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且指楞伽为心印。及智药携菩提
树来。栽于坛侧。且曰。百六十年。有肉身大士于此树
下出家。演最上乘。及 六祖
果发迹于斯。若合符节。迄
今宗分五派。道被寰中。皆以此寺为初地。即达摩之
道法不泯。 (第 0612b 页)
六祖
之真身犹存。岂非以戒根坚固。慧命
延长。由古及今。以至永永无穷耶。故经云。佛子住此
地。即是佛受用。 (第 0612b 页)
今上人住此地。统此僧。见 六祖
如生。
岂小缘哉。余初入粤。至其寺。叩其门。至再呼而不应
者。今予居此不三年。而诸僧济济。一时翕然。 …… (第 0612b 页)
源不竭。万一有 六祖
者出。翻然如昔之盛时。则此法
中兴之机。又在今日。上人功德无量。即上人之慧命
无穷矣。又岂以区区世寿 …… (第 0612c 页)
心。信若谷响。以其言有
徵。而事不爽。故听若声音。奇验非一。己卯秋杪。因韶
太守任使君入曹溪。曹溪为 六祖
大师法身住处。其
山创开于梁初。神僧智药大师。谓与西天宝林无异。
不世道场也。余以凋弊窃疑之。质诸周 …… (第 0613b 页)
方而无量。故古之真人。悟此心者。万
古不磨。千秋若在。是以吾佛。自谓我处灵鹫山。常在
而不灭。若吾师 六祖。
道骨凝然。法身常住。斯岂以形
骸之可拘拘。色相之可拟议者哉。是故吾徒为佛祖
儿孙者。端在悟明此心。不 (第 0614b 页)
与达观师。深有慨焉。常有愿而未能及也。丙申春。蒙
 恩遣海外。取道觐 六祖
肉身。睹其香火崇祀之严。
丛林凋落之甚。不觉涕下沾衣。一食而去。居无几何。
制台左司马陈公。深念名山 (第 0626a 页)
寥落。欲以余托迹焉。余
自知取辱法门。且在行閒。安敢事事。既而观察海门
周公。惺存祝公。皆力致之。余始翻然。犹未遑安处。戊
戌秋九月。净空上人。同寺僧行裕真权净泰辈。谒余
于五羊。余一见跫然而喜。上人云。某生西蜀。近峨嵋。
效普贤愿力。因遍历诸方。以饭僧为佛事。比自北而
南。谒 六祖
于曹溪。愿就胜道场地。结饭僧缘十万八
千计。以酬本愿。余欣然而起曰。大哉。上人愿力。普则
普矣。而所 …… (第 0626a 页)
。金粟云委。六时礼诵。钟梵交参。虽无华座之
师。而音声色相。足以感诸天而惊四众。三年如一日
矣。自非 六祖
大师。寂光朗照。山灵呵卫。何以至此。斯
亦法道之前茅也。上人喜大愿巳酬。将杖锡远游。又 …… (第 0626a 页)
称。今也。不独
为文宪大雅之风。洋洋中国。即琳宫梵宇。在在称雄。
爰自梁朝。达摩航海。来于西竺。有唐 六祖。
衣钵著于
曹溪。而禅林道化。为东土宗。斯岂以天地限其道。山
川私其气哉。固在弘之得人。行之以时耳。韶 …… (第 0627b 页)
自治之不暇。又何暇治礼义。兴教化哉。其俗自汉赵
佗归仁。始知有君。至唐韩公祭鳄。始知有文。其化自 六祖
传衣。大颠振锡。始知有佛。是知天地有常经。造 …… (第 0629b 页)
重修海会庵记(并铭)

岭南与楚接壤。曹溪望南岳。相去千里。皆崇山峻岭。
冈峦盘郁。处处多佳山水。自 六祖
大师。道振岭表。弟
子让师开法南岳。自是名僧大德。肥遁之所。在在有
之。凡经单栖者。久而遂成宝坊福地 …… (第 0630b 页)
其耕可给十馀人。往来云水。一餐一宿。可无外求。斯
则犹然一化城也。余居岭外八年。当道延入曹溪。为 六祖
大师。执洒埽役。庵僧如尧谒余。请记。因直记其
事。乃为铭以铭之。铭曰。

于维南岳。奠彼荆湘。抽枝发 …… (第 0630b 页)
跪诵杂华经。精苦三年。郡人
信礼之。欲行而固留。乃大更新。又三年而功苟完。越
癸卯冬。余往曹溪。执役 六祖。
亲过此庵。知不独为一
郡要。且为岭外云水冲也。余又将聚云水。为龙之命
脉。山川之灵。得人以参赞之。又 (第 0631b 页)
然若戟。徬徨踌蹰。鱼踪鸟迹。恐尚奇者。欲谭
辞丧。不可得而忆焉。遂托之于笔。

** 广州光孝寺重修 六祖
殿记

昔佛未出世时。舍卫国王祗陀太子。有园林丰美。足
备游观。及佛出世。卜坠开讲堂。遂选为精舍。至 …… (第 0635a 页)
且志之曰。百六十年后。有肉身菩
萨。于此开法。度人无量。有唐贞观中。改王园为法性
寺。高宗龙朔初。我 六祖
大师。得黄梅衣钵。隐约十有
五年。至仪凤初。因风幡之辩。脱㯋而出。果披剃于树
下。登坛受戒。推为人天 …… (第 0635a 页)
觉树荣而不凋。讵非斯道有所托而然耶。此
又地以道存。人依法住也。余少事枯禅。因法获谴。丙
申春初。谒 六祖
大师于曹溪。瞻觉树于光孝。访其遗
事。其迹邈然。而人不知僧。期年而乞食行。三年而斋
戒修。放生举。五 …… (第 0635b 页)
谛与真如交彻。斯则烧香散
花。皆为妙行矣。若通维者。刻桷雕榱。岂非净土之资
乎。昔立坛植树。既有待于 六祖。
今迹存而事修。人亡 …… (第 0635b 页)
钟天地之精者。五岳居尊。支分
四出。而曹溪源根于南岳。南岳曹溪。相望千馀里。诸
峰绵亘。罗列星斗。自 六祖
开化。让师分流。道脉寰中。
而韶阳上下。肉身大士以十数。迨今如生者。讵非山
川之蕴奥。故道脉特有托焉 (第 0636c 页)
。以示永久。使观者因三像因缘。知大士感应之
妙。庶有以发信心。而续慧命也。

** 广东光孝禅寺重兴 六祖
戒坛碑铭(并序)

佛法入中国。教自白马西来。从陆而至雒阳。禅泛重
溟。由水而至五羊。岂以性海一脉。 …… (第 0648c 页)
士。于此授戒。梁普通閒。梵
师智药三藏。𢹂菩提树植于坛侧。记曰。百七十年。有
大智人于此出家。及我 六祖
大师。出黄梅衣钵。剃发
菩提树下。实应其谶。遂从智光律师。登跋陀坛。受满 (第 0648c 页)
苑也。自达摩西来。立单传之旨。直指一心。
不尚文字。由是教为佛眼。禅为佛心。禅教齐驱。并行
不悖。及 六祖
而下。禅道大兴。则不无尚执之呵。而教 (第 0676c 页)
。文字重复。为不易入。殊不知以空为宗。以顿
断疑根。直心正念为本。原无文字可立。故黄梅以此
印心。我 六祖大师。
一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能顿
破历劫疑根。及见黄梅。即能道本来无一物。是乃从
此经得入之第一榜样也。 …… (第 0682b 页)
信受书写。亦非浅浅因缘也。曹
溪沙弥方觉。剌血书此卷。冀终身受持。焚香作礼。请
予题记。因感而言曰。 六祖
入灭千年。曹溪道场。化为
狐窟。即出家儿。为樵儿牧竖矣。予来力救其弊。辛苦
十年。修崇梵宇。渐次可观 (第 0682b 页)
无顿渐。悟有易难。由根有利钝。障有厚薄
耳。上根利智。障薄德厚者。一触便了。此悟之易。故称
为顿。如 六祖大师。
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顿悟
本有。便悟无生。是多劫般若缘熟。当机一触。即了然
自信。如披襟见珠。原 …… (第 0690b 页)
书金刚经颂后

右金刚颂十七首。盖余己酉季秋。在曹溪宝林。为诸
来弟子。讲金刚般若而作也。尝念 六祖
大师。闻此经
一语。即见自心。如观掌果。直到不疑之地。故从黄梅
巳来。单以此经为心印。予向随波流。未 …… (第 0690c 页)
于种种开示。皆堕
疑网。若非空生今日看破。则终当面错过矣。何况末
法中志求道者。亲近师友。岂易信哉。 六祖
一入黄梅
之室。彻信不疑。临济初入黄檗之室。三度吃棒。正似
灵山三十年前弟子也。及从大愚处命根断后。 …… (第 0691a 页)
书怀李公诗后

右诗十首。作于乙巳长至月望。明年丙午孟冬。时在
曹溪。喜重修祖庭。翻然一新。禅堂乃 六祖
大师说法
南岳青原诸大祖师。安居之所。世代变迁。化为鼠壤
狐窟。今余力求以复旧制。规模轩豁。不减昔时 …… (第 0695a 页)
歌。可谓深入法华三昧者。每一展
卷。不觉精神踊跃。顿生欢喜无量。往往书之。以贻向
道者。顷来曹溪。为 六祖
整顿道场。业将十年。忘形从
事。百废具举。山门改观。不意魔僧内障。自坏法门。颠
倒狂惑。搆讼公府。以 (第 0695c 页)
心相印。光光互融。慧命无量。功德无穷。

** 贝叶佛母赞(有引)

粤东为法道源流。达摩航海而来。 六祖
应谶而出。
钵喇剌臂而裹海眼。跋陀忘形而挟楞伽。皆首出
仙城。初开法运。自尔以来。寥寥千载。岂出彼没 (第 0699c 页)


巳悟本心。如日照夜。示生死梦。光明超越。师法本无。
我心不有。如空合空。舌不出口。 六祖
弥迦尊者

都因此来。不为别事。闹市相逢。自示其器。县见未然。
蚤知今日。当行买卖。不论价值。 (第 0709c 页)
至今负屈。 六祖大师
肉身赞

一阳来复。暖气渐临。三阳满足。万物皆春。一阴初至。
流火内凝。三阴始交。草木顿零。有力造化 …… (第 0716a 页)
个真正憨翁。

又。

六祖
而来。因让师而去。来去虽似奔忙。法门本来
无住。祇为撑支父子门庭。不是妄生閒气。历尽艰难。
参残竹篦 (第 0722a 页)
安心竟。祖于是悟入。颂曰。

齐腰大雪臂摧残。特地将心强要安。借尔拳头筑尔
嘴。何曾添上一毫端。 六祖大师
参黄梅。五祖著入碓房舂米。一日因五
祖索偈。欲付衣法。师书偈于壁曰。菩提本无树。明
镜亦非台。本来无 …… (第 0723c 页)
负吾。颂曰。

三呼三应太分明。辜负何曾有重轻。试向未呼前勘
破。长风日夜吼松声。

南岳让禅师初参 六祖。
祖问甚处来。师曰。嵩山来。
祖曰。什么物。恁么来。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
还可修證否。师曰。修 (第 0724a 页)


遥从火宅入清凉。万里休言道路长。傥见文殊问消
息。堀中今空几禅林。

** 过法性寺菩提树下礼 六祖大师

菩提树下旧相逢。千载重来气尚同。钟鼓声沈香不 (第 0735a 页)
而缘薄。且事重而人微。荏苒因循。向无寸效。今日幸
逢南华之胜会。仗 六祖
之慈光。摄四众之高人。结十
方之善果。伏愿贵官长者。达士名流。顿开智眼。剖破
悭囊。舍心香一寸而价重 …… (第 0754c 页)
。岂有
我作他收。何劳分外驰求。定是自修巳得。千年田地。
曾言八百主人。三寸气消。始恨一生空过。何如 六祖
真身。直至而今未坏。十方常住。应知历劫不磨。香烟
塞汉。显自性之光明。宝塔凌空。现唯心之净土。但以 …… (第 0755b 页)
之道大通。东土二三。达摩
之宗始著。自嵩少以浚源。至岭南而衍派。从此道被
寰区。化沾海宇者。皆我曹溪 六祖
大鉴禅师之力也。
恭惟禅师德秉生知。道光前圣。远自跋陀悬谶。菩提
树植于宋朝。智药寻流。宝林山开于梁 …… (第 0755c 页)
愿心既广。福
德无边。仰望仁慈。同声唱和。谨疏。

** 修曹溪五代祖师影堂疏

南华禅寺宝林道场。 六祖
真身现在。达摩衣钵俨存。
由二祖以至黄梅。五代之传至此。自唐以至于今日。
一派之水随流。爰立五祖之堂 …… (第 0756a 页)
 皇图于永固。功勋莫算。福利何穷。愿智者蚤发诚
心。冀功果速完当下。

** 书华严经接待十方疏

不动一步。而心遍十方。谓之坐参。不起灭定。而现诸
威仪。名为妙行。是在当人自信。不须向外驰求。恭闻
华严大经。乃毗卢根本之法轮。曹溪古刹。为 六祖

宗之正脉。法界是众圣之玄都。丛林作十方之归宿。
自古及今。云水高流。礼祖而至者。无时不有。终年竟 (第 0756b 页)
与妄想打交滚。所谓认贼为子。大不知止耳。苟能
了达本体。当下寂然。此是自性定。不是强求得的定。
只如 六祖大师。
开示学人用心云。不思善。不思恶。如
何是上座本来面目。学人当下一刀两段。立地便见
自性。狂心顿歇。此 (第 0763a 页)
事须是勇猛汉子
做。

利根人多生得夙慧。今生遇缘。当下便了。有不从参
入者。但要保任去。透脱去。如 六祖
便是其人。钝根人
如何。只要自肯。钝根不巧。就从钝处得力。

咬定话头。一切时中都用得著。便刀山火聚 …… (第 0777a 页)
话头。今人却便会到西方去
也。

一切是幻。人人晓得。须有主张幻的作用。方不为幻
转。在海印时。偶想 六祖
夜半人来斫头公案。便欲学
其定力。每夜开门习观想。假若有人来要借头。便欢
喜舍之。今夜然。明夜亦然。 …… (第 0777b 页)
参禅虽妙。其
实非小根所能。然在
佛世。人天百万。独迦叶一人。达摩西来。只得二祖。黄
梅七百馀人。唯 六祖
一人印心。岂细事哉。若在僧中。
但有一行。可以为法门正事。可以教化众生。即是菩
萨。故曰。种种所行。 (第 0784a 页)
似今朝度岭心。

岭上寒梅正发花。枝头云拥旧袈裟。试将拄杖重拈
出。香逐天风遍海涯。

** 曹溪谒 六祖大师
二首

曹溪滴水自灵渊。流入沧溟浪拍天。多少鱼龙从变
化。源头一脉尚泠然。

樵斧才抛石坠腰。黄梅夜 (第 0802a 页)
 陈迪祥 梁四相 仝较

* 曹溪中兴录上

** 中兴因缘

师曰。曹溪者。乃昔曹叔良为魏武之裔。避地于此。因
以名焉。其道场自梁神僧智药三藏从西天汎海而
来。𢹂菩提树于五羊之法性寺。谶云。百六十年。有肉

身菩萨。于此出家。度人无量。将入岭。过曹溪水口。掬
水饮之。而甘且香。乃曰。此我西天水也。原上必有圣
地。因溯流而上。至观其山。似象形。曰。此山宛似我西
天宾林山也。乃谓居人曹叔良曰。此山宜建梵刹。百
六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说法。叔良即白州牧
某具奏。梁武帝遂命建寺额曰宝林。乃开山之始也。
至唐龙朔间。有新州卢道者。得黄梅衣钵。号为六祖。
回至曹溪。时宝林巳废。有尼僧名无尽者。见 六祖。

涅槃经义。知是异人。乃白其父兄。重修宝林。延祖居
之。未几有害祖者。祖遂避难于怀会。隐猎队中。一 …… (第 0808a 页)
曰。此山形
乃生龙白象来脉。他日兴造。只可平天。不可平地。于
是亚仙遂𢹂家隐去。不知所之。故此山自 六祖
开创
巳来。四天王内。周环数十里。为一兰若。并无民居。其
山形风气完密。即少林巳下。诸祖道场。未有如 …… (第 0808a 页)
。左太牙包
裹。与右牙连合。唇内为龙潭。即如象口。其宝林右壁。
俨然象鼻。而陈亚仙之祖墓。先葬其上。 六祖
存日。其
宝林墙外。即其墓也。故乞其地而扩之。其口为龙潭。
滀水于内。有龙居之。及祖降其龙。乃凿二牙 …… (第 0808c 页)
。公亦以入贺去。濒行面嘱。且令
寺僧恳请师应命。于是九月入山。见此辈纵横。乃祖
庭心腹之疾也。不瘳则 六祖
慧命终难救矣。于是乘
改风水。将山门大路东西填塞。移置溪边。直出水口
为通途。如是则向之市店。皆围于 …… (第 0810a 页)
长者。各舍资财。建寺赡
僧。以为福田。往往寺主。滥为已有。贪饕坏法。侵渔众
僧。不惧因果者多。至我  六祖
大师之孙。马祖弟子。
百丈禅师。始创清规。立为常住。凡在伽蓝之内。所有
施利。及庄田钱谷。俱有典守。 …… (第 0811a 页)
 佛祖度世
之楷模。自古丛林之典刑也。夫何近代以来。祖道衰
替。丛林凋弊。先圣垂训。蔑然无知。如我  六祖
曹溪。
为禅宗之源。丛林为天下冠。香火供养。不减在昔。而
常住破坏至极。僧徒愚迷痴蠢。不知其为何物也 (第 0811b 页)
。余
因弘法罹难。蒙 恩遣岭外。于万历丙申春二月。谒 六祖
大师。睹其道骨俨然如生。而山门寥落之甚。殆
不堪看。为之徘徊泣下者久之。且僧徒被害。官司勾
牵。急如 …… (第 0811b 页)
。且乞 采监李公作中兴檀越。七月。公入山礼
 祖。喜施三百金。为重修山门之资。于是余治寺僧。备
查  六祖
供奉香灯庄租。每岁所获。从来未有毫𨤲
入常住者。皆为典守侵渔。沿为故习。乃先料理太平
庄租。业巳将 …… (第 0811c 页)
初本寺翁源一庄。乃乡民谢氏所施。 六祖
为供赡香灯者。岁入祖课银一百二十两。万历
六年间游学林涣。乃本府王郡丞之亲友。送寓本寺。
意有所欲于 …… (第 0814b 页)
国家之有学校。
乃养育材器之地。自古为国者。以储材为本。而法门
亦然。自达磨西来。衣钵止曹溪。当时  六祖
座下。悟
道者。三十馀人。而南岳青原为上首。其宝林禅堂。乃
诸祖出身之地。故天下禅堂传灯所载者。一千 …… (第 0815a 页)
年之内。
拮据之劳。精神疲竭。其巳成者。开辟之功十之七。修
造之功十之三。其大殿一区。未竟之功。乃  六祖

竟之功也。久欲经营。力所不及。于戊申春三月。岭西
观察文所冯公。入山访师。宿庵中。夜梦 观音大士 …… (第 0815b 页)
而先事有劳者。皆坐以罪。事上。 直指批曰。愿祖盗
卖寺基。犹然刁逞。此祖师之大罪人也。某大有功于 六祖
者。其违法之僧不遣。而反坐有功者。并其无尽
庵而夺之。得无以此为平等法门乎。仍批本道刘公。 …… (第 0815c 页)
覆勘详确。重委陈郡丞到寺。按状历覈。事事皆虚。愿
祖惧自死。以法科抵罪。禅堂香灯。属门人圆修主之。 六祖
如线一脉赖以存。而师心迹始大白矣。当道再
四慰留。还山以竟前业。师曰。僧以因缘为进退。今缘
尽矣。力 …… (第 0816a 页)
方伯吴公入山。睹寺之规模。三叹
不巳。众僧因具白师之功德。及山中众等恋慕之心。
吴公大发欢喜。愿与  六祖
作护法。遂具书请师还
山。未几。会中兴护法 祝公亦至。一力坚请师转法
轮。由是益知  (第 0816a 页)
六祖
之灵有感。岭南法化之机有在
也。此师末后一段因缘。因记之以示来者。王安舜曰。
夫建功成事之难也。𡩋 …… (第 0816a 页)
然。
曹溪为禅宗洙泗。海内丛林。传灯诸祖。皆出一脉。岂
细事哉。今千年矣。其大坏极弊。一至于此。即  六祖
复出。亦难之也。何幸徼 圣天子之宠灵。师以逆缘至
一力而更新之。不八年而功过半。无论其财法二施。
即 …… (第 0816a 页)
磊落。即随缘应物。一味平怀。咸聚首而语曰。此非
所谓现应化身。随类而说法者耶。不然。何以窃谓岭
南  六祖。
为佛法源头。何幸千载之下。而一再见。岂
昔曾授记也耶。若师之心如虚空。固不可涯量。略记
其行事之概如 (第 0816b 页)
 陈迪祥 梁四相 仝较

曹溪中兴录下

** 为灵通侍者戒酒文(有引)憨山道者著

余初至曹溪。怀瓣香敬谒  六祖大师。
见主塔僧。每
月朔望之次。以酒供奉灵通侍者。诘其所因。僧曰。侍
者乃西域波斯国人。乘海舶至广州。闻  (第 0816c 页)
六祖
大师。
因随喜归依。愿为侍者。永充护法。卫安曹溪道场。但
性嗜酒。不能戒饮。 (第 0816c 页)
六祖
大师。许其偷饮。以此妄传。愚
盲不达。遂为常规。相习至今。几千年矣。未有能为侍
者洗其污者。末法弟子 …… (第 0816c 页)
说法。度人无量。宜建
梵刹以待之。叔良白牧侯。奏请 武帝。敕建宝林寺。
此开山之始也。至唐元朔间。  六祖
起新州。得黄梅
衣钵。回入宝林。时寺巳毁。唯一尼僧。名无尽者。郡人 …… (第 0817a 页)
也。庵居于后。  六祖
访之。尼看涅槃经。乃问其字。祖
曰。字即不识。义当问之。尼曰。字尚不识。安知义乎。祖
曰。诸佛妙义。 …… (第 0817b 页)
溪。今其道不彰。必源头壅塞。
宜疏𤀹之。此久愿也。万历丙申。予以弘法罹难。 恩
遣雷阳。初谒。 六祖。
入曹溪。观其山川形势。宛若踞地之象。牙足俨 …… (第 0817b 页)
乃深陷丈馀。
楼前即虎沙塞胸。犹是荒山。中出山门一径。如车厢
之陜隘。殊无大体。深思所以。乃悟知为  六祖
晚年
未竟之功也。以正殿之基。本是一潭。详其山形。始为
象之两牙交合处。其中渟滀一山之水。故其最灵。 …… (第 0817c 页)
沙。今为祖殿之右臂也。想  六祖
乞陈亚仙地。时欲
修殿。乃先降其龙。凿断合处。似成一渠。以放水出。方
填其潭。以建大殿。其殿方成。而 …… (第 0818a 页)
。此予所以日夜腐心。而不能忘情于此也。故先将
两局。粗粗料理。略有其次。将重整右局。其工力不减
于  六祖
开创时也。以从山门之后。殿堂八座。尽皆
朽败。非仗神运之力。安能为之耶。先是戊申岁。岭西
道冯文所公 …… (第 0818a 页)
象教所系。山川
之灵也。此外更有何法为天地纲常哉。此愚思报
 佛恩君恩。未敢一息忘之也。予初心愿代  六祖

未竟之功。第一重修正殿。欲培全龙脉。将殿前凿断
之渠。重筑如故。内留一池。滀一山之水。以聚其灵。 …… (第 0818a 页)
忍。乃至发无上菩提之心者。不可计也。今观 六祖

师。虽久灭度。而全身不散。如入禅定。我则谓之与多
宝如来无异。即大师未入灭时。与今日无异。彼是时 …… (第 0818c 页)
。作难非一。岂非其道与时升降。而与山川
共为休戚乎。余于丙申春。蒙 恩遣雷阳。道经曹溪
口。因得参谒 六祖
大师。正值众僧烧煮之馀。鼎沸未
消。余为潸然者久之而去。明年秋。制台大司马陈公。
念曹溪禅门洙泗。欲 …… (第 0819a 页)
作升堂入
室之劵。时庚子三月既望。

*** 示曹溪素林裕木庵泰两监寺

丙申春。予度岭。过曹溪。礼 六祖
大师。瞻仰道骨如生。
想当时踞华座。万指围绕无异。今则堂宇倾颓。丛林
凋弊。宝林福地。翻为狐兔之巢。 …… (第 0819b 页)
。但以不明此
心。是成佛作祖之真种子福田耳。裕自从余授戒。即
愿持诵金刚般若经。誓尽形寿。且此经乃吾 六祖

师之心地也。能持之不忘。得之于已。则将来历劫。受
用无穷。即此身心。常住于曹溪。故曰。佛子住此地 …… (第 0819c 页)
劳远历百城。而坐参知识。岂不为
最上法缘乎。若以所书之经。具在目前。终身读诵受
持。何用别求佛法。即 六祖
法化所流。千七百员知识。
可一齐普现于毫端三昧矣。汝当作如是观。无为俗
习情尘障智眼也。勉之勉之。 …… (第 0820a 页)
务在得人。单以二老之苦心为家
范。此得人之难。而求其师表百世者。亦更难也。老人
度岭之初。过曹溪。谒 六祖
大师。视其山门破坏。几至
埽地。一众惶惶。无所依怙。所以愿兴丛林。安大众。以
存祖师一脉如线之绪者。 …… (第 0820b 页)
。昂子知此。不必患
彼恶者之自积。当患已躬下。忠贞道业之不积耳。孔
子曰。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藉 六祖
知子有此心。
亦只如老人之所告子者。勉之耳。更有何法。则为堕
增益语障。

*** 示曹溪海月珊监寺 …… (第 0820c 页)
余当丙申春二月。过曹溪。谒  六祖
大师。见其香灯
寥寥。丛林凋敝。徘徊久之。有僧具威仪。向前作礼问
讯。甚恭。予见其精诚端悫。喜而谓曰 …… (第 0821a 页)
 恩诏许为僧。以此始末徵之。足见余非无因而来。公
等亦非无因而生斯世。遇斯事也。想昔日当祖道大
盛之时。悟道弟子。三十馀人。公等为洒埽执侍人耳。
不然。何以有缘见我亲近哉。昔世尊于大通智胜佛
时。为诸弟子说法华经。毕竟至释迦出世。同出一会

一一受记成佛。以昔日之夙缘。今日之现證。则将来
弥勒补处。龙华会中。岂少一人。即坚持此心。以光祖
道。为任护三宝为怀。即一茎一叶。滴水茎薪。凡有益
于丛林。有补法道者。即为金刚种子。成佛真因。使永
劫瞻依。十方攸赖。即同祖法身常住矣。可不勉哉。

*** 寄示曹溪耆旧

老人住祖庭。一番持为。发扬 六祖
出世一大事因缘。
欲令大家修出世因。以种净土之缘。不料中道缘差。
魔风破坏。狮虫作崇。使我不遂初心。 …… (第 0821b 页)
。众等戒经习
熟。则当背诵四十二章。佛遗教经。楞严。法华。楞伽。诸
经。以为佛种。其参禅一著。当遵  六祖
开示慧明。不
思善。不思恶。如何是当人本来面目公案。蕴在胸中。
时时参究。久之。自有发明时节。如此方 …… (第 0822a 页)
而后来。则人人皆生难遭
想矣。若老人久住曹溪。诸人安能恋慕如今日哉。沙
弥若思老人。不若思念佛。思念 六祖
也。若思念佛。当
来必有见佛之时。若得见佛。便是出生死时也。思念 (第 0822b 页)
六祖。
当初一卖柴汉耳。如何得今日人天供养。再思
今日供养。乃从抛却母亲恩爱。走向黄梅会下。负石
舂米。辛苦 (第 0822b 页)
中来。再思  六祖。
三更入黄梅方丈。得受
衣钵。凭何知见。向五百众中。独自得之。且人人一个
臭皮袋。死了三五日。便臭烂不 (第 0822b 页)
堪。为何  六祖
一具
肉身。千年以来。如生一般。此是何等修行。得如此坚
固不坏。沙弥如此细细一一思想。思想不透。但将 …… (第 0822b 页)
本来无一物。是个甚么。如何是不惹
尘埃的光景。若能如此用心。是名参禅。若参到自信
不疑之地。则能真见 六祖
面目。方知老人鼻孔。方是
沙弥真正出家了生死的时节也。若不肯向已心中 …… (第 0822b 页)
不为最胜因缘哉。安乐妙行。无尚此矣。行者
勉力。以尽形寿。何用别求佛法。

*** 示曹溪基庄主 六祖
居曹溪宝林。不容广众。乃向居人陈亚仙。乞一
袈裟地。尽曹溪四境。而山背紫笋庄者。乃袈裟一角
也。向僧 …… (第 0822c 页)
是豪强气沮。老人乃募资。收赎其故有之田地山场。
尽以供膳宝林禅堂。赡养寺后学僧徒肯办道业者。
将以赎 六祖
如线之脉。因以基公为庄主。公佐助老
人中兴曹溪。清理常住钱谷。及一切事务。井井有条。
苟能守之。即千 …… (第 0823a 页)
于今日也。但能保护慧命。即是深报佛恩。如此即名
真是佛子矣。基公可谓能报祖师恩德矣。从今更能
深念 六祖。
于大庾岭头。教慧明公案。怀在胸中。重下
疑情。疑来疑去。疑到疑不得处。忽然迸破疑团。露出
本来面目。 (第 0823b 页)
是乃可称 六祖
的骨儿孙。较之保护祖翁
田地者。可谓百尺竿头进一步也。此则公案是 (第 0823b 页)
六祖
命脉。苟有一人于此参透。则 (第 0823b 页)
六祖
常住世间。未灭度
也。今千载陈烂骨董。老人重新拈出。因公增价。则此
后常放光明。照天照地。直当判此身 (第 0823b 页)
幢法裔今照今光 收藏

*** 示曹溪宝林昂堂主

岭南自汉方通中国。始知有文物。六百馀年。至唐初 六祖
起新州。得黄梅衣钵。传西来直指之道。是时始
知有佛法。开曹溪宝林道场。说法其中。自尔道荫寰
宇。天下 (第 0823c 页)
禅宗。皆以此为资始。何其盛哉。 六祖
灭后。肉
身虽存。而道场渐衰。至宋业三百馀年。则丛林大坏
极矣。时有子超禅师。蹶起而大振之。由是重兴 (第 0823c 页)
其道。
至若传灯所载者。自 六祖
后。不多见其人。故道法虽
播于十方。而留心于根本地者寡矣。道场无开化主
人。而僧徒习世俗之业。顿忘其 …… (第 0823c 页)
堪之状。大为痛心而去。又五年庚
子。诸护法皆以法道为心。亟欲老人往救其弊。至则
誓愿。舍此身命。志为 六祖
忠臣孝子也。一时更新。百
废具举。此仗佛祖护念之灵。非人力也。于时僧满千
众。有惧僧徒之不安者。数人 …… (第 0823c 页)
难逃于时节因缘。因缘聚会。盖不由人力也。且道与
时运。相为升降。殆不可强。即其人亦不易得也。谛观 六祖
入灭以来。今千年矣。其道遍天下。在在丛林。开
化一方不少。求其为祖庭而经理家法者。独宋子超
一人而巳 …… (第 0824a 页)
人者。唯子而巳。是则法门之人。以此为怀者。
岂易见哉。今老人示子最胜法门。所谓求人不如求
已也。且当 六祖
未出世时。只一卖柴汉耳。因有夙植
灵根。功夫酝藉巳久。一旦闻经一语。顿悟自心。遂得
黄梅衣钵。岂不是 (第 0824b 页)
今日宝林道场。乃 六祖
肩头柴担。
舂米腰石边来。故有如此广大光明。普天匝地。禅宗
一派。一言一句。皆从柴担腰石边流出。至今 …… (第 0824b 页)
亦从柴担腰石边来。此岂有心要求人而后
得也。子既有志。上忧祖道。何必求人应之。彼既丈夫。
我亦尔。且 六祖
悟的一段般若光明。人人有分。不欠
丝毫。如今只当忧自心之不悟。不必忧道场之不兴。
若能了悟自心。则能 …… (第 0824b 页)
心转变。任意施为。无可不可。如是。在我
全具。又何苦思痴痴。望他人来作我家活计耶。古人
要悟自心。在 六祖
巳前。都是当下一言便悟。更无做
工夫之说。 (第 0824b 页)
六祖
得黄梅衣钵。大庾岭头。开示慧明道
人一则公案。后来便是做工夫。参禅的样子也。从今
向去。教汝直将从前 …… (第 0824b 页)
岭南曹溪道场。 六祖
肉身现在。海内衲子。所必往而
礼觐者。所至必数千里外。单单度岭。特为此事。况冒
烟瘴之乡。出九死一生 …… (第 0825a 页)
供养十方。坚志不退。即是菩萨以头目
手足。而施众生。等无有异。求佛妙道。又何加于此。其
或未然。更将 六祖
本来无物一语。横在胸中。久之。一
旦识得自已本来面目。是时则将 (第 0825b 页)
六祖
鼻孔。一串穿
却。乃见拈一茎草。即是巳建梵刹。唯恐十方云水之
不早至。又何疲厌之有哉。嗟余老矣。愧不 …… (第 0825b 页)
人逸老匡山。宝林堂主昂公。𢹂沙弥达一。远来参
谒。老人因示之曰。汝等当思何修何福。生在边地。得
六祖
儿孙。朝夕亲近祖师肉身。如现身说法无异。
何其至愚。如生盲人。不知日光所照已也。汝又何缘。
何幸得老 (第 0825b 页)
人至。以金篦刮翳。开其盲瞑。始见天日。犹
然不知日光之照也。汝等当思 六祖
未至黄梅。但新
州一卖柴汉耳。一闻诵金刚经。应无所住一语。顿断
历劫生死根株。此岂由教习而然耶。良以 …… (第 0825b 页)
方便。皆得雨之功。但汝等
烦恼根深。难生智种灵苗。今远来请益。犹是昔润之
功也。从今要智种发生。则将 六祖
所悟无住一语。会 …… (第 0825b 页)
取参求。忽然心地发明。是时不但了却历劫生死。即 六祖
鼻孔。尽在你诸人手里。把住放行。只由自已。如
此便如亲侍 (第 0825c 页)
六祖
说法时无异。岂待更要老人打葛
藤。费婆心也。老人虽不在曹溪。汝只将当家一则公
案。说与同参诸沙弥等。 …… (第 0825c 页)
止。如此立行。乃是出家正行。方不负老人开导之恩。
亦不负千生万劫。遇善知识之缘。亦不负出家。亲近 六祖
肉身。如生前无异。仍须发愿。愿弘祖道。以救道
场。以存法门之标准。如此操心立志。乃是曹溪的骨
儿孙。 …… (第 0826a 页)
 恩度岭。说法五羊。教化数年。缁衣中笃信归依者。唯
菩提树下数人而巳。数人中唯逸公与实性二人。同
志同行。同发大心。书大法性。不及半。遂蚤夭。独逸竟
其业。噫。唯此不独发心之难。即巳发心。而能有缘。遂
其志愿者。尤更难也。故我世尊于法会中。历言信法
之难。如云假使劫烧。担负乾草。入中不烧。是不为难。
我灭度后。若持此经。为一人说。是则为难。由是观之。
又不独为信法之难。而持法之难。更有难于万万者
矣。顾此南粤居海徼。其俗与中国远。佛法始自达摩
航海。昔憩五羊。而跋陀大师。持楞伽来。先开戒坛于
法性寺。既而智药大师。植菩提树于坛侧。为 六祖

师前茅。几百年而跋剌三藏。持楞严经至。宰相房公。
为笔授时。则卢公起于樵斧间。佛法亦自唐始盛。其 …… (第 0826b 页)
日课。且以馀力。求 六祖
戒坛故址。收赎而重新之。暇
则率诸同志。结放生会。每月有常期。渐达海滨。遵为
法式。实余唱之。而逸辈 …… (第 0826c 页)
在法门。七处九会。不起而升
圆满十身。星罗法界。尘刹众生。依正齐说。炽然无间。
不可思议之法也。曹溪 六祖
大师。秉单传心印。西来
衣钵。留镇此山。是即法菩提场金刚地也。肉身现在。
是即舍那法身常住也。钟鼓音 …… (第 0827c 页)
。至未来际。将令曹溪弟子。人
人入此法门。即尘说。刹说。众生说。炽然常转此法也。
斯即舍那现在说法。 六祖
常住此间。即予死不朽矣。
欣跃何如。敬书始起因缘。以示来者。为发心地。又为
老人广长舌也。 …… (第 0828a 页)
西廊馆十月十三日寅时开
* 延寿馆十月十三日巳时开

**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惟我 六祖
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
以容广众。此禅堂之设。最初之始也。至百丈大师。立
律条以约 …… (第 0828b 页)
丛林。皆有禅堂。以行清规。名为十方常住。虽千万指。
如一人之身。头目手足之相须耳。惟曹溪禅堂。自
  六祖
之后。今千年矣。久而遂废。凡本寺僧徒。分烟散
火。居止不一。而清规不行。即十方衲子。礼 祖而至
者。 …… (第 0828b 页)
以人材为本。故始捐束修。以教习沙弥。及披剃则建禅堂以教修行。捐衣资以置供赡。种种苦心作养。无非上为  六祖。
以续道脉。下接十方。以光丛林。今奈老人薄德。不能以满本愿。中道弃置而去。则立十方堂主。以代老人之劳。 (第 0830a 页)
何。憨师既出。
其如憨师何。予亦自知此后无宁日矣。是年秋。南
韶道祝公。延予入曹溪。予乘兴遂入山。为 六祖

郎。新制府戴公。知予安乱民。深德之。意欲一见。谕
大将军。将予往谒。及见。礼遇甚优。留款斋饭。因 …… (第 0842a 页)
矣。坟墓率占
祖山。僧产多侵之。且勾合外棍。挟骗寺僧。无敢正
视者。予叹曰。此心腹之疾也。苟不去。则 六祖
道场。 …… (第 0842a 页)
。尽行驱逐。
不留一人。铺居尽拆。不存片瓦。自此曹溪山门。积
垢一旦如洗。公因留予。斋饭坐谈。公曰。 六祖
腥膻。
予为公洗之矣。目前地方生灵涂炭。大菩萨。有何
慈悲以救之乎。予曰。何为也。公曰。殊船千艘。率 …… (第 0842b 页)
由是民无安枕矣。为之柰何。予曰。此
未易言也。姑徐图之。采使者李公。颇有信心。是年
秋。至曹溪进香于 六祖。
留山中数日。闻法甚喜。予
因劝为重兴祖庭布金檀越慨然力荷之。徐密启
之曰。开采为害于地方甚矣。非 圣 …… (第 0842b 页)
完者十之六七。所负工料将千
金。毫无出。予化两内使者施。尽偿之。是年。修五羊
长春庵。为曹溪廨院。为 六祖
办供之所。冬十月。侍
者广益广摄出家。

三十四年丙午。

予年六十一。春三月。度岭至南州。候丁右武 …… (第 0843a 页)
卧病旅邸。秋七月。直指按部。至
郡讯及予。司理闻之方为理。反坐予罪。直指大不
然。駮之。云某有大功于 六祖。
向所舍为常住计者。
今奸僧得利。而反罪之。是谓平等法门乎。复行本
道严究之。由是本府亲诣山中。按僧之 (第 0843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