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別集類
为此差异之事哉。兹伏承喜读韩文佛骨表之教。宇内含血之伦。孰不钦仰 大圣人德意哉。且以下询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祠之举观之。益有以见大圣人所作为。出寻常万万。而亦岂非圣人衰世之意也。臣庄诵之馀。继以感叹。盖惟何 …… (第 559H 页)
。特其馀事耳。然蕃之修于身者。孝行卓异。故其所成就如此。古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者信然矣。至于陈东 欧阳澈。
当宋朝被兵罔极之日。痛群奸之误国。悯忠臣之见摈。慷慨上章。请斩六贼以谢天下。请用种,李以却强虏。而卒 (第 559H 页)
以见杀而不悔。其所学之正。所养之厚。盖可见矣。此实宋朝列帝培养深厚。而元祐诸贤倡明导率之效也。若其 欧阳澈
见杀之日。非时大雪。塞 (第 559H 页)
 与刘子澄书(近看温公论)
当时父兄师友之间云云。正指陈寔,张让等事。而先生于聚星亭赞。却著其吊竖全邦。而至曰秋月寒江。与此大不同。未知如何。如黄勉斋则极以吊竖为非矣。然于此书。可见世道污隆之故。而士气之不可不培养也如此。先儒皆谓曹操不敢取汉鼎。皆党锢儒士之功。顷者 圣上欲立陈东, 欧阳澈
之祠者。其深思远虑迥出百王。而窃闻朝议有牴牾于立祠之举。极可叹息也。
  (第 239H 页)
只欲略略取用。以待职名除去矣。数日来所下谕教之文。见者莫不洒涕。饥民虽死而将不怨矣。且下褒祀何蕃陈东 欧阳澈
事。 圣意极非偶然。而自下无人承奉可叹。只岭南田税尽 (第 331H 页)
献何蕃,陈东, 欧阳澈
等建祠议。
 上下教曰。予尝读韩文中佛骨表。因见何蕃传。又见宋之陈东, (第 389L 页)
欧阳澈
事迹。千载之下。不觉使人起敬也。凡国家之所以廪养士子者。岂徒使之作文干禄而已哉。予意欲为此三人。别立 (第 389L 页)
小祠于成均之傍。使今日诸生。有所观感。而凡古今可祀者。同祀之似好。其令礼官问议于大臣儒臣。从速举行。先生献议略曰。伏承喜读佛骨表之教。宇内含血之伦。孰不钦仰大圣人德义哉。且以 下询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祠之举观之。益有以见大圣人所作为出寻常万万。而亦岂非圣人衰世之意也。盖惟何蕃当朱泚僭窃之日。太学诸 (第 389L 页)
生多欲从乱。而蕃以眇然一儒巾。正色叱之。使六馆之士。皆不得濡迹。其义甚壮。其功甚大。反有胜于李晟等数十万众矣。至于陈东, 欧阳澈。
当宋朝被兵罔极之日。痛群奸之误国。悯忠臣之见摈。慷慨上章。请斩六贼以谢天下。请用种李以却强虏。而卒以 (第 389L 页)
见。先生更伸前恳。 上不许。因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祠之 询。先生以为此实圣人衰世之意也。献议请建。乃疏言 孝宗大王圣志卓越。谟猷宏远。盖不欲仅守邦域 (第 253L 页)
霞以为绶。佩明月而为珰。)五板○陈少阳(陈东。字少阳。宋高宗元年。以太学生上书。请斩汪,黄等。与布衣 欧阳澈。
同被诛杀。)○无须儿(似指宦官。按七十二卷之二板与芝湖书。有赵竖用事之语。岂指此人耶。乙卯正月答申圣 (第 268H 页)
靖。(指李玄锡疏。详见上。)五板○以节义振作士气。(时 上下教曰。予尝见韩文中何蕃传。又见宋之陈东, 欧阳澈
事迹。不觉起敬。凡国家所以廪养士子。岂徒使之作文干禄而已。予意欲为此三人。别立祠于成均之傍。使诸生有 (第 413L 页)

欧阳澈
乎。(不在其位章。)
间歌三终之后。乃歌周南。此所谓合乐三终。自关关雎鸠至钟鼓乐之都是乱。谓乐之至此 (第 399L 页)
晋。欲为中路复主之举。而以身殉国。其亦烈矣。
宋宣和以后。群奸柄国。言路遏绝。邹浩,陈瓘已去。陈东, 欧阳澈。
请诛梁师成以死。驯致败亡。至于金人迫城。始下诏求言。时人为之语曰。城门开言路闭。城门闭言路开。此是后 (第 444L 页)
山郡守文某越境而赴东莱死之。非其守也而人诵慕之无二辞。未有以先死轻死咎二公也。此犹衣食君者耳。彼尹谷 欧阳澈
之死。果有责有守焉者乎。亦未有以轻死咎之也。而独苛于公。如彼无顾忌。岂忠义之感于人。或有古今之异。而 (第 485L 页)
   卒兵使金时泰致祭祭文(乙巳)
   平壤府檀君殿揭额时致祭祭文(乙巳)
   成均馆四贤何蕃,陈东, 欧阳澈,
董养及 赠持平尹志述。并享祠于 赐额致祭祭文。(乙巳)
   卒判书任埅致祭祭文
   江都忠烈祠致
成均馆四贤何蕃,陈东, 欧阳澈,
董养及 赠持平尹志述。并享祠于 赐额致祭祭文。(乙巳)
圣考在宥。式重成均。表率斯士。慨想古人。于唐 (第 101H 页)
昔朱穆,刘陶之伸理陈窦。寔公议也。而中常侍王甫,曹节等。诬而杀之。陈东, 欧阳澈
之请留李纲。寔忠言也。而奸臣汪伯彦,黄潜善等。搆而诛之。近者诸儒之疏。政院一皆杜绝。或屏匿下吏。勿使 (第 140L 页)
太祖之后。而邈处海隅而享国才八世。而有崖山之惨。汉之党锢之儒。唐之清流之朋。有何罪过而罹此惨酷。陈东 欧阳澈
之上书。正气戛于云霄而被诛于奸臣。岳武穆之图恢。指九天而为正而身死于权奸。此其大槩。其馀何可胜言。天 …… (第 486H 页)
咎也。唐之清流之朋。同一其辙。君子必遇主而后可以有为。昏主在上。日中见斗。奸臣执柄。罻罗下张。陈东, 欧阳澈,
岳武穆之死。岂由于天数哉。三代以下。人事失于下。故天道亦或有时 (第 487H 页)
长松路不分,数声钟磬隔林闻。山中夜半烧残烛,自起开窗照白云。”二诗真清绝矣!
  四三
  陈少阳与 欧阳彻
救李纲而死,庙在丹阳。乾隆庚申,庙为火所焚,独神像不动,袍笏依然。余过其地,见壁上题云:“两宫消息正
仲诗》:『先生古人 风,文字祖西汉,不令万钱食,亦合五花判。』〕
《四六谈麈》云:〔汪退传初坐陈束、 欧阳澈
事降官,后复以启谢庙堂,时相 作答启云:『一男子之上书,人何足道;诸大夫曰可杀,公岂容心。』熊太学叔
仲诗》:『先生古人 风,文字祖西汉,不令万钱食,亦合五花判。』〕
《四六谈麈》云:〔汪退传初坐陈束、 欧阳澈
事降官,后复以启谢庙堂,时相 作答启云:『一男子之上书,人何足道;诸大夫曰可杀,公岂容心。』熊太学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