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解纷上将
督府德之。愿为护法。先时道场土宇。割裂侵并。流徒
肆为屠沽。至是檄县。期以三日尽之。因谓师 六祖

膻。巳为涤然。生灵涂炭。请师救济。其一珠船千艘。皆
海上巨盗。资以 钦采之势。踰期不归。横掠海上 …… (第 0854c 页)
。自知师实祖位之人。不居祖位。
岂可以师不自居。即为非祖位人乎。师没后二十二
年。而全身不坏。与曹溪 六祖。
开创重兴。无有二义。其
进于维世大经大法。而能续法身慧命。诚无不周。无
不备也。兹大师法孙坚如。欲募 (第 0858a 页)
火光三昧。自焚其躯。弥遮迦与
八千比丘同收舍利。于班茶山中起塔供养。即庄王
七年己丑岁也。 六祖
弥遮迦尊者

中印度人也。既传法巳。游化至北
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
必有 …… (第 0033b 页)
法难解。不可徒记
吾言。持为巳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冥符。
则衣法皆付。时会下七百馀僧。上座 神秀
者。学通内
外。众所宗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畴敢当之。 (第 0045c 页)
神秀

读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廊壁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祖因经行。 (第 0045c 页)

见此偈。知是 神秀
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此修行。亦
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伽变相。及见题
偈在壁。遂止不画。各 …… (第 0045c 页)
。时可行矣。
即入室。安坐而逝。寿七十有四。建塔于黄梅之东山。
代宗谥大满禅师.法雨之塔。 六祖
慧能大师者

俗姓卢氏。其先范阳人。父行瑫。武
德中左官于南海之新州。遂占籍焉。三岁丧父。其母
守志 …… (第 0046a 页)
石角村捕得贼人。送韶州鞠问。云。
姓张名净满。汝州梁县人。于洪州开元寺受新罗僧
金大悲钱二十千。令取 六祖
大师首。归海东供养。柳
守闻状。未即加刑。乃躬至曹溪。问祖上足令韬曰。如
何处断。韬曰。若以国法论。 …… (第 0047c 页)
名贤赞述。檀施珍异。文繁不录)。上元元年
肃宗遣使就请师衣钵。归内供养。至永泰元年五月
五日。代宗梦 六祖
大师请衣钵。七日。敕剌史杨瑊曰。
朕梦感禅师请传法袈裟却归曹溪。今遣镇国大将
军刘崇景顶戴而送。朕谓 (第 0047c 页)
报尽。言讫坐亡(有云师名圆修者。恐是谥号)

*** 五祖大满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 北宗 神秀禅师
(耶舍三藏志云。艮地生玄旨。通尊媚亦尊。比肩三九族。足下一毛分)

开封人也。姓李氏。少亲儒业。博 …… (第 0051c 页)
回。遂独往庐山布水台。经三载后。始往袁州蒙山。大
唱玄化。初名慧明。以避 六祖
上字。故名道明。弟子等
尽遣过岭南。参礼 (第 0052c 页)
六祖。
五祖下二世(旁出)

**** 北宗秀禅师法嗣

***** 五台山巨方禅师

安陆人也 …… (第 0052c 页)
可得。无可知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公与大众作
礼称赞。踊跃而去。师后居保唐寺而终。 六祖
大鉴禅师旁出法嗣第一世

**** 西域崛多三藏者

天竺人也。于 (第 0055b 页)
六祖
言下契悟。后游
五台。见一僧结庵静坐。师问曰。孤坐奚为。曰。观静。师
曰。观者何人。静者何物。其僧作 …… (第 0055b 页)
秀禅师。师曰。我西域异道最下种者不堕此见。兀然
空坐。于道何益。其僧却问。师所师者何人。师曰。我师 六祖。
汝何不速往曹溪。决其真要 (第 0055b 页)
六祖。
(第 0055b 页)
六祖
垂诲。与师符合。僧即悟入。师后不知所终。

**** 韶州法海禅师者

曲江人也。初见 (第 0055b 页)
六祖。
问曰。即心即
佛。愿垂指喻。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
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 …… (第 0055b 页)
。汝等诸人无滞于此。可往曹溪质
疑。他日回。当为吾说。师闻此语。礼辞至韶阳。随众参
请。不言来处。时 六祖
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
会。师出礼拜。具陈其事。祖曰。汝师若为示众。师曰。尝
指诲大众。令住心 …… (第 0055c 页)
匾担山晓了禅师者

传记不载。唯北宗门人忽雷澄
禅师撰塔碑盛行于世。其略曰。师住匾担山。号晓了。 六祖
之嫡嗣也。师得无心之心。了无相之相。无相者
森罗眩目。无心者分别炽然。绝一言一响。响莫可传。
传之行 …… (第 0055c 页)
。空谷犹留晓了名。

**** 洪州法达禅师者

洪州丰城人也。七岁出家。诵法华
经。进具之后。礼拜 六祖。
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
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邪。师曰。念法
华经巳及三千部。祖曰 …… (第 0056a 页)
旨。亦不辍诵持。

**** 寿州智通禅师者

安丰人也。初看楞伽经约千馀遍。
而不会三身四智。礼拜 六祖。
求解其义。祖曰。三身者。
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
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 …… (第 0056b 页)
姓张氏。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
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
立秀禅师为第 六祖。
而忌大鉴传衣为天下所闻。然
祖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方丈。时行昌受北宗门
人之嘱。怀刃入祖室。将欲加 …… (第 0056c 页)
。宜名志彻。
师礼谢而去。

**** 信州智常禅师者

本州贵溪人也。髫年出家。志求见
性。一日参 六祖。
祖问。汝从何来。欲求何事。师曰。学人
近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至吉
州遇人指迷。令 …… (第 0057a 页)
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
师室。茫然趣两头。

**** 广州志道禅师者

南海人也。初参 六祖。
问曰。学人自
出家览涅槃经仅十馀载。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祖
曰。汝何处未了。对曰。诸行无常。是生灭 …… (第 0057b 页)
既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
有出入。若有出入。则非大定。隍无语。良久问。师嗣谁。
师曰。我师曹溪 六祖。
曰。 (第 0060b 页)
六祖
以何为禅定。师曰。我师
云。夫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
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 …… (第 0060b 页)
始参五祖。虽尝咨决而循乎渐行。
乃往河北结庵长坐。积二十馀载。不见惰容。后遇策
禅师激励。遂往参 六祖。
祖悯其远来。便垂开决。师于
言下豁然契悟。前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
北檀越士庶。忽闻空中有声 …… (第 0060b 页)
见觉。只闻无其情识系执。所以 六祖
云。六根对境。分
别非识。有僧到参礼。师问。蕴何事业。曰。讲金刚经。师
曰。最初两字是甚么。曰。如是 …… (第 0061b 页)
下合同船。琉璃殿
上无知识。

**** 西京荷泽神会禅师者

襄阳人也。姓高氏。年十四为
沙弥。谒 六祖。
祖曰。知识远来大艰辛。将本来否。若有
本则合识主。试说看。师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祖
曰。这沙弥 …… (第 0061c 页)
。如今立知解为宗。即荷泽也)。师寻往西京
受戒。唐景龙年中。却归曹溪。阅大藏经于内。六处有
疑。问于 六祖。
第一问戒定慧曰。所用戒何物。定从何
处修。慧因何处起。所见不通流。祖曰。定即定其心。将
戒戒其行。性 …… (第 0061c 页)
俱丧。请大众念摩诃般若。众才集。师便打槌
曰。劳烦大众。师于上元元年奄然而化。塔于龙门。 六祖
下二世(旁出)

**** 南阳忠国师法嗣

***** 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

为国师侍者时。一日国 …… (第 0062a 页)
平等如幻。抗
行回互。其理昭然。师由是领悟。礼辞而去。初隐沂水
蒙山。于唐元和二年圆寂。 六祖
下三世四世(旁出) (不列章次) (第 0062b 页)
六祖
下五世(旁出)

**** 遂州圆禅师法嗣 …… (第 0062b 页)
道说法。秪为度脱众生。众生
既有六道。佛何但住在人中现化。又。佛灭后付法于
迦叶。以心传心。乃至此方 六祖。
每代秖传一人。既云。
于一切众生皆得一子之地。何以传授不普。答。日月 (第 0064b 页)
五灯会元卷第三 六祖
大鉴禅师法嗣

** 南岳怀让禅师者

姓杜氏。金州人也。于唐仪凤二年
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 …… (第 0069b 页)
诣曹溪参 六祖。
祖问。甚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甚么
物恁么来。师无语。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
甲有个会 …… (第 0069c 页)
为无知矣。西天般若多罗记达磨云。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
金鸡解衔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又 六祖
谓让和尚曰。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蹋杀天下人。厥后江西嗣
法。布于天下。时号马祖)
。始自建阳佛迹岭。 (第 0070a 页)
。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地道甚么。三圣令秀
上座问曰。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石头作沙弥
时参见 六祖。
秀曰。不问石头见 (第 0095c 页)
六祖。
南泉迁化向甚
么处去。师曰。教伊寻思去。秀曰。和尚虽有千尺寒松。
且无抽条石笋。师默然。秀曰。谢和尚 …… (第 0095c 页)
菩提达磨。来游此方为初
祖。暨第五祖弘忍大师在蕲州东山开法。时有二弟
子。一名慧能。受衣法。居岭南为 六祖。
一名神秀。在北
扬化。其后 (第 0099c 页)
神秀
门人普寂者。立秀为第 (第 0099c 页)
六祖。
而自称
七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
南顿北渐。非禅宗本有南北之号也。帝曰。云何名 (第 0099c 页)
五灯会元卷第五 六祖
大鉴禅师法嗣 …… (第 0107c 页)
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
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师既得
法。归住青原。 六祖
将示灭。有沙弥希迁(即石头和尚)。问曰。
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祖曰。寻思去。及
祖顺世。 …… (第 0108a 页)
云自
他。圆鉴灵照于其间。万象体玄而自现。境智非一。孰
云去来。至哉斯语也。遂掩卷。不觉寝梦。自身与 六祖
同乘一龟。游泳深池之内。觉而详之。灵龟者。智也。池
者。性海也。吾与祖师同乘灵智游性海矣。遂著参同 (第 0108c 页)
。如人卖一片园。东西南北一时
结契了也。中心树子犹属我在。崇寿稠云。为当打伊解处。别有道理)
。师举。 六祖
道。不是
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乃曰。大小祖师。龙头蛇尾。
好与二十拄杖。时太原孚上座侍立。不觉 (第 0146a 页)
晋州霍山景通禅师

初参仰山。山闭目坐。师乃翘起
右足曰。如是。如是。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中华 六祖
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景通亦如是。仰山起来。打四藤
条。师因此自称。集云峰下四藤条天下大禅师(归宗下。 (第 0193a 页)
。山曰。
不变异处。岂有去邪。师曰。去亦不变异。遂往曹溪礼
祖塔。回吉水。众向师名。乃请开法。师志慕 六祖。
遂名
山为曹。寻值贼乱。乃之宜黄。有信士王若一。舍何王
观请师住持。师更何王为荷玉。由是法席大兴。学 …… (第 0264a 页)
。问。无边身菩萨。为甚么不见如来顶相。师曰。汝道
如来还有顶相么。问。大庾岭头提不起时如何。师曰。 六祖
为甚么将得去。问。二鼠侵藤时如何。师曰。须有
隐身处始得。曰。如何是隐身处。师曰。还见侬家么。问。 (第 0271a 页)
属。坏灭吾宗。汝若实
不会。且向葛藤社里看。我寻常向汝道。微尘刹土中。
三世诸佛。西天二十八祖。唐土 六祖。
尽在拄杖头上
说法。神通变现。声应十方。一任纵横。汝还会么。若不 …… (第 0305b 页)
作么生。问。如
何是和尚家风。师曰。石桥那畔有。这边无。会么。曰。不
会。师曰。且作丁公吟。问。衣到 六祖。
为甚么不传。师曰。
海晏河清。问。从上宗乘。如何举扬。师曰。今日未吃茶。
上堂。诸人会么。但向街头市 …… (第 0307c 页)
望。然灯佛不如阇黎。总似今日
老胡绝望。阇黎不如然灯佛。于此明得。大地微尘诸
佛.西天二十八祖.唐土 六祖
.天下老宿。一时拈来山
僧拄杖头上转妙法轮。于此明不得。百千诸佛穿你
鼻孔。西天二十八祖透过你髑髅。 …… (第 0315b 页)
么领会时如何。师曰。鼻孔里呷羹。问。曹溪路上还有
俗谈也无。师曰。 六祖
是卢行者。问。一切智智清净。还
有地狱也无。师曰。阎罗王是鬼做。上堂。一法若有。毗
卢堕在凡夫。万法 (第 0318b 页)
。未出轮回。今出轮回。未得解
脱。今得解脱。未得自在。今得自在。所以大觉世尊于
然灯佛所无一法可得。 六祖
夜半于黄梅又传个甚
么。乃说偈曰。得不得。传不传。归根得旨复何言。忆得
首山曾漏泄。新妇骑驴阿家牵。 (第 0353a 页)
实。卓一下。便起。

**** 嘉定府月珠祖鉴禅师

僧请笔师语要。师曰。达磨西
来。单传心印。曹溪 六祖。
不识一字。今日诸方出世。语
句如山。重增绳索。乃拍禅床曰。于斯荐得。犹是钝根。
若也未然。白云深处从 (第 0372b 页)
娑诃。示众云。释迦老子四十九年说法。
不曾道著一字。优波鞠多丈室盈筹。不曾度得一人。
达磨不居少室。 六祖
不住曹溪。谁是后昆。谁为先觉。
既然如是。彼自无疮。勿伤之也。拍膝。顾众云。且喜得
天下太平。示众云 …… (第 0391a 页)
中耆旧曰。我侍者参得禅也。
由此。所至推为上首。崇宁中还里省亲。四众迓拜。成
都帅翰林郭公知章请开法 六祖。
更昭觉。政和间谢
事。复出峡南游。时张无尽寓荆南。以道学自居。少见
推许。师舣舟谒之。剧谈华严旨要。 (第 0396b 页)
以何为义。众下语皆不契理。僧请益玑。
玑代云。以谤为义。师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
祖是谤。唐土 六祖
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
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也无。谈玄说妙河沙数。
争似双峰谤得亲。师 (第 0416c 页)
 (十六)虞舜 (十七)夏后氏 (十八)殷汤 (十九)周文王 (二
十)
武王 (二十一)成王(立七庙制) (二十二)稷神 (二十三)
国诸侯 (二十四)康王

第三卷

(一)周昭王(二)世尊示降生(三)世尊示出家

(四)穆王(五)世尊示成道(六)瑞像缘起(七)世尊示
说法(八)世尊示涅槃

(九)孝王(十)第一祖摩诃迦叶(十一)秦非子

(十二)厉王(十三)二祖阿难(十四)上座大众二部

(十五)宣王(十六)三祖商那和脩(十七)王杀杜伯
感报

(十八)平王(十九)四祖优波鞠多


(二十)庄王(二十一)五祖提多迦

(二十二)襄王(二十三) 六祖
弥遮迦

(二十四)定王(二十五)老聃生于楚(二十六)七祖
婆须密

(二十七)灵王(二十八)孔子生 …… (第 0478c 页)
 (二十八)诏康法藏为僧 (二十九)诏嵩山惠安
禅师 (三十)义净三藏自西土回 (三十一)
僧钱铸佛像(论) (三十二)诏贤首法藏讲新
经 (三十三)铸像成百僚礼祀

(三十四)中宗 (三十五)房融润文译楞严 (三十六)
六祖
不起 (三十七)大通 (第 0480c 页)
神秀禅师(张说作记) (三
十八)
神僧万回法云公(论) (三十九)诏僧道齐
行并集 (四十)安国师卒 (四十一)诏三藏实
叉难提 (四 (第 0480c 页)
十二)泗洲大圣 (四十三)召道岸
律师授戒 (四十四)菩提流志译宝积经 (四
十五)
诏一行赴阙不起

第十三卷

(一)唐睿宗(二) 六祖
惠能大师

(三)玄宗 (四)永嘉玄觉禅师 (五)诏一行禅师
赴阙 (六)嵩岳元圭禅师(论) (七) (第 0480c 页)
天竺三藏无
畏至京 (八)宋璟礼 六祖
塔 (九)诏一行改
撰大衍历 (十)智升上藏经目录 (十一)一行
制黄道仪成 (十二)郭行女尝斋感报 …… (第 0480c 页)
感报 (十六)道树法师降
夭幻 (十七)百丈怀海禅师 (十八)大明律师
(子厚作) (十九)马总奏 六祖
谥碑(子厚作) (二十)
台邓隐峰 (二十一)归宗智常禅师 (二十二)
毛会通侍者 (二十三)(第 0481b 页)
菩萨。造中论。等破除有见。后提婆等诸
大论师。造百论等。弘阐大义了义灯明)


(二十三 甲申) 第 六祖
弥遮迦者。中印度人也。既传 (第 0499a 页)
守韩
偕具表奏闻。帝曰。道人之德国之善庆。敕
偕亲诣抚恤。兼厚赐养育之费。一家蒙之。
后长出家。果传 六祖
心印。住于南岳光大
教门也。

(甲戌) 改上元。

(二十 乙亥) 是年五祖弘忍大师示寂。师蕲州黄 …… (第 0582b 页)
德为藏授满分戒。赐号贤首。诏入
大遍空寺参译经。

(二十九) 是岁诏嵩岳惠安禅师。入禁中问道。
神秀禅师
同被钦重。则天尝问安甲子
几何。对曰不记。曰何以不记。安曰。生死之
身有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 …… (第 0584b 页)
(三十六) 是月中宗降御札。召曹溪 六祖
惠能
入京。其辞曰。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
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有
能禅师。密授忍大 …… (第 0586a 页)
师语。帝咨美久之。寻遣使赐袈裟瓶钵等。
谕天子向慕之意。

(三十七 丙午)  大通禅师神秀
入寂。中书令张说制碑
曰。撰夫总四大者成乎身矣。立万始者主
乎心矣。身是虚哉。即身见空始同妙用。心 …… (第 0586b 页)

本乖。言说出焉真宗隐。故如来有意传要
道力持至德。万劫而遥付法印。一念而顿
授佛身。谁其弘之。实 大通禅师
其人也。禅
师尊称大通。讳神秀。本姓李。陈留尉氏人
也。心洞九流悬解先觉身长八尺秀眉大
耳。应王霸之 (第 0586b 页)
二年十月十七日。永嘉玄觉禅师示寂。
姓戴氏。丱岁出家。博贯三藏精天台止观
圆妙法门。与东阳策禅师偕谒 六祖。
师至
振锡绕祖三匝。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
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
曰。生死事大无常 …… (第 0589a 页)
赍幡华迎之。
所在涂路充塞。及卒有旨。赐号大智禅师。
葬伊阙之上。送者数万人。中书严挺之为
制碑。初 神秀
虽德行为禅门之杰得帝王
钦重。而未尝聚徒开堂传法。至义福普寂。
始于京城传教。二十馀年人皆仰之。 …… (第 0593b 页)
始获之。遂行于世。

(二十七) 十二月。青原行思禅师示寂。吉州安城
人也。姓刘氏。幼年出家。初见 六祖。
问当何
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什么。师
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师曰。圣
谛尚不为。何 …… (第 0594c 页)
七祖焉。

(二十八) 时京都兴唐寺禅师普寂卒。旧唐史
云。寂生河东马氏。少时遍寻高僧学经律。
师事 神秀
凡六年。秀奇之。尽以道授之。秀
入京因荐与则天。得度为僧。秀殁天下好
释氏者咸师事之。中宗闻其高行。 (第 0595a 页)
特下制
令代 神秀
统其法众。开元十三年有旨移
寂于都城居止。时王公士庶争来礼谒。寂
严重少言。来者难见其和悦之容。远近 …… (第 0595a 页)
塔。至怀远县下院。辄举不动。遂以
香泥塑全身。留之下院。

(四十四 己亥) 是岁遣使诣韶州曹溪。迎 六祖
能大师
衣钵。入内供养。诏南阳惠忠禅师赴阙。忠
越州诸暨人。自受曹溪心印。居南阳党子
谷中。凡四十年 (第 0598c 页)
于光顺
门。率百僚拜祀之。十月吐蕃寇逼京师。内
出仁王经。辇送西明诸寺。置百尺高座讲
之。寇平○帝梦 六祖
惠能大师请衣钵归
于曹溪。翌日遣中使送还。是时寇难屡逼。
帝寖以为忧。宰相王缙曰。国家庆祚灵长
福报 …… (第 0600a 页)
汝说。至贞元八年
示寂。赐谥大觉禅师。

(八 己酉) 牛头惠忠禅师示寂。师得法于威师。为
牛头宗第 六祖。
平生一衲不易器用唯一
铛。尝有供僧谷二廪。盗者窥伺虎为守。县
令张逊者入山顶谒。问师有何徒弟。曰有 …… (第 0601c 页)
。深者见佛性于言
下。如灯照物。朝为凡夫夕为圣贤。双峰大
师道信其人道。其后信公以传弘忍。忍传
惠能 神秀。
秀公传普寂。寂公之门徒万人。
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惠者一。曰弘正。
正公之廊庑。龙象又倍焉。或化嵩 (第 0603c 页)
为法侣。后二十年𧦬往邺城开
讲。座下有众千馀人。果皆少年比丘。

(十六) 是岁道树禅师卒。师初参 神秀禅师

旨。结茅于寿州三峰山。有野人服色素朴
言谭诡异。或时化现佛菩萨声闻天仙等
形。或放异光。或出声响 …… (第 0618b 页)
而无染。勤以为请。故末传焉。无染韦氏。女
世显贵。今主衡山戒法。

(十九) 南海经略马总。以曹溪 六祖
未有谥请
于朝。天子赐谥曰大鉴。总乃命河东柳宗
元撰赐谥碑。其词曰。扶风公廉问。岭南。
三年以佛氏第 (第 0620a 页)
六祖
未有称号。疏闻于上。
诏谥大鉴禅师。塔曰灵照之塔。元和十年
十月十三日。下尚书祠部符到都府。公命
(第 0620a 页)