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梅氏书平[八]○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 西旅底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曰呜呼。明 王慎
德。四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 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
喃。(方言兀阿卑。)无攸据矣。〇婚姻之家。嗣为兄弟。见于礼经。妻党曰婚兄弟。婿党曰姻兄弟。非无文也。 (王慎
旃连文释义云妻之父曰婚。婿之父曰姻。)
渔父
父与甫通。男子之美称也。巢父,仲父(管夷吾。)亚父,主 (第 518H 页)
 梅氏书平[八]○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 西旅底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曰呜呼。明 王慎
德。四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 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王(一作玉)(第 252L 页)
 上问曰。此篇首段。惟服食器用一句甚有力。盖獒非服食器用。故不可受。先言此以为谏。受獒张本。至犬马非其土性。始露出本事。服食器用之物致之而昭其德。非服食器用之物受之而丧其德。二者之间。不可不辨也。但自明 王慎
德。至毕献方物。若以为外夷之贡异物。由于王者之不慎德。盖外夷窥其好珍玩之意而来献者有之矣。然武王之受 (第 297L 页)
之所自起也。生于心而形于声。善恶随感而动。故先 王慎
所以感之。务得其正。用各有所。用之于宗庙朝廷军旅。朱弦疏越。一倡而三叹。肃雍和鸣。先祖是听者。宗庙之 (第 499L 页)
 义浩对。密须之鼓。文王用之。越裳之雉。周公受之。以至于东楛西环。足以彰致远之德。何尝以珍异而却之哉。但受獒之弊。恐为从兽之渐。则虽以圣人之德。保无流连之戒。而操其器戒其事。不若去其物杜其渐也。此可见古大臣之深忧长虑矣。
此篇首段惟服食器用一句甚有力。盖獒非服食器用。故不可受。先言此。以为谏受獒张本。至犬马非其土性。始露出本事。服食器用之物。致之而昭其德。非服食器用之物。受之而丧其德。二者之间。不可不辨也。但自明 王慎
德。至毕献方物。若以为外夷之贡异物。由于王者之不慎德。盖外夷窥其好珍玩之意。而来献者有之矣。然武王之 (第 16L 页)
 幼学洪蓍荣对。有人于斯。昨日御人于国门之外。今日忤于党而见杀。则谓之善人而赎其罪乎。甄丰,荀彧之死。何以异乎是也。
天下未尝有不可为之事。要在乎所以处之耳。故父子之亲一也。舜处之为孝。象处之为悖。君臣之义一也。尧,皋陶处之为圣。纣,飞廉处之为恶。见象,纣,飞廉之事。而曰君臣父子之伦不可为也。奚可哉。夷狄虽曰难化。使圣人当之。必有其道。自圣人行之者。必策之上者也。舜格有苗。汤征葛。高宗伐鬼方。大王事昆夷。或以文德服。或以武力克。或以不治治。此皆上古之事。而策之上者也。严尤乃断自周宣以下谓之中策。而曰自上古未有征者。又曰未有得上策者何哉。
 进士申龟朝对。严尤之不论上策。岂无以也。其曰中策下策无策者。皆指征伐而论。则书所谓明 王慎
德。夫子所谓修文德而来之者。自归上策。而在乎不言之中矣。
侯芭以为其师之文过于周易。韩子许之。宋之王 (第 292L 页)
  旅獒
此篇及伊训,太甲,咸有一德,说命九篇。乃伊,傅,召相传心法。其治心之严。爱君之切。至今读之。尚烱烱如在目前。真所谓恭惟千载心秋月照寒水者也。呜呼至矣。
王慎
德至惟德其物。是说古 (第 325H 页)
王慎
德致方物。分 (第 325H 页)
其爵。人情岂荣死而恶爵哉。所荣有胜于爵而所恶有甚于死故也。
李绩将顺之罪。足以招身后发斲之𥚁。
王慎
女,东光县主楚媛。冰心玉映。无一点尘埃气。陈子昂。陈说武氏。其身既失。其言虽美。安用之。狄仁杰为唐社 (第 40H 页)
庸之恐惧。是指未发前敬字气像。
说到平天下则德已明矣。而一有不谨则无以保其明。故必曰先慎乎德。书曰明 王慎
德。亦此意也。君子统指在位者而言之。非必指尧舜。
以义为利者。明德之所以明也。以利为利者。明德之所以 (第 279H 页)
学之陋。华藻是矜。杂博相高。记诵为能。割制为巧。新奇为喜。于身无得。于事何裨。是学之邪。愈动愈窒。  王慎
厥与。惟务正学。审此毫釐。毋谬千里。博访真儒。求天下士。洽闻高识。以置左右。有道可师。有善可友。广厦 (第 390L 页)
事容饰。动容周旋。无不中礼。夫是之谓仪也。)
   
(右言威仪容止之则)
○召公告武王曰。呜呼。明 王慎
德。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周书旅獒。下同。)
 蔡氏曰。德盛则动 (第 485H 页)
   臣按。辅成德业。莫切于亲近正士。而又必以从谏改过。合为一章者。人君之好贤。不徒近其人而已。将取其善。以补其不逮。故谏则必从。过则必改。乃所以资于进德修业者也。如或徒慕其名。而谩置左右。有谏不从。有过不改。则贤者岂肯拘于虚礼。以失其所守乎。将

必见几而退。乐于考槃。而在君左右者。不过佞倖之徒而已。如是而国不至于危亡者。未之有也。若名为贤者。而坐受荣宠。无忠谠匡救之益。则亦安用贤者为哉。是故。明 王慎
择正士。日与之处。涵养薰陶。克己从善。而德日以崇。业日以广矣。程子曰。君德成就。责经筵。伏惟 殿下留 (第 495L 页)
凡蔽人之罪。随其情犯而适重适轻。一定不易。古之道也。苟或既施其罚而发怒于他事。随而更重其律。则揆以明 王慎
罚之道。固已大段谬戾而区区所大忧虑者。鲁论不迁不贰之训。程氏物各付物之语。 圣明非不素讲乎是。而 圣 (第 497L 页)
臣伏闻因顷日 大王大妃殿未宁时。一二日进参于议药之房。至有 赐马之命云。无功受 赐。亦恐大有妨于 明 王慎
赏之道。此臣之一倍惶悚踧踖。不敢承当者也。伏愿 圣 (第 357L 页)
 答曰。省疏具悉。所陈之事。当今该厅禀处。卿其勿辞。从速察职。
辞大司成疏(壬戌十一月)
伏以无状小臣。临事昏谬。负犯至重。罪在不赦。台 启请拿。亦云末减。而幸蒙 天地父母之恩。曲赐容贷。得有今日。顾臣私分。含感入地。而揆以邦宪。未免失刑。追惟前事。馀悸未定。屏伏田庐。只自省愆。千万

梦寐之外。 恩叙特下。 除命继至。拔之深渊之中。置之衽席之上。德至厚而恩至渥也。臣是何人。 膺此 宠眷。惊惶感激。但有涕泪。臣非不欲仰承涤瑕荡垢之 圣意。庶竭犬马奔走之力。而窃念明 王慎
赦。以绝小人侥倖之心。今臣以难贷之罪。幸逭刑章。曾未几何。复齿朝列。非所以惩罪戾严国纲也。况其时驰报 (第 193L 页)
厅堂上之列。故至有 赐马之命。今此 行宫之董治。自是臣职分内事。有何可记之劳。而敢当 锡予之恩乎。明 王慎
赏。币裤犹惜。滥施冒受。上下俱失。此尤臣万万惶愧不敢自安者也。仍念臣猥当剧务。岁已再周。劳瘁已甚。神 (第 387H 页)
不畅。可疑。
书传
  旅獒
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底贡厥獒。
今解蛮及獒下口诀。似乖宾主之势。
王慎

今解德下口诀。亦有宾主相错之疑。且未见四夷咸宾。乃慎德之验也。
自王乃止其物
今解直从武王言之。 (第 440L 页)
非传之意也。

传云德之致。谓上文所贡方物。则此是承上文明 王慎
德致物而言。不可别从武王言之。且传又云王者则是泛言王者。非指武王明矣。
自德盛止人安
按此似皆平论事 …… (第 441H 页)
是一节。不宝异物。至迩人安。是一节。按此篇第一节。史臣本序。第二节以下。召公陈戒之辞。第二第三。言明 王慎
德。远物自至。其物皆服食器用。无他异物。以之颁赐诸侯。诸侯无不德其物者。言此则旅獒既非服食器用之物。 (第 441L 页)
体。以厉臣节。而乃反遽加推迁升授右职。有若奖宠者然。臣诚惝恍疑惑。莫晓其所以也。夫度才而陟黜者。 明 王慎
简之道也。量分而进退者。人臣廉义之节也。今以百无一能之身。有难贳之罪。无可纪之实。而 误恩踰分。乃至 (第 34H 页)

王慎
德之道。而此岂作无益害有益之时乎。掖庭之内。亵御太多。便嬖使令。只足以供洒扫应对之役。何必贻滥费饩廪 (第 39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