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著为文。叙公之迹。呜呼。是谓有时存焉者乎。又可谓有旷世之感也欤。公名时烈。系出恩津之宋。少师文元公 金长生。
长生之学。自于文成公李珥云。铭曰。
是惟文正之宅。后之人其可式。
黔岩纪迹碑铭(并序○辛丑) (第 244L 页)
。叙公之迹。呜呼。是谓有时存焉者乎。又可谓有旷世之感也欤。公名时烈。系出恩津之宋。少师文元公金长生。 长生
之学。自于文成公李珥云。铭曰。
是惟文正之宅。后之人其可式。
黔岩纪迹碑铭(并序○辛丑) (第 244L 页)
宾以师。予酒孔旨。予牲孔硕。赍诚伻官。尚冀歆格。
(右文𥳑公成浑)
葳蕤缁衣。在笥之中。云谁之思。 文元金公。
黄冈之嗣。慎斋之祢。尤翁贤师。石潭高弟。迹公继开。其施也普。渊乎学源。沛然教雨。礼析丝毫。道挈要领。 (第 313L 页)
穷居讲讨。脚踏真境。于何得来。警我颓俗。敬瓣清香。庸替玉帛。
(右文元公 金长生)
享配孝庙。石题湖阡。平生景仰。在玆怀川。学宗考亭。义秉麟经。气象乔泰。德业日星。岂意贤门。乃生乱贼 (第 313L 页)
李珥)
公邃于礼。节文昭朗。俗因礼厚。用正趋向。今予是行。盖缘人情。如公闻者。尚亦与荣。
(右文元公 金长生)

(第 371L 页)
 逖矣关西。距京夐越。尚无怪乎土俗之贸贸。至若湖西海西。皆是先正俎豆之乡也。杖屦之所也。不

幸近日。承讹袭讹。因疑传疑。未见有卫正辟邪之效。职由予忝位君师。教未下孚之致。岂道内一二人士之罪也。予方反省歉叹。傥使先正在世。世道胡至于此。此时旷世之感。尤不容已。西原华阳书院。海州石潭书院。遣阁臣致祭。西原则独享宋文正。而海州则赵文正,李文纯,成文𥳑, 金文元,
宋文正五先正。与李文成配食云。祭文各当亲撰矣。
赠判书李镇衡议谥教
噫。乙丙之事。尚何言哉。凶徒乱孽 (第 531L 页)
子君臣服仪之请。而时议沮之。显庙癸丑。当宁陵之迁奉也。大臣只服白衣。先正又引仁庙朝穆陵迁奉时。文元公 金长生
贻书新丰府院君张维之言。而请为冠绖衰裳之制。事遂寝。显庙甲寅欲改定。而因先正去国。未果焉。肃庙甲午。 (第 327L 页)
 滢修对。以表与粗。为理之用。以精与里。为理之体。即卢玉溪之说也。而先正臣李珥。则以为在禽兽之理。表里皆粗。不可以精粗分体用。此又与玉溪异矣。至先正臣 金长生。
则发明李珥之意。而所谓理在精。则表里皆精。理在粗则表里皆粗者。说得尤亲切。恐当以东儒之论为正。(以上 (第 15H 页)
 
书九对。父师东来。八条设教。凡其化民成俗。皆本于洪范。则大法之行。实与周家同时矣。罗丽以后。遗泽寖邈。至于我朝。儒贤辈出。尊崇表章。先正臣李珥尝作箕子实纪。以寓其微禹之叹。先正臣 金长生
又尝建白于朝。欲尊崇箕子同于孔庙。以报罔极之恩。以垂无穷之教。其意深矣。
惟十有三祀。著箕子罔仆之节 (第 10H 页)
。其人则君子也。其事则寿域也。今日京乡咸聚。时值良辰。予为诸生祝也。(检校直阁臣李晚秀己酉录)
先正 金文元公
尝请尊崇箕子。同于孔庙。以报其恩而垂其教。宋文正以不能采施为可惜。我东之以礼义闻于天下。箕圣之化也。 (第 410L 页)
。思有以反约之。命阁臣等取宋朝三贤,(明道,伊川,晦庵。)本朝九贤(赵光祖,李滉,成浑,李珥,赵宪, 金长生,
金集,宋浚吉,宋时烈。)奏议之最剀切尤鉴戒者。仿朱书节要例。刊略其支辞剩意。疏劄以外奏御文字之可观者 (第 556L 页)
因奇高峰论 邦礼。始考通典。盖未及徵于文献也。宋石祖仁祖死。其叔从简成服后身亡。祖仁以适孙代服承重。 金沙溪
问解引而为證。父死子代之例行焉。抑恐未然也。若主丧则通典已言之。庾蔚之云父丧内祖亡则兼主二丧立二庐。 …… (第 361L 页)
之移也。题主之属称傍题。不可改易者也。 金沙溪
备要吉祭条。若族人有亲未尽者。迁于长房。神主当以主祭者所称改题。而傍题不称孝云云。自是尊其礼者多从之 …… (第 363L 页)
 破旧墓出柩后。设灵幄。朝夕哭奠上食。一如初丧时。而今俗只设虚位于墓次者。恐涉未稳。书纸榜行祀。俟终虞后焚之。无伤于礼耶。

金士纯问初葬则有魂帛为之主。改葬则无魂帛。于灵座中设纸榜乎。只设灵座乎。退溪答似只设灵座。其后郑愚伏云两柩南设灵座。以纸榜设其所。 金沙溪
云以其遗衣服置于椅上。然而窃以退溪说为得中。
 朝祖之礼。近俗多以魂帛代行。星湖礼式曰体藏于山。魂返 (第 364L 页)
动其心。尝曰在元祐则为元祐。在绍圣则为绍圣。吾窃耻之。士林倚为重。比诸东京之郭有道云。丁酉太学生请以 金长生
从祀先圣庙。公倡斥享之论。与李公相采等诸生七百馀人抗疏。极言其不可。时议目为邪论。李公以首疏窜。制疏 …… (第 552L 页)
起。儒生蔡振后权贵中,朴𥠦,权迹等相继上疏。论二人疵累。四馆生并起驳疏儒。置疏儒罚。至是党议益炽。 金长生
以二人者门徒。次第跻于国学。言者以言祀典迸诸夷。士气遂大沮焉。公既积忤用事者。己酉宋真明承用事者旨。 (第 552L 页)
 丧中改葬服制。退溪答金伯荣父丧未葬改葬母之问。以为仍服斩衰而无复改缌之节。若母丧时改葬父则愚伏曰改葬之缌。盖为亲见尸柩。不可无服。故制五服中最轻者。礼

经易服之节。皆以重者为主。父母之丧偕。其葬服斩衰。据此则齐衰服改葬前丧。恐不当必以最轻之服易之。又齐斩各有所为。当各服其服。而犹以斩衰为重。不敢服齐衰于葬母之际。今大丧已葬。虽与未葬时有间。然脱而服缌。毕竟未安。 金沙溪
曰斩衰葬后齐衰未葬。改葬时各服其服云。
退溪,愚伏两说。说得已极精当。不容有他议也。
 以尊祭卑。兄 …… (第 88L 页)
 父在母丧。有正月遭丧十二月始葬。十一月之练已过矣。行练于正月。而初忌适当是月。仍用是日。未知如何。正月行练则次月当行祥事。而适值闰月。郑氏曰以月数者计闰云。则用次月之礼者。实是计闰。金慎斋曰初忌大祥之日也。正月择吉行练。初忌行大祥。如何一月内行两祥。以为苟简则择吉行练于正月。而初忌则只行祭。二月行大祥。间月行禫。与他无异。或云祥虽追。禫则行于当禫之月。按正月追行练祭。大祥当用次月之制。下云二月行大祥。似不照应云云。

慎斋之意。盖不欲计闰。故云二月邪。禫则行于当禫之月似得之。
 大祥将祭而适子亡。适孙主祭。待适子葬后行祥祭矣。兄弟除服之节。 金沙溪
问答曰丧中不可行禫。则诸父岂可以适孙之故而不脱服也。设位哭除恐当。又曾子问大夫士有君服于身。不敢私服 (第 90H 页)
注说云云。
沙溪
行之恐得之。曾子问注说。崔相锡鼎劄子极言注说之非。大槩以为孔子初答之言。曾子疑若终无除脱之事。故孔子 (第 90H 页)
  蕨砚铭
蓝浦花草石。以砚名于天下。明雪楼诸子多称艳之。余尝宰瑞山。与蓝近。使人往采得数十枚以来。或梅竹或

(一作牡)丹薇蕨绘形惟肖。又有用金银画者可玩。而其体少。惟且硬粗。皆不中用。花草石之可砚者甚稀也。后余得一砚。其长古尺尺一奇。其广五寸。其像薇蕨。据砚面殆半。中茎直抽。细叶横张。岐街雕镂。纤密极巧。其中病叶之摺叠者尤奇。化工之费精于閒漫处。何其至于斯耶。石理细润。滴一点水。历日不乾。乃文苑至宝也。砚之始未知在于何岁。而初为金南窗之有。 金沙溪
得之于南窗。余得之于 (第 80L 页)
沙溪
之后孙。凡物之宝者。未尝永为一人一家之有。而流迁无常。盖众所欲者。不必独专而与人共之可也。造物者之意 (第 80L 页)
。道学不明。至我本 朝。右文兴化。真儒辈出。有若文正公臣赵光祖,文纯公臣李滉,文成公臣李珥,文元公臣 金长生,
文正公臣宋时烈,臣师文纯公臣权尚夏。接踵而出。以此观之。人生禀赋。本无古今之殊者。可知矣。殿下若能着 (第 270H 页)
。道学不明。至我本 朝。右文兴化。真儒辈出。有若文正公臣赵光祖,文纯公臣李滉,文成公臣李珥,文元公臣 金长生,
文正公臣宋时烈,臣师文纯公臣权尚夏接踵而出。以此观之。则人生禀赋。本无古今 (第 524L 页)
不能以从祀之典报之。则不但有歉于人君崇儒重道之义。固无以耸动一世。矜式士林。一趋于斯道也。今者文元公 金长生
从祀之请。发之士林者。洽过三十年于兹。中外章甫连章陈请。而 殿下过于慎重。迄未准许。未知 殿下尊贤重 (第 139L 页)
道之意。犹有所未至耶。抑 殿下所以知 长生
之道学者。或有所未尽耶。 殿下临御未久。即以两贤臣跻配圣庑。顷又以宋朝六贤。升配殿内。废典阙章。靡不 (第 139L 页)
毕举。则殿下之尊贤重儒。可谓尽矣。前后儒疏之 批。每以予非不知 金长生
道德为言。则是 殿下之所以知 (第 139L 页)
长生
者。亦似尽矣。而犹复荏苒时岁。持疑不许者。抑何故欤。臣等闻先儒云知而不行者。非行之不能。其所知之不能 (第 139L 页)
十分真知而然也。 殿下虽自谓非不知 长生
道德。而臣等窃恐 殿下之知 (第 139L 页)
长生
者。犹未能真 (第 139L 页)
长生
之必合从祀而有所持疑。每下慎重之教也。夫事之不行者。其是非黑白。必在于温吞暖之 …… (第 139L 页)
而欲行旋沮也。若使眼前道理明白快当。如水火之不可蹈。乌喙之不可食。则夫何有持疑而未决。慎重而难行哉。 金长生
道德之醇正。学问之渊源。虽悉于前后封章。而臣等请更举其表表著称照人耳目者。为 殿下一陈。以明从祀之不 (第 140H 页)
可断已矣。夫 长生
言其质则纯粹乐易。语其操则方正确实。其为学也。立志以定本。居敬以持志。致知以明之。反躬以实之。率皆师 …… (第 140H 页)

长生
实传于李珥之门。授之于先正臣宋时烈,宋浚吉。其所以上承下接。有功斯道者。实加杨,罗,李诸贤矣。噫。 (第 140L 页)
长生
之道学事功。既有此三者。则岂不卓卓乎盛矣哉。顾以郑氏以下诸贤者言之。有一于此。亦得以从祀先圣。无敢议 …… (第 140L 页)
言。实为一世之公诵。而非出阿好之私。则从祀之典。无所持疑。而前日之所以慎重之者。更不须言也。呜呼。使 金长生
道德学问。果有少歉于圣庑之跻享。而臣等只以爱慕之深。欲为过重之请。则是乃以非礼之享。享 (第 140L 页)
长生
也。此不但欺罔 圣上。为罪斯大。抑将得罪于 (第 140L 页)
长生
矣。臣等虽甚蒙陋。不至全昧义理。何敢肆然为无所据之请哉。自有此论以来。馆学封章。凡几上矣。八路齐吁。 …… (第 140L 页)
子所谓国人皆曰贤焉者也。然而 天听愈邈。允音久靳。士林之慨恨抑郁。为如何哉。伏愿 圣上亟命有司。即举 金长生
从享圣庑之礼。以光昭代之盛典。以慰士林之颙望。不胜幸甚。臣等无任激切屏营 …… (第 140L 页)
于拯。已在数十年前。而拯迁延推诿。终不肯许。及至 上有成命。势不得不刊。则乃以吾家书为言。至举先正臣 金长生
所著丧礼备要譬之。备要虽自申义庆始之。而其实则 (第 144H 页)
长生
书也。其意岂不曰此篇虽始工于棨。而实则宣举所辑书耶。其所共编云者。亦是末后不得已之说。而其意本欲专之 (第 144H 页)
服于九原之下者。奚特此一事也。锡文等辞穷语屈。为此轻轻容恕之言。其亦可哀也已。锡文等又以时烈祭先正臣 金长生
文数句语及前祭酒臣权尚夏所撰时烈墓文。或谓之临死怨怼。或谓之绍述为口实云云。噫。拯徒其亦厌闻党鑴之目 (第 164L 页)
光海时废居湖海之人。而或攻学饬行。终为祭社之贤。或出身事 主。俱称夙夜之贤。馀非胡乱倡义之徒。则亦从 沙溪金先生
号召之役者也。盖 列圣培养之盛。于斯可见。则其所谓全其所性者非耶。自兹以来。世道贸换。斯文之变怪百出 (第 364L 页)
。鼎吕邦家者。皆是丈席承诲之士。壬辰之匡复。实赖先正臣李滉,李珥,成浑之门人。丙子之维持。多出先正臣 金长生
之门下。儒道之扶国脉如此。其可忽而慢之哉。伏愿 殿下致敬尽礼。广招林下养德之士。 经筵讲论。用资辅导 (第 451H 页)
  

凤岩书院庙庭碑
圣人百世之师也。后圣人而师圣人。则亦圣人徒也。今欲学圣人。宜先取师圣人者法之。是濂溪周子希贤而希圣也。书院多士藏修之所。其必祠祀先贤者。固所以欲学圣人也。燕歧县有凤岩书院。本松斋韩先生专享之祠。而 沙溪金先生,
同春堂宋先生,尤庵宋先生前后追享焉。四先生。盖皆希圣之贤也。其道学成就。固后生末学。不敢妄论。而士林 (第 464H 页)
之所公诵者则有之。窃闻松斋先生。以己卯渊源。明辨贤邪。志复三代。至与静,冲诸贤。同罹士祸。 沙溪先生。
以栗谷先生嫡传。德器崇深如地负海涵。礼极折衷。为后世权衡。终焉继开之业。光大斯文。若两宋先生。俱传 (第 464H 页)
沙溪
之道。同春先生之玉色金声气像可见。而本自禀温厚和平之资。学而致正直刚大之气。礼隆 两朝之宾师。尤庵先 …… (第 464H 页)
先生讳忠。字恕卿。谥文贞。 沙溪先生
讳长生。字希元。谥文元。同春先生讳浚吉。字明甫。谥文正。尤庵先生讳时烈。字英甫。谥文正。文贞公生于是 (第 464L 页)
地。有杖屦之迹。没而托衣履之藏。 崇祯后乙酉。县之士始就磻溪之上。立祠享之。后二十年乙巳。以 文元公
时存过化。士争利见。同奉缛仪。而 显庙即赐凤岩恩额。又后丙寅与辛丑。二文正公次第并享。实 (第 464L 页)
文元
故事也。辛丑。院儒疑于师生列坐。始分东西排奉。辛未。更博访士林。复用西上之礼。盖父师专享之祠。子弟门 …… (第 464L 页)
然。曷若循守诸先生已行之涂辙。以为登高行远之方也。言治以三王为法。松斋所以师圣人也。论礼以姬周为本。 沙溪
所以师圣人也。同春则与尤庵道同德合。而尊攘复雪。孔子之经法也。辨异斥邪。孟氏之事功也。朱子之学。专出 (第 46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