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所钟。不独在于橘柚之华。竹箭之美也。是故。国朝以来。名贤辈出。及 中仁之际。尤蔚然而盛。有若柳眉岩, 金河西。
最其杰然者也。眉岩 (第 72L 页)
河西。
有同志之友。曰竹阴李公。公讳万荣。字盛卿。本咸丰人。以高丽神武卫大将军彦。为上祖。有曰光逢。策壁上勋 …… (第 72L 页)
。谢官南归。自号颖波亭。再徵以台官。不就。即公曾祖也。祖讳桂亨。副司直。考讳硕。成均生员。受业于寒暄 金先生
之门。戊午祸作。即废举归隐。教七子皆成名。公其第四也。妣锦城罗氏。进士赟之女。公生于正德庚午。德器天 …… (第 72L 页)
魁别试。慕斋金文敬公。素有神鉴。主文擢公置上第。见公名喜得人。公以座主往拜之。因请教。文敬曰。吾党有 金厚之。
可从游。 (第 73H 页)
厚之。
(第 73H 页)
河西金先生
字也。公素与 (第 73H 页)
河西
相知。遂定为道义之交。柳眉岩希春。李静存湛。皆南中名流也。公常与讲质经义。眉岩每称公李状元。 (第 73H 页)
河西
尤深许之。与之连婚。方公登第也。不待榜而归。与尹复,丁璿。同渡汉津。泮隶数人。持榜过去。公披见。则公 …… (第 73H 页)
郎,司谏院正言,侍讲院司书,成均馆司成。癸卯。以书状官朝京。甲辰。还朝。见时事大变。乞外。出宰金沟。 河西先生
送之以诗。有恨不身从去鸟飞之句。 (第 73H 页)
河西
继有玉果之行。当时论乙巳名贤。以 (第 73H 页)
河西
为完人。而以公金沟之行匹美焉。在官一年。即弃归。婢仆皆步随。邑人称其俭德。丁未五月二十一日。考终于南 (第 73H 页)
。士林之感激兴耸。当如何哉。公配晋州姜氏。郡守晟女。举三男四女。男长大浚。生员县监。有忠孝家风。清阴 金文正公
撰其墓碣。次大淳。荫县监。以孝复其家。次大淑。进士正郎。女长适郡守李惟义。次牧使宋兴周。次李惟康。次 (第 131L 页)
者不可使之相合。壬戌拜吏曹参判。引戚畹嫌辞遆。以副提学入对。言台官权持等罢榜之论。意殊不直。李东郁引 金文正
尚宪以攻领相金寿恒之不可。时试场有冒入者。台官请罢榜。领相谓不当罢。东郁以领相之祖 (第 547L 页)
文正
曾于 仁祖朝为勿罢之论。指斥 (第 547L 页)
文正。
以持领相。公恶其情态而论斥之。 上是其言。持等恚甚。劾公以不顾嫌疑。逞其忿辞。盖更化之后。向之柄国者 (第 547L 页)
绝尘。其于家世传闻。则公性至孝。丧二亲。庐墓三年。工诗与笔。韩石峰濩尝从学书云。所与游皆一时名贤。如 金河西先生,
朴思庵,李青莲诸公。皆敬重焉。而栗谷先生亦友之。有送公按节关东诗在栗谷集中。配罗州吴氏。 赠贞夫人。 (第 473L 页)
芝所蛾述堂之后。
河西先生墓志铭(并序○戊戌)
有明嘉靖三十有九年庚申正月十六日庚午。朝鲜故玉果县监 金麟厚厚之
卒。是谓 (第 493L 页)
河西先生。
盖我 仁宗大王即阼甫八月。奄忽 陟遐。先生在县奉 讳。陨绝乃苏。寻移疾归。杜门田庐。累除官不起。十有 …… (第 493L 页)
德博闻曰文。宽乐令终曰靖。有神道碑于墓。宋文正公时烈记之。有曰 国朝人物。道学节义文章兼有而不偏者。 河西先生
殆庶几焉。至是先生之六代孙直贤等。谋为圹志。徵文于钟厚。钟厚谨取碑文。参以先辈记述而为之言曰。先生之 (第 494H 页)
  

司宪府执义 赠司谏院大司谏赵公行状
公讳圣复字士克。杨州丰壤县人。始祖孟高丽开国元勋门下侍中平章事。其后有尚书思恭。谋诛辛旽不克死。其弟淮阳府事思廉改名慎。遁于林川以卒。或曰其遁也实在我 康献王北狩之日云。淮阳之玄孙曰世贤。当 中庙靖国时。除冰库别检。不就。陶庵李先生縡题其墓曰处士。又三世而至讳璞号石谷。官止佥知中枢府事知制 教。文词为石室 金文正公,
溪谷张文忠公诸人所推重。寔公曾祖也。祖讳见素世其文学。亲没不应举。以荐授童蒙教官。仕止金沟县令。尝编 …… (第 540H 页)
为宣举解。而宣举亦自拟以杜蒉之饮晋君。又拯尝师事宋文正公。后反哜之。于是士类并斥尹拯父子。而其有怨于 文正公
者。皆党护尹氏。以相攻击且累十年。至是儒生申球疏谓宣举为诬 圣祖。请追治之。公遂上疏 …… (第 540L 页)
平县令。考讳淮倡诸生上章。白牛溪先生诬。中成均进士。退居汉江之楮岛。自号渔隐。后 赠司宪府执义。清阴 金文正公
铭其墓。妣高灵朴氏。察访尽性之女。从赠淑人。公以 皇明万历丁未正月十四日生。幼聪颖。学语便悟文字。  (第 554L 页)
   三勋 庙庭黜享当否议
   李基敬复官当否议
   忠定公皇甫仁不祧议
   成忠文公神主移奉当否议
   河西金先生
改谥当否议
   忠毅公郑文孚不祧议
   故佥正权山海旌闾 赠职议
   文简公金净夫人旌闾当否议
则可以揣知。臣谓忠文公神主移奉。初非可论。而朴师东略施罪罚。以绝其希觊之心。恐不可已。伏惟 上裁。 河西金先生
改谥当否议
今此先正臣文靖公 (第 569H 页)
金麟厚
升配圣庑之举。亶由于我 圣上积年典学。洞见吾东儒贤端的渊源。断自宸衷。特举累百年未遑之典。不特吾道可 (第 569H 页)
见其咿唔也。当 天朝经理东征。轩盖满国。虽将官卒伍。至谓异国蔘貂非宝。得李相公诗笔。其宝不啻如百贝。 河西金先生
亦以为公之诗文。比如空中楼阁。出自天分。若着工读书。则是尘土语矣。平日所著述甚多。尽失于兵火。有若干 (第 385L 页)
数于询荛之列。不意礼官衔 命远临。臣诚惶恐震駴。罔知攸措。顾何敢僭易仰对于 清问之下乎。第窃惟先正臣 金麟厚
之文庙从祀。谥号改议。有以仰睹 大圣人所作为。出寻常万万。臣不胜钦服之至。
灵星老人星祀典修述当否 (第 85H 页)
他与本文不同处甚多。而至于主式图有大德字。大德是元成宗年号。则图非朱子所为益明矣。
冠礼图房堂。
  金河西
曰堂。恐室字之误。 …… (第 224L 页)
 退溪曰治。疑当作绐。欺也。○沙溪曰愚谓退溪之说未然。治当如字。谓虽无知之鬼。不可治也。○龟峰曰苟不至公。鬼虽灵。可得治天堂地狱之事乎。
中智所共知。
 一本中作愚。
执事陈小敛衣衾附注。令可结也。
 一本结作绞。恐非。
设奠。
  河西
曰下文具字当在奠字下。观大敛章可见。
凭尸哭擗注。舅于妇抚之。
 龟峰曰舅下落姑字。
袒括发免髽于别 …… (第 227L 页)
 也字恐衍。当移在兄弟之孙下。
夕奠注。奉魂帛入就灵座。
 补注灵座当作灵床。
有新物则荐之。附注金银钱饰。
  河西
曰钱疑当作镂。
赙用钱帛附注。司马温公曰东汉徐稚云云。
 此条编次恐误。源流移在奠用香茶条下。
入哭 (第 229H 页)
奠讫。乃吊而退。注入酹。
  河西
曰酹当作奠。○谨按以附注诸说观之。则酹字非误。
始闻亲丧哭注。哭尽哀问故。
 一本问故。在使者下。恐 …… (第 229H 页)
 一本象作尚。与上注不同。恐非。
翣注以木为筐。
 筐一本作匡。恐是。
虞祭陈器具馔注。具馔如朝奠。
  河西
曰或朝上有朔日字。朝恐朔字。下同。○沙溪曰朝疑祖字。
亚献注。主妇为之礼如初。
 初下恐脱献字。抑或 (第 229L 页)
以事忤当路意。递职还乡。丙子扈 驾入南汉。笃守殉社之义。力主背城而战。及和事成。痛愤不欲生。乃与清阴 金文正公
尚宪即归岭中。当清阴之入沈阳。有赆章寄意深远。己丑除分兵曹佐郎。未几荐入舍人。时自点秉国。势焰薰天。 (第 452H 页)
县令寿海,郡守东溟也。呜呼。公之在世也。人孰不慕其高风。而如曹成三贤交契之笃。益可以观公德义矣。清阴 金文正公
所谓大谷不妄交。惟与处士公交最善。闻先生之风者。可知处士之为贤矣者。岂不信哉。今距公殁数百馀载。遗躅 …… (第 527H 页)
尤庵。祖讳基泰同知中枢府事。考讳殷锡县监 赠吏曹参判。妣 赠贞夫人密阳朴氏。掌令承健之女。妇德克备。 文正公
甚加称许。公以 显庙甲辰。生于砺山黄湖别墅。禀质粹美。文艺夙就。甚为 (第 533H 页)
文正公
所钟爱。乙卯随往德源长鬐谪所。昕夕薰陶。克勤学业。积年瘴海。亦无疾恙。人皆奇之。辛酉遭朴夫人丧。哀毁 (第 533H 页)
踰制。三年之中。益懋读礼之工。罔或违庭训。常与同堂群弟。孜孜相勉。 文正公
尝称之曰。吾每 …… (第 533H 页)
以汝为仁人者。教弟不倦也。当己巳耽罗之谪。公不得从行。 文正公
寄书训戒。有出寻常。及 后命前数日。又手书累百言。深致意于义利之分。遘祸之本。学问之功。直字之义。而 …… (第 533L 页)
公罔有纪极。而公夷然不少挠。则流丸自止于瓯臾。而向之张弧者乃有负荆之意焉。公持己俭约。御家严肃。一如 文正公
在世时规度。燕居无事。俨若深思。间或倚枕长吁。泫然流涕。人莫知其故矣。同知公老而传家。公替行蒸尝之奉 …… (第 534H 页)
迹。居乡而无渝薄意。居谪而无几微色。后之人欲知公者。宜视其所居徽迹。
祖考 赠判书府君墓志
昔我先祖 文正公
府君巍然在堂。孙曾列侍。而曾孙从兄弟为十四人。是时惟四公长成而亲炙久。公其第四也。讳混源字混混。生于 (第 538H 页)
 显庙十四年癸丑十一月十九日。幼有覂驾之气。而克受 文正公
诲饬。及长容仪壮伟。甚有宽 (第 538H 页)
厚之
度。其小字之取曾子之勇以肇锡者。若有暗契焉。自己巳遘祸壬申遭艰以来。一切无意世路。乃搬眷深入于西原之 …… (第 538H 页)
议政 赠领议政谥文正公号尤庵。曾祖讳基泰同中枢。以师傅讳时莹子。为 文正公
后。祖讳殷锡县监赠参判。考讳混源 赠吏曹判书。妣 赠贞夫人仁同张氏。郡守世明之女。举四男女。府君独其 (第 539L 页)
隐。同中枢 赠吏判。志行高洁。乡人祭社。考讳朴号夕惕。有文行为诸名胜所推许。妣蔚山金氏通德郎继辉女。 河西文正公
之后也。公以 英宗辛亥十一月七日生。禀质仁厚。志气贞洁。孝友根于天性。甫成童丁夕惕公忧。哀戚甚。守制 (第 573H 页)
节欲成诗案而不果。壬午荐授承政院注书。癸未除艺文馆奉教。八月遭外艰。执丧尽礼。庐于墓侧。扁以风树。后 河西金先生
有诗以咏其事。乙酉服阕。除侍讲院说书。丙戌升修撰知制 教。自是历践谏官宪职玉堂郎署者数年之间不止再三 …… (第 76L 页)
。能复几何。后为人所泄。入于元衡之耳。而公适以黜官在外。得免惨祸。公之所甚见忤者皆是群奸。而实为退溪 河西
以下数十诸贤所推重。听松喟然兴叹曰。此所谓天下桃李尽在公门者也。松江祭公之文。有曰风埃险涂之难尽。尽 …… (第 79H 页)
   生考桃源道察访 赠承政院左承旨基德。

妣 赠淑夫人昌宁成氏。掌令震丙女。妣赠淑夫人绫城具氏。学生栻女。
公讳康锡字晋叔。后人称云谷先生。高丽判院事讳大原为鼻祖。其后有讳明谊。司宪执端。与郑圃隐诸贤相友善。入我 朝有讳愉。隐德不仕。号双清堂。历二世至安东府使讳汝谐。厥绪弥大。是生讳世良。始仕为斋郎。弃归以遗逸终。是生讳龟寿。官奉事号西阜。居丧致哀。有白燕巢庐之异。寔赞成公之考也。赞成公操履纯笃。莅职清慎。诔其行者皆当世名公大人。景献公当光海丁巳。以新进士独拜 西宫。后屡被 褒典监正。公号岁寒斋。性刚方正大。与尤庵 文正公
气味相近。权文纯公尚夏多所称诵。至以为当时称小尤庵。从仕郎公以景献公仲子珍山公讳时默之第三男。出后而 (第 86H 页)
早没。 文正公
痛惜之甚。承旨公以珍山公之第二男。出为季父茂朱公讳时杰后而有文行。 (第 86H 页)
文正公
期许甚重。权文纯公记 御札承受事实而以父子间知己称之。公以 显庙癸卯二月二十一日生。天赋粹美。聪慧异 …… (第 86H 页)
才学语。承旨公口授四海神名。则一听而诵之无少错。及就学。学得一卷曾史而便能自通句读。不烦师教之勤。自 文正
先 …… (第 86H 页)
。更做一篇以呈而得发解。自是华闻益著。而终不遇有司之明。乃永谢公车业。专意向上。确然不为外诱所挠夺。 文正公
大加奖掖。乃以所尝手草甲己录密托曰。此于世道关系甚大。你其谨守而勿轻示人也。又尝语之曰天地之所以生万 …… (第 86L 页)
归。四月闻有加律之启。公陪承旨公入岛中。留过数旬。以监正公疾剧。公奉护而出。到沙坞别墅。六月遭艰。即 文正公
受 后命之日也。公承重执丧。哀陨毁瘠。而殡窆祭奠。情文备至。壬午遭承旨公丧。送终居忧之节。一遵文公家 (第 87H 页)
齐堂。有俎豆之享。祖讳瑑文行趾美。号竹岩。尝搆亭以望先垄。扁以永思。 金河西
题诗以美之。考讳善国司果。妣延安李氏。判书青莲后白之女。公以 嘉靖乙丑五月十六日。生于南原府金陵里旧 (第 147H 页)
 时京外儒生疏请重峰慎斋两先生从享文庙。 上批以赵文烈非不伟然。有难遽议。至于金文敬父子并侑。于典无稽。粤若先正文靖 金麟厚
道学节义。允合从享。何不以文靖弁焉。尔等退与林樊隐德之士。讲而明之。于是诸生因 上教备书来问。先生答 …… (第 192H 页)
 批曰家庭学识之外。以至馀事文章。而词苑诸臣

莫不让与。卿可谓适用之器也。予所期待而企望之者。夫岂浅浅。且况持论不苟。绳尺峻整。霜台见任。非卿伊谁。卿须知予招徕之者不在于备数俗规。而勤勤有必欲致之意。即起幡然。
八月祇受 内赐奎章全韵。
复答太学斋任书。
 时 上以 河西
从享事。单举为 教。而仍令询问于在野宿德之士。泮任依 圣教致书来问。先生答之。略曰以重慎两贤之道学节 (第 192L 页)
义。不得并举。虽不能无士林之缺望。而今于 君师之命。孰敢有间然也。
答尹大司成得孚书。
 尹公贻书勉之以世道之责。先生答以不敢承当之意。
九月答金善之书。
 时以 河西
从享事有谤言。至谓先生沮遏于重慎两贤。金公贻书致疑。先生答书辨之。(书见文集。)
献河西金文靖公从享 …… (第 192L 页)
 批曰遐心莫回。征车日迈。凝伫之馀。岂胜怅然。计程姑未踰畿境。趁今招徕。尚有可及。且况先正祠版入京在即。而卿适上来于此时。在卿情文。其可不参赐祭之列乎。卿若念此。其所复路。尤不待敦迫。卿其即为入来。疏中经筵云云。当有量处之道。卿须谅悉。
到振威迎拜 文正公
祠版。
 时尤翁祠版将向载宁衙中。路由京城。 上遣承 (第 201H 页)
宸衷则岂如是乎。此尤感叹钦仰。非但以盛礼之得成为幸而已也。且弟少日习闻先生道学节义于伯氏。始知吾东有 金河西先生。
最初儒疏从祀之请。发于吾族中。与有荣焉。每以其言之未即得请为恨。何幸今日于吾身亲见之。行礼之日。吾家 (第 119H 页)
西学一国风靡。一郡守其于一国何。然西学人皆可以讨之。且吾儒命脉。都在性潭而终无一言。岂非可恨者哉。时 河西金文正先生
从享。当初儒疏之请。并举重峰赵文烈,慎独金文敬二先生。或问三先生先后之如何。先生曰。何敢知也。若只以 …… (第 403H 页)
跻配。固不为后生之憾。而今既不然。则岂不抑郁乎。又问河西道学。曰。余尝得夙兴夜寐箴。卢苏斋,郑寒冈及 河西
所注解者读之。 (第 403H 页)
河西
说最为精密。且尤庵集。详载其学问事业。而吾先祖沙溪先生所阐扬。尤有大焉者。但今之人。不知有 (第 403H 页)
河西先生。
是可慨叹。又问性潭馆学书何如。曰。非所敢知。重峰分上。只以节义称道者。岂不未安乎。又问父子并侑之说。 …… (第 403H 页)
力于栗谷先生圣学辑要。以及于心近及洛建诸书。沈潜反覆。未尝少懈。
墓志铭(并序)[后学宋秉璿]
过斋 金先生
易箦八十有馀年。墓尚无志。曾孙进士君来属秉璿曰。子于吾先祖。实有秋阳江汉之思。盍为文而贲之。秉璿谢非 …… (第 403L 页)
前。为 先王臣子者。不可以出脚。出脚者以此义理自任。则不为无据。而谁有如许力量哉。遂涕泪被面。先是有 河西,
重峰,慎斋请配文庑之论。或问三贤先后之宜。先生曰。只以圃,静,退,栗,沙,尤升庑。则重慎虽未跻配。固 …… (第 405H 页)
门墙。异论肆起。先生为之辨破。明白洞豁。此劄辨之所以作也。窃闻先生尝梦侍文元先生。亲授礼书一册。又拜 文正先生。
教曰万虽万终归一。戒之以慎勿忘。觉而不知其何所指。偶阅宋书首尾吟。有此句语。此其羹墙之诚。感通于幽明 (第 406H 页)
。而可验梦寐之卜。夫不二统不二本。千古圣贤相传之旨诀也。文元 文正
之苦口发明。亦此个义理。而梦告于先生者。虽谓之单传密付可也。有文集几卷藏于家。前夫人昌原黄氏。通德郎 (第 406H 页)
   曾用东坡纤字韵。同枫𦤎赋雪。今已数年。坡本又有车字韵亦二首。雪后遂复率成。奉寄枫翁。一以自道无聊。一以代简相邀。
   献敬惠嫔挽词(四首○丙子)
   初到南城。谒显节祠。(享三学士及清阴 金文正,
桐溪郑文简。)
   海居(约轩一号)都尉赴其伯氏成伯湖西按使四郡联游之约。历访余南城官舍。出示黄子 ……   屐翁三寄长句。又有与公讼酒玉壶了案之语。盖约明日集枫𦤎玉壶舍也。
   韩尚书徯甫之赴燕。与之冠。以太宽于路见还。兼寄一绝句。次韵答之。
   仆尝着 文正
冠。是希文范老子遗制。纶斋申侍郎每好之。其使燕也。亦造此以着。今因徯甫还冠。仍用其韵。兼柬纶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