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附)春秋享祝文
 禀质精粹。德学纯茂。永世钦诵。有光配侑。
清节祠。 松塘俞公
追享时。告先奉诸位文。
祠号清节。创设已久。杞溪故家。世德跻侑。最初虔奉。赠判书公。乡人慕义。祭社致 (第 142H 页)
隆。后祀景安。克尚其类。两代高标。百世仰止。振振昌大。世有闻孙。蹈海高风。凤洲之贤。逮至文忠。所立尤卓。并美齐休。次第配食。惟是忠穆。勋业光国。先立其本。孝友行笃。平生劬书。岂无得力。爰谋俎豆。于祖有光。猗欤五贤。合享一堂。最尊主北。第二位左。以下序齿。相向为座。 松塘
居尊。是西一位。忠简为次。东序之二。市翁对坐。如昭穆制。一体精禋。神其永依。多士坌集。恭伸告仪。
(第 142H 页)
节祠。奉安 松塘
文。
际 明 宣朝。最称才盛。谟猷光国。勋业照人。各效其能。奔奏疏附。于时协赞。曰若 (第 142H 页)
松塘。
器宇宏深。又词赡敏。早年通籍。移孝为忠。历扬清要。翰苑玉署。其在柏府。秉直撄鳞。大贤汇征。一言喻众。 (第 142H 页)
仲尼以为不可及。武子岂真愚者耶。自众人言之耳。君子之事。非众人所度。故有迹晦于当时而志显于后世者。若 松塘俞公。
当龙蛇之变。琐尾播越之际。辞羁靮之劳。从捍圉之难。古所谓社稷臣者。庶几近之。惜其谏去邠之疏。泯湮于断 (第 336L 页)
   送李台徵吉州之行(时北方有变。选授此人。)
   修撰俞大进,县监俞大述。相与选胜于退休堂。令錪和韵。堂主即 俞泓
也。
   高山驿。次壁上韵。赠输城察访李仲实。
   城南即事
   李命俊以督邮官出高山。诗以赠
修撰俞大进,县监俞大述。相与选胜于退休堂。令錪和韵。堂主即 俞泓
也。
金门出入羽衣仙。家本蓬壶小洞天。潭上降龙长作雨。松头巢鹤不知年。花笺落笔名何逊。凫舄朝元字稚川 (第 405H 页)
杂议。皆以为化外之国。不可责礼义。王虽黾勉许之。而其守义之严如此。十六年戊子。谢 恩使 俞泓
回自 京师。宗系改正并恶名昭雪。会典一册。礼部题准给送。皇帝降敕褒谕。先是。 国祖康献王被本国叛贼尹 …… (第 293L 页)
景命。已告 庙社。夫子乃彝伦之主。予当亲祭以告彝伦复叙之意。遂祭文庙。且命 俞泓
等一行及承文院提调等赐宴于大平馆以劳之。又教曰。礼曰君赐车马。服以拜赐。古人于君赐之物。必服之者。所 (第 294H 页)
 命却之。廷议皆以为化外不可责以礼义。或启边衅。 王黾勉许之。而其义则凛然有不可犯者。戊子。谢 恩使 俞泓
还自京师。 天朝特允我 国题奏。 命雪 宗系恶名。始 太祖初。罪人尹彝,李初叛入中原。诬 国系为逆臣 (第 347L 页)
  
谏院论政官启(庚寅四月)
汝立包藏祸心。非一朝一夕之故。而铨曹曾拟金堤郡守,黄海都事望。以副其愿求之计。几至变生不虞。其时堂上郎厅。并请罢职。(李阳元拟都事。李山海拟金堤。)

正言引避启(六月)
伏见昨日大司宪洪圣民避嫌。 圣批太严。遽为递差。臣闻之。窃不胜忧宪之深。夫推鞫之时。邪议横生。事机之危。间不容发。苟非圣民 俞泓
抗言力排。则未知国事终何如也。此国人之所共知。而物情之所深愤者也。当时参鞫之人。既已亲闻彦信悖逆之言 (第 598H 页)
   [李宪国性戆直在上前言不避讳]
   [李宪国再辞吏判]
   [平壤对贼之日梧阴独执往义州之策]
   俞泓
极谏度辽东之非]
   [丁酉倭乱乘舆播迁之议申磼对以备酱以待而见笑]
   [丁酉岁纂进东征录
。无济世之才。古人所谓束之高阁。以俟太平者也。又问崔滉何如。对曰。刚介则有之。性褊狭不可任大事。又以 俞泓,
黄廷彧为问。俱以不合对之。 上乃举崔,尹二相。公对以为当。遂登庸焉。人皆以为难云。
[李宪国再辞吏判 …… (第 341L 页)
可去。数十问悉如初。及至宁边。朝议或云往北方。或云往江界。公独执往义州之策。卒恢国步者皆其力也。 俞泓
极谏度辽东之非]
宁边日。右相 (第 341L 页)
俞泓
入对。涕泣言 宗社在是。 殿下去将安之。极谏度辽之非。不获 俞。即辞 (第 341L 页)
大悦。遂还军开城。贼新败。又闻天兵复临。即撤归。 上大加嘉奖。加巡察二资。公一资为嘉善。京城既复。以 俞泓
为留都相臣。以公为留都大将。 大驾还。都体察使柳公成龙设局募兵。教浙江陈法。局号训鍊都监。以公为其大 (第 560H 页)
上御南城门。慰谕军民。令各陈所怀。军民等咸请释公。 上乃下教召公曰。知卿素有忠孝大节。可急赴平壤。与 俞泓,
李恒福等同护王子。公闻 命恸哭。兼程驰进。上谒于平壤。六月。随驾到博川。闻平壤陷。 上命世子分朝。他 (第 417L 页)
宗胤。郡守。曾祖讳镐。县监。祖讳继辉。参判。为 宣庙朝名臣。沙溪先生讳长生。配昌宁曹氏。先生娶左议政 俞泓
女。病痴。栗谷先生庶女。有教实摄内治。其二男。益炯,益炼。生员。二女。适生员金泰立,郑广源。益炯六男 …… (第 473L 页)
吾老先生。实得李文成公嫡传。专于朴实头用功。而先生承其旨诀。门路甚正。则庶几传之无弊云。先生娶左议政 俞泓
女。病不慧。摄其家政者。栗谷先生之庶女也。益炯,益炼。其所生也。益炼参奉。二女。适生员金泰立,郑广源 (第 478L 页)
。并颁会典全编。宣 敕于皇极门内。翰林学士将礼。中国人皆惊睹。以为前此外藩使价入朝者未曾有是也。先是 俞泓,
黄廷彧等亦辨 宗诬。虽得 准敕而来。然国史改纂。事有至难。许而不遂。至是始乃快睹成书。 祖宗二百年深 (第 548L 页)
 传曰。职牒还给。
伸冤疏[二](乙未)
臣于上年十二月三十日。伏蒙 主上殿下许伸臣父先臣三益之冤。臣不胜感泣欢抃之至。即于今年正月分休告下去。祭告亡父之灵。以涤泉下六年之冤。盖不欲一日淹 圣恩于怠弃之域。亦不欲一日

处幽魂于罪过之中也。臣之一家。式至今日。无老无少。感戴 隆恩。不知死所。抑臣于此。复有所不得不吁呼者。须至再渎 天听。伏惟 圣明留念焉。臣父先臣三益。顷在丁亥秋复 命之日。购得 会典草本以进。且探听印颁之期以达。明年。臣 俞泓
赍印本以进。又明年。臣尹根寿赍全帙以进。于斯时也。上自 圣明。下至黎庶。莫不欢欣鼓舞。感戴 皇恩。思 (第 40L 页)
自 京师。得会典一册而来。其书我 国宗系笔法。与公所斋敕。相符无异辞。 上命超杞城资三级。慰谕公曰。 俞泓
得成书一册。予故显其功。非卿先着鞭。能雪二百年受诬之辱乎。今日之功。卿实为首。予未有以报卿。俄而 (第 530L 页)
之。李准以为坐处稍远。不得闻之。李山海以为日久不能记。而黄海监司状启回启时。彦信之说。似发于此时矣。 俞泓,
洪圣民皆以为闻之云云。大司宪洪圣民启曰。昏愚小臣。曾参推官之列。当时之事。可愕可痛者非一二。切欲披沥 …… (第 404L 页)
馀。故推鞫之初。持两端者居多。如微臣者。虽为推官。曾为时辈之斥。虽或出言于其间。人或反目以视。臣每与 俞泓
相顾而语。咄咄以叹矣。及其彦信情迹败露于 圣鉴之下。已被海岛之窜。则朝廷有一种议论。以为朝绅坏败。人 …… (第 404L 页)
惟均。敢诣 阙下。伏俟司寇之刑。 上以亲见不即言递差。正言黄慎启曰。推鞫之时。邪议横生。苟非洪圣民, 俞泓
抗言力排。则未知国事终何如也。当时参鞫之人。既已亲闻彦信悖逆之言。不能即达 天听。其惊骇痛愤之心。固 (第 405H 页)
。入日本。请倭而来。中外汹汹。 上疑其为逆贼决意西行。自内贸白金绳鞋诸物。都下益骚动殆空。杞城府院君 俞泓
以为人君当危难。镇定是务。不可先臣民摇动。上书极言。 上曰。当用卿言。既而忠州败报至。二十九日。海原 …… (第 417L 页)
末日也。五月初一日。 上留松京。即 命教(教作放)还郑澈。有 旨曰。知卿素有忠孝大节。可急赴平壤。与 俞泓,
李恒福等。同护王子。是日。 上命招城内外居民耆老等慰抚之。因问曰。予有何失人心而至于此耶。 (第 417L 页)
崖以体察使。在临津北。先闻 两陵发掘之变。使军官往审收藏。故西崖之意。则以为真也。而崔兴源,沈守庆, 俞泓,
金应南,李德馨,崔滉,宋赞,李宪国,李齐闵,权徵,李𥕏,李璀,白惟咸,扶安都正,永原守等启。皆疑其 (第 467L 页)
泼,洁反道欺明之罪。则安劭,申应矩,俞大建,尹耆献等将以乙酉之岁。率励士十同志。上章言之。柳腆驰书于 俞泓。
禁厥子。卢稙在户曹。手书以戒尹自新以后祸。以故大建,耆献。不敢出于儒列。裴三益又欲刑讯安劭。而申应矩 (第 165L 页)
 天兵欲进击京城之贼。先锋进逼碧蹄失利。退住坡州。刍太乏绝。 天将将以乏军兴律。欲罪体察等官。时左相 俞泓
亦以体察使来到。方议调度。未得善策。罔知攸措。臣乃自荐于诸宰曰。事已急矣。若用吾计。则数日之内。马太 (第 293H 页)
千馀石。运刍军千馀名。牛马数百匹。不难得矣。 俞泓
大言叱之曰。此非戏语之时尔。有何策能办此乎。体察使柳成龙止之曰。此人必有所见。因问有何策。臣答曰。向 (第 29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