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雜史類
傳記類
熙平元年春正月戊辰朔大赦改元荆沔 都督元志

破梁军以吏部尚书李平为行台节度讨硖石诸军二
月乙巳镇东将军萧宝夤大破梁将于淮北癸亥初听
秀才对策 …… (第 56a 页)
王琛临淮王彧本封是
月凉州幢帅于菩提呼延雄执刺史宋颖据州反念生
遣其兄高阳王天生下陇东寇八月甲午雍州 刺史元
西讨大败于陇东退守岐州丙申诏诸州镇军元非
犯配者悉免为编户改镇为州依旧名称九月壬申诏
尚书左仆射齐王 (第 62a 页)
 宜稽驻并合分道又寻六门则为行马之内且禁卫
 非违并由二卫及领军既非郡县界则京尹建康令
 即不合依门外也又按 后魏元志
为洛阳令与中尉
 李彪争路俱入见彪曰御史中尉辟乘华羽盖驻论
 道剑鼓安有洛阳令与臣抗衡志曰臣神州县主 (第 8a 页)
而已及景在职峻切官
曹肃然制局监皆近倖颇不堪命以是不得久留中寻
出为宁蛮校尉荆州刺史加都督八年魏荆州 刺史元

攻潺沟驱迫群蛮群蛮悉度汉水来降议者以为蛮
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景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
人来侵每为矛楯 (第 3a 页)
州事为诸军节度脩义性好酒每饮连日遂遇风病神
明昏丧虽至长安竟无部分之益 元志
败没贼东至黑
水更遣萧宝夤讨之以脩义为雍州刺史卒于州追赠
司空谥曰文子均位给事黄门侍郎后入西魏封安昌 (第 14b 页)
  之(孙/顗)殷景仁(从弟淳弟淳子孚弟孚子/臻 淳 冲 冲 淡)
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祖兄也祖恬晋中
军将军父混太常卿诞少有才藻晋孝武帝崩从叔尚
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恨少序节物一
句因出本示之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后云霜
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嗟叹其清拔因而用之袭爵雉乡
侯会稽王世子元显开府以诞为功曹累迁后军长史

琅邪内史诞结事元显嬖人张法顺故为元显所宠元
显纳妾诞为之亲迎随府转骠骑长史内史如故元显
讨桓元欲悉诛桓氏诞固陈桓脩等与 元志
趣不同遂
得免脩诞甥也及元得志诞将见诛脩为之陈请得徙
广州卢循据广州以诞为其平南长史甚宾礼之诞久
(第 2a 页)
军赐骅骝马一匹正光五年秋以往
在扬州建淮桥之勋封当利县男改封新丰子时莫折
念生兄天生下陇东寇征西将军 元志
为天生所禽贼
众甚盛进屯黑水诏延伯为使持节征西将军与西道
都督行台萧宝夤讨之宝夤与延伯结垒马嵬南北相 …… (第 48a 页)
延伯无以定之至是果能克敌
诏授左卫将军馀如故于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寇
掠泾州先是卢祖迁伊瓮生数将皆以 元志
前行之始
同时发雍从六陌道将取高平志败仍停泾部延伯既
破秦贼乃与宝夤率众会于安定甲卒十二万铁马八
千 …… (第 49a 页)
后为谏议大夫正色当官不惮彊禦车驾南征徵兵秦
雍大期秋季阅集洛阳道悦以使者书侍御史薛聪侍
御史主文中散 元志
等稽违期会奏举其罪又奏兼左 (第 100b 页)
表解州前后十馀上孝明乃以 元志
代之寻除中书监
骠骑大将军仪同如故出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四州诸
军事定州刺史徵拜尚书左仆射迁尚书令加侍中 (第 75b 页)
  隋
田德懋高平人也祖弘周大司空少保襄州总管父仁
恭仕周历隋位左武卫大将军弘自有传德懋少以孝

友知名开皇初以父军功赐爵平原郡公授太子千牛
备身丁父艰哀毁骨立庐于墓侧负土成坟高祖闻而
嘉之遣员外散骑侍郎 元志
就吊焉复降玺书存问赐
帛及米下诏表其闾大业初位尚书驾部郎卒官
薛浚字道赜河东汾阴人也父琰周渭南太守浚 (第 108b 页)
事公熙大行贿赂终得免罪后为假节别将与 都督元
同守岐州为秦贼莫折天生所虏死于秦州文德后
自汉中入统汧陇遂有阴平武兴之地后为宋荆州刺
史刘义宣所杀保 (第 42a 页)
 县八年又省入合河
(中下/)仍名合河县中𨽻岚州县志元丰间以濒河地
 狭东徙五十里即今治更名蔚汾𨽻岢岚州
金仍为合河县𨽻岚州 元志
金升兴州𨽻太原路
元仍为兴州𨽻太原路县志中统二年改为合河县三
 年复旧
明名为兴县𨽻太原府岢岚 (第 29a 页)
 省北和州以县属和州新书武德元年析置太和县
 𨽻东会州贞观三年州废以临泉𨽻石州
(中下/)𨽻石州元符二年以临泉县𨽻晋宁军
金𨽻石州 元志
金名临水县
元中统二年仍改临泉县𨽻太原府三年升临州为下
 州 …… (第 11b 页)
 源县
辽𨽻应州

金贞祐二月五月升浑源州 元志
仍置浑源县并置司
 候司
元𨽻大同路至元二年省县入州明一统志元初改浑
 源县曰恒阴
明𨽻大同府 …… (第 26b 页)
  右玉县(附郭/)
汉云中郡桢陵东南境定襄郡定襄东境
魏晋胥𨽻新兴郡
北魏怀朔武川二镇南境
唐云州西境朔州北境
辽大同丰州二郡中境

元丰净二州南境 元志
至元二年省大同县平地县入 …… (第 37b 页)
 郡殊颓县地
隋为神武县𨽻马邑郡

唐末置武州 元志
唐𨽻定襄马邑二郡
后唐改毅州
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统神武县属西京道
金武州边下刺史领宁远县岢岚 …… (第 50a 页)
以与北京泽州同加南字天德三
年复去南字贞祐四年𨽻潞州昭义军后又改𨽻孟州
元光三年升为节镇军曰忠昌 (元志
金为/平阳府)元为下州𨽻
晋宁路置司候司至元三年省并省陵川县入晋城端
氏县入沁水后复置陵川明洪武元 (第 54a 页)
𨽻河东北路雁门县为倚天会六年置震
武军节度使贞祐二年四月侨置西面经略司七月广
武县来属八月经略司罢 (元志
金立/都督府)元罢军𨽻太原路 (第 28a 页)
 剋虎寨渡口置浮梁今以舟济
 金大定时攻西夏筑城屯兵元废明洪武五年置巡
 检司后裁南二十里为曲峪渡  元志
黑河源自渔
 阳岭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馀里与黄河合又正南 (第 33a 页)
 定帝二年闰正月治桑乾道

㶟水源出马邑即雷山洪涛山下之渊泉桑乾之源是
 也汉书谓之治水 水经注谓之溹涫水 五朝志
 神武有桑乾水  元志
芦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
 小黄河以流浊故也
鄯河在县东三十里
恢河一名灰河在县南五里发源宁武山口北流 …… (第 18a 页)
 楼烦关也 括地志汾水源出岚州静乐县北百三

 十里管涔山北东南流入并州西南流至绛州蒲州
 入河 颜师古注汾水出汾阳北山  元志
汾河源
 自河东朔武州之南乱山中西南流过管州冀宁路
 汾州霍州晋宁路绛州又西流至龙门凡千二百馀
 里 (第 35b 页)
 薛士龙曰卫水东北合滹沱河过信安军入易水

  元志
泰定四年八月都水监廉访司正定路及濒河
 州县洎耆老会议言滹沱河其源自五台诸山来至
 平山县王母村山口 (第 52b 页)
 冀西河至华阳折而东流为冀南河至大伾折而北

 流为冀东河  元志
临川朱思本曰自洮与河合又
 东北流过达达地各八百馀里过丰州西受降城折
 而正东流过达达地古天德军中受 (第 11a 页)
矣虽有
武健之习民尚雀角之争而赋质淳悫不失古风(穆志/广灵)
地𨽻蔚州民性质无谄去华从俭以耕织为生 (元志/
广昌)
耕樵为业亦事商贾地近边陲赋性勇悍(祝志/广昌)
其风朴略其俗径遂勤耕耘务牧养(阳高县志/) …… (第 29a 页)
人尚勇敢(蒋廷梁显明寺碑记/)
人习战斗忠勇素具(郡志/右玉)
其民敬老慈幼节用恭俭勤于耕耘务于牧养 (元志/
朔州)
其民敬老慈幼节用勤农士耻奔竞务淳实(祝志/朔州) …… (第 29b 页)
泽射猎自娱(魏/书)
羽健家近祁连池即芦芽山巅池也地瘠牧蕃此五寨
之俗
泽州府
人性质而好学其气豪劲 (元志/
)
其民俭朴而敦本有唐晋之遗风(同上/)
力勤耕种淳而好义俭而用礼(古志/)
人习机杼俗尚俭朴(群书 …… (第 31b 页)
万泉)
务农少商好神健讼(祝志/荣河)
勤劳稼穑弗敢奢侈惟务节俭(穆志/荣河)
辽州
其民信实纯厚 (元志/
)
刚悍朴直(地舆综要/)
山川险绝其民信实纯厚其俗刚悍朴直力耕作而无
织纺(祝志/辽州) …… (第 35a 页)
志/武乡)
地瘠民贫性刚气悍不事商贾地宜榖黍(武乡县志/)
平定州
郡小民淳俗重端午其风清简好尚文章 (元志/
) …… (第 36b 页)
民淳讼简务实勤业无游惰之习绝浇薄之风 (元志/
)
质直朴野鄙啬勇悍地无平原人多武艺(祝志/代州)
男不务耕家无蚕桑女不务织(雁门志/)
俗尚戎马少 (第 39a 页)
 老系驴树云

不灰木 广昌出者佳
碾玉砂 旧出府境 金志大同路贡碾玉砂 宣宁
 产 元志
大同路采砂所 至元十六年置管领大同
 路拨到民一百六户岁采磨玉夏水砂二百石起运
 大都以给玉工磨砻之 (第 46a 页)
 西南今名芦板塞
孟良城在元岗口延昭部将址存

长城梁西四十五里始皇筑址存
北显故州隋志崞县有东魏广安永定建安三郡寄山
 城后齐废郡改为北显州后周废
故崞州 元志
本崞县太宗十四年升为州
原平故县南四十里古史考曰赵衰居原今原平县魏
 志前汉属太原后汉晋胥属雁门有阴 (第 18b 页)
 事仍除汾州刺史

柳 崇高祖时河北太守尝为河东郡解邑中正又领
 解邑中正出为太守子庆和楷胥本邑中正 元 志
高祖时行恒州事
柳敬起高祖时平阳太守子永本郡邑中正范本州大
 中正
元思誉高祖时镇北将军行镇北大将军 (第 3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