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易俱是晚出并贵后生
杜之异古未如王之夺实祖述前儒特举其违又释例
之作所引惟深谷梁泰元旧有麋信注颜益以 范宁

犹如故颜论闰分范注当以同我者亲常谓谷梁劣公
羊为注者又不尽善竟无及公羊之有何休恐不足两
立必谓范 (第 21a 页)
必映光必隙明必备如是足矣犹以
为未也终夜不寝必如孔子鸡鸣而起必学大舜坐以
待旦必学周公然则何时而已耶 范宁
曰君子之为学
也没身而已矣恐儿辈废学常举此以诲之或致遗忘
漫记于此
韩退之上京兆李实书谓在京十五年接 (第 4b 页)
 (相杀虫流出尸一人之身一善/一恶天命无常罚佑之不常也)
对桓号其大任属以傲幸良以九合逮孽而怀(韩曰谓/齐桓九)
(合诸侯震而矜之叛者九国卒至见杀非犬道之无常/亦其自取然也蔡曰论语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
(兵车九合之说国语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史记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榖梁传衣裳之会十有一 范宁)

(
注庄公十三年会北杏十四十五年会鄄十六年二十七年会幽/僖公元年会柽二年会贯三年会阳榖五年会首戴七)
( (第 51b 页)
董仲舒以公羊显于朝至何休作解说覃思十七年
可谓专矣而多引谶纬何可训也谷梁自孙卿申公五
传至宣帝特好之 范宁
父子世守其业创名例百馀条
以规诸儒同异之说可谓善矣而论者犹以其学不经
师毋乃刻与况乎徐彦杨士勋之疏为 (第 18a 页)
宣綍中书(通考晋魏以来中书监/令掌赞诏命记会时事)
(典作/文书)陛下收臣于一心任臣以独掌(晋中兴书 范宁
为/临淮太守徵拜中)
(书郎专/掌西省)九年冀登宰辅八岁载践宗伯出拥干旄(诗孑/孑干)
(旄注以旄牛 (第 18b 页)
学也至汉郑君信之 晋范宁
又信之今之世学者主胡
氏胡氏亦信之予固不敢以不信也然则吾明远之所
举云者传之不信而惟何休刘敞之绪论是 (第 26a 页)
  春秋传授谱序
春秋之道本于一离为三家之传又析而为数十百家
之学学日夥传日凿道益散天下后世岂或不有全经

乎亦在其人而已矣自孔子没七十子言人人殊公榖
自谓本之子夏最先出左氏又谓古学宜立诸儒生从
史文传口说□相授受彼此若矛盾然自是学一变主
公羊者何休主榖梁者 范宁
主左氏服虔杜元凯或抒
已意或博采众家盖累数十万言自 (第 14a 页)
  春秋折衷后题
自西汉学者专门之习胜老儒经生世守训诂不敢少

变继而旧说日以磨灭新传之后出者独传于今春秋
一经始立公羊氏学又立榖梁氏学东汉左氏学又盛
行古传后出者日胜后儒注古传而世亦取后出者为
宗公羊氏有胡母生严彭祖颜安乐而后何休独有名
榖梁氏有江公尹更始而后 范宁
独有名左氏前有刘
子骏贾逵服虔后有杜预故预亦独有名呜呼岂预必
能为左氏忠臣哉休固陈蕃客也自谓妙得公羊 (第 24b 页)
閒王
伯厚以为即汉志孔子三朝记七篇中隔以卷之十篇
祑淆乱也注中徵引汉魏晋之儒有康成谯周孙炎宋
均王肃 范宁
郭象及杨孚异物志然则为景宣注甚明 (第 21b 页)
侵损亦无纤介(一作/芥)诛求(后汉窦/融传皆)
(以底里上露长无纤介左/传介于大国诛求无时)帑藏甚殷 (晋范宁
传/帑藏空匮)仓储可
羡特缘行李忍过秋冬而江山之气候难常(北史王颏/传气候殊)
(不/佳)蒲柳之萧衰 (第 32a 页)
   车左铭(夏书甘誓疏二人在一车之上左为车/左右为车右御者在左勇力之士在右)
虞氏作车取象玑衡(虞书在璇玑玉衡玑衡北斗星也/言车之制象北斗之运天官书斗)
(为帝/车)君子建左法天之阳(御车自左/法天左旋)正位受绥车不内
(论语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尘不出轨(曲礼驱尘不出/轨榖梁传车轨)
(尘 范宁
汪/尘不出轨)鸾以节步(大戴礼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行/而鸾鸣鸾鸣而和应此御之节也) (第 11a 页)
安国又定于
蔡九峰也诗之分为齐鲁毛韩而定于郑康成又定于
考亭集传也春秋之分为公羊榖梁左氏而定于何休 范宁
杜预又定于胡文定也三礼之始于高堂生戴圣 (第 4b 页)
  第三道
对伏惟殿下德成问安教存齿学则孝悌之感元良之
旨咏子矜之诗义形乎辞真吾君之子也天下幸甚幸
甚伏以化凭于势声若顺风之远感因于时德甚置邮
之速则何草不偃何心不应而曰未能动俗殿下之至
谦也尚何术之务而舍此乎今又降意微言徵诸坠典
至如黄帝斲木盖取诸意文王演卦乃言其象虽成象

之时不同而得意之言一也周公制礼夏正得天纵损
益可知而因循不改去圣既远礼经殊残遗文苟存群
儒纷揉故丧服异制诸家殊轨故王肃之旨约情以断
郑玄之言引经取决吕氏因封侯之馀裕采礼官之旧
仪故戴圣采十二纪之首为十二月令存周之典其故
匪他仲尼以尊鲁而取美于颂穆公以尊周而见序于
书左氏以艳富称诬榖梁以文清为婉 范宁
序事其义
则详乐书因秦而遂亡空有河间之制夹氏在传而不 (第 5a 页)
   灵运晚节疏放不检果不克令终

   中书侍郎 范宁
直节立朝为权贵
   谮忌出守豫章远公移书邀入社
   宁辞不至盖未能顿委世缘也靖
   节与远公雅 (第 8a 页)
   又
考绩黜陟之典始于唐虞而备载于周官此所以庶绩
咸熙而阜成兆民者也至汉有考功课吏之法历隋有
考功侍郎迨唐有司绩大夫则考绩黜陟古今不易之
良法也虽时有疏数制有繁简或损或益莫非帝王因
时之治焉皇明有天下之九年为洪武丙辰天子若曰
凡内外庶官不可不重其任尤不可不久其职任重职

久则安官乐业孰敢有苟且之心至治可期也制以每
三年备述行事朝京以考其绩盖本唐虞三考黜陟幽
明之意也呜呼盛哉大名属县有清丰知县事金侯子
肃家世儒业幼失怙事母以孝闻其为人俊雅沈重不
阿以谀其为学渔猎经史潜心理义之要又考夫诸史
以知乎事变得失至于词艺尤长于歌咏篆𨽻朝廷徵
贤起能侯首在列故能持己廉而贞莅民慈而惠驭吏
严而临事勤视民如子有卓茂之风焉崇化敦教有

之绩焉当盘根错节又有虞诩之利器焉既三载录
行事朝于京县学训导前进士李仲宾氏以予与乃父
好德昔同胄馆也 (第 16b 页)
意而仍以望之君子也
  答俞右吉书
所论春秋诸家及胡文定作传之旨极为正当在汉
之时三家之学各自为师而 范宁
注榖梁独不株守
一家之说至唐啖赵出而会通三传独究遗经至宋
孙刘出而掊击古人几无馀蕴文定因之以痛哭流 (第 19b 页)
  书弘明二集后
弘明集者梁释彦悰述广弘明集者唐释道宣述也大

要与黄冠诤角以掊击拒闬为功姑取其卫教而已而
不计其辞之愤与夸也悰公所述多东晋宋齐人语既
不能畅其笔札而于所览西竺文言亦浅鲜口若吐而
吃指若舒而掣者盖理为辞窒辞为理困攻固非输守
亦非墨如是而已若宣公述则缁衣诸贤承梁武弘法
之后其书尽出而脩辞亦渐畅第姗詈诞慢不特彼教
之所不堪承而我古先生亦为之哕呕矣其佳者不能
胜陈琳之檄张汤之案而拙者则一村社閧讦耳彼黄

冠又其下者无一息犹龙公派何足与辨也寻宣此述
与续高僧传可谓笃信好学不可谓之知道也其志于
释门立功名其事则史其文则藻于吾儒盖郑康成
之伦不可与望濂洛关闽也余因妄有所评若达磨
而下诸祖其造类孟子智顗类朱子而皆胜之永明寿
业可与朱子埒而 (第 19a 页)
  古昔君子之立言其亦有不得已者乎孔子曰余欲无
言孟子曰予岂好辨哉则其为书者莫非忧世而作若
诸子好为异同祈胜于人者言虽繁而道益晦固不足
贵矣余读东吴先生五论得失辨邪正论而深取之焉
世之讲春秋者非一胡文定公谓圣人以典礼命讨之
权任诸已而于诸侯或进或退示一王之法朴卿吕氏

则以圣人作春秋以尊王岂专进退诸侯哉二家各伸
所见而有不同如此而先生尽发胡氏之说以斥吕氏
之非亦岂有所左右邪孔子盖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而 范宁
亦以一字之褒宠踰华衮
之荣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则圣人进退诸侯无疑
顾一时穷经之士弗之考耳至于佛氏倡祸 (第 7a 页)
   敬因于神殿后凿二池植白莲以规求入社远
   公察其心杂拒之灵运晚节疏放不检果不克
   令终中书侍郎 范宁
直节立朝为权贵谮忌出
   守豫章远公移书邀入社宁辞不至盖未能顿 (第 7a 页)
五臣本)志则夫
诵美有章陈信无愧者欤(王逸曰展舒也周易曰有/善曰楚辞曰展诗兮会舞)
(楚子木问赵孟云 范武子
德何如对曰其祝史陈信于鬼神/孚发若信以发志也毛诗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向曰)
(言今天子仁明颂美德亦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