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別集類
莫知所终。唐何蕃当朱泚乱。太学诸生将从之。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后归养于和州。宋陈东, 欧阳澈。
以贡入太学。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等。论汪黄辈。同时见杀。 肃庙朝命建崇节祠。祠在东泮村冈上。)
二三守仆 (第 28H 页)
伯寮等十人之享。以龟山杨时,豫章罗从彦,延平李侗,勉斋黄干从祀两庑。建崇节祠。以祀董养,何蕃,陈东, 欧阳澈。
升配宋六贤于圣庙。而我朝儒贤之从祀。自中庙朝郑文忠始也。谨按皇朝祀 (第 181H 页)
  
四十三岁少真自赞
尔冠野尔衣深。宜尔置之岩壑之栖。胡为乎绯袍而荔带。滥竽乎玉府金闺。

南谷先生赞(权公尚吉)
天地之间。至大至刚。直而正者。邹孟氏所谓浩然之气。挺而为大冬之贞松。峙而为颓波之砥柱。昭而为昏衢之两曜五纬。人得之以扶纲常于万古。树风声于四海。是惟 皇明遗民南谷权先生。先生为谁。 显德圣母之懿亲。 庄陵忠臣之云仍。余尝三复其围城叫阍之章。凛凛乎激吴江之潮。亘燕台之虹。使吾东数千里礼义之邦。不被发左衽。而永有辞于天下后世。伊谁之功。前而若陈东 欧阳澈
之抗言。后而若谢翱郑思肖之晦迹。超然归卧乎青山白云。七十五年居敬穷理之学。嗟先生不值乎 宁考在宥之时 (第 378H 页)
声光义烈。赫赫流于千万世。奚又赘夫乡曲浮沈无名位一措大之言乎。圣铎少时。盖尝读其疏文。私窃以为陈柬, 欧阳彻。
不得专美于古。如使芜辞。有一分有无于张大之计。而不为当世士所笑。则圣铎岂敢猥托谦挹。不道其中心所感者 (第 323L 页)
宗伯。 谕召不止。癸亥正月复入城。劄请休致。 上命除肃拜引见。先生更伸前恳。 上不许。因何蕃,陈东, 欧阳澈
(第 536L 页)
之恨。况言论不在朝廷则在草野。身守贤关者。安可默然而已乎。然犹有待于搢绅间或有言者。先以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祠事。率诸生陈疏。盖 肃庙尝命立三人祠于太学之傍。而实则未立也。志文载此事而谓其已立。故公疏辨其误 …… (第 36H 页)
今 上乙巳。馆学儒生陈疏白公之冤。仍请啜享公于所尝请建之祠。 上许之。公遂与晋之董养唐之何蕃宋之陈东 欧阳澈。
并享于崇节祠。赠司宪府持平。遣礼官致祭于家。丁未奸凶复得志。又请黜享削赠。亦从之。庚申士论 (第 43H 页)
次适洪迈。好鼎二男一女。男振瑜,振禹。女适郑海观。振兑,振秋。侧出也。曾玄以下。不尽录。噫。昔陈东, 欧阳澈。
请斩秦桧。人到于今称之。而其所论列。不过好恶之正而已。讵若公之为 国母扶人纪 (第 515H 页)
惟在此。其馀礼说往复。则亦当参商。而白彝斋墓文。则姑置以待更议如何。曾承老洲吴先生之教。谓宋之陈东, 欧阳澈。
我朝北亭尹公。谓之烈丈夫则可也。恐非儒子之轨辙也。如任慷慨翁。亦与此一例也。愚以此商量矣。未知如何。 (第 208H 页)
虑患者。不幸而有中矣。公首斥尼尹背师之罪。以扶斯文。次论君臣服制。以正邦礼。又请祠董养,何蕃,陈东, 欧阳澈。
以激厉士气。斯事 (第 32H 页)
剖析是非。如斩钉截铁。盖全节殊方。百死不悔如苏武。洁身昏朝。用扶纲常如董养。抗章极言。触犯忌讳如陈东 欧阳澈。
斯为公三大节。有一于此。树立犹卓尔。况兼之乎。公生长遐陬。未有师友切偲之益。而其所造就者如此。岂无学 (第 175H 页)
古人云非死之难。处死之难。殒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殁。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岂公之谓欤。昔陈东 欧阳澈
之死。为天下所悲。而不过得好恶之正而已。公则首讨凶逆。启悟 渊衷。驯致更化 (第 193L 页)
之曰有系治乱安危之机。而宰相不能正。台谏侍从不敢言者。亦无不抗章而谏。夫岂不义。而朱子言之哉。且陈东 欧阳澈
之死。为天下所哀伤。而其所论列。不过好恶之正而已。讵若公之为 国母复雪乎。以布衣死则均。而公之死为大 (第 452H 页)
抗章直言。连纸累牍。闻东酋之书慢则炳义先几。持斧叫 阍。遂以批 龙鳞窜塞荒而不悔。当时隐士戏之以陈东 欧阳澈。
迨 乘舆播越。海寇充斥。则洒泣仗剑。纠合义旅。屡挫贼锋于两湖之间。及锦山之役。势穷力尽。援军不至。与 (第 219H 页)
守曰。倘先生复入。少辈亦当消融保和。以兴功业矣。癸亥正月。黾勉复入。申请休致。 不许。因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祠泮侧之 询。献议而赞之。又以袖劄。陈时政之要十三事。上从之。又疏陈 孝宗大王当天地翻覆义理晦塞之 (第 431H 页)
今此云云。无乃护法传神者耶。此其悖理伤教。所系不细。故说得痛切。览即秘之。如何如何。○又记宋之陈东, 欧阳澈。
俱是不在其位者。而先贤无贬语。后代有表典。何也。是乃不及今之君子之见而然耶。可谓逐鹿而不见泰山也。 …… (第 522L 页)
救之者也。若此者孟子见之。必曰圣人之徒。朱子见之。必曰主人边人矣。若以此力诋近日被罪之人。则是陈东, 欧阳澈
以下。举皆被先贤之诛斥矣。其可乎。且彼一则曰明哲保身。二则曰明哲保身。以吾观之。彼辈保身则有矣。不晓 (第 523H 页)
  

圃翁朴公墓碣铭(并序)
圃翁先生朴公在太学。疏请董养,何蕃,陈东, 欧阳澈
建祠祀之。盖皆以太学生。秉执义节。风厉百世者也。第念公通谕四学。使士趋靡然归正。何蕃似之。建请改 陵 (第 82H 页)
国存亡大计。略不动念。若越视秦瘠。则非惟负 殿下。他日溘先朝露。将何颜见亡父于九泉之下。呜呼。陈柬, 欧阳彻
等既见东韨之诛于南宋。湖西布衣等。又被捲黜之 命于盛世。臣非不知默容之戒。顾以士不忘身不为忠。言不逆 (第 47L 页)
辞。播于一道。以及湖西南。士莫不诵。民莫不闻。而 朝廷之上。惟恐广布。先事豫谋之策。一一不举。陈东, 欧阳澈
之疏。惧或出于草泽。岂意 圣主亦陷于汪,黄,桧,伦之术乎。周书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彼 (第 451H 页)
   康王即位于应天府
   皇子敷卒
   李纲,张浚
   汪,黄为左右相入贺。帝曰何患国事不济。
   杀陈东 欧阳澈
   罢河东经制司召傅亮还
   安置张所于岭南
   议幸南阳
   李伯纪甲寅封事
   窜内侍
置如此。岂不怪哉。千载之下。可发一笑。传曰。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高宗有焉。
杀陈东 欧阳澈
宋立国。以忠厚为本。待士大夫以礼。二百年间。未有以言得重罪者。高宗之为君。过于柔弱则有之。非残忍刻暴 (第 26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