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雜史類
傳記類
  朱彝尊原按掘鲤之淀见左思魏都赋
增石城淀在文安东北四十八里又有慈老淀黑母淀
落坡淀四角淀俱在县东北又赵家泊在东北六十里

即太平寰宇记所谓滹沱河东溢为赵淀也(一大清/ 统志)
原水纹淀在县西宋起塘泺东自信安军永济渠西至
霸州莫金口合水纹得胜诸淀为一水今废(方舆/纪要)
原火烧淀在县东二十五里广四十馀亩县境有石沟
柳河急河三水皆聚流于此东入卫河达于直沽 元志
河间府境有黄龙淀自锁井口开凿至文安县玳瑁口
通泺水经火烧淀转流入海今湮废(同/上)
原易水在县西自保 (第 5b 页)
 野环堵萧然仅蔽风雨杨起元造访之时年八十有
 一倚杖迎入见其土块支床敝荐为卧具非人所堪
 临别请益弘曰清心而已起元竦然曰谨受教卒后
 起 元志
(以上/新安)
 汤性方字行素番禺石湖人(今花/县)举永乐甲午乡荐 (第 177b 页)
 周氏二女(屯军周应良女隆庆二年剧贼邹嘉儒破/屯城应良长女名婆年十八被执虑贼污)
 (散发厉骂贼刃于市次女名赖真年十六逃邻余 元志
家度势难免解带缢于僻室乡人称双节焉)
 沙氏(诸生陈存业妻归七年而寡孀守三十馀年步/不踰阈珥不饰首抚 (第 55a 页)
 岭南溟海浥润温风徐来是谓东南之仁气濒海地
 卑土薄故阳燠之气常泄阴湿之气常盛(李西美/摄生论)
 地无旷原沃壤刀耕火种最为勤苦 (元/志)
 海滨遐陬冠昏丧祭悉遵典礼蔼然无异于中州(明/新)
 (志/)
 月令春正月李桃花盛柔桑可采二麦黄 …… (第 4a 页)
 遵丘浚仪节矣俗祭用七至四十九日而止亲戚诔

 奠主人报礼 元志
所谓丧葬必盛肴馔以待送客是
 也俗尚佛事有识者亦为之曰习俗固然青鸟家言
 惑俗已久有停棺数十年不葬者 (第 12b 页)
(理志金旧领穰城南阳内乡浙川顺阳五县据续舆地/考云金省浙川县入内乡河南通志云金省顺阳县为)
(镇盖 元志
误/也谨附识)镇六穰城(倚/)镇四(顺阳新野/穰东板桥)南阳(按元史/地理志)
(云金升南阳县为申州 (第 3a 页)
(下/)金有温阳县元废县存州(按金史地理志顺州领/温阳密云二县 元志
不)
(言密云疑有/讹脱谨附识) 檀州(下/) 东安州(下/)本安次县元初𨽻
大兴府太宗七年𨽻霸 …… (第 3a 页)
)顺圣(下旧𨽻弘/州今来属) 保
安州(下/)辽奉圣州金为兴德府(按金史地理志作德兴/府治德兴县 元志
误谨)
(附/识)元初因之旧领永兴缙山怀来矾山四县至元二年
省矾山入永兴三年省缙山入怀来仍改为奉圣州 …… (第 4a 页)
年置)宜兴(中至元二年/置 按金史)
(地理志云宜兴本兴化县白檀镇章宗泰和三年升为/县是宜兴为金县 元志
云至元二年置盖绿上文兴安)
(县注而误/也谨附识) 松州(下/)金为松山县𨽻北京大定府路元
中统三 …… (第 4b 页)
交河(中至元二年入/乐寿未几如故) 莫州(下理按金史/地 志莫州)
(治任邱贞祐二年降为鄚/亭县 元志
未详谨附识)至元二年省入河间寻复领 …… (第 14b 页)
县治隶东平路至元二年/以户口稀少并入单父县三年复置属济州八年属济)
(宁路入按金史地理志砀山县属单州 元志
云至元二/年并 单父是至元二年以前仍属单州也谨附识)
虞城(下金圯于水元宪宗二年始复置县隶东平路至 …… (第 16b 页)
(中州治所至元三年省大宁仵城温泉三县入/焉 案史志缺仵城二字据金史地理志隰州)
(有仵城县折隰川置 元志
无之/当在所省三县之内谨附识)大宁(下至元三年省入/隰川二十三年复)
(置/)石楼(下/)永和(下 (第 27b 页)
  元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𢓺
存其名而无城邑者不在此数(本省计站一/百二十处)
辽阳路(上/)金辽阳府领辽阳鹤野二县(按金史地理志/辽阳府领辽阳)
(鹤野宜丰石城凡四县 元志
云二县/其宜丰石城不知何时并省谨附识)后复改为东京宜 …… (第 1a 页)
(县元复置/谨附识) 唐州(下/)旧唐州金改裕州(按金史地理志/云唐州中刺史)
(无改为裕州之文 元志
疑误谨附识)元初复为唐州至元三年废湖阳比
阳桐柏三县领一县泌阳(倚/郭) 嵩州(下/)金领伊阳福昌 …… (第 8b 页)
州后复领三县太和(下宋案明史槁太和/县 以汝阴县之百)
(尺镇地置万寿县寻改曰泰和洪武初改泰/为太 元志
作太字当系传写之讹谨附识)沈邱(下/)
(下/) 息州(下/)金领新息新蔡真阳褒信四县元中统
三 …… (第 9b 页)
元至元十四年升为
路二十八年降为州罢镇巢州为县以属焉(按明史槁/巢县宋镇)
(巢军元改为州寻降为/县 元志
未晰谨附识)领三县无为(上倚/郭)庐江(中/)(下/)
 六安州(下/)宋六安军元至元十二年归附二 (第 13b 页)
静宁州(下/)宋德顺军金升为州元初并治平永洛(按永/洛宋)
(金史志并作水洛 元志
盖误谨附识)入陇干后复省陇干改为静宁州领
县一隆德(下/)
兰州(下/)元初领阿千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七 (第 8a 页)
  元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路三十七府二属府三属州五
十四属县四十七其馀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马站/七十)
(四处水站四处比案云南至元始𨽻版□州郡沿革/悉照 元志
详注 他处特繁缘宋志所不载故也)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大德三年罢云南行御/史台立肃政廉访司) …… (第 1a 页)
曰归厚)
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建昌路(下/)本古越巂地唐初设中都府(案唐书地理志/作中都督府 元)
(志
盖/误)治越巂肃宗至德中没于吐蕃贞元中复之懿宗
时蒙诏立城曰建昌府以乌白二蛮实之其后诸酋争
强不能相 …… (第 15a 页)
 阔州(下/)州治密纳甸昔仲由蒙之裔孙名科居此因
以名为部号后讹为阔至三十七世孙僰罗内附至元

九年设千户二十六年改为州 邛部州(下/)州在路东
北大渡河之南越巂之东北唐立邛部县后没于蛮至
宋岁贡名马土物封其酋为邛都玉今其地称为邛部
川治乌弄城昔么些蛮居之后仲由蒙之裔夺其地元
宪宗时内附中统五年立邛部川安抚招讨使𨽻成都
元帅府至元十年割属罗罗斯宣慰司二十一年改
为州 隆州(下/)州在路之西南与汉邛部县接境(案汉/书地)
(理志越巂郡有邛都/县 元志
作邛部盖误)唐会川县之西北蒙氏改会川为 (第 17a 页)
来安路军民总管府
镇安路(以上并阙思案以上五路 元志
注并阙今考明/史地理志 明府志云元为思明路上思州忠)
(州上下石西州西平州禄州思明州江州思陵州凭祥 (第 9a 页)
  (又南流至河中凡一千八百馀里通计九千馀/里出元史地里志与津逮书所志详略稍异)
  按河源禹贡未详史记莫析 元志
参述旷邈难稽伏
  读
圣祖仁皇帝谕曰黄河之源出西宁外库尔坤山之东众
 泉流出沮洳涣散不可胜数望之灿 (第 6b 页)
 经之士为多(宋/史)人淳事简地瘠民贫(苏轼登/州谢表)民多朴
 野性皆犷直犹有古风凡有施为质多文少 (元/志)
苏轼
 游宦之邦文章所薰染礼乐所渐摩士风之秀如亲
 登坡老之门(图/经)
 蓬莱县 蓬莱介乎山海之间 …… (第 16a 页)
 (宋/史)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
 君子(宋苏轼盖/公堂记)男通鱼盐之利女有纺绩之业 (元/志)
 掖 县 凭负山海民殖鱼盐以自利道里僻阻商 (第 18a 页)
 (即李忠臣平卢军/兵马使幽州蓟人)侯希逸(平卢节度/使营州人)郑王邈(平卢淄/青节度)
 (大/使)田神功(平卢淄青节度/使冀州南宫人) 元志(平卢节/度使)
李正己(平/卢)
 (节度使/高丽人)李纳(平卢节/度留后)康志睦(平卢节度/使灵州人)李师古(平卢 (第 32a 页)
 (太子/宾客)
 侯希逸(营州人天宝末为州裨将守宝定城安禄山/叛以其亲将为平卢节度使希逸率兵与安)
 (东都护王 元志
斩之诏以 (第 2b 页)
元志
为节度使 (第 2b 页)
元志
卒众/推希逸朝廷知其忠诏就拜之兼御史大夫与贼战)
 (数有功然是时河北皆附禄山希逸孤军无援乃拔/其军 (第 2b 页)
汝水从吾君矣诸君其善为
计言讫赴水死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于
是参政富珠哩小罗索乌凌阿呼图总帅 元志
元帅约
苏赫舍哩柏寿乌库哩和勒端及军士五百馀人皆从
死焉承麟退保子城闻守绪死帅群臣入哭因谓众曰
先帝 (第 57b 页)
  悉𨽻焉自汉唐至今往代之所未显者其源流毕

  详焉自夫葱岭盐泽诸地皆
圣武为之奠定而疆理之者也乃于稽宋志河渠 元志
  地理辨其诬证其是译其名义而阿勒垣郭勒噶
  达素斋老之为黄金河北极星石可得而纪也(臣/)
  以 (第 28b 页)
其幽绝特置兰若凡有五桥以渡长庆集云鸣玉溪上
木莲秾茂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母邱 元志
写之本志
云溪在治西二里发源西厓水声如佩玉其傍有古刻
亦名西溪又云西北五里有木莲洞宋钱求之诗云鸣
(第 18a 页)
   东川军民府
古东川甸乌蛮仲牟由之裔骂弹得之改曰那札那夷属
南诏蒙世隆置东川郡后乌蛮閟畔彊盛自号畔部元
初置万户府至元中改为閟畔部军官后改为东川府
𨽻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洪武初仲牟由之裔禄氏设
姑归附仍授为东川土知府𨽻云南布政司十六年改
为东川军民府添流官通判经历照磨各一员立营长

六头目九管摄其间𨽻四川布政司属川南道编户一
里  元志
云东川有乌蛮白蛮僰人罗罗四种乌蛮富
而强白蛮贫而弱居多版屋俗尚战争类土蕃之风僰
罗通诏之夷人而罗即㸑 (第 16b 页)
   九人山西省田畯等二人河南省萧冲斗等三

   人陜西省张席珍等二人湖广省刘 元志
等四
   人浙江省钟国浩等三十五人江西省吴嵩龄
   等五人福建省张献福等三人广东省罗科等
    (第 13b 页)
   其馀则概从略焉至元代左右八作司掌出纳
   内府器物与宋金专领缮造者不同今别入内
   务府表内又覆实司见辍耕录盖沿金旧制所
   设而 元志
不载当属脱漏今并加考补同系于 (第 2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