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道由南京后山时为徐/州教授告徐守孙觉愿往见而觉不之)
(许乃托疾谒告来丨丨丨丨同舟/东下至宿而归后为 刘安世
所弹)岐州告别(莱公在岐/张忠定在) (第 3a 页)
汉上题衿(段成式与/温庭筠等)
(唱和往来书目之为丨丨丨/丨大抵多闺闼中情昵事)政府无书(司马光荐 刘安/世
充馆职谓 (第 5a 页)
安)
(世
曰光居閒足下问讯不绝光居丨/丨足下独丨丨此光之所以相荐也)府坐得书(丁崖州/多智数)
(在海外有一贩 (第 5a 页)
(为集贤校理孙复梅颢张舜民并为秘阁校理张耒晁/补之 刘安世
李昭玘张察并为正字毕仲游等十二人)
(并以学士院/召试充选也)李常之拜户部则天下知朝廷不忍于征
( …… (第 19b 页)
射)丰稷赵屼为台諌(时/丰)
(稷为左司谏论荆王頵奢侈监察御史赵/屼与稷同对退谓稷曰闻君言使屼浃背) 刘安世
为言
(时 (第 20a 页)
刘安世
为谏官论胡/宗愈凡二十次论列)至四年 (第 20a 页)
安世
力荐傅尧俞
素有德行得大臣体(时宣仁后令梁 (第 20a 页)
刘安世
具可用/臣僚姓名进入于是 (第 20a 页)
安世
共奏) …… (第 20a 页)
洁言行不妄宜署左右)六年
则杨康国贾易姚勔列居风宪而言路愈振(六年杨康/国为左司)
(谏贾易为侍御史 安世
为/监察御史姚勔为右正言)七年则顾临孔武仲吕希哲
吕大临错列朝著而朝纲日正(七年顾临为侍读读宝/训论 (第 20b 页)
   温公之学
诵公之行事者曰今人不及须求之古人(韩魏公语录/文潞公书言)
(君实作事今人所/不及须求之古人)称公之学术者曰三代而下公一人

而已(刘元城语录或云三代而下宰相学术温公一人/而已公以为如何公曰学术诚然若相之才所以)
(图回四海未敢以为第一盖当时正/人多短于才所谓爱而知其恶也)噫公何以得此名
哉吾尝求其操履大致矣平生所行不外乎诚无欺心
(刘安世
从温公学数年一日问尽心行己之要温公/曰其诚乎吾生平行之未尝须臾敢离故立朝行己)
(俯仰无/愧耳)平生 …… (第 13a 页)
然此未足以知公也改弦之际公岂
不知朋党之祸邪而拯溺救焚不暇他恤且曰天若祚
宋此必无事是言也天地实临之 (刘先生
语录公曰温/公当揆路日盖知后) …… (第 15a 页)
之语洛党者以程正叔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川党者苏子瞻为领袖吕陶)
(等为羽翼朔党以梁焘刘摰王岩叟 刘安世
为领袖羽/翼尤众诸贤相攻不已正叔多用古礼子瞻谓不近人)
(情如王介甫或加玩侮故朱光庭贾易皆讪子瞻执政 (第 34a 页)
可归六曹之论所以拳拳于刘公安世也(元祐 刘安世/
上言陛下量)
(事简剧以定员之多寡六曹所减凡十九员而官无废/事者处之得其理也今太仆鸿胪光禄太府各二卿 (第 25a 页)
重厚之士而荆公特好名
之士也是则三者习尚又关于诚不诚之间未可以笑
貌声音求之矣不然温公平生以诚尝语之 刘安世(元/城)
(先生曰安世从公游学十年问其立身之/要公曰其惟诚乎公平生行之俯仰无愧)
而安石诈人
我仁宗已心薄之(仁宗朝安石知制诰一日赏花钓鱼/宴内侍各以金盏盛钓饵药置几上)
(安石食之 (第 16a 页)
靖与包拯同巷拯未/尝一见文靖以此荐之)司马公之荐刘
元城取其无书抵政府盖不待有求后举也(语录温公/荐 刘安世)
(
充馆职因谓白知所以相荐 (第 14a 页)
安世
曰获从公游旧矣/曰非也光居閒足下时节问讯不绝位政府足下独无)
(书此所/以荐也)论荐若此其视祁奚之于 (第 14a 页)
(帝即位未尝亲祀天地/合行合祭之礼为有名)苏轼曰分祭非 刘安世
曰合祭
(初议北郊礼苏轼主合祭从之者五人 (第 22a 页)
刘安世
谓当/分祭从者三四十人轼引昊天有成命诗以难分祭)
(议后癸巳合祭/天地于圜丘)然当时卒从合祭之说盖祖 (第 22a 页)
(辨/之)元祐之初帘帷立政虽若乾刚之未充而朝廷之公
论不可犯也(元祐初宣仁后垂帘莅政时司马光吕公/著 刘安世
诸贤变熙丰弊政时有庆历之)
(治/)宰相台谏主公论而公论在朝廷矣泰山乔岳屹然
朝宗国势其不重乎然而朝 …… (第 15b 页)
洛党者以程正叔为领袖朱)
(光庭贾易等为羽翼川党者以苏子瞻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朔党者以刘挚梁焘王岩叟 刘安世
为领袖羽) (第 21a 页)
年苏辙)
(拜尚书右丞迁门下侍/郎苏颂拜尚书左丞)谏垣则刘公安世给舍则范淳
甫讲筵则程伊川(元祐中 刘安世
除谏议大夫范祖禹/除给事中程伊川除崇正殿说书)
诸贤弹冠相庆慨然以革弊为巳任免青苗保甲之患
罢诸科诵 …… (第 19b 页)
见录洛党者以程正叔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川党者苏子瞻为领)
(袖吕陶为羽翼朔党者以梁焘刘挚王岩叟 刘安世
为/领袖羽翼尤众诸党以相攻不已至绍圣初章子厚为)
(相同以为元祐党窜岭海之外可哀也吕微仲秦人戆/直无 (第 20b 页)
竦受枢密使凡十八疏/争之夺其命代以杜衍)一确未窜至十馀章诋之而
愈厉(言行录吴处厚上蔡确安州所为谤诗 刘安世
论/奏曰确诗十篇多涉讥讪大不敬时彭汝砺及肇)
(在中书为舍人亦皆救确刘公曰上自执政下至堂吏/确之党与 …… (第 16b 页)
愈劲者目为击鹘(王素居台谏风力/愈劲帝曰真御史)
(也议者目公/为独击鹘)廷争不回者称为殿虎(言行录 刘安世
正/色立朝其面折廷)
(争至雷霆之怒赫然则执简却立伺天威少霁复前极/论一时奏对且前且却或至四五殿庭观 …… (第 16b 页)
诲某以此何也公曰予所以欲毁方/瓦合求合于中也又欧阳公称公真得忠臣有不和之)
(节见/上)勤谨和缓人曰 刘安世
得李若谷之教然也而苏
公乃以真铁汉褒之(吕氏杂录器之云 (第 37a 页)
安世
初登第与/二同年谒李若谷参政三人同起)
(身请教李曰若谷自守官以来尝持四者曰勤谨和缓/其间一后生应声 …… (第 37a 页)
既闻命矣缓之一字某所)
(未闻李正色作气曰世间甚事不因忙后错了则又言/行录昔有与苏子瞻论元祐人才者至 刘安世
曰器) (第 37a 页)
马)岂非春秋书字之褒乎
市井相语指元城曰刘待制闺妇相呼指魏公曰张都
督是以官称之也岂非春秋书爵之褒乎 (刘安世
在宋/市井细民以)
(谓若过南京不见刘待制如过泗州不见大/圣 又张浚凡闺妇细民皆呼曰张都督)称寇莱 …… (第 23a 页)
石勒(祖逖镇兵黄河/以南皆为晋土)
(石勒遣使奉/币请和于逖)朝无重臣天下何赖昔宣和末向子諲谓
惟起 刘安世
陈瓘则尚可支持使朝廷得闻其语及二
臣之尚在起而用之则立国岂但江左而已何者 (第 28a 页)
刘安
在宋市井细民皆知有刘待制陈瓘过越田夫野老
皆知有陈莹中二公人望所向如此岂难扶宣和之治 …… (第 28a 页)
(刘安世
在宋杜门屏迹然田夫野老市井细民以谓/若过南京不见刘待制如过泗州不见大圣又陈瓘)
(迁谪以来杜门三十年 (第 28b 页)
(时吕惠卿语章子厚投/问皆抵巇伺间闻见录)而温公极溺救灾不暇他
恤而天下知太平之有日温公本嘉祐之名臣 (刘安世/
曰温公)
(当揆路日盖知后有反覆之祸拯溺救焚何暇/论异日事温公在嘉祐时修起居注同知谏院)禁废不
尽者 (第 6a 页)
犹足以支靖康之变(伊川东坡 刘安世
诸党崇/宁初谓之元祐学皆禁废)
派相传者且能致建绍之功(杨时马伸皆伊川/弟子建炎初召用)社稷灵
长 …… (第 6a 页)
(于是宰相文彦博宋庠等言韩维好古/嗜学安于静退乞加甄录以厚风俗)刘器之不通问
讯而温公荐之(司马公荐 刘安世
充馆职因谓公曰知/所以相荐否公曰获从公游旧矣温公)
(曰非也光居閒足下问讯不绝位/政府足下独无书所以 (第 12a 页)
棋局井井乎有条也以制而言之小大有伦灿
然可观若有同乎周尔然寺监之员未归六曹不免有
丛冗之弊(元丰三年 刘安世
言先帝时寺监长贰多不/并置今省曹所减止十馀员寺监所增仍倍) (第 41b 页)
百禄/苏公范公吕公)
(皆争新/法去)于是始足见国朝台论之公耳虽然有由也欲
除御史先择举主(元祐五年 刘安世
朱光庭伏睹祖宗/故事天禧三年诏谏议大夫贾黄中)
(知制诰陈知微于常参官举公清强敏材堪御史者一/人臣等 …… (第 9a 页)
百馀卷上裨君德(田锡迁谏议/大夫凡进三)
(百馀卷真宗见之必庄/尝比之曰朕之汲黯也)一十九章极诋时弊 (刘安世
十/九章论蔡)
(京时为谏/议大夫)谏议大夫之有人也御笔新除欢动朝野(庆/历) (第 13b 页)
文简曰师德名家子)
(有士行不意两及吾门状元及第荣进素定但当/静以待之若复奔竞使无阶而进者当何如也) 刘安
以不通温公之书是以骤其用(温公荐 (第 24a 页)
刘安世
充馆/职因谓曰知所以相)
(荐乎 (第 24a 页)
安世
曰获与公游旧矣曰非也光居闲足下/时节问讯不绝位政府足下独无书此所以荐也)吕蒙 (第 24a 页)
  重皆以御笔从事史称京由童贯以进又称
    宦官宫妾合词誉京绦则称京力遏宧官史
    称范祖禹 刘安世
皆因京远窜绦则谓京欲 (第 2b 页)
    援复 安世
及陈瓘而不能已则与祖禹子温
    最相契其巧为弥缝大抵𩔖此惟于其兄攸
    无恕词盖以攸尝劾绦 (第 3a 页)
 陆诗吴处厚告于朝台官唯李公择言不宜长此风
 盛陶言无意馀持两端故谪辞用首鼠对寒蝉之句
 諌官四人朱光庭吴安诗 刘安世
梁焘交章排论两
 府独范纯仁留身力解之时王存已去行数步为范
 一言而留之蔡既贬新州范王皆罢政公言使确 …… (第 2a 页)
 厉声曰天下只有阎罗大王至公若教不公似志忠
 底已死了三二十个志忠归中国时上书及得契丹
 文字甚多盖志忠尝为契丹史官也 刘安世
范祖禹同作諌官或传宫中诞公主时上未纳 (第 2b 页)
 后二人即奏公言未必实二人固上之宣仁曰无此
 事大臣误听绍圣贬官 安世
自高州移梅州祖禹自
 宾州移化州
张文定尝苦脚疾无药可疗一日游相国寺有卖药者
 得菉豆两粒服之遂愈曾 (第 3a 页)
 懒真子        杂家类三(杂说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懒真子五卷宋马永卿撰是编乃
    其杂记之书然亦多述 刘安世
语又开卷冠
    以司马光事书中亦多称光盖其渊源所自
    出也宋史艺文志著录晁陈二家书目乃皆 …… (第 1a 页)
  骚正则灵均乃小名小字虽无所考亦足以
    备一解惟颇参杂以二氏至谓韩愈亦深明
    佛理是亦 安世
之学喜谈禅悦之馀派存而
    不论可矣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第 2b 页)
    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
    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
    知何官矣徽宗初 刘安世
与苏轼同北归大 (第 1a 页)
    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于 安世
    
因撰集其语为此书 (第 1b 页)
安世
之学出于司马光
    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 (第 1b 页)
安世
则笃
    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
    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
    (第 1b 页)
 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于附会然
    世
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
    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 …… (第 1b 页)
    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
    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
    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 安世
风裁岳岳
    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于王安
    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 (第 2a 页)
安世
董复
    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
    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 …… (第 2a 页)
    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
    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
    以示讥贬独不载 安世
之疏不过于孔平仲
    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 (第 2b 页)
安世

    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 (第 2b 页)
    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
    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 安世

    邪人谓其罪甚于章惇邢恕岂非但有朋党
    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 (第 3a 页)
安世
心事如
    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
    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于文
   (第 3a 页)
  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
    之庶读者知 安世
之行益知 (第 3a 页)
安世
之言焉 …… (第 3a 页)
   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于禅者此在程门高
    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
    必独为 安世
责亦不必更为 (第 3b 页)
安世
讳矣乾隆
    四十三年七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