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時令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禄山之乱,两都覆没,乾元旧籍,亡散殆尽。肃宗、代宗崇重儒术,屡诏购募。文宗时, 郑覃
侍讲禁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诏令秘阁搜访遗文,日令添写。开成初,四部书至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及
额。缘国家之用或阙,山泽之利有遗,许臣条流,续具奏闻。采造欲及,妨废为虞。前月二十一日内殿奏封之次, 郑覃
与臣同陈论讫。伏望圣慈早赐处分,一依旧法,不用新条。惟纳榷之时,须节级加价,商人转抬,必较稍贵,即是
请质二男,献两郡,由是知名。

元和十年,王承宗归国,移镇滑州,朝廷赐成德军赏钱一百万贯,令谏议大夫 郑覃
宣慰军人,赏钱未至,浩浩然腾口。穆宗诏耆往谕旨。耆至,令承宗集三军,宣导上旨,众心乃安。转兵部郎中。
礼学者共事,以郾为详定判官、吏部郎中。十五年,迁谏议大夫。

穆宗即位,荒于禽酒,坐朝常晚。郾与同列 郑覃
等延英切谏。穆宗甚嘉之,畋游稍简。长庆中,转给事中。

昭湣即位,选侍讲学士,转中书舍人。入思政殿谢
,心颇不平,四上章请涯等罪名,仇士良辈深惮之。是时中官颇横,天子不能制。朝臣日忧陷族,赖从谏论列,而 郑覃
、李石方能粗秉朝政。

先是,有萧洪者,诈称太后弟,因仇士良保任,许之厚赂。及洪累授方镇,纳赂不满士
诏拜兵部侍郎,判户部事。其冬,训败,起以儒素长者,人不以为累,但罢判户部事。

文宗好文,尤尚古学。 郑覃
长于经义,起长于博洽,俱引翰林,讲论经史。起僻于嗜学,虽官位崇重,耽玩无篸;夙夜孜孜,殆忘寝食,书无
开成元年春,试毕,进呈及第人名,文宗谓侍臣曰:「从前文格非佳,昨出进士题目,是朕出之,所试似胜去年。 」郑
覃曰:「陛下改诗赋格调,以正颓俗,然高锴亦能励精选士,仰副圣旨。」帝又曰:「近日诸侯章奏,语太浮华, ……仗卫在殿门;定抗疏论罢,人情危之。又请许左右史随宰臣入延英记事,宰臣不乐。二年,改太子詹事。三年,宰 臣郑
覃拜太子太师,欲于尚书省上事。定奏曰:「据《六典》,太师居詹事府,不合于都省礼上。」乃诏于本司上事,
和五年,擢进士第,登宏辞科。风仪修饰,操履甚坚,累辟诸侯府。元和中,入朝为监察御史,再迁起居舍人,副 郑覃
宣慰于镇州。长庆中,累历员外郎。十四年,以职方郎中知制诰。宝历元年二月,转御史中丞。

时李逢吉为宰
官皆为之助。五月,左神策军奏告事人李赏称和王府司马于方受元稹所使,结客欲刺裴度。诏左仆射韩皋、给事中 郑覃
与李逢吉三人鞫于方之狱。未竟,罢元稹为同州刺史,罢度为左仆射,李逢吉代度为宰相。自是,逢吉之党李仲言
植三人并翰林学士杜元颖等,并请考中下。

御史大夫李绛、左散骑常侍张惟素、右散骑常侍李益等谏幸骊山, 郑覃
等谏畋游,是皆恐陛下行幸不息,恣情无度;又恐马有衔蹶不测之变,风寒生疾之忧,急奏无所诣,国玺委于妇人 ……传宣曰:「有敕召左散骑常侍张仲方。」仲方出班。元贽宣曰:「仲方可京兆尹。」然后衙门大开,唤仗。月余, 郑覃
作相,用薛元赏为京兆尹,出仲方为华州刺史。开成元年五月,入为秘书监。外议以 郑覃
党李德裕,排摈仲方。覃恐涉朋党,因紫宸奏事,覃启曰:「丞郎阙人,臣欲用张仲方。」文宗曰:「中台侍郎,
,转太常卿。十月,守尚书左仆射,进封彭阳郡开国公。十一月,李训兆乱,京师大扰。训乱之夜,文宗召右仆射 郑覃
与楚宿于禁中,商量制敕,上皆欲用为宰相。楚以王涯、贾餗冤死,叙其罪状浮泛,仇士良等不悦,故辅弼之命移 ……军国之用或阙,山泽之利有遗,许臣条疏,续具闻奏。采造将及,妨废为虞。

前月二十一日,内殿奏对之次, 郑覃
与臣同陈论讫。伏望圣慈早赐处分,一依旧法,不用新条。唯纳榷之时,须节级加价,商人转卖,必校稍贵,即是 ……判使如故。石器度豁如,当官不挠。自京师变乱之后,宦者气盛,淩轹南司,延英议事,中贵语必引训以折文臣。 石与
郑覃尝谓之曰:「京师之乱,始自训、注;而训、注之起,始自何人?」仇士良等不能对。其势稍抑,缙绅赖之。 ……道所进衣粮,并望停寝,依从前制置,只以金吾手力引从。」可之。帝又曰:「宰相之任,在选贤任能。」石曰: 「臣与
郑覃常以此事为切,但以人各有求,茍遂所欲则美誉至,稍不如意则谤议生。只宜各委所司荐用,臣等择可授之, ……光门。从者讹言兵至,百官朝退,仓惶骇散。有不及束带、袜而乘者。市人叫噪,尘坌四起。二相在中书,人吏稍 散。
郑覃曰:「耳目颇异,且宜出去。」石曰:「事势不可知,但宜坚坐镇之,冀将宁息。若宰相亦走,则中外乱矣。 ……停三年,其钱代充百姓纽配钱。诸道除药物、口味、茶果外,不得进献。诸司宣索制造,并停三年。赦后,紫宸宣 对。
郑覃曰:「陛下改元御殿,全放京畿一年租税,又停天下节镇进奉。恩泽所该,实当要切。近年赦令,皆不及此。 ……朝廷法令行则易。臣闻文王陟降在上,陛下推赤诚,上达于天,何忧不治?」上又曰:「治乱由人邪正,由时运耶 ?」
郑覃对曰:「由圣帝,由忠臣,是由人也。」石曰:「亦由时运。九庙圣灵,钟德于陛下,时也;陛下行己之道,
卷一百七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郑覃 
陈夷行 李绅 吴汝纳 李回 李珏 李固言 郑覃,
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理,历拾遗、补阙、考功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十四年二月,迁谏议大夫。宪宗 ……复召为侍讲学士。七年春,德裕作相。五月,以覃为御史大夫。文宗尝于延英谓宰相曰:「殷侑通经学,为人颇似 郑覃。
」宗闵曰:「覃、侑诚有经学,于议论不足听览。」李德裕对曰:「殷、郑之言,他人不欲闻,唯陛下切欲闻之。 ……虑乎?」上不悦。

仙韶院乐官尉迟璋授王府率,右拾遗窦洵直当衙论曰:「伶人自有本色官,不合授之清秩。 」郑
覃曰:「此小事,何足当衙论列!王府率是六品杂官,谓之清秩,与洵直得否?此近名也。」嗣复曰:「尝闻洵直 ……使。九年,李训用事,李宗闵复相,与李训、郑注连衡排摈德裕罢相,绅与德裕俱以太子宾客分司。

开成元年 ,郑
覃辅政,起德裕为浙西观察使,绅为河南尹。六月,检校户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节度、宋亳汴颍观察等使。二 ……判本司事。三年,杨嗣复辅政,荐珏以本官同平章事。珏与固言、嗣复相善,自固言得位,相继援引;居大政,以 倾郑
覃、陈夷行、李德裕三人。凡有奏议,必以朋党为谋,屡为覃所廷折之。珏自朝议郎进阶正议大夫,其年十二月, ……闻州郡甚有无政处?」固言曰:「人言邓州王堪衰老,隋州郑襄无政。」帝曰:「堪是贞元时御史,只有此一人。 」郑
覃曰:「臣以王堪旧人,举为刺史。郑襄比来守官,亦无败事。若言外郡不理,何止二人?」帝曰:「济济多士,
八年。虽远阙庭,每上章言事。文宗素知忠荩,采朝论征之。到未旬时,又为宗闵所逐,中怀于悒,无以自申。赖 郑覃
侍讲禁中,时称其善;虽朋党流言,帝乃心未已。宗闵寻引牛僧孺同知政事,二憾相结,凡德裕之善者,皆斥之于
日辛丑,迁座于大吉殿。十一月乙卯朔,二十四日戊寅,命册使太子太师兼右仆射、门下侍郎、国子祭酒、平章事 郑覃,
副使中书侍郎、平章事杨嗣复,持节册谥曰庄恪。十二月乙酉朔,十二日丙申,葬于骊山之北原庄恪陵,礼也。玉
尤恣所欲,进封襄武侯,食邑千户。

九年六月,京兆尹杨虞卿得罪,宗闵极言救解,文宗怒叱之曰:「尔尝谓 郑覃
是妖气,今作妖,覃耶、尔耶?」翌日,贬明州刺史,寻再贬处州长史。七月,郑注发沈、宋若宪事,内官杨承 ……宗闵虽骤放黜,竟免李训之祸。

开成元年,量移衢州司马。三年,杨嗣复辅政,与宗闵厚善,欲拔用之,而畏 郑覃
沮议,乃托中人密讽于上。上以嗣复故,因紫宸对,谓宰相曰:「宗闵在外四五年,宜别授一官。」 郑覃
曰:「陛下怜其地远,宜移近内地三五百里,不可再用奸邪。陛下若欲用宗闵,臣请先退。」陈夷行曰:「比者, ……逐四凶天下治。朝廷求理,何惜此十数纤人?」嗣复曰:「事贵得中,不可但徇憎爱。」上曰:「与一郡可也。」 郑覃
曰:「与郡太优,止可洪州司马耳。」夷行曰:「宗闵养成郑注之恶,几覆邦家,国之巨蠹也。」嗣复曰:「比者 ……离贬所。陛下惩恶劝善,进退之理宜均,非臣独敢党庇。昨殷侑与韩益奏官及章服,臣以益前年犯赃,未可其奏; 郑覃
托臣云『幸且勿论。』孰为党庇?」翌日,以宗闵为杭州刺史。四年冬,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 郑覃
、陈夷行罢相,嗣复方再拔用宗闵知政事,俄而文宗崩。

会昌初,李德裕秉政,嗣复、李珏皆窜岭表。三年, ……洿,贪夫知劝矣。昨窦洵直论事,陛下赏之以币帛,况与陆洿官耶?」帝曰:「洵直奖其直心,不言事之当否。」 郑覃
曰:「若苞藏则不可知。」嗣复曰:「臣深知洵直无邪恶,所奏陆洿官,尚未奉圣旨。」 郑覃
曰:「陛下须防朋党。」嗣复曰: 「郑覃
疑臣朋党,乞陛下放臣归去。」因拜乞罢免。李珏曰:「比来朋党,近亦稍弭。」覃曰:「近有小朋党生。」帝曰 ……事论奏。」覃曰:「论边事安危,臣不如珏;嫉恶则珏不如臣。」嗣复曰:「臣闻左右佩剑,彼此相笑。臣今不知 郑覃
指谁为朋党。」因当香案前奏曰:「臣待罪宰相,不能申夔、龙之道,唯以朋党见讥,必乞陛下罢臣鼎职。」上慰 ……夷行此言,是疑宰相中有卖威权、货刑赏者。不然,何自为宰相而出此言?臣累奏求退,若得王傅,臣之幸也。」 郑覃
曰:「陛下开成元年、二年政事至好,三年、四年渐不如前。」嗣复曰:「元年、二年是 郑覃
、夷行用事,三年、四年臣与李珏同之。臣蒙圣慈擢处相位,不能悉心奉职。 郑覃
云『三年之后,一年不如一年』,臣之罪也。陛下纵不诛夷,臣合自求泯灭。」因叩头曰:「臣今日便辞玉阶,不敢更入中书。」即趋去。上令中使召还,劳之曰: 「郑覃
失言,卿何及此?」覃起谢曰:「臣性愚拙,言无顾虑。近日事亦渐好,未免些些不公,亦无甚处。臣亦不独斥嗣 ……,盖欲辅佐圣明,臻于至理。既一年不如一年,非惟臣合得罪,亦上累圣德。伏请别命贤能,许臣休退。」上曰: 「郑覃
之言偶然耳,奚执咎耶?」嗣复数日不入,上表请罢。帝方委用,乃罢 郑覃
、夷行知政事。自是,政归嗣复,进加门下侍郎。明年正月,文宗崩。

先是,以敬宗子陈王为皇太子。中尉仇 ……可尽言今谏议大夫姓名。」石遂奏李让夷、冯定、孙简、萧俶。帝曰:「让夷可也。」李固言欲用崔球、张次宗。 郑覃
曰:「崔球游宗闵之门,赤墀下秉笔记注,为千古法,不可用朋党。如裴中孺、李让夷,臣不敢有纤芥异论。」其为人主大臣知重如此。二年,拜中书舍人。以 郑覃
此言,深为李珏、杨嗣复所恶,终文宗世,官不达。

及德裕秉政,骤加拔擢,历工、户二侍郎,转左丞。累迁 ……风,故不循月限,授卿此官。」又谓之曰:「卿家有何旧书诏?」对曰:「比多失坠,惟簪笏见存。」上令进来。 郑覃
曰:「在人不在笏。」上曰: 「郑覃
不会我意,此即《甘棠》之义,非在笏而已。」谟将退,又召诫之曰:「事有不当,即须奏论。」谟曰:「臣顷为
贬婺州刺史,卒于治所。

子乘,亦登进士第,有俊才,尤能为歌诗,历显职。

假,字仁之,进士擢第。故 相郑
覃刺华州,署为从事。从覃镇京口,得大理评事。入为监察,转侍御史。由司封郎中知杂事,转太常少卿。出为常
使王璠、邠宁节度使郭行馀、御史中丞李孝本、京兆少尹罗立言谋诛中官,不克,训奔于凤翔。甲子,尚书右仆射 郑覃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丑,权知户部侍郎李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杀王涯、贾餗、舒元舆、李 ……出于轸。十一月壬戌,降死罪以下。

  四年正月癸酉,有彗星出于羽林。闰月丙午,出于捲舌。五月丙申, 郑覃
、陈夷行罢。七月甲辰,太常卿崔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辛亥,鄜王憬薨。十月丙寅,立陈王成美为皇太子。
文格浮薄,昨自出题,所试差胜。」乃诏礼部岁取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是时,文宗好学嗜古, 郑覃
以经术位宰相,深嫉进士浮薄,屡请罢之。文宗曰:「敦厚浮薄,色色有之,进士科取人二百年矣,不可遽废。」
色以别之。

安禄山之乱,尺简不藏。元载为相,奏以千钱购书一卷,又命拾遗苗发等使江淮括访。至文宗时, 郑覃
侍讲,进言经籍未备,因诏秘阁搜采,于是四库之书复完,分藏于十二库。黄巢之乱,存者盖鲜。昭宗播迁,京城


十月乙亥,涯兼诸道盐铁榷茶使。

庚子,度兼中书令。

十一月甲子,训斩首于昆明池。尚书右仆射 郑覃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乙丑,元舆、餗为仇士良所杀。户部侍郎、判度支李石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