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慢生五微。亦名五
唯。一声。二触。三色。四香。五味也。五唯生五大。一空
二风。三火。四水。五地也。五 大生
十一根。一耳。二身。
三眼。四鼻。五舌(名五知根)。六语具。七手。八足。九小便道。
十大便道(名五作 (第 0304c 页)

成大等等者。谓此自性初生觉。觉生我执。我执生
五微尘即声触色味香。五微生五大。即空风火水
地。五 大生
十一根。初生五知根。谓耳身眼鼻舌。次
生五作业根。谓语具手足大小便道。后生心平等
根。自大至平等。即 (第 0153c 页)
又施报富。
戒报善道。忍报端正。进报神通。禅报生天。智报破
烦恼。六度功德。施即大富位自在所摄。戒即 大生
所摄。忍即大眷属徒众所摄。进即大资生业事成
就所摄。禅即无疾恼少欲等所摄。智即一切工巧
明处聪慧所摄 (第 0279b 页)
识中有。简前第七无分别
义。邪教所说蕴相。如从冥生觉。从觉生心。从心生
五微尘。从五微尘生五大。从五 大生
十一根等。邪
教所说我相。如我是思等。现分别起。对前俱生。故
名为粗。初见道时。即能除灭。故名易断。 …… (第 0838b 页)
之义。谓冥初之际。觉知增长。故云从冥初
生智大。三我心。亦名我执我慢。谓由觉知。生我慢
心。故云从智 大生
我心。四五唯。亦名五微。即色声
香味触也。以色等五种。由我执之心方现。故云从
我心生五唯。五五大。即 …… (第 0840b 页)
五唯生
五大。六五知根。五即眼耳鼻舌身五根。谓之知者。
以此五种皆有知觉故也。因五大而成。故云从五 大生
五知根。七五作业根。即口与手足小便大便。
谓之作业者。以此五种能作业用故也。亦因五大
而成。故云从五 (第 0840b 页)
大生
五作业根。八心平等根。心乃
肉团心。即意根也。谓之平等者。以此根能遍一切
根境而生分别故。此亦五大所 (第 0840b 页)
成。故云从五 大生
平等根。并前五知。五作业。共为十一根也。九神我。
即第八识。彼不知有第八识。故执神我能生诸法
常住不 …… (第 0840b 页)
谓从众微性。粗动果生。渐析粗物。乃至
极微住。是故粗物无常。极微常住。喻伽同故。此能
生云云。谓从四 大生。
后还归大。言粗色者。即是子
微。不越因量者。因者父母微。最初极微。名为父母。
聚生诸色。故所生者。名 (第 0845b 页)
自在
黑造。二十五谛是其计也。准百论云。从冥生觉。从
觉生我知。从我知生五唯量。从五唯生五大。从五 大生
十一根。神我为主。常觉相。处中不败不坏。摄
受诸法。今依金七十论释。二十五谛。总略为三。处
中为四。 …… (第 0665c 页)
即五唯量。五知根。五作
业根。及心平等根。此意总明十六皆从慢生。就十
六中。先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五 大生
十一根。初生
五唯量者。一声。二触。三色。四味。五香。此五各有体
有能。有缘量故。唯是定故。定用此成 (第 0666b 页)
五大故。从声
唯生空大。触唯生风大。色唯生火大。味唯生水大。
香唯生地大。次五 大生
十一根者。先生五知根。次
生五业根。后生心平等根。云何五 (第 0666b 页)
大生
五知根。谓
声唯生空大。空大成耳根。是故耳还闻声。触唯生
风大。风大成身根。是故身根还受触。色唯生火 (第 0666b 页)
之义。谓冥初之际。觉知增长。故
云从冥初生智大。三我心。亦名我执我慢。谓由觉
知。生我慢心。故云从智 大生
我心。四五唯。亦名五
微。即色声香味触也。以色等五种。由我执之心方
现。故云从我心生五唯。五五大。即 …… (第 0523c 页)
从五唯生五大。六五知根。即眼耳鼻舌身五根。谓
之知者。以此五种。皆有知觉故。因五大而成。故云
从五 大生
五知根。七五作业根。即口与手足小便
大便。谓之作业者。以此五种。能作业用故。亦因五
大而成。故云从五 (第 0523c 页)
大生
五作业根。八心平等根。心
乃肉团心。即意根也。谓之平等者。以此根能遍一 (第 0523c 页)
般若母。则相宗一切可废。而天亲
菩萨亦几谤佛矣。然揭直下祖位。以示初机学人。毕
竟说食不饱。是以古佛 大生
悲悯。谓一切无明皆是
法缚。藉知万法并由执生。如声呼响答。无执遂以无
法。如声灭响亡。穆然寂然。如如 (第 0472b 页)
 始终姻娅不成双」
#+END_VERSE


** 显比丘尼身

新罗憬兴国师。住京师三郎寺。病久不瘳。有一尼请
看门人引视之。尼曰。师虽悟大法。合四大为身。岂能
无病。病有四种。从四 大生。
一曰身病。风黄痰热为主。
二曰心病。颠狂昏乱为主。三曰客病。刀杖所伤动作
过劳为主。四曰俱有病。饥渴 (第 0018b 页)
与我璎珞。甚是珍妙。吾此华鬘。以相
酬奉。波旬大喜。引颈受之。即变为三种臭尸。虫蛆坏
烂。波旬厌恶。 大生
忧恼。尽其神力。莫能移动。乃升六
欲天。告诸天主。又诣梵王。求其解免。彼各告言。十力
弟子所作神变。 (第 0572b 页)
无可奈何二
十年三十年这般苦楚方能成佛作祖报佛
深恩为甚如此只为他信得及而今人到我
面前便说为生死事 大生
死二字挂在唇皮
自家满肚龌龊要向人前摇摇摆摆假模做
样可怜生及至验他如煤似墨纵然乱统几 (第 0727b 页)
教迹渐湮。欲寻师之遗语。少有存者。仅仅于蠹蚀之
馀。得其一二。偶支提上人超尘过草堂。出一帙相示。 大生
欢喜。焚盥读之。不忍释手。第苦错简居多。回。携
入松庵。与青林.曹源二道人搜求旧本。细为考订。阅
(第 0070a 页)
纵然入得。如持蠡酌
海。一蠡纵满。能得几何。然蠡中之水。未入蠡时。即
是无限量底水。为你境界只如此。 大生
满足想。故
此无限量境界。亦随你器量满足。非是大海水。只
有许多。他又道。诸方学得底是海蠡禅。我者里 (第 0163c 页)
地人物之性命于斯绝矣苟能克此生生之机在心
养此一念生机自无妄想之乱也在身养此四 大生
机自无夭折之乱也在家养此骨肉生机自无悖逆
之乱也在国养此胞与生机自无争夺之乱也在天
下养此神化生机自 (第 0705a 页)
。苟有天资之禀。初无三种之
缘。后或遇善机之触引。或遭逆事之激成。或披佛圣
之典坟。或逢知识之指示。 大生
惭愧创发宿因顿舍
痴迷。猛发正志将勤补拙下体求人。深穷参證之功
必尽性命之道。此则真自能成立之豪杰也 (第 0711b 页)
过。亦非为微生雪屈也。人之生也直。直
者率性之谓似乎拈来便是。乃子又云敬以直内。则
直不在径情。天之 大生
曰动直。君子之安人安百姓。
在集义敬礼而合观之。直之中有不可思议妙用。即
如父为子隐。与直相反。子则 (第 0794a 页)
无力者惠及一虫。亦
善事也。毋曰小善为无益而勿为也。世有不明此
理者。必择身细数多之生方肯买放。路遇 大生。

视而过。此则惟贪自己之福。非悯众生之苦也。其
福甚少。戒之戒之。】

「苟日增而月累。自行广而福 …… (第 0760c 页)
其慈心。永不
嗜杀。投戈释剑。复见太平。抑何善矣。世人戒杀。普济
有情。蠢蠕蠉飞。物物得所。岂非天地 大生
之德。圣人
一体之意乎。呜呼。有人心者。念拘执之苦。思旷荡之
乐。究报应之因。通礼教之旨。戒杀如赴杀 (第 0763c 页)
厥事则他
日顶爇栴檀用荅檀謢恩宁过分哉惟诸仁者更属
意焉不日发清凉卒且未能诣丈室问疾可否夫疾
不从四 大生
以地水火风各无我故亦不从四蕴生
以受想行识亦各无我故四大无我四蕴无我肤之
不存毛将安寄信斯疾也来无所 (第 0024a 页)
至而为百世
之师者孔子也严善恶之条而示劝惩之法者春秋
也然为亲者则讳之为尊者则讳之何也重君父之
伦而 大生
成之德也是故昭公娶于吴为同姓孔子
宁为己君受过必以知礼对之岂非为亲者讳乎河
阳之会晋文实以诸侯召天子 (第 0421b 页)
所见
也古人贵实證者直欲于生死法中亲切勘破而巳
非别有奇特处也尝见小儿怕鬼者每于夜中行恍
然一物随之 大生
惊怖虽慈母善谕本无亦未之信
必待其自信不疑而后止苟自止不疑之地纵假鬼
怖之将一笑而释矣余昔游塞上同健 …… (第 0731a 页)
不知谁之所使终日竟夜淹淹缠缠随波逐浪
波波劫劫更不知所作何事亦不知自巳本来是甚
么人及至忽然梦省亦自 大生
惭愧甚至扼腕顿足
切齿椎心恨不能㘞地跳向佛祖顶额上行及乎遇
境逄缘眨眼之间不觉堕入黑山鬼窟去也此乃天 (第 0735b 页)
之苦何出家之有禅人自思何缘何幸得遇明师度
脱安居名山道场法侣和合又何幸遇善知识指引
开导若不深生庆幸 大生
惭愧决志修行求出生死
是为自弃如到宝山空手而回岂不哀哉禅人若肯
发志修行最先要将从前一切烦恼憎爱习气 (第 075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