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古文渊鉴卷七目录
  周
   公羊传
    元年春王正月 (隐公/
)
    癸未葬宋缪公(隐公三年/)
    纪侯大去其国(庄公四年/)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 …… (第 1a 页)
   榖梁传

   元年春王正月 (隐公/
)
   壬申御廪灾乙亥尝(桓公十四年/)
   臧孙辰告籴于齐(庄公二十八年/)
   虞师晋师灭 …… (第 2a 页)
  榖梁传(榖梁子名俶字元始鲁人一名赤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故曰榖梁传)
   元年春王正月
元年春王正月 (隐公
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为一年一月)
(也/)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谨君即 (第 15a 页)
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
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
所以为终也曰然则春秋何始于 鲁隐公
答曰周平王 …… (第 23b 页)
东周之始王也 隐公
让国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
言乎其位则列国本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胤也若平王
能祈天永命绍开中兴 (第 24a 页)
隐公
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则
西周之美可寻文武之迹不队是故因其历数附其行
事采周之旧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所书之 (第 24a 页)
  梁纪(五代史/)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
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
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
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尔鲁桓公弑 隐公
而自立者
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
公孙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为 (第 38a 页)
  许世子止弑其君(公羊传/)
昭十有九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冬葬许悼公贼未讨
何以书葬不成于弑也曷为不成于弑止进药而药杀
也止进药而药杀则曷为加弑焉耳讥子道之不尽也
其讥子道之不尽奈何曰乐正子春之视疾也复加一
饭则脱然愈复损一饭则脱然愈复加一衣则脱然愈
复损一衣则脱然愈止进药而药杀是以君子加弑焉

耳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是君子之听止也葬许悼公
是君子之赦止也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
  论 隐公
不书即位(谷梁传/)
隐元年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
取为公也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 (第 9a 页)
 以祀祊冬献禽以享烝又曰大兽公之小禽私之
公之谓输之虞中珥焉者取左耳以致功若斩首
折馘故春秋传曰以数军实贾襄二十四年齐侯

祭社蒐军实蒐数军实注谓兵甲器械 隐公
传三
年而治兵数军实引之以證斩首折馘为军实又
生执俘囚如先轸曰堕军实皆是军实(僖三十/三年)
  鹤 (第 27b 页)
曰:
然春秋何始于 鲁隐公?
荅曰:
周平王,
东周之始王也; (第 36a 页)
隐公,
让国之贤君也。
考乎其时则相接,
言乎其位则列国,
本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胤也。
若平王能祈天永命, (第 36a 页)
绍开中兴, 隐公
能弘宣祖业,
光启王室,
则西周之美可寻,
文武之迹不坠。
是故因其历数,
附其行事,
采周之旧, (第 36a 页)
   送耕隐徐公还宜兴诗序
东阳旧从少传谦翁徐先生获闻厥祖大守府君及厥考渔
隐翁之贤近始获识其叔父耕 隐公
则知为府君之中子也 (第 1a 页)
斯所以为大一统也 隐公
未尝即位也何以有元
年乎曰隐公即位矣不即位何以有元年夫子削
之不书欲使后人之求其实也曰隐公即位矣而 (第 16a 页)
不书何也曰 隐公
以桓之幼而摄焉其以摄告故
不即位也然而天下知 (第 16a 页)
隐公
让国之善而争夺觊
觎者知所愧矣曰以摄告则宜以摄书而不书何
也曰 (第 16a 页)
隐公
兄也桓公弟也庶均以长 (第 16a 页)
隐公
君也奚
摄焉然而天下知嫡庶长幼之分而乱常失序者
知所定也 (第 16a 页)
隐公
君也非摄也则宜即位矣而不 …… (第 16a 页)
诸侯之立国也承之先君而命之
天子隐无所承命也然而天下知父子君臣之伦
而无父无君者知所惧矣一不书即位而 隐公

国之善见焉嫡庶长幼之分明焉父子君臣之伦
正焉善恶兼著而是非不相掩呜呼此所以为化
工之妙也欤
郑伯 (第 16b 页)
   卷舒堂记
昔人心画之传于世者不少而颜鲁公之字至今为天
下宝岂独以其字画之劲而已志节如其字也庐陵文
信公之志节盖有大于鲁公则其字之可宝为何如哉
卷舒堂三字公往时为其乡人刘氏静 隐公
作也翁之
二子构书塾揭名扁俾家之子弟及里之子弟卷舒简
编其间一翁二季后先济美好尚之超于流俗远矣夫
(第 14b 页)
众议吾属鱼矣蜀人范先生大性数十年寄 隐公
造其
庐命子事之以师礼锓其所著易辑略以传江州任满
还蠡不复仕谓元恭曰吾欲买田建义塾教乡里子尔
能遂吾 (第 13a 页)
侮圣之谈恐还自累(孔子/问乐)
(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子岂弘子之流皆/贤于孔子乎圣人之迹于斯可见也)
鲁隐公
者盖是让国之贤君而人表评为下下老子
者乃无为之大圣汉书品为中上故知班彪父子诠度
险巇先生何乃引之为證 …… (第 10b 页)
忽春秋之意 隐公
者桓公之庶兄也桓公幼小摄行政
事及桓长大归政桓公虽能归政不能无猜谮毒于是
纵横遂为桓公所弑既不自全陷 (第 11a 页)
数之曰若当死吾导汝以生
吾廉知官中为蠹者种种因投牍于地令疏记实吾且
显用汝一不合立扑杀汝矣阍惴惴无敢 隐公
按疏拔
去蠹甚者椽曹大惊以为神督学闽中所甄士多名臣 (第 13a 页)
多笑或解作 笑引公)
(诗日月不相饶为證涛汝南先贤传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 吏非吏隐非 隐公
在幕府为吏)
(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
 (卢世㴶曰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㾗不露/只轻轻结语云 (第 5a 页)
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矢亦陈也棠他境故曰远
地○胡文定公曰诸侯非王事则不出非民事则不出今
隐公
怠弃国政远事逸游僖伯之忠言不见纳又从 (第 24b 页)
故举绌
陟以所主者言之)
始僣诸公昉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
乎此僣诸公犹可言也僣天子不可言也

   隐公
不书葬 …… (第 34a 页)
  谷梁论 隐公
不书即位

  隐元年公何以不言即位(范氏曰据文公言即位)成公志也(成隐让桓
之志)
焉成之言君之不取 (第 44a 页)
  仲尼恶利口之覆邦家(师古曰事见论语)蒯通一说而丧三隽
(应劭曰烹郦食其败田横骄韩信也)其得不亨者幸也伍被安于危国身

为谋主忠不终而诈雠(李奇曰诈为王画策而雠见纳也师古曰雠读曰售谓被初忠
于汉而不能终为王画诈伪之策而见纳用也)
诛夷不亦宜乎书放四罪(师古曰谓
流共工放驩兜窜三苗殛鲧也事见虞书)
诗歌青蝇(师古曰小雅青蝇之诗也其首章曰营营青蝇
止于樊恺悌君子无信谗言盖蝇之为虫毁污白黑以喻佞人变乱善恶)
春秋以来祸败多
矣昔子翚谋桓而鲁隐危(应劭曰公子翚谓 隐公
曰吾将为君杀桓公以我为太宰
公曰为其少故今将授之矣翚惧反谮 (第 7a 页)
隐公
而杀之)栾书搆郤而晋厉弑(应劭曰栾书使
楚公子茷语厉公曰鄢陵之战郤至以为必败欲奉孙周以代君也公信之而
(第 7a 页)
  左氏叙隐桓嫡庶本末

  传惠公元妃孟子(言元妃明始适夫人也)孟子卒(无谥先夫死不得从夫谥)
室以声子生 隐公(声谥也盖孟子之侄娣也诸侯始娶则同姓之国以侄娣媵元妃死则次
妃摄治内事犹不得称夫人故谓之继室)
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
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妇人谓嫁曰归以手理自然成字有若天 (第 1a 页)
命故嫁之于鲁)生桓公而惠公薨(言归鲁而生男惠公亦以桓生之年薨)是以
立而奉之 (第 1b 页)
(隐公
继室之子当嗣世以祯祥之故追成父志为桓尚少是以立为太子帅国人奉
之○吕成公曰隐桓皆非嫡隐为庶长当立让桓 (第 1b 页)
  隐公元年
元年鲁隐公元年也春秋大一统所谓一统天下咸奉
元朔也天子立元而诸侯遵也天子颁朔而诸侯行也
自共和以来诸侯如蜂房蚁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晋
曲沃庄伯改建夏正则有不奉天子之朔矣春秋所以
托始于隐与 隐公
不书即位左氏曰摄也刘道原曰惠 (第 1a 页)
  贬泥圣人酌时宜以取中此实(阙/) 贵王贱霸尊
君抑臣内夏外夷皆古今通义然人自为学家自为(阙/)
 春秋迄无定论故一切断以虚辞作笔削本旨又作
诸侯取女通考 鲁隐公
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
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丘作甲辩凡如是者十馀通以
明古今礼俗不同见虚辞说经之无益 (第 5a 页)

示所出不乱所谓别子为祖也由诸说考之别姓则为
氏合氏则为族则是氏与族为一姓与氏为二矣故羽
父为无骇 庶子隐公
命以为展氏则氏族为一也风俗
通曰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
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