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己酉封皇弟元裕为郐王(郐古/外翻)元名为谯王灵夔为
魏王元祥为许王元晓为密王庚戌封皇子愔为梁王
恽为郯王(愔于今翻恽于/粉翻郯音谈)贞为汉王治为晋王慎为申
王嚣为江王简为代王 夏四月壬辰代王简薨 壬
寅灵州斛薛叛(斛薛部内附处/之灵州今叛)任城王道宗追击破之
(任音/壬) 隋末中国人多没于突厥(厥九/勿翻)及突厥降上遣
使以金帛赎之(降户江翻使/疏吏翻下同)五月乙丑有司奏凡得男

女八万口 六月甲寅太子少师新昌贞公李纲薨初
周齐王宪女孀居无子纲赡恤甚厚纲薨其女以父礼
丧之(李纲先为齐王宪参军事见一/百七十三卷 陈宣帝
大建十年) 秋八月甲辰遣
使诣高丽(丽力/知翻)收隋氏战亡骸骨葬而祭之 河内人
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 (第 36a 页)
巳追尊太后五代祖克己为鲁靖公妣为
夫人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
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尉太原 安成王
考士彟为太师魏
定王(彟一/虢翻)祖妣皆为妃裴炎由是得罪又作五代祠堂
于文水(文水县旧受阳隋开皇/十 (第 18b 页)
于伪/翻下似)
(为同语/牛倨翻)昔隋文帝将篡周室尉迟回周之甥也犹能举
兵匡救社稷(事见一百七十四卷 陈宣/帝
大建十四年尉纡勿翻)功虽不成威震
海内足为忠烈况汝诸王先帝之子岂得不以社稷为
心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诸王 …… (第 10b 页)
文水士/彟及其妻葬咸阳)
崇先府官戊戌尊鲁公曰太原靖王北平王曰赵肃恭
王金城王曰魏义康王太原王曰周 安成王 
三月甲
子张光辅守纳言 壬申太后问正字陈子昂当今为
政之要子昂退上疏(上时/掌翻)以为宜缓刑崇德息兵 …… (第 16b 页)
前后三被流今从旧传)
 九月壬子以僧怀义为新平道行军大总管将兵二
十万讨突厥骨笃禄(将即/亮翻) 初 高宗
之世周兴以河阳 …… (第 20a 页)
加至三千户(此食实户也若唐制以品为差则累于/是刘煦曰唐制公主食封三百户长公)
(主加五百户有至六百户 高宗
以太平公主武后所生/逾于旧制垂拱中大平公主至一千二百户圣历初至)
(三千户景云初/增至五千户) 八月 …… (第 27b 页)
王曰烈祖昭安皇帝周 安成王
曰显祖文穆皇帝忠孝
太皇曰太祖孝明高皇帝妣皆如考谥称皇后立武承
嗣为魏王三思为梁王攸宁为建昌王士彟兄 …… (第 29a 页)
流入中国以/缯帛为之常僧皆衣缁惟赐紫者乃得衣)
(紫袈音加裟音沙唐制给品官以随身鱼符以明贵贱/应徵召 高宗
给五品以上以随身银鱼袋以防召命之) …… (第 30a 页)
时唯享高祖已下馀四室皆闭不享(四室 宣帝
元帝/光帝景帝也)
改长安崇先庙为崇尊庙(垂拱四年/立崇先庙)乙酉日南至大享
明堂祀昊天上帝百神从 (第 32a 页)
万姓喁喁(喁鱼/容翻)以观陛下之政而
先王后族(王于/况翻)非所以广德美于天下也且先朝赠后
父太原王 (高宗
赠武后父士彟/太原郡王朝直遥翻)殷鉴不远须防其渐若以
恩制已行宜令皇后固让则益增谦冲之德矣不听初
韦 …… (第 2b 页)
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复/扶)
(又翻又/如字)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及再为皇后遂干预朝
政如武后在 高宗
之世桓彦范上表以为易称无攸遂
在中馈贞吉(易家人卦六二爻辞王弼注曰六二居内/处中履得其位以阴应阳尽妇 (第 3a 页)
 十二月庚寅赦天下改元(改元/开元)尚书左右仆射为左
右丞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侍中为监
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长史为尹司马为少尹
(隋以京守为牧武德初因隋置牧以亲王为之或不出/閤以长史知府事至是改为府升长史为尹从三品专)
(总府事魏晋以下州府皆有治中隋文帝改为司马炀/帝改为赞理又为丞武德改为治中永徽避 高宗
名改)
(为司马至是改为少尹/从四品下雍于用翻) 甲午吐蕃遣其大臣来求和
 壬寅以姚元之兼紫微令元之 (第 43a 页)
户田宅奴婢等估才及八十八万/贯又借僦匮质钱共才及二百万贯今从实录)人已竭
矣京叔明之五世孙也(陈叔明 陈宣帝/
子封宜都王) 甲戌以昭义
节度副使磁州刺史卢玄卿为洺州刺史兼魏博招讨 (第 30a 页)
  石问民疾苦仍以入台仓见米分恤

 陈书 高宗
本纪太建十二年十一月诏吴兴等郡即
  年田税禄秩并各原半其丁租半申至来岁秋登
 唐
 唐书高祖本纪武 (第 3b 页)
 唐书虞世南传世南越州馀姚人秦王践阼拜秘书
  监封永兴县子贞观八年进封县公(详见名臣今/按唐永兴)
  (萧山/县)
 旧唐书 高宗
本纪麟德二年嘉兴县子陆敦信为检
  校右相 …… (第 19a 页)
  三司封永宁郡王进封睦王徽宗朝进封越王
 东都事略莘王植宣和四年封信安郡王
 宋史秀王子称传子称秦康惠王之后 高宗
族兄孝 (第 23b 页)
 刘沓(南史本传字士源天监中累迁尚书仪曹郎出/为馀姚令在县清洁湘东王绎发教褒美之)
 褚玠(陈书本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大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 高宗
谓中书舍人)
  (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否) (第 10b 页)
   (高宗
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县民张次的王体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 (第 10b 页)
  (丁大户数多隐没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 高宗/
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馀户)
  (时舍人曹义达为 (第 11a 页)
高宗
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乃遣使执显文)
  (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慄莫敢犯者信 …… (第 11a 页)
  (连千里之封得一良守则千里之民安环百里之/境得一良令则百里之民说以宝文阁直学士知)
  (绍兴府时刘豫导金人入侵扬楚震扰 高宗
躬御/戎衣次吴会崇礼以近臣承宁方面谓浙东一道)
  (为行都肘腋之地备禦不可不谨密疏于朝得便/宜从事 …… (第 16b 页)
  (之八颙请少舒其期泳怒及麦大熟民输租反为/诸邑最泳大喜许荐于朝颙固辞贺正中荐颙静)
  (退遂召见颙论语剀切 高宗
嘉纳除将作监簿知/处州青田令陈光献羡馀百万颙以所献充所赋)
  (汤思退之兄居处州家奴屠酤犯禁一绳以 (第 18a 页)
  (不得寝处之怡然及葬乡人争以金赙后至者不/复受人问之答曰本以兄墓不周故不逆亲友之)
  (意今葬费已足岂可利馀/赠耶徵为议曹从事不就)
 王知元(陈书孝行传 高宗
世有太原王知元者侨居/于会稽剡县居家以孝闻及丁父忧哀毁而)
  (卒 (第 8b 页)
高宗
嘉之诏改其所/居清苦里为孝家里)
 唐
 李白(唐书本传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 …… (第 8b 页)
  (旧职知温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五年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寻奉祠与其弟应胄寓居于越几)
  (十年事母以孝/闻卒谥元穆)
 夏荣(万历上虞县志字子显世居汴梁以诗礼名家/俛就武职 高宗
南渡扈驾东征高桥之战身被) …… (第 10a 页)
 孟载(两浙名贤录邹国四十八代孙高宗时扈/驾南渡授环卫上将军家诸暨卒赠太尉)
 高世则(山阴县志字仲贻汴人扈从 高宗
南渡领越/州观察使绍兴改元除保静军承宣使提举)
  (万寿观诏令编𩔖元帅府事迹寓居越州山阴之/禹会 …… (第 12b 页)
  (绍圣史官专据王安石日录改修神宗史变乱是/非不可传信深明诬妄以正君臣之义张商英为)
  (相取其书既上而商英罢徙台州在台五年乃得/自便宣和六年卒 高宗
谓辅臣曰陈瓘昔为谏官)
  (甚有谠议所著尊尧集明君臣之大分合于易天/尊地卑及春秋尊王之法宜特赐谥以 …… (第 17b 页)
  (山卜居于邑之墨湖建思敬堂金波亭/所著有灵溪新纪编及奏疏若干卷)
 冯原(台州府志河间人祖宝以武德大夫从 高宗
南/渡父安国以荫历官浙东观察使巡视松门市)
  (舶卒于台赐葬赤城山原为机/宜文字官家临海之长乐乡) …… (第 18b 页)
 曹勋(台州府志字公显阳翟人宣和五年赐甲科以/武义大夫从徽宗北迁过河奉徽宗御衣书自)
  (燕山间行诣康王 高宗
泣以示辅臣勋建议募死/士航海入金奉徽宗由海道归执政难之出勋于)
  (外两赴金国正使何铸伏地不能言勋 …… (第 19b 页)
  (万一果然朝廷知之非便不若津遣赴行在真伪/自辨矣于是遣人阴加防护送至会稽桧既相揆)
  (屏迹黄岩踰二十年桧死 高宗
记其/姓名召为工部侍郎敷文阁待制)
 陈良弼(太平县志字希说祥符人以父绎恩补内黄/门事宣和五年提举京 (第 20b 页)
城增修城濠赐玉带)
  (银绢 高宗
于南都正位奔赴行在除宝庆承宣使/寻致仕买舟顺流而下抵邑境居焉卒赠平信军) …… (第 20b 页)
 杨时(传详名宦旧浙江通志绍兴间寓金华潘默成/从之游时王师愈方幼颖悟默成携见龟山出)
  (论语传相示师/愈拜而受之)
 吕弸中(嘉靖金华县志夷简五世孙父好问尚书右/丞弸中随 高宗
南渡始居婺州子祖谦生于) …… (第 24b 页)
 傅雱(浦阳人物记世居汴父大理评事瑄携雱迁浦/阳之感德雱多胆略与李纲宗泽游建炎元年)
  (遣雱为祈请使 高宗
命李纲草二帝表付雱以行/献二帝衣各一袭雱与王伦俱留金军久之全节)
  (以归官至/工部侍郎) …… (第 25a 页)
 赵鼎(传详名宦两浙名贤录闻喜人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遂卜居衢州)
 赵令矜(弘治衢州府志字表之太祖裔孙大观三年/赐上舍出身 高宗
中兴除都官郎因上章留)
  (张浚罢居衢州未几复官袭封安定郡王寻奉/祠归孝宗亲洒宸翰以宠其行号超然居 …… (第 30b 页)
  (丧次子三钦承钦绪钦弼俱登第今子孙散居常/山及西安凡五族惟开化杜川文物尤世其家)
 马伸(两浙名贤录东平人政和中进士历官左司諌/有直声随 高宗
南渡寓家龙邱抗疏劾黄潜善)
  (汪伯彦用奸误国责监濮州酒税死道中后/胡安国讼其冤请官其子孙以旌直臣 (第 31a 页)
 糜相公庙 杭州府志在艮山门南神姓糜讳竺事
  昭烈为安汉将军
 崇善庙 杭州府志在城北皋亭山(鲍黉崇善庙记/神 姓陈氏讳顼)
  (
字行嵩会稽人也事东晋历青扬荆广四州刺史/以武功食钱唐海盐盐官三邑见于李宗谔之图)
  (经者如此梁大 …… (第 28a 页)
  (通问副使朱公祠记宋秘阁朱公讳弁字子章婺/源人副王伦使金留十七年频死者屡矣送徽庙)
  (大行哀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高宗
读之感泣时以和议成与)
  (洪皓张邵俱归卒葬钱塘九里松仙芝岭下浮梁/陈公大授来督两浙学表彰忠义卜地 (第 47a 页)
  (梁武帝赐额为阿育王寺大同五年令岳阳王察/改浮屠为五层绘帝暨昭明太子二像藏焉仍赐)
  (黄金五百两造铜佛四百躯写经论五百卷铸四/铁鼎以镇四角寻蠲其赋给兵三千设营防卫 陈)
  (宣帝
度僧守塔如义熙数唐中宗遣使赐金下诏/加护之武宗并省海内佛寺塔归越州官库宣宗)
  (立像教重兴又入于 …… (第 11a 页)
  (寺门霜叶里水/禽飞上石浮屠)

 永明教寺 名胜志县西南一里唐仪凤初邑大夫
  吕珂舍宅建 高宗
赐名大宝院天启慈溪县志天
  宝间改大宝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寺前
  有桥绍兴中扁其山门曰祝延圣 (第 17a 页)
 清风祠记(天台县志嘉靖丁巳十一月台州/推官庐陵萧文清记碑存思贤桥)
 智者大师放生碑(天台山方外志 陈宣帝
敕国子祭/酒东海徐孝克撰不知何人书在)
  (县/前)
 国清寺智者禅师碑(天台山方外志隋炀帝敕开府 (第 23a 页)
  建安侯正立墓在上元县淳化镇西
  司徒王僧辩墓在上元县方山东南僧辩为陈高
  祖所害父子七人同瘗一穴 宣帝
天嘉中故吏卫
  卿许亨请以家财造墓葬之
  豫州刺史裴邃墓在上元县光宅寺西梁大同初
  旱蝗松柏尽 (第 30b 页)
  (登乐游原诗若为今咏之上人贻予豁堂诗自/蒋陵至青溪遂尽其卷汤休帛道猷之流也)
  栖霞寺在府东北摄山南齐明僧绍故宅陈江总
  有碑尚存隋文帝琢白石为塔寘舍利唐改功德
  寺 高宗
制明隐君碑亦尚完南唐改妙因寺徐铉
  书额宗改普云寺仁宗赐金宝方碑明洪武初仍
  赐额栖霞有王世贞记 (第 3b 页)
  十一年原除南豫州之历阳谯临江庐江四郡三
  调众逋宿债(齐书/)
  明帝建武二年吴晋陵二郡失稔之乡蠲三调有
  差(齐书/)
  陈宣帝
大建十二年亢旱诏丹阳吴兴晋陵建兴义 (第 4a 页)
  兵于寿阳邃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
  重将吏惮之(梁书/本传)
 陈萧济字孝康兰陵人大建中为扬州长史 高宗

  敕取扬州曹事躬自省览见济条理详悉文无滞
  害顾左右曰我本期萧长史长于经传不图精练
  烦剧 …… (第 10a 页)
  之患筑漕堤为十䃮以泄横流修泰州捍海堰复
  逋户二千六百民利之为立生祠(宋史循/吏传)
  张浚字德远汉州人判建康兼行宫留守 高宗

  建康浚迎拜道左风采隐然军民皆倚以为重(宋/史)
  (本/传)
  吴中甫江淮发运使自洪泽凿 (第 21a 页)
  至南海武帝遣赍诏迎至金陵后折芦渡江止嵩
  山少林寺
 陈天台智者华容陈氏子谒慧思禅师悟法华三昧
   陈宣帝
大建七年抵建康诏居光宅寺后憩庐山
  桓闿执役陶弘景十年不懈有白鹤集庭乘鹤冲
  举
 唐张果老六合 (第 3a 页)
  延贵率众援历阳任忠击破之禽延贵等己酉周

  广陵义军主曹药率众来降
   后主叔宝之立
  太建十四年正月甲寅 宣帝
殂太子哀号俯伏始
  兴王叔陵抽药刀斫之复斫柳后长沙王叔坚扼
  叔陵叔陵出走右卫将军萧摩诃讨斩之太 …… (第 67a 页)
   灭陈

  初隋文帝受周禅甚敦邻好 陈宣帝
不禁侵掠太
  建末隋兵大举闻宣帝崩乃命班师遣使赴吊修
  敌国礼书称姓名顿首而后主骄答书失礼隋文 (第 67b 页)
  括地志丹阳故城在江宁县东南五十里九域志
  当涂县有丹阳镇即故县也而班固地理志丹阳
  郡丹阳县注曰楚之先熊绎所封 陈宣帝
诏亦曰
  迩熊绎之遗封按楚始封之丹阳史记徐广注在
  南郡枝江正义云归州秭归县东有丹阳城熊绎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