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道家類
小說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女几
女几者陈氏酒家妇也有仙人过其家以素
书五卷质酒几开视之乃仙方也私写要诀
依而修之数岁仙人复来笑曰窃学无师有
翅不飞女几随仙人去今所居女几山是也
   孙氏
孙氏(一云/雍氏) 天师张道陵
之妻也同隐龙虎
山修道章帝元和二年俱到蜀居阳平化天
师学道行满功成至桓帝永寿二年九月九 (第 013b 页)
日太上诏使至孙氏同天师于云台峰白日
飞升(三洞珠囊云天师升天/后一年夫人复升天)
   张文姬
张文姬 天师张道陵
之长女也适陈郡袁公
子家豪好道久之白日抱五儿升天
   张文光
张文 (第 014a 页)
天师张道陵
之次女也一云第四女
为陵王妃以得封犯父讳不食数月白日升
天一云入门三日于殿上白日升天
   张贤 (第 014a 页)
张贤一云名贤姬 天师张道陵
之第三女也

一云第五女为燕王妃好道集真人之法久
之白日升天
   张芝
张芝一云名芳芝 (第 014b 页)
天师张道陵
之第四女也
一云第六女适魏公第二子夫故犯父讳遂
郁郁不乐于家白日飞升
   卢氏
卢氏嗣汉第二代天师 (第 014b 页)
   亢仓子
亢仓子者姓庚桑名楚陈人也得老君之道
能以耳视而目听叔孙告鲁君闻之大惊使
上卿厚礼以致之亢仓子至鲁君卑辞请问
亢仓子曰传之者妄也我能视听不用耳目
而不能易耳目之用鲁君曰增异矣其道奈
何亢仓子曰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无

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
近在眉睫之间我必知之乃不知我七孔四
肢之所觉心腹六府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
鲁君大说一云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
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
鞅掌之为使居六年畏垒大穰后游吴兴隐
毗陵盂峰道成仙去后有 汉张道陵
唐张果
老相继隐脩因号张公坛福地古建洞灵观
宋改大甲万寿宫
   浮丘公 (第 006b 页)
讫乘云
而去成子敬受服之谓门人曰此山道气非
常常有大功高真功冠三天者于此得道三
百年应尔遂白日升天后 天师张道陵
亦居 (第 012a 页)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十八河八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张天师
天师真人 姓张氏讳道陵
字辅汉沛丰邑人
留侯子房八世孙也子房初游下邳遇黄石
公授以素书后从汉高帝有功封侯养真辟
谷师友赤松得 …… (第 001a 页)
月明真人在鹤鸣山寝方酣
熟老君(一云道君按金阙后圣/玄元道君即老君也)驾飞云绿軿
驻山东南顾谓众真曰 道陵
修行困苦吾感
其志将授以治身秘箓飞腾长生之道而遇 …… (第 005b 页)
其休息神游物外卿等勿惊今自觉也时真
人梦见一人带夜光之甲冠通天之帻执命
魔三气之幢谓真人曰咄咄 道陵
子何心生
疲倦圣驾久驻待子梦觉真人忽然惊起攘
袂振衣疑为外邪所乱良久銮佩珊珊天乐
隐隐香花覆地紫云满 …… (第 006a 页)
以楅生民则子功无量矣吾以汝名在丹台
当为真人故委汝也真人叩头谢曰 道陵

识愚戆万劫幸遇遭会大道死魂再生枯骨
重肉钦佩道旨谨当奉行不敢懈怠老君遥
召三五功曹须臾西方有五色 …… (第 007b 页)
子还鹤鸣山于
桓帝永寿元年乙未正月七日五更之初长
升见空中神仙骑吏一人驾云车徘徊于山
之东南大声言曰 张道陵
功行已就将授以
秘箓言讫老君驾龙舆真人乘白鹤自渠亭 …… (第 021b 页)
人听毕老君已回玉
局消散因成空洞(成都记云老君既去座隐/地中陷而成穴遂成深洞)
(与青城第五洞又相连 道陵
以玉局上应鬼/宿不宜开穴通气将不利于分野刀凿石以)
(闭/之)真人往鹿堂治召四镇太岁五岳四渎社
稷神 (第 022a 页)

顶谦之虔心作礼见辟五宫门台殿岌然太
上坐白银华林下敕仙伯王方平引谦之前
立曰吾得中岳集仙宫主表称 张道陵
登真 (第 002a 页)
霄室中道
释儒书皆有之南唐列传载谭紫霄泉州人
幼为道士初有陈守元者亦道士尝锄地得
木札数十贮铜盎中皆 张道陵
符篆朱墨如
新藏去而不能用以授紫霄紫霄尽能通之
遂自言得 (第 010b 页)
道陵
天心正法覈鬼魅治产病多
效闽王孟昶尊重之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闽亡遁居庐山栖隐洞学者百馀人后主闻 (第 010b 页)
重盟而付之丹经藏于九疑之东委羽
之山承以文玉䨱以盘石金简玉字刻其文
(夏禹得其书合丹成道藏于会稽之山 张/道陵
得其书合丹升天藏于云台之山也)(第 009a 页)
   太上育子神符秘法
太上老君传九天卫房圣母育子神符秘法
老君曰凡处世最灵莫过于人是故人身难
得盖受父精母血阴阳二气结成形像譬如

天地之秀气成形也天地养育万物春夏茂
长秋冬肃杀犹不可尽何况于人人绝其子
是为大逆是乃天地好生而不好杀吾哀而
怜之其旡子者岂非世之大贫乎吾今重为
生灵传授付汉 天师张道陵
降下人间普救
世缠无嗣孤梗者令其夫妇食素每日侵晨
焚香向彩绘九天圣前祝愿各称名礼拜求
子因依各吞一粒 (第 002b 页)
   师泒
祖师清微教主高元宸照紫虚太初元君(臣)魏华存
祖师万变九真玉仙圣母太素元君(臣)庄旭
祖师三天圣师泰玄王相真君(臣) 张道陵
祖师高明大使天机内相真君(臣)许逊
清微元上侍宸金阙昭凝洞清通化妙道元君(臣)祖舒
三天侍经龙光道明 (第 003a 页)
   道德

太上老君
文始先生关令真人尹喜
太玄真人赵隆
天山真人洪宾
玄上真人鲁惠
金阙昭凝元君
太上老君
汉三天圣师泰玄上相 张道陵
太清真人嗣师君张衡侍中 (第 004b 页)
 俦西华谅光宫
太和伊玄元君宋益诚

号八友崇良府
灵妙和澄元君需东

 钊琼和府
三天圣师泰玄上相真君 张道陵


 宏元素元辉府

高明大使天机内相许逊

 福玉都清庆宫

万变九真玉仙太素元君昭

 为运真宫 (第 013b 页)
   道德正宗
太清道德天尊金阙玄元老君
文始先生关令尹喜
太玄真人赵隆
天山真人洪宾

玄上真人鲁惠
太清泰玄元君文镛
金阙昭凝妙道保仙元君祖舒
   正一渊源
太上玄元老君太清道德天尊
三天圣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 张道陵
嗣师太清真人侍中张衡
系师太清真人阆中侯张鲁
女师元君陵王妃文姬文光
太清泰玄元君文镛 (第 011b 页)
 宫
太极庆融北灵内辅真人郑思远主庆融元
 冲府居云阳宫
祖元君
   正一流泒
太上老君授
三天圣师泰玄上相真君 姓张讳道陵
吴人 (第 009b 页)
笺注六十馀家
则有节解上下(老君与/尹喜解)内解上下(尹喜以内/修之旨解)
(注)想尔二卷(三天法师 张/道陵
所注)河上公章句(汉文/帝时)
(降居陜州河/滨今有庙存)严君平指归十四卷(汉武帝时/蜀人名遵)
(第 019a 页)
注六
十馀家则有节解上下(老君与/尹喜解)内解上下(尹/喜)
(以内修之/旨解注)想尔二卷(三天法师 张/道陵
所注)河上公章
(汉文帝时降居陜州/河滨今有庙见存)严君平指归十四卷
(汉成帝时/蜀人名遵)山阳王 (第 002b 页)
 者六十馀家开列于后

 节解上下(老君与/尹喜解)想尔二卷(三天法师 张/道陵
所注)
 内解上下(尹喜以内修/之旨解注)河上翁章句(汉文/帝时)
 (降居陜州河滨/今有庙见存)(第 001b 页)
   开经无上妙品灵章
稽首太上尊归命礼北辰仰启二尊帝
朝现七元君经始蜀都出道为天人根
消灾解危厄保命守玄真南陵三千使
北斗七千神俱来卫法座同入清净门
臣今至心诵道气自然存
太上老君在永寿元年正月七日下降蜀都
授与 天师张道陵
北斗延生妙经未悉其章
复授长生妙诀 (第 001a 页)
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序
 (三天大法师正一真人 张道陵
弟子左玄真人王长右玄真人赵升同纪述)
太清境太上老君两度降蜀之临邛往大邑
至于鹤鸣山初授与徵士 (第 001b 页)
张道陵
正一盟威
秘箓二十四阶品次授朝拜日月高奔郁仪
结璘之真诀并三八谢罪灭除黑簿超度玄
祖之文 (第 001b 页)
道陵
先于中岳巳获得黄帝九鼎丹
书后始在鹤鸣山隐居遂备药物乃依其方
法修鍊三年丹成未敢服之乃谓弟子王长
曰 …… (第 001b 页)
焚修于是明分昼夜人鬼殊途又于陵州仁
寿县降絷十二天游玉女化地作咸泉煎鍊
为盐因名其地曰陵郡 道陵
道之成也至第
三度又蒙
太上降临授以经籍千轴皆修行之要道将
传付有道者令生身受度使永劫长存即与 (第 002b 页)
道陵
同游成都
太上驾龙车 (第 002b 页)
道陵
乘白鹤顿下五云至太昊
玉女修大丹之所感地踊玉局座高丈馀
太上登于座 (第 002b 页)
道陵
稽首座下老君此时为 …… (第 002b 页)
说北斗七元经削死延生之法即汉桓帝永
寿元年太岁乙未正月七日也至其月十五
日上元之辰老君又复为 道陵
说南斗六司
延寿度人妙经耳 …… (第 003a 页)
上老君于永寿元年正月十五日上
元之辰再降于成都太昊玉女修丹之所地
神复涌玉局宝座于是
老君升于座中告 道陵
曰夫九天八会之真
文三洞三清之上道乃
元始天尊昔经历于七亿万劫天地始终人
伦生死五运迁变万汇兴衰而天 …… (第 004a 页)
之团圆祝封疆之宁谧或免息冢讼削死注
生皆当上章投词设醮求请无不如意也于
是老君为 道陵
重宣言曰
 南斗火官除毒害北斗水神灭凶灾
 一切所求皆称遂万般滞闷悉通开
 能依经法冥心醮必当随愿契 (第 006a 页)
深切著明也于是斗真并集所与高第弟子 天师张道陵
之属补疑释问遂自撰其本命
之言成经一巷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
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备帝王公侯遵之
(第 002b 页)
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上兴一
    正一 天师张道陵

夫玄虚之号既不知其名而字之曰道道之
为言犹觉悟也有一夕之寝者则有一旦之
觉矣且论大梦然后有大寤觉 …… (第 001a 页)
恣意所为塞江川不以覆篑破山梁不烦
斧斤叱叱则云雨翳冥指麾则丛林可移其
神难纪其妙叵遗大哉灵要不可具述 道陵
后生不达未接高会漂浪无涯遂迄千载神
师秉枻极我险津越自困蒙仰阅玄路坦然
无关而不可开非不可开弗能开矣 (第 00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