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十八日(庚辰),同安侯郑芝龙奏言:『前命招抚逆弟鸿逵、逆子成功,臣即遣人贻书,宣传圣意;俱未受封』。上以郑成功妄行索地、誇诈大言,其欲不可餍足;著议政王、贝勒、大臣确议以闻。
  二十六日(戊子),遣礼部右侍郎高珩谕祭明末殉难诸臣范景文等十六人。各予谥:范景文曰「文忠」、 倪元璐
(第 89 页)
「文贞」
、李邦华曰「忠肃」、施邦耀曰「恭悯」、吴麟徵曰「贞肃」、周凤翔曰「文介」、汪伟曰「文毅」、吴甘来曰「 (第 89 页)
  天启乙丑、丙寅,门击珰被逮惨杀者,有六君子、七君子。左副都御史杨涟、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兵部员外郎顾大章、户科给事中周朝瑞、河南道御史袁化中,所谓六君子也。左都御史高攀龙、巡抚苏松佥都御史周起元、左谕德缪昌期、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御史周宗建、李应升、黄尊素,所谓七君子也。又吏部尚书赵南星以老戍死,工部郎中万以廷杖死,刑部员外王之寀、御史夏之令、苏继欧、吴裕中,以下狱死。翰林丁乾学,逼令自缢。扬州知府刘铎,以诗扇被戮。而给事中惠世扬、御史方震孺,秋审临决,以皇子诞生,半夜传免。

  烈皇帝虚怀纳谏,而一时忤旨谴谪者,亦复不少。如工部侍郎刘宗周、 侍读倪元璐,
俱屡疏昌言,间住削籍,而吏科章正宸、刑科李如璨、御史成勇、郑友玄、兵部员外郎华允诚,皆以论温体仁。谕 …… (第 46 页)
  启、祯以还,如黄石斋之奇奥、 倪鸿宝
之清新、钱牧斋之秾郁、王季重之纤秀、陈明卿之淹洽、黎博庵之幽异、张天如之挺拔、陈卧子之博大,皆卓然成 …… (第 49 页)
   两浙人物


  本朝一代伟人,皆吾浙产也。刘文成之谋略、方正学之惨忠、于忠肃之戡定、王文成之理学、 倪文正
之文章气节,求之汉、唐、宋不多见矣。然吾浙实多名臣硕彦,相业则有馀姚谢文正迁、淳安商文毅辂、永嘉张文 …… (第 50 页)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鲁论云: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安石、东山挟伎赌墅。张齐贤、向敏中,皆称宋贤相,而以争娶薛居正子妇,为时所讥。又如欧阳永叔、文文山,俱留意声色;于大节无损。本朝王端毅公恕,人品第一,天下莫不称其忠义。然为南大司马,令封丘黄尚书绂作合,娶金陵刘指挥妻文氏为继室,被台省所纠。宪宗命叶文庄公盛、吾乡毛都谏公弘,往勘之,回奏云:『以大臣而偶失节之妇,有乖名教,宜罢职弗叙』;奉旨:免议。 倪文正公元璐,
文章节义,本朝无两,以正配失欢,云得罪太夫人,安置别室,而以妾王氏袭封诰。诚意伯刘孔昭为群小授意劾之 …… (第 59 页)
  南都定鼎,谦益又不遵伦序,首创拥立潞藩之议。以致马士英邀功声罪,阁部史公,挈肘委柄不收。而马、阮鸱张,四镇跋扈,群小杨维垣、袁弘勋、张孙振附和之;绍述要典,频搆大狱。黄澍遂挟左镇掩避贼之迹,露檄清君侧以讨马、阮。马、阮大惧,撤防江兵以御上游,而东人乘虚渡江,陷都执主,有同拾芥。祸胎于谦益,事怀于士英、大铖,而势牵于良玉父子,则黄澍为之鼓煽,皆本朝之罪人耳。合而论之,东林始而主盟,如顾、邹、冯、赵诸贤,继如高、杨、左、魏、缪、周,又继如刘忠周、李邦华、文震孟、姚希孟、 倪元璐
、黄道周,最后如张溥、冯世奇、徐汧、夏允彝、杨廷麟诸公,文章节义,为世楷模。而攻东林者,始为四明,继 …… (第 67 页)
威庙时,即宜兴之指成心偕大道,而卒亦落落不合,此则诸贤之过也。
  两都沦覆,东林夙望,殉难燕京,如 倪元璐
、李邦华、范景文、王家彦、施邦曜、吴麟徵、凌义渠、周凤翔、刘理顺、马世奇、汪伟、金铉、成德诸公。殉难 …… (第 68 页)
集大成。本朝李西、叶台山,皆所不免。然观思陵时,如念台刘公、懋明李公、格庵章公,则当言而言者也。如 鸿宝倪公
、石斋黄公、临侯袁公、机部杨公,则不当言而言者也。当言而不言者,比比皆然。率天下趋于骗官要钱,全躯保 …… (第 71 页)
    倪文正公
奏议

  公于威庙初登大宝,凡有关国是者,必侃侃进规。同乡前辈来,宗道诮曰:『渠何事多言,吾词林故 (第 75 页)
  琴张子曰,『门户者,党之别名』。萃四海之众,而走一门。其首辟堂奥者,必天

下之正人正子也。若夫窜廊庑而避风雨,岂无其人?或有盗东邻之父、淫西家之女、背公植党、欺世盗名,风势稍变,则改头换面,辄返而噬我,良可叹也!余谓党之一字,岂可垂训?毕竟不傍人门户、不随人脚踉,方是汉子。谁能于波靡中,崖然自异,独立不惧者。当顾泾阳先生初起时,有蒋时馨,罗察典,计无复之,故为弊衣冠,从东林讲学,诸君子误收之,遂擢掌铨,以贿败。台省交参,冢宰孙公丕扬,『以是去职。一钵相传,薰莸糅杂,不经板荡,孰辨渑淄。善乎 倪文正公
之论曰:『以崔、魏定人品,此辨金之砺石也』。余亦曰:『以贼寇定人品,乃照胆之秦镜也』。聊举近闻,忆有 …… (第 102 页)
  吴昌时狡谋辣手,初入仕版,即工通内,遥折朝权。凡宫中动息,彼必预知,人服其通天手段也,群起而誉之。太宰郑玄岳,遂从仪曹调为文选,筦铨柄。招权纳贿,恣行无忌。蒋侍御拱宸纠之。威庙见婪赃累累,震怒,御中左门亲鞫,昌时不承。上命锦

衣卫加刑,足夹几折,不胜痛,嗷嗷曰:『臣承认』。遂下狱,罪恶贯稔,智巧莫施,卒就西市服法,所谓山有才则杀其躯乎。昌时为大行,里居,凡郡邑长必执赘称门下士。彼峨冠博带,已方巾野袍,送至中门止。盖以师道自居也。有强项不服者,即于上台处螫孽,故无不望风靡。 倪文正公
闻其调文选,愀然曰:『恐非其福』。吴忠节公语人曰:『昌时与我有门墙之谊。然实鄙薄其所为,一生惟攫贿招 …… (第 105 页)
,分藩闽、浙,此皆万全之策。谁秉钧轴,谁筦中枢,陈演、张缙彦,欲逭罪得乎?然独怪留心国计,如范文贞、 倪文正
、李忠文,亦不闻牢执前议,痛哭排阍,何也?徒酒长沙之涕,孰挽鲁阳之戈,虽尽瘁攀髯,只完得身事,于君国 (第 117 页)
  命锦衣都督冯可宗遣役缉事。礼科给事中袁彭年言:相传文皇帝十八年始设东厂,然不见正史。嗣后一盛于成化;西厂汪直,踰年即罢。再盛于正德;逆瑾煽虐,天下骚然。三盛于天启;逆魏之祸,几危社稷。顷先帝亦尝任厂卫缉访矣,乃当世遂无不营而得之官、中外自有不胫而走之贿。厂卫之盛衰,关世运之治乱,不可不革。疏入,谪浙江按察司照磨。

  诏选宫女及内员,廷臣交章谏,不听。
  九月,予北京殉难诸臣谥:大学士范景文文贞, 户部尚书倪元璐文正,
左都御史李邦华文忠,副都御史施邦曜忠介,戎政侍郎王家彦忠端,刑部侍郎孟兆祥忠贞,大理寺卿凌义渠忠清, (第 4 页)
  二十五(庚辰),王心一工部右侍郎、高倬刑部左侍郎、王荣右通政、马兆羲礼部、成勇福建道。通政使刘士祯因病求去。太监卢九德请营制钱粮。命选淑女及内员;廷臣交章谏,不听。
  二十六(辛巳),赐北京殉节大学士范景文、 户部尚书倪元璐
、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二十二人赠谥、祭葬有差。
  二十七(壬午),姚思孝大理少卿。吏科章正宸言:『内批 …… (第 12 页)
  二十七(辛巳),鸿胪寺少卿高梦箕北来复任,谢恩。
  二十八(壬午),赠故祭酒许士柔詹事。士柔常熟人,与文震孟、 倪元璐同年
友善,正谊相勖;温体仁恶之,阻其入阁。摘其旧撰高攀龙诰语,降调之;朝论共愤。至是,吏、礼部为请命,照 (第 19 页)
  九月初三日(戊子),赐北京殉难文臣二十一人、勋臣二人、戚臣一人祭葬、赠荫、祠谥有差:阁臣范景文谥「文贞」, 户部尚书倪元璐
(第 135 页)
「文正」
、左都御史李邦华谥「忠文」,兵部侍郎王家彦谥「忠端」,刑部侍郎孟兆祥谥「忠贞」,右都御史施邦曜谥「忠 (第 135 页)
  戊寅,王永吉载罪督山东军务。
  庚辰,命选淑女及内员;廷臣交章谏,不听。
  辛巳,赐北京殉节诸臣大学士范景文、 户部尚书倪元璐
、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二十二人赠谥、祭葬有差;建祠鸡鸣山,赐额「旌忠」。
  壬午,改前大学士王应熊为兵 (第 12 页)
苛议,坚其从贼之想。至若自拔来归,尤宜矜嘉,随才录用;不当以死责。六曰:议褒恤。忠烈之臣,如范景文、 倪元璐
、李邦华等传闻确者,立宜赠恤,以慰幽魂。其馀次第详核,勿有所遗。七曰:议铨叙。起废之条,是非庞杂,不 …… (第 135 页)
    徐 汧

  徐汧字九一,号勿斋;长洲人。崇祯戊辰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迁右谕德。黄道周以救钱龙锡贬官, 倪元璐
请以己代谪,不允。汧上疏力颂道周、 (第 226 页)
元璐
贤,自请偕与罢斥;忤旨切责,乞假归。久之还朝,迁右庶子,充日讲官。寻奉使江西封益藩,便道旋里。周延儒 …… (第 226 页)
  沈廷扬字季明,崇明人。为人多智,好谈经济。崇祯中,由国子生,为内阁中书舍人。帝以山东多警,运道时梗,议复海运。廷扬生长海滨,习水道,上疏极言其便。且辑「海运书」五卷,因 户部尚书倪元璐
以呈,请以庙湾六船试之。不一月,廷扬上谒。 (第 248 页)
元璐
惊曰:『我已言公去矣,奈何尚在』?廷扬笑曰:『粮至』! (第 248 页)
元璐
即入奏,帝大 …… (第 248 页)
    「勘本」曰:侍郎部下从死之士,温氏作十四人;今实考之,仅十有二:赞画职方主事沈始元、总兵官蔡德(「原本」作聪)、游击蔡耀、戴启、施荣、刘金城、翁彪、朱斌、林树、守备毕从义、陈邦定及从子甲也。「原本」:『南京失守,走还乡里』;实则,扼于田仰,其归犹甲申岁也。吴胜兆之事,即书『慨然请行』,无定西侯名。谢山全氏曰:『公上书在诸生时, 倪公元璐
在户部,是辛巳以后事』:温氏皆误。案甲申正月,流贼犯急,京师粮匮,侍郎乃言于尚书 (第 250 页)
田。无何,嗣昌死。会兵部增设右侍郎,备边关制督之选,廷推起用;疏辞,不允。
  甲申,晋户部尚书。以 倪元璐
荐,特旨兵部马上催赴。比至淮,闻国变,恸哭草檄讨贼。南都立,马士英兼本兵,仍为副。每堂同坐,机事一决 (第 447 页)
  林时对字殿飏,学者称为茧庵先生;鄞人。崇祯己卯、庚辰连荐,成进士;时年十八,授行人司行人。踰年,以使淮藩出;旋以忧去。又踰年,南都亡,踉跄归里。鲁王监国,从戎江干;累迁太常寺卿,晋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及事去,杜门不出;又十有八年而终。
  方其少也,执经 倪文正元璐
门下。既释褐,诸先哲皆重之,多所指授。常熟钱侍郎谦益闻其名,招致之,不往;于同官最与刘中藻、陆培、沈 …… (第 611 页)
  崇祯改元,逆奄诛。大铖私拟二疏:其一专劾崔、魏者,其二以七年合算者。谓天启四年后乱政,则忠贤而翼以呈秀;四年前乱政,则王安而济之东林也。函其稿驰示维垣,且言时局若大变,即上专劾疏;脱未定,可上合算疏。时维垣指东林、崔魏并为邪党,方与 倪元璐
相刺诽;得此大喜,亟投「合算疏」自助,闻者咸切齿。元年,起光禄卿;御史毛羽健劾其党邪,罢去。明年,钦 (第 712 页)
西兵、陕西三边兵名二十馀万,一经抽练,将原额兵马俱不问,徒增七百三十万之饷耳!民安得不困』?明帝曰: 『倪元璐
并并三饷为一』。德璟曰:『户部虽并三饷为一,州县追比只是三饷』。明帝震怒,责其朋比,德璟力辨,诸臣为 (第 47 页)
申救。 倪元璐
以钞饷系本部职掌,自引咎;明帝意少解。德璟退,又言:『近日边臣每言兵马,只以练饷立说,或数千、或数百 (第 47 页)
    (徐鼒曰:谷应泰谓:『时有言各官不可令出,出即潜遁者,遂止二臣不遣』。盖循当日野史旧说也。吴伟业、文秉之书谓是举为南迁地;得其实矣。官不备书何?讥二臣之不足任也。)



  明罢 户部尚书倪元璐,
以大理寺丞吴履中为户部侍郎管尚书事。 (第 86 页)
     元璐
字汝玉,号鸿宾,浙江上虞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二)进士。时魏忠贤用事,媚奄者方请建祠国学; (第 87 页)
元璐
以编修典江右试,以「皓皓乎不可尚已」命题,闻者咋舌。忠贤诛,逆党犹据要路,立赵党、孙党、熊党、邹党之 (第 87 页)
目以锢东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正月, 元璐
疏曰:『凡攻崔、魏者,必引东林为并案。夫以东林为邪党,将复以何名加崔、魏?夫东林亦天下之才薮也,但或 …… (第 87 页)
宜撤』。不听。乙亥(一六三五),转国子监祭酒。丙子(一六三六)四月,有黄安县生员邹华者,荐举朝士,列 元璐
名。 (第 88 页)
元璐
因上言:『邹华下士,荐及朝绅;如是而望朝廷之上,昂首舒眉岂可得乎』?明帝是之。七月,诚意伯刘孔昭劾 (第 88 页)
元璐
以妾冒妻封,遂罢归(考曰:本「北略」。又「传信录」云:『丁丑,遂放归』。「北略」载刘孔昭之参在丙子七 (第 88 页)
月)。壬午(一六四二)冬,大清兵薄淮、徐,起 元璐
兵部侍郎兼学士。 (第 88 页)
元璐
募健丁数百骑,夹驰入京。明帝闻之甚喜,召对;条贼情边事称旨,命具本以闻。 (第 88 页)
元璐
上言:『制东边,宜分东西二路,而并力攻东路;东破,则西自解。图闯贼 …… (第 88 页)
劲。又宜假督辅以利权,一切屯铸、鹾榷之务,悉听便宜』。又为「边防用间」一疏。明帝嘉纳之;擢户部尚书。 元璐
以浙人例不为户部辞,不许。时言利者进开采之策, (第 89 页)
元璐
疏言开矿有六害,议遂寝。闯贼入秦, (第 89 页)
元璐
奏:『贼既入秦,则图贼不在秦而在晋;晋有备,而后进可攻、退可守。请蠲沿河租税,多筑敌台;汰冗兵,厚死 (第 89 页)
士』。未及行,而山西陷。
    至是,当事者谓:『词臣不任钱谷』。解 元璐
部务,还讲筵。以大理寺丞吴履中为户部侍郎,管尚书事。履中为御史时,有声,尝上言用温体仁、杨嗣昌为二失 (第 89 页)
。既管部务,无所表见。京师陷, 元璐
投缳死,履中竟降贼被掠。
    (徐鼒曰:连书二事何?讥黜陟之不当也。 (第 89 页)
元璐
侃侃持论,深识事机,台省诸公无出其右;而乃置之閒散之地,易以阘冗之才。甚矣!思宗之闇于用人也。) (第 89 页)
   史所纪殉难者,文臣二十人。妻子奴仆殉者:大学士吴桥范景文投龙泉寺古井死,一妾殉;翰林院学士上虞 倪元璐
酬酒汉寿亭侯像前自缢死,一门十三人殉;刑部侍郎泽州孟兆祥守正阳门不屈死,妻何氏、子进士章明、妇王氏殉 (第 123 页)
    一曰议节制:淮安、庐、凤、荆、襄锁钥重地,宜命镇抚大臣分戍增保,扼守险要。东西关阃,首尾相援,添战舰于江、淮之间。郡县积谷,为仓卒转运之资。二曰议屏藩:诸王流离南窜,宜择浙东名山郡邑及闽、粤间暂居焉;其护卫官属,暂从节省。三曰议开屯:江北地广,今为畿辅。若招集流离,开立屯田,择其邑之豪,以百夫屯为百夫长,以千夫屯为千夫长;连其什伍,教之兵阵,就使守御,亦强富之一策也。四曰议招徕:河北沦陷,郡县设立伪官,有能诛擒者赏。五曰议宽宥:诸臣陷贼,事非得已,不宜以风闻苛议,坚其从贼之想。若自拔来归,宜随才录用。六曰议褒议恤:忠烈之臣如范景文、 倪元璐
、李邦华等,宜赠恤以慰幽魂,次第详核勿遗。七曰议铨叙:起废之条,不可不慎;若逆案诸人,无容更议。其在 (第 215 页)
翼以东林。传语维垣,若时局大变,上劾崔、魏疏;脱未定,则上合算疏。会维垣方并指东林、崔、魏为邪党,与 编修倪元璐
相诋;得之大喜,为投合算疏以自助,闻者切齿。
    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起光禄卿;御史毛羽健劾其 (第 246 页)
    先是,八月丁巳(初二日),给事中陈子龙奏言:『中使四出搜采,有女之家黄纸帖额,闾井骚然;明旨未经有司,殊非法纪。又收选内员,虑市井无赖自宫希进;先朝若瑾若贤,皆壮而自宫者也』。御史朱国昌亦言:『历选宫嫔,必巡司州县开报;今未见官示,棍徒擅入人家』。乃命禁讹传棍徒诈骗。二十五日庚辰,忽传皇太后懿旨遴选中宫。寻命选淑女于杭州。内官田成、李国辅分路广选,隐匿者邻人连坐;民间大扰,昼夜嫁娶,贫富、良贱、妍媸、老少俱参错,合城若狂(考曰:往浙内臣田成,「野史」亦云田壮国)



  明赐北都死节诸臣谥,立旌忠庙。
    正祀文臣二十人:范景文赠太傅,谥文贞; 倪元璐
赠太保,谥文正;李邦华赠太保,谥忠文;王家彦赠太子少保,谥忠端;孟兆祥赠刑部尚书,谥忠贞;施邦曜赠左 (第 322 页)
  范景文,号质公,吴桥人。东阁大学士。甲申之变,投龙泉巷古井。公仪观甚伟,好自标致。在吏部考功时,逆奄以先忠端公八人姓名致公。公曰:此八司马故事也。某岂奸党之鹰鹯乎?投板而归。其为南大司马,颇留心于著述。刘振之之识大编、茅元仪

之武备志,皆公所指授也。然其人皆非作手,猥杂不足观,而公之虚怀下士,末世所仅见耳。余谒公,余出其书画,赏玩终日;有宋刻争坐位帖,神宗赐奄人以抵俸者,公欲钩勒重刻。公有家乐,每饭则出以侑酒。风流文采,照映一时。由是知节义一途,非拘谨小儒所能尽也。



   倪元璐,
字玉汝,上虞人。户、礼两部尚书。甲申之变,自磬而死;遗命大行殓后,方可收吾尸。初为庶告士,虞邑有二人 (第 38 页)
    岁大祲,邑中点解南粮,充是役者家覆,诸叔皆相向泣。公告籴黄岩,遏禁綦严;谋于 倪鸿宝元璐
、祁世培彪佳、王峨云三先生,而其事得集。过临海,访陈木叔先生函辉。过剡溪,邓使君云中锡蕃馆之于圆超寺 …… (第 193 页)
    春,甬上高旦中过访。花朝前,宿石井,作诗志慨(去年为山兵缚至此地)

登萝壁山碧霞元君祠。公为仲子直方公就婚上虞虞氏,即馆于其家。上虞之名山,为金罍、萝岩、凤鸣,其遗民为颜叙伯、陆苞甫、范裒生,公于是得与往来游览,欢然道古。至杭,访汪孝廉魏美沨,即寓孤山,讲龙溪调息之法;各赋三诗契勘。十五年(戊戌),公四十九岁。
    同泽望公之郡城,过满听轩,吊 倪鸿宝先生;
登柳桥,吊王元趾先生。之杭,寓昭庆寺。吴门邹文江来访,始得沈徵君眉生消息,因作诗寄之(时眉生已返故园 …… (第 202 页)
    女孙婿甬上万承勋,自五河来谒(父贞一先生,时为五河令)。五月,之吴门

;晤汤文正公潜庵斌。文正退谓人曰:黄先生论学,如大禹导水、导山,脉络分明,吾党之斗杓也。昆山果亭徐公自来相接,遂至昆山。在健庵尚书座,有突如而问道学异同者;公曰:为盗贼有对證,人不敢为;若道学任人可讲,谁为的證(公有句云:土朱点四书,朱、陆急同异。盖有为言之也)?留昆山一月而返。六月,画师黄子期自武林触暑来访,公令写忠端公正命诗中谶语为潮神图及蕺山夫子泣别像、太夫人礼斗诵经二像(子期以传神著名,其师为谢文侯,文侯师曾波臣)。九月,寓郡城。九日,拜六贤书院(即六贤祠,在南罗门畈。王颛庵督学行部东浙,表章启、祯忠节,立六贤祠;以忠端公为首,次刘忠正宗周、施忠悯邦曜、 倪文正元璐
、祁忠敏彪佳、周文忠凤翔。咸丰辛酉,燬于贼。宗涤楼观察稷辰议重建,未及举行,附其主于四贤书院);古兰 (第 217 页)
!至以点画波撇、只字单辞,欲斥周、孔之学,废圣贤之道;即缓急何可得半士之用哉』!疏入,忤旨罢归。中允 倪元璐
疏白之,不报。
  丙子,以原官起用。因星变,请平大狱,求直言;谓『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 …… (第 176 页)
    论曰:余尝私作诗四律,有『拟作先生传,何当圣主怜』之句。幸后死,其何敢辞!石斋尝讲学江东,堕崖创右臂;见余前诗,负痛每韵再和投余。有云:『读

足下所教,如悬崖千尺,负翼无害也』。晤语,自许今之成人。呼乎!石斋诚不负此三语。绝命词十二字:『防风虽倒,犹留一节,以问孔丘』。盖以阙里为归矣。□□石斋,从河洛之数,得『稼穑末际,同历西周』八字;于「洞几」等书内见之。东崖黄景昉赘一语,以言乎东也。石斋又言丙子赐环,梦文皇垂帷卧,拥被屈指者再,三九[四]七云云。按龙江所恍惚见「倪黄」字,生与 鸿宝
同官,死与同难。家人尝简得小册,自推丙戌止得六十有二;石斋好数学,乃不诬。
     …… (第 182 页)
    二月朔,引磬不殊,起而慨然;作「沟壑」六章,又作「抵暮」四章。傅对庭晤语,辄赠四章;有云:『何人胆骨不寻常,较量荆卿、张子房;年少相从无得力,不分圯上与田光』。作「思在黄海」六章;尾署:『以上三(二?)十首,皆用秃笔挥之。 鸿宝
已死,觉斯从尘;□□宗余,开颜何用!然而此道水流,何可绝也!防风虽倒,犹留一节,以问尼丘』。又「别辞 (第 184 页)
  南都建国,以慎言宿德重望,命专理部事。慎言上中兴八议:『一曰议节制:淮、安、凤、庐、荆、襄为锁钥重地,自寇盗充斥,城郭荒残,宜申命镇抚大臣分戍增保,扼守险要;东西关阃,首尾相援。添战舰于江、淮之间,郡县积谷为仓卒转运之资。二曰议屏藩:诸王流离南窜,宜择浙东名山郡邑及闽、粤间暂居焉。其府第之护卫官属,暂从节省。三曰议开屯:江北地广,今为畿辅。若招集流离,开立屯田,择其邑之豪,

以百夫屯为百夫长、千夫屯为千夫长,连其什伍、教之兵阵,亦强富之一策也。四曰议招徕:河北沦陷,有能诛擒伪官者赏。五曰议宽宥:诸臣陷贼,事非得已;家属在南,企望归正。不宜以风闻苛议,坚其从贼之想。至若自拔来归,宜随才录用;不当概以死责。六曰议恤:忠烈之臣,如范景文 。倪元
璐、李邦华等传闻确者,宜赠恤以慰幽魂;次第详核,勿有所遗。七曰议铨叙:起废之条,不可不慎;「逆案」无 …… (第 180 页)
 无何,嗣昌死;会兵部增设右侍郎备边关制督之选,廷推起用。疏辞,不允。甲申(一六四四),晋户部尚书。 以倪元
璐荐,特旨兵部。比至淮,闻国变,恸哭草檄讨贼。南都立,马士英兼本兵,仍为副。每同堂坐,机事一决于士英 …… (第 313 页)
  沈廷扬字季明,崇明人;为人多智,好谈经济。崇祯中,由国子生为内阁中书舍人。时山东运道多梗,议复海运。廷扬疏言其便,辑「海运书」五卷; 因户部尚书倪元
璐以呈,请以庙湾六船试之。不一月,廷扬上谒 (第 536 页)
;元
璐惊曰:『我已言公去矣,奈何尚在』?廷扬笑曰:『粮至矣』 (第 536 页)
!元
璐即入奏,帝大喜。授户部郎中;往登州与巡抚徐人龙计海运事。向来宁远军饷,用天津船自登州候东南风转至天 …… (第 536 页)
  丁亥(一六四七),我松江提督吴胜兆谋叛,通书舟山,请一军合力向南都。斌卿犹豫不欲应;名振方有自远之志,沈廷扬、张煌言等又怂之,遂自以其军赴约。请之监国,给敕印二百道,命煌言为监军、太常寺丞 任文
正副之;赐给事中徐孚远一品服,充行人司。联二千馀北上;次黄连港;恶其名,将移之白沙,传令洗炮。龙惊 …… (第 552 页)
  久之,荐复官,以右佥都御史屯田山东、河北;驰至济南,命督大名、广平二监司御寇。命甫下而京师陷,孔炤南奔。给事中罗万象劾其寇至踉跄遁,又蒙面补官;乃归。隐十馀年而终,门人私谥曰贞述先生。
  蒋臣初名姬允,更今名,字一;桐城人。早见知于太仓张采、张溥,故注名复社。崇祯中,举 贤良。户部尚书
倪元璐荐之,召对平台;请行钞法云:『岁造三千万贯, …… (第 759 页)
  林时对字殿飏,学者称为茧庵先生;鄞人。崇祯己卯、庚辰(一六三九~四0)连荐,成进士。时年十八,授行人司行人。 少执经
倪元璐门下;常熟钱谦益闻其名招致之,不往。于同官,最与刘中藻、陆培、沈宸荃相昵。或曰:『冷官索莫,何 …… (第 779 页)
  同邑张应鳌字奠夫,亦宗周弟子;服勤最久。宗周官南都时,邸舍萧然;应鳌独侍

侧。尝作「中兴金鉴」,欲上之;不果。丙戌(一六四六)后,讲学山中。久之卒。
  董玚字元休,会稽人 。初为
倪元璐弟子,后更事刘宗周。国变后,披缁以寿终;手辑「刘子遗书」。又,赵甸字禹功,亦会稽人。少极贫,学 …… (第 819 页)
  崇祯改元,忠贤诛,大铖私拟二疏:其一专劾崔、魏;其一以七年合算,谓『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后,乱政者忠贤,而翼以呈秀;四年(一六二四)前,乱政者王安,而济之东林』。函其稿驰示维垣,且言:『时局若大变,即上专劾疏;脱未定,可上

「合算」疏』。时维垣方指东林、崔、魏并为邪 党,与
倪元璐相诋;得之大喜,为投「合算」疏以自助。闻者切齿。元年(一六二八),起光禄卿;御史毛羽健劾其党邪 (第 88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