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慈侯平复。特 命追秩。至辛未壬申。或轮直或别直。屡叨 恩赏。)
初到南城。谒显节祠。(享三学士及清阴 金文正,
桐溪郑文简。) (第 35L 页)
。玆釐为一卷。摹写净纸。以付外史。
题河西言行述卷后
宋尤翁尝言我东名贤。道学节义文章之兼备者。必以 河西金先生
为称首焉。及我 正宗以天纵之圣。处君师之位。特改先生之谥文靖曰文正。跻祀文庑。而又重刊先生文集。以寿 (第 558H 页)
其传。于是先生之道学也文章也节义也。始大彰明于世。呜呼盛哉。病卧山屋。乞书于邻人。有以 河西
言行述数十张借之者。敬读再三。恍如羾寒门而洒清飔矣。
题寒泉三官记卷后
余儿时惯闻前辈言李文正三官记 (第 558H 页)
始为铨长。入来开政。遂得除龙潭。盖不肖丁巳之祸。已兆于是时矣。
湖南之长城。有华(一作笔)岩书院。乃 河西金先生
妥侑之所。院有司。每以道内守令差任。时有司罢去。院儒躬往问议于院长金孝简憙。请其可合人。金公曰诸君之 (第 584L 页)
 道妙无形。形诸器。故即气之幽显。而明道之费隐。费隐者。盖形而上之道也。费是道之用。而隐是道之所以然。则真个一而二。二之则非是者也。昔草堂许晔分上下而言。一斋李恒能卞之。而李恒亦不能深知道器之卞。至文正公 金麟厚。
始有以正其讹谬。则后生晚学之得免外走之失者。非识见悟解有优于许李两人而然也。特 (第 108L 页)
文正
有以启之也。生世之后先。闻道之早晚。即亦幸不幸耳。第念鸢飞鱼跃。各率性道。本然也。非气质也。执此推究 (第 108L 页)
匡以正。迪风教于颓俗也。人亦想望其风来。鞍岘之役。 驾住公州。公疾甚不能执靮。言官挟憾而劾之。未几。 金文正公
尚宪荐为左承旨。憾者又劾之。 (第 337L 页)
金文正公
廷辩以白其枉。复寻宿趼。而公遂羁于朝矣。左迁为淮阳府使。于是诏使姜曰广来。以公能诗。乘传而召之。傧于 …… (第 337L 页)
铭也已。铭曰。
其生也仆。其死也侠。
卵山碑铭(并序)
圣子山西行十有五里。为笔岩。有屋穹肰而起者。 河西金先生
之祠也。祠之傍。有谷曰愿堂。而墓者 (第 340H 页)
金先生
衣履之藏也。墓南有山如卵形。故曰卵山。处乎平野之中。其高不及寻仞。而尚能使志士仁人旁皇眷顾。歔欷不忍 (第 340H 页)
去。望之若魁斗。仰之若嵩华者。乃 金先生
恸哭之地也。哭者哀声也。心有所感。发之为声。其感切。故其声哀。其声哀。故天地动而鬼神泣。是以邹子仰天 (第 340H 页)
。处心不可不公平。作事不可以固必。应物不可以用智也。若其没身东冈。甘心自靖也。则出处之正。当与先正臣 金麟厚。
旷世而匹休。 (第 10H 页)
麟厚
尽君臣之义。昌协尽父子之仁。异事同轨。增重彝伦。皆可以树风声于百世矣。昔先正臣李珥每称 (第 10H 页)
金厚之
出处甚高。海东无与伦比也。 (第 10H 页)
厚之麟厚
之字也。傥使珥见昌协之树立。则其所称诩者。又讵后于 (第 10H 页)
麟厚
也哉。夫君子之道。知与行而已。尽精乎蚕丝牛毛之研。而人文以朗。则其知之崇也如彼。致谨乎规圆矩方之蹈。 (第 10H 页)
  

答士默
圣庑从祀。虽前贤德学高明。为人所尊仰者。苟非真正有继开之功。不可遽议也。遐土人士。不识事体之至重。视同院享。各以所好。无难陈请于朝廷。此不足深诛。而探本溯源。自有所以致此者。良可惋叹也。因此思之。历选 国朝诸贤。其真见道妙。缵辞垂后。有阐明发挥之功于经典义理者。栗翁之后。惟农岩一人。三渊所谓朱子之忠臣者。殆非过语也。且其祸故自废。出处之正。当与 金河西
比伦。 (第 47H 页)
河西
尽君臣之义。农翁尽父子之仁。异事同轨。增彝伦之重。皆可以树风声于百世。然则栗翁道学。 (第 47H 页)
河西
节义。斯翁实兼有之。圣庑无从祀之典则已矣。苟有之。舍斯翁而其谁欤。今去斯翁之世。已百年馀矣。以其时考 (第 47H 页)
则流俗之害甚于异端。而寡固不可以敌众。此道之否。于斯为极矣。
孔子后宇宙间道理。至朱子又一番整顿过。 金河西
有诗天地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真字下得善。
朱子曰。某解经。只是顺圣贤语意。看其血脉通贯处。为 …… (第 530H 页)
本旨也。
邵子心者性之郛郭之说。不善观则易做病。
邵子于此理之源。非不造极。而其见于言语者。则殊少醲 厚之
味自然之趣。且间有恃其聪明而发之太快处。此两程所以未之深许欤。 (第 541H 页)
切责之。遇使臣有加使兵一千。伴使臣出境。五月兵至长山岛而返。大统历既至。 仁庙颁之公卿大夫如故。石室 金文正公
时在安东之西涧。亦赐一本。其孙寿徵传之权文纯。呜呼。 天朝颁历。止于是矣。昔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夫子 …… (第 192L 页)
书玉藻冰壶四大字于左。 毅宗烈皇帝御书非礼不动四大字于右。万折必东。 宣祖御笔也。大明天地崇祯日月。 文正先生
笔也。并刻于石之趾。 显 …… (第 193H 页)
皇帝字小之德。 烈皇帝殉社之正。 宣祖事大之诚。 文正
尊攘之义。并载于穷山之石。虽其一拳之小。及其至也。天地不能载。河海不能泄。寒暑不能变。不亦重欤。 烈 …… (第 193L 页)
。玉帛焜耀。钟鼓铿锵。此 恭定王之功。而成化皇帝之德也。余常见其篆枚铣钲刻划旋虫之文。精工如新。其薄 厚之
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兴。请待深于乐者讲之。
钦赐弓矢在大内。每 动驾。小宦负其箙。骑太仆 …… (第 198H 页)
士之生是时而充是职者。不亦荣乎。 显孝王制其匣而铭之。
赵孟頫文姬别子图一轴。 神宗显皇帝所珍玩。而 金文正
尚宪得之于沈馆。孟頫为写。汉使者前行。文姬后。而有酸楚悽黯之色。两子牵衣不欲离。左贤王 …… (第 200H 页)
以称 上意也。 上未尝一日忘北虏。骑射后苑。马逸致损 玉趾。不自暇逸如此。是时为 上所尊宠者皆有赐。 文正
之貂裘。李贞翼之锦甲银冑。洪忠简之宝刀是也。青平方韶婉都雅。出入禁中。岂能责跨骏马荷戈。与诸公驰逐于 (第 202L 页)

世传 孝宗大王在沈阳馆。遇孟永光者。为会稽之图。永光山阴人。奚为远游至辽沈耶。非俘则降也。顾清阴 金文正,
潜谷金文贞好与之游。清阴赠以诗。潜谷使绘己像。永光而苟委身事满洲者。两贤岂乐与之游哉。会稽以山水名。 (第 207L 页)
金文正
得 崇祯皇帝御笔思无邪三字刻于岩。郡守李齐杜相其役。又刻 宣祖大王圣训再造藩邦及万折必东与 孝宗大王 …… (第 226H 页)
定之坏。自残其躯。
皇坛从享三臣赞
英宗壬午。以武宁王徐达从享 高皇帝。宁远伯李成梁。从享 显皇帝。 文正公
范景文。从享 烈皇帝。祭品视我 太庙。从享诸臣。设位堂下。待坛上三献时行礼。
赫赫中山。武略无二。从 …… (第 233L 页)
。于朝则坛而祀。此民彝之所同愿也。然要亦有发之者而后。民彝行而礼从之。然则懋之义。不亦远乎。懋许观雪 厚之
门人也。后除职不起。
题李贞翼甲冑记后
余既为李贞翼甲冑记。第 孝庙之赐公者。徵诸文正先生之文。公之 (第 241H 页)
当世志。卜筑于昌平星山洞。婆娑自适。其为文章。雄肆豪逸。或有不可窥测者。最与听松先生成守琛,河西先生 金麟厚
友善。
李希颜字愚翁。江陵人。十四中司马试。以遗逸徵授典狱署参奉。阅数月而归。出知高灵县。二年谢归。 …… (第 98L 页)
之乐。纳诸羁絷乎。淳叹息而去。卒时年七十九。
南彦纪字季宪。宜宁人。美容仪。志气豪逸。少从一斋李恒, 河西先生
(第 102L 页)
金麟厚
游。论主敬穷理之说。又从退溪先生李滉闻人心道心之说。又与松江郑澈,壶岩卞成浥,锦江奇孝谏等友善。尝中 (第 102L 页)
 
按牧隐集焚灭之举。安知无记事之作。如元天锡诗者。错落其间而然哉。诗中有曰触境不平。又曰松轩当国者观之。其眷顾郁结之意。溢于言外。其见存者如此。则其不传者可知。岂不为诸功臣所恶乎。且牧老之请行三年丧。禁绝僧徒而明伊洛之学。使东俗丕变。则乃复隐没。而据其不得已应制泚笔之数个禅碑。谓之佞佛。史笔所书。已不称停。且如断肉等语。乃指牧老之托言斋素也。托之者亦有深意。则乃复援以为罪乎。圣庑黜享。虽在眉庵日记。苟有此事。当载公私惇史。而寥寥无闻。

又何哉。
又曰牧老初心。未尝不为王氏。故立昌之事。乃其平生最可观处。而特其禀气弱畏死甚。当其鞫问之时。极力分疏。得免于死。甚至子死而不敢哭。入哭于空山无人处。
 按哭子深山事。窃意如 金河西
恸哭乱山事。而后人不究此。乃谓之一哭于空山无人处。两子既罹祸。而身将陷不测。则不哭而有何益哉。而乃不 (第 209H 页)
金千镒字士重号健斋。高丽侍中就砺十四世孙。居罗州。千镒生而父母相继没。鞠于外祖母。及长从一斋李恒, 河西金麟厚
游。万历癸酉。以遗逸被徵侍经筵。尝讲春秋。辨公私治乱之源。语甚剀切。壬辰倭大举入寇。 宣庙西狩。千镒 …… (第 224H 页)
金千镒于晋州。城陷与千镒同死。后 赠兵曹参议。追享同县忠武祠。
李光宙字天中。阳城人。中生员试。少事 金麟厚。
以行谊闻。壬辰之难。从金千镒入江都。以功拜典舰别坐。癸巳没于晋州。
李仁民字子元。全义人。左参赞俊民 (第 232H 页)
金尚宪。今藏庵中。(华阳旧志。)
  陪臣权尚夏跋。右皇历。崇祯丁丑之所颁于东国。而 仁庙以是赐石室 金文正公
者也。公尝十袭葆藏。末年手授庶孙寿徵曰。善守此。毋或伤污。异日必有知爱此书者。尔其与之。公没后五十四 (第 445L 页)
年甲申。多士建祠于华阳洞中。名以万东。享我 神宗, 毅宗二皇帝。此盖先师宋文正公遗意也。于是寿徵甫袖此书。付之尚夏曰。今天下陆沈。无一片乾净地。而公等不妄师说。乃有尊周盛举。吾祖所谓知爱此书者。顾不在于今日诸公耶。谨盥手拜受。赍入洞中。与 毅皇御墨同其珍奉焉。呜呼。此岂偶然哉。呜呼。 

天朝颁历。至此而止。今安得复见此事。 金文正
之所以丁宁付嘱者。意甚悲切。倘使先师见者。想必掩泣于斯也。此可使知者知之。难与俗人言也。(寒水斋集。 …… (第 446H 页)
  

陪臣郑浩跋。呜呼。 皇明屋社甲子。已一周矣。典章文物。邈然无徵。矧其太平盛际。如若天授时。协月正日之制。欲寻其彷佛于影响之末。何可得也。此后人所以寓感于匪风下泉之思。愈远而愈切矣。一日余访遂庵权公于寒水之精舍。遂庵出示一册子曰。此乃崇祯丁丑 皇历之颁赐我国者。而偶得于清阴 金文正公
之裔孙也。余尝与共游于尤庵老先生之门。得闻春秋尊周之义。且昨年万东祠营建之事。子实与闻。今于此书之得 (第 446L 页)
宜知此故附记之。大统历则 崇祯丁丑。清阴 金文正公
所受赐于 仁祖也。潜谷金文贞公。盖受之明而东返。颁于廷臣者也。清阴时在安东。柳硕之谗。姑未入耶。 皇 …… (第 512L 页)
 正庙丁巳所颁也。余父子俱幸托名。今又尊周汇编告成。误恩便若世承。僭猥极矣。藉此而谒先正。不益愧哉。 文正
之居此。始辟荒也。然犹嫌其闹聒也。树岩栖斋于崖上而居之。隔涧制益小。饭则维片舠以涉之。无人乎侧则先生 …… (第 512L 页)
皆西流。而独朝宗川东赴。有朝宗之义。故益为尊周者所重。 皇明亡后。处士许格得 崇祯皇帝书思无邪三字于 金文正
尚宪。刻之崖面。郡守李齐杜主其事。仍刻 宣祖大王语再造藩邦四字。又刻万折必东四字。即 宣祖壬辰奏文句 (第 514H 页)
时此事。固不宜形诸诗句。以烦人听。况非敢真以此为诗也。只寓胸中痛恨之意而已。(朴玄石所撰行状曰。公过 金文正
故居有句。尤斋闻而和之。盖才经漂人事故也。辞义悲婉激切。人多传诵。)南极浮槎海上来。红云一朵日边开。 (第 43L 页)
▣人。列之别坛。赠参判严兴道。虽未殉节。拚死奋义。戮力于终事之地。不可以不啜。援引 金文正公
宋文正公追跻 庙庭例。俾与三十一之次。
  按和义君忠景公璎。坐锦城党窜死。汉南君贞悼公𤥽,永礼君 (第 122H 页)
又善诗。尝咏雪有朝来强起弹弓坐。尚有阴山大猎心之句。雄放如此。尤翁和诗。具在集中。
仁宗大王墨竹跋 金河西先生
在春坊时。受 仁庙眷遇。盖将大用。未几。 仙驭上宾。 (第 404L 页)
河西
痛甚。后有徵召辄不起。此竹乃仁庙赠 (第 404L 页)
河西
者也。其家刻之。至今相传。岁久漫晦。日星辉映之气。不可得以仰瞻。下方题一绝曰。根枝节叶尽精微。石友精 (第 404L 页)
神在范围。始觉 圣神侔造化。一团天地不能违。乃 河西
所制而书者。观此可以识 君臣之际也。
柳岫云墨竹跋 …… (第 404L 页)
无音节。必以俚俗间之。故不能合节。又其歌曲多淫哇。故君子鲜习之。然昔松江之思美人等歌。忠爱缠恻。清阴 金文正公
好诵之。其家婢 (第 409L 页)
之壁上。究一物既通然后又究一物。方其未穷也。食而不知其味。或累日不睡。其说盖多自得。学者称花潭先生。 金文正公
讳尚宪。天姿高洁刚直。尝以兴起正学为己任。明亡守节不仕。朝野至今师尊之。金文 …… (第 295L 页)
公讳翼。性喜学问。尤深于大学中庸。所著困得说诸篇传于世。忠靖文康之配。或以同道。或以是邦山斗之望。而 文正,
文贞,文孝曾莅府。又有流泽之在人者。故并祀之。院之创。在万历癸酉。碑之立。即崇祯纪元后三辛未七月某日 (第 29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