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赤松石室
予游炎陵过西阳之乡值云阳老期我于山中观赤松
轩辕之坛寺后山之顶为岁祈所赤松子者炎帝之诸

侯也既耄移老襄城家于石室故齐孔稚玄馆碑云赤
松家于石室之下神农行弟子之敬今襄阳之境也而
说者乃以为东阳之石室山故东阳记北山去郡三十
里有赤松庙赤松涧云昔徐公遇赤松于此而郦氏水
经亦谓赤松子游金华山自烧而化故今山上有赤松
坛载稽非也乃黄初平尔初平亦赤松子也炎世赤松
迹在襄阳不在于此按 习凿齿
襄阳传蔡阳界有赤松
子亭下有神陂即南都赋所谓松子神陂者也神仙传 (第 9b 页)
 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云
 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
 后六十馀年永平之五年 习凿齿
又为其宅铭焉
  (第 11a 页)
 北径檀溪(上下疑/有脱文)谓之檀溪(宋本溪下/有水字)侧有沙门释
 道安寺即溪之名以表寺目也溪之阳有徐元直崔
 州平故宅悉人居故 习凿齿
与谢安书云每省家舅
 司檀溪(当从宋本作/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宋本/作文)未尝不抚膺
 踌蹰惆怅终 (第 2b 页)
 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清(疑/作)
 (淯/)水右合浊水俗谓之弱沟水上承白水于朝阳县
 东南流径邓县故城南 习凿齿
襄阳记曰楚王至邓
 之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也浊水又东径邓塞
 者即邓城东南小山也先后名之为邓塞昔孙 (第 18a 页)
 (王隐地道何志并云吴分南郡立张勃吴录云刘备/立按吴志吕蒙平南郡据江陵陆逊别取宜都获秭)
 (归枝江夷道县初权与备分荆州而南郡属备则是/备分南郡立宜都非吴立也 习凿齿
云魏武平荆州)
 (分南郡枝江以西为临江郡云/云颇与此注合故备录之云)为二江之会也北有
 湖里渊渊上 (第 13b 页)
安作宅铭云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鞞而永思庶
先哲之遗光后六十馀年永平之五年 习凿齿
又为
其宅铭焉





  水经注释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北径檀溪谓之檀溪水水侧有沙门释道安寺即溪
之名以表寺目也溪之阳有徐元直崔州平故宅悉
人居故 习凿齿
与谢安书云每省家舅纵目檀溪念
崔徐之交未尝不抚膺踌踌惆怅终日矣溪水傍城
北注昔刘备为景升所谋乘的颅马 (第 2a 页)
  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淯水
右合浊水俗谓之弱沟水水上承白水于朝阳县东
南流径邓县故城南 习凿齿
襄阳记曰楚王至邓之
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也浊水又东径邓塞南
即邓城东南小山也先后名之为邓塞昔孙文台 (第 20a 页)
  故地留姚称也(卷二十七十六页二行)

  一清按是卷之尾当接二十九卷一页七行又东过
堵阳县至八页三行 习凿齿
又为其宅铭焉上魏兴
郡锡县与上粉县界相连上粉分自房陵房陵锡汉
志并属汉中郡裴松之三国志注云隆中在襄阳 (第 14b 页)
林峰其下洑水源九曰梓林峰其下湎水源旧/录所载不同与九峰不相涉○苍梧九疑之辨檀弓云)
(舜葬于苍梧之野 晋习凿齿
云虞舜葬零陵元和郡县/志亦云九疑舜之葬也按太史公曰舜南狩行死于苍)
(梧之野归葬于江南之九疑是为零陵 (第 7a 页)
  京西转运提刑提举置司
事要郡名古雍 古岘 襄汉 榖城(古榖/伯国)酂城(在榖/城县)
(萧何/所封)邓城(古樊邑仲/山甫之国)风俗其民尚文(旧志宋玉王逸张/悌 习凿齿
之徒实)
(生于此土/故云云)田土肥良(萧子显齐志雍州序襄阳云/云桑梓野植盖处处而有)俗尚
豪侈(旧 …… (第 1b 页)
阻山陵有金城之)
(固沃野万里/士氏繁富)北接宛许(庾亮表云云南阻汉水/其险足固其土足食)南包临
(习凿齿
记云/云北接阴邓)独雄汉上(赵善俊告词爰念襄阳云云/蔽淮右而处荆河之奥壤接)
(洛南而据汉沔之要区 …… (第 2a 页)
(蠡养鱼法当中筑一钓台将亡敕其儿曰必葬我近鱼/池山季伦每临此必大醉而归按郁后汉人封襄阳公)
(即 凿齿/
之先也)大堤城(今城是也李白有大堤曲○李善美大/堤曲云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墙堤)
(上楼日暮行人争渡 …… (第 5a 页)
就)
(此共谈其妻子供设须臾德公/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从/父德公以为凤雏) 习凿齿(襄阳人博学洽/闻以文章称)
马良(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张柬之(以贤/良召)
(年七十馀/对策第一)孟浩然(襄阳人也隐鹿门山年 (第 6b 页)
 晋书(唐太/宗)      晋阳秋(晋孙/盛)

 晋纪(晋徐/广)      晋记(宋裴/松之)
 汉晋春秋 (晋习/凿齿)
    宋纪(齐王/智深)
 齐书(陈许/亨)      宋书(梁沈/约)
 齐书(梁萧/子显)   (第 20b 页)
持生鱼半笼来造船寄作鲙及维舟
取之问姓名即驎之也玄素闻名甚加礼重驎之餐罢
即返竟弗留焉
桑门释道安与 习凿齿
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 (第 14a 页)

齿
曰四海 (第 14a 页)
习凿齿
时人以为佳对桓温觊觎非望 (第 14a 页)
凿齿
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晋悯帝纪五
十四卷以为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 …… (第 14a 页)
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引世
祖讳炎兴而为禅授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彊也 凿齿

以脚疾废居里巷苻坚陷襄阳与道安俱获于秦秦主
与语大悦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征镇书曰昔晋氏
平吴利在 (第 14b 页)
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尔苻坚败
归襄阳襄邓反正朝廷欲徵 凿齿
使典国史未行会卒
(晋书 (第 14b 页)
凿齿
为桓温西曹主簿时温有大志既平蜀召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其手问国祚修短荅曰世祀方永)
(温疑其难言乃饰辞 …… (第 14b 页)
(白太微紫微文昌三宫气候如此必无忧虞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疋钱五千与之星人)
(驰诣 凿齿
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第 15a 页)
凿齿
问其故星人)
(曰赐绢一疋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于知星宿有被不覆之义乎以此绢戏 (第 15a 页)
君)
(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日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乃以 凿齿
言答温笑曰 (第 15a 页)
凿齿
忧君误死君定)
(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晋孝武帝游于清暑殿有一人黄衣自号天泉池神 (第 15a 页)
人曰太微紫微文昌三宫气候如此决无忧虑五十年
不论耳繇是大忤温旨异日送绢一疋钱五千文与之
星人乃驰诣 习凿齿
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 …… (第 5b 页)
棺耳习曰君几误
死君尝闻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
中资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
凿齿
之言对温笑曰 (第 6a 页)
凿齿
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
三十年读书不如一诣习主簿(天中/记)
陆扆援学士承旨同平章事故事三署除拜有光 (第 6a 页)
    伤于疏漏者比所叙前代诸臣各分品目惟
    北宋诸臣事迹较历代稍详而无忠佞标题
    盖不敢论定之意也朱子作通鉴纲目始遵
     习凿齿
汉晋春秋之例黜魏帝蜀同时张栻
    作经史纪年萧常作续后汉书持论并同震
    传朱子之学故是书亦 (第 1b 页)
 孙楚(为参军傲石苞石与/王济言枕流漱)(鄞令馀/姚令)(鄙山涛隐吏/非吏 非)
  (隐许与许询一时名流台支遁问何如许一咏一/吟 将北面矣 作天 山赋 谓 习凿齿
瓦石)
  (秕 (第 11a 页)
凿齿
谓绰为糠/ 为文士冠)
 张辅(论班不/如马)
 马隆(自荐平凉州其作匾箱车千地广则鹿角车营 …… (第 11a 页)
 孙盛(对殷浩谈理食冷复煖者数四/至暮忘餐 著晋阳秋温大怒)
 干宝(父婢十馀年伏棺如生死见天地鬼神事/ 宝遂作搜神记 刘惔云鬼之董狐)
  习凿齿(桓温主簿脚救星人误死坚释道安/佳对 以 疾废 陷符 复归)
 顾和(周顗遇之扪虱不动使王导遣之部/还独不言得失云宁 网漏吞舟)
 袁崧(歌行路难挽与羊昙唱 (第 25a 页)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续后汉书原序
曹氏代汉名禅实篡特新莽之流亚丕登坛自形舜禹
之言固不敢欺其心矣今向千载人之好恶岂复相沿
而苏轼记王彭之说以为涂巷谈三国时事儿童听者
闻刘败则颦蹙曹败则称快遂谓君子小人之泽百世
不斩兹岂人力强致也与陈寿身为蜀人徒以仕屡见
黜父又为诸葛所髡于刘氏君臣不能无憾著三国志
以魏为帝而指汉为蜀与孙氏俱谓之主设心已偏故

凡当时祫祭高帝以下昭穆制度皆略而不书方见乞
米于人欲作佳传私意如此史笔可知矣其死未几
凿齿
作汉晋春秋起光武终悯帝以蜀为正魏为篡谓
汉亡仅一二年则已为晋炎兴之名天实命之是盖公
论也然五十四卷徒 (第 17b 页)
  章武以来吴魏年表第二
按昭烈以建安二十四年走曹操于汉中秋群下表为
汉中王明年操子丕篡国又明年昭烈从群臣请即帝
位于成都改元章武初未尝称蜀参考傍载亦无称蜀
之文陈寿三国志即孙曹本号名其书曰吴魏独于昭
烈之书不曰汉而曰蜀且昭烈帝室支属系承正统称

汉为宜寿抑而不书而书其地岂以其所处之偏壤地
之狭耶周自东迁以来诸侯强大拓地至数圻王室不
绝如缕孔子作春秋书王书正必系之周不以周之微
而遂绝之也或谓寿既归晋则为晋人晋承魏统不得
不抑汉抑汉所以尊魏也 习凿齿
亦晋人也其著汉晋
春秋以昭烈上继献帝为汉意未尝私魏而于昭烈有
所贬抑矧寿尝事昭烈父子独无旧君之义乎近 …… (第 1b 页)
所谓盗憎主人者亦无一语谓其非是则是非之
际亦何难辨之有今不以正统系之帝室之胄而乃归
之篡国之贼其可哉 晋习凿齿
作汉晋春秋起光武终
于悯帝以昭烈上继献帝而晋承之且谓魏虽受汉禅
尚为篡逆至晋文帝克益州乃为汉亡而晋兴 (第 10b 页)
望风而靡此岂人力
所能至是哉其建大号绍正统允属天人之望矣而诗
之所陈虽几于正然不达时变果足与语权哉故 习凿
齿
著论非之曰创业之君须大定而后王已纂统之主 (第 9a 页)
为所夷灭心每不平
延熙末举兵诛司马昭军败被害麾下数百人坐不降
昭悉斩之皆曰为诸葛公死无恨其得人心如此 晋习
凿齿
著论曰俭感曹睿之顾命故为此役君子谓俭事 (第 1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