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道家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方物也郁音郁)
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今琅琊在海边/有山嶕峣特起)
(状如高台此即琅琊台也琅琊/者 越王勾践
入霸中国之所都)其北有山一
曰在海间 (第 001b 页)
得和氏之璧不如得事之所适天下虽
大好用兵者亡国虽安好战者危故小国寡民虽有什
伯之器而勿用
老子曰能成 霸王
者必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
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
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自得者必柔 (第 43b 页)
功不周于衣食则无功事无功德不长故随时而不成
无更其刑顺时而不成无更其理时将复起是谓道纪
帝王富其民 霸王
富其地危国富其吏治国若不足亡
国囷仓虚故曰上无事而民自富上无为而民自化起
师十万日费千金师旅之后必有 …… (第 10b 页)
   下德
老子曰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
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供嗜欲养生之末也治国
太上养化其次正法民交让争处卑财利争受少事力

争就劳日化上而迁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赏
而劝善畏刑而不敢为非法令正于上百姓服于下治
之末也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
老子曰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
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一也盖 霸王
之功不
世立也顺其善意防其邪心与民同出一道则民可善
风俗可美所贵圣人者非贵其随罪而作刑也贵其知
乱之 …… (第 22b 页)
以衣形有馀不足各归其身衣食饶裕奸邪不生安乐
无事天下和平智者无所施其策勇者无所错其威
老子曰 霸王
之道以谋虑之以策图之挟义而动非以
图存也将以存亡也故闻敌国之君有暴虐其民者即
举兵而临其境责以不义刺 (第 51b 页)
   威惠显圣王

神姓伍名员字子胥楚大夫奢之子也平王
 听谗杀员父奢兄尚子胥奔吴言伐楚之
 利吴与楚战果胜焉吴遂入郢员掘平王
 尸鞭之三百吴伐 越勾践
栖于会稽求为
 臣妾吴王许之子胥谏不听太宰嚭赞员
 王使赐之属镂以死将死曰吴其亡乎吴
 王闻之怒乃取 (第 008b 页)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臣真述曰夫测度浅深听言观行人焉廋哉
此庶可以智知故曰知人者智至于澄心内
照无我无人了然自知非明孰可故曰自知
者亚圣之称言人自知之难也夫嬴不及霸
始僭称皇项未及强而先称霸然秦兼天下
楚伏诸侯并吞则六国逡巡叱咤则三军辟
易夫如是适可谓有力而胜人者也夫有力
而胜人者未尝不终为人所胜若乃周家忠

厚之德岂不谓自胜者欤且避狄爱人从之
者如市观兵誓众闇会者如期是以前徒自
攻一戎大定至其末裔凌迟诸侯力政犹不
敢为主海内空位四五十年斯岂不谓自胜
者欤故曰能成 霸王
者必得胜者也能得胜
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能用人力者也能用
人力者必得人心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
也能自得 (第 010b 页)
 废故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

 此事必然故何可言尽也 勾践
也以甲楯三千栖于会稽
 疏 (第 050b 页)
勾践
越王也会稽山名也越为吴军所
 残窘迫退走栖息于会稽山上也
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种也不知其身
之所以 (第 050b 页)

 疏种越大夫名其时 勾践
大败兵唯三千
 走上会稽山亡灭非远而种密谋深智亡
 时可在当时矫与吴和后二十二年而灭
 吴矣夫狡兔死 (第 050b 页)
良狗烹敌国灭忠臣亡数

 其然也平吴之后范蠡去越而游乎江海
 变名易姓韬光晦迹即陶朱公是也大夫
 种不去为 勾践
所诛但知国亡而可以存
 不知愁身之必死也字亦有作种者随字
 读之
故曰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 (第 051a 页)
 和也可以和心养性故奏之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白被发揄袂行
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曲终
 疏渔父越相范蠡也辅佐 越王勾践
平吴
 事讫乃乘扁舟游三江五湖变易姓名号
 曰渔父即于原所逢者也既而汎海至齐
 号曰鸱夷子至鲁号曰白 (第 001b 页)
   葛由

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
旦骑羊入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
山在峨嵋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
皆得仙道故里谚曰若得绥山一桃虽不得
仙亦足以豪
   范蠡
范蠡字少伯徐人也事周师太公望好服桂
饮水为越大夫佐 勾践
破吴后乘轻舟入海
变名姓适齐为鸱夷子更后百馀年见于陶
为陶朱君财累亿万号陶朱公复弃之 (第 008a 页)
   文子
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计然葵丘濮土人其先
晋公子也学道于老君周(一本/作楚)平王问于文
子曰闻子得道于老聃今贤人虽有道而遭
淫乱之世以一人之权而欲化久乱之民其
庸能乎文子对曰道德匡邪以为正振乱以
为治化淫败以为朴淳使德复生天下安宁

要在一人故积德成王积怨成亡尧舜以是
昌桀纣以是亡平王用其言而天下治后南
游吴越范蠡师之越欲伐吴范蠡谏曰臣闻
之师曰兵凶器战逆德争者事之末也阴谋
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不可 勾践
不听
败于夫椒后位以上大夫弗就隐吴兴馀英
禺山相传以为登云而升按寰宇记吴兴志
俱载馀英东南三十里有计 (第 005b 页)
  流盻生姿 交南遇之 凭情言私
  鸣佩虚掷 绝影焉追
   范蠡
范蠡字少伯徐人也事周师太公望好服柱
饮水为越大夫佐 勾践
破吴后乘轻舟入海
变名姓适齐为鸱夷子更后百馀年见于陶
为陶朱君财累亿万号陶朱公后弃之兰陵
卖药后人世 (第 012b 页)
 之后百二十九年(注云徐广曰/实一十九年)而史记周

 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离离
 五百岁而复合合七十岁而 霸王
者出焉
 (周本纪曰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王)或曰儋即老子或曰
 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 (第 005a 页)
 胜之者欤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汤事

 葛是也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勾践

 吴是也此非下之而终有取之者欤故曰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亦其自然之理本于
 无心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第 019b 页)
 容受之终则大国之民且乐归之如西伯
 善养老而盍归乎来之类○叶梦得曰取
 之为言得其所欲之谓也○黄曰大国下
 小国汤事葛也小国下大国 句践
事吴也 (第 004a 页)
研)字计然
学于老子敬王二年壬午南游楚平王礼聘
问道既而适越范蠡师之授蠡书十二篇名
文子有平王问道章 勾践
位以大夫越伐吴
蠡谏曰兵凶器战逆德阴谋逆德好用凶器
上帝禁之行将不利引文子语也 (第 004b 页)
勾践
不听
败于夫椒囚石室赂太宰嚭得归尝胆图报 …… (第 004b 页)
吴既沼计然曰 勾践
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
不可与共安乐蠡用其策从五湖游计然亦
佯狂遁封禺之地尝登山筹隐今吴兴计筹
山是也列 (第 005a 页)
道而养
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
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离离五
百岁而复合合七十岁而 霸王
者出焉或曰
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
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第 004b 页)
 其二以服事殷周之至德也已矣此皆以
 正治国无为而静下者也故或下以取者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太王去邠是也或下
 而取者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句践
事吴是
 也此皆以奇用兵亦以静为下也夫两者
 各得其所欲小者固宜下之故大者宜为
 下矣
 德曰大国大 …… (第 007b 页)
 敌执之而无兵也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
 楚大破之是以灭随祸莫大于轻敌轻敌
 则几丧吾宝矣吴越加兵相抗越不得已
  勾践
请臣之吴遂释越后竟为 (第 025a 页)
勾践
所灭
 故曰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德曰紫阳有云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
 候托阴阳养药必须火候火候要在调停 (第 025a 页)
 帅夫唯大道不器故能用此成器大制不

 割故能宰此群物若未冥于道而欲用天
 下之器见制于物而欲宰天下之材吾必
 见其殆已记曰利与义智与仁 霸王
之器
 也用之者得不以斯道乎
经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
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 (第 010b 页)
 王而弃人将何国哉通玄经曰帝王富其

 民 霸王
富其地危国富其吏治国若不足
 亡国困仓虚故曰上无事而民自富足用
 之本在于不夺时
服文䌽
 南华经曰 (第 015b 页)
 天下即难矣
是谓不争之德

 通玄经曰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
 得者必柔弱者也能成 霸王
者必胜者也
 能胜敌者必德者也
是谓用人之力
 通玄经曰爱贤之谓仁敬贤之谓礼
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通 (第 010a 页)
 盛衰也其偾起也其亏盈也几常发于至
 微而莫睹其眹惟研几之圣人得先见之
 吉贤者殆庶几而已阳盛于夏而阴生于
 午阴凝于冬而阳生于子 句践
欲弊吴而
 劝之伐齐智伯欲袭仇由而遗之广车此
 圣人所以履霜而知坚冰之至消息满虚
 不位乎其形故勇者 (第 0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