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柴绍炳字虎臣,仁和诸生。父应权,以明经为兴化学博,卒官;绍炳迎柩归葬,躬自负土成坟。时节祭奠,涕泪迸涌,松草为之萎绝。既除丧,而犹哭;友问『礼有「卒哭」谓何』?答曰:『谓不设行哭,礼耳。哀至,则哭岂能忍哉』!里中有避父笞出亡

者,绍炳遇之,曰:『尔有父笞,非苦;我无父笞,乃苦耳』!为赋「游子遇孤儿行」。其人垂泣,卒为孝子。夜有偷儿入室,觉其为邻人也,默不言;攫及衣被,徐曰:『汝独不能留此为吾御寒地邪』?偷儿惊绝。乃慰谕之,且劝其改行;其人泣而去。素为海宁吴麟徵、山阴刘宗周、萧山 倪元璐
、漳浦黄道周所器;及诸人先后殉难,依宋子俊遇郭有道故事,服心丧期年。遂隐居南屏山,授徒、卖药自给;有 …… (第 1005 页)
六岁,仆吕有年抱之出火,负而走,道中流矢死;伯珣匿民间,顾得免。伯璟既拾父遗骸,复访得其弟,与俱还。 倪元璐,
其父座主也;至是道经河间,为文以祭曰:『父忠子孝,是吾师矣』!由是,伯璟之名闻一时。
  生平坦易, (第 1013 页)
  天启、崇祯之间,置一曹方城于闽同,而闽同大治。当是之时,海寇飙作;压城,城不摧。方其处之,有如宿将。纶扇韎韦,迭御堂皇,转箸五年,剿抚俱效。今读其言,画地聚米,应镞投捩,守距环脱,驱钤役符。夫以韩白在坛,留泌居幄,即多秘计,要其凿然如斯而已。自是遂以召入禁中,计天下大事,连奏劾大将之否不律者,天下之人,益贵其识。皆曰:使其秉枢坐筹,杀天下贼当尽。嗟乎!今且以谴去。圣人之治,豪杰根本,汉高颠倒之,而后尽其用。此岂可以一端见乎?我固尝怀二策,未之敢献。其一曰:今天下之贼皆庸才,奈无杀贼之人。其二曰:今天下之才足杀贼,奈无任才之法。扑贼久不灭,与其责将,不如责吏。用尹铎一策也。激才久不出,与其求功,不如求过。赦魏尚又一策也。
  友弟 倪元璐
题。 (第 3 页)
  钱谦益心艳揆席,阿士英旨,特荐钦案杨维垣为通政使,遂进使过一疏。维垣之起也,马士英借谦益以用群奸,而愈疑谦益,反绝揆望。内批:补张捷吏部尚书,起蔡奕琛吏部右侍郎、张孙振拿河南道。孙振劾苏抚祁彪佳贪奸,且定策有异议;词连吴甡、郑三俊、刘宗周等;彪佳罢去。以易应昌为副都御史、郭维经佥都御史,起葛寅亮太常卿、成勇一福建道御史、文安之詹事、刘同升侍讲、赵士春编修、贺世寿督仓尚书、王志道户部侍郎、申绍芳督饷侍郎,以大学士王应熊督川湖云贵,张凤翔抚苏松。
  九月,谥北都殉难诸臣:阁臣范景文「文贞」、户尚 倪元璐
(第 26 页)
「文正」
、左都李邦华「忠文」、副都施邦曜「忠介」、戎政侍郎王家彦「忠端」、刑侍孟兆祥「忠贞」、大理凌义渠「忠 (第 26 页)
  沈廷扬,字季明,崇明人。为人多智数,好谈经世之学。崇祯中,由国子生,为内阁中书舍人。帝以山东多警,运道梗,议复海运。廷扬生长海滨,习知水道,上疏极言其便;且辑海运书五卷,因 户部尚书倪元璐
进上,请以庙湾六舡试之。月馀,廷扬上谒。 (第 141 页)
元璐
惊曰:我已奏言公去矣,奈何尚在?廷扬笑曰:粮运已至矣。 (第 141 页)
元璐
即入奏,帝大喜,授廷扬户部郎中。议以每岁转漕运各半;令驻登州,专领其事。明年,加光禄寺少卿。福王立, …… (第 141 页)
亦溃,城破,见城中火起;走马至西城,赴池死。清将贾熊为棺殓,葬之西门外河上。粤中立国,赠新淦伯,谥曰 「文正」

  郭维经,字六修,号云机;龙泉人。天启乙丑进士,考选江南道御史。京师陷,南京议立君未定,维经与 (第 157 页)
林、崔魏并提而论。谓七年之中,乱政者前为东林,后乃崔、魏也。驰示杨维垣,令审时势而奏之。时,维垣方与 编修倪元璐
相刺诽,指言东林之邪不在魏党下。得大铖疏大喜,为投并论疏;闻者咸切齿。及起光禄卿,御史毛羽健即劾之; (第 440 页)
孽,自知公论不容,改头换面,求附清流。君子鄙之。若居恒既负正人君子之称,临难又著捐躯慷慨之节,臣所闻 倪元璐
、李邦华、范景文、施邦耀、淩义渠、马士奇、吴麟徵、吴甘来、成德、金铉诸人。天下方以是信正人之不虚,嘉 …… (第 31 页)
    熙祚武进人,崇祯辛未进士。献贼破永州,被执。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殉节

于永阳。赋诗二章,题于署中。诗云:『倥偬军旅已逾年,家室迢遥久别颜。南北骷髅已作垒,湖湘宫殿倏成烟。鹃血不成无冢骨,乌啼偏集有狐田。死生迟速皆前定,坚此丹心映楚天。故园隔别已经年,今颜非复旧时颜。山川草木俱含泪,貔虎旌旗尽作烟。老妇漫劳成蝶梦,儿孙切莫种书田。苌弘化碧非豪事,留此孤忠向九天』。


  恤北变死节诸臣。正祀文臣二十四人:范景文赠太傅,谥文贞。 倪元璐
赠太保,谥文正。李邦华赠太保,谥文忠。王家彦赠太子少保,谥忠端。孟兆祥赠刑部尚书,谥忠贞。施邦耀赠左 …… (第 33 页)
    范景文号质公,北真吴桥人。万历癸丑进士。天启五年,任吏部考功司郎中,时魏广微以宦者宗人入相,书台省黄忠端、李应升、周宗建等八人姓名,授太宰使谪之曰『此八司马故事也』。景文争曰:『八人何罪』?广微曰:『党人』。景文曰:『此杀人媚人之事,非景文所能也』。于是引疾归。崇祯十四年,累迁至南京兵部尚书。又二年,进东阁大学士。贼至,景文忧愤不食,城陷自缢,家人救之,复赋诗二首,冠带投井。
     倪元璐,
字玉汝,上虞人。天启王戌进士,选入为庶常散馆时,上虞有两庶吉士。其一陈维新,例补一人于外,而 (第 34 页)
元璐
有文名,维新乃以其再娶事诘之。臣父黄忠端持不可,乃已。魏忠贤败,其馀党杨维垣等犹持三案之说,以诎君子 (第 34 页)
元璐
(第 34 页)
:『要典为魏氏之私书,请毁之』。毅宗曰:『可』。于是小人侧目。诚意伯刘孔昭复讦其再娶之事,遂归。已而起户、礼两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彰仪门夫守,有诏召人,密语移时而出。城陷, 元璐
绯衣南北拜,至关壮缪像前,酌酒酬之讫,而自酬。出坐堂上书其几曰:『宗社至此,死当委我沟壑,以志其痛』 (第 35 页)
。自经于坐。当议谥之时,刘宗周欲以文忠谥之,而 元璐
之弟元瓒必得 (第 35 页)
文正
为荣,孔昭复狺狺不已。嗟乎!孔昭固小人之论,然不如文忠之于 (第 35 页)
元璐
宜也。
    王家彦号同五,莆田人也。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闯贼围城,家彦以京营兵守安定门。贼入,家 (第 35 页)
  是月,上以太监卢惟宁、高起潜、杜勋等十人为天津,通州蓟镇、宜府、山海、山东、两淮、江浙、两粤各镇监军。
  二十六日,命 户部尚书倪元璐
归翰林詹事,专候听讲,别推户部尚书。继以大理寺寺丞吴履中为户部侍郎,管尚书事。
  二十八日,上命阁 …… (第 5 页)
  三月初一日,召对陈州生员张中左门,请皇子监国南京,择一二老臣忠爱大臣辅之。左谕德李明睿请南迁,日日上奏。翰林户部尚书 倪元璐
、都御史李邦华,请太子监 …… (第 5 页)
  是月十九日,新乐候刘文炳、惠安伯张庆臻、宣城伯卫时春、左都督刘文耀、驸马公巩永固。
  右五人俱阖门自尽。(语详大行骖乘卷内)
  内阁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兼翰林掌院学士 倪元璐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邦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施邦耀、大理寺正卿兼大司马提督军务吴麟徵、都察院右都御史陈 (第 13 页)
  内阁大学士范景文,字质公,北直吴桥县人,癸丑进士。平时以兵略自任,莞南枢时,撰师律战守全书。癸未除北大司寇。是年冬,与李建泰、邱瑜、方岳贡,同日拜相

。及寇逼,曰:『身为大臣,不从疆埸少竖功伐,虽死何益』?十八日召对,已不食三日矣。十九日,城陷。景文至演众所,闻贼已入宫,或言先帝驾崩,或言南巡。叹曰:『不知圣驾所在!惟有一死,以报陛下』。步至夹巷后,投井死(井在龙泉庵之南首)。一妾闻景文死,痛哭自缢于夫人陆氏柩前。
  户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日讲 倪元璐,
字鸿宝,浙江上虞人,壬戌进士。崇祯初,历官翰林侍读。元年戊辰, (第 35 页)
元璐
奏毁二要典疏曰:『臣观挺击、红丸、移宫,三议,鬨于清流,而三朝要典一书,成于逆竖。其议不必不兼行,而 …… (第 35 页)
上嘉纳之。甲戌,除翰林侍读;乙亥擢国子祭酒;丁丑放归;壬午冬,起右司马。时满洲兵方薄徐淮,道路颇棘。 元璐
募健丁数百骑,夹驰入京师。上闻之,甚喜,即日召对。 (第 36 页)
元璐
陈御寇方略机宜甚悉。时癸未三月也。逾月以司马特进户部尚书,命下, (第 36 页)
元璐
辞。上召 (第 36 页)
元璐
至中左门,谓曰:『卿忠诚敏练,诸所奏章,井井有条,以此知卿。且帝王用才致治,原只一二人为之。即高皇帝 (第 36 页)
所用文臣,不过刘宋辈几人。朕用卿户部,宝图力致太平。今用人为急,毋固逊』。 元璐
顿首受命。当是时,寇既入秦, (第 36 页)
元璐
奏:蠲沿河租税,多筑敌台,汰冗官以遏群寇。顾懈弛日久,势难骤行,而寇卒渡河。十七年二月,解司农印,复 (第 36 页)
入翰林,供经筵日讲起居注官。三月十九日,平旦,都城既陷, 元璐
整冠束带,望阙四拜,南面拜母,取酒奠邸第武安侯前。与施邦曜对酌三盏,方命饮。饮毕,即自缢。从先帝驾耳 (第 36 页)
。邦曜曰:『如此,我亦从君行』。 元璐
曰:『诚如是,再加一盏,与君共之』。更与邦曜对酌三盏。邦曜起, (第 36 页)
元璐
曰:『君速反舍,即能践此言,慎勿往与他人语。若少迟,君不复死矣』。邦曜诺,既去, (第 36 页)
元璐
出厅事前,南向坐,携一巾,语仆人曰:『我分当死,意决矣,勿得解我』。因举手自缢,众欲解之。一老仆曰: …… (第 36 页)
之日也,勿可违命』。遂绝。耳中微流血,鼻垂双筋者寸许。后贼至,见其丧在堂,相与叹异,戒众勿得再入其室 (元璐
题几案 …… (第 36 页)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字懋明,江西吉水人,甲辰进士。以初忤珰罢职,后历南大司马,至都御史。甲申春,贼陷宣大,邦华奏请太子南行,科臣光时亨以为不可,议遂寝。及城陷,邦华向文丞相像前再拜。口占一绝,正坐,饮药而卒。贼至,见其冠带危坐,以为钜宦。趋前争之,至,则邦华尸也。惊叹而去。邦华题阁门云:『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之死靡他』。
  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字四明,浙江馀杭人,己未进士。耿介廉洁,闯入,邦曜即过 倪元璐,
共决死期。与 (第 39 页)
元璐
对饮三爵,归作绝命诗一章,云:『惭无半策匡时难,惟有微躯报主恩』。遂自缢。
  大理寺正卿凌义渠,字 (第 39 页)
  江西巡抚杨邦宪,由陕西布政升任。当今上正位之后,犹进厂臣功德巍巍之疏,拆毁名贤子羽祠,并毁祠旁民居千馀家,为造逆祠地。河南右参政周锵,造逆祠于开封,

建标祠所,僭书大工,且致书魏良卿欲为逆贤造渗金像。四川右参政郭士望补官一疏,痛诋应山,其谀颂逆贤也,令人发指。江西副使李光春,已例转矣,犹疏论福清,备极丑诋;及申详逆祠,司道张福臻、王化行等,概置格外。即云抚按不行,开送科道,拾遗疏独不可纠举耶?伸与维垣不足道,炤乘亦漫无短长耶?按:炤乘于甲子冬,升吏垣长,见珰焰方张,遂力请告归里,似乎有品骨者,今临事如此,前后若两截矣。然炤乘虽非珰孽,而长垣一脉,渊源有自;后入政府,搆黄解之狱,其生平已见于此。
  翰林院编修 倪元璐
奏世界已清、方隅未化疏。略曰:『近攻崔、魏者,必引东林为对案,一则曰邪党,再则曰邪党,何说乎?以东林 …… (第 5 页)
  疏入,文升拉同伴宫门,哭声达帝。上立拿倡首二奄,同文升各杖一百,俱降净军发孝陵。焕疏留中。
   倪元璐
疏请毁三朝要典,略曰:
  『臣观「挺击」、「红丸」、「移宫」三案,议关清流,而三朝要典一书,成于逆 (第 10 页)
  从来文场有会试,廷试有传胪,武则否。十月,复当武会试,有董某者,以勇力闻,达入帝听。时主武试者庶子杨世芳、中允刘必达,某以策不中程被格,上谓诸臣故拂圣意也,两主考及两监试俱下狱。阁臣揭救,反奉严旨重令会试,另点谕方逢年、中允 倪元璐
主试事,董某中式。复创廷试胪传礼,一如文场,董遂赐武状元及第,选昌平游击。次年,边警,阵亡。 (第 59 页)
  复召大学士何如宠,坚以疾请,允之。东阁直房前第一间,为首辅所居,若未正首辅之称者,虽次叙第一,不敢居也。桐城再召,疏辞,不允,勉强就道,至临淮,复以病坚辞,始蒙谕允。乌程竭力邀首辅之称,不可得。端阳,阁臣例有赐馔,大珰传谕,口称首辅,乌程即开首辅之室居之。
  七月二十六日,皇上辟门,偏召群臣,试以票拟。先臣以病不能出, 倪庶子元璐,
无病而亦不出。三十日,旨下:吏部取姜逢元、陈子壮、先臣、张至发、蔡弈琛、张元佐、闵仲俨、马之骥、张居 …… (第 95 页)
  五月,大学士钱土升罢:嘉善之入政府也,实由乌程颇相结纳,凡乌程有所举动,每令嘉善先发而后继之,如用冢宰谢升,总宪唐世济,皆乌程意也,而嘉善成之。乌程之攻先文肃也,引嘉善为助,嘉善效力甚至;及先文肃与香山同日去国,乌程遂以嘉善为坠物矣。适有武生李琎,疏言:『致治在足国,请搜括巨室充饷』!嘉善票严旨以进,有旨:『卿以密勿大臣,即欲要誉,已足致之,母庸汲汲』!而嘉善始危。又嘉善弟士晋、巡抚云南,狼籍大著,经历吴鲲化疏许士晋赃私不法诸事。乌程即票严旨,仍戒晋江,无得漏言。嘉善再疏,即罢。
   祭酒倪元璐,
疏参邹华,略曰:
  『昨见黄安县生员邹华,妄行荐举,列及臣名,不胜骇异:陛下求言若渴,本欲宣隐豁幽 …… (第 108 页)
  嘉善既去,晋江以病卒,复行枚卜,上点句容孔贞运、江夏贺逢圣、南海黄士俊,俱以尚书入阁,淄川因是亦得加尚书。丙辰不考馆选,而鼎甲三人皆大拜;庚戌,亦不考馆选,鼎甲三人,俱不得正揆席,而武陵金溪补其阙,亦一异也。
  千户杨光先,疏论陈启新、温体仁,舁棺随其后,上大怒,命廷杖八十,遣戊辽西极边。
   祭酒倪元璐
罢。先文肃既去,乌程恨倪公刺骨,必欲逐之而后快,言路部僚,莫有应者,乃以京营为饵,掀动武弁,诚意伯刘 (第 109 页)
孔昭应募,遂摘倪冒封事,并及许生重熙,

盖曾篡有五陵注略,以书生不当妄言国事也。倪请于家取前所给诰敕,验无冒封事,罪无可坐,乌程票旨该部议处。至是,部覆上,有旨: 『倪元璐
冠带閒住去,许重熙革去衣巾,书板追毁』!后京营缺不可得,遂以南京操江赏之。孔昭,即前参侯恂以媚乌程者 (第 110 页)
    ★武陵入阁。到任俨然绯袍,与江陵同;就者谓江陵者,籍口大婚,权从吉服;武陵则何说之辞,盖其心已死久矣。先文肃以四品少詹,超入政府,已属异数;后韩城以佥院、黄县以少卿,亦俱从四品超擢,尤足异云。始淄川以刑侍入,韩城以佥都入,说者谓廷尉中当亦有腾升而上者,盖三法司之验也;今黄县果以理少入,然徒伴食耳,无关轻重也。
    时揆席既内外兼用,馆选又从知推考入,于是建议词林,亦得于别衙门升用,故少詹绍贤升户部侍郎, 倪祭酒元璐
起兵部侍郎、仍兼侍读学士。
    司礼监视政府,文书房视词林,词林向来司礼掌印秉笔。诸奄皆从文书房 (第 142 页)
  尚衣太监何亲,见公主仆地未起,曰:『贼已将入,恐公主遭其辱,且至定府中避之』!乃负之出,宫人魏氏大呼曰:『贼入大内,我辈必遭所污,有志者早为自计』!遂跃入御河死,顷者从死二百馀人。群贼入城,取道演象所,群象皆泪下如雨。
  殉难者:太学士范景文投井死。 户部尚书倪元璐,
从容自缢。左都御史李邦华,自缢于先文信国祠中。左副都御史施邦耀,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少卿吴麟徵,太 (第 219 页)
  六月乙巳(十一日),谕吏部:『湖南、湖北疆境辽阔,军务甚繁;著祖泽远专督湖广。其四川兵马、钱粮,皆从陕西调发,境壤相连;著孟乔芳兼督四川:各换敕与之。广东、广西应设总督一员,著速推堪任者具奏』。

  辛亥(十七日),礼部奏:『明末殉难忠臣大学士范景文、 户部尚书倪元璐
、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耀、太常寺少卿吴麟徵、左庶子周凤翔、检讨王伟、都给事中吴甘来、御史王章 …… (第 86 页)
  庚辰(十八日),同安侯郑芝龙奏:『前命招抚逆弟鸿逵、逆子成功,臣即遣人贻书宣传圣意,俱未受封』。上以郑成功妄行索地、誇诈大言,其欲不可餍足;著议政王、贝勒、大臣确议以闻。
  戊子(二十六日),遣礼部右侍郎高珩谕祭明末殉难诸臣范景文等十六人,各予谥:范景文曰「文忠」、 倪元璐
(第 88 页)
「文贞」
、李邦华曰「文肃」、施邦耀曰「文悯」、吴麟徵曰「贞肃」、周凤翔曰「文介」、汪伟曰「文毅」、吴甘来曰「 (第 88 页)
  其死难姓名,自缢死者九人,为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吴甘来、许直、成德、张庆臻、巩永固。其自缢为家人解救、赋诗投古井死者,为范景文。其自缢并妻、幼女俱缢死者,为 倪元璐。
其自缢并合门缢死、为贼数百人跪哭者,为刘理顺。其自缢与其子新进士讳章明皆缢死者,为孟兆祥。其同妻俱朝 (第 53 页)
  十一月,户部员外王守履劾崔呈秀荐旧辅韩爌;上以韩爌清忠有执,下所司知之。


  崇祯元年春正月,翰林院编修 倪元璐
上言:『臣入都,邸抄凡攻崔、魏者,必引东林为并案,一则曰「邪党」、再则曰「邪党」;夫崔、魏而既「邪党 …… (第 19 页)
而去之者,其人既已乔岳矣,虽百东林乌能报复哉!臣所谓方隅未化也』。与杨维垣互出疏相往复,上是其言。时 元璐
屡言事,大学士来宗道常曰:『渠何事多言?吾词林故事惟香茗耳』!时谓宗道清客宰相。
  五月,御史袁宏 …… (第 20 页)
  五月,逮滋阳知县成德,下锦衣岳。德性刚激,出前大学士文震孟之门;至是,连章攻温体仁,凡十上,尽发其奸状。母张氏伺体仁舆出,辄道诟之。德移狱刑部,戍延绥。
  秋七月, 国子祭酒倪元璐
免。 (第 25 页)
元璐
与同邑左庶子丁进不合,嗾诚意伯刘孔昭讦奏也。
  十一月,下左都御史唐世济于狱。世济以边才荐故兵部尚 …… (第 25 页)
  五月,吏部尚书郑三俊以荐吴昌时引咎罢,大学士周延儒放归。给事中郝絅复劾吏部郎中吴昌时、礼部郎中周仲琏窃权附势,纳贿行私;内阁票拟机密,每事先知。总之,延儒天下之罪人,而昌时、仲琏又延儒之罪人。御史蒋拱宸、何纶交劾之。七月乙卯,上自讯昌时于中左门,拷掠至折胫乃止。徵延儒听勘;延儒先荐大学士王应熊,途中密语,令先抵京;上遣缇骑趋延儒入,侦知之;罢应熊。寻诛昌时,赐延儒死。初,延儒再召,时庶吉士张溥、马世奇以公论感动之,故其所举措,尽反前事;向之所排,更援而进之。上亦虚己以听。溥既殁,世奇远权势,不入都。延儒左右皆昌时辈,以至于败。



   附 录

   倪鸿宝先生
曰:自神祖中叶以来,三、四十年间朝廷之局凡三变矣。其始,天子静 (第 30 页)
  社事以文章气谊为重,尤以奖进后学为务。其于先达所崇为宗主者,皆宇内名宿:南直则文震孟、姚希孟、顾锡畴、钱谦益、郑三俊、瞿式耜、侯峒曾、金举、陈仁锡、

吴甡等,两浙则刘宗周、钱士升、徐石麟、 倪元璐
、祁彪佳等;河南则侯恂、侯恪、乔充升、吕维骐等,江西则姜曰广、李邦华、熊明遇、李日宣等,湖广则梅之焕 …… (第 75 页)
墙之所以日广、呼应之所以日灵,皆由乎此。是时议起废,欲推举钱谦益;而阁部折之坚,乃共推文震孟、侯恂、 倪元璐
、刘宗周、姜曰广、黄道周,相继登用。又复引掖后进,内而中行评博、外而推知,有名望应考选者,俱力行荐拔 (第 75 页)
  玉堂荟记一卷,国朝杨士聪撰。士聪字朝彻,号凫岫,济宁人;前明崇祯辛未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国朝,官至谕德。是书成于崇祯癸未之十二月,距明之亡仅百馀日。自序谓:古来正史所阙,或得之杂录漫记,以补其所不足,亦识其小者之意也。自余叨史局,不废记存,且积有年岁。壬午再入春明,感兴时事,乃取旧所编辑,更加撰次,不拘年月,惟有慨于中则书之,汇为一帙;凡十馀年来世局、朝政、物态、人情,约略粗载于此。而戏笑不经之事,亦往往而在。今观其书,于当日周延儒、薛国观、温体仁、王应熊诸人门户倾轧之由、政刑颠倒之故,颇能道其委曲,多正史之所未及。然士聪为延儒门生,笔墨之间,颇为回护;而于黄道周、 倪元璐
皆有不满之意,至谓道周不坐宦官之房、不以通家名刺与宦官,皆为太过。其记张溥试诗,亦诋諆已甚:皆不免于 (第 1 页)
  皇陵失事,地方官当任其咎,然抚按官非专责,岂得与内珰同罪!窃谓此案以内珰杨泽当失陷城堡律,而抚按量从递减,庶得其平。乃言者以事属重大,将借此以去二辅,遂哓哓于温之亲(指吴振缨)、王之座师,各加力攻。此意何能掩主上之知?宜乎杨

辟、吴戍,而二辅仍如故也。


  乙亥春,成德为滋阳令,庶子 倪鸿宝
(第 15 页)
元璐
上制实制虚疏,与少宰张捷争辨。又皇陵失事,言者纷纷。二月余过滋阳,成示余刻成章疏,并问通政司上疏事宜 (第 15 页)
  援纳既停,监生渐少,于是开选贡之例,誊录分卷,一如场中事宜,第减七义为五义,省三场为二场,其额每州县一人,有不堪充选者阙焉。本以充成均之选,非有异也。诸与选者,一时高自标许,以为破格大用,即在旦夕,遂欲凌科甲而上之,及廷试毕,一概入监,了无他异,其年暮家贫者,又不准就教,勉完监事,黯淡而归,至家与诸生无别,反损去廪膳之资,强半悔之,乃知张皇一番,殊属无谓,不如以选贡还选贡之为得也。


  甲戌试进士, 倪学士元璐
为受卷官,与共事诸人言文昌入豫分。今科鼎元在中州。已传胪果杞县刘湛绿理顺也。先是景泰甲戌杞县孙贤为第 …… (第 62 页)
  初议胪传武榜,谓殿廷不便于骑射,若止令对策,则与文试无异,故仍取原卷进呈。然自古临轩策士,未有不与试而仍用原卷者也。此制终属迁就,非确议也。辛未状元王来聘,选得扬州游击,以武元而官腹地,殊为未称,后升昌平参将。丙子死于敌,亦可以无愧矣。丁丑武状元姓文,江西人,同一科而文武状元俱在江西,此不因于地必验

于天,惜 倪鸿宝
不在此,当烦其推算耳。 …… (第 68 页)
  出馆而交情如故者,惟杨翠屏,其馀在密疏之间,不甚相远也。倪百宜在馆时,最

相昵,即休沐之隙,过从无虚日,及授西台,崖异自高,有不可近之色。其室黄氏,孤女也,全家遭寇劫,杀其母自投于江,但黄虽宦家,而性不慧,又无子,倪既入馆,家中为别聘一喻氏女,倪五年不归,未娶也。度按滇时,当娶之矣。其在东省,屡有人告状,认为其父者。最后一状,批云:本院即有父,何父之多也。发该县杖之三十,倘其万一为真,如之何。父子夫妇之间,所遭固多,不幸而处之,亦未为善也。
   倪学士元璐,
为倪百宜撰敕命,其所封之妻,即黄氏也。文中有其「美在其中、声闻于外」二语,皆借用成语,文义绝不相涉, …… (第 77 页)
  礼部主事卢洪春,万历中以国本建言廷杖,天启中赠光禄寺少卿,荫子官生,以灵南府知府考满,应赠父母,余为撰文,后一段云:是用赠为中宪大夫,尔子之官,尔所遗也,天末长吏,秩不重于清卿云云。
  纳银给诰敕,此 倪学士元璐
策也。原议文官三品而下、武官二品而下。上更定文官四品、武官三品,较原议仅下一等,而事多龃龉。在内则及 …… (第 78 页)
  五陵注略者,监生许某之所辑也。自嘉靖至天启,故曰五陵。其持论颇异,如以叶福清为媚珰之尤,留谥缪丑之类。又世庙续封诚意及郭英配享等事,或称诚意为乡人拥戴,大都或因旧论,而诠次及之,乃为诚意伯孔昭所深恶。至 倪学士元璐
为祭酒,再四嗾使劾之。倪逡巡未果,刘遂上疏劾倪,及许以倪出妻陈氏为辞,倪甚惧,俾毋上疏陈弃妇之由,竟 …… (第 89 页)
  刘士徵必达,壬戌抡元,年已莫矣。起语云:天佑人国,必佑之以敬胜之主心,天字有何来历,不过门面语耳。主考竟以作程,至庚辰已经二十年矣。杨琼芳复用入孟义曰:必佑之以为国之大臣,益属无谓;而又以作程,两人年齿相近,则又奇而又奇者也。
  文章须分真,昧者见之,如乌之雌雄,具眼者见之,犹乌鹄也。独怪以 倪鸿宝
主考,而有丁卯江右之元,以黄石斋主考,而有庚午浙江之元,皆物也。满楮饾饤,了无馀味,而倖售于法眼, (第 9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