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天明示得意而不自知其多失也不法唐虞三代

  而法始皇武帝一失也按谶文九世当封禅则孝
  成之世今乃自缀于元帝而削去成 哀平
三君二
  失也玉检秘文人不得见是必祈求永年三失也
  前年拒群臣之请谓百姓怨气满腹吾欺天乎岂
   (第 19b 页)
 居其中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雒阳四时裕祀高祖
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如旧馀帝四时春以
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三
年正月立亲庙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时
寇贼未夷方务征伐祀仪未设至十九年盗贼讨除戎
事差息于是五官中郎将张纯与太仆朱浮奏言礼为
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大宗谓/元帝)则降其私亲今禘

祫高庙陈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
合礼意昔高帝以自受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孙后祖不
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愚谓宜除今亲庙
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诏下公卿大司徒
戴涉大司空窦融议宜以宣元成 哀平
五帝四世代今
亲庙宣元皇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
事别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其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 …… (第 28a 页)
议诏曰以宗庙处所未定且祫祭高庙其成 哀平
且祠
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
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惟孝
宣帝有 (第 28b 页)
功德其上尊号曰中宗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
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庙成 哀平
三帝主四时祭于
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
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皆就园庙南顿君称皇考庙 (第 28b 页)
 常一章八句 承帝明德一章八句
光武建武二年立高庙于洛阳四时祫祀高祖为太祖
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如旧馀帝四时春以正月夏
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祠一岁中凡五祠
十九年诏曰以宗庙处所未定且祫祭高庙其成 哀平
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
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 (第 6a 页)
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庙成 哀平
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祠冠衣
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皆就园
庙在所郡县侍祠 (第 6b 页)
  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
  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佐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
  题辞也谶纬之说起于 哀平
王莽之际莽以此济
  其篡逆公孙述效之而光武绍复旧物乃亦以赤 …… (第 18b 页)
 书目有郑元注诗书纬及有宋均注易纬而无此
  书其中多有不可晓者独九宫之法颇明昔通儒
  谓纬书伪起 哀平
光武既以谶立故笃信之陋儒
  阿世学者甚众郑元何休以之通经曹褒以之定
  礼历代革命之际莫不引谶为符 (第 21a 页)
  作招𨼆士东方朔作七諌严忌作哀时命王褒作

  九怀刘向作九叹皆拟其文而 哀平
之死于忠至
  汉武时淮南王安始作离骚传向典校经书分为
  十六卷东京班固贾逵各作离骚章句馀十五卷 (第 6a 页)
  (张晏曰律郑氏说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或曰阿媚/王侯有重法也师古曰附益者盖取孔子云求也)

  (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于私家也)诸侯惟得衣食租税
  不与政事至于 哀平
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
  (师古曰言非始封之君皆其/后裔也故于天子益疏远矣)生于帷墙之中不为
   (第 45b 页)
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绝
  (师古曰谓成 哀平/
皆早崩又无继嗣)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
  俱弱(师古曰殚/尽也音单)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 (第 45b 页)
  (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于名为众矣服虔曰尤功封重者一人也)
  是成帝复绍萧何 哀平
之世增修曹参周勃之属 (第 59b 页)
 氏秉权假周公之事而为田常之乱宗室王侯或乃
 为之符命颂莽恩德岂不哀哉由斯言之非宗子独
 忠孝于惠文之间而叛逆于 哀平
之际也徒以权轻
 势弱不能有定耳赖光武皇帝挺不世之姿擒王莽
 于已成绍汉嗣于既绝斯岂非宗子之力也而曾 (第 8a 页)

哀平
之际东汉桓灵之时下吏淫暴必不至此为政之
理可以一言蔽焉陛下独照宸衷永怀前古将复五等
而修旧制建万国而 (第 5a 页)
  唐氏周九服唐五服异同说见封建考
秦制天下为四十郡其地则西临洮而北沙漠东萦南
带皆临大海
汉兴以秦地太大加置郡国其后开越攘胡土宇弥广
改雍曰凉梁曰益又置徐州复禹之旧号南置交趾(初为/交趾)
(后为/交州)北有朔方(初为朔方/后为并州)凡为十三州部刺史(司𨽻并荆/豫扬冀幽)
(兖徐益/青交凉)而不常理至 哀平
之际凡新置郡国六十三与 …… (第 3a 页)
屯襄阳(咸和初魏谚屯酂为/刘曜将黄秀所逼而)
(退守襄阳后亦陷石勒寻复之庾翼朱序皆镇/于此又为苻坚将 苻丕
所陷寻复之即今郡)穆帝时
平蜀汉(永和三年桓温/西讨擒李势)复梁益之地(梁州则汉川/益则蜀川是)又遣 (第 7a 页)
 色(师古曰湛读曰耽孔颖/达曰耽者过礼之乐)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
 可为于邑(师古曰于邑短气貌读如本/字于又音乌邑又音乌合翻)建始以来王
 氏始执国命 哀平
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
 者渐矣(言王氏之祸/始于成帝)
是日孔光于大行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大 (第 4b 页)
 (者盖取孔子云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之义也皆背正法而厚于私家也)诸侯惟得衣
 食税租不与政事(与读/曰预)至于 哀平
之际皆继体苗裔 …… (第 12a 页)
 亲属疏远(师古曰言非始封之君皆其/后裔也故于天子益疏远矣)生于帷墙之
 中不为士民所尊埶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祚国统
 三绝(师古曰谓成 哀平
皆早崩/又无继嗣亡古无字通)是故王莽知汉中外
 殚微(师古曰殚/尽也音单)本末俱弱无所忌惮生其奸心因 …… (第 12b 页)
州刺史(姓谱周公之/子封于蒋后)
(以为/氏)亦以廉直为名莽居摄钦诩皆以病免官归乡里
卧不出户卒于家 哀平
之际沛国陈咸以律令为尚书
(中兴之后沛方为国此由范史以后来/所见书之也陈咸后汉陈宠之曾祖也)莽辅政多 (第 30a 页)
 (下孟/翻)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

 (四父谓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相继秉政皆莽诸父也)遭汉中微国统三绝(成 哀/平
皆)
 (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
 之祸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 (第 15b 页)
事埶数然也汉承秦制改立
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
(师古曰假音工/暇翻又工雅翻) 哀平
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能
窃号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贤口成帝威权借于外家/是危自上起也汉不得罪)
(于 (第 21b 页)
萧何定)
(律九/章)文帝唯除省肉刑相坐之法(文帝元年除收孥相/坐法十三年除肉刑)
自馀皆率由旧章至 哀平
继体即位日浅听断尚寡(断/丁)
(乱/翻)丞相王嘉轻为穿凿亏除先帝旧约成律(按嘉传及/刑法志并)
( …… (第 14b 页)
 五官中郎将张纯与太仆朱浮奏
议礼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亲当除今亲庙四以先帝
四庙代之大司徒涉等奏立元成 哀平
四庙上自以昭
穆次第当为元帝后(昭读为/佋音韶)
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尊宣帝曰中宗始祠昭帝元帝
于太 …… (第 24b 页)
于长安舂陵节侯以下于
章陵其长安章陵皆太守令长侍祠(祭祀志曰时诏曰/宗庙处所未定且)
(祫祭高庙其成 哀平
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舂陵/岁时且各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在所)
(令长行太守事侍祠如淳曰宗 (第 25a 页)
尉兴也谓让侯/爵又让大司马也)外戚所以获讥于时垂愆于
后者盖在满而不挹位有馀而仁不足也汉兴以后迄
哀平
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外家二十者吕/氏张氏薄氏窦)
(氏王氏陈氏卫氏李氏赵氏上官氏史氏许氏霍氏卬 (第 15a 页)
传诸子等九流谓儒家道家阴阳家)
(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见蓻文志并无谶说谶楚谮翻)则知图谶成于 哀平
之际皆虚伪之徒以要世取资(要一/遥翻)欺罔较然莫之紏
禁且律历卦侯九宫风角(黄帝命伶伦吹律大桡作甲 (第 3a 页)
而不顾(离力/智翻)古今一揆成败同埶愿陛下远览彊秦之
倾近察 哀平
之变得失昭然祸福可见臣又闻危非仁
不扶乱非智不救窃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乌桓
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 (第 31a 页)
或乃为之符命颂莽恩德(事见三十六卷/王莽初始元年)
岂不哀哉由斯言之非宗子独忠孝于惠文之间而叛
逆于 哀平
之际也徒权轻埶弱不能有定耳赖光武皇
帝挺不世之姿擒王莽于己成绍汉嗣于既绝斯岂非
宗子之力也(嗣祥/使 (第 29a 页)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永和七年春正月丁酉日有食之 苻健左长史贾玄
硕等请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事见六十八卷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玄硕欲表/言之于晋)

(朝单/音蝉)健怒曰吾岂堪为秦王邪且晋使未返(使疏/吏翻)我之
官爵非汝曹所知也既而密使梁安讽玄硕等上尊号
(上时/掌翻)健辞让再三然后许之丙辰健即天王大单于位
(苻健字建业/洪第三子)国号大秦大赦改元皇始追尊殳洪为武
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强氏为天王后(强其两翻/氏姓也)子苌
为太子靓为平原公(苌仲良翻/靓疾正翻)生为淮南公觌为 长乐
(乐音/洛)
方为高阳公硕为北平公腾为淮阳公柳为晋
公桐为汝南公廋为魏公(廋所/鸠翻)武为燕公幼为赵公以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