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弼建大会。禅讲毕集。有善法师。贤首宗
之雄者。致问诸禅曰。吾佛设教。自小乘至于圆顿。扫
除空有。独證 真常。
然后万德庄严。方名为佛。而禅宗 (第 0376b 页)
。多历年所。滞于言句。迷乎物我。[羁-革+马]官之故。宿缘是
契。咨询釆索。渺瀰时序。恍然启悟。洞见 真常。
有法昭
者。传法于叶县归省。省亦嗣于念。居多集会。形于问
答。扣侍座隅。随时疏录。属有好事。传布襄阳 (第 0389a 页)
流、六道轮回、生死不断,无了期。何故?盖谓不识
本心、认贼为子、唤奴作郎、妄见六根、自成颠倒、搅乱 真常,
如云遮日,光不能现。若是有智之人,直下返照
回光,参寻自巳出离生死之苦。不然,一日无常到来,
阎罗老 (第 0034a 页)
凡不减一缕祗
因迷真逐妄背觉合尘故此性中相知用
中相背业识𢗅𢗅无本可据若能一念相
应便同本觉妙契 真常
一證便證一得便
得永无退失且道得个甚么以两手展开
云试玉须经火求珠不离泥。 (第 0168b 页)
山。斯则如来不生不灭大般涅槃之
旨。

言涅槃者。此有二义。一者为法华未熟人
追说四教。具谈佛性令知 真常
入大涅槃。
名捃拾残机教(四教仪)谓如来调熟渐机众
生。以法华涅槃。皆为后教后味。譬如田家
先种先熟 …… (第 0163c 页)
因。未足以为出世之近果也)乘戒俱缓。非三涂之归
而何归。如来久鉴未来。唱商行寄金之
典。重扶三藏圆会 真常。
顾命之言有在
于是。然则扶律谈常之教。正被今日。凡
在为学可不自勉。是以止观方便具五
缘中。首明持戒 (第 0164b 页)
出醍醐(法华八年)

*** 入涅槃

言涅槃有二义。一为法华未熟人。追说四
教。具谈佛性。令知 真常
入大涅槃。名捃
拾残机教。二为末代乘戒俱失故。更扶三
藏广开常宗。设三种权扶一圆实。名扶律
谈常教。 (第 0326c 页)
稽首童子足下求
一言。童子隐身而歌曰。面上无嗔供养真。
口里无嗔吐妙香。心内无嗔是珍宝。无垢
无染即 真常。
著因驻锡五台。后频与文殊
(别文载翁说偈曰。一念净心是菩提。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 (第 0381b 页)
含生不来也。(将头不猛)
云亦不对。(重说偈言)清云。直得纯清绝点时如何。(犹有这个
在)
云曰。犹是 真常
流注。(合口了却开得)清曰。如何是 (第 0480b 页)
真常
流注。(无风起浪作么)云曰。似镜常明。(犹为剩法)清云。向上更有
事不。(不可即这里坐杀)云曰。有 …… (第 0480b 页)
龙蜕骨
(高出层霄望不穷)

师云。首楞严道。如急流水。望为恬静。流急不见。非为
无流。灵云唤作 真常
流注。圆觉经道。潜续如命。为寿
者相。诸方谓之命根不断。一条红线掌中牵。分与未
分。点与不点。是衲僧 (第 0480b 页)
。讲僧不敢复有辞。 祖
灯录

有善华严者。问继成禅师曰。吾佛设教。自小乘至于
圆顿。扫除空有。独證 真常。
然后万德庄严。方名为佛。
尝闻禅宗一喝。能转凡成圣。则与诸经论。似相违背。
今一喝。若能入吾宗五教。 (第 0812c 页)
利其消长物之昌昌阴阳造化遂其生方
圣之皇皇道德仁义振其纲常两间六合禀血气者
人之最良可以超凡入圣独證 真常
随缘不变体露
堂堂何为乎弃本逐末恣意遨游不达本地之风光
有向疆场中走马刀头见性有从词林内安身笔阵
(第 0215c 页)
家屋里没观音。底事区区向外寻。迢递海山行一
转。落花芳草又春深。

** 示泉南湛上人

湛然不动是 真常。
少室门中未𤺊当。大地撮来如粟
粒。木毬无口笑曾郎。

** 送栖维那参净慈灵石和尚

南山万叠锦云 (第 0546b 页)
当阳炟赫无文印。百鍊精金小艳诗。意句一时俱不
到。脚尖踢出五须弥。

** 赠清真居士

纯清绝点到 真常。
白藕花开遍界香。曲几团蒲消永
日。无穷风月满轩窗。 (第 0171b 页)
太清。还受点
也无。云不对。生云。恁么则含生不来也。云亦不对。生
云。直得纯清绝点时如何。云云。犹是 真常
流注。生云。
如何是 (第 0136b 页)
真常
流注。云云。似镜常明。生云。向上还有事
也无。云云有。生云。如何是向上事。云云。打破镜来。与
汝相见 …… (第 0136b 页)
么生。古今无异。达者同途。良骥追风。
何劳鞭影。不见。古灵和尚。告其师曰。灵光洞耀。迥脱
根尘。体露 真常。
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
妄缘。即如如佛。者个是参方归省。师资相契底。千古
龟鉴。岂似如今 (第 0140a 页)
。沉溺长途者也。鬼神多门。各以业报。
受生其中。因为善而夹杂妄缘。正直聪明之士。忠
孝节义之流。未證 真常。
皆为业苦。复有修罗。四趣
所摄。(谓天。人。鬼。畜)因多嗔业。致感斯伦。三涂则随三业。
(贪嗔痴)(第 0068b 页)
广于西域对辨。然亦分三教中一义尔。科云约教
所摄。则不妨于中对辨权实。意在实教摄此经宗尔
钞或云无彼 真常
故名为无常。此多一真字。此中全
写演义钞尔。古本略钞。亦无此真字。此是后人于齐
师板上。刬开添入真字 (第 0004a 页)
行实谓无我亦成颠倒以未达无
我法中有真我故计为无我故云我计无我常计无
常净计不净乐计为苦五蕴诸法即是 真常
本来真
净本有真乐准上知之以为烦恼之所覆故虽生此
想不达其义如是四倒自何而有以为烦恼覆 (第 0018c 页)
真常
乐我净故虽生无我等想不达无我法中有真我真
常等义故。】

〔注此上正破二乘〕」

等问孔目云菩萨 …… (第 0018c 页)


〔我者即是佛义〕」

上即显过此
正显德无我法中不迷真我是名如来常者是法身
义无常法中不迷 真常
是名法身乐者是涅槃义于
苦法中不迷真乐即是涅槃净者是法义不净法中
不迷真净是无为法。】

〔注正显 …… (第 0019a 页)

真常
主宰性不变者是然犹未显真我之体非但无
我便名真我也正显真我者如次引第五云耳又一
德互具诸德故云是真是 …… (第 0020b 页)
处观既有性相两重治于八倒即成八
行凡夫取著生死无常等二乘取著涅槃常等此为
八倒无念而知生死无常等涅槃 真常
等即是八行
然前之凡夫二乘两重四倒此中钞意即以四念处
观性相两重为能治以成八行缴释前文实德文相
可见 (第 0021c 页)
槃有五种如钞所列之四加方便净为五总摄今之
种类但尽前之二三不出此五故三一乘涅槃谓别
教具十门一体性 真常
门二德用圆备门三出没常
湛门四虚盈不迁门五示灭妙存门六随缘起尽门
云云具如大钞(八十三)。】

(第 0104c 页)
莽卤〕」

上音姆
下音鲁本出庄子或作蟒呼者非也。】

「〔疏不灭不生岂四山之可害〕」

以心体 真常
故万行
修起而不生随流处染而不灭以自体本有不待新
生故尽未来际究竟常住故四山喻四相然四相有
二初微细 …… (第 0025a 页)
及诸大乘了义之经昔大亦有权实法
华但会昔权故说三皆虚指昔实不带方便故不会
(昔实说如来藏性涅槃法身 真常
之理故)此则诸经夺光宅若依昔未
显说一切具有如来知见根败之种今并说成则今
昔有异(昔所未说而今说之一 (第 0034c 页)
则昔
日有实法华不会会者但权权皆属始尔则三车唯
属始门若或夺之昔日未曾显说一切具有如来知
见纵说涅槃 真常
之理实体不足皆属法华佥须破
会虽有权实尽属三车一乘三乘昔权今实尔则权
通三教总判昔经望今一乘权实差别 …… (第 0051b 页)
宅异术同非耳定师新意
不知其可也第有所疑者圭山云法华之前亦有一
实谓对一类否若云是者利根顿说如来藏性 真常
之理未知此顿是圆觉否若云是者不应言法华之
前也以圭山谓此经不属五时故又不应止云对一
类利根顿说也(此 …… (第 0051b 页)

真常
故名为无常〕」

有本无真字此中多却大钞演
义皆无若不加真字其义通于真妄若加真字其义
反局断然不可 (第 0054c 页)
加此有二义一依他法上无彼遍计
(无彼无相之妄常)亦无彼圆成常(无彼有相之 真常)
故云无彼常
故名为无常即始教中意二亦依佗法上约染分同
遍计净分圆成故云无彼常故名为无常染分同遍
计可 …… (第 0054c 页)
有色声香味触等故名无相(遮不
净密显真净)
是正解脱常不变易是解脱中无有无常热
恼变易云云(遮无常密显 真常)
巳上并明于空是正解脱中
空无我苦不净及无常即常故故一生中明有四义
并以器喻此空中四义遮无常苦无我不净 (第 0058b 页)
于生死
无常等中密显 真常
等以对前文大王四种密语彰
权四行(无常苦无我不净)显胜三修法此钞从略故具彰其
妙有即合为马(以第四空 (第 0058b 页)
中诸义合前第三器以为真空此义佛性为妙有者有即空之
有当真谛常亦当无我法中有真我如马由策故调顺)
显是 真常
亦应具说我
净乐等以含在次前正解脱中谓不动是乐无相是
净无变易热恼即是常马又是我义即此彰实四行。】 (第 0058b 页)
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虚空历劫不变。非乍有乍无也。
况圆觉本性。与虚空一等。湛然
真常。
岂有变易)。】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

(矿本是金。因销而现。非因销而有。性本是佛因 (第 015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