从祀礼以苍璧制币除鬯祼(佟之/启按)
(鬯者盛以六彝覆以画羃备其文饰施之宗/庙今郊祀有 …… (第 10b 页)
皆亲奉宋武帝永初二年亲南北郊孝武帝大明三年
移北郊于钟山北原与南郊相对后还旧处 齐高帝

禅建元二年正月次辛北郊牺牲之色因旧不改而无
配武帝永明三年议用次辛车服之仪率遵汉制梁武
帝制北郊 (第 32b 页)
之制虚太祖之位文帝元嘉初追尊
所生胡媫妤为章皇太后立庙于太庙西其后孝武昭
太后明帝宣太后并祔章太后庙 齐高帝
追尊父为宣
皇帝母为昭皇后七庙梁武帝受禅迁神主于太庙为
三昭三穆凡六庙追尊皇考为文皇帝皇妣为德皇后 (第 7a 页)
庙号 太祖皇
祖特进以上皆不追尊拟祖迁于上 (第 7a 页)


之庙不毁与六亲庙为七皆同一堂共庭而别室陈
依梁制七庙如礼初文帝入嗣而皇考始兴昭烈王庙
在始兴国谓之东 …… (第 7a 页)
太尉
初献太常亚献光禄勋终献齐永明元年正月诏太庙
四时祭荐宣皇帝面起饼鸭𦞦孝皇后笋鸭卵脯酱炙
白肉 高皇帝
荐肉脍菹羹昭皇后炙鱼皆所嗜也梁武
帝宗庙四时及腊一岁五享天监十六年诏曰夫神无
常飨飨于克诚所以西邻礿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