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孝經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善端始自发扬而天之所以命我者始无所不顺如

 此而为顺天休命若何曰天道喜善而恶恶遏恶而
  扬善
非顺天休命而何吾友所说却似嫌他说得大
 要束小了说
问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曰此爻本最吉不解有
 咎 (第 10a 页)
 只自家胸次便要得是非分明事事物物上都有个
 道理都有是有非所以舜好问而好察迩言虽浅近
 閒言语中莫不有理都要见得破隐恶而 扬善
自家
 这里善恶便分明然以圣明昭鉴才见人不好便说
 出来也不得只 (第 8a 页)
扬善
那恶底自有不得掩之理才 (第 8a 页)
 说 扬善
自家已自分明这亦是圣人与人为善之意
 (以下训叶/味道贺孙)
贺孙请问语声末后低先生不闻因云公仙乡人 (第 8b 页)
  之为忠而又知有不可则止之义则从而改悦而

  绎不陷于不义矣
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朱熹曰虽浅近言语莫不有至理寓焉人之所忽而
 舜好察之非洞见道体无精粗差别不能然也孟子
 曰自耕稼陶 (第 17b 页)
  御史府之掾属事张汤也汤未知宽则视畜数年

  而未尝憾于汤之不署已及武帝既善宽奏汤由
  是向学遂举用宽推贤 扬善
之美宜归于汤而宽
  之在府得顺长之义矣
贡禹为河南令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
免安复可冠也遂 (第 13b 页)
  者其用明亦无有弗当由是以其明且健用之以
  遏恶则五刑五用无非因天所欲遏者遏之以其
  明且健用之以 扬善
则五服五章无非因天所欲
  扬者扬之彰瘅之用与造化同流阖辟之权与温
  肃并济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 …… (第 23a 页)
  必使善类摧折而后快于心惟在为人主者表其
  心迹白其真诚使善类欣荣不扶而植在位者有
  坚于为善之心书曰彰善易曰 扬善
词异而理一
  也夫天命有善无恶阴以彰瘅之权寄之人君故
  章服曰天命刑用曰天讨朝无倖位野无留良阴 (第 26a 页)
  大一人之耳目不敌众人之闻见唯广询博采翕
  受敷施则合天下之聪明皆一己之聪明其为知
  也大矣此即舜之好问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传又归之于行中臣以为此有二义一者君能行
  中则宅心处事无偏倚之私故能任贤勿贰以成 (第 21a 页)
  敬爱卑微是一药   语言端悫是一药
  推直引曲是一药   不争是非是一药
  逢侵不鄙是一药   受辱能忍是一药
   扬善
隐恶是一药   推好取丑是一药
  与多取少是一药   称叹贤良是一药
  见贤内省是一药   不自 (第 6a 页)
 为风寒所郁以致倒靥喘闷一服立解
  简误
 麻黄轻扬发散故专治风寒之邪在表为入肺之要
 药然其味大辛气大热性轻 扬善
散亦阳草也故发
 表最速若夫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欬 (第 12b 页)
 (所至也欲化真象如丁壬化木之类万一妒合争战/未成者忽至运中却资助本象具体乘其本象财官)
 (等贵则弃其本象之/真逐其未节之气)
大器镃基自然遏恶而 扬善
 (体局若大本源若重用神若专兼带贵人德秀虽有/大耗元辰刃煞等件为恶反能助威则所谓遏恶而)
 (扬其/善矣)
薄才体局方知害物更伤人
 (岁与日辰力虚薄不专被吉凶神煞播弄随气动荡/精神被其所役自家主张无定多是 …… (第 51b 页)
 (运元未萌非岁则不能激扬其兆惟岁君最严最切/至威至重持握特急势来则如战阵斗敌迅速险大)
 (难以卒然救应议拟也虽铁关金锁其能拒/哉亦有贵气为凶抑恶 扬善
乘机凑济莫测)
禄贵运欲显扬少壮宜兼旺地凶煞须从沉昧老人更
喜衰乡
 (一胞胎养沐长生冠带之地二十岁 (第 85a 页)
 (大坏互文见义不可不详察之盖食神喜财怕枭官/煞生印则枭愈旺伤喜见印食怕见印故并言之)
戊日午月勿作刃看时岁火多转为印绶
 (此羊刃与印同官火多则印强故能转弱从强然刃/助身强又得印助则文理高致可以隐恶而 扬善
若) (第 78b 页)
中者不落一物庸者不遗一物 随事
无私皆可尽性至命而忠孝其大者 平日操持非实
试之当境决难自信 𨼆恶 扬善
圣人也好善恶恶贤
人也分别善恶无当者庸人也颠倒善恶以快其谗谤
者小人也 赴大机者速断成大功者善藏 同 (第 29b 页)
 不宿数句其实只一意行无事过化总承不藏二句
 只结忧喜意过化上文已有此又从行所无事看出
 当串说下○舜之好问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与人
 为善以及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皆顺理而行所无事
 也故所过者化也而于象不藏怒不宿怨也
舜之孝汤武之 (第 5b 页)
推贤 扬善
有后于汉文忠公推贤 (第 3a 页)
扬善
之功一时元宰
钜卿多出其门非汤所敢望其万一而无汤之罪今其
后止有选人三数辈又最困天之报施有时而爽可为 (第 3a 页)
 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中庸孔子曰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 扬善
执其
 两端用其中于民
 孟子舜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
 禦也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 (第 4a 页)
卷按士林自序:大哉,易乎。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如斯而已矣。是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圣人设卦之宜也。化而裁之存
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圣人作易之旨也。易乎,易乎,彰往而察来,钩深而致远,原始而反终,其几神矣。子曰:舜隐恶而 扬善,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此之谓也。《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然而子思没,中庸之道不明
善也,不亦隐而彰乎。迁论苏秦,称其智过人,不使独蒙恶声;论北宫伯子,多其爱人长者。固赞张汤,与其推贤 扬善。
赞酷吏,人有所褒,不独暴其恶。夫秦、伯子、汤、酷吏,皆过十而功一者也。苟举十以废一,后之凶人必曰:苏
府〈臣〉吴美秀序:省郡之有志,王国之有史,其义虽一,然史之所载,则必有善而有恶,志之所记,每近隐恶而 扬善,
何以言之。窃尝披阅旧志,如舆图、星野、山川、形胜、城池、学校、沿革、祠祀、古迹、屯田、水利、茶盐之类
《蒲卢》
细要曰蒲,一名蒲卢。细要土蜂,谓之蒲卢,义取诸此。《中庸》曰:夫政也者,蒲卢也。亦或谓之果裸。今蒲,其根著在土,而浮蔓常缘于木,故亦或谓之果裸也。《传》曰:在地为蓏,在木为果。《诗》曰:不流束蒲。蒲性轻 扬善
浮,故此。亦或谓之蒲,蒲亦善浮故也。《淮南子》曰百人抗浮。说者曰蒲一名浮,盖是矣。《本草》云:瓠类小
《陆佃·埤雅》蒲
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崖,柔滑而温,可以为席。故礼男执蒲璧,言有安人之道也。诗曰扬之水不流束蒲,言激扬之水宜能浮泛,而蒲又轻 扬善
泛。今反不流如此,则以水力更微而不胜故也。列子曰:虚则梦扬,实则梦溺,扬溺之反也。说者以为上章言薪言
云:蒲柳之姿望秋而落。诗缉云:杨可为舟,又可为屋材,诗曰:扬之水不流束蒲。言激之水宜能浮泛,而蒲又轻 扬善
泛,今反不流,如此则水力更微,而不胜故也。《列子》曰:虚则梦扬,实则梦溺之反也。说者以为上章言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