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時令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京兆府学石经记        黎持
汲郡吕公龙图领漕陜右之日持适承乏雍学一日谒
公公喟然谓持曰京兆阛阓间有唐国子监存焉其间
石经乃开成中镌刻唐史载文宗时太学勒石而 郑覃
与周墀等校定九经文字上石及覃以宰相兼祭酒于
是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即今之石经是已旧在务
本坊自天祐中 (第 86b 页)
可爱也(觚/剩)
京兆阛阓间有唐国子监存焉其间石经乃开成中镌
刻唐史载文宗时太学勒石而 郑覃
与周墀等校定九
经文字上石及覃以宰相兼祭酒于是进石碑九经一
百六十卷即今之石经是已明皇注孝经碑及建学 (第 23a 页)
赵子函家抄示云唐天宝中刻九经于长安礼记以月
令为首从李林甫之请也文宗时 郑覃
以经籍刓缪建
石雠刋准汉故事太和七年敕唐言度复定石经字体
于国子监立石九经并论语孝经尔雅共一百五十九 (第 44b 页)
 (虽陛下就易月之期俯从人欲而礼经著三年之制/犹服心丧合宴内庭事将未可上不听群臣入閤退)
 (諌议大夫 郑覃
崔郾等五人进言陛下宴栾多过游/畋无度今胡寇压境忽有急奏不知乘舆所在又晨)
 (夕与近习倡优狎昵赐与过 …… (第 18b 页)
 (与猱同如猱之杂戏也/淫乱男女之尊卑也)质实(重阳节名魏文帝书岁/往月来忽逄九月九日)
 (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郑覃
郑州人/珣瑜之子崔郾贝州武城人邠之弟陛下注见汉光)
 (武建武二十七年乘舆注见汉安帝/延光四年万一注 …… (第 19a 页)
 (进取有隙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各以书属所善)
 (进士乃搒出二人所属皆不预而 郑覃
弟朗裴度子/撰宗闵婿苏巢汝士弟殷士及弟文昌言于上曰今)
 (岁礼部殊不公所取皆以关节得之上以问诸学士 (第 24a 页)
 (可忽也于是悉罢防卫兵但使/二卒守其门畅畏服不敢犯令)质实(回鹘北狄种名/注见太宗贞观)
 (元年回纥部曲注见/陈文帝天嘉元年)
郑覃
为御史大夫 (第 31a 页)
 (初李宗闵恶覃在禁中数言事奏罢其侍讲上从容/谓宰相曰殷侑经术颇似 郑覃
宗闵对曰覃侑经术)
 (诚可尚然论议不足听李德裕曰覃侑议论他人不/欲闻惟陛下欲闻之幸甚后旬日宣出除覃 …… (第 31b 页)
  (书曰杀以著唐人不能明行天讨之失也夫/重莫重于弑逆唐人且不能明之他何望哉)
加裴度兼中书令
 (李训所奖拔率皆狂险之士然亦时取天下重望以/顺人心如裴度令狐楚 郑覃
皆累朝耆俊久在散地)
 (训皆引居崇秩由是士大夫亦有望其真能致太平/者不惟天子惑之也然识者见其横甚知 (第 46a 页)
将败矣胡)
 (氏曰李训假爵禄以笼贤士可以无受者矣裴度在/外当逊辞而牢让 郑覃
在内当见上而尽言今乃昧) …… (第 46a 页)
  (无可拟议独于进退辞受之际处之未尽故君子/不得不为之惜纲目书加裴度中书令而不闻有)
  (辞避之说若度者殆亦/难乎免于春秋之责矣)
十一月李训舒元舆郑注等谋诛宦官不克以 郑覃
李 …… (第 46b 页)
 (及坊市恶少年乘势剽掠尘埃蔽天明日百官入朝/上御紫宸殿问宰相何为不来仇士良曰王涯等谋)
 (反系狱因以涯手状呈上上召左右仆射令狐楚 郑/覃
示之悲愤不自胜谓曰是涯手书乎对曰是也命)
 (楚覃参决机务使楚草制宣告中外楚叙涯等反事/浮沉士良等不 (第 47b 页)
悦由是不得为相而以 郑覃
李石同) …… (第 47b 页)
 (属皆死右军获韩约斩之士良等进阶迁官有差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自是)
 (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每延/英议事士良等动引训注折宰相 郑覃
李石曰训注)
 (诚为乱首但不知训注始因何人得进宦者稍屈缙/绅赖之时中书惟有空垣破屋百物皆阙江西湖南 …… (第 48b 页)
  (罪何可胜言故纲目于训注之事则书谋诛宦官/而于训注之死则以仇士良杀之为文是皆原情)

  (定罪不以成败得失而为之迁就者也若夫训注/元舆书谋诛于上 郑覃
李石书平章事于中而王)
  (涯贾餗书及于下则见涯等初无所预而覃石既/为宰相不能为之辩明至于涯等虽被 …… (第 50b 页)
 (皆废不行至是召之全操等追忿训注之谋在道扬/言我入城凡儒服者尽杀之乘驿疾驱而入京城讹)
 (言寇至民惊走诸司奔散 郑覃
李石在中书覃谓石/曰耳目颇异宜出避之石曰宰相位尊望重人心所)
 (属不可轻也今事虚实未可知坚坐镇之庶 …… (第 51a 页)
 (士良等惧乃加从諌检校司徒从諌复表让曰臣之/所陈系国大体可听则涯等宜蒙湔洗不可听则赏)
 (典不宜妄加安有死冤不申而生者荷禄因暴扬仇/士良等罪恶士良等惮之由是 郑覃
李石粗能秉政)
 (天子倚之亦/差以自强)集览(臧否臧善也否恶也诗未知/臧否注否补美反不善也)质实 …… (第 52a 页)
 (使人发之/弃骨渭水)质实(渭水注见汉/高帝五年)
夏四月以李固言同平章事
 (固言荐崔球为起居舍人 郑覃
以为不可上曰公事/莫相违覃曰若宰相尽同则事必有欺陛下者矣上)
 (与宰相语患四方表奏华而不典李石对曰 …… (第 52b 页)
 (为善不必观史上曰朕向尝观之对曰此向日史官/之罪也若陛下自观史则史官必有所讳避何以取)
 (信于后上乃止又尝命谟献其祖文贞公笏 郑覃
曰在人不在笏上曰亦甘棠之比也)集览(孤/露)
 (孤者幼而无父也露者暴露于外也甘棠诗国风篇/名美召伯 …… (第 53b 页)
 (李石为上言宋申锡忠直被诬未蒙昭雪上流涕曰/兹事朕久知其误当时为奸人所逼兄弟几不能保)
 (申锡仅全腰领耳此皆朕之不明向使遇汉昭帝必/无此冤矣 郑覃
李固言亦以为言上深惭恨乃复其)
 (官/爵)集览(仅全腰领腰与腰同字本作要记擅弓篇赵/文子曰武也得聚 (第 54a 页)
   (矣凡此类直书/于册其义自见)

以李宗闵为杭州刺史
 (杨嗣复欲援进李宗闵恐为 郑覃
所沮乃先令宦官/讽上上以语宰相覃果对曰陛下若怜宗闵只可量)
 (移若欲用之臣请避位陈夷行亦曰宗闵纤人 …… (第 2a 页)
 (嗣复互相诋讦以为党上曰与一州无伤覃等退上/谓魏谟曰宰相諠争如此可乎对曰诚为不可然覃)
 (等尽忠愤激不自觉耳李固言与嗣复李珏善故引/居大政以排 郑覃
陈夷行每议政之际是非锋起上)
 (不能/决也)集览(量移注见德宗贞元二十一年锋起汉东/方朔传变诈锋起 …… (第 2a 页)
  书法(书官书爵书谥终唐世五人而已狄仁杰宋/璟李晟马燧裴度皆忠贤也舍是大臣卒无)
  (具官爵/谥者矣)
夏五月 郑覃
罢为右仆射陈夷行罢为吏部侍郎
 (上与宰相论政事陈夷行言不宜使威权在下李珏/曰夷行意疑宰相中有弄陛下 (第 6a 页)
威权者耳臣屡求退)
 (苟得王傅臣之幸也 郑覃
曰陛下开成元年二年政/事殊美三年四年渐不如前杨嗣复曰元年二年 (第 6a 页)
郑)
 (覃
夷行用事三年四年臣与李珏同之罪皆在臣因/叩头曰臣不敢更入中书遂趋出上召还劳之覃起)
 (谢曰此乃嗣复 (第 6a 页)
 如李氏易解后人仅于此见古人传注之一二至啖
 助以已意说春秋史氏极诋其穿凿盖唐人崇进士
 之科而经学几废故杨绾郑馀庆 郑覃
之徒欲救其
 弊而未能也宋儒始以其自得之见求圣人之心于
 千载之下然虽有成书而多所未尽赖后人因其端 (第 5b 页)
 论语尔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字样四十卷

 旧唐书 郑覃
传覃长于经学稽古守正帝尤重之覃
 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
 奥学挍定六籍准后汉故事 …… (第 9a 页)
 监察御史张次宗礼部员外郎孔温业等校定九经
 文字旋令上石
 通鉴开成二年冬十月国子监石经成
 旧唐书开成二年宰臣判国子祭酒 郑覃
进石壁九 …… (第 9a 页)
 与钜学鸿生共力雠刋准汉旧事镂石太学示万世

 法诏可覃乃表周墀崔球张次宗孔温业等是正其
 文刻于石 又曰高重为祭酒共 郑覃
刋定九经于
 石
 册府元龟文宗诏国子监九经石本所司挍勘尚有
 舛误传于永久必在精详宜令率更令韩泉充 …… (第 10a 页)
 雍学一日谒公公喟然谓持曰京兆阛阓间有唐国

 子监存焉其间石经乃开成中镌刻唐史载文宗时
 太学勒石经而 郑覃
与周墀等挍定九经文字上石
 及覃以宰相兼祭酒于是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
 即今之石经是已旧在务本坊自天 …… (第 11b 页)
    羽京兆长安人以孝行闻刘鄩辟为保大军

    节度推官仕后唐至光禄少卿
 周必大曰唐文宗在御储精经籍有意复古而缃素
 谬盭时惟 郑覃
体上之意悯道之衰慨然有请于朝
 愿与钜学鸿儒协力雠挍准汉旧事镂石太学帝欣
 然可之于是周墀崔球张次宗 (第 14a 页)
孔温业等咸预其选
 群经是正视汉熹平盖无愧焉
 李应祥曰雍石经唐文宗诏刻国子监 郑覃
以经籍
 刓缪建言愿与钜学鸿生共力雠勘准汉旧事镂石 …… (第 14a 页)
 字样四十卷开成二年告成今在文庙碑洞中即其
 刻也
 赵崡曰唐天宝中刻九经于长安礼记以月令为首
 从李林甫之请此石经第五刻也文宗时 郑覃
以经
 籍刓缪建言雠刋准汉故事太和七年敕唐玄度覆 (第 14b 页)
 优与迁转官资时宰相冯道以诸经舛谬与同列

 李愚委学官等取西京 郑覃
所刻石经雕为印板流
 布天下后进赖之 广顺三年六月田敏献印板九
 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奏曰臣等自 (第 3a 页)
 十卷名为古今书录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

 禄山之乱两都覆没旧籍亡散文宗时 郑覃
侍讲禁
 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诏令秘阁搜访遗文日令
 添写开成初四部书至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广
 明 (第 7a 页)
 吕中曰东汉李唐所以有女主宦官外戚之祸者以
 立天子之权尽出其手虽李固杜乔裴度 郑覃
之徒
 不能正之也准之一言真万世法岂徒见于景德澶
 渊之一役已耶
癸巳以尚书右丞李至礼部侍郎李沆并兼 (第 19b 页)
  彭景直(河间人中宗景龙末为太常博士时献昭乾三陵皆日祭景直言礼陵不日祭宗庙有月
祭宜罢诸陵祭如礼便帝不从后景直历官礼部侍郎卒)


  高 重(蓨人士廉五世孙以明经中第累擢国子祭酒文宗好左氏春秋命分列国各为书成四
十篇与
郑覃
刋定九经于石出为鄂岳观察使卒赠少保) (第 9b 页)
 仲方为常侍甘露之变翼日以仲方为京兆尹时预
 谋者悉受戮仲方密识之后诏许收葬遗骸不乱仲
 方之力也既视事不尚苛刻宰相 郑覃
谓军校横恣
 仲方宽不能制乃用薛元赏为京兆尹出仲方为华
 州刺史开成元年入为秘书监外议以为覃党李德 (第 46b 页)
从内出题试之谓侍臣曰吾患文格浮薄昨试差胜乃
诏礼部岁取登第者三十人无人不必充数文宗好学
嗜古 郑覃
以经术位宰相深嫉进士浮薄屡请罢之帝
曰敦厚浮薄色色有之进士科取人二百年矣不可遽
废故事礼部试进士将及 (第 4b 页)
五年正月穆宗即位考功员外郎李
渤请考宰相萧俛段文昌崔植翰林学士杜元颖等中
下李绛张惟素李益等谏幸骊山 郑覃
等陈畋游宜考
上下会渤坠马请急冯宿判考功以三品上为清望官
岁进名听内考旧事非有司所得与渤议遂废宣宗大 (第 22a 页)
     (学/) (算学等博士/)

唐制国子监祭酒一人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
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天子视学皇太子齿胄则讲
义释奠执经论议奏京文武七品以上观礼凡授经以
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榖
梁传各为一经兼习孝经论语老子岁终考学官训导
殿最(宪宗元和中韩愈拜国子祭酒奏儒生为学官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
(国子监不寂寞矣又 郑覃
以宰相兼判国子祭酒奏太/学置五经博士各一人缘无职田请依王府官例赐禄)
(廪从/之)宋初置判监事二人以 (第 24b 页)
尹封寿王
元侃帝第三子 吕中曰东汉李唐所以有女主宦官
外戚之祸者以立太子之权尽出其手虽李固杜乔裴
郑覃
之徒不能正之准之言真万世法也
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诏立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更名恒 (第 14b 页)
改封寿王于是立为太子
 (吕中曰东汉李唐所以有女主宦官外戚之祸者以/立天子之权尽出其手虽李固杜乔裴度 郑覃
之徒)
 (不能正之也准之一言真万世法/不徒见于景德澶渊之一役也)
 (龟鉴曰太祖以天下授太宗尧授舜 (第 33b 页)
  祭酒之资历朝所贵爰从近代不重此官况属圣
  朝方勤庶政须宏雅道以振时风望令宰臣一员
  兼判国子祭酒敕宜令宰臣崔协兼判
   谨案唐书 郑覃
传文宗以覃名儒故令以宰相 (第 36a 页)
  帝号下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穆宗第二子母曰/贞献皇后萧氏)
元和四年己丑岁十月十日生(以其日为/庆成节)
长庆元年二月封为江王名涵宝应二年十二月即位
改名昂(年十/八)

开成五年正月四日崩于大明宫之太和殿(年三/十二)
八月葬章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谥曰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
宗哀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 郑覃
撰)谥册文(中书侍郎平/章事李珏撰)谥议(太常/少卿)
(杨敬/之撰)年号二(太和尽九年/开成五年) (第 1b 页)
宰相二十三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李程窦易/直裴度韦处厚杨嗣复李珏路隋李宗)
(闵段文昌宋申锡李德裕李固言 郑覃/
王涯李训贾餗舒元舆李石陈夷行)
使相五人(乌重胤史宪诚王智/兴李载义刘从谏)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 …… (第 1b 页)
太和七年十二月宰臣王涯等四人上表请册徽号不
许至开成二年二月因御紫宸殿宰相 郑覃
李固言李
石等以请诸道节度观察使频有表章以加徽号为请
上固谦抑不允其月自朔至晦诸道节度观察使请上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