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地理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同甫与朱子书略云因吾眼之偶开便以为得不传之
绝学三三两两附耳而语有同告密画界而立一似结
坛尽绝一世之人于门外而谓二千年之君子皆盲眼
不可点洗二千年之天地日月若有若无世界皆是利
欲亦过矣予喜其言有切于士病故书之以自警 刘安

尝云愿士夫有此名节不愿士夫立此门户此元祐
之士病黄履翁云愿士夫务道学之实不愿士夫立道
学之名则淳熙以 (第 10b 页)
得此先生曰学之力也大凡学者学处患难贫贱若富
贵荣达即不须学也(释富贵荣达若/不学则亦淫矣)
鲍若雨 刘安世
刘安节数人自太学谒告来洛见伊川 (第 9b 页)
   吕公著论台谏

元祐二年监察御史张舜民言夏国封册使刘奉世是
文彦博欲有所润故以起居舍人使藩臣诏罢御史已
而台谏王岩叟傅尧俞等救之屡章不已右仆射吕公
著奏乞稍与优迁令解言职岩叟等皆它除出台别用
贾易为司谏易因论苏轼曰文彦博实主之太皇欲峻
责易曰不责易此亦难作(音/做)公著力争曰不先逐臣易
命亦不可行乃止罢谏职既退公著谓同列曰主上方
富春秋异时将有进导谀之说以惑主上者当尔之时

正赖左右力诤不可豫使人主轻厌言事也吕大防王
存皆曰仁者之勇也按此章公著先乞移台谏既尝行
之则禁中以为当然故不一日便径欲峻责贾易公著
觉之故因易事力诤以冀他时不尔其实公著失之于
前也至三年二月正言 刘安世
论不当罢言事官曰阳
饵以美迁阴夺其言责若出于大臣之私意臣谓奸人
用事之始任台谏以折其谋及祸胎既成圣贤 (第 11b 页)
不能救
其害 安世
乃因宣仁问司马光门下最厚人吕公著以 …… (第 11b 页)

安世
对遂自正字迁正言此之所指可见前辈不为比

三年六月内批王觌论列不当罢谏议大夫与外任不与
职名以觌论 (第 12a 页)
 草绿倚栏露湿海棠红或云便是咏烛者
绍圣初逐元祐党人禁中疏出当责人姓名及广南州
 郡以水土美恶系罪之轻重而贬窜焉执政聚议至
  刘安世
器之时蒋之奇颖叔云刘某平昔人推命极
 好章惇子厚以笔于昭州上点之云刘某命好且去
 昭州试命一回
杜子 (第 6b 页)
 荒人瓶罂 刘安世
器之在都下僧化成见之曰公在胞胎中当有
 不测惊危幼年复有恶疾几为废人然 (第 7a 页)
问居后辈诚不可用留邢恕
于朝置周秩言路必无安静之理皆切中蒐慝御史
中丞傅尧俞谏议大夫梁焘范祖禹右正言 刘安世
殿
中侍御史朱光庭交章论确怨谤不道人臣所不忍闻
按确与章惇黄履邢恕在元丰末结为死党自谓圣主
嗣位皆有 (第 4a 页)
日登对眷问甚渥大母首语及先公恻怆久
之曰如司马相公尽心朝廷何可更得君臣之间如此
可纪可纪予旧收谏大夫 刘安世
器之报司马公休书
一纸如上曰可纪也故纪之
 
 
 闻见后录卷二十 (第 9b 页)
   贤良
绍兴二年三月资政殿大学士王绹表臣昨任提举万

寿观兼侍读正月二十四日奏事殿中乞以臣父故宣
德即赠太子太保先臣发元祐中应贤良方正能直言
极谏科目所进策论十卷凡五十篇候装褾毕日依臣
见进故事例诣通进司投进面奉圣旨依奏绹旋得请
提举洞霄宫缴进其父所为五十篇之文表略曰惟元
祐之纪元复制科而取士维时司马光之客有若 刘安
之贤见所为书举以应诏因知已之迁谪并荐士而
弃捐事与志遗言随名寝盖 (第 32b 页)
安世
既贬发因不得召 (第 32b 页)
 刘器之尝论至诚之道凡事据实而言才涉
诈伪后来忘了前话便是脱空据实而言十年二十年
后说事异同贤便不说 刘安世
元来是脱空汉(元城/语) (第 7b 页)
 闻见录卷五      宋 邵伯温 撰
绍圣初哲宗亲政用李清臣为中书侍郎范丞相纯仁
与清臣论事不合范公求去帝不许范公坚辞帝不得
已除观文殿大学士除颍昌府召章惇为相未至清臣
独当中书益觊幸相位复行免役青苗法除诸路常平
使者惇至不能容以事中之清臣出知北京建中靖国
初上皇即位用韩忠彦为相清臣为门下侍郎忠彦与

清臣有连故忠彦惟清臣言是听清臣复用事范右丞
纯礼忠彦所荐清臣罢之 刘安世
吕希纯皆忠彦所重
清臣不使入朝外除 (第 1b 页)
安世
帅定武希纯帅高阳张舜民
忠彦荐为谏大夫清臣出之帅真定其所出与外除及
不使入朝者皆贤士清臣素所惮不可得 (第 1b 页)
而用者忠彦
懦甚不能为之主曾布为右相范致虚谏疏云河北三
帅连衡恐非社稷之福 刘安世
吕希纯同日报罢清臣
亦为布所陷出知北京伯温尝论绍圣建中靖国之初 …… (第 1b 页)
私意幸相
位坏之邪说既胜众小人并进清臣自亦不能立于朝
矣使清臣在绍圣初同范丞相在建中靖国初同范右
刘安世
吕希纯张舜民以公议正论共济国事则朝
廷无后日之祸而清臣亦得相位矣此忠臣义士惜一
时治乱之机为之流涕者 (第 2a 页)
洛党者以程正叔侍讲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
川党者以苏子瞻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朔党者以刘
挚梁焘王岩叟 刘安世
为领袖羽翼尤众诸党相攻击
而已正叔多用古礼子瞻谓其不近人情如王介甫深
疾之或加抗侮故朱光庭贾易不平皆 (第 10a 页)
  孙瓛廷璧      颐 刘应时良佐

臞  刘安世
器之 北    王份文孺
  敖陶孙器之      梅鼐    元
力 朱正中      在 谭宣子 (第 51b 页)
曰蒲宗孟乃不取司马光耶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
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他人则虽迫之
使去亦不肯矣 刘安世
元城初除諌官未敢拜命入与娘子谋曰朝廷
不以安世不肖误除諌官这个官职不比闲慢差遣须
与他朝廷理会事有所 …… (第 9a 页)
愚民而忽于贵近此乃姑息之弊非清朝之所宜
行也蔡确虽贬尚与章惇等自谓有定策功创造语言
恐胁贵近为中外忧 刘安世
复言曰臣近尝进对论确
朋党虽粗陈大槩未能尽达天听事体至重不可不忧
臣闻蔡确章惇黄履邢恕四人者在元丰之 (第 11a 页)
 错颠容貌倾侧皆乱也
伊川归自涪州气貌容色髭发皆胜平昔门人问何以

 得此先生曰学之力也大凡学者学处患难贫贱若
 富贵荣达即不须学也
鲍若雨 刘安世
刘安节数人自大学谒告来洛见伊川
 问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尧舜之道何故止于孝弟
 伊川曰曾见尹焞否曰未也 (第 18a 页)
 翁注云刘夫子岂刘宜翁乎先生在惠州有书与宜
 翁云或有外丹已成可助梨枣者望不惜分惠其书
 具在毗陵后集赵尧卿注云 刘安世
待制字器之曹
 南人得养生炼丹术公尝师之
陆放翁入蜀记秀州本觉寺小亭中有碑镌郭功父所 (第 35b 页)
  初吴处厚笺蔡持正诗进于朝邸官已传本报之凡进
入三日而寂无闻执政因奏事禀于帘前宣仁云恁诗
未尝见也执政云已进入未降出帘中云待取看至午
间遣中使语执政曰已降出矣三省皆云不曾承领上

下疑之明日乃在章奏房与通封尝程文字共为一复
盖初进入亦通封也明日进呈殊无怒色但云执政自
商量继而处厚复有疏执政请送蔡确分析諌官吴安
刘安世
论列而分析未上间会梁焘自潞州召为諌
议大夫至京曰比过河阳邢恕极论蔡确有策立勋社
稷臣也同谏官以恕之言 (第 9a 页)
刘器之尝论至诚之道凡事据实而言才涉诈伪后来
忘了前话便是脱空据实而言十年二十年后说无异
同贤便不说 刘安世
元来只是脱空汉
田腴承伯云作官从人奏辟非但宾主便有君臣之义
不宜轻也
杜祁公食于家惟一面一饭而已或美 (第 26b 页)
  文臣曾任执政官二十七人
司马光 文彦博 吕公著 吕大防 刘摰
范纯仁 韩忠彦 曾布  王岩叟 梁焘
苏辙  王存  郑雍  傅尧俞 赵瞻

韩维  孙固  范百禄 胡宗愈 安焘
李清臣 刘奉世 范纯礼 陆佃(并元/祐)黄履
张商英 蒋之奇(元/符)
  曾任待制以上官四十九人
苏轼   刘安世 
范祖禹 朱光庭 姚勔
赵君锡 孔文仲 孔武仲 吴安持 马默
钱协  李之纯 鲜于侁 赵彦若 孙觉
(第 41a 页)
    互相详略亦足见著书之不𠞰说也首列绍
    定癸巳时庚自序未又有懒真子跋语考懒
    真子乃马永卿别号永卿受业 刘安世
为北
    宋末人不应绍定时尚在殆别一人而号偶 (第 1b 页)
 遂送祜出界数百里坐此免官 陈后山为徐州教
 授东坡知杭州道由南京陈告守孙觉愿往见而觉
 不许乃托病谒告来南京送别同舟东下至宿而归
 为 刘安世
所弹所赋平生羊荆州追送不作远诗以
 此 唐杨凭贬临贺尉姻友惮累无往候者善客徐
 晦独至蓝田慰饯李夷简 (第 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