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得不若与刘君为寿公所受王用男人/事物其叉所谓谀墓中人所得者欤)
某官某乙 右今日品官唐国珍到臣宅奉宣进旨缘
臣与王用撰神道碑文令臣领受用男沼所与臣马一
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者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
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迹圣恩弘奖特令中使宣谕并
令臣受领人事物等承命震慄再欣再跃(再皆合/作载字)无任
荣抃之至谨附状陈谢以闻谨状
   荐 樊宗师
(第 9b 页)
    (韩曰 宗师
字绍述公荐之屡矣因东野之葬/称其经营如已荐之于郑馀庆后又荐之于)
    (故相袁滋今又以状荐于/朝 (第 10a 页)
其于朋友可谓信矣)
摄山南西道节度副使朝议郎前检校水部员外郎兼
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 樊宗师(孙曰元和九年三月以/太子太傅郑馀庆为山)
(南西道节度使馀庆/辟宗师为节度副使)
  右件官孝友忠信称于宗族
朋友可以厚风俗勤于艺学多所通解(严曰墓志云绍/述无所不学于)
(辞于声 (第 10a 页)
    (故相袁滋今又以状荐于/朝其于朋友可谓信矣)
摄山南西道节度副使朝议郎前检校水部员外郎兼
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樊宗师(孙曰元和九年三月以/太子太傅郑馀庆为山)
(南西道节度使馀庆/辟 宗师
为节度副使)  右件官孝友忠信称于宗族
朋友可以厚风俗勤于艺学多所通解(严曰墓志云绍/述无所不学于) (第 10a 页)
   洛北惠林寺题名
韩愈李景兴侯喜尉迟汾贞元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

鱼于温洛宿此而归昌黎韩愈书
   谒少室李渤题名
愈同 樊宗师
卢仝谒少室李拾遗
   福先塔寺题名
处士石洪浚川吏部员外王仲舒弘中水部员外郑楚
相叔敖洛阳县令潘宿 (第 21a 页)
阳乾明国子博士韩愈退之前
试左武卫胄曹李演广文前杭州钱塘县尉郑纮文明
元和三年十月九日同游

   嵩山天封宫题名(欧公跋/语附)
元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与 著作佐郎樊宗师处士

仝自洛中至少室谒李徵君渤樊次玉泉寺疾作归明
日遂与李卢道士韦濛僧荣并少室而东抵众寺上太
室中峰宿 (第 21b 页)
    (商家事即此书致谢之意志云元和/九年八月丁亥孟氏卒书必是时也)
再奉示问皆缘孟家事(元和九年三月以郑馀庆为兴/元尹馀庆辟孟郊参谋郊挈其)
(妻行至□/乡暴卒)辞旨恻恻忧虑深远窃有以见大人君子笃
于仁爱终始不倦伏读感欷(音/希)不知所喻旧与孟往还

数人昨已共致百千巳来寻已至东都计供葬事外尚
有馀资今裴押衙所□二百七十千足以益业为遗孀
永久之赖(东野无子/妻郑氏)孟氏兄弟(郊二弟/酆郢)在江东未至先
与相识亦甚循善所虑才干不足任事郑氏兄弟(东野/之妻)
(兄/弟)惟最小者在东都固如所示不可依仗孟之深友
子舍人樊宗师(孟下或/有氏字)
比持服在东都今已外除经营
孟家事不啻如巳前后人所与及裴押衙所送钱物并
委樊舍人主之营致生业必能不失利 …… (第 1b 页)
    (也公前书荐樊于郑此又荐于/袁后又以状荐于朝皆见集中)
伏闻宾位尚有阙员幸蒙不以常辈知遇恒不自知愚
且贱思有论荐窃见朝议郎前 太子舍人樊宗师(本传/不载)
(宗师为太子舍人墓/志亦不载或略之耳)
孝女聪明家故饶财身居长嫡悉
推与诸弟(宗师弟宗/懿宗宪)诸弟皆优赡有馀而宗师妻子常 (第 2a 页)
    (也公前书荐樊于郑此又荐于/袁后又以状荐于朝皆见集中)
伏闻宾位尚有阙员幸蒙不以常辈知遇恒不自知愚
且贱思有论荐窃见朝议郎前太子舍人樊宗师(本传/不载) (宗师
为太子舍人墓/志亦不载或略之耳)孝女聪明家故饶财身居长嫡悉
推与诸弟 (第 2a 页)
(宗师
弟宗/懿宗宪)诸弟皆优赡有馀 (第 2a 页)
宗师
妻子常 (第 2a 页)
寒露饥馁 宗师
怡然处之无有难色穷究经史章通句
解至于阴阳军法声律悉皆研极原本又善为文章词
句刻深独追古作者为徒不顾 (第 2b 页)
    (明寓公名侯喜师服皆其弟子也余曰不然/公与诸子嘲戏见于诗者多矣皇甫湜不能)
    (诗则曰掎摭粪壤间孟郊思苦则曰肠肚镇/煎煼 樊宗师
语涩则曰辞悭义卓阔止于是)
    (矣不应讥诮轻薄如是之甚也且序云衡山/道士轩辕弥明貌极丑白须黑面 (第 24a 页)
    (志及铭皆/以诗称之)
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己亥(已或作乙考唐历/是月无乙亥也)
曜先生孟氏卒无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走或作/赴位或)
(作/泣)且召张籍会哭明日使以钱如东都供葬事诸尝与
往来者咸来哭吊(尝或/作常)韩氏遂以书告兴元尹故相馀
(元和元年三月以故相郑/馀庆为山南西道节度使)闰月(是岁闰/八月) 樊宗师
使来
吊告葬期(时 (第 4a 页)
宗师
自太子舍/人持母丧在东都)徵铭(下或有/于愈字)愈哭曰呜呼
吾尚忍铭吾友也夫兴元人以币如孟氏赙(人或 (第 4a 页)
作尹)且来

商家事(家事谓孟郊家事公集有与郑馀庆书云再奉/示问皆缘孟家事又云 樊宗师
在东都经营孟)
(家事不啻如已其/言大抵与此志合)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
乃序而铭之先生讳郊字 …… (第 4b 页)
二人舆归酆郢皆在江南(酆郢家湖州武/康县湖属江南)十月庾
申樊子合凡赠赙而葬之洛阳东其先人墓左(樊子 樊/宗师)
以馀财附其家而供祀(或无而供祀字有以俟/字或无供祀字有俟字)将葬张
籍曰先生揭德振华于古有光(或无 …… (第 5b 页)
子葬河南某县某乡某原公不好音声
不大为居宅于诸帅中独然夫人邠国夫人武功苏氏
子四人嗣子光禄主簿纵学于 樊宗师
士大夫多称之 (第 13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东雅堂昌黎集注卷三十四
  碑志
   南阳 樊绍述
墓志铭(欧阳文忠公云退之 (第 1a 页)
樊/绍述
作铭便似樊文诚不)
    (虚语据 (第 1a 页)
宗师
元和九年尚为前太子舍人未/使南方也见公与郑相公书元和十二年因)
    (在京师未出刺绛州也见示郊诗 (第 1a 页)
及荐状自/绛还朝当在长庆初年序不载其卒之年月)
    (或法不/必载邪) 樊绍述
既卒且葬(绍述河/中人)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 (第 1a 页)
号魁纪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
五卷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
九十一篇(志上或/无纪字)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
十赋十诗七百一十九(二十或作又十今以艺文志考/之皆有其目独铭赋诗亡焉所)
(谓表笺状策等文凡二百九十一篇曰 樊宗师
集二百/九十一卷数同而以卷为篇疑志之字误也)
曰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已不袭蹈前人一
言一句又何 (第 1b 页)
其难也(国史补云元和之后文章则学奇/于韩愈学涩于 樊宗师
退之作樊)
(墓志称其为文不剽袭观绛守居园池记诚然亦大奇/涩矣本朝王晟刘忱皆为之注解如瑶翻碧潋嵬眼倾 (第 1b 页)
  (某/言)

右今日品官唐国珍到臣宅奉宣进止缘臣与王用撰
神道碑文令臣领受用男沼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及
白玉腰带一条者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
能备尽事迹圣恩弘奖特令中使宣谕并令臣受领人
事物等承命震悚再欣再跃无任荣抃之至谨附状陈
谢以闻谨状
   荐 樊宗师
(第 9a 页)
(宗师
字绍述公荐之屡矣因东野/之葬称其经营如已荐之郑馀庆)
    (后又荐之于故相袁滋谓伏闻宾位尚有阙 …… (第 9a 页)
    (死又为之铭极所称道/其于朋友可谓信矣)
 摄山南西道节度副使朝议郎前检校水部员外郎
 兼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 樊宗师(校下或有/尚书字)
右件官孝友忠信称于宗族朋友可以厚风俗勤于艺
学多所通解议论平正有经据可以备顾问谨洁和敏
持身甚苦遇 (第 9b 页)
  又              陈俨
宛陵公去世二百馀年今观遗墨二诗犹旦暮遇之也
或以为平淡或以为枯槁惟具眼能识之惟公生而卒
以诗穷死然世愈远而愈增重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视当
时烜赫者溘然泯默不复知为何人相去盖有间矣亦

可谓一世之屈百世之信者欤寥寥遗响子其嗣之  又              李倜 樊宗师
苦心琢句非韩公不能见知于世梅都官之于
欧阳公亦然何异世而同轨也耶仍孙奕芳持公干越
亭并送君石秘校二诗 (第 18b 页)
杨巨源 樊宗师
马存亮胡证薛逄赵匡司空图宋柳开
李兴姚宗明侯仲良金强伸王廷筠庞整侯小叔田世
英李献甫陈元凯裴居敬国朝 (第 3b 页)
是以其稿留余者逾月似以余为知
者而命之题其后昔韩退之才兼众体故叙 樊绍述
(第 9a 页)
樊绍述
叙柳子厚则如柳子厚余不能如玉叔也况 (第 9a 页)
   故江南西道观察使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墓志铭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
︻卷之三十四
  碑志
   南阳 樊绍述
墓志铭
   中大夫陜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
   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 …… (第 26a 页)
   为裴相公让官表 为宰相贺白龟状
   冬荐官殷侑状 进王用碑文状
   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
   荐 樊宗师
状 举钱徽自代状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 奏韩弘人事物状
   谢许受韩弘物状
︻卷之三十九
  表 (第 27b 页)
   与郑相公书(郑馀庆时/镇兴元)
再奉示问皆缘孟家事(樊曰元和九年三月以郑馀庆/为兴元尹馀庆辟孟郊参谋郊)
(挈其妻行至/阌乡因暴卒)辞旨恻恻忧虑深远窃有以见大人君子
笃于仁爱终始不倦伏读感欷不知所喻旧与孟往还

数人昨已共致百千已来寻已至东都计供葬事外尚
有馀资今裴押衙所送二百七十千足以益业为遗孀
(音霜樊曰是岁十月葬郊其费皆出郑相及东野/旧往还者以其馀财赡给其家郊无子妻郑氏)永久
之赖孟氏兄弟在江东未至先与相识亦甚循善所虑
才干不足任事郑氏兄弟惟最小者在东都固如所示
不可依仗孟之深友 太子舍人樊宗师(孟下或/有氏字)
比持服
在东都今已外除经营孟家事不啻如已前后人所与
及裴押衙所送钱物并委樊舍人主之营致生业必 …… (第 1b 页)
    (袁滋先镇襄阳后镇荆南/不知此书的在何时也)
伏闻宾位尚有阙员幸蒙不以常辈知遇恒不自知愚
且贱思有论荐窃见朝议郎前 太子舍人樊宗师
孝友
聪明家故饶财身居长嫡悉推与诸弟诸弟皆优赡有
(第 2a 页)
宗师
妻子常寒露饥 (第 2a 页)
宗师
怡然处之无有难色 (第 2a 页)
    (先生孟郊湖/州武康人也)
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己亥(已或作乙方云考唐/历是月无乙亥也)
贞曜先生孟氏卒无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
张籍会哭(走或作赴/位或作泣)明日使以钱如东都供葬事诸尝
与往来者咸来哭吊(尝或/作常)韩氏遂以书告兴元尹故相
馀庆闰月 樊宗师
使来吊告葬期徵铭(下或有/于愈字)愈哭曰
呜呼吾尚 …… (第 3b 页)
音声不大为居宅于诸帅中独然夫人邠国夫人武功
苏氏子四人嗣子光禄主簿纵学于 樊宗师
士大夫多 (第 11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别本韩文考异卷三十四
           宋 王伯大 重编
  碑志
   南阳 樊绍述
墓志铭
    (补注后山诗话欧阳公谓退之为 (第 1a 页)
樊宗师
墓/志便似樊文其始出于司马子长子长为长)
    (卿传如其文惟其/过之故兼之也) (第 1a 页)
樊绍述
既卒且葬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 (第 1a 页)
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
笺状策书序传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九十一篇
(志上方/无纪字)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十赋十诗
七百一十九(一十或/作又十)曰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
于巳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樊曰国史补云元和之后/文章则学奇于韩愈学涩)
(于 樊宗师
退之作樊墓志称其为文不剽袭观绛守居/园池记诚然亦太奇涩矣本朝王晟刘忱皆为之注解)
(如瑶翻碧潋嵬眼倾 (第 1b 页)
    (不当云/臣某言)
右今日品官唐国珍到臣宅奉宣进止缘臣与王用撰
神道碑文令臣领受男沼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及白
玉腰带一条者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能

备尽事迹圣恩弘奖特令中使宣谕并令臣受领人事
物等承命震悚再欣再跃无任荣抃之至谨附状陈谢
以闻谨状
   荐 樊宗师

    摄山南西道节度副使朝议郎前检校水部
    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赐绯鱼 (第 8a 页)
樊宗师(校/下)
    (方有尚/书字)
右件官孝友忠信称于宗族朋友可以厚风俗勤于艺 (第 8a 页)
  题孟天炜拟古文后
太原孟天炜学博而识敏气清而文奇观所拟先秦西
汉诸篇步趋之卓言语之上盖欲杰出一世其志不亦
伟乎昔欧阳公谓韩子为 樊宗师
墓铭即类樊文其始 (第 4a 页)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诗


  东坡集此诗序云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 樊宗师
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


  东坡集送杨孟容诗即此韵次武昌西山诗后

  柳闳展如苏子 (第 3b 页)
   韵语
丹青之巧摹写物之形圣言之妙贯穿物之理因丹青

之形而求其本真因圣言之妙而求其所以是谓象内
求心非圣人安能至此
   书绛守居园池记后
近得 樊绍述
绛守居园池记石本于今太守临川王公
汝绩记前后刻孙冲何亮序书多论樊记之失偶记旧
收元人文集中有是记句解 (第 9a 页)
    精即古文之理韩柳欧苏皆以时文擅名其

    后为古文如取之固有皇甫湜 樊绍述
尹洙穆
    修诸家宁无隽字妙句幽情苦思所以不得与
    韩欧并时文有不及焉故也其言尤足以砭
  (第 2b 页)
   曾御史文集序
东南百五十年来庐陵文字为盛胡澹庵奇博如彝款
鼎识周益公典裁如金科玉度杨诚斋清峭如冰松雪
柏二三大老风流相望大启迪于后人杨东山以衍裕
承家曾撙斋以藻洽启秀毅斋以醇茂华国近年黄庐

东之简则刘玉渊之精隽欧阳巽斋之天趣理致又往
往出弥高盛哉岂独四方不敢望唐所谓三百家盖风
斯下矣唐文虽变于韩柳然同时 樊宗师
皇甫湜辈未
免艰棘求如李习之杜牧之刘梦得者四方落落仅可
数而偶俪事实之敝至西昆犹未慭也欧苏一变而议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