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以慈悲为
先。此经淫戒居首。为真修以离欲为本。盖欲气粗
浊。染污妙明。欲习狂迷。易失正受。续生死。丧 真常。
莫甚于此。故须首戒也。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律中所犯。罪分轻重。而淫杀盗妄。最为重矣。且以 (第 0473a 页)
妙明。欲习狂迷。易失正受。续生死。丧 真常。
莫甚于
此。故须首戒。而为清净第一明诲也。】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至)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 (第 0264b 页)
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
皱非变。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彼生死。
王闻佛言。顿悟 真常。
不执断见。】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至)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阿难起白佛言。若此见闻。必不生灭。 (第 0629b 页)
脩。馀四
根。皆如此说。彼眼根。众生根也。于诸如来常。言众生
终日常。而不知常。惟如来乃能知之。谓此 真常
之性。
在眼则了了分明见。在耳则了了分明闻。与佛无异。
皆不假脩而后具。故曰具足无减脩。明文了义。与 (第 0693a 页)
化以慈悲为先。此经淫戒
居首。谓真修以离欲为本。盖欲气相浊。染污妙明。
欲心狂迷。易失正受。续生死丧 真常。
莫甚于此。故
须首戒。而为清净第一明诲也。观阿难起教。示遭
邪染。而厥初发心。先厌欲浊。至于三渐次中 (第 0091a 页)
以慈悲为本。此经淫戒居首。为真修
以离欲为本。盖欲气粗浊。染污妙明。欲习狂迷。易
失正受。续生死。丧 真常。
莫甚于此。故须首戒。而为
清净第一明诲也。观阿难起教。示遭邪染。而厥初
发心。先厌欲浊。至于三渐次中 (第 0184c 页)
总号华严)

实圆满之洪规(实为圆满具足之大规模故也)

乃真常之妙说(无假为真。不变为常。既谈 真常
之理。故曰妙说)

大矣哉(赞此圆教广大)

不可思议之极致也(法无大小前后。约机而说之故也。迥 (第 0797b 页)
,若闻若说若有知
解,皆是如来加持力故。

「复次秘密主!如来正语有所说时,应知如来
法性如实、法性 真常,
又复如来所行如实、所
(第 0732b 页)
真常,
是故如来以正语言说是正法。又秘
密主!所有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以一切
世间难信难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第 0732b 页)
无所措者措置也论语云民无所措手足矣。

故教有兴废者前有邪常病故无常教兴真常教废
證小果后有无常病故 真常
教兴无常教废。

施教早晚者早谓昔说无常晚谓今方说常。

纡回下显佛无差机之失只由汝机不一故纡回如 (第 0365c 页)
盖香油苏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
能生一切种智。」

(及南曰。寿量之说。趣在断生灭见。显 真常
体。苟能明
解。则起无上慧。等同如来。故功无限量)


戒环曰。闻佛寿命。则断生灭见。显 (第 0641c 页)
真常
体。能起上 (第 0641c 页)
功无限量。
△三广持益。】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至)能生一切种智。」

【闻佛寿命则断生灭见显 真常
体。能起上慧而巳。
广闻是经则具四知见尽一乘道。故能生种智也。
然世之闻持不计。而果能起上慧生种智者 (第 0339a 页)
 于此无有疑」
#+END_VERSE


【深心则志固清净则智明质直则无伪多
闻则博识总持则贯通随义则不滞有是

全才𥁞智可于寿量无疑也。】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
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
慧。」
【寿量之说趣在断生灭见显真常体苟
能明解则起无上慧等同如来故功无限量。】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
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
盖香油苏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
能生一切种智。」

【闻佛寿命则断生灭见显 真常
体能起上 (第 0035a 页)
。而觉道成。今此若得證于寂灭。便与如来
无异。故云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地藏菩
萨言法应是灭。及 真常
不断。皆收此中之义。】

「尔时梵行长者(藏本作长者梵行)。闻说是语。而说偈言。」

【此叙说偈之意 (第 0317b 页)
。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异。诸佛
不以得此法故。名为如来。一切二乘亦能得此无
分别法。颂云。法性 真常
离心念。二乘于此亦能得。
不以此故为世尊。但以甚深无碍智。当知二译。文
异义同。皆以中夺偏也。】 (第 0883a 页)
 此复破转计也。若言如来如虚空常者。则不
待自觉智所修因成。以虚空离四句边。分得
譬如来也。又若言如来是不生常者。则如兔
马等角本来无生也。若同虚空兔马言常。则
无方便广大益物义。是故不同也。

复次大慧以别义故(至)然非凡愚之所能知
 以别义故亦得言常。谓以现前离念明智。證
真常法故。亦得言常。此 真常
理。有佛无佛。常
住不变。遍一切法。非断灭无。凡夫外道岂能
觉知。故法华云。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 (第 0490b 页)
性则言说所说皆成无常矣而如来所
说真常不坏者毕竟主何事而说乎世尊即以真
常破其无常颠倒之见故曰我所说 真常
不坏者
即是外道惑乱计有计无计一计异处二乘惑乱
计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处非离二种惑乱外别有 (第 0857b 页)
工)]
* 金刚吼菩[萨-产+(辛/工)]
* 殊致罗菩[萨-产+(辛/工)]
* 證 真常
菩[萨-产+(辛/工)]
* 一切勇菩[萨-产+(辛/工)]
* 秘密藏菩[萨-产+(辛/工 (第 0137b 页)
 愿解如来真实义」
#+END_VERSE


建此地藏菩萨慈悲忏法者。为令一切众生发欢喜
心。成善法益。而兴忏法。为令一切众生破除烦恼。成
对治益。而见忏法。亦令一切众生从戒定慧。自闻思
脩。成五根力。得生善益。而脩忏法。复令一切众生脩
世出世业。證第一义。八理益故。而行忏法。良以法界
一切众生。皆由不如实知。真如法一。不守 真常。
动转
业现。妄起无明。境界为缘。觉心凝寂。旋乖法性。相续
遍计。取执自他。展转相因。善恶果报。无记三 (第 0588b 页)
最极安
稳故。道四行者。一道行。谓圣者證真如路故。二如行。净治烦恼故。三行行。觉真实义故。四出行。趣 真常
路故)
今论云。寂静者法无我空故者。空即寂静。正当杂集
空行。其示法无我。即彼无我行。彼释空云。有 …… (第 0653b 页)
色界。四禅四空。乱即欲界散心也。故云静乱差别。辨
一切世间法。皆对待名相。并是无常。唯一心如实。是 真常
理也。

二清净无我二。清净下。初通释文。言甚深寂灭。即大
寂定。名大涅槃。即前不戏论故。證寂灭乐 (第 0662b 页)
 蓦鼻牵来我是你」
#+END_VERSE


新注 既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云何如来却度
众生故偈曰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各共彼
阴不离于法界各即众生假名也阴即五阴实法
也此假名实法皆即法界故云即不离于法界既
即法界凡圣一如岂有众生可度故云佛不度众
生如来若谓我为能度众生为所度此则著于四
相由离四相则非度而度度而非度则是如来说
有我者真我也则非有我者非妄我也若凡夫之
我是我执也非凡夫者论云非生谓不生圣人法
即毛道凡夫也。】

*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色见声求是行邪道于慈妙契独露 真常
故受
之以法身非相分。

新注二十二断以相比知真佛疑 此疑从第十
七疑中如来不应以色身诸相而来。】 …… (第 0561a 页)
 如王秉剑」
#+END_VERSE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
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若以两字是发语之端色者相也见者识也我者

是一切众生身中自性清净无为无相 真常
之体
不可高声念佛而得成就念须正念分明方得悟
解若以色声求之不可见也是知于相中观佛声
中求法心有生灭 …… (第 0561c 页)
体默则独露 真常
动则只鹤片云静则安山列岳
举一步如象王回顾退一步若狮子嚬呻法王法
令当行便能于法自在祇如末后一句又作 (第 0564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