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方承流于是乎在。虽阴魔有以侮
伐或示神通。而帝释常加护持无亏实相。
自法眼授记鞠多印心。佛衣不传。逮 六祖

而顿悟。牛头析派。续千灯而罔穷。繇斯慧
炬益繁法云滋阴。旁行梵学转译华音。扣
寂禅关指迷觉路。了达者 (第 0663b 页)
出。在乎华严宗中。文殊智也。勒成三卷。自
谓从浅智中衍出矣。于今盛行。一说楞严
经。初是荆州度门寺 神秀禅师
在内时得本。
后因馆陶沙门慧震于度门寺传出。悫遇之
著疏解之。后有弘沇法师者。蜀人也。作
义章开释此 (第 0738c 页)
汝知之乎。曰师之法旁出一枝相
踵六世。信甚然之。及法融化金陵牛头山。
贻厥孙谋至于慧忠。凡六人号牛头 六祖。
此则四祖法又分枝矣。然融望忍则庶孽耳。
安可匹嫡乎。开元中太子文学闾丘均为塔
碑焉。代宗敕谥大满禅 …… (第 0754b 页)
实矣。洎乎九重下听
万里悬心。思布露而奉迎。欲归依而适愿。
武太后孝和皇帝。咸降玺书。诏赴京阙。盖 神秀禅师
之奏举也。续遣中官薛简往诏。
复谢病不起。子牟之心敢忘凤阙。远公之
足不过虎溪。固以此辞。非邀君也。 …… (第 0755a 页)
致均部之流。方验能师之先觉。不传无
私吝之咎矣。故曰。知人则哲也。吁。

*** 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 神秀
(第 0755c 页)
释神秀。
俗姓李氏。今东京尉氏人也。少览
经史博综多闻。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
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忍师。以 …… (第 0755c 页)
。居曹溪数载。后遍
寻名迹。开元八年敕配住南阳龙兴寺。续
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先是两京之
间皆宗 神秀。
若不淰之鱼鲔附沼龙也。从
见会明心 (第 0756c 页)
六祖
之风。荡其渐修之道矣。
南北二宗时始判焉。致普寂之门盈而后虚。
天宝中御史卢弈阿比于寂。诬奏会聚徒疑 …… (第 0756c 页)
三人有师。与东阳策禅师肩随游方询道。
谒韶阳能禅师而得旨焉。或曰。觉振锡绕
庵答对。语在别录。至若 神秀
门庭遐征问
法。然终得心于曹溪耳。既决所疑能留一
宿。号曰一宿觉。犹半遍清也。以先天二年 …… (第 0758a 页)
畏。盖大悲
平等物我一均。故其然也。次司空山释本净。
姓张氏。东平人也少入空门高其节操。游
方见曹溪 六祖
决了疑滞。开元初于南岳
司空山闲放自处。人不我知蔽伪之故也
天宝中因杨庭光釆药。邂逅相逢。论道终
(第 0758c 页)
示威仪之旨晓开制之端。浣衣锻
金观门都错。大龙香象羁绊则难。权变无方
机缘有待 闻衡岳有让禅师即曹溪 六祖
之前后也。于是出岷峨玉垒之深阻。诣灵
桂贞篁之幽寂。一见让公。泯然无际顿门不
俟于三请。作者是齐于七 …… (第 0766a 页)
。始从张怀瓘学草书。独
尽笔妙。雅耽经史尤乐佛书。以为得吾
心。一朝捐家业从牛头山慧忠。忠所谓牛
六祖
也。始天竺达磨以释氏心要至。传
其道者有曹溪能嵩山秀。学能者谓之南
宗学。学秀者谓之北宗学。而信祖又 …… (第 0768b 页)
不依随
乎。海曰。吾于大小乘中。博约折中设规务
归于善焉。乃创意不循律制。别立禅居。
初自达磨传法至 六祖
已来。得道眼者
号长老。同西域道高腊长者呼须菩提也。
然多居律寺中。唯别院异耳。又令不论高
下尽入僧 (第 0770c 页)
精见理非谛。夫
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斯顿心成佛也。理佛具
足行布施行。曾未尝述行佛。具体而微。
东夏自 六祖
已来。多谈禅理少谈禅行
焉。非南能不说行。且令见道如救头然。
之故。南岳思师切在兼修乘戒俱急。是以学 …… (第 0821a 页)
诏。永淳
二年至滑台草亭居止。中坐绳床四方坦
露。敕造寺以处之。号招提是也。如是却
还家乡玉泉寺。时 神秀禅师
新归寂。咸请住
持安弗从命。天后圣历二年四月告门人
学众曰。各归闭户。至三更有神人至。扈 (第 0823b 页)
 └─师子颊────┘└─白饭王──┘└─阿难尊者  └─甘露味女 │

┌─────────────────────────────────┘

└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
弥遮迦尊者      七祖婆须密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 (第 0739a 页)
公也。

陈风 宣公二篇。防有鹊巢月出。

秦风 穆公一篇。黄鸟。康公四篇。晨风无衣
渭阳权舆。 六祖
弥遮迦尊者 中印度人也。未详姓氏。
一日至北天竺国。市中一人持酒器逆祖曰。
尊者何方而来。欲往何所。 (第 0757c 页)
之石室。宣宗追谥
定慧禅师。塔曰青莲。寿六十三。嗣遂州圆。六
组下五世荷泽派也。

诏嵩岳慧安禅师并 神秀禅师
至都。肩舆入
殿。太后亲加跪礼。奉于宫禁。朝夕问道。尊
安为国师。时王公已下闻风来谒。望尘拜伏
(传 (第 0821c 页)
灯录)

北宗秀禅师 讳 神秀。
五祖旁出之嗣。生开
封李氏。少业儒。博综多闻忽思出家。至蕲州
双峰寺遇五祖。乃叹服而事之。樵汲供役以 …… (第 0821c 页)
礼。太后尊师
为国师。至中宗神龙二年赐紫袈裟。为度弟
子二七人。延入禁中供养。是时中宗遣内侍
薛简诏 六祖。
祖不赴诏逾三年。中宗又赐师
磨衲僧衣。辞归嵩岳。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嘱
门人曰。吾死矣将尸向林中。待野 …… (第 0822a 页)
都。北都为并州。
帝在位六年。寿五十五岁 神龙(二)景龙(四)

乙巳神龙元年四月。帝降御札召曹溪 六祖
入京。其辞曰。朕延宗秀二师宫中供养。每
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能禅师密受忍
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 …… (第 0822b 页)
 开元(二十九)天宝(十四)

癸丑开元元年 秋七月帝与岐王范薛王业
郭元振及王毛仲高力士等。诛宰相谋废立
恶逆者。曰萧至忠窦怀贞岑羲崔湜常元楷
李慈等。赏功臣官爵。宦官之盛自始于此。
十二月赦天下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
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侍中
为监。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长史为
尹。司马为少尹。 六祖
慧能大士尊者 俗姓卢氏。名能。其先
本籍范阳(今豕州也冀域)。父行[啖-口+王]高祖武德年谪官新
州 …… (第 0824a 页)
代宗嗣位。承泰元年五月五日。帝
梦祖请衣钵还。帝即遣使驰送曹溪。宪宗元
和十年。南海经略。马总以曹溪 六祖
未有谥
请于朝。帝赐谥曰大鉴禅师。塔曰灵照。总又
请柳子厚为师撰行业碑(传灯录。又子厚文集)

帝 …… (第 0824b 页)
幸温汤。道由师之塔所。驻跸令品官告
以出豫之意。赐帛五十匹令莳塔前松柏。师
嗣嵩山普寂禅师。寂嗣北宗 神秀。
秀五祖旁
出之嗣也。宋赞宁僧统撰师传曰。师随驾幸
新丰。驾前辞帝东来嵩山。谒礼本师寂禅师。
入灭于罔 …… (第 0825b 页)
。追赠弟子皆为
公侯伯(唐书)

青原 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本州
安城刘氏子。幼岁出家得法于 六祖。
归住青
原。至是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升堂
告众跏趺而逝。僖宗谥弘济禅师。塔曰归真。
(第 0827a 页)
六祖
尊者。

普寂禅师 京都唐兴寺普寂禅师。旧唐史
云。寂生河东马氏。少时遍参高僧学经律。师
(第 0827a 页)
神秀
凡六年。秀奇之尽以道授之。秀入京
因荐之于则天得度为僧。秀殁天下好释氏
者咸师事之。中宗闻其高行。特 …… (第 0827a 页)
南岳 禅师。讳怀让。金州杜氏子。年十五辞
亲往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师出家。受具戒
习毗尼。诣曹溪参 六祖。
逾八年乃领法要。祖
谓师曰。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谶汝足下
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师侍祖一十五年。睿
宗 …… (第 0827b 页)
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天宝三载八
月十一日圆寂于衡岳。寿六十八。敕谥大慧
禅师。塔曰最胜轮之塔。师嗣 六祖 
天宝三
年改年曰载。至肃宗乾元元年复称年。

祠部牒 天宝五载五月制天下度僧尼。并
令祠部给牒。今谓 …… (第 0827b 页)
始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
 庚子上元元年。

荷泽 神会禅师。襄阳高氏子。年十四为沙
弥。谒 六祖
即得法。寻往西京受戒。中宗景
龙二年归曹溪。祖灭后二十年间。曹溪顿宗
沈废于荆吴。嵩狱渐门盛行于秦洛 (第 0828a 页)
。师于
天宝四载入京著显宗记。以订两宗南能顿
宗北秀渐宗也。至是上元元年师辞众奄然
而化。葬于龙门。敕建塔院。赐号真宗般若。师
六祖(传灯)
 荷泽山东昌路曹州也。荷(音哥)
兖州之域。

辛丑上元二年八月。制去年号但称元年。去
尊号但称皇帝 (第 0828a 页)
以建子月为岁首月。皆以
所建之辰为数。明年复如初。史思明爱少子
朝清立为太子。欲杀其长子朝义。朝义部将
骆悦。囚史思明杀之。朝义朝义即帝位。

南阳国师 名慧忠。生浙东越州诸暨冉氏。
六祖
心印。居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馀
年不下山。肃宗闻其道行。上元二年敕中使
孙朝进诏徵赴京。待以师礼。 …… (第 0828a 页)
头和尚。著草庵歌参同契。盛行于世。至是圆
寂。塔于东岭。帝赐谥无际大师。塔曰见相。师
嗣青原思。思嗣 六祖(传灯录)


国一 壬申贞元八年十二月国一禅师入寂。
师讳道钦。苏州昆山朱氏子。初业儒。年二十
八遇润州鹤林 …… (第 0830a 页)
还也(韩子文集)潮州灵山大颠禅师。讳宝通。潮州
扬氏子。嗣南岳石头希迁禅师。迁嗣吉州
青原行思。思嗣 六祖
大鉴禅师。是年柳子厚
卒。

庚子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帝崩。闰月皇太
子即位于太极殿。

** 穆宗 …… (第 0835b 页)
受具服勤左右。领悟玄旨。后诣澧阳龙潭栖
止焉。师嗣天皇道悟禅师。悟嗣石头迁。迁嗣
青原思禅师。思嗣 六祖
尊者。信接弟子。曰德
山宣鉴(传灯录)

石壁经 太和三年。苏州重玄寺刊石壁经
成。白侍郎居易为碑 …… (第 0836b 页)
。在位六年。寿三十二 会昌(六)

辛酉会昌元年六月。以衡山道士刘玄静为
光禄大夫。充崇玄馆学士。 六祖
下五世圭峰
宗密禅师入寂(传灯录)

云岩 潭州云岩禅师。名昙晟。钟陵建昌王
氏。少出家于石门。参 …… (第 0837c 页)
。帝问。禅宗何有南北之名。师奏
曰。禅门本无南北。自诸祖至弘忍大师有二
弟子。一慧能受衣法居岭南。一 神秀
在北扬
化。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
南顿北渐。非禅宗有南北之号也。帝曰。何
名戒定慧。对 …… (第 0839b 页)
寂。山曰。那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
自此入室。盘桓数载乃辞去。山遂密授洞上
宗旨。直趋曹溪礼 六祖
塔回吉水。众向师名
请开法。师志 (第 0841c 页)
六祖。
遂名山曰曹。寻值贼 …… (第 0841c 页)
。敕谥元證禅师。塔曰福
圆。寂嗣洞山良价禅师。价嗣云岩晟。晟嗣药
山俨。俨嗣石头迁。迁嗣青原思。思嗣 六祖

鉴禅师(传灯录)

庚寅咸通十一年十一月帝诞节。召两街大
德僧人入内讲道。帝悦赐昙显等十人紫衣 …… (第 0842a 页)
七十二。僧腊四十二。次年建塔于大
慈山。宋太宗赐额曰寿宁禅院。师嗣天台韶
国师。韶嗣清凉法眼益禅师。 六祖
青原派也。
嗣寿之法者。杭州乾明津禅师。富阳子蒙和
(径山旧相图行业碑)

壬子广顺二年 大辽穆 (第 0857b 页)
丹太平十年 六月三
日帝崩。谥曰天辅皇帝。庙号圣宗。在位四十
九年。

夏四月。诏迎韶州曹溪南华禅寺 六祖
大鉴
禅师衣钵。入禁中清净堂供养。八月十五日。
遣使送还赐南华长老普遂号智度大师(续灯录)
大契丹 …… (第 0864c 页)
常赂遗权贵以通
情好(契丹国志)

六月九日。韶州南华寺禅师重辩。请龙图阁
学士苏轼。书柳宗元所撰 六祖
大鉴禅师碑。
轼又题其后曰。释迦以文设教。其译于中国。
必托于儒之能言者。故大乘诸经至楞严则
委曲精 …… (第 0879a 页)
矣。最后到蕲州。谒演禅师于五祖山。尽领其
奥旨。至是崇宁中还乡里。成都帅翰林郭公
知章。请开法 六祖
寺更昭觉。政和初谢事复
出峡南游。时无尽居士张公商英寓荆南。师
谒之谈华严。无尽公信敬拜礼之。留住碧 (第 0882b 页)
寺〕
在庙之北登山十里。梁天监中。
高僧海印尊者喜其山秀地灵。结庵而居。
号曰南台。又至唐天宝初。有 六祖
之徒希
迁禅师游南寺。见有石状如台乃庵居其
地。故寺号南台。唐御史刘轲所撰碑并有 (第 1070b 页)
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黎
明章出山。造曹溪礼祖塔。自螺川还止临川。有佳山
水。因定居焉。以志慕 六祖。
乃名山为曹。示众曰。僧家
在此等衣线下。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也承
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向自 (第 0493a 页)
祐元年戊申。王嗣国位。遣使迎至尊。
事之以为国师焉。韶说法简而要。拨去枝叶。曰古圣
方便。犹如河沙。 六祖
曰。非风幡动。仁者心动。是为无
上心印。至妙法门。我辈称祖师门下士。何以解之。若 (第 0505c 页)
乌龟解语。即向汝道。进曰。石龟语也。曰。向汝
道什么。其僧亦悟。又僧问。大庾岭提不起时如何。遁
曰。 六祖
为什么将得去。又问。维摩掌擎世界。未审维
摩在什么处立。遁曰。汝道维摩掌擎世界。其对机峻
峭无渗漏类 (第 0510a 页)
唯圣人乎。又曰。三界唯心。万法唯
识。又曰。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世间因果。世界微
尘。因心成体。 六祖
云。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外无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生万种法。又云。于一
毫端现宝王刹。 (第 0516b 页)
。示称谓耳。亦临济无位
真人。傅大士之心王类矣。亦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唯
證乃知。馀莫能测者欤。所以 六祖
问让和尚。什么处
来。曰嵩山来。祖曰。什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
中。祖曰。还假修證否。曰。修證 (第 0553c 页)
言行之自若。其于已甚重。于法甚轻。古之人。于
法重者。永嘉.黄檗是也。永嘉因阅维摩。悟佛心宗而
往见 六祖。
曰。吾欲定宗旨也。黄檗悟马祖之意而嗣
百丈。故百丈叹以为不及也。

地藏琛禅师能大振雪峰.玄沙之道者 …… (第 0254c 页)
曹溪 六祖
大师方其韬晦时。杂居止于编民。混劳侣
于商农十有六年。蛮儿.海竖.贩夫.灶妇得以追呼尔
汝。及其德加 …… (第 0255b 页)
者。
则曰。我无德以劳人。众不忍。藏去作具。因不食。故有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先德卒身多如此。故 六祖
以石坠腰。牛头负粮供众。今少年苾刍擎钵颦頞曰。
吾臂酸。

雪窦禅师作祖英颂古。其首篇颂初祖不契梁武 …… (第 0255b 页)
故长庆巘禅师曰。二十八代祖师皆说传心。且
不说传语。但破疑情。终不于佛心体上答出话头。如
道明上座见 六祖
于大庾岭上。既发悟。则曰。此外更 …… (第 0258b 页)
有密意也无。 六祖
曰。我适所说者。非密意也。一切密
意。尽在汝边。非特然也。如释迦于然灯佛所。但得授
记而巳。如有法可 (第 0258c 页)
则工矣。然下句血脉不
贯。既曰生死不属有无。又曰用时便用。何哉。

予在湘山道林。有僧谓予曰。吾初看 六祖
风幡因缘。
久之。偶仰首就架取衣。方荐其旨。予戏曰。非举目见
风幡时节耶。僧首肯之。予曰。祖师夜闻二 (第 0269b 页)
必坐不必不坐。
坐与不坐任逐机宜。凝心运心各量习性。当
高宗大帝乃至玄宗朝时。圆顿本宗未行北
地。唯 神秀禅师
大扬渐教。为二京法主三帝
门师。全称达摩之宗。又不显即佛之旨。曹
溪荷泽。恐圆宗灭绝。遂呵毁住心伏心 (第 0403c 页)
否。必若自料未得如此。即色未似影。
声未似响也。设实顿悟终须渐修。莫如贫穷
人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 六祖大师
云。佛
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
切法。今时人但将此语轻于听学。都不自观
实无心否。 (第 0411b 页)
死心新禅
师。真歇了禅师。天衣怀禅师。圆照本禅师。慈受深禅
师。南岳思禅师。法照禅师。净霭禅师。净慈 大通禅师。
天台怀玉禅师。梁道珍禅师。唐道绰禅师。毗陵法真
禅师。姑苏守讷禅师。北涧简禅师。天目礼禅师。诸大 (第 0193a 页)

有念。是犹饥人欲饭。先忧胞胀而不食者矣。又问。六
祖云。东方人造恶。念佛求生西方。意旨如何。曰。 六祖
言恶人念佛求生。不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乱者。求生
也。且恶人必不念佛。其有念佛者伪也。非真念也。喻
如恶 …… (第 0382a 页)
关。一见性。二
了生死。三知去向。乃妄人指人身丹田作内三关。自
足至腰为外三关者。如永嘉大师往曹溪礼 六祖

正道歌云。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乃妄
人指人身夹脊双关作曹溪一派者。又捏称 (第 0385a 页)
六祖
云。
宁度白衣千万。不度空门半个僧。今日无为长生。耸
动俗家。辄云未来弥勒佛现在持世。专度居士不度 (第 038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