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送柳书状时行
   赠慧上人(并小序)
   安同知宗禄挽
   赠黄海沈监司学而(并小序)
   皇华集中。次 李容斋
汉江诗韵。
   寄湖西尹观察(汝升)令案(并小序)
   题绿净亭(亭在洪阳。李同年光轮。即其主也
   沈学而令公由江都移按丰海。仆与学而前年同在南宫。去今才一周。而已再别矣。当其别也。江都与丰海无差。而奈道路稍远何。不胜依黯。题一律以谢授简之勤。仍申别绪。
南宫连席荷慇勤。江海经年再送君。设可过从身已病。况今踪迹苦相分。看书昼背茅檐日。煮雪宵添榾拙熏。案牍馀闲能念我。白头犹自倚残醺。
皇华集中。次 李容斋
汉江诗韵。
千里星槎复汉浔。水禽惊起锦袍临。微风不动波如练。画舫才移柳亸金。天为胜游应驻景。云犹多事 (第 372L 页)
衣者甚多。搢绅大夫之往来江湖者。莫不躬造其庐而致敬焉。 容斋李公
最加悯恻。劝以为贫之仕。公汪然出涕而不应。李公义之。改容叹息而去。门人请堂号。公掉头曰称龟山成生足矣 (第 77L 页)
   釜山
   遣兴
   赠智日上人
   五月十二日。留别蓬山诸公。
   梁山馆。次徐四佳, 李容斋
韵。
   十三日。冒雨发梁山。
   发庆山
   崇儒院
   宿闻庆
   踰鸟岭
   次李
  其二
城矗青山断。楼高碧海通。开廛溢南货。捩柁起东风。

鲛室鸣机彻。龙舟簇橹雄。宦游添鞅掌。还愧钓鱼翁。
遣兴
高阁遥临野。闲吟对夕晖。溪牛带鸦过。檐鸟啄虫飞。胜日青藜杖。炎天白葛衣。岂无游衍兴。孤客只思归。
赠智日上人
十五辞尘境。飘然杖锡轻。传经百函尽。悟道一灯明。枫岳云同住。蓬山月共行。清谈见登岸。归客自忘清。
五月十二日。留别蓬山诸公。
征轺欲发雨霏霏。绿稻红榴是去时。邂逅始同欢有客。登临先自赋将归。晓莺朱閤羁怀独。孤鸟青天去路微。料得汉城相见处。海边冠盖正依依。
梁山馆。次徐四佳, 李容斋
韵。
一曲清川漾槛边。碧纱笼里对前贤。沧洲倘作驯鸥老。尘世宁论跨鹤仙。凉夜客愁山馆雨。晚风渔笛海门天 (第 133H 页)
  其八十二
牛山县小似弹丸。圬(一作圩)户渔村极望残。只有风烟供一咏。沧溟无际碧峰攒。(镇海号牛山。)
  其八十三
海中孤屿是歧城。万里云烟一望平。绝景东阳添二咏。容翁千古擅诗声。(巨济号歧城。有 李容斋
荇十咏。)
  其八十四
新罗剧郡速含城。山势崚嶒水势萦。学士楼边寻古迹。龙游潭上濯尘缨。(咸阳古新 (第 337L 页)
十三。金佔毕宗直,崔迟川鸣吉。皆六十二。金东峰时习五十九。权阳村近,徐花潭敬德,郑松江澈。皆五十八。 李容斋
荇五十七。郑圃隐梦周,金鹤峰诚一,黄秋浦慎。皆五十六。郑一蠹汝昌五十五。成昌山希颜,李汉阴德馨。皆五 (第 320H 页)
今可家有而人诵。郑君之意。其亦可尚也。噫。余之拳拳于是集者。始吾先祖直提学讳某。与先生及朴挹翠仲说, 李容斋,
权通之诸公。皆有兰室之好。而先祖卒于甲子前一年。或没而同祸。或存而蝉蜕。其旷世兴伤。岂特尚论志士之比 (第 339L 页)
进取而殁。其心迹之晦。夫岂常情之所敢测哉。其有裨于世程甚大。其诗早负俊声。一时艺苑之评。与朴挹翠訚, 李容斋
荇,郑虚庵希良并称为诗家四杰。祸变之馀。子姓绝世。尺璧寸珠。莫或收藏。世所流传者。不过毫芒于泰山。悲 (第 219H 页)
玉堂。科次诸学士课作则出而用之而已。及南止亭衮主文。别作一大砚如玉堂所藏者。而置诸家。及递文衡。传于 李容斋
荇。其后历数公而砚犹留 (第 604H 页)
容斋
家。及郑湖阴为大提学。 (第 604H 页)
容斋
已卒。夫人尚亡恙。以砚送于湖阴曰。此 (第 604H 页)
容斋
意也。自是例传于主文者。壬辰兵燹之后。汉阴李公购得之。传至李尔瞻。瞻败砚(亦失。)人谓此砚流传百许年 (第 604H 页)
持。前后凡三赴京。书卷药裹。亦不近。象胥辈相戒不敢有犯焉。公于诗律。未尝致力。而间或寓兴。趣致自高。 容斋李公
亟称其美。惜其不用于世也。凡有朝参。必闻鸡而兴。待漏而趋。大小公务。一不称疾。于宗族睦而仁。恤孤寡有 (第 338L 页)
退。辄开卷玩绎。或至夜分。其为文。浑厚平整。不事浮艳之态。亦不钩棘章句以自为高。务尽事情而自然中律。 李容斋
荇于文少许可。独深许公。如郑士龙云卿,苏世让彦谦。亦推公为不可及。在两馆日久。事大文字。多出公手。乙 …… (第 181L 页)
馆典籍赠议政府左赞成。妣曰彦阳金氏贞敬夫人。曾祖考讳齐仁。议政府左赞成。以文学德望。显 中宗世。及  文定
垂帘。建言安名世史笔不可改。坐 …… (第 187H 页)
两世皆葬怀德。(在县东二十五里三政洞。)赞成生齐仁。以文学德望。显 中宗朝。官至议政府左赞成。后值  文定
垂帘。建言安名世史笔不可改。论以护逆。几不测。竟坐黜以卒。号立岩。有诗文六卷行于世。配固城李氏。于公 (第 193L 页)
直卿。燕山朝直节名臣也。先生自早岁。文章节行。著称于时。与朴挹翠訚,郑虚庵希良, 李容斋
荇。定交齐名。时人称为四杰。尝在湖堂。同朴訚应旨封章。陈燕山阙失。燕山主大怒。几陷不测。竟被逮于甲子 …… (第 417H 页)
幸年三十六以卒。事具载东文选,舆地志。先生之出处大致如此。而挹翠朴公。竟被戮死。虚庵郑公。托迹方外。 容斋李公。
际会 圣后。致位廊庙。然迹其出处完节。论者于四杰之中。以先生为称首焉。先生咸昌人。卜居于本县南茂林部 (第 417H 页)
。而其所言有如此者。叔涵(一本涵下有他日二)或将以此藉手而归拜其先公矣。
五伦事实跋
右五伦事实。故 容斋李
相公所自纂述。而其后承善溥季泉得于故箧。就加妆缮而复侈以绘事。以示子孙宗族者也。噫。天叙五典。而人有 (第 181H 页)
当至。子孙门人。号泣待变。而先生犹晏然曰。自昔处罪谪者。或多恇怯就尽。如宋之刘挚,梁焘,范祖禹。本朝 容斋李
相公。皆死不明白。贻笑后世。宋之刘元城。本朝郑文翼。皆恬然不动。卒以无恙。岂不奇哉。○是秋。右相吴始 (第 360H 页)
(并序)
   挹翠轩讳訚。乃吾五代祖讳谌之从父兄弟也。年十八擢第。以玉堂修撰。遭燕山甲子之祸。其友 容斋李
相国收拾遗篇。刊布以行。百馀年间。屡经兵火。集既灭矣。前辈钜公亟称其诗若文。当为 国朝第一。而以遗集 (第 93L 页)
  退隐金公
幼有至性。长益罔愆。乱离丧威。秉礼愈坚。晢几仓卒。亢宗俱全。先君之思。踵拜函筵。厚德笃行。被奖大贤。垂范来世。多士揭虔。继祢承祖。一堂蝉嫣。比德尚行。名与实悬。庙䫉将恢。公议是沿。惟灵是监。于千百年。
玉溪祠常享祝文
际明而扬。处险而贞。乃启休光。尤貌荣名。谨以季春秋。上丁是涓。昭穆咸秩。永啜吉蠲。
法渊祠常享祝文
运际隆熙。扬于王庭。启我后人。百世典刑。
桧渊书院别祠常享祝文
  告 容斋李公
行通神明。味悦坟籍。两老钦赏。百代矜式。
  告六一轩李公
含章晦身。百源内腴。大贤有记。永世靡渝。 (第 610L 页)
也。金潜庵义贞祭公文曰。气吞长虹。文倒三峡。踵武班马。溯波伊洛。权松溪应仁曰。文章典雅高古。不可泯。 李容斋
荇曰。平生黄叔度。文字汉西京。此公文章之可考述者也。独于己卯事。无得以详焉。如李苍石,李泽堂,赵佥正 (第 655L 页)
成文章。赋以屈宋为准。诗以陶谢为祖。左陆开历以下不屑也。丙子中司马游泮宫。与名师胜友。讨论讲磨。如 李容斋,
金慕斋诸贤。莫不许之以廊庙黼黻之器。南衮性狠。未尝以文章许人。亦曰金某俊才。后进翘楚。丙戌登第。选补 (第 438L 页)
行且百年。今以先生政院日记及晦斋文元公所撰先生家状追附之。先生于文元公为内舅。家状者认是文元公请铭于 李容斋,
洪默斋时按本也。几百年沉没于尘箱之中。一朝现出于斯道将衰之秋者。视文元公祭先生文之初出于拾遗者。尤有 …… (第 383L 页)
之称述濂溪。朱子之状延平。亦无此句语。然则以文元公斟酌之笔。形容其实际。所宜一字不苟。而乃以是称之。 容斋
因之以著于墓道。先生平日穷得理如何。尽得性如何。必有原委曲折分明历落。足以为正法眼藏者矣。惜乎。其所 (第 38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