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別集類
乱故哉。幸有狂狷之士。悼国将亡。出而言事。及治巨恶者有之。宋之六贼。弄权召寇致有汴京之乱。若无陈东, 欧阳澈
之疏。则将何以快神人之愤。而振义士之气乎。在我 先王朝。安老虽已伏诛。馀党或为大宪,铨判。前正尹刚元 (第 287H 页)
辞。播于一道。以及湖南西。士莫不诵。民莫不闻。而 朝延之上。惟恐广布。先事豫谋之策。一一不举。陈东, 欧阳澈
之疏。惧或出于草泽。岂意 圣主之亦陷于汪,黄,桧,伦之术乎。周书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第 302H 页)
妇。虽曰忧国。不过仰屋长吁而已。曷尝怀疏赴阙。跲而复起。一向喋喋如景闵之为哉。以余观于景闵。其闻陈东 欧阳彻
之风者乎。
柰内船游序记后跋 (第 95H 页)
    太庙修改移安时。或依丁未例一辇奉 两室。或稍退时刻。二次移奉。孰是议。(乙巳)
   故评事李穆合享于陈东 欧阳澈
祠可否及此外有何可合人议。
厚斋先生集卷之五
 书
   上尤庵宋先生(壬癸间流移迁徙之际。尽失本草
无窒碍矣。但事匪经据。出于臆料。 询问之下。无以详对。伏地惶悚。只自俟罪而已。
故评事李穆合享于陈东 欧阳澈
祠可否及此外有何可合人议。
臣才经重病。伏枕颓卧。精神昏迷。去死不远。不意此际。礼曹郎官承 命远临。 (第 84L 页)
 未几因史官有病。政院启以他史官替送。 上曰以向来疏意观之。史官相守。有不安于心。殊非诚礼待遇之道。后当更遣史官。以为别谕之地。偕来史官则姑先入来可也。
十月献 太庙修改时 神位移安。或两室一神舆。或稍退时刻。二次当否议。
献故评事李穆合享陈东 欧阳澈
祠可否及此外可 (第 323H 页)
见。惟在 圣朝广询而审处之。伏惟 徽裁。
评事李穆配享四贤祠当否议
李穆之气节卓异。至今凛有生气。与 欧阳澈
等四贤。古今一辙。则同享俎豆。夫谁曰不可。或以为四贤俱以太学生终其身。故立祠于太学之傍。欲使诸生有所 (第 149H 页)
寺月课及内弓房造弓之役。减酒房米。颁赐耳掩,貂皮。亦令减半。 教曰予尝读韩文中何蕃传。又见宋之陈东, 欧阳澈
事迹。千载之下。 (第 178H 页)
刳肝碎首殿陛者有之。或纠合同志。抗章叫阍者有之。其忘身殉国之志。凛然足以扶植纲常维持世教。朱夫子之于 欧阳澈,
陈少阳。屡称不一称者。诚以此也。然此皆出己见。抗危襟。不苟 (第 241H 页)
扁额。尊尚贤德。以一士趋也。尝 幸太学。会诸生勉谕学业。从皇朝之制。别立启圣庙。又 命立何蕃,陈东, 欧阳澈,
之祠。以激士气。 王于 先朝宾师老臣。致敬尽礼。礼罗贤士。由山林拜相者亦数人。又三选文士。赐暇湖堂。 (第 327L 页)
辞斥退。使其说不得售可矣。必加以刑讯者。又何谓耶。祥书。有明覈处之之语。吾未知覈处者将欲如何。陈东, 欧阳澈
之死也。时议必有所藉口。而自今观之。果如何耶。吾之此言。亦非谓显命。果如陈,欧也。然朝家之所以处之。 (第 555H 页)
直前敢言之士。所以六君子之称为世所艳。而祖泰壮节。至今有生气者也。宋时以太学为无官御史台。所以陈东, 欧阳澈
等。言台谏之所不敢言。遘刑戮而不悔。盖以言责自任也。宜中气节实无可取。附丽似道。骤登 (第 166H 页)
英雄才智。将相勋业。兼而有之者。汉得一人焉曰张子房。唐得一人焉曰李长源。
[五月飞霜]
朱子语录有云 欧阳澈
死时八月大雪。观此则五月飞霜。非妄也。
[胡文定爱山水而不废职事]
胡文定为湖南使。行部过衡岳。爱其 (第 576L 页)
   文庙从享位次釐正议(壬戌)
   文庙从享位次釐正更议
   祈谷祭设行议(癸亥)
   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祠及同祀之人议。
   领府事宋时烈致仕后仍给本秩常禄议
   领府事宋时烈致仕后月致廪粟议
  
所可得行。而祈年田租。似宜引用而不悖。为民祷祝。实合于恳迫之至。无不用极之意。伏惟 上裁。
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祠及同祀之人议。
自前代沿而下之。行谊之可褒者何限。而 圣上之所取。独在于太学生。自近世溯而上之。 (第 118L 页)
   因咸镜监司状启以母杀子者论以一罪议
   薛瑄从祀文庙议
   文庙祀典釐正议
   文庙从享位次釐正议(壬戌)
   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祠议。(癸亥)
   古今人与何蕃等同祀议
   四学兼教授变通议
   以徐文重上疏法文变通议
草草断定。先以两贤臣之已下成命者。亟举盛典。此则次第熟讲而定之。似为未晚。伏惟 上裁。
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祠议。(癸亥)
伏见 圣教辞旨。我 圣上树风教励衰俗之盛意。至矣尽矣。至于三人可祀之实。则已悉于领 (第 149L 页)
   各陵享祀用素变通当否议
   继讲册子议(乙丑)
   永昭殿乐器改造议
   宗庙享祀裁减议(丙寅)
   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庙议
   黄俊良黜享议(丁卯)
   宗朝祝辞改正议
打愚先生遗稿卷之五
 书
   上尤庵先
莫切于减损。相臣之议。实获此心。惟愿 殿下深留圣意。经费之省。先从祀典而始。不胜幸甚。
何蕃,陈东, 欧阳澈
立庙议
臣以衰朽蔑识。猥厕 询议之列。惶愧之极。不敢容喙。然窃尝闻士气之于国家。犹人之有元气。未有不 …… (第 191H 页)
殿下此举。乃为树立风声振作士气之一大关捩。似不当以时世之高下。地望之尊卑。有所取舍也。如何蕃,陈东, 欧阳澈
等数人之外。若吕祖泰痛奸邪之误国。抗疏于党禁方严之日。不免大祸。以 本朝言之。如己卯士祸。节义之可尚 …… (第 191H 页)
林之议。必有拔其尤而荐闻者。臣姑不欲历数也。臣之愚意。以为人生于三。事之如一。其所在而致死焉。陈东, 欧阳澈
之慷慨上章。杀身而无悔。吕祖泰之扶植正论。蹈祸而不避。其为国之忠。象贤之诚。宜被旷代之崇奖为师。而捐 (第 191H 页)
年)编管朱梦悦。(事见宣和二年)安置陈过庭。(事见宣和三年)编管宋昭。(事见宣和四年)高宗之斩陈东, 欧阳彻
于市。(事见靖康二年)窜胡铨于南海。(事见绍兴十八年)理宗之编管陈宜中等。(事见宝祐四年)杀吴潜。( (第 48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