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兄弟相与讲贯。以故年弱冠。已淹该六萟。先是 仁祖时崔迟川鸣吉,张溪谷维。皆主王阳明之学。以自绳饬。而 金潜谷堉
稍后起。治经济佐国便民。与柳磻 …… (第 573H 页)
溪馨远。隐显殊致。而志则同。皆心厌貌色。冀以实得矫时。 潜谷
赴清京。见天文历算。取法远西。从问之。颇究其精。归奏 上请改历法。自是求是之学骎骎兴。徒以旧痼积厚。 …… (第 573L 页)
皆演述阳明之旨。为颛门大儒。虽以崔张之贤。而其论述不能及是也。霞谷于历算最精。究心雅故。考礼證乐。而 潜谷
之学。传其家则子佐明,佑明。孙锡胄。皆综练时务。如闵丹岩镇远,李疏斋颐命。实皆衍 (第 573L 页)
潜谷
之绪。疏斋图岭东。不失准望。谈田赋极典要。聘于燕。躬访天主教士。与讲历算。而迟川之孙明谷锡鼎。外示笃 (第 573L 页)
帝之意欲绥寇贼。以兴礼乐之治而不果。岂不痛哉。
崇祯十年大统历一卷在庵中。 崇祯丁丑。颁于东国者。时 潜谷金公
奉使。朝正京师。 毅宗皇帝知南汉围急。 命总兵官陈洪范,副总兵金日观等。率山 (第 192H 页)
 孝宗大王在沈阳馆。遇孟永光者。为会稽之图。永光山阴人。奚为远游至辽沈耶。非俘则降也。顾清阴金文正, 潜谷金文贞
好与之游。清阴赠以诗。 (第 207L 页)
潜谷
使绘己像。永光而苟委身事满洲者。两贤岂乐与之游哉。会稽以山水名。山阴耶溪兰亭之胜。为名士所觞咏者。皆 (第 207L 页)
宜知此故附记之。大统历则 崇祯丁丑。清阴金文正公所受赐于 仁祖也。 潜谷金文贞公。
盖受之明而东返。颁于廷臣者也。清阴时在安东。柳硕之谗。姑未入耶。 皇朝旧物。令人掩抑不已。朝谒大老像 (第 512L 页)
  又曰。自平安道海中大屿断续相连。至于全罗道。盖海中山麓大干横亘者也。中有火洲之草。(水中沙堆处。方言谓之草。)自白翎西南望之。若可见焉。海水在草东者东流。在草西者西流。而水势悍急。若入草西则多漂到中国。草东之水有潮汐。而草西昼夜一流无潮汐。(止)此康熙几暇格物篇中所谓白头之麓也。然草西之无潮汐。似亦无是理。篇中又言天津,山海,大江等处。每察往来之

时。与本土人询问。大约皆不同。草西若无潮汐。彼天津,山海皆草西也。何得言潮有往来时乎。 潜谷金文贞
朝京录中云自长行岛放船八百里。到宁远前洋。潮水方急。船行甚迟。又曰。乘船将向城中。潮退船阁。住于洋中 (第 278L 页)
腰铃转递。日行三百里。今备局行会之急者。画铃于封缄至三。则谓之三悬铃。意即此制之遗者。
潜谷大同法 潜谷金公
将设大同。京中士大夫及吏胥辈防纳者。皆不欲之。俟 (第 66L 页)
潜谷
诣 阙而还也。作偶人斩其头。而涂血而书之曰 (第 66L 页)
金堉。
公佯若不见而过之者屡。而终不挠夺。卒设大同而 国于今赖之。先贤作事之牢确如此。
岭南木绵灾
济庵赵尚 (第 66L 页)
永光。字月心。山阴人。工人物写真。游辽东事清。后从清主入燕中。不乐仕进。以画祗候内庭。为顺治主所爱。 潜谷金公。
奉使入沈。永光为写真甚肖。传其家。此画乃老人拄杖独立。甚纤密可赏。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六
 东国地理 (第 417H 页)
。参判诸曹。移大司宪。兼管备边司,同知 经筵。丙午。转都承旨。加资宪。提举宣惠厅。进拜吏曹判书。大臣 金文贞公
熤。因台通事 筵奏语侵公。公即朝堂。脱帽袍而出。坐窜肃川。宥还。拜兵曹判书。爱养军卒。颂声流闻。己酉 (第 352L 页)
之变。尤长于碑版祭诔。然晚益自贵重不苟作。始公之乞致仕也。 金文贞公
熤以书贺曰。公之勇退。欧阳永叔,范景仁。无以过也。大学士江汉黄公景源以为死须得洪公铭。请预为文志墓。 (第 370H 页)
眼。易处信手。则好文字正在此中。(以上癸丑录)
陆宣公奏议。朱子书牍。若合为一通册子则甚好。
故相臣 金堉。
用事业称。而不以文章著。今取其遗集见之。信是近世不易得之文字。功与言互相掩蔽者。多类此。
尽西铭之时 …… (第 375L 页)
至于烧户渰没等。按例恤典。亦皆张皇为说。连十馀纸不穷。事体之屑越姑舍是。四方士民。必当有窥其浅深者。 文贞公
金熤筵奏禁止。故相之言。予至今思之。
尝于遇警翌日。 命行宾对。 教曰。予之敬天一念。何时不憧憧对越 (第 388H 页)
不宗仰而亲依。公之殁也。识与不识。咸为之悼惜赍咨。盖公之德之业。其有百世之尚论。讵小子之所敢私哉。 金文贞公
熤。以其先人谥状志铭。俱托于府君。语人曰。南公文章。不但为世宗匠。其清名宿德。可以传人于百世矣。
(第 533H 页)
初者。量入为出。自三代助彻。降逮唐之租庸调。皆是也。通变于法弊之后者。量出为入。如杨炎之两税。我 朝 金文贞公
之大同是也。道之王霸。若是其远也。人之贤否。若是其殊也。而其所以为法之命意不得不同者。其势然耳。今之 …… (第 518H 页)
  附东国水车考
本朝 孝庙元年(庚寅)夏五月。教备边司曰。燕沈灌溉之用。莫如水车。我国专昧此制。咫尺虽有滚滚之流。地势稍高则末如之何。农者天下之大本。而其器之不利如此。今令工匠造出。如其可用。则传布外方。以为劝农之一助。备边司覆启曰。 圣上当此旱乾。特轸民事。自禁中造水车。制度甚巧。斡转如神。诚能家置户设。则有益于备旱。必不浅浅。请令有司依㨾造十具。分送八道及两都。从之。(国朝宝鉴)
本朝忠清监司 金堉
状启曰。今年劝稼之策。不可不别㨾 …… (第 529H 页)
之任意耕食。则陈田大辟而税入亦多。实为两便于公私。此两件事。非但本道可行。他道亦可行。庙堂商议分付。 (潜谷
集)
高丽密直提学白文宝上劄子。江淮之民。为农而不忧水旱者。水车之力也。吾东方人治水田者。必引沟浍。 (第 529L 页)
东国名臣行迹。(阙撰人。)东国名臣言行录。(有二部。一周世鹏撰。○一柳成龙撰。或未详。)东国名臣录。 (金堉
撰。)东名臣录。(吕光宪编。自三国至高丽。著辑精神。)国朝名臣录。宋成明 (第 492H 页)
任叔英。(疏庵。)闵应亨。俞伯曾。(翠轩。)姜硕期。(月塘。)申翊圣。(乐全堂。)李明汉。(白洲。) 金堉。(潜谷。)
○外集卷之一。金宏弼。(寒暄。)郑汝昌。(一蠹。)郑鹏。(新堂。)朴英。(松堂。)柳藕。(西峰。)(第 49L 页)
(疏庵。)闵应亨。俞伯曾。(翠轩。)姜硕期。(月塘。)申翊圣。(乐全堂。)李明汉。(白洲。)金堉。 (潜谷。
)○外集卷之一。金宏弼。(寒暄。)郑汝昌。(一蠹。)郑鹏。(新堂。)朴英。(松堂。)柳藕。(西峰。) (第 49L 页)
。始抵其国。国无城郭。有宫室。国王朱冠皂履。跨白马。佩刀。官吏皆如之。服食起居。中国同也。潜谷笔谈。 (金堉
撰。)清译金希三道人也。尝言胡人入海。剽到一岛。岛中人有美女无数。浮于水上。只露其面。追捕三女而还。 (第 89L 页)
责其日轻者。曰盍肃尔力云尔。则虽使庙堂日发千关。县官日饬万言。杯水车薪。劳亦无补矣。二曰行车。故相臣 金堉
平生苦心。惟车钱两策。而行 (第 623H 页)
   明章优劣论(戊子)
 春邸录四○赞
   画像自赞(庚寅)
   御画赞
   敬次肃庙大朝御制韵。题文贞公 金堉
小真。
 春邸录四○箴
   慎言箴(辛卯)
   言箴
   至日箴(并序)
   容直箴(壬辰) ……   延兴府院君金悌男光山府夫人卢氏致祭文(甲寅)
   锦城尉朴明源致祭文
   文忠公柳成龙致祭文
   文贞公 金堉
墓致祭文
   清风府院君金佑明,德恩府夫人宋氏墓致祭文
   庆恩府院君金柱臣致祭文
   耽罗船
  
画像自赞(庚寅)

尔容何癯。尔身何瘠。肮然其骨。瞭然其目。若有所忧。忧在于学。若有所惧。惧在于德。明窗净几。乃绎者经。程冠礼衣。攸摄者情。瑟兮武毅。欲而未能。顾影思形。唯日夕而战兢。
御画赞
圣人造化。无微不通。时御砚墨。神彩玲珑。二幅丹青。既淡且浓。不待学习。天机之发。岂比桑梓。薰沐而阅。敢述四言。识诸卷末。
敬次肃庙大朝御制韵。题文贞公 金堉
小真。
清高遗像。彷佛仪风。大同经纶。一心奉公。济世之才。肝膈之忠。存心爱物。谨厚饬躬。民赖于今。至 (第 61H 页)
章稍短。用他声引出。乃以宣庙室新撰乐章。添入于初献贞明之下。其后仁庙朝相臣吴允谦,金尚容。孝庙朝相臣 金堉。
显庙朝儒臣宋浚吉。肃庙朝掌乐主簿李万亨。副提学李凤徵。皆有各室各撰一章之议。先朝以此。议于大臣。领议 …… (第 170H 页)
谐。至若大报之为坛。即我肃祖尊王之盛德大业。逮我先朝。并祀三皇。而又以中山武宁王徐达,宁远伯李成梁, 文贞公
范景文从享。可以有辞于天下万世矣。公于其时。以 (第 174H 页)
。又命罢诸道毛粮一斗五升。还定贡价于两西。留作军饷。而元捧七斗。直路减二斗。中山减一斗。孝庙朝用相臣 金堉
言。命行大同法于湖西。收米十斗。命行大同法于湖南沿海诸邑。收米十三斗。显庙朝用判书金佐明言。命行大同 (第 20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