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应现十方化众生故。上六如初。皆言大性。
然于七
中。前五是因。后二是果。果中之二。前体。后用。体即 智净
相。用则不思议业相。亦即四镜之后二也。

严。瑜伽。显扬等论。并同此说。

【疏】起。谓发起。以有 …… (第 0569c 页)
漏智。證真如理。所起之行。一一契
真。无不如实。实即实相也。行如于实。名如实行。

文。即随染本觉 智净
相文。彼文但云。依法力熏习。
如实修行。满足方便。今疏随文配位。故有是地前
等言也。
地满位者。以地 (第 0576b 页)
本觉中 智净
相。文云。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
足方便故。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
淳净故。起净用 (第 0610a 页)
动作妄念也。依
不觉有始觉者。本觉内熏力故。渐有微觉厌求。乃
至究竟。还同本觉。故下文云。本觉随染生 智净

者。即此始觉也。
此文意明本觉成不觉。不觉成始
觉。始觉同本觉。以同本觉故。则无不觉。无不觉故。 …… (第 0613b 页)
实即是彼觉。今
此言。是义说也。其犹明镜。在尘出尘。其体不别。

△二徵列。】

「云何为二。一者。 智净
相。二者。不思议业相。」

【【疏】 (第 0622c 页)
智净
者。明本觉随染还净之相。不思议业者。明
还净本觉业用之相。此之二相。若离染缘。则不得
成。故云随染也 …… (第 0622c 页)
昔以相隐而用废。今以相显而用
兴。其犹出尘之镜。形对而像生也。此之下。总明二
相。得称随染所以也。然 智净
相。离自业识等染缘 …… (第 0622c 页)
。无有世谛境界。离于施
作。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由是此二。俱名
随染。

△三辨相(二)。初 智净
相。二不思议业相。
(第 0623a 页)
智净
(二)。初直明净相。二问答释成。
初直明净相(二)
初因。二果。
初因。】 (第 0623a 页)
「智净
相者。

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故。」

【【疏】智句。牒章。
法力熏者。真如内熏之力。及 …… (第 0623a 页)
与前本觉。皆是能成。此
应身与前法身。皆是所成。意谓识相破而性在。性
即本觉。本觉能成法身。心相灭而 智净。
智即始觉。 …… (第 0623c 页)
可见。

△二不思议业相(二)。初依体总标。二约用别辨。

初依体总标。】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 智净
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

【【疏】不句。牒章。
能作境者。谓与众生。作六根境界故。
宝性论云。诸佛 …… (第 0625c 页)
妙色。出于妙音声。令嗅佛戒
香。与佛妙法味。使觉三昧触。令知深妙法。故名妙
境界。

【记】论云。依 智净
者。是依真起应。如依镜明。现诸色
像也。谓前随染本觉之心。始得淳净。依此智力。现
应化身。与彼众生作 …… (第 0625c 页)
而不作意我现差别。故云随根自然
相应。虽不作意。现无不益。

【记】次。问答释妨也。初问。意云。始得 智净
相以自利。
方起不思议业以利他。故上云以依 (第 0626b 页)
智净
作胜境
界。若然者。则利他有始。何言无始耶。
答下。二答三。
初。约一佛释。本觉常起用者。有其两意。 …… (第 0626b 页)
疏】即彼本觉出障之时。随照物机。示现万化。与彼
众生。作外缘熏力。故云依法乃至示现。
问。前随染
智净。
与此法出离何别。前业用。与此缘熏何别。 …… (第 0629a 页)
以理为门。故云俱就法体。又前约相
说。故云生二种相。此约性说。故二种俱言法。又前
约对染明净相。故云 智净
等。此约自性显大义。故
云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也。
又前以显为门。此以
隐为门。所以有斯二说者。恐有人 (第 0629b 页)
上说自性清净心。为无明所染。有
其染心。当知无明。是染心之所依。染心。是无明之
所起也。
上云者。即 智净
相文。然此六染位中。各有
三分。一分属于无明。一分属于染心。以皆有和合。
及相续义故。伹约与前和合。 …… (第 0648b 页)
根本智故。」

【【疏】染心者。六染心也。
能障下。显其碍义。谓照寂妙
慧如理之智。名根本智。即上文 智净
相也。染心諠
动。违此寂静。故名染心为烦恼碍。以烦恼动故。

此且依本末相依门。以无明所起染心。为 (第 0650a 页)
者不觉。今约灭惑
还归终处。须以二义会入一心。故云不觉痴相。转
成觉智体也。
成始觉者。同前究竟觉。 智净
相。法出 …… (第 0655a 页)
用。今就反流。名为无用。是故但称相也。盖
此染净二法。各不无相用。且迷真执妄。起惑造业。
岂非染用。 智净
相。法出离镜。大智慧光明义等。岂
非净相。今此文中。意在影略。故各举一义。疏之所
释。且一往耳。
此 …… (第 0657a 页)
熏体相显现。
即破和合识内生灭之相。显此不生灭体也。即在
缠如来藏。至此显处。名为法身。即前究竟觉。 智净
相。法出离镜。得涅槃等。是也。
起用熏习者。法身既
现。即能起自然业用。应化众生。此即用熏习义。便 (第 0668a 页)
谓断根本无明。
见法身。是智之功。起不思议业。化利群生。是方便
力也。今此通别兼具。
自利果者。同于 智净
相也。果
位法身。即是因中本觉。举因显果。故云见本法身。
前举果显因。则云依法身。说本觉。与此互相显 …… (第 0674a 页)
别。又云。非有相。非无相。又云。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智净
相。法出离镜。又以法身为智身等。并是此
中能治之文也。

△二妄执法体唯是空无(三)。初执缘。二执相 (第 0683c 页)
用也。
又亦可初 智净
相。后不思议业相。皆是本觉
随染所成也。

【记】始觉等者。此始觉慧。与本觉心源。最初契合之
时。名 …… (第 0702a 页)
。总上二智。得名一切种也。
疏云以同体者。
意云。匪但心体照法而巳。复能起大神用。利乐众
生。斯则依 智净
相。起不思议业相。依法出离镜。作
缘熏习镜义也。

△二除自然业用疑(二)。先问。次答。
先问。】 (第 0703c 页)
是般若。始本不二是解脱。四位中。
随一一位。皆有能證智是般若。所證理是法身。离
障处即解脱。二相中。 智净
是法身般若。不思议业
是解脱四镜中。如实空是法身。因熏习是般若。后
二是解脱。又初是法身。二是般若解 (第 0729b 页)
染。即在因时由无明熏所起染相。二谓他染。即在果时与生同体。答。同体与众生同体也。诸众生染即依自
染生 智净
相。以说从染 (第 1176b 页)
智净
故。由他染生不思业。以化染生起胜业故)

论云何为二一者 (第 1176b 页)
智净
相二者不思议业相
 (述曰。此列名也所言智者即始觉 (第 1176b 页)
智净。
谓离染同于本觉果德作用故名为业。助下地测名不思议相者状也。觉随
染有此当起二相状故)


论智相者谓 (第 1176b 页)
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便
(述曰。次下第三依名辨相。于中有二。先明 智净
相。后显不思业相智。中有二。初直明净相。后问答释。然前中亦
二。先因后果。此因也。谓于地前依真如法内 (第 1176b 页)
故经颂云。

#+BEGIN_VERSE
「 先安住戒次得定
 得彼定已慧当修
 清净圆明智慧成
  智净
先由戒具足」 (第 0570b 页)
 繁兴永处那伽定」
#+END_VERSE



【此结前转而不转之义也。所言转识成智者。无别
妙术。但于日用念念流转处。若留情念系著。即智
成识。若念念转处。心无系著。不结情根。即识成智。
则一切时中。常居那伽大定矣。岂是翻转之转耶。
观六祖此偈。发挥识智之妙。如倾廿露于焦渴喉
中。如此深观。有何相宗不是参禅向上一路耶。予
昔居五台。梦升兜率。亲见弥勒为说唯识曰。分别
是识。不分别是智。依识染。依 智净。
染有生死。净无
诸佛。予因此悟唯识之旨。此虽梦语。不可向梦人
说也。】

八识规矩通说(终) (第 0425a 页)

* 田敦
* 崔恭
* 受业身通三十九人
* 智度
* 元皓 智净
仲仪
* 子瑜
* 道如
* 仲良
* 尼悟极
* 智真
* 道巽 (第 0292a 页)
谏讥大夫田教
* 身通三十九人(大师传论)
* (三世)昙环禅师(嗣门师) 智净禅师(此下五人
嗣皓师)
仲义禅师
* 子瑜禅师
* 道如禅师
* 仲良禅师
* 龙兴重巽法师 …… (第 0201a 页)
禀教名世者。 智净。
仲仪。子瑜。道如。仲良
辈。

禅师行满。万州南浦人。首造石霜学禅法。
后住天台。听荆溪说止观顿悟妙 (第 0203c 页)
邃法师○
* 南岳普门法师

* 南岳昙环法师
* 龙兴元皓法师

* 龙兴 智净
法师
* 龙兴仲仪法师
* 龙兴子瑜法师
* 龙兴道如法师
* 龙兴仲良法师 (第 0250d 页)
问曰此何境界师笑曰此无境界境界师又
梦履空上升入广大楼阁瞻礼弥勒闻其说曰分别
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 智净
染有生死净无诸
佛自此智识之分了然于中适大雪经旬各台顶雪
俱吹聚龙门将师静室覆掩深几十丈师觉寒甚促 (第 0723b 页)
夫大。多闻慧解饶。禅馀游觉苑。朋友好相邀。

*** 照轩

本性本明妙。如何却妄缘。常光常寂照。净 智净
空圆。
举众皆平等。临机总见前。唯除不信者。教外岂虚传。

其二。

西来教外传。开悟却凭言。心是神 (第 0304b 页)
见。四.度疑净。五.道非道净。六.行净。七 智净。
七擒纵
蜀志。诸葛武侯至南中。所在战捷。闻猛获
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 (第 0386a 页)
师有五会语录行于世其传法上首则
双林致凯江心慧恩大慈宝定某刹宝璋瑞岩文渊
保福宗秩翠山志理净土永显妙 智净
琚定光文摭
某刹明晟天华士谦丰安至庆圣泉普彝福林道巽
五峰普锡石门永泰霞屿元良广祜永瑰皆其人也
惟昔 (第 0600c 页)

以七净华。浴此无垢人。一者戒净。二者定净。三者见净。
四者度疑。五者道非道净。六者行净。七者行断 智净。

二是方便道。次三是见道。次一是修道。后一是无学道。
或说八行而生净土。如维摩经云。成就八法生于净 (第 0105a 页)
 得十波罗蜜
 依十波罗蜜
 净十波罗蜜
 十波罗蜜教
 十地自在尊
 十地善安住
 十智清净我
 十 智净
坚固
 十相十种义
 十力寂诸根
 最胜真常义
 十相最寂静
 远离诸戏论
 我及真如净
 如语真实 …… (第 0809b 页)
 如妙宝莲华
 彼大如意宝
 众宝中最上
 坚牢大劫树
 最上大贤瓶
 利一切众生
 皆方便所作
 净 智净
分智
 三昧智最上
 了别众生根
 具三种解脱
 功德智法智
 广大利吉祥
 吉中大吉祥
 获名称广 (第 08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