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雜史類
傳記類
 黎州(仍宋/旧)领县一 汉源(仍宋/旧)
 茂州(仍宋/旧)领县二 汶山 汶川(皆仍/宋旧)
  (臣/)等谨按 元志
汶山作文山疑误
 碉门鱼通雅黎长河西宁等处宣抚司(𨽻脱思/麻路)
  (臣/)等谨按元有长河西鱼通 (第 16a 页)
宁远三安抚司与此
  名目稍异考 元志
无之又有松潘二州属土蕃宣 …… (第 16a 页)
  类尚多今皆不得而详矣
 礼店文州军民元帅府(𨽻图沙/玛路)
  (臣/)等谨按宋有文州曲水县考 元志
无之惟有礼
  店文州军民府意即文州改置而以曲水县省入
  然考明志礼文二县注云礼县本元礼店文州军 …… (第 16b 页)
  其馀除石耶洞九姓罗氏可考外馀皆省废不详

  大都在荆梁二州之界今从 元志
类登于此
 阿永蛮部
  (臣/)等谨按至元二十一年酋长阿泥入觐自言阿
  永邻境乌蒙等蛮悉𨽻皇太 …… (第 25a 页)
  (地宪宗六年立太池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于/县置宜良州二十一年降州为县以太池县省入)

  (臣/)等谨按 元志
中庆路本唐姚州南诏閤罗凤叛
  取姚州其子凤伽异增筑城曰柘东六世孙劵丰
  裕改曰善阐历五代迄宋羁縻 …… (第 26b 页)
  (臣/)等谨按王圻续考威楚路领崿嘉县元初立千
  户后改县镇南州有石鼓定边二县至元二十四
  年置后省入州 元志
皆不载
 武定路军民府(在滇池北唐𨽻姚州大理国罗婺部/宪宗七年立万户至元八年为北路)
  (十二年 …… (第 29a 页)
 彻里军民总管府(大德/中置)
  (臣/)等谨按王圻续考云元征交趾经蛮地车里部
  降之因置彻里路考 元志
大德中云南行省言大
  彻里地与八百媳妇犬羊相错势均力敌今大彻
  里已降小彻里复控扼地利多相杀掠大 …… (第 30a 页)
  无路字乃专为小彻里而设也又元末更置耿冻
  路及耿当孟弄二州志并失载附录于此
 广南西路宣抚司
  (臣/)等谨按广南西路 元志
阙其沿革王圻续考云
  宋时名特磨道侬智高之裔居之至元中立宣抚
  司领路城等五州后来安路夺其路城上 (第 30b 页)
林罗佐
  三州惟领安宁富二州 元志
俱失载
 丽江路军民宣抚司(以金沙得名汉至隋唐皆为越/巂郡西徼地后为越析诏所有) …… (第 30b 页)
   西(在州西北大理极边地名罗裒间至/元十四年置县以西临吐蕃为名)
 东川路(大理国閟畔部宪宗时立万户至元/十五年改军民府二十八年置路)
  (臣/)等谨按 元志
自此至孟杰路沿革并阙今据王
  圻续考及一统志补之馀未详
 茫部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中置)
  益良 …… (第 31b 页)
  (臣/)等谨按王圻续考云元遣使招附八百媳妇置
  八百等处宣慰司又云八百媳妇请官守置木安
  孟杰二路于其地考 元志
但有孟杰一路而无八
  百宣慰司及木安路又明志云元置孟绢路属八
  百宣慰司志亦不载大抵元史多有漏失 …… (第 32a 页)
  罗雄州(盘瓠之种曰罗雄者居此后为/罗雄部至元十三年置为州)
  (臣/)等谨按王圻续考有亦佐县本蛮夜苴部元并
  入罗雄州后置县 元志
不载
  马龙州(以纳垢部马龙城置宪宗时/立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州)领县一 通
   泉(初立易龙百户 (第 33a 页)
至/元十三年改为县)
  (臣/)等谨按明志马龙州注有马龙县属州 元志

  载 …… (第 33a 页)
   (永/宁)

  永宁州(说见/上)
  (臣/)等谨按普定路有永宁州 元志
不载或即是此
  路之永宁又明志建昌卫注东有北社县元𨽻永
  宁州洪武中改为碧舍县后废 (第 35a 页)
元志
亦无此县
  泸州(在路之西即诸葛亮擒孟获之地/大理国洟笼城至元十五年置州)
  礼州(在路西北大理 …… (第 35a 页)
  姜州(大理国绛部姜者其祖名/也至元十五年改置姜州)
  (臣/)等谨按一统志建昌路有苏州本礼州地分置
   元志
不载 …… (第 35b 页)
   (僰蛮所有元初归附立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州二十六年降为县)
  (臣/)等谨按王圻续考有阿迷州在元为阿宁万户
  府领纳楼茶甸二千户𨽻临安等处宣慰司 元志
  
不载
 广西路(东爨乌蛮弥勒等部所居唐为羁縻州后所/部寖盛大理国莫能制宪宗七年内附至元)
  (十二 …… (第 37b 页)
  弥勒州(在路南蛮名弥勒部至元十二/年立千户二十七年改为州)
  (臣/)等谨按王圻续考广西路有维縻州本蛮维縻
  部元初立千户后改为州 元志
不载
 元江路(在梁州之南亦阿僰蛮所据地蛮/名威远□至元二十五年改置路)
  步日部(在路西蛮/名步 …… (第 38a 页)
   领县一 浪穹(即浪穹诏所居之地南诏取之/并浪穹施浪邓睒三诏为浪穹)
   (州宪宗七年立千/户十一年改为县)
  (臣/)等谨按一统志有凤羽县 元志
不载 …… (第 39a 页)
  姚州(大理国旧州宪宗七年立/千户至元十二年复为州)领县一 大姚(唐/髣)
   (州青蛉县夷名大姚堡宪宗七/年立千户至元十一年改为县)
  (臣/)等谨按唐姚州州治在弄栋川 元志
于中庆路
  既云唐姚州此复有姚州注云唐弄栋川都督府
  盖元于姚州善阐府改立中庆路而又于旧州治 (第 39b 页)
  别立姚州存其旧名也又王圻续考天历间升姚
  州为姚安路 元志
失注
  云南州(大理国旧州宪宗七年立/千户至元十一年复为州)
  (臣/)等谨按元有十二关防送千户 (第 40a 页)
所至正中本云
  南州楚场地置 元志
不载
 金齿等处宣抚司(本金齿白夷地在大理西南中统/初立安抚司十五年改安抚为宣)
  (抚立六路总管 …… (第 40a 页)
  (臣/)等谨按顺宁在永昌腾冲二府之东王圻续考

  及一统志皆有之 元志
不载今补入
 蒙怜路(至元二十七年从云南行省请以蒙/怜甸为蒙怜路蒙莱甸为蒙莱路)
 蒙莱路(以上二路 …… (第 41a 页)
 乌撒乌蒙宣慰司(乌撒部在中庆路东北七百馀里/十五年立军民府二十一年改宣)
  (抚司二十四年升/乌撒乌蒙宣慰司)
  (臣/)等谨按 元志
乌蒙部有六曰乌撒部阿头部易
  溪部易娘部乌蒙部閟畔部后蛮折怒强大尽得
  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至 (第 41a 页)
元十年始附十三

  年立乌撒路又按王圻续考及一统志并有乌蒙
  路亦至元中置 元志
不载然 (第 41b 页)
元志
亦不于宣慰司
  外别列乌撒路盖举其统辖之官而两路在其中
  也
 木连路(至正二十/六年置)
 蒙 …… (第 41b 页)
 谋粘路(泰定三/年置)
 南甸路军民府(旧名南宋至元二十六年置/路以上六路皆置军民府)
  (臣/)等谨按 元志
无路字今据王圻续考及一统志
  增
 六难路甸军民府(路字/疑衍)
 陋麻和管民官
 云龙甸军民府( …… (第 42a 页)
 木来军民府(至元二十/九年置)

  (臣/)等谨按 元志
木连路以下其有注者仍之无注
  者间参王圻续考及明志补入馀则并仍其阙
  又按梁州南境并属徼外夷地在 …… (第 43a 页)
  (靖四十二年改属夔州卫/天启元年升为宣慰司)
  (臣/)等谨按酉阳宣慰司所属邑梅长官司及石砫
  宣慰司皆本元旧改置考 元志
无佛乡石砫等名
  盖以废置不常故也今仍明志
湖广布政使司府一县七 …… (第 51b 页)
  行省洪武十五年来属宣德元年与安南又于建
  水州注云西有宁远州万历十四年析置四十八
  年废彼此互异今考 元志
无宁远州当是洪武初
  置宣德初废万历中复置后省入建水州也 …… (第 56a 页)
  (臣/)等谨按教化三部王弄山落恐甸三长官司皆

  本元旧改置考 元志
无强现王弄山伴溪落恐等
  名今仍明志
 澄江府(元澄江路洪武/十五年改为府)领县三州二 河阳 江川 …… (第 57a 页)
 景东府(元开南州𨽻威楚/开南路洪武中改)
  (臣/)等谨按王圻续考景东府洪武中本元开南州
  改置一统志亦然惟明志谓元至顺元年置考
  志
无景东府今从续考
 镇沅府(元案扳寨𨽻元江路洪武三十五/年置镇沅州永乐四年升为府)领长官司
  一 …… (第 58b 页)
  三州领长官司四 宁谷寨长官司 西堡长官

  司(皆洪武十/九年置)
  (臣/)等谨按明志安顺府本元安顺州万历中升为
  府考 元志
无安顺州而王圻续考及明统志并云
  洪武十六年置今从之
  镇宁州(仍元/旧)领长官司二 十二营长官 (第 64b 页)
  安化镇 新兴镇(汧/阳)吴山镇 定戎镇 陇西镇
  (汧/源)
  (臣/)等谨按宋志有吴山县据 元志
至元七年省入
  汧源今考金志先无此县而汧源县有吴山镇则
  是吴山省入汧源当金时已然矣
鄜延路府一 …… (第 14a 页)
  乾州(仍金旧至元中以州治/奉天县及好畤县省入)领县三 醴泉(仍金/旧)
   武功(金改武亭/元复旧名)永寿(金𨽻汾州至元/十五年来属)
  (臣/)等谨按 元志
唐改醴泉为奉天元又改奉天为 …… (第 19b 页)
   (年省入/洛川)
  绥德州(仍金/旧)领县二 青涧(仍金/旧)米脂(升米脂/寨为县)
  (臣/)等谨按 元志
金绥德州领八县元并嗣武克戎
  入米脂绥平怀宁入青涧义合绥德入本州考金
  志但有清涧一县馀俱为城寨 …… (第 20b 页)
  (元初/复县)伏羌(金伏羌寨至元/十三年升为县)通渭(仍金/旧)(金盐州镇/至元十七)
  (年升/为县)
  (臣/)等谨按 元志
金为巩昌府考金志止称巩州则
  巩昌之名当从元始
 平凉府(仍金/旧)领县三 平凉 崇信 华亭(皆仍 …… (第 22a 页)
 西和州(宋岷州后改西和州旧领三县大潭祐/川久废至元七年又以长道县省入)
  (臣/)等谨按宋志西和州开禧二年入于金考金志
  无此州今从 元志
沿革自宋始
 环州(仍金旧至元七年/以通远县省入) …… (第 23a 页)
 贵德州(金积石州西界元初置州/属土番等处宣慰司后废)
 脱思麻路
 岷州(宋故岷州地/元初复置)
 铁州
  (臣/)等谨按 元志
自河州以下不详沿革兹据省志
  补注一二馀仍其阙又有积石一 (第 24a 页)
元志
不载
甘肃行中书省路七州二属州五 …… (第 24a 页)
   清水(皆仍/元旧)(元礼店文州军民府洪武四年置/礼店千户所成化九年即于所城)
   (置县/来属)
  (臣/)等谨按 元志
有礼店文州军民府沿革俱阙据
  明志礼县即礼店文州所改考明统志云元文州
  洪武四年改为文县而 (第 29b 页)
元志
别无所谓文州则是 (第 29b 页)
  礼店文州属两地而 元志
牵连书之致于明志误
  并为一参之统志而后明也
  又按巩昌府领州三其阶徽二州及所属二县详
  前梁 …… (第 30a 页)
 镇番卫(洪武中以小河滩城置/临河卫三十年改名)
 庄浪卫(洪武五年析/永昌地置)
  (臣/)等谨按明统志元置庄浪县属永昌路明改为
  卫考 元志
陜西行省所属有庄浪州金改为县𨽻
  平凉府元永昌路无庄浪县今从明志
 西宁卫(元西宁州洪/武六年改 (第 33a 页)
刺史李彦政刑残虐在下皆怨是月城内薛珍等聚党
突入州门擒彦杀之推其党莫折大提为帅大提自称
秦王魏遣雍州 刺史元志
讨之初南奉州豪右杨松柏
兄弟数为寇盗刺史博陵崔游诱之使降引为主 …… (第 37b 页)
自散魏以苗为统军与别将淳于诞俱出梁益𨽻魏子
建未至莫折念生遣其弟高阳王天生将兵下陇甲午 都督元志
与战于陇口志兵败弃众东保岐州
东西部敕勒皆叛魏附于破六韩拔陵魏主始思李崇
及广阳王深之言丙申下诏诸州 …… (第 40b 页)
莫折天生进攻魏岐州十一月戊申陷之执 都督元志
及刺史裴芬之送莫折念生杀之念生又使卜胡等寇
泾州败光禄大夫薛峦于平凉东峦安都之孙也
高平人攻杀卜胡共 (第 42a 页)
 君以为民也凡在民上岂可不思此乎绍还言之魏
 主不从
三月魏侵梁雍州梁州兵击败之
 魏荆州刺史元志(字 猛略
河间/公齐之孙)将兵七万攻潺沟(在/襄) (第 38b 页)
 杀刺史崔游以城应大提大提遣其党袭高平克之

 杀镇将行台大提寻卒子念生自称天子(改元/天建)魏以
 雍州 刺史元志(字猛略河间/公齐之孙)
为征西都督讨之念生
 遣其弟天生将兵下陇志与战兵败退保岐州已城
 陷志被杀(魏自破六韩拔陵反寇盗蜂起 (第 10a 页)
 杀刺史崔游以城应大提大提遣其党袭高平克之

 杀镇将行台大提寻卒子念生自称天子(改元/天建)魏以
 雍州刺史元志(字 猛略
河间/公齐之孙)为征西都督讨之念生
 遣其弟天生将兵下陇志与战兵败退保岐州已城
 陷志被杀(魏自破六 (第 10a 页)
 书令李崇为大都督率广阳王渊等北讨(魏书孝/明帝纪)
六月南秦州反遣雍州刺史元志讨之
 秦州城人莫折太提反诏雍州 刺史元志
讨之南秦
 州城人孙掩张长命韩祖香据城反杀刺史崔游以
 应太提(魏书孝/明帝纪)
八月元志及贼战于陇 (第 103b 页)
 (阳府唐县南一百里汉高凤尝隐于此棘阳汉之县/名属南阳郡即古谢国地以居棘水之阳得名后周)
 (省入新野县故城在南阳府邓州境内 元志
云棘阳/有镇介于新野湖阳二县之间是也集览以为枣阳)
 (释之可谓误矣邓/晨南阳新野人)
  书法(演 (第 62a 页)
  (纲目特以魏主不肯书之/则曲直是非瞭然见矣)
三月魏侵梁雍州梁州兵击败之考异(提要无州/兵二字)
 (魏荆州刺史 元志
将兵七万侵潺沟驱迫群蛮群蛮/悉渡汉水降梁梁雍州刺史吴平侯炳纳之纲纪皆) …… (第 27a 页)
 (以蛮累为边患不如因此除之炳日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吾得蛮以为屏蔽不亦善乎乃受)
 (其降命司马朱思远等/击志于潺沟大破之)集览(潺沟潺仕山反蛮獠所/居之地与雍州相近)
 质实 (元志
代人魏宗室河间公之孙/汉水注见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秋九月魏诏太常卿刘芳造乐器
 (魏公孙崇造乐尺以十 …… (第 27b 页)
 (魏自破六韩拔陵反二夏豳凉寇盗蜂起秦州刺史/李彦残虐城内薛珍等杀之推其党莫折大提为秦)
 (王魏遣雍州 刺史元志
讨之南秦州人亦杀刺史崔/游以城应大提大提遣其党袭高平克之杀镇将行)
 (台大提寻卒子念生自称天子魏遣 …… (第 78a 页)
 (有南秦州/故曰二秦)质实(河池戍注见中/大通六年南岐)

八月梁徐州刺史成景俊拔魏僮城质实(徐州注见秦/始皇二十八)
(年僮城未详处所按一统志唯刘宋时置有僮县属南/彭城郡即汉之厚丘县地梁属僮阳郡东魏改为沭阳)
(郡仍于郡东置怀文县后周改曰沭阳隋属海州唐总/章初属泗州后复属海州宋南渡没于金寻复归宋属)
(海州元仍旧至本朝因之改属淮/安府未知是否姑录之以备参考)○魏都督 元志
讨莫
折念生战于陇口败绩
 (魏散骑侍郎李苗上书曰凡食少兵精利速战粮多/卒众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 …… (第 79b 页)
 (臂于斯废矣宜勒大将坚壁勿战别命偏裨帅精兵/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其后则汧岐之下群妖自散矣)
 (以苗为统军与别将淳于诞俱出梁益未至莫折念/生遣其弟天生将兵下陇 元志
与战兵败东保岐州)
 集览(陇周为岐陇地春秋秦文公都焉魏为陇川郡/唐改汧阳郡复为陇州州在陇山西山又在 …… (第 80a 页)
 (李崇引祖莹为长史广阳王深奏莹诈增首级盗没/军资莹坐除名崇亦免官削爵徵还深遂专总军政)
十一月莫折念生遣其弟天生陷魏岐州杀 都督元志

质实(岐州注见周/显王八年)○蜀贼寇魏雍州讨平之质实(雍州/注见)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京兆)○十二 (第 83a 页)
               竟陵 荆门州 当阳
皇清  湖北布政使司 安陆府 钟祥 京山 潜江 沔阳州
               天门(雍正/年改)荆门州 当阳
  附考 元志
云郢城在安陆州乃古之郊郢按郊郢
  即左传所谓君次于郊郢以禦四邑者是也亦谓
  之郢中宋玉所谓客有歌 (第 25a 页)
 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
 焦度楼
 萧景南史列传字子照兰陵人雍州刺史时魏荆州
  刺史元志
驱迫群蛮蛮悉渡汉水来降议者以蛮累
 为边患可因此除之景以为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乃
 开樊城受降
 夏侯详 (第 24b 页)
 方舆胜览江陵衣冠薮泽史记西楚劲直地薄寡积
 汉书有江汉之饶春夏力农秋冬业渔少积聚信卜
 筮荆州记郡少农桑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元志
民质 …… (第 6a 页)
 患

 松滋县郡志俗淳而雅朴者乐耕织秀者喜弦诵
 枝江县 元志
质直好义不事誇诈
 夷陵州旧志西陵名教之区民俗俭朴山田硗确十
 年一佃
 宜都县郡志俗尚俭约士知学问 …… (第 7a 页)
 史地理志有材木茗荈之饶金铁羽毛之利其土宜
 榖稻赋入稍多而袁吉壤接其民往往迁徙自占深
 耕溉种率致富饶 元志
渐被胡文定春秋之学而士
 习好文向慕谭世勚忠节之风而乡俗尚义学者勤 …… (第 9b 页)
 湘乡县苏佳嗣湘乡风俗论文而不浮静而不媮朴
 而不陋
 醴陵县徐一鸣乡贤祠碑风气纯朴文物希简
 攸县张潜大观楼记衣冠如鳞弦诵有声
 益阳县 元志
有关羽鲁肃之遗迹故其俗多慷慨尚
 节
 浏阳县蒋擢义学记宋杨龟山令浏后风移俗易颇 …… (第 10b 页)
 武陵记人气和平多淳朴少宦情有虞夏遗风楚词
 九歌注沅湘之间其俗尚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
 宋钟蜚英学记常武为守节礼义之国 元志
居民务
 本勤于耕织自崇观以来制锦绣为业其色鲜明不
 在成都锦官下函史民以渔猎山伐为业旧志地与
 苗 (第 16a 页)
 郢城在县东北三里即楚旧都楚文王自丹阳迁此
 未有城左传子囊还自伐吴疾将死遗言谓子庚必
 城郢及平王时遂城之 元志
又云郢城在安陆州盖
 安陆乃楚之郊郢左传斗廉谓屈瑕曰君次于郊郢
 以禦四邑是也
 纪南城在县北十里史 (第 40b 页)
出入千步清道与皇太子分路王公百辟咸
使逊避其馀百僚下马弛车止路傍其违缓者以棒棒
之其后洛阳令得与分道 (元志
为洛阳令与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彪曰御史中尉) (第 9a 页)
 (西北至黄河二十里平卤卫在山西大同府西少南/二百四十里明置本汉雁门郡之武州县隋唐以后)
 (为朔州地元和志黄河在朔州鄯阳县西三百里辽/自河西移置胜州于此曰东胜州其故城在今卫西)
 (北 元志
云唐徙东受降城于绥远烽南即今州治也/明洪武初改建左右二卫兵民皆耕牧河套中寇益)
 (稀少二十六年城东 (第 13a 页)
 (云在顿丘县南/亦谓之浮水)
北径阴安县故城西(水经县故城在今清丰县北通典/顿丘 北有阴安城寰宇记云王)
 (莽河在顿丘/县北十里)
又东北径昌乐县故城东(水经和故城在今南乐县西/北 元 志
王莽河西去昌乐)
 (县十/六里)
又东北径平邑郭西(水/经) (第 3b 页)
 (涂山隔淮对峙其下有/荆山堰梁天监中筑)
又东北濠水注之(水/经)
 水出莫邪山东北之溪溪水西北引渎径禹墟北又
 西流注于淮(郦注和濠水在今怀远县/南 元 志
谓之西濠水) (第 13a 页)
 (苑其故城/在今县东)
又东北过临济县南(水经/)
 县故狄邑也汉永初二年改名临济晏谟齐记曰有
 南北二城隔济水(郦注和今高苑城西南冇临济故/城 元 志
高苑县济水在北去县) (第 19b 页)
  (阳同为险要古称二关焉春秋蔡侯与吴子伐楚/还塞大队淮南子曰天下九塞冥扼其一俱见旧)
  (志序/中)隐然巨屏端若长城(舆地/纪胜)四方最中 (元志
豫/州于四)
  (方最中汝南于/豫州又最中)
  汝阳县(附/郭)上蔡县(西峙芦冈/南萦沙水)确山 (第 31a 页)
  (一曰穆穆哩山东距长安万五千里河源在其间/流澄澈下稍合众流水渐赤行益远众水并注则)
  (浊源东北直穆克依额音碛尾即今西番和卓之/境盖剑南之西 元志
至元十七年命招讨使都实)
  (求河源实还报谓河源出土番朵甘斯西鄙有泉/百馀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 (第 3a 页)
自亭而外有幸斋东皋村耘轩遐/观台清斯池流憩圉归云台秋涧亦各有诗载其集中)
(明一统志谓在城南十里盖循 元志
之旧耳/叶录) (风庭扫/)
(原刘因诗虽匏瓜陨自天中涵太虚气造物全其真世/人苦其味 得终天年惜哉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