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元。今祔文敬。父子并侑。于典无稽。曾点,曾参。虽以及门之高弟。升堂从享。尚矣不可方论。粤若先正文靖公 金麟厚。
洞见义理之大原。独得其宗而其危忠姱节之往往发之风骚。不足以为多。古人论国朝人物。道学节义文章。忒有品 …… (第 177H 页)
焉。何异于有子之似圣人。而不与十哲同享。尔等退。与林樊隐德之士。讲明之。
京外儒生李奎南等。请文靖公 金麟厚,
文烈公赵宪从祀文庙。文敬公金集啜食事。博询公议疏批。
尔等。以文敬父子并侑之为郑重。益有光于文敬云。 …… (第 177H 页)
忍于忠武家。不施之可乎。各赠华衔。
馆学儒生洪准源等。请文靖公 金麟厚
从祀文庙疏批。
答曰。省疏具悉。先正文靖。即我东之周子也。两程张朱。先侑圣庙。而使周子独漏于从祀之列 …… (第 179H 页)
文纯李文成宋文正之心也。允诺之姑徐至今。意在重其礼慎其事而已。疏既三上。更何持难。尔等所请先正文靖公 金麟厚
配食文宣王庙庭事。许施。令礼官。取考典礼。卜日举行。
庙堂以江界三川坊新辟地。限年宽税启批。
玉洞三 …… (第 179H 页)
等又各自反于惟允之际。暨于凡百有位。莫不体予自反。则反今回古。转灾为祥。岂有过于此者乎。
礼曹文正公 金麟厚
从享时。东西庑位次换奉启批。(附注。外邑乡校告由教。)
位序似然。而六版之换妥。事系重慎。只请知委本 (第 180H 页)
。特许不祧。遣官赐祭(为旀)。因此思之。先正赵宪之学行鉴识。果何如。每欲一番赐祭。迄未遑为。且如先正 金麟厚。
故忠臣高敬命。赠吏判奇大升诸人之后孙。率皆收用。赵文烈之后。未闻有立朝者。令该道访问祀孙。以其姓名年 (第 221L 页)
二百二十四人。祭于别坛。噫。拚死奋义。戮力于终事之地。惟严户长一人。忍以不在死节之列。独漏于配食乎。 金文正
宋文正之追跻庙庭。即援仿之的据。赠参判严兴道。俾与三十一人位序之次。又若故处士金时习。太学生南孝温。 (第 463H 页)
让焉。其弟思斋亦有师友渊源。学问超诣。文章赡敏。诗亦操纸笔立就。文集虽一卷。亦多可观。 金河西
学问文章。迥出当世。见几于急流。得为元祐完人。其节义之大。出处之正。罕与为比。而少时受知仁庙。恩遇出 (第 357H 页)
  

人物[三]
御定宋史筌告成。谓校正阁臣曰。奸臣传中如丁谓辈之特书。予则以为已甚矣。如丁谓之奸。虽置诸列传。自可昭然难掩。何必别立二字之目。以成千古之案乎。(原任直提学臣朴祐源壬子录)
李忠武与邓子龙。夹击石曼子。沧海掀动。风云失色。终古水战之壮。莫京于此。尝见其纪实之文。草草无可观。予欲制其碑。以铺张之。大抵我国人物。若数文武兼备者。忠武一人惟当之。
我朝儒贤中。通于适用之才。静庵,栗谷是已。如 金河西,
赵重峰。以节义掩道学。而徐花潭比之康节。亦未为不可。此可见我列圣培养之化。有以致之也。
圣贤之言。前 …… (第 380H 页)
之。不以其可斥之事。蔽其可诩之资。此所以为圣贤耳。
仁庙朝以前。朝廷全用湖岭。湖南而奇高峰,高霁峰, 金河西。
岭南而金佔毕诸贤。尚矣无论。今则湖岭之不得用。已成百馀年痼弊。岂人才不逮古而然 …… (第 380H 页)
讲究无素。其于国朝典故。道学渊源。俱所昧昧。故其为言也如此。予甚慨惜。
世谓奇高峰四七往复书。多出于 河西
之手。盖奇是 …… (第 385L 页)

河西
之甥。而其蚕丝牛毛。剖析辨破。当时诸贤之所不能及。而郑文清以平生洁介之操。一见 (第 386H 页)
河西。
张琴列樽。畅饮论道。便觉神醉而心服。于此数事。可以见造诣之超绝。气象之豪迈。先辈以 (第 386H 页)
河西
为四百年第一人物者。诚格论矣。
俞忠文清明刚介。济以经术。受知于雷肆。致位三事。而夷险一节。终始不渝 …… (第 386H 页)
羹烂汝手之语。近于矫情。古人此等处。不必慕仿。
我东诸贤之从祀文庙者。孰非予所旷感而致敬。而最是先正 金河西。
独契予心。尝以为东方理学之发前未发。直接洛闽之坠绪。实自 (第 386L 页)
河西
始。而尚未配食于夫子之庑。予居君师之位。乃于斯文大一统。不能表揭而阐明。则是岂平生读圣贤之书。说心性 …… (第 386L 页)
每称林泳之文义。金昌协之读声。可见一时人才之盛。(检校直提学臣李晚秀丁巳录)
道德文章节义兼备者。惟 河西金文正
其人乎。后见其遗集。气象清明洒落。可令人兴起于千载之下。而宋先正所撰碑文中发挥甚详。盖 (第 388L 页)
河西
得先正而名益彰也。
自孟子后。复有孟子。朱子是也。自朱子后。复有朱子。宋文正是也。
栗谷气象光明洒落 (第 388L 页)

金文正
从祀圣庑之论。自昔已然。而今番决意行之者。盖亦数件大义中一事也。
画像以祀之非礼也。程子已论其非。今 (第 469H 页)
   表节祠忠壮公沈岱宣额后赐祭文(乙卯选馀作辛亥)
   忠烈祠赐祭文(尹忠贞公集○江华)
   忠烈祠赐祭文(黄忠烈公一皓○江华)
   文靖公 金麟厚
 文庙配享时赐祭文(丙辰)
   文正公
金尚宪赐祭文
   判府事赵璥赐祭文(己酉)
   奉朝贺徐有臣赐祭文(庚申)
   刑曹判书朴宗甲
。名叶节惠。于以俎豆。即其桑梓。文敏遗像。髣髴密迩。大斗之酒。正气之歌。祠前沧海。万折之波。
文靖公 金麟厚 
文庙配享时赐祭文(丙辰)
予为斯文。揭大一统。书必尊朱。愿则学孔。天地二人。文靖有诗。允矣文靖。百世 (第 217H 页)
回榜人。特加一资。著为式。命京兆大行京外掩骼之政。凡三十七万九百七十九所。拜 孝陵 禧陵。赐祭文靖公 金麟厚。
每 陵园幸行。遍酹 列朝国舅王子公翁主及名卿之登庸际遇者。以志 …… (第 325H 页)
停。大享则命摄。敬天奉先。岂有二致。而斋心之时。贵在专一。夏享命摄仪。以求助之意。行宾对。从祀文靖公 金麟厚
于文宣王庙庑。先是京外儒生。屡请配食之典。郑重不许。至是 教曰我朝以后首阐性理。洞见大原。惟金文靖一 …… (第 338H 页)
独漏。则两程张朱之心其安乎。使五贤以下从祀诸儒。在必让与于文靖。仍命举而行之。又以谥歉于行。改文靖曰 文正。
设铸字所。范铜为字。始自 世宗甲寅。 王命芸阁。以甲寅字为本。前后铸三十万字。为印书之用。后又有整理 (第 338L 页)
羹烂汝手之语。近于矫情。古人此等处。不必慕仿。
我东诸贤之从祀文庙者。孰非予所旷感而致敬。而最是先正 金河西
独契予心。尝以为东方理学之发前未发。直接洛闽之坠绪。实自 (第 369L 页)
河西
始。而尚未配食于夫子之庑。予居君师之位。乃于斯文大一 (第 369L 页)
眼目大力量。一洗千古之谬。而六经四子。皆得其所。天人性命之奥。修齐治平之本。始焕然大明于世。弊邦先正 金河西先生
有诗曰天地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尽乎不易之论也。然而集传章句行之数百载。聪明材智之士。固其厌常 (第 574H 页)
次 御画竹本河西韵(并序)
    孝陵。即 仁宗大王之园寝也。 仁宗尝在春邸时。以手画墨竹一本。赐 金文正公。
公题诗其下曰。根枝节叶尽精微。石友精神在范围。始觉 圣神侔造化。一团天地不能违。先生之后为本 陵郎者 …… (第 82L 页)
并被逮。望哭至郊外。不克临廞卫。嗟哉 金文正。
深山从此逝。每值七月朔。西向辄掩袂。呜虖当此时。明良盛遇际。若使历年久。功化岂有媲。 庙称四德首。  (第 87H 页)
德培(植休)序。
日辛巳夏。湖南士人金君德培甫。自长城府。责吾县。始至遍访一乡。而及余山中相对。知为 河西文正公
之后。则可惜其以缝掖。在缧绁之为非罪也。然而以千里迥照之馀。始遂百世通好之谊者。不觉其为不幸中之幸也 …… (第 205L 页)
。为高峰奇先生之所次韵而附识者一篇以赆之。窃念此书。曾以真本传至高峰道丌上。而得发挥之功。今以刊本为 河西
家孙袖珍。而表事契之重。前后数百年间。再入湖南道者。可见一篇之中。有以仰想湖岭三先生道义相契底遗风馀 (第 205L 页)
  

祖考文成公家状
府君讳拯。字子仁。初字仁卿。仲父童土先生手书明斋二字与之。学者仍以为称焉。尹氏系出坡平县。丽朝壁上功臣讳莘达。寔为鼻祖。数世有讳瓘。以平戎佐理。著大勋。其在军中。常以五经自随。封铃平伯。谥文肃。生讳彦颐。同平章事。谥文康。自是世有名德。入我朝。有讳坤事 太宗。用佐命功。开封坡平。谥昭靖。其后四世而有讳倬。官大司成。在 中宗己卯间。以经学久掌成均。三世而至讳昌世。即府君曾祖也。 赠吏曹参判。有至性卓行。事载清阴 金文正公
所撰志文。祖讳煌。官大司谏。号八松。好善笃行。刚毅有大节。当 仁祖卯子之难。屡疏力斥和议。 (第 448H 页)
金文正公
亦铭其墓。后特 赠领议政。谥文正。考讳宣举。丙丁之后。屏居丘园。体正学明大义。屹然为斯文世道之重。  …… (第 448H 页)
何以致此也。三月。上十八疏。始蒙 恩递。付西枢。 上候亦平复。始还家。时有 文正公,
文敬公 特赠爵谥之命。以告先庙。秋。以进宴推恩。有耆老大臣衣资食物之 赐。府君以为诚不敢当大臣之名。 …… (第 459H 页)
有随时之义。吾则当从吾 王。惟应一死。明白其素定之义如此。辛卯春。又有衣资食物之 赐。辞不获。冬。行 文正公,
文敬公延谥之礼。陈疏谢节惠之 恩。仍辞职。壬辰春。 坤殿患痘平复。以不能进候。陈疏待罪。夏。编刊文敬 (第 459L 页)
气之清者鲜完。病之痼者妨工。每以古人病中工夫申申之。且以为湖南旧多先贤。遗风寂寥。且将百年。每勉之以 金河西,
李一斋 (第 472H 页)
讳希参。号七峰。官终三陟都护府使。后以子贵。 赠吏曹判书。蚤从真乐堂金公就成游。又与李退溪,曹南冥, 金河西
三先生。为道义交。没。乡人立别祠于川谷书院傍以祀之。有子四人。皆贤有学行。时人谓之四杰。季讳宇颙。官 (第 524H 页)
   凝香阁。得香字示儿子。仍要诸君和之。
   禹金窟
   笠岩山城
   笔岩书院。次清阴先生韵。 (河西金先生
所享。即长城地。)
   得别韵更赋
   黄山书院。得短律一章。示讲学诸生。
   至大兴郡北分歧
足。贞丈非人等是空。
笔岩书院。次清阴先生韵。 (河西金先生
所享。即长城地。)
先生百世可为师。出处惟常不是奇。非若一时慷慨做。皆从道义学而知。
得别韵更赋
(第 79H 页)
 

遣奠馔如朝奠之朝字。 金河西
始于虞祭谓朔字之误。然则以上诸朝字。不容有二义矣。遣奠当兼设上食。而先儒有先后行之者。门下何从。
(第 452H 页)
识之否。公讳悌男。字公彦。延安人。自游太学。称文学。登第。以 穆陵国舅。官领敦宁府事。事实具著于清阴 金文正公,
象村申文贞公所撰志状。今不复详云。
冶隐吉先生锦山遗墟百世清风碑阴记
夫节义之耸动今古。励衰俗而激颓 …… (第 467H 页)
于崇祯甲申。卒于癸巳。寿七十。初窆公州之薪田。丙申。改葬木川治东瓮洞坤向之原。从先兆也。呜呼。公以谨 厚之
质。济之以学问。其孝亲敦族。盖天性也。至于持敬之谨严。处义之截然。实有人不能及者。则岂非学力之有以致 …… (第 470L 页)
谓必啬耶。诗词圆整。无愧词匠。然内而不出。夫党诸亲之所以知孺人者。只知慈睦之仁而不知有文也。其庄重谨 厚之
德。尤可为梱内法矣。男长庆一。即八岁旌孝者也。次庆弼有膂力。孺人以为是儿有好身手。不可终局促佔毕。择 …… (第 474L 页)
兄弟间知己相须。共勉以斯文为己任。尝曰。朱夫子孔子后一人。宋文正朱子后一人。非朱子。孔子之学不明。非 文正。
朱子之道不立。虽先儒诠注。一有违于朱子之旨。弃而不从。虽先辈长德。少或背于 (第 475L 页)
文正
之论。斥而不顾。真所谓敬之如神明。信之如父母也。是以一动一静。必欲是程是则。闻寒水权先生讲道于黄江之 (第 475L 页)
上。以为 文正
嫡传于是在焉。从晦谷共师事之。先生亦期与之重。公以为吾辈以晦尤二夫子。为一生程法。则不可无瞻依之所。 …… (第 475L 页)
生亦手书集成祠三字。俾额之。晦谷以辨诬 文正
文字。群咻波腾。终至先诬罔极。而不悦者惎间之说。竞售于师门。则公痛愤冤酷。亦不无疑阻而趑趄者。因士友 …… (第 476H 页)
世。宋文正以寒林雪竹称。舟村公卓荦有气节。母韩氏。配洪氏。俱立慬江都。公引春秋复雠之义。自废以守志。 文正
特书大明天地崇祯日月八字。表章之。公兄弟志学之高。盖亦有自 …… (第 476H 页)
来矣。考讳日华。舟村公所后子。生父讳㬊。侍直公兄。观察使讳翊亮孙也。自幼受业 文正
之门。己巳祸作。仍潜德不出。妣草溪郑氏。桐溪文简公蕴曾孙。社稷令岐寿女。公娶佥枢朴世拯女。江叟先生薰 …… (第 476L 页)
兆不吉。至是移圹而合窆焉。实礼山东困村里负壬之原。舟村墓左岗也。公有遗腹一女。为士人安宗耇妻。公尝因 文正
家。得特髻遗制而施之家俗。妇女皆惮其异于俗尚。孺人惟公志是顺。后迎妇。孺人曰。此公志也。不可以公没而 (第 47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