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類書類
醫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農家類
小說家類
藝術類
天文算法類
 也佛殿东有禅祖慧能受戒坛坛畔有半生菩提树

 礼祖师啜乳汤者亦非俗客也近李夷庚自广州来
 能煎此味士大夫争投饮之
天授三年始置试衔 李延寿
所撰南北史因父太师先有纂集未毕追终先
 志凡十六载方毕合一百八十卷并表上之其表云
 北史起魏登国元年 (第 14b 页)
五月朔二十二日六三丙戌申时
是五月丙戌朔申时日食
史称自 李延寿
南北史不作后之阅史者遂以隋书上
接晋书然隋书诸志南止及梁陈而不及宋齐北止及
齐周而不及元魏近就帝纪中 (第 28a 页)
浅短然如此见识新史
本所不及故轻弃之也
令狐德棻在武德初便已建明修史故贞观中晋及南
北诸书皆获完具而 李延寿
又自为集史虽皆文字不
足以望古人而成败有考统纪不失其补益于世多矣
自北齐至隋词学汇兴太宗又置文学馆收 (第 16b 页)
诗赋颂铭有大手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
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文也 (李延/寿
论)
金河赋诗隋炀帝善属文好读书著书自为扬州总管
置王府学士百人时车驾溯金河启民上寿帝悦赋诗
曰呼韩 (第 2b 页)
说幽明搜神之言诙谐鬼怪之事终见嗤于君子矣 李延寿
唐人贞观中直国史先是宋齐梁陈魏齐周隋
各有国史南北异方互相诋毁 (第 2a 页)
延寿
父太师思所以改
正事未成而卒 (第 2a 页)
延寿
乃续成父业为南北二史南起宋
终陈北起魏迄隋合一百八十篇其君臣统例纪传群
分皆以类植亦近代之佳史也 唐 …… (第 2a 页)
并未有书仍命学士分脩使魏徵总之又诏于志宁
延寿
等同撰志书合为五代史志云 唐史记志表本
朝欧阳脩所作其传宋祁所作也通二百二十五卷欧
公自成一代典则  (第 2b 页)
外家(元帝封/外祖父)
(平恩戴侯同产弟子许嘉为平恩/侯奉戴侯后注戴侯许广汉也)不私亲属(御史大夫 李延寿
卒)
(在位多举冯野王行能第一上曰吾用野王为三公后/世必谓我私后宫亲属野王叹曰人皆以女宠贵我兄)
( (第 2a 页)
乃自剪须以和)
(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后留宴顾曰朕思丨/丨孤丨丨丨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改史终先
(李延寿
世居相州贞观中直国史初父常以六朝南/方谓北为索虏北方指南为岛夷其史于本国详他)
(国略訾美失传思所以 (第 16b 页)
改正/未成而没 延寿
乃追终先志)赐自御胡瓶(李大亮贞观/初徙交州后)
(出凉州都督有台使见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 (第 16b 页)
鸡岂
非尊耶(吕后纪讳雉令臣/下呼雉为野鸡)为唐帝讳者刘渊易为刘元
海戴渊易为戴若思(唐高祖之祖讳虎 李延寿
唐人作/南北史故名季龙易为石虎韩擒)
(虎者只称韩擒戴又高祖讳渊亦/以刘渊为元海 渊为戴若思)名季 (第 22a 页)
 (子亦称渊明无忝乃祖贤于王谢后人子必苦辩之/与近日傅占衡永初甲子辩谓陶十题甲子皆是晋)
 (年不著晋号洸约 李延寿
说并非此古今傅陶二段/佳话一切将抹杀乎余曰占冲有言史文本集岁月)
 (炳然前后可考胸次磊落随意书年陶 (第 19a 页)
范晔
谓九江谢曼卿善诗卫宏受其学而为之序则序者又
非专毛公之笔也而况总序子夏氏为不为又未可知
也郑元 李延寿
魏證皆称子夏氏而韩愈独曰子夏不
序诗有三道焉不智一也暴中阃之言春秋不道二也
诸侯犹世不敢以云三也从诸 (第 14b 页)
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
肃化明法尔人君行法不能施于贵近而仅及于疏贱
其为号令顾亦虚文尔 李延寿
作南北史于北史多溢美而书之亦甚详书北
事则曰某皇帝书南事则曰某帝盖唐承隋祚其来自 …… (第 24b 页)
北而高祖之前与 延寿
累叶皆仕北朝其私意如此
刘裕起一介平桓元之乱可谓天下之英雄王谧以社
钱之恩贷其恶而不诛就居端揆其何以 (第 25a 页)
少监。 林恩《补国史》十卷,僖宗时进士。 《传载》一卷 《史遗》一卷, 温大雅《今上王业记》六卷,  李延寿《
太宗政典》三十卷, 吴兢《太宗勋史》一卷, 又《贞观政要》十卷,
李康《明皇政录》十卷, 郑处诲《明
上古,而终于宋年。其编次多依放通史,取其行事,犹相似者,共为一科,故以科录为号。皇家显庆中符玺郎陇西 李延寿,
抄撮近代诸史,南起自宋,终于陈,北始自魏,卒于隋,合一百八十篇,号曰《南史》。其君臣流例纪传群分,皆
。二十五序、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然收谄于齐氏,言魏室多所不平。至隋开皇中,敕魏澹更作《魏史》。 唐李延寿
作《北史》,并行于世。与收史相乱,因而卷第殊舛,今所存仅九十馀篇。
晁氏曰:北齐魏收撰:初魏史官崔浩
,不知古人文字不拘。如下文生世等于龙门四句,亦是皆用司马子长事。
南北史部汇考一

太宗贞观 年, 李延寿
撰《南北史》上之。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 《李延寿
传》: 延寿,
世居相州。贞观中,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以修撰劳,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初, 延寿
父太师,多识前世旧事,尝以宋、齐、梁、陈、周、齐、隋天下参隔,南方谓北为索虏,北方谓南为岛夷。其史于本国详,他国略,往往訾美失传,思所以改正,拟《春秋》编年,刊究南北事,未成而殁。 延寿
既数与论撰,所见益广,乃追终先志。本魏登国元年,尽隋义宁二年,作本纪十二、列传八十八,谓之《北史》; ……。十年,左授洪州司马。龙朔三年,始拜太子少师。与今录年月官位不同,疑后人所益。房乔、志宁初并受诏。又 《李延寿
传》云,被诏与著作佐郎恭播同修《五代史志》。按 延寿
正观三年与颜师古同被
敕修《隋史》,其年以内忧去职。今诸本并不载乔等名位。《天文》《律历》《五行》三
 按《李延寿传》:贞观中,学士。以修撰劳,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迁符玺郎,兼修国史。
按《旧唐书 李延寿
传》:贞观中,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转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尝撰《太宗政典》三十卷表上之。
贞观
书·太宗本纪》不载。按《隋书》后序:贞观十五年,又诏左仆射于志宁、太史令李淳风、著作郎韦安仁、符玺郎 李延寿
同修《五代史志》。勒成十志三十卷。
高宗显庆元年五月己卯,长孙无忌等上《五代史志》。诏藏秘阁。许敬宗 ……。十年,左授洪州司马。龙朔三年,始拜太子少师。与今录年月官位不同,疑后人所益。房乔、志宁初并受诏。又 《李延寿
传》云,被诏与著作佐郎恭播同修《五代史志》。按寿贞观三年与颜师古同被敕修《隋史》,其年以内忧去职。今
于宋年,其编次多放依《通史》,而取其行事,尤相似者共为一科,故以《科录》为号。皇家显庆中,符玺郎陇西 李延寿
抄撮近代诸史,南起自宋,终于陈北,始自魏卒于隋,合一百八十篇,号曰《南北史》。其君臣流例、纪传、群分
太常卿、国子祭酒、崇贤馆学士,爵为公。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年八十四岁,谥曰宪。又有邓世隆、顾引、 李延寿
、李仁实皆以史学称当世。
《刘子元传》:子元,名知几,以元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 ……朝散大夫,授弘文馆学士。以撰武德、贞观两朝国史八十卷成,加朝请大夫,又撰《古今集》二十卷,行于代。 《李延寿
传》:贞观中,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受诏与著作佐郎敬播同修《五代史志》,又预撰《晋书》,转御史台 ……邑三百户。此益可疑。既云子死无子,而孤孙霸何从生?既名为孙,何不令袭爵而以弟子袭也?传中言安世子千秋 延寿,
《彭祖传》末叙千秋之才,为霍光所叹。千秋长而才当,袭然竟以 延寿
嗣,侯必千秋。早死亦当道出此等处,亦未可谓不疏也。〈班史疏处〉《前汉书·游侠传》遂族郭解翁伯解,族灭
英》。《宋之问传》: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
《阎朝隐传》: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 《李延寿
传》:尝撰《太宗政典》三十卷表上之。
《薛登传》:撰《四时记》二十卷。
《唐临传》:临撰《冥报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